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三萬名讀者肯定,每到學測前就大賣之長銷紀念版
◎國小的有趣自然科,到了國中變身物理課,都聽不懂。
◎念高中還是躲不掉物理──學測啥都考,避不開自然科,很慘。
◎物理就是套原理、套公式,用死背應付吧!(所以學得好痛苦)
◎出社會,就可以不必懂物理了吧?錯!
不只讀書,就業、理財、甚至就醫,你都得懂些物理原理,才能占到先機。
國中沒聽懂、高中變天書,念大學等著被當,出社會無緣當科技新貴……,
你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如果你很苦惱物理學課程,這本書一定能幫到你。
物理就是物體的原理,基本法則貫通在身邊各種現象中。
例如,用滑輪抬東西為什麼至少省力一半?
電暖器的紅光會把我晒黑嗎?馬達,有的變頻能省電、有的變頻會燒壞,何故?
巨蛋體育場屋頂該蓋幾公尺高才夠?
海嘯時躲在堤防後面為何沒用?有些地震上下跳、有些地震左右搖,何故?
迴旋加速器跟我體檢和看醫生為什麼大有關係?超導體為什麼對我很有用?
拍照何時該用偏光鏡?哪種電動車才是大勢所趨?手機怎麼收不到訊號?
國外帶回來的電器,變壓整流之後為什麼還是不能用?………
物理其實比你想像中有用。而本書的寫法,保證超乎你想像的有趣。
本書由 8 位日本現職高中、大學教師共同編寫,用圖解方式
將力學、功與能、熱力學、電學、電磁學、波動等 6 大基礎物理。
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加以解說,
幫你把以前沒聽懂的物理概念,一次救回來!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
‧搭捷運最有感覺的力――慣性力與離心力。
列車起動和煞車時,沒抓好就會摔跤,就是因為慣性。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誰離不開誰?
其實人與人之間也有引力,只是重力的引力更大,所以雙腳會站在地球上,
人和人之間卻不會吸在一起。
◎物理的「功」與「能」,有什麼功能?
.為什麼明明搬了重物移動,卻說作功是零。
如果施力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相反,則是作負功。所以搬起行李往前走,搬行李的力對移動行李的作功為零。
.用「功」的原理來設計機器,想要省力,臂就得拉長一點。
利用「槓桿」、「滑輪」等簡單機械,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及大小,讓你更省力。
◎熱力學――「熱」會移動,但溫度不會
.溫度指的是物體、液體、氣體的冷熱程度,就是溫度計上顯示的數值。
熱則是指物體內的原子和分子運動時帶有的能量,轉移到其他物體的過程。
.熱力學定律有三種,其實你天天都在操作,像是把冰水加熱,讓熱茶變冷,
還有摩擦就會生熱。誰說物理很難學?
◎電學――發電與儲電,都是顯學
.發現電:靜電讓人討厭,卻不可或缺!
如果沒有靜電,影印機就沒辦法讓黑色粉末(碳粉)附著在紙上。
.電動車受重視,不只是因為環保!
因為一般燃燒汽油行走的汽車,能量轉換效率差,最後利用的能量大約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一。
其他像是
.車子開進隧道時,收音機為什麼會收不到訊號?其實是電場作用。
.墊板摩擦以後,為什麼會把頭髮或小紙片吸起來?這是靜電。
.世上萬物幾乎都與波有關―波,如水波、音波、光波、電磁波、地震波,
都是常見的波。
誰說物理很難又很枯燥,
本書保證讓你讀起來像看故事書一樣有趣。
◎國小的有趣自然科,到了國中變身物理課,都聽不懂。
◎念高中還是躲不掉物理──學測啥都考,避不開自然科,很慘。
◎物理就是套原理、套公式,用死背應付吧!(所以學得好痛苦)
◎出社會,就可以不必懂物理了吧?錯!
不只讀書,就業、理財、甚至就醫,你都得懂些物理原理,才能占到先機。
國中沒聽懂、高中變天書,念大學等著被當,出社會無緣當科技新貴……,
你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如果你很苦惱物理學課程,這本書一定能幫到你。
物理就是物體的原理,基本法則貫通在身邊各種現象中。
例如,用滑輪抬東西為什麼至少省力一半?
電暖器的紅光會把我晒黑嗎?馬達,有的變頻能省電、有的變頻會燒壞,何故?
巨蛋體育場屋頂該蓋幾公尺高才夠?
海嘯時躲在堤防後面為何沒用?有些地震上下跳、有些地震左右搖,何故?
迴旋加速器跟我體檢和看醫生為什麼大有關係?超導體為什麼對我很有用?
拍照何時該用偏光鏡?哪種電動車才是大勢所趨?手機怎麼收不到訊號?
國外帶回來的電器,變壓整流之後為什麼還是不能用?………
物理其實比你想像中有用。而本書的寫法,保證超乎你想像的有趣。
本書由 8 位日本現職高中、大學教師共同編寫,用圖解方式
將力學、功與能、熱力學、電學、電磁學、波動等 6 大基礎物理。
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加以解說,
幫你把以前沒聽懂的物理概念,一次救回來!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
‧搭捷運最有感覺的力――慣性力與離心力。
列車起動和煞車時,沒抓好就會摔跤,就是因為慣性。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誰離不開誰?
其實人與人之間也有引力,只是重力的引力更大,所以雙腳會站在地球上,
人和人之間卻不會吸在一起。
◎物理的「功」與「能」,有什麼功能?
