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以管攻管:叛逆宰相的人生翻轉聖經,管仲的心機管理手記
滿額折

以管攻管:叛逆宰相的人生翻轉聖經,管仲的心機管理手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位逆轉人生的超狂宰相,一本歷代最強的管理精華★

管理者不能事必躬親
《管子·形勢解》:「獨任之國,勞而多禍。」
→管理者在組織中發揮的應該是「腦」的作用,而不是「手」的作用。主管若是事無巨細都要親自掌握,不但會耗費大量時間,還會抑制下屬潛能、使下屬產生依賴,最終只會「徒勞」且「多禍」。

為人處事四大禁忌,你是否都有注意到?
《管子·牧民》:「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
→管子這句話,白話來說就是這四點:
【1】不做辦不到的事。若硬要去承擔,不但損己可能還會害人。
【2】不追求得不到的利益。若過度貪婪,就會起作惡之心。
【3】不占據待不長久的地位。為什麼要欺瞞一時,被拆穿時再無比狼狽?
【4】不做無法重來的事情。明知失敗就無法回頭的事,為什麼要執著到底?

除了用權與放權,管理者更要懂得監督權力
《管子·君臣》:「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則眾不敢逾軌而行矣;下有五橫以揆其官,則有司不敢離法而使矣。」
→管理者如果下放權力卻沒有嚴格監督,就可能使別有異心的下屬趁虛而入,刺探自己的弱點與隱私,不但會使團隊內部風氣不正,甚至自己可能會被推翻「篡位」。

不捨得先付出,就不要妄想獲得回報
《管子·牧民》:「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優秀的管理者知道:「予」只是手段,「奪」才是目的,他們會傾聽下屬的聲音,員工自然團結順服;相反,若管理者只是一味批評下屬,就會漸失人心,最終「管理」能力就只會被架空。

【本書特色】
本書擷取《管子》的理論精華,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了管子的智慧,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澈。每一篇章除理論闡釋外,還選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解說,並附有點評畫龍點睛,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可以迅速掌握《管子》的精髓。

作者簡介

劉燁,專職作者。

山陽,不是山羊。從小喜愛寫作,高中上課時常常偷偷寫小說被老師罵。喜歡歷史、思考、古典文學,但對新事物也來者不拒。

管子(約西元前七二五年至前六四五年),即管仲,名夷吾,字敬仲,春秋時期齊國穎上(今安徽省穎上縣)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

管子在齊執政四十年,輔佐齊桓公厲行改革、富國強兵,其九會諸侯、一匡天下的豐功偉業和民為邦本、禮法並用、通商惠賈、開放務實的深邃思想,贏得了世人的謳歌和後人的禮讚。

管子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命名的巨著——《管子》。

《管子》共八十六篇,其中十篇亡佚,實存七十六篇,兼有戰國、秦、漢的文字,集有一批「管子學派」的思想和理論,後人認為它絕非一人一時所作。

《管子》內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為主,兼有儒家、兵家、縱橫家、農家、陰陽家的思想,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經濟、政治、文化、教育、軍事、外交和個人修養、人際關係等眾多領域,被學者視為「百家爭鳴的高潮」時期的代表作,曾經達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一書雖非管子所作,但書中記錄的都是管子的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管子是一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指出全國上下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認為國家治理得好與壞,根本在於能否以法治國。

管子非常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

管子十分重視人才的任用,他主張「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苟大意得,不以小缺為傷」,「毋代馬走,使盡其力;毋代鳥飛,使獘其羽翼」。認為君主不能事必躬親,要懂得發揮人才的聰明才智,並根據其品德才能、功績貢獻來任官授爵。

管子的思想中還有許多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他重視為人處世的方法,他說「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信也者,民信之」,「吝於財者失所親」,「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

管子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當然,管子是春秋時代的歷史人物,所以他也有歷史局限,如為齊桓公創立霸業而加重人民的負擔、在改革中主要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等。雖然如此,管子仍不失為一位智者,對歷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本書擷取《管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了管子的智慧。書中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澈。全書的每一篇文章,除有理論闡釋外,還選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進行解說,並附有點評加以畫龍點睛,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可以快速領略《管子》的精髓。

