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敦煌變文:石窟裡的老傳說(簡體書)
滿額折

敦煌變文:石窟裡的老傳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87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世紀初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曾經震撼了世界,其卷軸裡有一些寫卷是當時講唱文學的話本,當代研究文學史的學者稱之為“變文”。這類講唱的話本,按照內容題材區分,大致可分為講經與講史兩種——前者宣演佛經及佛家故事,後者演述我國歷史傳說人物事蹟。這些變文,生動感人,是講唱文學的鼻祖,也是近千年來中國俗文學的根。

作者簡介

羅宗濤:1938年生,廣東潮安人。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曾任政大教授兼中國文學系系主任、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敦煌變文用韻考》《敦煌講經變文研究》《敦煌變文社會風俗事物考》《唐代俗講的敘式》《敦煌變文:石窟裡的老傳說》《禮記述要》等。


名人/編輯推薦

1.古代的流行歌手唱佛經,通俗化的經典故事。

2.千年中國俗文學的根,開啟通俗小說的先河。

3.臺灣知名學者羅宗濤講解,讀懂敦煌變文的文化內涵。

4.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暢銷臺灣四十年,一家人共讀的經典。


【總序】用經典滋養靈魂

龔鵬程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指其所載之內容足以做為後世的綱維;典,謂其可為典範。因此它常被視為一切知識、價值觀、世界觀的依據或來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後來則成為該民族累世傳習、諷誦不輟的基本典籍。或稱核心典籍,甚至是“聖書”。

佛經、聖經、古蘭經等都是如此,中國也不例外。文化總體上的經典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依此而發展出來的各個學門或學派,另有其專業上的經典,如墨家有其《墨經》。老子後學也將其書視為經,戰國時便開始有人替它作傳、作解。兵家則有其《武經七書》。算家亦有《周髀算經》等所謂《算經十書》。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經》,飲茶有《茶經》,下棋有《弈經》,相鶴相馬相牛亦皆有經。此類支流稗末,固然不能與六經相比肩,但它各自代表了在它那一個領域中的核心知識地位,卻是很顯然的。

我國歷代教育和社會文化,就是以六經為基礎來發展的。直到清末廢科舉、立學堂以後才產生劇變。但當時新設的學堂雖仿洋制,卻仍保留了讀經課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後,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才開始廢除讀經。接著,他主持北京大學時出現的“新文化運動”更進一步發起對傳統文化的攻擊。趨勢竟由廢棄文言,提倡白話文學,一直走到深入的反傳統中去。論調越來越激烈,行動越來越魯莽。

臺灣的教育、政治發展和社會文化意識,其實也一直以延續五四精神自居,以自由、民主、科學為號召。故其反傳統氣氛,及其體現於教育結構中者,與當時大陸不過程度略異而已,僅是社會中還遺存著若干傳統社會的禮俗及觀念罷了。後來,臺灣朝野才惕然憬醒,開始提倡“文化復興運動”,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了經典的內容。但不叫讀經,乃是摘選《四書》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為補充。另成立文化復興委員會,開始做經典的白話注釋,向社會推廣。

文化復興運動之功過,誠乎難言,此處也不必細說,總之是雖調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傳統的勢能,但對社會普遍民眾的文化意識,還沒能起到警醒的作用;瞭解傳統、閱讀經典,也還沒成為風氣或行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婦接掌了當時臺灣第一大報中國時報的副刊與出版社編務,針對這個現象,遂策劃了《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這一大套書。精選影響國人最為深遠的典籍,包括了六經及諸子、文藝各領域的經典,遍邀名家為之疏解,並附錄原文以供參照,一時朝野震動,風氣丕變。

