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
滿額折

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00 元
優惠價
901080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美援時代,人與地景的交會,
島嶼關鍵影像的保存與重啟。
每張故鄉所在的航照,都是家族與土地的合影。

農林航空測量所典藏五萬六千多張空軍舊航照,其上充斥刺點及判釋描繪痕跡。判讀員以針作孔,在照片上戳刺幾何中心點或地面控制點;各式判釋描繪看似蠟筆塗鴉,卻是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的詳實紀錄。

農復會森林調查隊隊長杜士伯返美前,特向國防部說明航照及判釋資料的價值,冀求同意將新舊照片移交農林廳妥為保密,留待未來某日的參證比較。這批從塵封檔案庫中重現的關鍵影像,承載了此段被遺忘的技術援助歷史,且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還有更多的觀看方式與閱讀可能。

擺盪的辮狀河道或繁複的樹枝狀水系,細碎的田疇坵塊或壯闊的農場幾何,召喚公眾的美學意識且蘊藉龐大地理知識;關乎情感及個人史的另一種影像刺點依然存在,比如我母親記憶中的新庄子沙洲,其上那座廢棄土地公廟的故事,它們在葛樂禮災後俱已消逝。
航空攝影不同於肖像或風景照,那架野馬戰機凌空、在規劃的航線與高度上開啟間隔器,機械式地、無保留地,攝下地面的一切。攝影不介入,甚至是構圖的意圖或快門的權力;正因如此,航照的閱讀更接近巴特描述的:「我在時光之流中溯流而上,發現了這張照片。」

編輯者不能知曉,此刻會戳刺您心口的,是萬千照片中的何時何地;但這是必要的,將這批影像記憶,歸返予全民。閱讀中,始有意義浮現,於某張照片所銘記的在場裡,人們就將重逢。

農林航空測量大事記:

1954/2 美國國外業務總署與農業部林務署簽訂協議,提供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所需技術援助。
1954/4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開辦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委託空軍新攝二十四條樣品帶。
1955/6 地面調查工作完成,接續辦理臺大實驗林、橫貫公路、石門水庫集水區等森林或土地利用調查。
1956/3 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資料統計工作完成,本國籍調查人員、全部航空照片與儀器移交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籌組農林航空測量隊,續辦各事業區森林資源調查。
1959/1 組織規程業奉省府公報公布在案後,農林航空測量隊於一月一日正式設立。本年相繼辦理海岸及耕地防風林調查及八七水災災區農田災害調查。
1961 辦理東部縱谷地帶航測製圖及土地利用土壤調查,分三年完成。
1963 實施烏溪、濁水溪上游土地利用及森林覆蓋調查;逐年辦理主要河川集水區航測製圖與土地利用調查。
1964 辦理國有林地航測區分土地利用調查及製圖計畫。
1966/7 農林航測隊業務經費改列林務局事業預算,仍由農林廳直轄。八月啟動頭前溪上游集水區崩坍地調查研究,逐年辦理集水區崩山調查及航測研究。
1970 農林航測隊開辦一萬分一基本地形圖測製工作,並購置RC-8空中照相機,委託遠東航空拍攝。
1972/5 林務局開辦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本年購入PA-31型飛機及RMK A 21/23照相機,連同航測隊已有相機,隔年下半年度展開全省航攝。
1973/7 農林航測隊改隸林務局。此時期攝影工作由林務局森林經理組主辦、飛行由直昇機隊負責,空軍照相技術隊代辦底片沖晒及保管。
1975/7 農林航測隊執行大比例尺像片基本圖測製工作。
1976/2 林務局設置照片沖印室,完備航攝、沖印乃至製圖等航測一貫作業能力。農林航測隊本年啟動遙感探測先驅計畫,利用彩色紅外片從事植物病害調查與稻產量預估。
1979/6 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本月購入具壓力艙之BE-200型飛機,並引進RC-10電子航攝相機。
1981/2 農林航空測量隊擴編為農林航空測量所,續辦航測製圖、農林調查與遙感探測業務。
1982/1 領航與攝影業務移交農航所計畫管制課掌理。二月購置DS-1260空載多譜掃描系統。
1986/7 林務局直昇機隊改隸省交通處,並更名航空隊。
1989/7 林務局開辦第三次臺灣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
1995/12 由農委會編列預算,本月購入BE-350型飛機,並安裝GPS系統。其後新購RMK TOP相機,亦可配合GPS定位像主點,改善空中三角測量效率。
1999/7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改隸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省交通處航空隊改歸交通部民航局管轄。
2005/11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成立,原民航局航空隊改隸於此。
2007/6 農航所引進DMC數位製圖相機,隔年購置ADS 40空載數位掃描儀。
2008/9 林務局展開第四次臺灣森林資源調查。
2019/1 農航所發展長滯空、長距離中大型無人機航攝,國產定翼型無人機「熊鷹」於本月交機。

