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滿額折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台南旅圖速寫(附贈明信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79284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台南旅圖速寫》
台灣老屋觀察團隊 老屋顏、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李清志、旅義作家/台南新住民 楊馥如、 一致推薦
台南是台灣著名的古都,號稱有三多「廟多、古蹟多、小吃多」,從三百多年前明鄭時期的經營延續近代日治時期的城市再造,蘊含豐富的歷史底蘊,以及人文的脈絡,近幾年拜文創與老屋再造等風氣之賜,讓台南在地創業故事屢見不鮮,充滿創意的原動力,也讓台南這個城市有更多不同台灣其他城市的風貌。
本書主題,從「人文地產景」出發。這樣的分類方式是日本「地方創生」專家宮崎清教授以在地人的角度將社區文化做出「人」「文」「地」「產」「景」五大類的分別,也讓這本書更接近在地人思維。
人文一直是台南的底蘊,文化的軼事更是俯拾皆是,自然景觀也是不少,站在「大天后宮」前遙想明寧靖王緬懷故國難追的情懷、清代就有的「水火同源」、「鹽山」是海邊才有的產業沒落後的再生;尤其不能忘記台南三大夜市的招喚。
作者選擇在不同角落畫畫,從清代的閩南式民宅或北方宮殿式建築到「巴洛克式」的華麗官署、現代折衷主義式建築;從民居、官衙、府邸或工程廠域,都讓人流連忘返,重複著讀取這些建築空間述說的故事,不管是建築、人物、美食的描繪,一則則都是這個城市帶給旅人的感動。
《台二線旅圖速寫》
作者耕耘繪畫二十餘載,擅長城市觀察、旅行速寫,喜好穿梭都會巷弄,遊走景點邊緣。透過簡單的線條與色彩,以手繪療癒的方式,回歸筆墨世界,養成另一種「慢活」的人生態度。彷彿觀看世界的另一種自然與純淨。
《台二線旅圖速寫》這本書不是單單介紹遊記景點的旅行速寫書。
除了想用它傳遞手繪畫面的溫暖外,更重要的是想從一條公路出發,讓公路成為一只串連努力的「線條」,用速寫一一紀錄公路上發生的景致記憶與人文故事,讓更多人明白,還有許多人都還在為自己故鄉或即將成為故鄉的鄉鎮努力著,也讓努力的人知道,還有許多人關心與在意他們的店,為他人帶來的喜悅與快樂。
跟著這本書來趟公路旅行,將在公路上遇到、看到的事物,用筆與畫本完成在旅圖上,那樣才是真正的旅行。

作者簡介

郭正宏
泰北高中美工科畢、東方技術學院美工科畢、世新大學公廣所碩士。
自詡為「生活手繪記錄者」,擅長城市觀察、旅行速寫,首位在台北街頭教授「城市速寫」繪畫,並於二○一六年台灣第一位受邀參加義大利國際速寫聯展。每年自組「旅行速寫團」,遊走歐亞澳各大洲,透過繪畫紀錄旅途中的景致點滴與人文風景。積極投入「旅行速寫」、「枯枝筆速寫」等美學課程,引領許多愛好畫畫的初學者,回歸繪畫的藝術世界,培養另一種「慢活」的人生態度。近年常受邀至歐洲法國、義大利等地展出與演講。期許能將台灣美麗景致透過畫筆,讓更多國際藝術家看見台灣。出版著作:《翹班小旅行:台北邊走邊畫、說走就走,找回一個人旅行的愉悅時光》、《2017 速寫。威尼斯畫冊》、《墨跡行旅:枯枝筆創作速寫作品集》、《台二線旅圖速寫》等。
個人網站:www.travel-sketchers.com
粉絲專頁:郭正宏的旅行速寫書
YouTube頻道:郭正宏