目次

序言
管子生平
一 不以自己的好惡識人
二 凡事應當機立斷
三 領導者不能事必躬親
四 用人當用所長
五 人才的評價準繩
六 不得罪於小人
七 與人交往必須真誠
八 視時間如生命
九 做人做事的四個禁忌
十 成功之後謹防鬆懈
十一 領導者切忌結黨營私
十二 凡事必須注意的三點
十三 不要輕視別人
十四 日常養生三原則
十五 做人要信守諾言
十六 樹立遠大的志向
十七 人不能貪圖安逸
十八 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
十九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二十 領導者切忌越權
二十一 為人處世要心平氣和
二十二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二十三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二十四 領導者應關心愛護下屬
二十五 懂得激勵下屬
二十六 入鄉隨俗
二十七 切忌好高騖遠
二十八 做人不能吝嗇
二十九 領導者不可心存偏見
三十 以溝通促進「人和」
三十一 遠離懶惰
三十二 「殺雞儆猴」的策略
三十三 競爭中的「障眼法」
三十四 做事必須選擇正確的時機
三十五 不要忽視對權力的監督
三十六 有備才能無患
三十七 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三十八 調查的重要性
三十九 切忌任人唯親
四十 「予之為取」的管理之道

書摘/試閱

一 不以自己的好惡識人

管子曰:「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語出《管子•大匡》)

小白的為人,沒有小聰明,性急但有遠慮。

識人,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妄下結論。應以事實為根據,綜合衡量一個人的高下長短。如此,才能充分認識一個人。

無小智,惕而有大慮。

——《管子•大匡》

 

管子曰:「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

——語出《管子•大匡》

 

不以自己的好惡識人

管子善於識人,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他向齊桓公舉薦人才上,而且從他對齊桓公的評價上也可以看出來。

據《管子•大匡》記載:

齊僖公生有公子諸兒、糾與小白。齊僖公委派鮑叔輔佐小白,鮑叔不願意,稱病不出。

管仲和召忽去看望鮑叔,說:「為什麼不出來做事呢?」

鮑叔說:「先人講過: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現在國君知道我不行,才讓我輔佐小白,我是不願意的。」

召忽說:「你若是堅決不幹,就不要出來,我暫且向君王保證說你要死了,他就一定會把你免掉的。」

鮑叔說:「你能這樣做,哪還有不免我的道理呢?」

管仲說:「不行。主持國家大事的人,不應該推辭工作,不應該貪圖安閒。將來繼承君位的,還不知道是誰。你還是出來做事吧。」

召忽說:「我看小白一定當不上繼承君位的人。」

管仲說:「不對,全國人都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致厭惡公子糾本人,而同情小白沒有母親。諸兒雖然居長,但品格卑劣,前途如何還說不定。看來統治齊國的,除了糾和小白兩公子,將無人承擔。小白的為人,沒有小聰明,性急但有遠慮,不是我管夷吾,無人理解小白。不幸上天降禍加災於齊國,糾雖得立為君,也將一事無成,不是你鮑叔來安定國家,還有誰呢?」

召忽說:「百年以後,國君去世,如有違犯君命廢棄我之所立,奪去糾的君位,就是得了天下,我也不願意活著;何況,參與了我們齊國的政務,接受君令而不改,奉我所立而不使廢除,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管仲說:「我做為人君的臣子,是受君命奉國家以主持宗廟的,豈能為糾個人而犧牲?我要為之犧牲的是:國家破、宗廟滅、祭祀絕,只有這樣,我才去死。不是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來。我活對齊國有利,我死對齊國不利。」

鮑叔說:「那麼我應該怎麼辦?」

管仲說:「你去接受命令就是了。」

鮑叔許諾,便出來接受任命,輔佐小白。

由此可見,管仲在小白還未就位之前,就看出他將來未必沒有成就。這一點上,管仲要比鮑叔、召忽更有遠見。

到了小白繼位成了齊桓公,經鮑叔籌劃管仲安全由魯國返回齊國。之前,齊國施伯對小白也有一番評價:「臣聞齊君惕而亟驕,雖得賢,庸必能用之乎?」施伯看不起齊桓公,認為齊桓公性急而極為驕傲,雖得賢才,也不一定懂得使用。正因為施伯的這番言論,魯國國君才放心地讓管仲返回了齊國,從而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比較施伯與管仲識人。施伯識人流於表面,只知齊桓公「惕而亟驕」,而不知齊桓公「有大慮」。而管仲識人則更全面,他曾說:「吾君惕,其智多誨,姑少胥其自及也。」在管仲看來,齊桓公性急,非屢經挫折不能覺悟,但終有悔悟的一天。事實也證明,管仲對齊桓公的評價是正確的。