◎挖掘農復會檔案,還原美國林務署技術援助歷史
◎判讀空軍代辦農林航攝影像,見證島嶼關鍵時刻
◎集水區崩塌地航照判釋與調查統計,重構國土防災歷史大數據
◎區分主要樹種、最小描繪面積三公頃,五萬分一林型圖全面搜尋

作者簡介

黃同弘╱文
一九七六年生於臺中大甲。著有散文集《文學理論倒讀》、詩集《火星上的抒情詩》,及地景研究專著《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臺灣地景脈絡》、《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等書。任教於文化大學中文系,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與圖書主編獎。

農林航空測量所╱圖
兼具林業與航測專業,為政府機關之中唯一具備自主航空照相能力與高效能圖資倉儲之專責單位,職司各類重要航遙測圖資蒐集、產製、管理與供應、應用,在國土規劃與監測、農林經營、經濟建設、災害防救及學術研究等領域,扮演空間資訊建置之角色。

航攝影像圖資瀏覽服務平臺
https://image.afasi.gov.tw/


審訂者
雷鴻飛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地理學博士,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

目次

Chapter 1 起源與重見

Chapter 2 山林紅外光
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至大雪山林區調查。

Chapter 3 家園守望者
海岸及耕地防風林調查,八七水災低空拍攝與災區調查。

Chapter 4 事業區調查
國有林地及主要河川集水區大比例尺航空拍攝。

Chapter 5 記憶的場所
陽明山製圖、西部平原、海埔地補照及其他城鄉地帶航攝。

附錄
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隊及臺灣省農林航空測量隊相關地圖選錄

書摘/試閱

Chapter 1 起源與重見

人們珍藏照片,因為記憶並不可靠,場景與人事皆不斷改易,憑藉銀鹽底片或感光元件所獲,他以為可以重回舊地。航照亦然,習慣了垂直視野,你終於記起盛夏新城長巷的影子,或海線老聚落前的碎石道路;當代高速公路高架工程改造臺地西麓地景,我夢中返鄉的列車車窗景觀,只能於照片中尋得。在今日加速度的社群傳播情境裡,我們卻凝望一張照片愈來愈久。

二○○九年迄今,從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推動的臺灣空間圖資海外徵集,到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建置的航攝影像圖資瀏覽服務平臺,皆有所成。我們可以透過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系統,檢視太平洋戰爭時期臺灣地景;也可以經由農航所ATIS Web,瀏覽一九七三年林務局自辦航攝以來的家園變貌。這向全民敞開的地景記憶庫,尚缺最後一塊拼圖,某些時刻,我們還不能抵達。

缺少的照片何在。一九五四年四月,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主辦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委託空軍拍攝二十四條東西向樣品帶,為戰後利用航攝進行農林調查的開端。樣品帶照片長什麼樣子的,彼時臺灣又是什麼模樣,時移境遷,有些問題已無人可以作答。

▎影像重讀基礎工程

完成《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一書後,筆者與農航所同仁復又投入兩年時間,搜尋並研究一九七二年前農林航空測量隊使用的航照及其對應成果。檔案其實一直存在,一直等待人們的重新閱讀。

二○○六年,農航所將十四萬餘張森林調查用舊航照移交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由GIS專題中心執行掃描及數位典藏,此一數量包含多套複本,及林務局自辦航攝之初、由空軍照技隊沖洗的照片。同時移交的,還有舊日用以管理航照、登載航攝任務與照片點位的航線涵蓋圖(或稱索引圖)。兩批檔案均完成掃描,但以航線數化成果檢視航照典藏卻不盡相符;而若要使影像檔案連結至調查計畫,比如確認二十四條樣品帶究竟所指,尚須必要的前置工序。