其所以震動社會,原因一是典籍選得精切。不蔓不枝,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體例確實。經典篇幅廣狹不一、深淺懸隔,如《資治通鑒》那麼龐大,《尚書》那麼深奧,它們跟小說戲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書裡,用類似的體例來處理,很可以看出編輯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蓋了幾乎全臺灣的學術菁英,群策群力,全面動員。這也是過去所沒有的。四,編審嚴格。大部叢書,作者龐雜,集稿統稿就十分重要,否則便會出現良莠不齊之現象。這套書雖廣征名家撰作,但在審定正訛、統一文字風格方面,確乎花了極大氣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這套書當成是寫給自己子弟看的傳家寶,寫得特別矜慎,成績當然非其他的書所能比。五,當時高信疆夫婦利用報社傳播之便,將出版與報紙媒體做了最好、最徹底的結合,使得這套書成了家喻戶曉、眾所翹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當時出版採用豪華的小牛皮燙金裝幀,精美大方,輔以雕花木櫃。雖所費不貲,卻是經濟剛剛騰飛時一個中產家庭最好的文化陳設,書香家庭的想像,由此開始落實。許多家庭乃因買進這套書,而仿佛種下了詩禮傳家的根。

高先生綜理編務,輔佐實際的是周安托兄。兩君都是詩人,且俠情肝膽照人。中華文化複起、國魂再振、民氣方舒,則是他們的理想,因此編這套書,似乎就是一場織夢之旅,號稱傳承經典,實則意擬宏開未來。

我很幸運,也曾參與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先是與林明峪共同參與黃慶萱老師改寫《西遊記》的工作,繼而再協助安托統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辭。對整套書說不上有什麼助益,自己倒是收穫良多。

書成之後,好評如潮,數十年來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現在。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只不過光陰畢竟可畏,安托與信疆俱已逝去,來不及看到他們播下的種子繼續發芽生長了。

當年參與這套書的人很多,我僅是其中一員小將。聊述戰場,回思天寶,所見不過如此,其實說不清楚它的實況。但這個小側寫,或許有助於今日閱讀這套書的大陸青年理解該書的價值與出版經緯,是為序。

【導讀】千年中國俗文學的根

羅宗濤

鄭振鐸著《中國俗文學史》(商務印書館)說:“在敦煌所發現的許多重要的中國文書裡,最重要的要算是‘變文’了。在‘變文’沒有發現以前,我們簡直不知道:‘平話’怎麼會突然在宋代產生出來?‘諸宮調’的來歷是怎樣的?盛行於明清兩代的‘寶卷’、‘彈詞’及‘鼓詞’到底是近代的產物呢?還是古已有之的?許多文學史上的重要問題,都成為疑案而難於有確定的回答。但自從……斯坦因把敦煌寶庫打開而發現了‘變文’的一種文體之後,一切的疑問,我們才漸漸地可以得到解決了。我們才在古代文學與近代文學之間得到了一個連鎖……如果不把‘變文’這個重要的已失傳的文體弄明白,則對於後來的通俗文學的作品簡直有無從下手之感。”

現在,研究中國文學史或俗文學的中外學者,莫不視“變文”為文學發展史上重要的關鍵,甚至以其為近千年來中國俗文學的根。負有文化傳承使命的現代讀書人,能對它一無所知嗎?現在將以淺近有趣的筆調將《敦煌變文》介紹給各位讀者。


目次

【導讀】千年中國俗文學的根

上編 引言

第一章 敦煌變文的起源及本書的體例

第二章 敦煌變文體裁述略

第三章 講經變文與講史變文關係之試探

中編 正文

第一章 借花獻佛變文

第二章 太子成道變文

第三章 破魔變文

第四章 降魔變文

第五章 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

第六章 鬼還鞭故屍變文

第七章 廬山遠公話

第八章 舜子變

第九章 伍子胥變文

第十章 漢將王陵變

第十一章 捉季布傳文

第十二章 董永變文

第十三章 燕子賦

第十四章 張義潮變文

下編 總言

變文的價值

研究變文的途徑

附錄一 敦煌變文成立時代新探

附錄二 變文選段


書摘/試閱

敦煌變文的起源

佛教東傳,佛經的翻譯,以至注疏的提出,對佛法的弘揚固然有無比的價值;但是,華文經典與注疏,在教育不甚普及時,仍不易為一般民眾所普遍接受。大約在東晉以來,有些和尚就嘗試用淺近的方法來傳教,這種方法叫做“唱導”。著《高僧傳》的慧皎雖然覺得這種方法“於道為末”,但又認為它“悟俗可崇”——有普及的功效,所以仍為之立傳立論。現在,我們就先從慧皎《高僧傳》卷十三《唱導論》和《唱導傳》來瞭解唱導的大略。

