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狼與人類文明(簡體書)
滿額折

狼與人類文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基於作者博物學家的素養及其親身經歷,自由出入科學、文學、歷史與神話,深入探討了狼的演化軌跡、生活習性,細致入微地描述了狼與人類文明之間複雜而微妙的互動關係,揭示了狼作為“真正的野生動物”和“被人類文化所想象的動物”雙重圖景之間的重大反差,並從生態學的角度闡述了人類保護狼的必要性。

作者簡介

巴裡 H.洛佩斯,美國作家,其著作因飽含環保意識和博物情懷而風靡歐美。著書十余種,均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其《北極夢》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狼與人類文明》曾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巴裡·H.洛佩斯,美國著名作家,其著作因飽含環保意識和博物情懷而風靡歐美。著書十余種,均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其《北極夢》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狼與人類文明》曾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本書自由出入科學、文學、歷史與神話,深入探討了狼的演化軌跡、生活習性;細致入微地描述了狼與人類文明之間複雜而微妙的互動關係;揭示了狼作為“真正的野生動物”和“被人類文化所想象的動物”雙重圖景之間的重大反差。

目次

致 謝 1
第一部分 狼 1
第一章 狼的起源和描述 2
第二章 社會結構和交流 24
第三章 捕獵和領地 43
第二部分 一片云從頭頂掠過 67
第四章 灰狼和聖肉 68
第五章 心中的狼 90
第六章 狼戰士108
第三部分 靡費損害之獸 131
第七章 申辯的吶喊 132
目 錄 CONTENTS
第八章 獵狼運動 150
第九章 美式大屠殺 164
第四部分 吞日之狼 201
第十章 中世紀人觀念中的狼 202
第十一章 科學的影響範圍 210
第十二章 尋找野獸 224
第十三章 童年的印象 251
第十四章 曙暮光中的嚎叫 275
後記 狼的崛起和動物生態學 282

書摘/試閱

第十三章 童年的印象


幾年前的一個黃昏, 我在紐約的摩根圖書館參觀一個兒童文學的特殊展覽。展出的有《伊索寓言》的一些早期版本,還有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故事的早期版本。此外還有中世紀史詩《列那狐》的復印本,書中名叫埃森格林的狼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尤其想要看的是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的《附道德訓誡的古代故事》的手抄本,其中收集了1697 年在法國發表的童話故事,包括第一版的“小紅帽”的故事。這本書被放在一截柱子上,用樹脂玻璃罩著。它不僅僅是重要的物品,也是可以摸得到的證據,是兒童文學中為人熟知的反派角色的象徵。

在兒童文學中找到狼的身影是很古怪的,因為文學作品中的狼都是成人創作出來,書中滲透了成人的恐懼、成人的幻想、成人的語言和成人的墮落,因此將動物故事看得過分簡單是有誤導性的。在過去兩千五百年間,《伊索寓言》中的狼已經改變了一些,但是不變的是它依舊是不良行為的象徵。在兒童的心裡,它代表著一些真實的東西。歷代小學生熟悉的,都是《伊索寓言》中的狼,不是科學的狼 —— 它卑鄙無恥,不大聰明,貪得無厭,容易上當, 放肆無禮,而且道德淪喪。正是通過伊索(Aesop)、亞微亞奴斯(Avianus)、巴布裡烏斯(Babrius)和費德魯斯(Phaedrus)的寓言故事,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觸到一個道德世界,這個世界似乎簡單樸素,充滿了世俗智能,具有欺騙性。一些從小就對寓言故事耳濡目染的孩子除了相信寓言故事,從不去深入思索動物的真實故事,因此他們終生都相信狼是邪惡的,狐貍是狡猾的,蜜蜂是勤勞的,而驢子是愚蠢的。

作為成人,我們也經常把各種文學作品中的狼混到一起。但是寓言中的狼和童話中的狼是有差異的。寓言通常比較簡短,愛說教,形式一般是沒有情節的名言警句。在寓言中,狼性本惡被歸因為它生而為狼,我們不可能對它的處境感到同情。童話中的狼並非可恨的,它並不兇險、惡毒,讀者的反感也並不強烈。它根本就不是複雜的野獸。童話和民俗中的狼具有更加豐滿的性格,它既能做出惡魔般邪惡的事情,偶爾也會表現出脈脈溫情和堅定的忠誠。如果說寓言中的狼代表了大腦有意識的認知,那麼童話中的狼則是無意識的,成為一種維持無意識性幻想的工具,而最近對“小紅帽” 故事的分析中,頻繁發現這種情況。