.為什麼明明搬了重物移動,卻說作功是零。
如果施力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相反,則是作負功。所以搬起行李往前走,搬行李的力對移動行李的作功為零。
.用「功」的原理來設計機器,想要省力,臂就得拉長一點。
利用「槓桿」、「滑輪」等簡單機械,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及大小,讓你更省力。
◎熱力學――「熱」會移動,但溫度不會
.溫度指的是物體、液體、氣體的冷熱程度,就是溫度計上顯示的數值。
熱則是指物體內的原子和分子運動時帶有的能量,轉移到其他物體的過程。
.熱力學定律有三種,其實你天天都在操作,像是把冰水加熱,讓熱茶變冷,
還有摩擦就會生熱。誰說物理很難學?
◎電學――發電與儲電,都是顯學
.發現電:靜電讓人討厭,卻不可或缺!
如果沒有靜電,影印機就沒辦法讓黑色粉末(碳粉)附著在紙上。
.電動車受重視,不只是因為環保!
因為一般燃燒汽油行走的汽車,能量轉換效率差,最後利用的能量大約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一。
其他像是
.車子開進隧道時,收音機為什麼會收不到訊號?其實是電場作用。
.墊板摩擦以後,為什麼會把頭髮或小紙片吸起來?這是靜電。
.世上萬物幾乎都與波有關―波,如水波、音波、光波、電磁波、地震波,
都是常見的波。
誰說物理很難又很枯燥,
本書保證讓你讀起來像看故事書一樣有趣。
作者簡介
高見壽
〈第1章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撰稿者。
1949年生於日本岡山縣。岡山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畢業。於縣立高中教授物理,屆齡退休。目前為岡山理科大學兼任講師。
稻田佳彥
〈第1章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撰稿者。
1966年生於日本廣島縣。東北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物理學第二專攻博士課程後期修畢。曾任大阪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助教等職,現為岡山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教授。
高橋善樹
〈第2章 物理的「功」與「能」,有什麼功能?〉撰稿者。
1957年生於日本福島縣。東北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畢業。目前擔任福島縣立喜多方桐櫻高中教師。
浮田裕
〈第3章 熱力學:分子運動的速度與能量的轉移〉撰稿者、本書內容統籌。
1959年生於日本兵庫縣。甲南大學理學院畢業。甲南大學研究所自然科學研究科物理學專攻碩士課程修畢。現為兵庫縣立星陵高中教師。
小關正廣
〈第4章 電學――發電與儲電,都是顯學〉撰稿者。
1950年生於日本群馬縣。群馬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前新島學園中學、高中教師(物理、化學)。現為日本流星研究會會長。
田中岳彥
〈第5章 電磁學:發電、醫學、遙控器〉撰稿者。
1959年生於日本三重縣。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院畢業。筑波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愛媛大學研究所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博士(理學)。現於三重縣立津西高中任教。
中屋敷勉
〈第6章 波:萬物都與波有關,包含你、我〉撰稿者。
1959年生於日本宮崎縣。岡山縣立岡山一宮高中教師(物理)。日本物理教育學會岡山縣幹事。日本物理學會會員。物理奧林匹克日本委員會(JPhO)委員。
左卷健男
本書內容統籌。
1949年生於日本栃木縣。千葉大學教育學院畢業。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修畢(物理化學講座)。歷經同志社女子大學教授等職,現為法政大學教職課程中心教授。著有《有趣又不沉悶的物理》(PHP研究所)、《看穿假科學的智慧》(新日本出版社)、《圖解.化學「超」入門》(Science i)等多部著作。
林展弘
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電信所,過去曾於京都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並於大阪松下企業工作。回臺後於輔仁大學譯研所接受口譯訓練,現為中、英、日職業口譯員,並從事日語教育工作。
〈第1章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撰稿者。
1949年生於日本岡山縣。岡山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畢業。於縣立高中教授物理,屆齡退休。目前為岡山理科大學兼任講師。
稻田佳彥
〈第1章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撰稿者。
1966年生於日本廣島縣。東北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物理學第二專攻博士課程後期修畢。曾任大阪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助教等職,現為岡山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教授。
高橋善樹
〈第2章 物理的「功」與「能」,有什麼功能?〉撰稿者。
1957年生於日本福島縣。東北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畢業。目前擔任福島縣立喜多方桐櫻高中教師。
浮田裕
〈第3章 熱力學:分子運動的速度與能量的轉移〉撰稿者、本書內容統籌。
