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人民幣定價:149 元
定價
:NT$ 894 元
優惠價
8777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對5G NR標準在Release 16中的擴展進行了全面介紹,並對Release 17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概述。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首先對5G的背景(包括要求、頻譜和標準化的時間軸)進行了簡要討論,然後對NR首階段的所有技術特性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還對NR標準物理層結構和高層協議、射頻和頻譜,以及與LTE的共存和互通都進行了詳盡解讀,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NR及其技術組件,並深入了解技術決策背後的成因。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對近期發布的Release 16進行了全面解讀,新增內容為:
NR的非授權頻譜
接入和回傳一體化
NR Sidelink和V2X
工業物聯網和URLLC增強
遠程幹擾管理
定位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還對預期進入NR標準Release 17但尚未確定的內容進行了簡要概述。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特點:
對5G NR的基礎技術及標準化進行準確、易讀的描述
對NR物理層結構和高層協議、射頻和頻譜,以及與LTE的共存和互通進行詳細解讀
提供了對5G NR的洞察一一不僅描述NR規範本身,而且揭示技術決策背後的成因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涵蓋蜂窩通信系統、無線空口技術、蜂窩通信協議、4G/5G高級無線接入技術和寬帶蜂窩標準等領域。
《5G 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原書第2版)》作者均就職於愛立信研究院,曾深入參與3G、4G和5G的研發和標準制定工作。
他們是移動通信領域公認的專家,並且仍在積極參與3GPP5G的標準化工作。

作者簡介

劉陽,200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並獲碩士學位。現任愛立信中國無線接入網性能高級專家,長期從事無線基站產品研發工作,主要負責無線資源管理等算法的研究和產品開發,擅長領域包括網絡性能優化和端到端性能分析等。

朱懷松,2004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並獲碩士學位。現任愛立信中國首席工程師,長期從事無線基站開發和研究工作,主要領域包括基站多天線信號處理和性能分析等。工作期間獲得專利100餘項。

周曉津,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碩士,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工程管理碩士。現任愛立信中國無線基帶產品研發系統部門經理,多年從事無線通信基站產品軟件開發和系統方案設計工作,對基站產品外場性能優化有豐富經驗。

埃裡克·達爾曼(Erik Dahlman),愛立信研究院高級專家,從事移動通信研究2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擁有多項通信技術專利和獎項,曾與他人合作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和4G,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斯特凡·巴克浮(Stefan Parkvall),愛立信研究院高級專家,IEEE會士,從事移動通信研究2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擁有多項通信技術專利和獎項,曾與他人合作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e Broadband和4G,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約翰·舍爾德,愛立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師,從事移動通信研究3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曾與他人合作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e Broadband和4G,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5G NR標準》暢銷書的R16標準升級版,對5G NR標準在Release 16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並對Release 17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概述。

本書的所有作者都曾深入參與3G、4G和5G的研發和標準制定工作。他們是移動通信領域公認的專家,並且仍在積極參與3GPP 5G的標準化工作。

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愛立信東北亞區研究中心總經理彭俊江聯袂推薦。

LTE已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服務於數十億用戶的移動寬帶技術。毫無疑問,移動寬帶現在是、將來也是移動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未來的無線網絡在很大程度上將涵蓋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廣闊的需求。雖然LTE是一項非常強大的技術,並且仍在不斷發展,在未來許多年內仍將被繼續使用,但是新的5G無線接入技術—新空口(New Radio,NR)—已經被標準化,以滿足未來的需求。
本書對2020年春末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制定的NR標準進行描述。
第1章對5G做簡單介紹,第2章描述標準化的過程和相關的組織,比如3GPP和ITU。第3章介紹可用於移動通信的頻段以及發掘可用新頻段的流程。
有關LTE及其演進的概述請參閱第4章。雖然本書的重點是NR,但作為後續章節的背景,對LTE做簡要概述是有益的。一個原因是,LTE和NR都是由3GPP制定的,因此具有共同的背景,並且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技術構件。NR中的許多設計選擇也是基於LTE的經驗做出的。此外,LTE還會繼續與NR平行發展,仍是5G無線接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5章是對NR的概述,可以單獨閱讀,以獲得對NR的宏觀理解,也可以作為對後續章節的介紹。
第6章概述NR的總體協議結構,第7章描述NR的總體時頻域結構。
多天線處理和波束賦形是NR的重要組成部分。第8章對支持這些功能的信道探測方法進行概述,第9章總體介紹傳輸信道的處理,第10章介紹相關的控制信令。這些功能如何支持不同的多天線方案和波束賦形是在第11章和第12章描述的。
重傳功能和調度分別是第13章和第14章的主題,第15章介紹功率控制,第16章介紹小區搜索,第17章介紹隨機接入。
與LTE的共存和互通是NR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依賴LTE實現移動性和初始接入的非獨立組網模式下。第18章對此進行介紹。
第19~24章重點介紹Release 16對NR的一些主要增強。對非授權頻譜的接入也在第19章討論。第20章描述對超可靠、低時延通信的增強和工業物聯網的增強。第21章討論TDD網絡的遠程幹擾管理。第22章描述接入和回傳一體化,使得NR不僅可以用於接入,也可以用於回傳。第23章涵蓋車聯網通信和NR標準的直通鏈路(Sidelink)設計。第24章討論NR標準的定位技術。
考慮到大頻率範圍以及多標準無線設備的頻譜靈活性,第25章描述NR對射頻的要求。第26章討論毫米波範圍內較高頻段的射頻實現所要考慮的問題。
最後,第27章對本書進行總結,並對未來的NR版本尤其是Release 17進行展望。