寓言從顯而易見的自然世界中獲得道德和格言,因此這些道德似乎合乎時宜。另一方面,童話從抽象出發,更加引起我們深層的興趣。我認為寓言是簡慢唐突、憤世嫉俗的,而童話更加具有親和力。盡管童話有時也有心理的黑暗,但是它能夠慮及我們的焦慮和衝動,給予我們寬慰。

文學中的狼,不應該僅僅被當做是兒童的娛樂。從《伊索寓言》到杰克·倫敦(Jack London)的小說,狼對我們的想象力提出了廣泛深遠的要求。


現在雄獅怒吼,狼對月長嚎。

《仲夏夜之夢》v. 1. 379



你就像在責問豺狼為何要謀害羊群。

《威尼斯的商人》iv. 1. 73



它們已經嚇跑了我的兩只好羊,我擔心狼會比主人更快找到它們。

《一個冬日的故事》iii. 3. 67



既然一切都好,就保持原樣,不要叫醒沉睡的狼(自找麻煩)。

《亨利四世 2》i. 2. 174



假如你是狼,你的貪婪會困擾著你,你需要為尋找食物而冒生命的危險。

《雅典的泰門》iv. 3. 337



相信狼的溫順,馬的健康,男孩的愛,妓女的誓言,那就是瘋子。

《李爾王》iii. 6. 20

龍之鱗,狼之牙,女巫之幹尸。

《麥克白》iv. 1. 22



這就像愛爾蘭的狼群對月嚎叫。

《皆大歡喜》v. 2. 119



它們進食像狼,打斗如魔。

《亨利五世》iii. 7. 162

《亨利六世》iv. 1. 3



驕傲如狼。

《奧賽羅》iii. 3. 304



欲望如狼,血腥、饑渴和貪婪。

《威尼斯的商人》iv. 1. 138



—— 約翰·巴特利特節選自《莎士比亞語詞索引全集》


顯然,北半球記載了狼的非凡文學作品汗牛充棟。起初人們想要細讀這些作品集,從中獲得人們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狼的知識,但是正如G. K. 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在一篇《伊索寓言》的導讀中所寫:“獅子永遠必須比狼強壯,就像 4 必然是 2 的兩倍一樣…… 寓言絕不允許巴爾扎克所說的‘羊的反叛’。”也就是說,狼的性格或多或少是一致的。寓言集是對一個時代的政治和社



會的諷詠,以及當時歷史的哪些角色被當做豺狼一伙。伊凡·克裡洛夫在一篇俄羅斯寓言中寫到 1812 年出現的一只“狗窩裡的狼”, 它讓一只灰毛的狼跟隨牧人的綿羊。顯然,灰毛的狼就是剛剛入侵俄羅斯的拿破侖。

可是,寓言中讀到的,並非是狼常見的性格。根據作者、意圖、讀者等因素,不同的寓言家筆下的狼也會略有差異。因此我們在克雷洛夫的書中讀到的狼展示出更多力量和智能,而且更加貪得無厭。在 13 世紀出現了一本神秘的、說教的作品集,作者是猶太作家貝裡克雅·本·納初奈·哈納丹(Berekhiah ben Natronai ha-Nakdan),書中描寫的狼更加陰險和邪惡。和早期的作品集相比,拉·封丹筆下的狼個性更加豐富,自我意識更加強烈。而 18 世紀的英國戲劇家愛德華·穆爾(Edward Moore)在其寓言故事《狼、羊和羊羔》中創造了一只蓄意作惡、無情殺戮的狼。這只狼向羊提親,討其女兒做他的新娘。結婚以後,羊妻子因為狼丈夫每日殺羊飽餐而活在恐懼中。有一天,狼差點被獵人射殺,於是他污蔑羊妻子背叛親夫,指控她故意引來獵人。最後,他憤怒地說:“你這個卑鄙的女叛徒,為此你得用血液/ 來澆滅我的憤怒,在森林中死去。”