我們的第一層工作是檔案清點。謄錄照片上原底打字或蠟筆註記的詮釋資訊,如拍攝日期、航高、焦距、任務編號等。在林務局自辦航攝前,舊日使用過的美軍航照、空軍代辦航攝,及委託遠東航空代為拍攝的照片,總數計有六萬五千餘張。再按任務及照片次序檢視地景、定位航線。這實是舊日工作模式的部分重演,差別在於,我們可以參照Google Earth快速比對,舊日判讀人員只能由地形圖上的等高線,來錨定照片所見。

第二層工作是航線涵蓋圖整理。六萬五千餘張照片並非記錄在一套涵蓋圖上,完成數化的圖幅多至四套、少則兩套。以圖面登載的任務進行分類,舊日涵蓋圖依使用年代或特定區域大宗拍攝,可區分為四套;完成分類工作,即可有序地核對每一條航線的紀錄與實際典藏,種種不能相符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究其緣由,一九六○年前後,空軍任務編號方式有別,與美軍航拍亦不同,名稱的本來差異乃至不同時空的歸檔方式差異,皆會造成混淆,而早期照片管理又將空軍個別任務之各條航線重新編號,即使後人迷失。確實有二成多的任務並未登載於涵蓋圖上,與之相反,也有涵蓋圖上登載者但不存在於實際典藏中。原委容稍晚再作解答,在工作進程中,耗費經年光陰我們才終於解開。

因涵蓋圖原始字跡漫漶,數化過程中無法辨識或辨識錯誤者,均經上述工程加以修正。此外,我們也比對出涵蓋圖原始登載有誤。有趣的並非錯誤的產生,而是錯誤率的低微。前人以Kail繪圖儀觀察照片的立體影像,從而錨定所見在五萬分一地形圖上的位址,他們所賴的圖資精度與航攝品質皆不若今日;近二十年的時間跨距裡,我們僅發現兩筆航線登載錯誤,判讀與定位的扎實令人讚佩。

第三層工作是文獻爬梳。循農復會三本特刊、農林航測隊四十八本調查報告,及其他合作單位的報告書出版,可比對航照的確切應用。除第一次森林資源調查與後續的事業區調查,典藏舊航照還包含其他重要拍攝,如海岸及耕地防風林、八七水災、葛樂禮颱風,乃至於為航測製圖而做的區域照相。

舊日事業區調查皆繪製有林型圖、集水區調查則多有坍方位置圖及土地類型圖,我們的第四層工作是以出版品為綱,搜尋可能的資源調查圖或大比例尺地形圖產製,從而與航照相互考訂。經歷多處倉庫的文史資產清點,以及GIS專題中心持續的圖資徵集與數位典藏協助,此項工作最有斬獲。以四十八本調查報告所對應的地圖產製為例,僅餘最後五筆待尋。

以上均屬影像重讀基礎工程,照片本身有更多複雜待解的符碼,且過程中我們已然意識,惟有尋回舊日的工作模式,才有可能解讀舊航照上所承載的一切。

▎刺點與描繪

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生前最後一本著作《明室.攝影札記》,揭示了攝影的詭奇與悲愴,照片將真實帶返過去,卻也暗示著真實已經逝去。他以知面(Studium)及刺點(Punctum)分析影像的閱讀,前者是共通性的文化符碼,後者則是「刺痛我者」的危險機遇、引發傷逝的微細物件。對應於航照如何衝擊你我,擺盪的辮狀河道或繁複的樹枝狀水系,細碎的田疇坵塊或壯闊的農場幾何,可以呼喚公眾的美學意識且蘊藉龐大的地理知識;刺點則更多關乎情感及個人史,比如我母親記憶中大安溪口的新庄子沙洲,其上那座廢棄土地公廟的故事,而它們在葛樂禮災後都已消逝。

巴特以刺點為喻,已為今日影像讀者熟知;但之於航空測量,刺點是再寫實不過的動作。判讀人員以針作孔,於每張航照上戳刺幾何中心點,稱為主點,因前後航照須有百分之六十重疊,故相鄰兩張航照的主點位置亦可於照片中刺出,稱為像點;主點及像點今日多稱像主點與共軛點。這航空測量所謂的刺點(Prick point)是航照檢整後的第二步工作;而於照片上以刺點方式標示控制點,亦是航測製圖乃至空中三角測量的必要工序。刺點也是我們接觸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二年間森林調查用舊航空照片的第一眼所見。