自序――關於台南
在十七世紀西方大航海時代,距離歐洲數萬公里之外的「大員」這個地名,早已是歐洲船員們耳熟能詳。「大員」就是今天的「台南」,自古在這塊土地從海盜肆虐到荷蘭商船的殖民、明鄭時期短暫的統治、大清帝國的納入版圖、日治時代的實體建設到國民政府的現代化,不論在人文、物件、空間、景觀、特產,方方面面都充滿了許多更迭與故事,值得慢慢的被述說。
自從二〇〇一年台灣開始實施週休二日的制度,休閒產業越來越被國人重視,加上高鐵的開通,台灣島內一日生活圈不再是夢想,南下北上的旅行都能快速的說走就走,於是「台南」這個充滿人文景物、美食信仰等豐富又多元化的城市,很快的讓人趨之若鶩,甚至一來再來。
「人文」一直是台南這個城市的底蘊,或許是季節性的關係,在這個城市生活步調緩慢,在舊城區散步,總在熱情的陽光推波助瀾下,讓人不知不覺的放慢腳下的步伐,可以循著葉石濤先生文字的腳步找到當年筆耕下的老宅、走過傳統的理容院看著店內超過一甲子的老闆娘,正一絲不苟專注的幫客人理髮,或是傳承四代的竹藝店主人,在店內揮汗如雨的編織著竹椅。走到海邊漁光島與老漁夫閒聊當年的漁家故事,半夜到安平魚市場看現撈漁貨拍賣。
文化的軼事在這個城市更是俯拾皆是,站在「大天后宮」前遙想明寧靖王緬懷故國難追的情懷、「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前的老樹,默默看著歷代學子的功名成就,還有其他縣市看不到的祭祀「風神」、「齊天大聖」的廟宇也存在這裡,可以與地方耆老聊天知道「爐主」與「遶境」的因緣典故。
台南的自然景觀也不少,清代就有的「水火同源」、被紅樹林避蓋遮天的「四草綠色隧道」是必走的行程,七股井仔腳「鹽田」、「鹽山」是海邊才有的產業沒落後的再生,記得產季時別忘記去官田吃吃「菱角」。
來台南不介紹美食可以說沒來過這個城市,「牛肉湯系列」、「虱目魚全餐」、「炒鱔魚」都只是基本款,千萬不能忘記台南三大夜市的招喚,擺開上百攤的闊氣讓你不論哪一天都有夜市可逛,還有在麻豆鄉間的西班牙料理,讓人彷彿來到伊比利半島的錯覺;許多南移的島內移民在這裡落地深耕,默默經營起屬於自己的老屋民宿,不論自建或重整,讓原本已經迷人的巷弄中更多了些許文青感。
我喜歡在台南選擇一個角落空間畫畫,從清代的閩南式民宅或北方宮殿式建築到「巴洛克式」的華麗官署、現代折衷主義式建築;從民居、官衙、府邸或工程廠域,都讓人流連忘返,重複著讀取這些建築空間述說的故事,一則則都是這個城市帶給旅人的感動。
身為一個「旅行畫家」,在各地旅行以畫筆紀錄景致,為了這本書,我在台南居住一段時間,透過手中的畫筆盡力的尋找著這個城市點滴,一開始用「紀錄」的心情尋找題材。我步行或騎著機車繞晃在台南的小巷中,一個轉角就是一片天地,哪怕是一片鑄鐵窗花投射在地上的殘影,或是斑剝頹圮的牆角下長出的鐵線蕨,亦或是海岸邊若隱若現的鯤鯓沙洲,還有七股鹽山拉出的長長倒影;清晨魚肚白的天空染上了安平海邊、雷雨後再從烏雲邊角透出的日光,照在孔廟的屋脊燕尾上、夕陽染紅了漁光島上一株株的木麻黃。不知不覺,我的筆墨印染上這個城鄉記憶脈絡,像是尋找寶藏的探險家透過蛛絲馬跡,拼湊出記憶中過往的美好,很少遇到一個城市的故事是如此多元與精彩,台南是每個旅人的「記憶鄉愁」,她混合著每個旅人對家鄉逝去的共同記憶,他們都想在這個城市中尋找記憶裡的毫末點滴。
而我能做的,就是用這本書,畫下「台南」這個城市在每個人記憶中的美好回憶。

附件3內容試閱
01.安平魚市場深夜的漁人
安平漁港屬於近海漁船靠港,和屏東的東港、高雄的興達港則是屬於遠洋漁船的母港不同,以前安平港這裡有二百多艘漁船在此靠岸,近十多年來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嚴重,現在僅剩一些舢舨、小型漁船,當然漁市場的漁獲量也大幅減少。
這裡的營業時間大約是凌晨一點開始,三、四十攤的攤位在假日人潮還是很多,現在多以養殖魚獲為主。當夜晚深沉,魚市場這裡的漁人們生活才正要開始,一攤攤一陣陣喧譁的叫賣聲此起彼落,進港的漁船引擎聲夾雜著海味、魚腥味,構築成一種魚市場的獨特味道。
老漁民說,以前安平漁市場都賣「現撈」,光蝦子就有好幾噸。南部地區的漁販都會來這裡批貨。市場走道上一車車剛上岸的漁獲被推往各攤,推車的阿姨們都是以趟計價,趟數多薪水才夠糊口,算是辛苦的工作。魚販們熟門熟路的挑選著一攤攤剛撈獲的漁獲,熟稔的漁夫攤家也會跟他們介紹。
漁人的市集,就是台南深夜的活力。

02.白河曬藕粉的雪花阿嬤
要製作「藕粉」是一件非常複雜,從挖蓮藕、除藕結、洗蓮藕、削蓮耦、攪碎製粉,洗藕粉、沉澱、刮藕粉、曬藕粉到包裝成品,製作過程非常繁瑣,每一個步驟都是需要耐心。現在的製作大多是老人家為主。
白河蓮花名聞遐邇,從清明節過後,許多遊客就開始來到白河賞蓮,一直到農曆十一月之後,白河鎮的居民們才開始製作藕粉。為了製作出最好的藕粉,當地都是遵循古法,節氣白露過後蓮花田中的水被抽乾,推土機替代傳統人力下去挖掘出地下莖,也就是蓮藕,把蓮藕製成藕漿後篩檢過濾出其中米白色的澱粉,濾出的次數越多,藕粉就越純淨,這樣沉澱過濾的過程要二、三天。最後存留在缸底的就是純度最高的藕粉。
阿嬤們把一碗一碗的藕粉用刮的方式把藕粉刮下來,在廟前廣場上曝曬,我問阿嬤們不能用烘乾嗎?他們說烘乾會破壞藕粉的營養價值。就這樣整片曬藕粉的廟前廣場就像鋪著一層白雪的感覺。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以前的人把藕粉當作「窮人的燕窩」,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