1959年生於日本兵庫縣。甲南大學理學院畢業。甲南大學研究所自然科學研究科物理學專攻碩士課程修畢。現為兵庫縣立星陵高中教師。
小關正廣
〈第4章 電學――發電與儲電,都是顯學〉撰稿者。
1950年生於日本群馬縣。群馬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前新島學園中學、高中教師(物理、化學)。現為日本流星研究會會長。
田中岳彥
〈第5章 電磁學:發電、醫學、遙控器〉撰稿者。
1959年生於日本三重縣。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院畢業。筑波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愛媛大學研究所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博士(理學)。現於三重縣立津西高中任教。
中屋敷勉
〈第6章 波:萬物都與波有關,包含你、我〉撰稿者。
1959年生於日本宮崎縣。岡山縣立岡山一宮高中教師(物理)。日本物理教育學會岡山縣幹事。日本物理學會會員。物理奧林匹克日本委員會(JPhO)委員。
左卷健男
本書內容統籌。
1949年生於日本栃木縣。千葉大學教育學院畢業。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修畢(物理化學講座)。歷經同志社女子大學教授等職,現為法政大學教職課程中心教授。著有《有趣又不沉悶的物理》(PHP研究所)、《看穿假科學的智慧》(新日本出版社)、《圖解.化學「超」入門》(Science i)等多部著作。
林展弘
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電信所,過去曾於京都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並於大阪松下企業工作。回臺後於輔仁大學譯研所接受口譯訓練,現為中、英、日職業口譯員,並從事日語教育工作。
序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簡麗賢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孫維新
物理教學影片YouTuber╱吳旭明
前言
物理――量化現象並透過觀察與實驗,探討大自然原理的學問
「物理」學習的是物體的原理,從天體運動到基本粒子,物理可說與自然界中的所有狀況息息相關,也有「探討物體的基本性質與運動」的特色。物理盡可能的簡化現象,以定量表示,並透過觀察與實驗,找出橫跨各種自然現象的共通法則,並探討大自然的原理。
也因為物理的基本法則貫通在身邊各種現象中,透過學習物理,便可以用科學的角度看眼前的世界。
高中學習的物理,內容不外乎「力學」、「熱學」、「波動」、「電學與磁學」及「原子學」等五大項目。本書從中特別選出「力學」、「功與能」、「熱力學」、「電學」、「電磁學」、以及「波動」等六個項目探討。
不過,說到物理,或許有些讀者會回想起過去高中上物理課時,「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麼」的情況。或許也有人是「因為物理好像很困難,所以放棄選修」。其中幾個原因可能是「概念太過抽象」或「數學公式及計算題太多」。另外,大家也可能覺得就算選修了物理,上課不過就是套原理、套公式解題罷了,也因此會覺得物理既枯燥又難懂吧。
不過,如果思考「運動中的物體,最後一定會停下」這類看似常識的論述,並抽絲剝繭、看穿其中只有單純的「慣性作用」,再用這種法則預測未來的狀況,就會發現其實學物理,就是學習並了解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而已。如果在解物理習題時,能配合了解物理世界的觀念,相信一定會更有趣。
因此,對於國、高中時不擅長物理的讀者,本書盡可能以豐富的圖像解說物理的概念。本書設定的目標讀者群,是因為迫於需要、想要在短時間內通透物理學的基礎,以及想了解現代最新知識的上班族等一般社會大眾。
本書的內容在說明上,是希望讀者能輕鬆閱讀,並在職場及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以及學習生活在現代所要知道的物理知識。當然,也期望正在學習物理學的高中生及大學生能閱讀本書。
本書共有八名作者,包含在高中任教物理多年的教師,以及在大學擔任教職的教授們。本書具有其他類似書籍所欠缺的三個特點。
特點
從中學程度開始,使用大量圖解、淺顯易懂的解釋物理基礎知識。
特點
針對在日常生活中及職場上,想從基礎開始學習物理的讀者,精心挑選內容。
特點
以插畫解說較艱澀的物理概念及法則。
本書遵循上述三大特點,針對一般讀者,以「看故事般有趣」、「內容實用」,以及最重要的「內容易懂」為目的撰寫並順利付梓。
最後,特別感謝插畫家井上行廣先生為本書繪製可愛的插圖,以及針對本書內容給予寶貴意見、並負責編撰作業的科學書籍編輯部石井顯一先生。
謹代表所有作者
左卷健男、浮田裕
推薦序
學習高中物理三部曲――閱讀、理解與應用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簡麗賢
如果調查臺灣的高中生課業學習的問題:「你認為最難的科目是哪一科?為什麼?」相信回答「物理」的人數,可能排在第一名或第二名,尤其是理組(第二類組及第三類組)的學生,理由最可能是「很抽象,公式多,考題難」。
在我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中,學生認為學習科目中最難的,物理確實排在前兩名,與數學「不分軒輊」,原因不外乎是需要理解、要花很多時間思考、有些單元很抽象,例如力學、光學和電磁學,以及需要應用數學分析和推導結論公式,擔憂「學校考試的題目很難,有時看不懂題目」。
面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困擾,身為教師的我責無旁貸,應協助學生面對問題、找出困擾的原因,提供有效的學習途徑以解決問題。
當學生問我:「究竟要如何學好高中物理?」或「我怎麼樣才能在物理考試獲得高分?」這樣的問題真是「大哉問」。物理成績能不能得高分?這與教師物理試題評量設計有關,包含命題的主題是否都在課堂上教過?難易度是否掌握得宜?題數是否適宜?是否提供學生足夠時間思考題目?題目敘述是否清楚易懂?題目情境是否合理?
