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
滿額折

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50 元
優惠價
9058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後冷戰時代的新加坡,如何邁向一流國家?
吳作棟:「小國必須心懷大志。」

當吳作棟在1990年接棒出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許多人曾經懷疑:新加坡這個年輕的新興國家沒了李光耀,是否還能繼續生存?

然而,在吳作棟主政的十四年間,新加坡在他帶領下,一路挺過經濟風暴、抵禦恐怖襲擊、扛住大選重挫、全民一心對抗SARS等。本書捕捉了吳作棟這位政治領導人錘煉轉型的過程,讓人看到他如何從青澀稚嫩的新總理,蛻變為一位頑強務實的戰略專家。在後冷戰時代,世界秩序紊亂,但他不止鞏固了新加坡在全球格局中的生存空間與聲望價值,還使之進一步拓展、晉升,獲得各國領袖的肯定與敬重。

這套由吳作棟授權的傳記,由記者出身的新加坡文學獎得主白勝暉執筆,透過作者與編採團隊對吳作棟的多次深入採訪,輔以人民行動黨的資料、吳作棟私藏筆記和個人觀點,讓讀者得以從罕見的深刻視角一窺新加坡的政治決策和運作。第一輯《吳作棟傳(一九四一~一九九○):新加坡的政壇傳奇》敘述吳作棟如何從一個貧寒子弟走上從政之路;第二輯《吳作棟傳(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關鍵》紀錄吳作棟主政時代的重要事蹟,以及在他持續推動新加坡蛻變為全球大都市的進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情與真相、情緒與情感。

誠摯推薦
新加坡就是靠著政治人物以身作則的乾淨與奉獻,變成了「小而強、廉而能」。吳作棟被形容為「沒有任何背景、人派、關係」,卻成為李光耀的接班人。從1990到2004年,吳作棟的團隊打造出了一個「更寬容、更溫情的新加坡。」
2019年6月在新加坡與吳前總理見面,談到新加坡競爭力名列前茅,他毫不遲疑地提到:「我們新加坡時時刻刻都在想:我們能為世界做什麼?為什麼他們要來新加坡?來這裡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可以吸引他們?」位於樟宜機場中的「星耀樟宜」於2019年4月落成,有著全球最高的室內瀑布、夢幻星空花園,增添另一個實例。當新加坡不斷出現這些重大與驚豔的建設時,無一不使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感到汗顏。天佑台灣,希望那些政治領袖與台灣人民都能記得新加坡的經驗。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作者簡介

白勝暉/作者
新加坡文學獎得主,得獎作品包括穩占暢銷榜榜首的楊烈國傳記《非官非僕:楊烈國傳記》。他是內容製作公司納高(The Nutgraf)的聯合創辦人,曾任《海峽時報》採訪主任、中國首席特派員。
其他專著及參與創作的出版著作包括:《吳作棟傳(一九四一~一九九○):新加坡的政壇傳奇》、《0812項目:新加坡邁向奧運之路內情》、《派對結束:中國在北京奧運會後的得與失》、《雷霆閃電之擊:一九六五年後新加坡的聲音》、漫畫集《夢幻之島:楊烈國的瘋狂世界》等。

林琬緋/譯者
新聞工作者出身,橫跨報章、電視、網路平台;曾任《聯合早報》駐台北特派員、報業傳訊優頻道新聞主播。
淡出新聞前線後,投入翻譯編審自由業,以人文歷史及社會政治內容見長,曾參與建國總理李光耀系列書籍與節目翻譯,包括《李光耀回憶錄》、《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李光耀觀天下》、《李光耀:其人其言》等。她也是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與前國會大廈常設展以及舊福特車廠常設展「日據時期:戰爭與史跡」的翻譯員。曾於二○○八年出版個人文集《告別台北,回家》。