《唱導論》曰:“唱導者,蓋以宣唱法理,開導眾心也。昔佛法初傳,於時齋集,止宣唱佛名,依文致禮。至中宵疲極,事資啟悟,乃別請宿德,升座說法,或雜序因緣,或傍引譬喻。其後廬山釋慧遠,道業貞華,風才秀髮,每至齋集,輒自升高座,躬為導首,先明三世因果,卻辯一齋大意。後代傳受,遂成永則。故道照、曇穎等十有餘人,並駢次相師,各擅名當世。”

唱導的字義,古人以為:“啟發法門,名之為唱;引接物機,名之為導。”(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引大部補注九)。至其起源大約是:最早的齋集,總嚴格遵行嚴肅莊重的儀式,時間長了,不免陷於呆滯。後來就在中宵疲極的時候,別請宿德,以旁引譬喻、雜序因緣的方式來說法。當初顯然是一種權宜的補充措施。到了像慧遠這種高僧出來提倡,這種方式才蓬勃起來;再以後繼有人,於是更能普遍開展,蔚為風氣。

《唱導論》又曰:“夫唱導所貴,其事四焉:謂聲、辯、才、博。非聲,則無以警眾;非辯,則無以適時;非才,則言無可采;非博,則語無依據。至若響韻鐘鼓,則四眾驚心,聲之為用也;辭吐俊發、適會無差,辯之為用也;綺制雕華、文藻橫逸,才之為用也;商榷經論、采撮書史,博之為用也。若能善茲四事,而適以人時——如為出家五眾,則須切語無常,苦陳懺悔;若為君王長者,則須兼引俗典,綺綜成辭;若為悠悠凡庶,則須指事造形,直談聞見;若為山民野處,則須近局言辭,陳斥罪目。凡此變態,與事而興,可謂知時眾,而又善說。雖然,故以懇切感人,傾誠動物,此其上也。”

所謂唱導,基本上是一種演講術。而上引《唱導論》所提出的要點有三:導師必須具備聲、辯、才、博四種能力,此其一;導師要能把握時機,認清物件,此其二;根本上導師必須有出自內心的宗教熱忱和懇切的態度,此其三。

導師如能達到以上各項要求,就能收到感動聽眾的效果,如《唱導論》所雲:“至如八關初夕,旋繞周行,煙蓋停氛,燈帷靖耀,四眾專心,叉指緘默。爾時導師則擎爐慷慨,含吐抑揚,辯出不窮,言應無盡:談無常,則令心形戰慄;語地獄,則使怖淚交零。征昔因,則如見往業;核當果,則已示來報;談怡樂,則情抱暢悅;敘哀戚,則灑泣含酸。於是,闔眾傾心,舉堂惻愴,五體輸席,碎首陳哀,各各彈指,人人唱佛。爰及中宵後夜,鐘漏將罷,則言星河易轉,勝集難留。又使遑迫懷抱,載盈戀慕。當爾之時,導師之為用也。”可見導師是如何繪影繪聲,而聽眾又如何悚動戀慕了。

可惜當時的唱導,沒有留下底本。但從唐代留下的俗講底本,以及唐人的評論,我們可以略知其發展過程的大概。大約後來這些從事唱導的和尚,受到聽眾的鼓勵,逐漸加重通俗的成分,而使內容逐漸變質,以致有些正統的和尚以至於士人,就將這種法會,稱為“俗講”。本來“俗講”一詞是佛教徒泛指一切世俗的講說而言。例如道宣《續高僧傳‧善伏傳》雲:“貞觀三年,賽刺史聞其聰敏,追充州學,因爾,日聽‘俗講’,夕思佛義。”

這裡的“俗講”,是指“州學”而言。因此,稱法會為俗講,根本就不承認那是合格的法會。後來,俗講一名,竟成為這一型法會的專名,而從事這種宣演的和尚,也就被稱為“俗講僧”。當時,這些俗講僧留下一些底本,通常稱為“講經文”,有人也視為“變文”的一種。但嚴格來說,“講經文”和典型的“變文”還是稍有區別的。……