目次

序言一
序言二
譯者序
前 言
致 謝
第1章 5G概述 1
11 3GPP和移動通信的標準化 2
12 下一代無線接入技術—5G/NR 3
121 5G應用場景 3
122 LTE向5G演進 3
123 NR—新的5G無線接入技術 4
124 5GCN—新的5G核心網 4
第2章 5G標準化 5
21 標準化和監管概述 5
22 ITU-R從3G到5G的活動 7
221 ITU-R的角色 7
222 IMT-2000和IMT-Advanced 7
223 ITU-R WP5D的IMT-2020流程 8
23 5G和IMT-2020 10
231 IMT-2020使用場景 10
232 IMT-2020能力集 12
233 IMT-2020性能要求 14
234 IMT-2020候選技術和評估 16
24 3GPP標準化 17
241 3GPP流程 18
242 作為IMT-2020候選技術的3GPP
5G NR規範 20
第3章 5G頻譜 22
31 移動系統的頻譜 22
311 ITU-R為IMT系統定義的頻譜 23
312 5G的全球頻譜狀況 25
32 NR的頻段 26
第4章 LTE概述 32
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無線接入 32
42 LTE演進 34
43 頻譜靈活性 36
431 載波聚合 36
432 授權輔助接入 38
44 多天線增強 38
441 增強的多天線傳輸 38
442 多點協作和傳輸 39
443 增強的控制信道結構 40
45 密集度、微蜂窩和異構部署 40
451 中繼 40
452 異構部署 40
453 微蜂窩開關 41
454 雙連接 41
455 動態TDD 42
456 WLAN互通 42
46 終端增強 42
47 新場景 43
471 機器類型通信 43
472 降低時延 44
473 設備到設備通信 44
474 V2V和V2X 45
475 飛行器 45
476 多播/廣播 46
第5章 NR概述 47
51 Release 15中的NR基礎知識 48
511 高頻操作和頻譜靈活性 48
512 極簡設計 49
513 向前兼容性 49
514 傳輸方案、部分帶寬和幀結構 50
515 雙工方式 52
516 低時延支持 53
517 調度和數據傳輸 54
518 控制信道 54
519 以波束為中心的設計和多天線傳輸 55
5110 初始接入 56
5111 互通和與LTE共存 57
52 Release 16中的NR演進 58
521 多天線增強 58
522 載波聚合和雙連接增強 59
523 移動性增強 59
524 終端節能增強 60
525 交叉鏈路幹擾緩解和遠程幹擾管理 60
526 接入和回傳一體化 61
527 NR與非授權頻譜 61
528 智能交通系統和車聯網 62
529 工業物聯網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 63
5210 定位 63
第6章 無線接口架構 65
61 系統總體架構 65
611 5G核心網 65
612 無線接入網 67
62 服務質量 69
63 無線協議架構 70
64 用戶面協議 71
641 SDAP 73
642 PDCP 73
643 無線鏈路控制 74
644 媒體接入控制 76
645 物理層 84
65 控制面協議 85
66 移動性 87
661 網絡控制的移動性 87
662 小區重選 89
663 終端跟蹤 89
664 尋呼 91
第7章 總體傳輸結構 93
71 傳輸機制 93
72 時域結構 95
73 頻域結構 98
74 部分帶寬 102
75 NR載波的頻域位置 103
76 載波聚合 104
77 補充上行 106
771 與載波聚合的關係 107
772 控制信令 108
78 雙工方式 108
781 時分雙工 110
782 頻分雙工 112
783 時隙格式和時隙格式指示 112
79 天線端口 116
710 準共址 117
第8章 信道探測 119
81 下行信道探測:CSI-RS 119
811 CSI-RS基本結構 120
812 CSI-RS配置的頻域結構 123
813 CSI-RS配置的時域特性 123
814 CSI-IM資源幹擾測量 124
815 零功率CSI-RS 124
816 CSI-RS資源集 125
817 跟蹤參考信號 125
818 物理天線映射 126
82 下行測量和上報 127
821 上報數量 127
822 測量資源 128
823 上報類型 128
83 上行信道探測:SRS 129
831 SRS序列和Zadoff-Chu序列 131
832 多端口SRS 132
833 SRS時域結構 132
834 SRS資源集 132
835 物理天線映射 133
第9章 傳輸信道處理 134
91 概述 134
92 信道編碼 135
921 每個傳輸塊添加CRC 135
922 碼塊分段 135
923 信道編碼 136
93 速率匹配和物理層HARQ功能 137
94 加擾 139
95 調制 139
96 層映射 140
97 上行DFT預編碼 140
98 多天線預編碼 141
981 下行預編碼 141
982 上行預編碼 142
99 資源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