如果不討論「物理題目設計得好不好?」,那麼物理成績不佳的原因與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有關,包含學習態度常常「考前抱佛腳」,認為「背」物理公式就可以應付;如果學習方法是「五不」,也就是「不專心上課、不作筆記、不閱讀課本、不理解思考、不複習主題內容」,成績不佳自然是理所當然。
如何提升高中物理的學習效率?建議從學習態度和方法著手。高中物理的內容主題多元,包含力學、波動、光學、電磁學、近代物理與現代科技等,每一單元都與生活有關,生活中有物理,物理在生活中,因此學習物理至少應包含三部曲,即「閱讀、理解、應用」。
要建立物理概念,必須先吸收物理知識,除了上課認真聽老師講授外,「閱讀」物理書籍和課本教材絕對必要,這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概念,「閱讀」是建立物理基本概念最好的方法。在閱讀中要培養耐心「理解」基本概念的習慣,學不躐等、盈科後進,一步一腳印,並且能與生活或新聞的話題結合,將物理概念「應用」在這些議題中。
因為教學需要,我常閱讀物理書籍與雜誌,也常蒐集與閱讀其他國家的物理教科書和科普書。日前有緣閱讀大是文化出版的《名師這樣教 物理秒懂》,內容多元而豐富,繪圖生動而吸睛,以概念為主,不特別強調數學推導,舉例亦以生活應用為範疇,很適合幫助高中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與應用」的學習三部曲,成為學習高中物理的「良師益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孫維新
物理教學影片YouTuber╱吳旭明
前言
物理――量化現象並透過觀察與實驗,探討大自然原理的學問
「物理」學習的是物體的原理,從天體運動到基本粒子,物理可說與自然界中的所有狀況息息相關,也有「探討物體的基本性質與運動」的特色。物理盡可能的簡化現象,以定量表示,並透過觀察與實驗,找出橫跨各種自然現象的共通法則,並探討大自然的原理。
也因為物理的基本法則貫通在身邊各種現象中,透過學習物理,便可以用科學的角度看眼前的世界。
高中學習的物理,內容不外乎「力學」、「熱學」、「波動」、「電學與磁學」及「原子學」等五大項目。本書從中特別選出「力學」、「功與能」、「熱力學」、「電學」、「電磁學」、以及「波動」等六個項目探討。
不過,說到物理,或許有些讀者會回想起過去高中上物理課時,「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麼」的情況。或許也有人是「因為物理好像很困難,所以放棄選修」。其中幾個原因可能是「概念太過抽象」或「數學公式及計算題太多」。另外,大家也可能覺得就算選修了物理,上課不過就是套原理、套公式解題罷了,也因此會覺得物理既枯燥又難懂吧。
不過,如果思考「運動中的物體,最後一定會停下」這類看似常識的論述,並抽絲剝繭、看穿其中只有單純的「慣性作用」,再用這種法則預測未來的狀況,就會發現其實學物理,就是學習並了解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而已。如果在解物理習題時,能配合了解物理世界的觀念,相信一定會更有趣。
因此,對於國、高中時不擅長物理的讀者,本書盡可能以豐富的圖像解說物理的概念。本書設定的目標讀者群,是因為迫於需要、想要在短時間內通透物理學的基礎,以及想了解現代最新知識的上班族等一般社會大眾。
本書的內容在說明上,是希望讀者能輕鬆閱讀,並在職場及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以及學習生活在現代所要知道的物理知識。當然,也期望正在學習物理學的高中生及大學生能閱讀本書。
本書共有八名作者,包含在高中任教物理多年的教師,以及在大學擔任教職的教授們。本書具有其他類似書籍所欠缺的三個特點。
特點
從中學程度開始,使用大量圖解、淺顯易懂的解釋物理基礎知識。
特點
針對在日常生活中及職場上,想從基礎開始學習物理的讀者,精心挑選內容。
特點
以插畫解說較艱澀的物理概念及法則。
本書遵循上述三大特點,針對一般讀者,以「看故事般有趣」、「內容實用」,以及最重要的「內容易懂」為目的撰寫並順利付梓。
最後,特別感謝插畫家井上行廣先生為本書繪製可愛的插圖,以及針對本書內容給予寶貴意見、並負責編撰作業的科學書籍編輯部石井顯一先生。
謹代表所有作者
左卷健男、浮田裕
推薦序
學習高中物理三部曲――閱讀、理解與應用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簡麗賢
如果調查臺灣的高中生課業學習的問題:「你認為最難的科目是哪一科?為什麼?」相信回答「物理」的人數,可能排在第一名或第二名,尤其是理組(第二類組及第三類組)的學生,理由最可能是「很抽象,公式多,考題難」。
在我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中,學生認為學習科目中最難的,物理確實排在前兩名,與數學「不分軒輊」,原因不外乎是需要理解、要花很多時間思考、有些單元很抽象,例如力學、光學和電磁學,以及需要應用數學分析和推導結論公式,擔憂「學校考試的題目很難,有時看不懂題目」。
面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困擾,身為教師的我責無旁貸,應協助學生面對問題、找出困擾的原因,提供有效的學習途徑以解決問題。
當學生問我:「究竟要如何學好高中物理?」或「我怎麼樣才能在物理考試獲得高分?」這樣的問題真是「大哉問」。物理成績能不能得高分?這與教師物理試題評量設計有關,包含命題的主題是否都在課堂上教過?難易度是否掌握得宜?題數是否適宜?是否提供學生足夠時間思考題目?題目敘述是否清楚易懂?題目情境是否合理?
如果不討論「物理題目設計得好不好?」,那麼物理成績不佳的原因與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有關,包含學習態度常常「考前抱佛腳」,認為「背」物理公式就可以應付;如果學習方法是「五不」,也就是「不專心上課、不作筆記、不閱讀課本、不理解思考、不複習主題內容」,成績不佳自然是理所當然。
如何提升高中物理的學習效率?建議從學習態度和方法著手。高中物理的內容主題多元,包含力學、波動、光學、電磁學、近代物理與現代科技等,每一單元都與生活有關,生活中有物理,物理在生活中,因此學習物理至少應包含三部曲,即「閱讀、理解、應用」。
要建立物理概念,必須先吸收物理知識,除了上課認真聽老師講授外,「閱讀」物理書籍和課本教材絕對必要,這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概念,「閱讀」是建立物理基本概念最好的方法。在閱讀中要培養耐心「理解」基本概念的習慣,學不躐等、盈科後進,一步一腳印,並且能與生活或新聞的話題結合,將物理概念「應用」在這些議題中。
因為教學需要,我常閱讀物理書籍與雜誌,也常蒐集與閱讀其他國家的物理教科書和科普書。日前有緣閱讀大是文化出版的《名師這樣教 物理秒懂》,內容多元而豐富,繪圖生動而吸睛,以概念為主,不特別強調數學推導,舉例亦以生活應用為範疇,很適合幫助高中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與應用」的學習三部曲,成為學習高中物理的「良師益友」。
目次
作者簡介
推薦序 學習高中物理三部曲――閱讀、理解與應用╱簡麗賢
前言 物理――量化現象並透過觀察與實驗,探討大自然原理的學問
第1章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
1 質量與加速度
2 力會使物體變形,也會改變運動狀態
3 用箭頭表達力的量值、方向
4 力可以合成、分解
5 只要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6 受力平衡時,不一定是靜止的
7 力矩幫你更省力
8 找出物體的重心
9 速度要有方向,速率代表快慢
10 不管物體有多重,落下速度都相同
11 斜拋運動是垂直及水平運動的結合
12 慣性:物體無法馬上運動,也無法立刻靜止
13 質量和加速度越大,力越大
14 搭捷運最有感覺的力――慣性力與離心力
15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誰離不開誰?