今天我們稱為《伊索寓言》的寓言故事,就像《自然哲學》那樣,代表了口頭文學的傳統,即不止由一個作者撰寫。我們知道的最早的《伊索寓言》是拉丁詩人費德魯斯(Phaedrus)所寫的抑揚格詩句。在希臘,最古老的《伊索寓言》出現在 2 世紀,作者是巴布裡烏斯(Babrius),但是因為他曾住在近東地區,該書也受到當地的一些影響。1251 年後出現的《伊索寓言》明顯地受到了印度寓言集《比得拜寓言》的影響,也摘選了《五卷書》《益世嘉

言》以及《本生經》中記錄的佛陀化身動物的佛教故事。那時,波斯語版本的《伊索寓言》被翻譯成阿拉伯語,然後被翻譯成西班牙語和希伯來語,最後被翻譯成拉丁語等(這些故事中講述的豺的質量,最後在《伊索寓言》中都被轉移到狼的身上)。4 世紀的羅馬詩人亞微亞奴斯(Avianus)廣為流傳的《伊索寓言》是基於巴布裡烏斯的版本而寫,但是由於東方世界對《伊索寓言》的影響一早就有,因此把狼的寓言故事當做是世界普遍的,這也是合理的。

很多人揣測:伊索這個人真的存在過嗎?有些人認為他是公元前 600 年左右的希臘人,曾經是個奴隸,後來獲得自由。他用寓言故事來對那個年代的不公正進行間接的批判。今天,北半球的人們幾乎沒人不知曉這個名字。


伊索寓言中的狼

狗和狼

這天,狼出來狩獵,一無所獲。它饑腸轆轆,遇到了一只馬士迪夫犬。它知道狗過的生活比它舒服,就問它需要幹什麼活,才能換來飽餐。狗說:“也沒什麼,就是趕走乞丐,守護房子,親近主人,服從家裡的其他成員。做到這些,就可以食宿無憂了。”

狼仔細地思量,自己每日出生入死,有時餐風宿雨,也未能保證一餐飽飯。它想要嘗試過另外一種生活。

當它們並肩而走的時候,狼發現狗脖子上的毛發比較稀疏,就問它是怎麼回事。狗說:“這是項圈和鏈條磨掉的。”狼忽然停住腳步,問:“鏈條?難道你不能自由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嗎?”狗說: “不能。但是,這有什麼?”狼一邊跑開,一邊說:“太過分了,太過分了。”

狼和小羊

天氣很熱,小羊和狼同時來到溪邊喝水解渴。狼在上遊,但是他問小羊:“你為什麼弄臟了我的水?我都沒法喝了。”小羊很害 怕,但很禮貌地回答:“我在下遊,怎麼可能弄臟你的水呢?”狼承 認說,那可能是真的,但是他聽到了小羊在背後說他的壞話。小羊說:“我敢保證,這是一次誣告。”狼非常憤怒,他走近小羊,說: “如果不是你,那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說完之後,他就把小羊吃了。

狼和鼠

狼偷了一只羊,回到樹林去飽餐一頓。當他午睡醒來時,他看見一只老鼠在啃咬他吃剩的肉。老鼠見到狼醒了,很驚訝,趕緊偷了一塊肉就跑。狼跳了起來,大聲嚎叫:“我被打劫了!我被打劫了!抓住那個小偷!”

牧羊的男孩和狼

一個男孩在村莊附近放羊,他感到很無聊。他想,要是假裝狼來了,那多有趣啊。於是他大聲呼喚:“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聽到後都趕來了,可是並沒有發現狼的蹤跡,只有男孩一直在大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此愚弄村民,每一次村民匆忙趕來,只是又被欺騙。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男孩叫喚“狼來了”,但是這一次沒有人來了。村民都以為他又在開玩笑了。

狼和獵人

一個獵人用弓箭射殺了一只山羊,把它扛在肩膀上,然後走路回家。在路上,他看到一只野豬,於是放下山羊,用箭射殺野豬。箭沒射中野豬的心臟,在死去之前,野豬給了獵人致命的刺傷。

