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孫子兵法(精)(簡體書)
滿額折

孫子兵法(精)(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  價:NT$ 156 元
優惠價:8713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軍事學著作,共十三篇五千余字,涉及軍事理論、實踐各個方面,“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被譽為“兵學聖典”,在中國乃至世界兵學史上都具有極高的地位。《孫子兵法》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可稱戰爭之“道”,《形篇》《勢篇》《虛實篇》可稱用兵之“法”,《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可稱取勝之“術”,組成了嚴整的理論體系。其中統攝全局的大戰略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行之有效的“戰勝”思想、重視將帥素質、主張文武兼施的治軍理念,具有極大價值與持久影響力,是孫子思想的精華。
《孫子兵法》產生於春秋戰國那個文化大發展、思想大變革的時代,與同時期產生的各種思想碰撞、融合,所以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邏輯縝密嚴謹,又超越了兵家範疇,可稱一部極具概括、抽象、辯證的哲學著作。正因如此,《孫子兵法》的影響也超出了軍事領域,涉及到政治、外交、經營、管理,甚至為人處世的細微之處,被兵家以外的眾多人士奉為圭臬。
《孫子兵法》在海外的影響力也經久不衰。有研究者認為,《孫子兵法》中的有關思想在十世紀初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西方。二戰後《孫子兵法》研究又掀起高潮,z具權威的英譯本是1963年出版的美國準將塞纓爾·B·格裡菲思的《孫子——戰爭藝術》,英國學者利德爾·哈特在本書序言中寫道:“在導致人類自相殘殺、滅絕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後,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譯《孫子》這本書了。”現《孫子兵法》已被譯為46種文字。
“三全本”《孫子兵法》以楊炳安《十一家注孫子校理》為底本,對《孫子兵法》進行全文注譯,逐篇題解。譯文準確流暢,題解與注釋吸取古今整理、注釋、校勘的優秀成果,資料豐富,解說詳盡,尤其是將孫子思想放在先秦諸子、先秦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闡發,頗多新論。

作者簡介

1.作者:孫武,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中國歷代學者尊他為“兵家至聖”,西方軍事統帥稱他為“東方兵學鼻祖”。
2.譯注者:陳曦,文學博士。現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教授。著有《〈史記〉與周漢文化探索》《讀詩入境》、“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孫子兵法》《六韜》《吳子 司馬法》等。曾在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講授《屈原與端午節》,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防時空》欄目賞析中國古代軍旅戰鬥詩詞、長征詩詞等。曾獲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等。

名人/編輯推薦

1.《孫子兵法》不僅是“兵家聖典”,也是一部“智能寶典”。它通過論述如何取得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很多處理各種關係、事務的法則。例如“廟算”致勝,就是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即“大格局”“全局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引導人們尋求直接衝突之外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損失降到z低,獲得z大收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提醒人們在制定計劃、采取行動前要客觀全面了解、評估自己與對方,已經成為指導人們行走社會的格言。因此《孫子兵法》常讀常新,並且成為歷代成功人士的必讀之書。
2.《孫子兵法》是“三全本”中少有的注釋具有“集注”性質的作品。本書注釋除字詞解釋、語句串講、典故說明外,主要特色是引證大量經過精心選擇的古今資料從各個角度與層面展示不同時代、地域研究者對孫子思想的認識,列舉古今戰例驗證孫子兵法的實用性、科學性,並以此為依據闡明孫子軍事哲學思想的精義。因此本書的注釋不僅可以幫助讀者讀懂原著,還為讀者進一步研《孫子兵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線索。

目次

前言

計 篇
作戰篇
謀攻篇
形 篇
勢 篇
虛實篇
軍爭篇
九變篇
行軍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間篇