16 利用既有單位,創新單位
專欄01 為何滑冰選手旋轉時,要收起手臂?
第2章 物理的「功」與「能」,有什麼功能?
1 出力的同時位移,才是作功
2 為什麼搬了重物,作功竟然是零?
3 靜力平衡:施力N焦耳,但「虛功」
4 利用「虛功原理」,探討物體組合維持平衡的條件
5 想省力,臂就得拉長一點
6 用距離換取省力:斜坡、滑輪
7 用「功」的原理來設計機器
8 能量=作功的能力,一定要運動
9 要給它動能,就必須對它作功
10 重力可形成位能,世界不該是平的
11 預測物體行進,用力學能守恆律
12 巨蛋屋頂蓋多高?
13 力學能會化為摩擦力流失
14 「發」電?其實是能量的轉移
專欄02 為什麼火箭發射的地點都選在赤道附近?
第3章 熱力學:分子運動的速度與能量的轉移
1 熱會移動,但溫度不會
2 溫度其實是分子運動的速度
3 導熱能力不同,因為比熱不同
4 熱能不是內能,差別在一動一靜
5 熱力學定律有三種
6 熵:評估有效能量的減少程度
7 永動機真的不可能存在嗎?
8 超導體的原理與用途
第4章 電學――發電與儲電,都是顯學
1 發現電:靜電讓人討厭,卻不可或缺
2 製造電:電的真面目是原子中的「電子」
3 使用大量的電:電學這才得以發展
4 電流像水流,電阻能發光發熱
5 乾電池:低電壓也可以產生大電流
6 電壓:電流乘以電阻
7 串聯:電流不變,各自電壓變小
8 並聯:電壓不變,用電變多
9 一度電是幾千瓦?
10 發電過程,會有能量變成熱而流失
11 變壓、整流,還要轉換頻率
12 電的儲存與電容
13 電動車受重視,不只是因為環保
專欄03 電力儲存――改變世界的關鍵科技
第5章 電磁學:發電、醫學、遙控器
1 電荷形成「場」,相吸或相斥
2 「場」的樣貌:用正電荷的移動軌跡畫出電力線
3 硬把相斥同極送作堆,所花的功叫做電位差
4 電波干擾,收不到訊――靜電屏蔽
5 絕緣體也能帶電
6 磁鐵切半,磁力為何減半?
7 自然現象與醫療科技都用到電磁學
8 電流會產生磁場――右手定則
9 欲拒還迎――電磁感應
10 送電與變壓
11 紅外線和X光,都是電磁波
12 在電暖爐旁不會曬黑,因為是紅外線
專欄04 所有粒子都有波動性,包括我們
第6章 波:萬物都與波有關,包含你、我
1 波不是「物體」,而是現象
2 橫波與縱波
3 波與圓周運動、簡諧運動
4 生活中的各種波
5 波的性質――疊加、折射、反射、繞射
6 波的現代科學應用
參考文獻
索引
推薦序 學習高中物理三部曲――閱讀、理解與應用╱簡麗賢
前言 物理――量化現象並透過觀察與實驗,探討大自然原理的學問
第1章 力學:搞懂物體如何平衡、變形和運動
1 質量與加速度
2 力會使物體變形,也會改變運動狀態
3 用箭頭表達力的量值、方向
4 力可以合成、分解
5 只要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6 受力平衡時,不一定是靜止的
7 力矩幫你更省力
8 找出物體的重心
9 速度要有方向,速率代表快慢
10 不管物體有多重,落下速度都相同
11 斜拋運動是垂直及水平運動的結合
12 慣性:物體無法馬上運動,也無法立刻靜止
13 質量和加速度越大,力越大
14 搭捷運最有感覺的力――慣性力與離心力
15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誰離不開誰?
16 利用既有單位,創新單位
專欄01 為何滑冰選手旋轉時,要收起手臂?
第2章 物理的「功」與「能」,有什麼功能?
1 出力的同時位移,才是作功
2 為什麼搬了重物,作功竟然是零?
3 靜力平衡:施力N焦耳,但「虛功」
4 利用「虛功原理」,探討物體組合維持平衡的條件
5 想省力,臂就得拉長一點
6 用距離換取省力:斜坡、滑輪
7 用「功」的原理來設計機器
8 能量=作功的能力,一定要運動
9 要給它動能,就必須對它作功
10 重力可形成位能,世界不該是平的
11 預測物體行進,用力學能守恆律
12 巨蛋屋頂蓋多高?
13 力學能會化為摩擦力流失
14 「發」電?其實是能量的轉移
專欄02 為什麼火箭發射的地點都選在赤道附近?
第3章 熱力學:分子運動的速度與能量的轉移
1 熱會移動,但溫度不會
2 溫度其實是分子運動的速度
3 導熱能力不同,因為比熱不同
4 熱能不是內能,差別在一動一靜
5 熱力學定律有三種
6 熵:評估有效能量的減少程度
7 永動機真的不可能存在嗎?
8 超導體的原理與用途
第4章 電學――發電與儲電,都是顯學
1 發現電:靜電讓人討厭,卻不可或缺
2 製造電:電的真面目是原子中的「電子」
3 使用大量的電:電學這才得以發展
4 電流像水流,電阻能發光發熱
5 乾電池:低電壓也可以產生大電流
6 電壓:電流乘以電阻
7 串聯:電流不變,各自電壓變小
8 並聯:電壓不變,用電變多
9 一度電是幾千瓦?