03.台灣版巴洛克裝飾剪黏大師陳三火
台灣的廟宇對一位繪畫者來說,往往是艱難的題材,其屋頂上的剪黏工藝更是讓許多畫者望之怯步,我常跟學生說,廟宇上的剪黏工藝是「台版的巴洛克藝術」,顏色之鮮豔、裝飾之華麗、故事之豐富,都讓人著迷。
這項藝術不知何時傳入台灣,但可能超過數個世紀之久;它是將色彩鮮豔的瓷器剪成需要的幾何形狀,再黏貼在已經塑形好的灰泥,用小小的瓷片構築出需要的花鳥人物,神獸動物。在廟宇下仰望,像不像立體版的點描印象畫。
陳三火老師人稱「火師」,從十七歲跟兄長學剪黏工藝,早期工作應接不暇,近年敵不過淋搪開模技術的低價競爭,這項精緻的剪黏工藝逐漸淪為夕陽產業。陳老師近年來也突破傳統剪黏藝術的格局,以敲代剪,將原本破損的瓷器以「敲」的方式去組合出一尊尊超脫匠氣的剪黏作品。陳老師說這樣的作法必須瞭解製作物的動態姿勢,才能夠敲打出最合適的瓷片形狀組合,讓作品栩栩如生,不然很容易流於匠氣。
從工匠進入藝術,陳三火老師的作品展現不同傳統剪黏工藝的方式,超脫傳統忠孝節義的題材,走出另一條剪黏藝術的新境界。

09.荷蘭人在台灣的首府赤崁樓
一六五三年荷蘭人在台灣時,建了這座小城堡「普羅民遮城」,用來治理台灣移民來的漢人,因此這座城也被稱為「赤崁樓」或「紅毛樓」。鄭成功統治台灣初期把這裡設為「承天府」,是當時全台灣最高的行政機關,不過沒多久鄭成功過世,明鄭內亂,承天府被廢,赤崁樓改被用來囤積火藥的倉庫。
很明顯的赤崁樓建在荷蘭的「普羅民遮城」上,這個基座城牆是以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紅磚石之間的接合劑,歷經三百多年仍堅若磐石。
之後這裡陸續被更改為廟宇、書院,甚至日治時期也被當作醫院和學生宿舍。現在赤崁樓已經成為國定古蹟,市政府也陸續在周圍發現許多早期先民遺蹟,這個十七世紀荷蘭人所建的城,正在繼續書寫著它的歷史。

13.全台少有的齊天大聖廟萬福庵
「萬福庵」在大天后宮附近的小巷弄中,這間廟宇在明鄭時期是鄭成功部將阮駿遺孀阮夫人的故居,阮駿死於戰場,夫人守節在此修佛度日,相傳夫人育嬰以為生計,但嬰孩頑皮哭鬧,所以奉祀齊天大聖祈求孩童易於教導。
也因此「萬福宮」祭祀的主神是其他地方少見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大家認知的孫悟空是從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中認識的,近代在大陸福建發現「雙聖廟」墓一座,恭奉的是「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學者考據元末明初的古物,對研究西遊記人物的原型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從文學回歸到信仰,原本就屬個人主觀意識,無法評論對錯。
不過「萬福庵」的巷弄在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先生的筆下,也曾說:「萬福庵是府城最隱密寧靜的一個角落吧!這裡有好幾十家府城最古老的居民住著。」旅行來此走走,體驗葉先生筆下台南巷弄間的虔誠信仰與古樸的靜謐。

22.小時候的味道記憶椪糖
在這條被稱作「台灣第一街」的安平老街閒逛,街廓不大,林立兩側的小攤卻是不少,蜜餞、狀元糕、蝦餅等。許多兒時記憶中的老東西都在這裡可以看到,其中倒是有一攤引起我的駐足。
攤位前擺了一排小矮凳與火爐,老闆身後的招牌寫著「椪糖」。我很好奇的站在攤位前看著坐在矮凳的情侶顧客正在煮椪糖,眼見他拿著一個湯勺,勺裡裝著看似粉末的東西在小火爐上加熱,不久勺裡開始冒泡,我覺得顧客有點慌,老闆見狀就接手過去,用筷子不停的在勺裡攪拌著,勺裡逐漸膨脹起來,膨脹冷卻後表面出現龜裂的痕跡。
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小孩子通常沒有太多零食可以吃,只有在廟會時野台戲的戲棚下都有一些小販在販賣簡單的零食,烤甜不辣、椪糖等,只要一個小火爐、一點糖粉就足夠讓小時候的我開心一整天,「椪糖」賣的不是口味,而是孩提時代的記憶。

23.關於海盜記憶的故事遶境活動
在台灣傳統廟宇的民俗活動中,神明在特定的時間都會有「遶境」的活動儀式,這些參與廟會「遶境」的陣頭五花八門,有宋江陣的舞刀弄槍、有旗隊的浩大聲勢、有八家將的驅邪鎮壓,非常精彩好看;還有仔細看你會發現,在神明出巡的前導隊伍中也會有一對木牌寫者「合境平安」字樣。但是你知道「境」是什麼嗎?其實,「遶境」和「陣頭」都要從台灣早期海盜猖獗說起!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化外之境,說句白話就是邊疆蠻夷之地,在明朝中葉,當時在福建沿海有許多海盜以台灣為據點做起舔刀汝血的「生意」,三不五時海盜就會在台灣西部沿海如:淡水、鹿港、鹿耳門、東港、澎湖等鄉鎮燒殺擄掠。百姓為求自保便自立自強組織鄉勇,他們將自己的村里稱為「境」,就是區域、疆界的涵義,比較有錢的村莊就會聘請武師在村裡調教鄉里的壯丁學習武藝,地點通常會選在寬闊的廟前廣場,在農閒之時練武以保衛自己的村里,這些鄉勇也會在村里境內巡邏,這就是「遶境」的由來。當然,有時面對強大的土匪盜賊,不同村里的鄉勇之間也會互相聯合防衛,也因此產生「聯境」的民防傳統。
後來,盜匪不再猖獗,民防的色彩逐漸淡化,這些原本在廟前操練的鄉勇們逐漸被村里的廟宇信仰吸收,原本以保衛為主的陣頭,開始增添宗教信仰的色彩,成為今天的神祇「遶境」的配角,也為神明出巡增添更多看頭。
 