因此,所謂講經文每每穿插許多故事、譬喻,遇到某一人名或地名,更好好發揮一番。縱然如此,講經文畢竟要依某一經為綱領,雖然橫生枝節,但總要回到經文上來。

由於講經文的故事部分畸形膨脹,而且有的俗講僧還不耐經文的束縛;於是俗講逐漸演變,趨向於以故事為主體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講經文中較具規模的故事先獨立宣演,然後再演變為從頭就著眼於設計一篇獨立完整的故事,而佛經不過成為改編故事的素材。這種作品,就稱為“變文”。變文的“變”字,雖然可能有不同的含義,但是,《大乘法苑義林章》說的“轉換舊形名變”,還是最重要的解釋。因此,“變”的最主要含義,是改寫、改編的意思。

在今天我們不把改寫、改編當作嚴重的事情來看。但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經學家正信守“疏不破注”的規律,史學家也奉行“務信棄奇”的原則;而這些俗講僧卻為了作品的趣味化、生動化、通俗化,充分發揮其想像力,將西天傳來的真經,當作藝術品的材料,改變其原來的形式,發揮自己的創意,加以重新塑造,這份創造精神是可欽佩的。因此,變文改變佛經為通俗宣演,不但是形式的問題,而且在精神上也是重大的突破。這一變,整個改變了主奴的地位;這一變,表現了創造的精神。

我先人自古也喜歡說故事,在變文發生的時代稱之為“說話”,而故事的內容,以民間的傳說、寓言、笑話為主。對於經、史、諸子,則著重於忠實地闡釋。由於受到講佛經的變文發生的影響,於是又有取材於經、史、百家的變文發生,這一來就為後來的俗文學開闢了一條大道。這是變文受到重視的原因。

借花獻佛變文

【說明】

收藏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編號S.3050的寫卷,文字簡陋錯雜,以前的學者不明白它演繹的是什麼故事,只好擬題為《不知名變文》。其實仔細讀讀,就知道這篇純用散文寫成的變文,是在敘述著名的“借花獻佛”的故事,只是由於文句錯雜,一時不容易看出來就是了。提到“借花獻佛”故事的佛經很多,最重要的有:(一)隋朝闍那崛多譯的《佛本行集經》卷三、卷四的《受決定記品第二》;(二)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的《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三)後漢竺大力和康孟詳譯的《修行本起經》卷上《現變品第一》;(四)三國吳支謙譯的《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五)西晉聶道真譯的《異出菩薩本起經》;(六)三國吳國康僧會譯的《六度集經》卷八《儒童受決經》;(七)西晉竺法護譯的《生經》卷五《佛說譬喻經第五十五》;(八)姚秦竺佛念譯的《菩薩處胎經》卷七《破邪見品第二十六》。

由於變文寫卷錯亂得太厲害,這裡不得不根據隋朝闍那崛多譯的《佛本行集經‧受決定記品》的文字加以改寫。幸虧這篇變文本來也就是根據這篇佛經改寫而成。所以兩者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故事】

在釋迦牟尼還沒出生的很久很久以前,在雪山南邊有個婆羅門,名叫珍寶,道德既高尚,學問又淵博,還擅長各種咒術。他在深山裡結茅草為屋,收了五百個少年為弟子。在五百弟子之中,以善慧最出色,他不但特別聰穎,也比其他同學來得用功。所以當他跟老師學了六年以後,在十六歲那年,已經將老師傳授的種種咒術和工巧技能全都學會了,而且心裡又惦記著闊別六年的父母,因此想辭別老師,回家省親。婆羅門喜歡善慧這個好學生,捨不得他下山,於是又將吠陀論?及其他秘密的咒術傳授給他。聰明而用功的善慧不久又全學會了,師父只好放他下山,但告訴他說:“我們婆羅門的家法,就是弟子學成以後,必須以一把清淨的傘蓋和皮鞋、金手杖、金瓶、金缽、上好的衣裙,以及五百個金錢獻給老師,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恩。”