現階段國內數位典藏的戰時美軍航拍或航攝影像服務平臺提供的林務局自辦航攝影像,多是由底片翻拍或掃描而來;不同於此,典藏森林調查用舊航空照片皆為照片複本,其上充滿了作業的痕跡。尤其是判釋描繪,那看似蠟筆塗鴉,卻反映了當其時對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狀況的掌握;彼時美援專家視此類判釋描繪為有價值的紀錄,建議應予妥善保存,留待未來某日的參證比較。

透過文獻爬梳與尋獲地圖的圖式反推,我們可以還原當時的作業模式。

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使用一九四七至五二年間拍攝、比例尺主要在三萬兩千分一至五萬五千分一間的美軍航照,來繪製林型或土地利用圖。判讀員先在每張照片或間隔一張照片上,選擇其近中央部分為描繪區域,用黃色蠟筆將界線繪於照片上,所有照片描繪區域相互銜接後,即包含全部調查區域。

選取的區域經由立體觀測,進一步描繪林分或土地利用邊界,並以英文縮寫表示林型或土地利用型、橫線表示樹冠疏密度、阿拉伯數字表示立木蓄積分級、希臘數字表示土地保育問題分級,這於是形成所見照片上的繁複塗繪。美軍航照仍有零星未涵蓋或雲蔽區域,此外,部分地區土地利用情況又有變化,需實施地面或空中校勘。而後,製圖人員再以繪圖儀將成果移繪至基本圖上,最終製成《臺灣土地利用與森林資源圖》。

調查的基本統計資料,則是從萬分之一以上大比例尺、以紅外光底片拍攝的二十四條樣品帶照片而來。典藏空軍代辦二十四條樣品帶中,可見照片樣區標示與地面樣區抽選;視地面高度及照片比例尺變化,系統取樣的樣點平均分布於照片一側,不與航線前後照片上的樣點重複。

從照片樣區中,判讀員識別林型,並根據樹高及疏密度區分材積級;非林地則據現有利用情形確認土地利用型,並依土壤深度、結構、侵蝕情況及坡度方向等,決定保育問題分級。照片樣區判讀完成後,再據其分級,從中隨機抽選地面樣區。森林地面樣區用以查定樹種、胸高直徑與可利用樹高,以獲得各材積級每公頃之平均材積,林木之生長、瑕疵、死亡、品質等資料,亦在地面樣區調查時一併查定;非林地地面樣區,則為校正照片判讀的準確度,並估計所需水土保持的處理與費用。

在接續的臺灣省農林航空測量隊時代,調查基本程序仍然延續,但事業區調查並不設置照片樣區,而是製成林型圖後,直接於圖面上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典藏美軍航照中,除可見第一次森林調查地面樣區的註記,也可見用來謄錄日後事業區調查時分層取樣的地面樣區位置。因事業區調查的趨於細密或災害調查的不同目的,林型與土地利用型代號亦有演變。於集水區調查中,我們會看見濁水溪上游崩塌地的逐一圈繪並編號,而於竹類資源調查中,除了竹種的細分外,還會見到蘭陽平原上散村園囿的逐點標示與綜合估算。

相較於資源調查,航測製圖是農林航測隊起步中的業務,反映在航照上,則為圖面散見的三角形標示及刺點,其中有已知三角點的位置判定,也有欲進行地面測量的控制點或水準點。《臺灣東部縱谷地帶航測製圖及土地利用土壤調查報告》中提及:「控制點位置係先就空中照片選定,而後實地測量之,以求其精確之平面位置與高程,用為製圖之基準。」距日後像片基本圖時代先行布標的航測程序與作業精度,尚有一段差距。

舊航照上存在著諸多目的不明的拍攝,或不可解的作業痕跡,閱讀於是成為解謎。北合歡山尾的每木標示,是航照判釋用材積表修正工作的一環,用以掌握不同年代、不同比例尺照片、以不同工具測定的誤差;大甲溪上游火災跡地的補攝,實是第一次森林調查末尾的資料更新,而當時受災面積、樹種及立木材積,已利用林型圖及空中勘查快速判定。有的航照上寫滿英文註記,類似內部教育訓練的痕跡;有的航照上以序號標示地形地物,則是立體照片對的編輯。

經歷無數手寫手工作業痕跡的解讀,我們不禁揣想:美軍航照是透過何種管道取得的,空軍代辦航攝的模式又是如何建立;照片上最初進行刺點與判釋的,是怎樣的人,他如何看待他所描繪的這座島嶼,及他所帶來的航測調查技術。農復會時期的公文書檔案保存於國史館,上述的叩問移轉至新店閱覽室進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08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