目次

自序――關於台南
一、人物主題:
1.安平魚市場:深夜的漁人
2.白河曬藕粉的雪花阿嬷
3.台灣版巴洛克裝飾:剪黏大師陳三火
4.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原山林事務所)
5.傳承四代的「信二竹店」:王壬輝師傅
6.後壁日曬方式製麵的「茗匠製麵」
7.將軍區青山漁港:曬烏魚子的阿嬷
8.漁光島看海的老漁夫
二、文化資源:
9.荷蘭人在台灣的首府:赤崁樓
10.明鄭時期的關帝廟:祀典武廟
11.明寧靖王府的大天后宮
12.台灣四大名園:吳園
13.全台少有的齊天大聖廟:萬福庵
14.台南第一間教堂:太平境教堂
15.唯一祭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
16.明鄭時期的文廟:台灣首學台南孔廟
17.台灣爐主制度的發源地:台灣首廟天壇
18.省級城隍:台灣府城隍廟
19.軍武碼頭: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
20.台灣最老的氣象建築:台南測候所
21.日治的「望火樓」:台南市消防史料館(原台南合同廳舍)
22.小時候的味道記憶:椪糖
23.關於海盜記憶的故事:遶境活動
24.日治時期日本親王的紀念館:鹽水八角樓
三、自然資源:
25.探索樹冠的角落:安平樹屋
26.本島極西點燈塔:國聖燈塔
27.台版的亞馬遜河:四草綠色隧道
28.台灣奇景:水火同源
29.惡地美景:龍崎夢幻湖
30.白色之戀:井仔腳瓦盤鹽田
31.麻豆柚子原鄉:柚子園變親切的「5012柚意思」
32.官田友善埤塘:種出好吃又「桑」的菱角
四、產業資源:
33.復古的專業奢華:台南傳統理髮廳
34.一甲子的神轎職人:「永川大轎」木作工藝
35.在地人的下午茶:阿龍香腸熟肉
36.虱目魚全餐:王氏魚皮
37.爆料早餐:阿堂鹹粥
38.沙茶原來是南洋舶來品:小濠洲沙茶爐
39.用粗糠炒出來的新營清香炒鱔魚
40.十年都忘不了的味道:石頭鄉烤玉米
41.懷舊冰店:莉莉水果店
42.限購兩包的連得堂煎餅
43.台南人的早餐:文章牛肉湯
44.上世紀出租公寓變文青旅店:未艾公寓
45.百年老屋的改建綠建築:漫步巷弄民宿
46.一家人南漂的故事:過小路民宿
47.安平夢想曲:同棧設計旅店
48. 靜謐的安平京都風民宿:餘光民宿
49. 來台南不逛夜市,太可惜了!台南夜市
50. 一間只為媽媽和孩子開的美味小餐廳:安平拾味餐廳
51. Hola!隱藏在麻豆鄉間的西班牙餐廳:睫毛不翹的驢子
五、人文空間:
52.折衷主義的日治建築美學: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原台南警察署)
53.五角形的現代建築美學: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54.巴洛克式的日治建築美學: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
55.學甲隱藏版的古村莊:老塘湖藝術村
56.老宅五金行變文青:旭峰號
57.台灣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
58.台南水道: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59.推廣武道的道館:台南武德殿
60.麻豆老糖廠的新生:總爺藝文中心
61.大清欽差沈葆楨的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

書摘/試閱

《台南旅圖速寫》
01.安平魚市場深夜的漁人
安平漁港屬於近海漁船靠港,和屏東的東港、高雄的興達港則是屬於遠洋漁船的母港不同,以前安平港這裡有二百多艘漁船在此靠岸,近十多年來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嚴重,現在僅剩一些舢舨、小型漁船,當然漁市場的漁獲量也大幅減少。
這裡的營業時間大約是凌晨一點開始,三、四十攤的攤位在假日人潮還是很多,現在多以養殖魚獲為主。當夜晚深沉,魚市場這裡的漁人們生活才正要開始,一攤攤一陣陣喧譁的叫賣聲此起彼落,進港的漁船引擎聲夾雜著海味、魚腥味,構築成一種魚市場的獨特味道。
老漁民說,以前安平漁市場都賣「現撈」,光蝦子就有好幾噸。南部地區的漁販都會來這裡批貨。市場走道上一車車剛上岸的漁獲被推往各攤,推車的阿姨們都是以趟計價,趟數多薪水才夠糊口,算是辛苦的工作。魚販們熟門熟路的挑選著一攤攤剛撈獲的漁獲,熟稔的漁夫攤家也會跟他們介紹。
漁人的市集,就是台南深夜的活力。

02.白河曬藕粉的雪花阿嬤
要製作「藕粉」是一件非常複雜,從挖蓮藕、除藕結、洗蓮藕、削蓮耦、攪碎製粉,洗藕粉、沉澱、刮藕粉、曬藕粉到包裝成品,製作過程非常繁瑣,每一個步驟都是需要耐心。現在的製作大多是老人家為主。
白河蓮花名聞遐邇,從清明節過後,許多遊客就開始來到白河賞蓮,一直到農曆十一月之後,白河鎮的居民們才開始製作藕粉。為了製作出最好的藕粉,當地都是遵循古法,節氣白露過後蓮花田中的水被抽乾,推土機替代傳統人力下去挖掘出地下莖,也就是蓮藕,把蓮藕製成藕漿後篩檢過濾出其中米白色的澱粉,濾出的次數越多,藕粉就越純淨,這樣沉澱過濾的過程要二、三天。最後存留在缸底的就是純度最高的藕粉。
阿嬤們把一碗一碗的藕粉用刮的方式把藕粉刮下來,在廟前廣場上曝曬,我問阿嬤們不能用烘乾嗎?他們說烘乾會破壞藕粉的營養價值。就這樣整片曬藕粉的廟前廣場就像鋪著一層白雪的感覺。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以前的人把藕粉當作「窮人的燕窩」,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