善慧說:“老師,我現在一無所有,不能報答您老人家;請老師允許我到各處尋找,找到以後再來供養師父。”

於是善慧披著他的鹿皮衣,留著一頭長髮,下山雲遊。

不久,他聽說在離雪山一萬多裡遠的輸羅波奢城,有個極富有的婆羅門,名叫祭祀德,為六萬個婆羅門設了一個為期一年的無遮大會?。佈施六萬會眾每人一把傘蓋,以及皮鞋、瓶缽、衣裙、銅錢各物。另外還為辯論會的優勝者準備了許多貴重禮物:就是金柄的精緻傘蓋、上好的皮鞋、純金的手杖、金瓶、金缽、價值百兩金子的衣裙、五百個金幣、一千頭乳牛、五百個童女等。善慧聽說了就立刻動身去參加盛會。

當善慧跋涉山川到達輸羅波奢城的無遮會場時,會期已只剩下最後的一天。善慧年少英俊,又作山野的裝束,一進會場,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以為他是下凡的仙人。善慧表明了身份,就跟當時優勝的婆羅門展開比賽與辯論,終於將原來優勝處於上座的婆羅門折服。再以講解吠陀論受到六萬會眾的擁戴,登上上座,並接受獎品——他只取所需,而將乳牛與童女璧還。

當時,原來在上座的婆羅門心想:眼看就要到手的名利,竟給這少年奪走。於是暗中發誓:將來生生世世都要和善慧碰頭,並且專門跟他過不去。

善慧得了種種施物,就想回雪山報答師恩。一路上經過許多聚落、村邑、城市,他都一一參觀。有一天,他到了一座繁華的大城市叫做蓮花城。城裡不但灑掃得很整潔,而且佈置得很華麗,好像在慶祝什麼喜慶似的。善慧就向當地人打聽;當地人告訴他,這是因為燃燈佛要來蓮花城說法教化的緣故。

善慧一聽燃燈佛要到蓮花城說法,決定停在蓮花城禮拜供養燃燈佛,祈求將來能證悟無上菩提?;至於報答師恩,只好以後另想辦法。然後他又想,究竟要用什麼來供養燃燈佛呢?他曉得用錢財是不合適的。想來想去,他決定用美麗的鮮花,來表達他內心的敬意。

於是,善慧跑到花店買花,但花店的老闆告訴他,國王有令,全城的花都得給國王,因為國王要以全城的鮮花來供養燃燈佛。跑遍了所有的花店,善慧連一枝花都買不著。善慧還不死心,穿過大街、走進小巷、私下訪求。終於在一個井旁,遇到一個年輕的婢女,捧著瓦瓶來取水,瓶裡藏著七莖優缽羅花?。他高興得不得了,就冒失地衝過去說:“姑娘,你藏著這些花要幹什麼?我想用一百個金幣買你瓶中七莖花行不行?”

女孩子回答:“不成。因為燃燈佛受國王之請,要到蓮花城來教化;國王敬佛,所以下令全城的香油、鮮花只準賣給國王一人,由他來供養燃燈佛。我的鄰居開了個花店,老闆的女兒是我小時的玩伴,才肯悄悄以一百銅錢的價錢賣給我。我是要留著自己供養燃燈佛,建立功德用的。”

善慧又央求道:“我知道你敬佛的誠心;那麼你可不可賣給我五莖花,我給你五百個金幣;你自己留著兩莖來供養燃燈佛呢?”

女孩子說:“你這麼急著要我的花,到底要做什麼用呢?”善慧說:“如來出世,難見難逢,既然有緣遭遇,我想買花供奉燃燈佛,種下善根,希望來世能求得無上菩提。”

女孩子被善慧的英俊挺秀所吸引,又被他誠懇的心意所感動,於是她說:“我看你身心勇猛、愛法精進,將來必定會得到無上菩提。如果你答應我在還沒有得到聖道以前,生生世世娶我為妻;在你得道以後,我就剃髮出家,做你的弟子,求道做阿羅漢。要是你答應,我才將花賣五莖給你。”