10 發電過程,會有能量變成熱而流失
11 變壓、整流,還要轉換頻率
12 電的儲存與電容
13 電動車受重視,不只是因為環保
專欄03 電力儲存――改變世界的關鍵科技
第5章 電磁學:發電、醫學、遙控器
1 電荷形成「場」,相吸或相斥
2 「場」的樣貌:用正電荷的移動軌跡畫出電力線
3 硬把相斥同極送作堆,所花的功叫做電位差
4 電波干擾,收不到訊――靜電屏蔽
5 絕緣體也能帶電
6 磁鐵切半,磁力為何減半?
7 自然現象與醫療科技都用到電磁學
8 電流會產生磁場――右手定則
9 欲拒還迎――電磁感應
10 送電與變壓
11 紅外線和X光,都是電磁波
12 在電暖爐旁不會曬黑,因為是紅外線
專欄04 所有粒子都有波動性,包括我們
第6章 波:萬物都與波有關,包含你、我
1 波不是「物體」,而是現象
2 橫波與縱波
3 波與圓周運動、簡諧運動
4 生活中的各種波
5 波的性質――疊加、折射、反射、繞射
6 波的現代科學應用
參考文獻
索引
書摘/試閱
不管物體有多重,落下速度都相同
將物體拿在手上,放手之後,物體就會落下,這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所謂的自由落體,就是地球的重力吸引物體,使之靠近地球的現象。
此時,大家都知道物體的速率會越來越快,但變快的程度會因為物體的輕重而不同嗎?在過去,這個問題也曾經經過很多討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進行物體的自由落體實驗。儘管不知道是否符合史實,但提到偉人時,總不免言及。
例如,如果把較重的A與較輕的B綁在一起然後放手,那會有什麼結果?假設重者落下速度較快,由於綁在一起後,總重量變重,那應該比個別落下時,速度更快吧?抑或是因為把落下速度較快的物體與落下速度較慢的物體綁在一起,所以落下的速度會介於兩者之間?哪一個假設才是對的?結論很簡單,不管物體輕重,落下速度均相同。因為與重量無關,這樣一來就可輕鬆解決了。
要知道實際落下時的速率,只要測量就可得知。其實以高中物理實驗課的程度就可進行這種測量了。地表上的物體掉落是加速度量值為9.8公尺╱秒2(m/s2)的等加速運動。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不管在日本還是美國,抑或是非洲,在地表上任何一處測量此加速度均相同。因此,一般都將此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
不過嚴格來說,所處位置為山頂或山腳下、緯度高的區域或緯度低的區域,以及地底下是否有堅硬的岩石等,均會造成重力加速度些微變化。
為什麼火箭發射的地點都選在赤道附近?
許多國家都會將火箭發射基地的設置地點,選在離赤道近的低緯度區域。其中一部分理由如以下幾點:
重力比高緯度地區小,可減少發射時需要的力。
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最大,可借力使力。
因地球自轉,地面速度較快,能以較大初速發射。
各位是否注意到,這三個理由中,實際上除了第一點之外,全都只是換句話說而已。首先,嚴格來說,地表的重力是地心引力扣掉因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因此與的意思幾乎是相同的。
另外,離心力的產生,是因為地面上的物體擁有因地球自轉而生的速度(從物體外部來看),因此與也只是換句話說而已。
先前之所以說「除了第一點之外」,是因為事實上地球本身的形狀略往赤道方向膨脹,也是造成低緯度地區重力較小的因素。
日本的兩個火箭發射基地均位於鹿兒島縣(種子島、內之浦)。因其緯度為北緯30度,儘管就日本來說已經算靠近赤道,但一般還是認為不利於發射。不過與赤道的重力相比,只不過相差八百分之一,或許還不至於構成這麼大的差異。
超導體的原理與用途
就原理上來說,溫度高的狀態(高溫物體)應該無窮無盡。熱運動越趨激烈時,固體首先會熔化成液體,然後再蒸發成氣體。溫度更升高時,原子便會失去電子而變成電漿。
相對的,溫度低的狀態(低溫物體)有其限度。理論上來說,當熱運動停止時,將會達到最低的溫度(臨界溫度)。此臨界溫度則為-273.16℃,稱為絕對零度。以絕對零度為溫標原點的溫標單位為克耳文(K)。不過理論上是無法達到絕對零度。
低溫物理學家過去不斷實驗,嘗試將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會如此持續努力的原因至少有兩個。其中之一是因為物質的基本重要性質如「超導」及「超流」,只有在極低溫的條件下才得以展現。另一個原因是,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後,熱運動的影響可以降至最低,物理學家們想在這種條件下研究物質。
卡末林. 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1926) 於1908 年7 月10日成功將氦氣液化,揭開了極低溫研究的序幕。他透過一點一點的除去液態氦表面上的蒸氣,使氦氣蒸發冷卻,最後將溫度降至0.7K。同年,昂內斯隨後又在萊登大學的實驗中,發現將液態氦冷卻至2.19K後,就會出現黏滯性完全消失的「超流」現象。此狀態下的液態氦只要給予一點擾動,就會自動從毛細管中冒出,或是沿著杯緣湧出。一般而言,不管什麼物質,只要持續將溫度降低,就會凝固成固體,但氦氣就算在絕對零度下,也不會凝固。
超導