03.台灣版巴洛克裝飾剪黏大師陳三火
台灣的廟宇對一位繪畫者來說,往往是艱難的題材,其屋頂上的剪黏工藝更是讓許多畫者望之怯步,我常跟學生說,廟宇上的剪黏工藝是「台版的巴洛克藝術」,顏色之鮮豔、裝飾之華麗、故事之豐富,都讓人著迷。
這項藝術不知何時傳入台灣,但可能超過數個世紀之久;它是將色彩鮮豔的瓷器剪成需要的幾何形狀,再黏貼在已經塑形好的灰泥,用小小的瓷片構築出需要的花鳥人物,神獸動物。在廟宇下仰望,像不像立體版的點描印象畫。
陳三火老師人稱「火師」,從十七歲跟兄長學剪黏工藝,早期工作應接不暇,近年敵不過淋搪開模技術的低價競爭,這項精緻的剪黏工藝逐漸淪為夕陽產業。陳老師近年來也突破傳統剪黏藝術的格局,以敲代剪,將原本破損的瓷器以「敲」的方式去組合出一尊尊超脫匠氣的剪黏作品。陳老師說這樣的作法必須瞭解製作物的動態姿勢,才能夠敲打出最合適的瓷片形狀組合,讓作品栩栩如生,不然很容易流於匠氣。
從工匠進入藝術,陳三火老師的作品展現不同傳統剪黏工藝的方式,超脫傳統忠孝節義的題材,走出另一條剪黏藝術的新境界。

09.荷蘭人在台灣的首府赤崁樓
一六五三年荷蘭人在台灣時,建了這座小城堡「普羅民遮城」,用來治理台灣移民來的漢人,因此這座城也被稱為「赤崁樓」或「紅毛樓」。鄭成功統治台灣初期把這裡設為「承天府」,是當時全台灣最高的行政機關,不過沒多久鄭成功過世,明鄭內亂,承天府被廢,赤崁樓改被用來囤積火藥的倉庫。
很明顯的赤崁樓建在荷蘭的「普羅民遮城」上,這個基座城牆是以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紅磚石之間的接合劑,歷經三百多年仍堅若磐石。
之後這裡陸續被更改為廟宇、書院,甚至日治時期也被當作醫院和學生宿舍。現在赤崁樓已經成為國定古蹟,市政府也陸續在周圍發現許多早期先民遺蹟,這個十七世紀荷蘭人所建的城,正在繼續書寫著它的歷史。

13.全台少有的齊天大聖廟萬福庵
「萬福庵」在大天后宮附近的小巷弄中,這間廟宇在明鄭時期是鄭成功部將阮駿遺孀阮夫人的故居,阮駿死於戰場,夫人守節在此修佛度日,相傳夫人育嬰以為生計,但嬰孩頑皮哭鬧,所以奉祀齊天大聖祈求孩童易於教導。
也因此「萬福宮」祭祀的主神是其他地方少見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大家認知的孫悟空是從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中認識的,近代在大陸福建發現「雙聖廟」墓一座,恭奉的是「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學者考據元末明初的古物,對研究西遊記人物的原型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從文學回歸到信仰,原本就屬個人主觀意識,無法評論對錯。
不過「萬福庵」的巷弄在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先生的筆下,也曾說:「萬福庵是府城最隱密寧靜的一個角落吧!這裡有好幾十家府城最古老的居民住著。」旅行來此走走,體驗葉先生筆下台南巷弄間的虔誠信仰與古樸的靜謐。

22.小時候的味道記憶椪糖
在這條被稱作「台灣第一街」的安平老街閒逛,街廓不大,林立兩側的小攤卻是不少,蜜餞、狀元糕、蝦餅等。許多兒時記憶中的老東西都在這裡可以看到,其中倒是有一攤引起我的駐足。
攤位前擺了一排小矮凳與火爐,老闆身後的招牌寫著「椪糖」。我很好奇的站在攤位前看著坐在矮凳的情侶顧客正在煮椪糖,眼見他拿著一個湯勺,勺裡裝著看似粉末的東西在小火爐上加熱,不久勺裡開始冒泡,我覺得顧客有點慌,老闆見狀就接手過去,用筷子不停的在勺裡攪拌著,勺裡逐漸膨脹起來,膨脹冷卻後表面出現龜裂的痕跡。
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小孩子通常沒有太多零食可以吃,只有在廟會時野台戲的戲棚下都有一些小販在販賣簡單的零食,烤甜不辣、椪糖等,只要一個小火爐、一點糖粉就足夠讓小時候的我開心一整天,「椪糖」賣的不是口味,而是孩提時代的記憶。