善慧吃了一驚,說:“我為了求道,在未來各生之中,對一切眾生都要生憐憫之心,所有有求於我的,我都不應吝惜,連我的性命都須施給別人,對於所愛的妻子兒女及一切財物,更不能吝惜。如果你能同意我這樣做,我才答應來生娶你為妻。”

小姑娘答應了,就將五莖優缽羅花賣給善慧,其餘兩莖也交給善慧,請他代為佈施,以結來生的因緣。

善慧得到了花,趕到城門口,燃燈佛正要進城。善慧虔敬地許了心願,將優缽羅花淩空拋出去,結果他的五枝花都是花莖朝上,花瓣朝下,形成一個花蓋護著佛的頭頂;而小姑娘請他佈施的兩莖花則停在佛的兩肩。

當時城裡的群眾都將他們最華麗的衣服鋪在地上,供佛步行,善慧也脫下鹿皮衣鋪上,眾人嫌他的鹿皮衣不漂亮,一面罵他,一面將鹿皮衣扔得老遠,善慧見到前面泥路有個大水坑,裡面都是稀泥,沒人鋪上衣服。他連忙撿回他的鹿皮衣鋪上去,看看鹿皮還不能將水坑鋪滿,於是他又將自己的身體臉朝下地鋪上去,還披散長髮,把整個水坑鋪滿,讓燃燈世尊從他的身體和頭髮上走過去,世尊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就當著大眾說:“在無量劫以後,你必定可以成佛,號為釋迦牟尼!”

善慧就是後來釋迦牟尼的前身。輸羅波奢城的上座婆羅門,就轉生為釋迦牟尼的堂弟、斛飯王的兒子提婆達多,為了善慧奪了他的利養,而專門跟他作對,不過後來還是證了道。賣花給善慧的小姑娘,後來成了釋迦牟尼成佛以前的妻子耶輸陀羅,後來也出家為釋迦牟尼的弟子,證阿羅漢果。

伍子胥變文

【說明】

謝海平《講史性之變文研究》雲:“我國復仇故事中,時代最早,最膾炙人口,而又首尾一貫者,當推伍子胥故事。其所以能廣布流傳,當因故事之傳奇性,深具吸引力。子胥憑三寸之舌及其剛毅魄力,竟能覆千乘之國,發王者之墓,鞭仇人之屍。讀之者心懷暢快,非但由於同情心之驅使,亦因平居多抑塞,乃借此自澆塊壘也。”

有關伍子胥復仇鞭屍及忠貞剛烈報效吳國的故事,漢代以及漢以前的記載與評論已經很多,如《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吳越春秋》《越絕書》《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新書》《春秋繁露》《列女傳》《說苑》《法言》《論衡》《鹽鐵論》等,其中有詳有略,有記事有評論,各書之間有時也不免有抵牾的地方。這篇變文則以《史記》《吳越春秋》《越絕書》三種為主,配合其他各書的資料,再加上民間的傳說、作者的杜撰糅合而成。

【故事】

從前周朝末年,七雄紛爭,那時南方有個楚國,國大兵強。當楚平王為君的時候,宰相叫伍奢,義節忠貞,文武附身,性行淳直,意若風雲。君主有美好的意旨與作為,他就順從他而徹底執行;但如果君主有錯誤,他也會犯顏直諫。伍奢有兩個兒子,小的叫子胥,大的叫子尚。子胥在梁國做事,子尚在鄭國做事,都是忠貞通達的青年。

這時楚王的太子,已經長成,但還沒成家,楚王問百官說:“我聽說:國無東宮,半國曠地,東海流泉溢;樹無枝,半樹死。太子為半國之尊,現在還沒結婚,關於太子的婚姻大事,卿等有什麼建議?”大夫魏陵?報告說:“臣聞秦穆公有位公主,年登二八,美麗過人——眉如盡月,頰似凝光,眼似流星,面如花色,發長七尺,鼻直顏方,耳似璫珠,手垂過膝,十指纖長。她是做太子妃最適當的人選。”

