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460 元優惠價
:90 折 414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金石學概論》由我國近代考古學先驅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時的講義。本書不僅探討了金石學的定義、範圍與歷史,同時也指出了金石學研究的方法與材料的搜集、保存、流傳等處置方法,堪稱全面的學科導論性文獻,具有統領學科的巨大價值,對於後續的金石學研究起到了引導作用,被譽為近代金石學的開山之作。郭沫若評其:「馬衡先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採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於近代化。」
《中國金石學概論》由我國近代考古學先驅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時的講義。本書不僅探討了金石學的定義、範圍與歷史,同時也指出了金石學研究的方法與材料的搜集、保存、流傳等處置方法,堪稱全面的學科導論性文獻,具有統領學科的巨大價值,對於後續的金石學研究起到了引導作用,被譽為近代金石學的開山之作。郭沫若評其:「馬衡先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採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於近代化。」
作者簡介
馬衡(1881-1955)
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主,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的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精於金石篆刻碑帖的研究,在方法上承襲清朝乾嘉學派學統,並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相結合。吳昌碩去世後他被公推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遙領社職」,並從一九二四年起,多次參與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點查、維護工作,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長達十九年,在戰亂中親自主持故宮文物的南遷、西運,確保了故宮萬餘箱文物毫髮未損,更在關鍵時刻拒運文物赴臺,使故宮能以今日的面貌存在。
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主,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的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精於金石篆刻碑帖的研究,在方法上承襲清朝乾嘉學派學統,並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相結合。吳昌碩去世後他被公推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遙領社職」,並從一九二四年起,多次參與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點查、維護工作,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長達十九年,在戰亂中親自主持故宮文物的南遷、西運,確保了故宮萬餘箱文物毫髮未損,更在關鍵時刻拒運文物赴臺,使故宮能以今日的面貌存在。
目次
目次
出版說明 1
關於作者與本書 5
卷 一 中國金石學概要(上)
緒 論 3
第一章 金石學之定義及其範圍 3
第二章 金石學與史學之關係(缺) 5
分 論 7
第三章 歷代銅器 7
一 禮樂器 8
二 度量衡 22
三 錢幣 27
四 符璽 33
五 服御器 42
六 古兵 51
卷 二 中國金石學概要(下)
第四章 歷代石刻 61
一 刻石與碑之別 61
二 造像與畫像之別 65
三 經典諸刻與紀事諸刻之別 69
四 一切建築品附刻之文 87
第五章 金石以外諸品 93
一 甲骨 93
二 竹木 97
三 玉 99
四 匋附明器瓦專 103
第六章 前人著錄金石之書籍及其考證之得失(缺) 105
結 論 107
第七章 今後研究之方法(缺) 107
第八章 材料處置之方法(缺) 109
卷 三 銅器
中國之銅器時代 113
戈戟之研究 119
漢延壽宮銅鐙跋 125
北魏虎符跋 127
卷 四 度量衡制度
歷代度量衡之制 131
一 研究歷史應先知歷代度量衡之差異率 131