23.關於海盜記憶的故事遶境活動
在台灣傳統廟宇的民俗活動中,神明在特定的時間都會有「遶境」的活動儀式,這些參與廟會「遶境」的陣頭五花八門,有宋江陣的舞刀弄槍、有旗隊的浩大聲勢、有八家將的驅邪鎮壓,非常精彩好看;還有仔細看你會發現,在神明出巡的前導隊伍中也會有一對木牌寫者「合境平安」字樣。但是你知道「境」是什麼嗎?其實,「遶境」和「陣頭」都要從台灣早期海盜猖獗說起!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化外之境,說句白話就是邊疆蠻夷之地,在明朝中葉,當時在福建沿海有許多海盜以台灣為據點做起舔刀汝血的「生意」,三不五時海盜就會在台灣西部沿海如:淡水、鹿港、鹿耳門、東港、澎湖等鄉鎮燒殺擄掠。百姓為求自保便自立自強組織鄉勇,他們將自己的村里稱為「境」,就是區域、疆界的涵義,比較有錢的村莊就會聘請武師在村裡調教鄉里的壯丁學習武藝,地點通常會選在寬闊的廟前廣場,在農閒之時練武以保衛自己的村里,這些鄉勇也會在村里境內巡邏,這就是「遶境」的由來。當然,有時面對強大的土匪盜賊,不同村里的鄉勇之間也會互相聯合防衛,也因此產生「聯境」的民防傳統。
後來,盜匪不再猖獗,民防的色彩逐漸淡化,這些原本在廟前操練的鄉勇們逐漸被村里的廟宇信仰吸收,原本以保衛為主的陣頭,開始增添宗教信仰的色彩,成為今天的神祇「遶境」的配角,也為神明出巡增添更多看頭。

《台二線旅圖速寫》
石門富基漁港
富基漁港位於北台灣的富貴角的南岸,對面剛好是知名的白沙灣。
原本只是一座小漁港,在當地有心人士的規畫及後來盛產蝦蟹逐漸成為北台灣知名的觀光漁港。富基漁港船隻以「捕蟹」聞名,據說當地「花蟹」年產三百多噸,秋天正是嗜蟹的好季節。
富基漁港的漁市中心屋頂是請國外設計師,以「墨西哥帽」為概念的地標式建築,不過很難聯想,「富基漁港」或是「北海岸」跟「墨西哥帽」有何關聯,但是五顏六色像煙囪似的建築屋頂在海岸公路上遠遠的就能看見,是很有標誌性。

金山跳石烏咪咖啡小巴
店名「烏咪」是日文「海」的意思。由此可知老闆有多麼愛海了!快到金山的海邊有一整排咖啡座,天氣好時,坐在這裡可以看著海天一色的風景,心情自然而然變好,「烏咪咖啡小巴」在這裡開了十年,老闆阿超從二十六歲就在這裡駐點天晴開店,天雨休息,如果雨天一個月,他也休息一個月。我問他是金山在地人嗎?他說不是,他是桃園人,十年前與家人搬到金山,就愛上這裡,在這裡開店的最主要原因莫過於可以看海,是的,可以「看海」、可以天天看海。
阿超愛海愛衝浪,他就住在旁邊的中角灣,他的客廳距離海邊只要一分鐘。
今天陽光燦爛,我們邊聊天,不知不覺客人很快填滿座席。
「生意好嗎?」我問他。
「還可以啦!熟客很多,金山當地居民也會常跑來這裡坐著看海聊天。」阿超說。
露天咖啡除了阿超外,還有一位員工,她是來打工換宿的,我問說:「來這裡的人不像城市一樣,精神追求都大過物質吧!」老闆說,是啊!其實願意來這裡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金山磺港漁港
原在百年前,有一群人半夜就扛著魚貨從金山(金包里)出發,穿過當時的大屯山、草山,就在天剛亮不久時抵達台北士林,甚至大稻埕地區販售,之後再原路回到金山。
這條全長三十多公里的崎嶇山路,在那個沒有汽車運輸的年代,是金山地區對外的重要道路。而「磺港漁港」就是這條「魚路古道」的主要起點。
現在的磺港漁港停滿大小漁船,主要都是在台灣近海附近捕魚。從船上的外觀裝備大致上可以判斷船隻主要捕撈的對象,比如:在船軌上布滿大小燈泡,就是捕撈「小管」、「魷魚」的船隻。

認識「速寫」——寫給初學者,畫錯只有自己知道
常常在路上速寫畫畫,總會引起很多路人的圍觀,大家常會聽到一句話:「我也好想畫畫,不過都畫不好。」究竟,「畫畫」這件事的「好」與「壞」該如何定義呢?
我相信大家從小都上過「美勞課」。在「美勞課」中老師會叫你畫樹,樹的葉子要「綠色」、會畫天空,天空的雲朵是「藍色」……。請問在我們生活當中,樹葉一直都是綠色嗎?我常告訴學生,春天的葉子要畫「黃綠」(正在長嫩芽)、夏天的葉子要畫「深綠」、秋天的葉子要畫「紅綠」,至於冬天的葉子……給你猜應該是什麼顏色呢?從這個範例中可以知道,世間萬物在畫紙上沒有一定該是什麼樣子!什麼樣的顏色!才是正確的。再者,我提倡盡量不要使用「橡皮擦」。很多初學畫畫的人都會習慣使用鉛筆打稿搭配橡皮擦,我常問他們為什麼要用橡皮擦? 大家標準答案是:「我怕畫錯!」這時我會接著問:「畫錯誰會知道?」
「你畫錯,誰會知道?」
其實畫錯只有作畫的自己才知道。若是只有你一個人知道,你不說就不會有人知道你多畫一棵樹、一扇窗戶或是一個窗台,因為畫完回家後絕對不會有人拿著你的作品去現場比對,既然如此,對錯很重要嗎?一點也不重要。畫錯就「將錯就錯」,若要不斷的追求寫實,追求鉅細靡遺,那我建議改去學攝影會比較符合「寫實」的想法吧!
既然畫畫的世界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畫錯也不會有人發現,那畫畫「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 總歸一句,在畫畫的世界中是沒有「對錯」,只有「合理」。我認為「合理」比「對錯」更重要,現場應該有什麼東西,當時的季節該有什麼景物,要「合理」的呈現出來,比如說,台北市街景我通常會加入電線、電線桿,但是畫羅馬或東京街景就不能加入電線桿;比如說在畫香港街景車輛時,香港的雙層公車是必備的景觀物件,但是台北市就不能出現雙層巴士(目前台灣有引進了,畢竟還是少量)。每一個城市景觀或畫點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專屬的符碼,做為一個創作者,你要觀察並找出它的「符碼」,只要「合理」,你的作品不會存在「對錯」的問題!
一幅速寫畫作不是單純僅是現場「完整」紀錄,其實畫作更重要的東西是創作者的內涵,「內涵」包括了創作者本身的思維情緒、人生見識、生活經驗、創作現場的感受(冷熱乾濕)等等。雨天有雨天的濕、傍晚有傍晚的寂寥。即使相同的作者、相同的畫具、相同的景點,也畫不出「相同」的作品,要知道每一件手繪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啊!
 