一只狼聞到了血跡,來到了現場。他看見這麼多肉,心生歡喜。但是,它決定謹慎行事,先吃口感最差的,然後再吃最柔軟、最美味的部分。它決定最先吃的是弓弦,於是送到嘴邊,開始啃咬。弓弦斷了,弓桿彈開,刺進了狼的肚子,它也死了。

狼和鶴

一天,狼的喉嚨被一根骨刺卡住了,無法取出,因此它四處找人幫忙。最後,一只鶴提供幫助。它把長長的鳥喙伸進狼的喉嚨裡,取出了骨刺。鶴問狼要點報酬,可是狼說:“我沒有把你的腦袋咬下來,你就很幸運了。這就是你要的報酬。”

狼幫狗

一只狗終生幫人幹活,到了暮年,主人認為它沒用了,要把它趕走,讓它去自生自滅。一天,狗遇到了狼,訴說了它的窘況。狼因同情,和狗想出了一個計劃:狗將回到主人的住處,而狼在其後襲擊羊群。狗把狼趕出來,兩者假裝打架,然後狼被趕跑。這樣一來,狗就在主人的面前力挽狂瀾。

事情按照計劃進行了。狗因為勇猛、忠誠而受到表揚。它又受到主人的青睞,並且有望得到溫飽,直到老死。

一周後,狼回來了,讓狗回報那次幫忙。當晚,狗偷偷把狼帶到宴會上,讓它躺在餐桌旁吃餐余食物。事情進展順利,沒有人起疑心,直到狼吃得太飽了,發出大聲的狼嚎。主人發現了狼,猜到了它們的詭計,就把狼和狗一起踢出了房子。

狼和牧人

一天晚上,一只狼經過羊群,聞到了煮羊肉的味道。它偷偷靠近,在樹林裡偷看。一只羊正在火上烤,牧羊人在說羊肉多美味。狼心裡想,假如是我做了這樣的事情,他們就會咒罵我,並拿棍子和石頭追打我。


中世紀出現了許多《伊索寓言》的自由改寫本和原版作品集, 巴布裡烏斯、亞微亞奴斯和費德魯斯均是載入史冊的寓言家。1175 年,瑪麗·德·法蘭西寫了類似的寓言故事。1480 年,威廉·卡克斯頓出版了第一本英語版的《伊索寓言》。就連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也躍躍欲試。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開始對寓言表現出濃厚的文學興趣,在 17 世紀早期,成百上千的作家在某種程度上寫了伊索寓言。其中比較流行的作品包括英格蘭的約翰·蓋伊(John Gay)、德國的戈特霍爾德·萊辛(Gotthold Lessing)和法國的拉·封丹,拉·封丹是迄今為止最為著名的。有趣的是, 拉·封丹寫作的時期,恰好笛卡兒提出動物是沒有靈魂的禽獸,而人是獨特的神秘的創作。法國知識分子就這一命題進行辯論,拉·封丹對此表示強烈反對,這種態度在他的寓言作品中反映出來,即他對狼的描寫不僅停留在過去的興趣上。稍後我們再說他。

1818 年,托馬斯·比威克(Thomas Bewick)出版了一本個人特色明顯的英語版《伊索寓言》,他筆下的狼都有驚人的大眼和大腳。比威克這種夸張的文風代表了《伊索寓言》當時的特徵。

雖然比威克生活在一個更加開明的時代,但是他的作品超出了傳統的範圍,正和寓言中的狼相稱。他筆下的狼都是天性邪惡、本性墮落、不大聰明。有趣的是,在比威克筆下,狐貍的聰明到了狼的身上就變成了欺詐,狐貍的妙計到了狼的身上就成了誆騙。他 也把道德引到寓言中,他責罵不知感恩,責罵缺少警覺、惡霸專 權,也責罵輕易上當和冒失莽撞。對他來說,狼主要代表了魯莽和 墮落 —— 沒有良知的專制。因此,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他譴責了嗜血殘暴,揭示了“像狼那樣善妒貪婪的人,不能容忍真善 美的出現”的道理。這也是為何故事中狼要把羊殺害的原因。這就 是狼的本性。比威克也這樣討論人,他說某些群體就像狼群一樣, “天性受到邪惡的影響,血液受到惡行的浸染,這些罪惡是世代相傳、習以為常的”。另一方面,在《狗和狼》的故事中,比威克對 暴行的厭惡使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只高尚的狼。他寫到狼展示了“真 正崇高的靈魂”。