序言(節錄)
 吳作棟
領導人造就國家,而不可預測的時勢則造就領導人。這本書並非一般授權撰寫的傳記;既非從我的視角出發,章節架構內容也不由我決定。
我的傳記作者白勝暉是位文思敏捷、筆鋒充滿戲劇性的寫作人。他並未詳加介紹我的目標、政策、項目,也不對我的表現、成就、對新加坡的貢獻等等進行評斷。他就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情節鋪設,一步步地揭露動作場景,吸引讀者不斷追看。
我喜歡這樣的風格。我由始至終都把自己視為人民謙卑的公僕。從政,從來不是我的人生志向,更甭說當總理。我之所以應召加入人民行動黨,全只因為我本身曾經受過這個好政府的恩惠。
我父親在三十六歲那年因肺結核過世。當時我只有十歲。我靠著助學金完成了中學和大學教育。任職公共服務部門期間,政府還送我到美國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攻讀發展經濟學。因為這個出國深造的機會,以及較早前念大學時的助學金,我必須履行十年合約——先在公共服務部門,而後到國營航運公司任職。對於人生中能獲得這些機會,我萬分感恩。
從政生涯中,帶領新加坡繼續往前走的這一信念,是我最大的推動力。好些海外學者與新聞工作者都認定,新加坡沒了李光耀便注定要失敗。我下定決心要證明這些心存疑慮者全看錯了;我要在李先生奠定的基礎上,造福我們的下一代。
我清楚知道自己要為新加坡勾勒一幅什麼樣的願景。我不是個眼裡只充斥著夢想的理想主義者,反而是個務實主義者。大學時代我原本對英語感興趣,最終卻選擇主修經濟學。
人民行動黨於一九八四年全國大選期間發布的競選政綱,涵蓋了我對新加坡的一些開創性新構想。競選政綱是我草擬的,同時也結合了同僚提供的許多建議;這支團隊後來讓人們統稱為「第二代領導班子」。
我們立志打造一座出類拔萃的城市、一個與眾不同的社會。我們期許讓新加坡躍升為發達國家。我們定下目標,要在一九九九年達到瑞士一九八四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這個目標最終在二○○○年實現。
我相信新加坡不應只是個經濟強勁、職場嚴峻的國家;她必須也同時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家園。
人民行動黨早年曾發起「反黃運動」。我則是取消了色情吧台舞的禁令,也允許鋼管舞重登舞台。夜間場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而這些改變背後,是更為宏觀的社會轉型,以朝向更為多元全面也更加富有活力的大方向發展。我們鼓勵新加坡人在藝術和體育領域追逐夢想。為了推動國人發揮創意精神、解放藝術靈魂,我們遂有了濱海藝術中心這麼一個重大的投資發展項目。我們蓋起了室內體育館;要做到的不光是推廣全民健身運動,更要在體育競技舞台上追求卓越成就,共同歡慶我國健兒在區域和國際體育賽事中奪標凱旋。
隨著新加坡邁入二十一世紀,要在科技驅動且充滿競爭與爭議的世界裡繼續取得增長,自力更生的精神與創業冒險的膽識亦變得不可或缺。一個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民如果只會順從指示行事,害怕出錯犯錯,那人民就不會改革創新,不會冒險跨出舒適區,也不會有自謀生計的能力。我們的治國作風需要鬆綁,要鼓勵民間有更多由下而上發起的舉措。
我的政府給了人民某種情感上的聯結,讓人民更願意為國家而盡力。對於這個國家的現在與未來,人民理應有權發聲。我逐步落實全民參與及全民協商的治國作風。
許多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所推行的民主制度,在我看來是越走越偏頗:政黨政治、民粹主義、分化、兩極化,乃至功能失效。我也觀察到許多政治人物將個人、政黨和既得利益擺在國家利益之上,好像從政就只是為了贏得選舉。
我深信,必須將民主置於國家的人口結構、價值觀、文明史和地域等框架內來實踐。新加坡是亞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由來自不同種族宗教的移民人口組成,極其容易被顛覆;若是罔顧基本價值觀和國家利益而陷入政治權力鬥爭,勢必撼動這個小國的穩定。
我們的國會制度是依循新加坡國情而發展演變的。我們通過立法,納入非選區議員制度和官委議員制度,為國會注入「穩定器」,確保國會不會少了「另一種聲音」。非選區議員制度尤其為反對黨提供了一個成長的起點,讓他們有機會在國會裡證明自己。好幾位非選區議員在後來的全國大選中都成功當選,贏得了選區議席。二○二○年大選後成立的第十四屆國會中,十位工人黨國會議員當中就有四位曾出任非選區議員。
要實現政治穩定,還必須要有一個強大、公平、公正,且能取信於民的政府。
不過,政治也攸關權力。當你投票推選某個政黨及其候選人組織政府,就意味著你把自己的生活託付給了他們。這些當選的政治人物被賦予權力,足以決定你和國家的未來命運。政治人物相互競爭,以贏得執政的權利、特權與責任。
我由衷認為,這些政權在握的人必須自視為新加坡大家庭的信託人或「家長」,而永遠都不以統治者或者君王自居。好的領導人就像是良善可親、循循善誘的家長,帶領人民邁向光明未來,在作重大決定時會鼓勵全民參與。政府畢竟也跟家長一樣,無法對所有問題都提供答案。然而,政府仍有責任根據所有已知信息,以及人民的回饋和對未來的評估,努力作出最好的判斷。最重要的是,領導人必得要有魄力,為捍衛人民的最大利益而作出艱難的決定,在短期陣痛與長期威脅之間權衡輕重。
可是並非每一位政治人物的想法都和我一樣。只要放眼看看遠近其他周遭國家的政治人物是如何行使手中的權力,就心裡有數了。
國會議員也同樣能左右國家的命運。他們當選後,不光是為人民發聲,也必須在選區內及國會中發揮其領導作用。
這才是代議制政府的精髓所在。服務與領導——就好比硬幣的兩面。
處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我們需要在個人自由和集體利益之間求取平衡。