寫給初學者,像不像很重要嗎?
常常聽到來上畫畫課的朋友都會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畫畫都畫不像!」「畫畫像不像」這件事情我想它一直以來都是剛接觸畫畫的人心裡很大的迷思。那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吧!
近代水墨大師齊白石曾經說過這段話:「畫者,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翻成白話文說,做畫,畫得太像是譁眾取寵,不像的根本就是在騙人,作畫精妙有趣之處在像與不像。蘇東坡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蘇東坡認為評論繪畫作品不以寫實當作唯一標準,作畫重要的是精神跟想法的提升,至於畫得像不像不是那麼重要。
好了!我提出古代和近代的大師們論畫的看法,但是應該很多人還是會說,老師你這樣說是理論,我還是很在意,怎麼辦呢?我個人覺得這是心態問題,如果很在意每張畫作都要「很像」,那我覺得要不要改變一下,去接觸「攝影」呢?拍照就一定會像,而且每個細節都能拍到精準,絕對可以解決心中在意「像不像」那個糾結的點。當然,在藝術畫法中有一種流派稱為「超級寫實主義」(Hyperrealism,又稱高度寫實主義)一般來說,這樣寫實的作品不太可能戶外完成,即使室內創作往往都要藉助機械工具來協助,例如:幻燈片(機)、網格。來協助構圖定位,戶外速寫以眼前紀錄為主,不可能做到這樣的精密創作!
其實每一種「純手工」的創作(工藝品)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獨一無二,即使相同的工具、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點創作的作品都會不盡相同,記住我們不是工廠也不是生產線,每一個人的繪畫作品裡都存在每一位創作者的「人生觀」、「生命的體驗」、「環境的感受」、「情緒的起伏跌宕」等等。所以不可能會產生極度相像的作品!也就是這樣手繪的作品才珍貴,因此去追求「像不像」這件事,不覺得只是庸人自擾嗎?

寫給初學者,如何尋找速寫題材的美學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剛剛開始接觸速寫,尋找題材是一件令人感到很困惑的問題,究竟我要畫什麼好呢?
其實,只有簡單一句話「畫美的東西(主題)!畫你有感情有紀念性的東西(主題)」。「美」是什麼?美是一種從容,雖然我們是「速寫」,但是不代表「快速」是速寫者根本的核心,現代人工作忙碌,身邊的美麗事物往往容易忽略,忙碌快速是無法發現身邊「美」的事物,更不用說去畫出一幅「美」的作品,不是嗎?
國內知名的畫家冉茂芹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速寫要慢——與青年朋友談速寫〉提到,「……畫速寫是否愈快愈好呢?也不盡然,……很多人經年累月地跑畫室畫速寫,畫了半輩子,還是老樣子,不進步就怪自己沒天分,或許與天分有點關係吧,我看絕大多數的問題是太快!所謂『十次肇事九次快』,我倒建議:要畫好速寫,先畫『慢寫』,先學會抓住形體比例和特徵的方法以及刪繁就簡概括對象的規律。只有先慢一點才不會比例失據,概括無方。速寫練習,相對快就好,絕對不要一味求快,要由慢到快。」
速寫不是一定要「拚」時間、「拚」速度,拚畫畫的時間越短才是「速寫」?這是錯誤的,短時間的創作除非自己已經很有經驗,不然創作一張沒有美感的作品,甚至讓觀賞的人都感到生厭,我個人不認為這樣的創作是好的。因此,「美感」是一件畫作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另外,要畫你有「感情(紀念)」的主題。人類是情感的動物,我在旅行速寫課上課時常會跟學生聊天,透過聊天中去了解學生們的背景,他們對什麼東西是有情感的,比如說有人年輕時念北一女,下課後都會經過「公園號酸梅湯」對這家店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會安排課程邊畫「酸梅湯」邊喝酸梅湯;比如說有學生從小住過迪化街,對大稻埕一帶很有情感,我會安排課程畫大稻埕系列。這樣的景物主題就是我說的,「畫你有感情的東西」,只有感情濃郁,你的作品中自然會產生生命力、產生源源不絕的創作熱情!
當然會有人有些疑問,我想嘗試不同的題材可以嗎?我個人認為多方嘗試亦無不可,不過那只能算是練習,可是即使是練習,也可以挑選具有「美感」的主題練習。
你會練習畫家裡庭園的一䕺花朵?還是會畫花䕺旁邊的雜草?你會練習畫故鄉老家的老屋?還是畫老屋旁邊違章建築的鐵皮屋?你會練習畫餐桌上的美食佳餚?還是畫美食佳餚旁邊擦過水漬的衛生紙?
我想以上的選項十分容易選擇。