俄國的比威克,即伊凡·克裡洛夫,是最偉大的俄羅斯寓言家。在彼得格勒的夏宮,有一座他的雕像,和紐約中心公園的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雕塑一樣著名。克裡洛夫擅長講故事,因此他筆下的狼是寓言中最豐富的,比歐洲其他寓言中的狼更加強大、更加駭人。在孤獨的冬日夜晚,狼群號叫著圍捕雪橇,俄國人對此感到懼怕。我傾向於認為克裡洛夫是從這種恐懼中獲得靈感,又反過來加深了這種恐懼。但是克裡洛夫也具有幽默感,我最喜歡的寓言是《沙塵裡的狼》。一只狼想從羊群裡偷一只羊,他借著羊群揚起的沙塵,逆風靠近它們。牧羊犬看到了,就說:“你在沙塵中晃蕩是沒用的,這對你的眼睛不好。”


“反正我的眼睛也不好”,狼在趕羊聲中喊回去,“但是有人說羊踢起的沙塵能治眼,因此我才會在下風的地方。”


讓·德·拉·封丹在夏托- 蒂埃裡(Chateau-Thierry)長大,在寫作之前,他就熟知動物,了解自然。他的寓言是技巧高超的詩歌,高度諷刺,廣受模仿。在他的時代,文學評論家對寓言這種文學形式表示輕蔑,說其主旨乏味,無法比擬詩歌。拉·封丹則不同意,最後他終於進入了法國的學術圈。巴黎的文化沙龍對拉·封丹寓言價值的爭論—— 其形式、道德、諷刺物件—— 促成了當時最熱門的辯論話題的產生:動物的自然本性,以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

到了此時,《動物寓言集》的偽科學觀點開始衰落,而得益於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對科學方法的呼吁,博物學開始崛起。霍布斯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生活,但是他用英語寫作。他說人不過是政治擺布的齒輪,一臺小小的機器a。勒內·笛卡兒把動物描繪成“獸類機器”,是和人不同的沒有靈魂的生物 b。那時的理性主義者建構了一個可以預言的、死氣沉沉的宇宙。

笛卡兒的二元論是 17 世紀最普遍的主題,它在當今動物學中的反響非常強烈,就和在 1640 年代的巴黎一樣。二元論認為動物沒有靈魂,它們不過是機器。人類這種對待自身以外的其他生命形式的方式是不負責任的、機械論的。正是這種觀點主宰了當時的生物科學,從而給奧杜邦留下了一定的道德空間。他為了畫一幅精確的動物繪畫而射殺上百只鳥,否則他會更加受人敬仰。對野生動物的機械論方法讓生物學家下了一個災難性的、目光短淺的結論:動

物可被裝箱,可被解剖,可被描述,可被重裝,然後放回架子上。這種觀點直到現在才開始在動物學中消失。

拉·封丹的觀點和笛卡兒迥然相異。他認為動物不但有靈魂, 而且能夠理性思考。蒙田(Montaigne)在《為雷蒙·塞朋德辯護》這篇著名的散文中對那時武斷的臆想表示尖銳的質疑。其中,他攻擊最多的一個罪行就是像笛卡兒這樣的科學家自鳴得意地對待動物的方式。蒙田反對通過描述去擺脫事情的強迫性願望,他認為這種行為不但愚蠢,而且盲目自大。他正確地洞察到只要去掉動物的神秘性,那麼剩下的就是好奇心。但是這些聲音孤立無援。


在拉·封丹去世後的一個世紀,寓言迎來了一次復興 —— 雖然一開始只有一種形式 —— 它已經厭倦了社會諷刺的形式。它被如《格列佛遊記》這樣的長長的動物敘事作品替代,還有《列那狐和埃森格林狼》這種 14 世紀起就廣泛流傳的故事。