目次

出版者的話|新加坡走向一流國家之路:
建國功臣李光耀與接班人吳作棟 高希均
序言|吳作棟
前言|白勝暉

■ Part 1 蹣跚起步
第 一 章 一夜安眠,漂亮出擊
第 二 章 閃電大選
第 三 章 禍不單行
第 四 章 一雪前恥,再出發 

■ Part 2 劃出界線
第 五 章 潮漲眾船(未必)高
第 六 章 拒絕平庸
第 七 章 阿作和阿音的那些事 
第 八 章 翠玉樓
第 九 章 不平靜的山頭

■ Part 3 千禧年重任
第 十 章 亞洲金融風暴 
第十一章 第二次長征
第十二章 一大憾事
第十三章 一期一會 
第十四章 小國大志

■ Part 4 翻越高山
第十五章 又是個「一」尾年頭 
第十六章 團結一心,和諧共處
第十七章 隱形的敵人
第十八章 從深谷到高原 

省思 |吳作棟
後語:新加坡第一|吳作棟
鳴謝|白勝暉
注釋
索引

書摘/試閱

第十章 亞洲金融風暴(節錄)
我們現在可以不必擔心了。
——一九九七年十月,印尼總統蘇哈托在獲得吳作棟承諾新加坡借貸數十億元之後說

車隊正沿著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在曼谷高速公路上飛速行駛。吳作棟留意到沿途大片新近闢設的工業地段,全準備用作推動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發展,只是此刻這些地段仍大面積空置著。在泰國的這座都城裡,嶄新高樓大廈處處可見,宏偉壯觀,全都是辦公大樓、酒店、公寓發展項目;可是,這些大樓同樣也是大面積空置著。當地人將這些空著的大樓稱作「鬼樓」。經濟衰退的傳言,在那個時候也不過是捕風捉影而已。此時是一九九七年六月,到泰國訪問的這位新加坡總理,也還只是第一次覺察到了一絲經濟崩盤的端倪。吳作棟如今憶述起當年在泰國曼谷的所見所感:「我當時心裡想的是,『噢,看來泰國也出現了房地產泡沫!』新加坡不巧也正在經歷房地產泡沫。」
隔天,他受泰國總理查瓦利與財政部長林日光之邀,到曼谷郊外的高爾夫球場打球。兩位東道主顯得心不在焉,尤其是林日光。泰銖一個月來持續下挫,使得整個泰國內閣焦頭爛額。吳作棟說:「球場上,林日光根本無心打球,不停地在接電話。」隨後,查瓦利向吳作棟靠了過去,和他低聲說道,他正在設法勸服財長收回辭呈。他希望吳作棟也能幫腔,勸說林日光打消退意。吳作棟試著跟林日光談談,但他還是執意請辭。「其實他為了我的來訪,已禮貌上延後宣布辭職的消息了。」打完十八洞後,林日光隨即召開記者會,宣布辭去財長一職。亞洲金融危機的「黑洞」就此浮現。
吳作棟訪泰之行結束後不久,泰國政府終於在七月二日孤注一擲,作出了讓泰銖與美元脫鈎的決定。泰銖一夜間徹底崩潰。世界各國大多以為泰國危機不過是特殊而單一案例而已。豈料短短數週內,亞洲貨幣兵敗如山倒,一九九七年的整個夏季,這波震盪迅速蔓延開來,席捲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投資者和銀行倉皇撤出貸款與資金,卻讓當前的危機愈演愈烈。企業公司資不抵債,整個區域金融體系搖搖欲墜。到了十月,印尼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下個月韓國也跟著求援。當印尼強人總統蘇哈托(Haji Mohammad Suharto)低頭簽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出的紓困協議;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板著臉雙手交叉站在一旁俯視著——這一幕就此定格為亞洲金融風暴標誌性畫面。事隔二十年以後,著名分析家許國平在亞洲金融危機二十週年之際,在馬來西亞《星報》撰文寫道:「東亞奇蹟一夜間變成了一場亞洲金融噩夢。」