二 度量衡之產生 131
三 度量衡之所以差異 132
四 序歷代度制 133
五 序歷代量制 135
六 序歷代衡制 136
七 總序度量衡增進率之比例 137
《隋書.律曆志》十五等尺 139
新嘉量考釋 147
附 新嘉量表 154
濕倉平斛跋 157
卷五 石刻
石鼓為秦刻石考 161
明安國藏拓獵石碣跋 169
漢三老趙寬碑跋 171
漢司徒袁安碑跋 175
漢司空袁敞碑跋 177
晉荀岳墓誌跋 181
北魏墓誌跋六種 185
一 北魏恆農太守寇臻墓誌跋 185
二 北魏盧奴令姚纂墓誌跋 187
三 魏故持節督豳豫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
豫州刺史樂陵王元君墓誌銘跋 187
四 魏張滿墓誌跋 189
五 東魏華山王元鷙墓誌銘跋 190
六 魏徐州刺史吳郡王蕭正表墓銘跋 190
保定蓮花池六幢考跋 193
卷 六 石經
從實驗上窺見漢石經之一斑 197
一 字體 198
二 經數 199
三 經本 200
四 行款 202
五 石數 203
六 人名 204
石經詞解 207
一 起源 207
二 後世之繼起 208
三 歷代立石之概況 208
四 原石之存佚 211
五 覆刻本及傳拓本之流傳 212
六 石經與教育之關係 213
魏石經概述 215
漢石經集存原序 219
漢石經易用梁丘本證 221
漢熹平石經周易殘字跋 225
附 錢玄同讀漢石經周易殘字而論及今文易的篇數問題 227
漢石經《魯詩》校文 237
漢熹平石經《論語》〈堯曰〉篇殘字跋 241
魏正始石經《尚書》〈多士〉及《春秋》文公殘石跋 245
宋范祖禹書《古文孝經》石刻校釋 247
晁公武刻《古文尚書》殘石跋 255
卷 七 書籍制度
中國書籍制度變遷之研究 259
一 材質及其興廢之時期 259
二 形式及其裝置之法 261
記漢居延筆 273
漢永光二年文書考釋 279
漢兵物簿記略 281
卷 八 序跋雜文
談刻印 289
出版說明 1
關於作者與本書 5
卷 一 中國金石學概要(上)
緒 論 3
第一章 金石學之定義及其範圍 3
第二章 金石學與史學之關係(缺) 5
分 論 7
第三章 歷代銅器 7
一 禮樂器 8
二 度量衡 22
三 錢幣 27
四 符璽 33
五 服御器 42
六 古兵 51
卷 二 中國金石學概要(下)
第四章 歷代石刻 61
一 刻石與碑之別 61
二 造像與畫像之別 65
三 經典諸刻與紀事諸刻之別 69
四 一切建築品附刻之文 87
第五章 金石以外諸品 93
一 甲骨 93
二 竹木 97
三 玉 99
四 匋附明器瓦專 103
第六章 前人著錄金石之書籍及其考證之得失(缺) 105
結 論 107
第七章 今後研究之方法(缺) 107
第八章 材料處置之方法(缺) 109
卷 三 銅器
中國之銅器時代 113
戈戟之研究 119
漢延壽宮銅鐙跋 125
北魏虎符跋 127
卷 四 度量衡制度
歷代度量衡之制 131
一 研究歷史應先知歷代度量衡之差異率 131
二 度量衡之產生 131
三 度量衡之所以差異 132
四 序歷代度制 133
五 序歷代量制 135
六 序歷代衡制 136
七 總序度量衡增進率之比例 137
《隋書.律曆志》十五等尺 139
新嘉量考釋 147
附 新嘉量表 154
濕倉平斛跋 157
卷五 石刻
石鼓為秦刻石考 161
明安國藏拓獵石碣跋 169
漢三老趙寬碑跋 171
漢司徒袁安碑跋 175
漢司空袁敞碑跋 177
晉荀岳墓誌跋 181
北魏墓誌跋六種 185
一 北魏恆農太守寇臻墓誌跋 185
二 北魏盧奴令姚纂墓誌跋 187
三 魏故持節督豳豫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
豫州刺史樂陵王元君墓誌銘跋 187
四 魏張滿墓誌跋 189
五 東魏華山王元鷙墓誌銘跋 190
六 魏徐州刺史吳郡王蕭正表墓銘跋 190
保定蓮花池六幢考跋 193
卷 六 石經
從實驗上窺見漢石經之一斑 197
一 字體 198
二 經數 199
三 經本 200
四 行款 202
五 石數 203
六 人名 204
石經詞解 207
一 起源 207
二 後世之繼起 208
三 歷代立石之概況 208
四 原石之存佚 211
五 覆刻本及傳拓本之流傳 212
六 石經與教育之關係 213
魏石經概述 215
漢石經集存原序 219
漢石經易用梁丘本證 221
漢熹平石經周易殘字跋 225
附 錢玄同讀漢石經周易殘字而論及今文易的篇數問題 227
漢石經《魯詩》校文 237
漢熹平石經《論語》〈堯曰〉篇殘字跋 241
魏正始石經《尚書》〈多士〉及《春秋》文公殘石跋 245
宋范祖禹書《古文孝經》石刻校釋 247
晁公武刻《古文尚書》殘石跋 255
卷 七 書籍制度
中國書籍制度變遷之研究 259
一 材質及其興廢之時期 259
二 形式及其裝置之法 261
記漢居延筆 273
漢永光二年文書考釋 279
漢兵物簿記略 281
卷 八 序跋雜文
談刻印 28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