《埃森格林狼》是一首拉丁詩歌,約 6600 行,由比利時根特市的尼沃德斯在 1150 年左右撰寫。這是對當時口頭文學傳統的第一次文學記錄。故事基於一對長期的死敵,其中一個是代表下層貴族的埃森格林狼,另一個是代表了農民英雄的列那狐。法語版的《列那狐傳奇》由 13 世紀的幾個作家撰寫,並且很快就廣受歡迎。列那狐妙趣橫生的侮辱和欺騙,以及他騎士般漫不經心的輕蔑動作可以讓被壓迫者感到愉快。他對富有的牧師、愚蠢的貴族、不受歡迎的君主以及政治和教會的虐待進行辛辣的批判,得到很多的聲援。



故事的套路通常都是以列那狐被獅子國王傳召到法庭開始,他要就埃森格林狼和其他人針對他的控告進行申辯。列那狐利用巧妙迂回的智能和恰到好處的美言來為自己辯護。除了埃森格林狼,所有人都取悅他,迎合他,這時他自願去冒險以自證清白。他走了之後, 我們就看到他更多的欺騙和殘酷。通常在這些故事中,埃森格林狼都會被殺死。

埃森格林狼永遠受到列那狐愚弄,但是在今天的故事裡有一種喜愛他們的意味。盡管埃森格林狼遭受了欺騙,他基本上說的都是實話,而且嘗試去過正常的生活。他還很忠誠。列那狐則滿口謊言,盲目自大,完全滅絕人性,是非不分而且殘酷無情。一開始他總能僥幸逃脫,但是在後來的版本中,他因為背叛而遭受懲罰。在《列那狐最可喜可愛的歷史:第二部分》(1681 年)一書中,機智和有趣取代了無情和邪惡,而且最後列那狐和埃森格林狼一起被殺死了。而在《列那狐的兒子雷納諾丁的轉變》(1684 年)一書中,雷納諾丁因為惡行而被處絞刑。

在列那狐的故事中,我們對值得同情的埃森格林狼匆忙一窺, 回想起帕勒尼的威廉(William of Parlerne)筆下的英雄狼人,以及偶爾在民俗中出現的富有同情心的狼。這些狼通常都作為孩子的向導,展示了熱情、同情和自我犧牲,和貪婪野獸的殘忍形象大相徑庭。

有些故事從列那狐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狼和狐貍的故事, 還有一些原創作品,因此今天就有許多狐貍和狼的故事。在大多數故事中,狐貍都比狼匆忙,讓狼去做一些蠢事,比如讓狼把自己的尾巴伸進河冰的洞裡去釣魚,結果卻被凍在那裡,最後尾巴斷了。

道德民俗中的狼比寓言和列那狐故事中的狼更加豐富。在雅各布和威廉·格林(Jacob and Wilhelm Grimm)a 的作品集中,狼似乎簡單易懂,可以預測,而在其他的作品集中,他或口齒伶俐,或洞若觀火,或陰險毒辣,或愚不可及,或討人喜愛。通常,如在喬治王朝期間的(俄羅斯)民間小說《是非故事》中所寫那般,狼被忘恩負義之人狠心對待,但是仍然繼續幫助他們。在一個著名的俄國故事中《火鳥》中,狼幫助國王最小的兒子找到了一只火鳥,那只火鳥偷了他父王的金蘋果。他拯救了公主,為男孩找到一匹良馬, 並且保護他免受哥哥的殘害。盡管男孩引發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但是狼始終不離不棄。

狼的另一方面就是受到幫助但卻背叛恩人,比如《狼和鶴》的寓言故事。在中國故事《中山狼》中,一個書生b 遇到了一只狼在躲避獵人的追殺,於是好心地把他藏在他的書袋裡。等到獵人走後,他才把狼放出來。狼立刻說想要吃他的肉,他拒絕了,並且和他達成協議,讓第一個路人來評理。第一個人來了,說要情景再現,讓狼爬進了書袋裡,然後把狼打死了。他贊揚書生的同情心, 也批判了他的愚蠢。在其他的故事中,狼和他的恩人遇到了三個陌生人,他們都贊成狼的話,於是狼就把之前的朋友吃掉了。世界上的好心總是很快就被遺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