在新加坡,吳作棟和他的團隊無比震驚地看著這場巨變上演。他們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沒料到這場危機會突然降臨。就像吳作棟在一九九八年三月接受德國報章《時代周報》訪問時說過的:「大家原本都在預測亞洲的增長有多強勁,紛紛談論著亞洲奇跡、亞洲新世紀。」新加坡所承受的衝擊也許不及東南亞周邊鄰國來得大,但新加坡的開放式經濟仍使其無法在這股亞洲衝擊波中幸免於難。這還是吳作棟出任總理以來首次必須處理如此嚴重的一場經濟衰退,同時還得應對在新加坡門前爆發的政治風暴。值得慶幸的是,面對這波經濟疫情,新加坡還是有足夠劑量的抗生素來與之對抗。雖然這場經濟危機來得猝不及防,吳作棟說,他的團隊面對危機仍是處變不驚、充滿信心。他說:「我們從沒想過會失敗。我們有扎實的經濟基礎、完善穩健的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能力,財政預算還有有盈餘,儲備金也還充足,政府也獲得了工會工友的強大支持,有堅實的民意為後盾。」
從李光耀手中接過領導棒子以來,吳作棟所實施的經濟政策都與他的政治立場相吻合。儘管他也致力於推行一些較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改革措施,但是他的主政基調仍是傳承大於改革。所以,一如前任李光耀,他也將外部需求驅動的經濟增長視為重中之重。「那個時候,我相信——也許整個內閣,當然也包括李光耀在內,我們全都相信——要趁可以增長的時候盡可能增長,而且要越快越好。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積累更多資源,就能將更多盈餘撥入國家儲備。」
可是,要達到這番增長勢頭,整個策略方向在一九九○年代不得不進行一些微調。吳作棟政府推動經濟改革與重組,以減少新加坡對電子元件製造業的依賴。早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新加坡就已著手開展一項大規模計劃——開發人工石化工業島嶼。而後來的經濟多樣化發展更是擴展到資訊科技與生物醫學新領域。
在吳作棟的全力推動下,新加坡決意為經濟創造「第二對翅膀」,全力推展一套區域化政策。除了以中國為重點目標,政府也著眼於較鄰近的周邊國家,並以吳作棟所倡議的另一構想「印馬新成長三角」為基礎,招徠重大的投資項目。這項跨邊界合作框架最為人所知的成果就在與新加坡最靠近的兩座印尼島嶼峇淡和民丹落實了;新加坡公司在峇淡島投資開闢工業園區,在民丹島則開發旅遊渡假村。
重要的是,新加坡早在這波「亞洲流感」來襲前一年,就已注射了一劑極其有效的疫苗。吳作棟主政的首六年裡,房地產泡沫逐漸成形,情況仿似吳作棟在曼谷所見。私人住宅價格從一九九一年第一季一路攀升,在一九九六年第二季到達巔峰,漲幅高達二○八%,令人咋舌。
有鑑於此,政府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即強勢出擊,推出一系列措施為這波房地產市場狂潮降溫。這些降溫措施包括:對房地產盈收徵稅,實施賣家印花稅、縮緊房貸限制。吳作棟覺察到,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為應對一九九七年危機帶來了重要緩衝。「大家都在一窩蜂買房,瘋狂炒高房價,全國上下現金充足,外國人也紛紛進場投機。你可以說這些都是亞洲金融危機來臨的前兆。但我們卻視之為房地產泡沫爆破的警訊,泡沫一旦爆破,就會傷害到更多人,也可能演變為政治問題。」
一九九六年的房地產降溫措施後來被人們稱為「五月魔咒」,猶如平地一聲雷,震驚了市場許多買家,也包括吳作棟的兒子吳仁軒。吳仁軒一名不願具名的友人在接受本書採訪時透露,吳仁軒在一九九六年四月才剛買下一套公寓單位,正好是降溫措施實施一個月前。那可是他第一次買房。「他買房之前也問過父親的意見,父親卻沒透露半點風聲說政府即將推行降溫措施!」朋友說著忍不住笑出聲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8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