「管仲識人」提醒我們,識人不能只流於表面,不能只憑自己的好惡妄下結論。從個人的主觀偏見出發來識人,就難以全面地認識一個人。

這一點對於領導者尤為重要。在識別人才時,若以個人好惡作為選人的標準,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人才,不合乎者就是庸才。那麼,就容易出現溜鬚拍馬者圍在領導者左右,專挑上級喜歡的事情和話語來迎合上級的趣味和喜好的情形。久而久之,領導者就會憑自己的意志來識別人才,對有好感的人委以重任;而對與自己保持距離、印象不深的人,即使有真才實學,恐怕也不會委以重任。這樣,必將造成不良的後果。所以,選賢用能,必須把個人的感情置之度外,拋開自己的好惡,以整體利益為重,以事實為根據,以實踐為標準加以檢驗,如此才能選到真正的人才。

【吃古通今】

唐高宗時,大臣盧承慶負責對官員進行政績考核。

被考核的人中有一名糧草督運官,一次在運糧途中突遇暴風,糧食幾乎全被吹走了。盧承慶便給這個運糧官以「監運損糧考中下」的鑑定。

誰知這位運糧官神態自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腳步輕盈地出了官府。盧承慶見此便認為這位運糧官有雅量,馬上將他召回,隨後將評語改為「非力所能及考中中」。

可是,這位運糧官仍然不喜不愧,也不感恩致謝。原來這位運糧官早先是在糧庫打混做事的,對政績毫不在意,做事本來就鬆懈渙散,恰好糧草督辦缺一名主管,暫時將他做了替補。沒想到盧承慶本人恰是感情用事之人,辦事、為官沒有原則,二人可謂「志趣、性格相投」。

於是,盧承慶大筆一揮,又將評語改為「寵辱不驚考上」。盧承慶憑自己的觀感和情緒,便將一名官員的鑑定評語從六等升為一等,實可謂隨心所欲。

點評:

像盧承慶這種根據個人愛憎好惡、感情用事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反映下屬的真實政績,也失去了公正衡量下屬的客觀標準,勢必產生「愛而不知其惡,憎而遂忘其善」的弊端。聰明的領導者是不會這樣做的。

【延伸閱讀】

施伯進對魯君曰:「管仲有慧,其事不濟,今在魯,君其致魯之政焉。若受之,則齊可弱也;若不受,則殺之。殺之,以悅於齊也,與同怒,尚賢於已。」君曰:「諾。」魯未及致政,而齊之使至,曰:「夷吾與召忽也,寡人之賊也,今在魯,寡人願生得之。若不得也,是君與寡人賊比也。」魯君問施伯,施伯曰:「君與之。臣聞齊君惕而亟驕,雖得賢,庸必能用之乎?及齊君之能用之也,管子之事濟也。夫管仲天下之大聖也,今彼反齊、天下皆鄉之,豈獨魯乎!今若殺之,此鮑叔之友也,鮑叔因此以作難,君必不能待也,不如與之。」魯君乃遂束縛管仲與召忽。

——《管子•大匡》

施伯去對魯君說:「管仲是有智謀的,只是事業未成,現在魯國,您應把魯國大政委託給他。他若接受,就可以削弱齊國;若不接受,就殺掉他。殺他來向齊國示好,表示與齊同怒,比不殺更友好。」魯君說:「好。」魯國還沒有來得及任用管仲從政,齊桓公的使臣就到了,說:「管仲和召忽,是我的叛賊,現在魯國,我想要活著得到他們。如得不到,那就是魯君您和我的叛賊站在一起了。」魯君問施伯,施伯說:「您可以交還給他。我聽說齊君性急而極為驕傲,雖得賢才,就一定能使用嗎?如果齊君真的使用了,管子的事業就成了。管仲是天下的聖人,現在回齊國執政,天下都將歸順他,豈獨魯國!現在若殺了他,他可是鮑叔的好友,鮑叔藉此與魯國作對,您一定受不了,還不如交還給齊國。」於是魯君便把管仲、召忽捆起來準備送回齊國。

管子、召忽與鮑叔牙

管子、召忽、鮑叔牙是好友。齊國動亂時,管子、召忽隨公子糾去了魯國,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去了莒國。動亂平息後,公子小白做了國君(即齊桓公),公子糾被殺,管子願意輔佐齊桓公,而召忽卻自殺身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