淺談東西方速寫風格的差異
「速寫」在台灣美術教學的領域中,一直以來都是把它放在「素描課」的其中一環,這堂課的訓練過程都是希望學生在戶外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眼前所看到的主題做描繪,但是這樣的訓練往往都只一、二堂課,實在很難讓學生練習到真正的強記核心。也因此通常無法被學生所認同。自從社群媒體的興盛帶起世界各城市一場速寫推廣運動,今年來以「速寫」為核心的主題課程或同好社團蓬勃興起,標榜簡單的工具、多樣化的表現方式,以及以短時間在現場繪畫等新的定義,逐漸取代以往水彩、油畫的「戶外寫生」美學活動與教學市場。也因為速寫創作多元化並不拘泥於特定媒材的繪畫方式,進而開展許多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嘗試心理,各式私人繪畫教室、社區大學、各級美術教育學校都紛紛開設相關教學課程,讓原本侷限在特定媒材、小眾領域的美術繪畫突破禁錮已久的框架,引起更多有興趣的民眾參與。
前面提到「速寫」是一種多元化、不限媒材的創作方式。換句話說,創作者可以在速寫的作品中置入各式各樣自我想表現的方法,可以繪畫、可以塗色(或局部塗色)、可以使用不同媒材(水彩、油畫、蠟筆、簽字筆等)、可以加入文字、可以在作品上剪貼等等。只要作者想得到的表現方式都可以加入創作過程中。
筆者在近些年與國外速寫創作者交流,觀察到許多對東西方在速寫創作上的明顯差異,讓筆者簡述淺談,以下為筆者個人觀察:
一、亞洲速寫畫家的風格:範圍以亞洲東部為準,大概是日本、韓國、中國、台灣與東南亞諸國。亞洲東南亞這些多民族組成地區,除了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外,其他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畫家多以華人為主體的畫家圈為加入「速寫」活動的主幹,長期都是有「畫會」組織在其背後應援號招,或許長期有一套中華文化的藝術框架,畫作多是以單幅畫作為主,一張畫即一作品,在最後的呈現表現方式中也都將速寫畫作裱褙,最後以展覽的方式發表。當然在畫作的象徵交換方面也是直接銷售原作為主要方式,輔以其他畫冊等印刷物為畫家們獲利方式。
亞洲速寫畫作在表現方式上較為中規中矩,多數以「水彩」為媒材的表現方式,也較常使用單張水彩紙來做為表現方式,在現場看到的創作過程有些十分接近水彩畫的「寫生」模式,傳統的寫生設備如:畫架、水袋等都常出現,當然這樣的方式相較於在移動中也較為不便。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多數以畫的「寫實度」為評判優劣標準,較少出現隨意自在的風格,更遑論加入剪貼、文字、多複合媒材的使用是較為可惜之處。當然也影響速寫畫作的創作度上,豐富性不足、風格也過於單一。當然也有少數畫家引入如「枯枝筆」,並將「水墨構圖」概念引入速寫創作並著論教學,為少數異軍突起的亮點。
二、西方速寫畫家:由於筆者多與歐州、澳洲等地的西方畫家交流,故本文即以歐洲諸國為論述主軸。西方速寫畫家們的出身,除了本身即為藝術本科的畫家,或本身就從事設計相關工作領域或教學為主,另外,筆者也碰過從事考古工作的畫家,以及從事潛水工作者;他們不以「寫實」為創作導向,反而以「實驗」、「玩」、「創意」為概念在做速寫創作,這些歐洲的速寫畫家們表現的方式多半以「書籍」的方式搭配簡單的工具創作,有人甚至以二手書店內他人寫過的「舊明信片」為創作基礎,在其上作畫,是一種與「時間」共存的創作概念,也有人突破「空間」限制在海底下速寫魚群、在高山上創作,因為他們出發點以「實驗」與「玩」為主,所以也在作品中加入許多心情文字、紙幣票根、紀念章等物。也由於他們崇尚簡單工具,沒有畫架、畫板等傳統戶外寫生的累贅,進而創造更多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速寫作品。
在畫作發表方面,歐洲速寫畫家由於創作方式以「速寫書」為核心,也因此在表現製作的形式上便無法如亞洲畫家以單張作品展出的方式出售獲利,也因此他們多半將畫作印製成印刷物,也就是以「旅行書」的模式展現,也會將其作品印成明信片、複製畫等物。較少看到以原作出售的方式做為銷售獲利的來源。
或許,也有人會說,「速寫」在本身藝術價值上就無法與傳統的水彩、油畫、水墨等相比擬,因此藏家在購買的意願上與收藏的價值上會多方思考,並且亞洲藏家比較傳統,都是站在「藝術價值」與「藏品未來」作為考量,「速寫」創作在主流藝術學校與普羅大眾的美學認同感上有其侷限性。其實這點筆者也是認同,但回到十九世紀時期「印像派」當初也不過是「落選者的美展」,完全不被當時主流藝術學校或藝術家認可,熟知百年後卻成為美術史上不可抹滅的輝煌一頁。不論你認同西方自由、實驗的表現方式,或是比較喜歡東方中規中矩的畫作呈現,我相信「速寫」藝術在未來主流藝術教育上必有其不可忽視的地方。
或許,也有人會說,「速寫」在本身藝術價值上就無法與傳統的水彩、油畫、水墨等相比擬,因此藏家在購買的意願上與收藏的價值上會多方思考,並且亞洲藏家比較傳統,都是站在「藝術價值」與「藏品未來」作為考量,「速寫」創作在主流藝術學校與普羅大眾的美學認同感上有其侷限性。其實這點筆者也是認同,但回到十九世紀時期「印象派」當初也不過是「落選者的美展」,完全不被當時主流藝術學校或藝術家認可,熟知百年後卻成為美術史上不可抹滅的輝煌一頁。不論你認同西方自由、實驗的表現方式,或是比較喜歡東方中規中矩的畫作呈現,我相信「速寫」藝術在未來主流藝術教育上必有其不可忽視的地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8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