另外,昂內斯又於1911年發現「超導」現象,只要將溫度降低至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電阻就會消失。他發現水銀的電阻會因低溫變為零。原本電子會一個一個移動,一碰到其他原子等障礙物,運動就會減緩、產生電阻。同樣帶有負電的電子會互相排斥,但在極低溫的環境中,互相排斥的電子會各自吸引帶正電的原子,電子周遭於是充滿著正電荷,進而又會吸引其他電子。這樣的話,電子就會兩兩成對,而湊成一對後,就會成為物理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成對的電子開始具有穿過原子等障礙物的性質。於是,電子就不會被反彈回來,電阻也因此消失。
超導的應用:核磁振造影、磁浮列車、儲存電能、微波通訊、高速電腦等。
電動車受重視,不只是因為環保
油電混合車現在已經相當普及了,一般指的是可以從汽油及蓄電池兩種動力來源獲得能量的車種。靠現今的蓄電池,車子沒辦法行走長距離,因此長途車程還是需要汽油引擎。
不過,若車上裝載蓄電池,可將踩煞車時耗費的一部分能量以電能形式回收再利用。具有再生制動(又稱反饋制動)煞車機制的新幹線,也利用類似的原理。一般的汽油引擎車煞車時,車輛的動能會全數轉化成熱能逸散,無法回收。
電動車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本身就搭載可發電電池的車種,另一種是必須靠外接電源將電充進蓄電池的車種。目前逐漸實際運用的,是以外接電源將電充進蓄電池的車種。先將電能暫時轉換成化學能後,再將化學能轉為電能使用。
以可發電電池為動力來源的車輛,分為利用燃料電池(利用化學變化)與太陽能電池(光電池)兩種。以燃料電池為動力來源的車輛中,最有名的就是以氫氣為燃料的車了。而日本電視節目《THE!鐵腕!DASH!》中,出現一輛名叫「彈吉」(だん吉)的車子,裝載的則是太陽能板。但光靠太陽能發電,只能提供車輛運轉的部分能量。電池形式的電動車,可說是未來主要的技術。
那麼,為何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會比汽油車更受大眾注目呢?其原因不僅僅只是「環保」而已,更重要的是「效率」。
汽油車運轉時,先將化學變化產生的能量轉成熱能,再轉換成動能。事實上,這是相當沒效率的方式,最後利用的能量大約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而已。
發電廠雖然也採用同樣的方法發電,但因為規模大,效率會好一些。關鍵是,電動車用馬達將電能轉換成動能,效率會好很多。
不論如何,要使用能量,就必須先有原來的能量。儘管一般認為自然能源是可再生的綠能,但大致上其實也是太陽能的產物。
紅外線和X光,都是電磁波
我們能看見從紅色到紫色之間的各種顏色。目前已經得知人眼可以察覺的光的波長λ,大約介於380~770 奈米(nm)之間(1nm為1.0×10-9m)。
那麼,是否還有其他波長的光?例如紫外線與紅外線,雖然人眼無法察覺,但也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而已,它們其實一直都在我們周遭。比如說,紫外線會晒黑皮膚;紅外線也被稱為熱線,可以傳遞熱。電視機等電器的遙控器也常使用紅外線。遙控器會發射紅外線,靠著紅外線對電視等電器傳送訊號。
若以攝影機拍攝操作遙控器的過程,會發現遙控器的指示燈一閃一閃的發光。這是因為攝影機中的光偵測器(CCD等)能感測紅外線的關係。
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時,空間中傳播的電波其實都是「光」的一種形式,只是波長不同而已。
一般而言,電波的波長較長,可見光的波長較短。X射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短,而伽瑪射線(Gamma ray,γ射線)屬於放射線的一種,其波長又比X射線更短。這些波統稱為電磁波。電磁波在空間中不斷變動的磁場與電場以橫波傳遞,在真空中也可傳遞。
將物體拿在手上,放手之後,物體就會落下,這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所謂的自由落體,就是地球的重力吸引物體,使之靠近地球的現象。
此時,大家都知道物體的速率會越來越快,但變快的程度會因為物體的輕重而不同嗎?在過去,這個問題也曾經經過很多討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進行物體的自由落體實驗。儘管不知道是否符合史實,但提到偉人時,總不免言及。
例如,如果把較重的A與較輕的B綁在一起然後放手,那會有什麼結果?假設重者落下速度較快,由於綁在一起後,總重量變重,那應該比個別落下時,速度更快吧?抑或是因為把落下速度較快的物體與落下速度較慢的物體綁在一起,所以落下的速度會介於兩者之間?哪一個假設才是對的?結論很簡單,不管物體輕重,落下速度均相同。因為與重量無關,這樣一來就可輕鬆解決了。
要知道實際落下時的速率,只要測量就可得知。其實以高中物理實驗課的程度就可進行這種測量了。地表上的物體掉落是加速度量值為9.8公尺╱秒2(m/s2)的等加速運動。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不管在日本還是美國,抑或是非洲,在地表上任何一處測量此加速度均相同。因此,一般都將此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
不過嚴格來說,所處位置為山頂或山腳下、緯度高的區域或緯度低的區域,以及地底下是否有堅硬的岩石等,均會造成重力加速度些微變化。
為什麼火箭發射的地點都選在赤道附近?