於是楚平王就派魏陵到秦國做媒。可是等魏陵從秦國接公主回國時,楚王為她的美色所惑,忽生狼虎之心,想占為己有。魏陵為了討平王的歡心,也不顧是非,進言道:“難得陛下高興,願陛下自己納她為妃;東宮太子那邊,我們替他另外再找,反正天下美女有的是,這在道理上沒有什麼說不過去。”平王聽他一勸,正合心意,立即納秦國公主為妃,而且在深宮裡享豔福,三天不朝。

伍奢得知消息,非常憤怒,披頭散髮到殿前直諫。平王見他作不祥的打扮,問道:“有什麼不祥之事?”伍奢說:“臣見王無道,恐怕失國喪邦,不敢不諫。本來要為兒子娶媳婦,反而自納為妃,父親與子爭妻,難道沒有一點兒慚愧嗎?這正是混亂法律,顛倒禮儀了。”平王被責,面慚失色,羞見群臣,說:“國相!俗語說:成謀不說,覆水難收。事情已經到了這步田地,就不必再諫了。”伍奢見王不覺悟,又諫道:“陛下是萬人之主,統領萬邦,怎麼可以聽信讒賊小臣的話,疏遠了骨肉至親呢?”

楚平王本來已經惱羞成怒,再加上奸臣魏陵從旁挑撥,楚王乾脆就把伍奢囚禁起來。魏陵又進讒言說:“伍奢還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如不一起殺掉,將來會成為楚國的大患的。”平王告訴伍奢說:“要是你能把你兩個兒子召回來,我就讓你活命;否則就將你處死。”伍奢說:“我的大兒子伍尚為人仁慈,叫他一定就來;老二伍員為人剛毅忍辱,能成大事,他判斷回來會一夥被擒,一定不肯回來的。”

平王不管,就派人去召子尚、子胥。子尚讀了父親的來書,非常悲傷,就哭著去請示鄭王,鄭王說:“卿父被捕,要你們兄弟去救他;父親有難,而做兒子的不能去救,怎能算是孝子呢?卿趕緊回國,不要猶豫。”於是子尚辭別鄭王,星夜趕到梁國,去找弟弟子胥說:“現在楚王無道,相信奸臣的讒言,把慈父囚禁起來,就要施以峻刑,現在來信要我們去救他,弟弟趕緊裝束。”子胥說:“楚王無道,才用賊臣之言,囚禁了父親,本來是要殺他的,只是為了我們兄弟在外,怕我們以後為父報仇,所以偽造父親的書信,老遠來騙我們回去,好連我們一網打盡,斬草除根,我們千萬不要上當,去自投羅網。”伍尚說:“我知道回去了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但是如果為求生而不回,以後又不能報仇雪恥,那不是讓天下人譏笑了嗎?如果你要為父親報仇,你就快逃;我還是決定回去跟隨父親就義。”

使者見伍員不肯就範,就以武力來拘捕,伍子胥拔出武器來,使者知道他厲害,無一敢上前對付他。伍子胥揚言要為父兄報仇,就逃走了。

……

伍子胥知道自己那兩顆大門牙容易被人家認出來,就拿塊石頭把門牙敲掉。再向南方奔走,白天憑太陽辨認方向,夜裡則根據星座來識別,終於到了吳江北岸,躲在蘆葦叢中,觀察形勢,見江面遼闊,沒有舟楫,不禁按劍悲歌:

“江水淼漫波濤舉,連天沸或淺或深。

飛沙蓬勃遮雲漢,清風激浪欲摧林。

白草遍野覆平原,綠柳分行垂兩岸。

鳥鵲拾食遍交橫,魚龍踴躍而撩亂。

水貓遊撻戲爭奔,千回不覺長籲歎。

忽憶父兄枉被誅,即得五內心腸爛。

思量仇恨痛哀嗟,今日相逢不相舍。

我若命盡此江潭,死活總看今日夜。

不辭骸骨掩長波,父兄之仇終不斷。

上蒼靡草總由風,還是諸天威力化。”

所幸在煙波上望見一葉扁舟,有個漁夫,手持綸釣,唱著漁歌。伍子胥趕緊大聲招呼,漁人就搖船靠岸。子胥請他擺渡過江。漁夫說:“觀君器宇,不同凡俗;但看你面有饑色,不可空著肚子過江,等我回家拿飯來,吃後再渡江。”

