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練習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二○一八年一月十六日,英國宣布設立「孤獨部長」處理日益嚴重的孤獨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孤獨去汙名化」,也就是面對孤獨,不再害怕孤獨,並與孤獨相處。現今社會,許多人無意識沉浸於主流、從眾、團體文化的社會價值中,無法忍受「一個人」,更刻意迴避獨處,甚而沒有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孤獨。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重新定義獨處,探討獨處的價值,在理解獨處與熟悉獨處後,進一步實際練習獨處;此外,書中更羅列各種人生階段獨處處境的應對之策,與讀者一起面對失戀後的獨處、空巢期的獨處、親友或寵物離世後的獨處,以及疫情期間的獨處等。認識獨處,學習如何獨處,將孤獨轉換成為自己營造的單人時光,其實是一件自然又美好的自我照顧。
作者簡介
伊蓮,台北人,卻嚮往生活於城市之外。陽明大學護理學士畢業,曾於醫院、診所任職護理師五年。投身繁忙醫病職場工作期間,發現內心健康與心靈成長的重要。二○一七年前往地中海馬爾他進修語言,並自此落實慢活生活。二○二○年建立個人部落格,投入文字創作,希望用思考、紀錄、觀察、探索分享各種人生價值。
目次
引言
第一部 重新認識獨處
一 重新定義獨處
二 為什麼要練習獨處
三 獨處附帶的空間與價值
四 獨處與孤獨
五 四種不同狀態的獨處
六 十六個獨處的實戰狀態
第二部 獨處的挑戰與價值
一 獨處會遇到的心理狀態與挑戰
二 在獨處與人群間切換
三 絕對的獨處——只有自己的單人劇
四 獨處與自我
五 獨處的延伸朋友——獨立、自主、自由
第三部 獨處練習計畫
一 獨處時的七種自我對話方法
二 五階段獨處練習計畫
三 為你的獨處加油打氣
第四部 那些獨處故事
一 分手後的獨處
二 離職後的獨處
三 在異鄉的獨處
四 寵物過世後的獨處
五 疫情之下的獨處
後記 寫在一個人的獨處練習之後
附錄 為你推薦的獨處好書
書摘/試閱
引言
獨處,不就是孤單一人嗎?有甚麼好練習的。
我常常感覺,沒有一個對象可以真正談話。
當我要自己回到家面對一種無人的空白時,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總覺得,心裡少了一點甚麼,我有朋友、有伴侶、有家人,但我還是孤獨。
我早就認識自己了,何必花時間獨處。
我從來就未曾認真想過,獨處到底有甚麼用處。
有時候,我好像需要一個洞穴躲起來,但是我自己又無法在洞穴裡好好待著。
打從組成家庭以後,我就不知道該怎麼獨處了。
我很習慣獨處,但是不知道這樣是不是一種不健康的傾向。
我總是比較容易知道別人的想法,但始終搞不清楚我自己。
建立人際關係和獨處是相互排斥的,因此我難以取捨。
在每個人生活經驗和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人的孤獨感是無法避免的,有時,即使看起來表面上很享受緊密的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似乎內心終有一處是空洞的,而我也常常觀察到,當人們想彌補空洞感的下意識動作,就是尋找另一個人事物來填補,或者說,有些人會放任這種孤獨感,但感覺到無所適從,卻又無可避免,尤其在面對一次又一次這種獨自一人的狀態時,會被寂寞襲擊得更加嚴重。
也許我們都巧妙的迴避掉非常重要的中心議題——一個人,要如何獨處?
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我發現不僅是我,還有許多人,真的很不會獨處,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天吶!我真的不想面對自己,不只是無法與自己好好溝通,也不願意去感受自己的情緒,我的精神生活似乎游移在一個膚淺的表面上,但我始終難內心真實的自我相離甚遠,於是,我對自己問了一個問題:我該怎麼一個人獨處?
這便展開了我進行獨處探索的一場精神旅程。
到底是甚麼樣的內心阻礙,讓人們竟然如此難以面對最熟悉的自我呢?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很自然的會開始與人們建立關係,從家庭、學校、社會、工作、感情等等,我們似乎都認為,學習「人際關係」為理所當然,但是當我們一往回頭看,「那麼關於我自己呢?」,有時候似乎一無所知,或者,我們常常以為有所知,但其實又不那麼篤定。
試問,如果我們都躲開了自己,又怎麼能和自己共同面對漫漫人生呢?我很想告訴你的是,其實,這不是何等神聖又艱難的事情,在獨處的黑色標籤底下,其實是生而為人很健康的一種狀態,只不過很多人不喜歡這樣做,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或是,以為在人群與獨處之間要做一個痛苦的抉擇。
這本書的內容,想要與讀者一起進行一場最渺小的偉大發現-透過練好好獨處,找到自己,進而重新創造、認識自我,希望透過共同探討獨處、理解獨處,和進行獨處的分享,讓我們重新了解獨處對於每個人自己的重要性,同時也希望帶給讀者最重要的訊息——練習如何好好獨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