許多國家都會將火箭發射基地的設置地點,選在離赤道近的低緯度區域。其中一部分理由如以下幾點:
重力比高緯度地區小,可減少發射時需要的力。
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最大,可借力使力。
因地球自轉,地面速度較快,能以較大初速發射。
各位是否注意到,這三個理由中,實際上除了第一點之外,全都只是換句話說而已。首先,嚴格來說,地表的重力是地心引力扣掉因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因此與的意思幾乎是相同的。
另外,離心力的產生,是因為地面上的物體擁有因地球自轉而生的速度(從物體外部來看),因此與也只是換句話說而已。
先前之所以說「除了第一點之外」,是因為事實上地球本身的形狀略往赤道方向膨脹,也是造成低緯度地區重力較小的因素。
日本的兩個火箭發射基地均位於鹿兒島縣(種子島、內之浦)。因其緯度為北緯30度,儘管就日本來說已經算靠近赤道,但一般還是認為不利於發射。不過與赤道的重力相比,只不過相差八百分之一,或許還不至於構成這麼大的差異。
超導體的原理與用途
就原理上來說,溫度高的狀態(高溫物體)應該無窮無盡。熱運動越趨激烈時,固體首先會熔化成液體,然後再蒸發成氣體。溫度更升高時,原子便會失去電子而變成電漿。
相對的,溫度低的狀態(低溫物體)有其限度。理論上來說,當熱運動停止時,將會達到最低的溫度(臨界溫度)。此臨界溫度則為-273.16℃,稱為絕對零度。以絕對零度為溫標原點的溫標單位為克耳文(K)。不過理論上是無法達到絕對零度。
低溫物理學家過去不斷實驗,嘗試將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會如此持續努力的原因至少有兩個。其中之一是因為物質的基本重要性質如「超導」及「超流」,只有在極低溫的條件下才得以展現。另一個原因是,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後,熱運動的影響可以降至最低,物理學家們想在這種條件下研究物質。
卡末林. 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1926) 於1908 年7 月10日成功將氦氣液化,揭開了極低溫研究的序幕。他透過一點一點的除去液態氦表面上的蒸氣,使氦氣蒸發冷卻,最後將溫度降至0.7K。同年,昂內斯隨後又在萊登大學的實驗中,發現將液態氦冷卻至2.19K後,就會出現黏滯性完全消失的「超流」現象。此狀態下的液態氦只要給予一點擾動,就會自動從毛細管中冒出,或是沿著杯緣湧出。一般而言,不管什麼物質,只要持續將溫度降低,就會凝固成固體,但氦氣就算在絕對零度下,也不會凝固。
超導
另外,昂內斯又於1911年發現「超導」現象,只要將溫度降低至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電阻就會消失。他發現水銀的電阻會因低溫變為零。原本電子會一個一個移動,一碰到其他原子等障礙物,運動就會減緩、產生電阻。同樣帶有負電的電子會互相排斥,但在極低溫的環境中,互相排斥的電子會各自吸引帶正電的原子,電子周遭於是充滿著正電荷,進而又會吸引其他電子。這樣的話,電子就會兩兩成對,而湊成一對後,就會成為物理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成對的電子開始具有穿過原子等障礙物的性質。於是,電子就不會被反彈回來,電阻也因此消失。
超導的應用:核磁振造影、磁浮列車、儲存電能、微波通訊、高速電腦等。
電動車受重視,不只是因為環保
油電混合車現在已經相當普及了,一般指的是可以從汽油及蓄電池兩種動力來源獲得能量的車種。靠現今的蓄電池,車子沒辦法行走長距離,因此長途車程還是需要汽油引擎。
不過,若車上裝載蓄電池,可將踩煞車時耗費的一部分能量以電能形式回收再利用。具有再生制動(又稱反饋制動)煞車機制的新幹線,也利用類似的原理。一般的汽油引擎車煞車時,車輛的動能會全數轉化成熱能逸散,無法回收。
電動車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本身就搭載可發電電池的車種,另一種是必須靠外接電源將電充進蓄電池的車種。目前逐漸實際運用的,是以外接電源將電充進蓄電池的車種。先將電能暫時轉換成化學能後,再將化學能轉為電能使用。
以可發電電池為動力來源的車輛,分為利用燃料電池(利用化學變化)與太陽能電池(光電池)兩種。以燃料電池為動力來源的車輛中,最有名的就是以氫氣為燃料的車了。而日本電視節目《THE!鐵腕!DASH!》中,出現一輛名叫「彈吉」(だん吉)的車子,裝載的則是太陽能板。但光靠太陽能發電,只能提供車輛運轉的部分能量。電池形式的電動車,可說是未來主要的技術。
那麼,為何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會比汽油車更受大眾注目呢?其原因不僅僅只是「環保」而已,更重要的是「效率」。
汽油車運轉時,先將化學變化產生的能量轉成熱能,再轉換成動能。事實上,這是相當沒效率的方式,最後利用的能量大約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而已。
發電廠雖然也採用同樣的方法發電,但因為規模大,效率會好一些。關鍵是,電動車用馬達將電能轉換成動能,效率會好很多。
不論如何,要使用能量,就必須先有原來的能量。儘管一般認為自然能源是可再生的綠能,但大致上其實也是太陽能的產物。
紅外線和X光,都是電磁波
我們能看見從紅色到紫色之間的各種顏色。目前已經得知人眼可以察覺的光的波長λ,大約介於380~770 奈米(nm)之間(1nm為1.0×10-9m)。
那麼,是否還有其他波長的光?例如紫外線與紅外線,雖然人眼無法察覺,但也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而已,它們其實一直都在我們周遭。比如說,紫外線會晒黑皮膚;紅外線也被稱為熱線,可以傳遞熱。電視機等電器的遙控器也常使用紅外線。遙控器會發射紅外線,靠著紅外線對電視等電器傳送訊號。
若以攝影機拍攝操作遙控器的過程,會發現遙控器的指示燈一閃一閃的發光。這是因為攝影機中的光偵測器(CCD等)能感測紅外線的關係。
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時,空間中傳播的電波其實都是「光」的一種形式,只是波長不同而已。
一般而言,電波的波長較長,可見光的波長較短。X射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短,而伽瑪射線(Gamma ray,γ射線)屬於放射線的一種,其波長又比X射線更短。這些波統稱為電磁波。電磁波在空間中不斷變動的磁場與電場以橫波傳遞,在真空中也可傳遞。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