伍子胥說:“但求船渡,何敢望餐。”漁人說:“還是先吃了再走,我聽說:麒麟得食,日行千裡;鳳凰得食,飛騰四海。請幫我看著船,我去去就來。”說完就走。子胥心想:“這個人口說回家拿飯,不會是去叫人來捉我吧?”愈想愈心虛,就離開船邊,跑到蘆葦中藏身。

不久漁人回到船邊,拿來了一樽美酒、幾斤魚肉、十來片薄餅和一瓦罐飯。就是找不到伍子胥,就向蘆葦中喊話說:“蘆中之士,為什麼要藏起來?我已經為你取來飲食,並無惡意。”子胥這才現身,千謝萬謝。兩人在江畔飽餐飲酒,然後搖船向江南。到了江心,子胥拿出懷中白璧,答謝漁人,漁人不肯接受;子胥以為他嫌少,又解下寶劍為酬。漁人停槳對他說:“一餐飯所費無幾,當不起你的重禮,如果為貪圖錢財,楚王的賞賜,又該有多少呢?何況藏匿你的人,還要誅身滅族。龍泉寶劍,你就留著防身;璧玉荊珍,將來你還用得著。將來你富貴高遷,不要忘記今日。只要明白我的心意就好了,現在不必說什麼感激的話。”

這時,岸樹迎賓,江風送客,伍子胥唯見孤山淼漫,回盼故鄉,心懷抑鬱。船近南岸,子胥問漁人:“先生姓何名誰?鄉貫何州何縣?”漁人說:“君為蘆中之士,我為船上之人,何用稱名道姓。君今逃逝,想投奔什麼國家?”子胥說:“想投奔越國。”漁人說:“越國和楚國和順,從不交兵,恐怕會將你捉了,送給楚國,那麼你報仇的心願就沒法完成了。還不如投奔吳國的好,吳王跟楚國有仇,有過幾度征戰,而且他們沒有賢臣,你去正好。”子胥問:“我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被吳王識拔任用呢?”漁人說:“你到了吳國,進入都城,只要以泥塗面,披髮獐狂,東西馳走,大哭三聲。”子胥說:“這是什麼意思?”漁人說:“以泥塗面,表示外濁內清;大哭三聲,東西馳走,表示在尋覓明主;披髮在市,表示你蒙冤居喪。”子胥謝過漁人,船一靠岸,立刻分手進發。子胥走了幾步,回顧漁人,見他已弄翻了船,投水自盡。子胥激動得悲啼哽咽,遂作悲歌:

“大江水兮淼無邊,雲與水兮相接連;

痛兮痛兮難可忍,苦兮苦兮冤複冤。

自古人情有離別,生死富貴總關天。

先生恨胥何勿事?遂向江中而覆船。

波浪舟兮浮沒沉,唱冤枉兮痛切深,

一寸愁腸似刀割,途中不禁淚沾襟。

望吳邦兮不可到,思帝鄉兮懷恨深。

倘值明主得遷達,施展英雄一片心。”

悲歌已了,氣上衝咽;業也命也,並悉關天。繼續登山越嶺,渡水尋川,來到莽蕩山間,見石壁萬丈,藤竹縱橫,想起往事,瞻望前程,不禁又為歌曰:

“我所思兮道路長,涉江水兮入吳鄉。

父兄冥莫知何在?零丁遣我獨棲惶。

丈夫流浪隨緣業,生死富貴亦何常?

平王曲受魏陵語,信用讒佞殺忠良。

思故鄉兮愁難止,臨水登山情不已。

楚帝輕盈憐細腰,宮裡美女多餓死。

秦穆公女顏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

見其姿首納為妃,豈合君王有此理?

自從逃逝鎮懷憂,使我孤遺無所投。

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恒夜遊。

燕山勒頌知何日?冒染蓬塵雙鬢秋。

不慮東西抗天塞,唯愁渴乏渡荒陬。

願我平安達前所,行無滯礙得通流。

倘若吳中遇明主,興兵先斬魏陵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