書摘/試閱

計 篇

【題解】
作為《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一篇,《計篇》提出了統攝全書的重要理論,堪稱全書的總綱。曹操解釋“計”的內涵道:“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於廟堂也。”可知此處的“計”,實即廟算,是指君臣在廟堂上的軍事戰略籌劃。
本篇一開頭便有攝人心魄的警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強調了軍事學研究對於國家存亡、百姓生死的重大意義。而戰爭的勝負,在孫子看來,通過廟算是可以預知的。孫子將戰前廟算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五事”“七計”。敵我雙方在社會政治、天時地利、將領素質、士卒能力、組織編制等諸多方面的優劣情況,孫子認為必須一一考察,縝密分析,才能準確推斷未來戰場的勝負形勢。廟算是中國兵學理論史上最重要的戰略學概念,將其運用於軍事斗爭,便成為戰爭決策者首先需要慎重落實的一環。“多算勝,少算不勝”,這個環節將關乎戰爭的最終結果,廟算的重要性因此被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
在“五事”的排序中,“道”位居首位,孫子將其界定為:“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俞樾《諸子平議補錄》認為孫子先言“道”,後言“天”“地”,與《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哲理思路吻合,因此符合前人“兵家源於道德”之說。實際上,《老子》的“道”與《孫子兵法》相比,其內涵要豐富複雜得多。據研究,《老子》的“道”包含了形而上之宇宙本原、本體和萬物的運動變化所遵循的規律、人類生活的準則、最高知識和智能、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社會理想狀態等諸多含義;而《孫子》此處的“道”,其內涵則僅限於社會政治領域。“地”“天”“道”在《老子》那裡是不斷遞進的範疇,“地”“天”均要遵循“道”的規律,而在《孫子兵法》當中,“道”與“地”“天”是平行並列的,均為“五事”之一,“道”並不具有統領後兩者的地位。兩書所論之“道”各有不同指向,因而《孫子兵法》源於《老子》的說法即使不虛,但僅僅依據孫子此篇所論,是無法說清《孫》《老》必然具有淵源關係的。戰爭與政治的關係,西方人到了十九世紀才由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明確揭示,所謂“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續”,而《孫子兵法》此篇的“道論”卻在兩千多年前就將軍事斗爭納入政治領域加以研究,充分顯示了孫子的遠見卓識。
除了“廟算”理論的構建外,孫子在本篇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兵者,詭道也。”這是他對以往戰爭注重舊“軍禮”的一種變革與超越。春秋後期以降,兼並戰爭愈演愈烈,舊“軍禮”漸成虛設,詐術則大行其道。“兵者,詭道也”的命題,在為詐術“正名”的同時,也從軍事斗爭原則的高度,強調了實施詐術的必要。孫子進而提出的“詭道十二法”,可謂戰勝敵人、爭取主動的十二條妙計,受到後世兵家的高度重視。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①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

【注釋】
①兵者,國之大事:《左傳·成公十三年》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管子·霸言》曰:“明王……所重者,政與軍。”兵,本指兵器,此處指軍事、軍事學。 李零說:“我統計過,《孫子》有71個‘兵’字,‘兵’當‘武器’講,一條沒有,絕大多數都應翻成‘軍隊’或‘軍力’,只有少數幾條,比如下文的‘兵者,詭道也’,還有後面的‘兵聞拙速’、‘兵以詐立’,‘兵’字應指‘軍事’或‘軍事學’。”
②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謂國家的存亡、百姓的死活,皆系於軍事學領域。《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曰:“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皆兵之由也。”杜牧曰:“國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於兵。”趙本學曰:“宗廟社稷所系,故為大事。此首篇以計為始,孫子開卷輒致丁寧者,蓋欲其為君與將者不可不臧其謀也。”地,地區,地域,此處指思想領域。 或將“死生之地”解釋為死地與生地,或將“地”解釋為“處所”“空間”等。 道,主張,思想,此處與“地”互文見義,亦指思想領域。 或解釋為“途徑”“政治”等。察,細看,考察,研究。
【譯文】
孫子說:軍事學研究是國家的大事,它是關乎百姓死活、國家存亡的一個思想領域,不能不深入考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① :一曰道② ,二曰天③ ,三曰地④,四曰將⑤,五曰法⑥。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⑦,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⑧;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⑨;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⑩;將者,智、信、仁、勇、嚴也11;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12。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13。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14?將孰有能15?天地孰得16?法令孰行17?兵眾孰強18?士卒孰練19?賞罰孰明20?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21。

【注釋】
①故經之以五事,校(jiào)之以計,而索其情:曹操曰:“謂下五事、七計,求彼我之情也。”杜牧曰:“此言先須經度五事之優劣,次復校量計算之得失,然後始可搜索彼我勝負之情狀。”故,連詞,用在句首,表示轉入下一層論題,不譯。經,度量,衡量,研究。 五事,指下文提到的“道”“天”“地”“將”“法”等五大要素。校,比較。漢簡本作“效”,效驗核對。計,計算。一說指下面提到的“主孰有道”等“七計”。索,求索。
②一曰道:指軍事戰略的政治基礎。郭化若說:“《孫子》所說的‘道’的實際內容和含義是屬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政治範疇的。也可以說‘道’就是政治。這與和他同時代的老子的‘道’、孔子的‘道’有所不同。它又指出:‘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修明政治,確保法制,就能掌握勝敗的決定權。這又表明《孫子》的‘道’是體現新興地主階級意志的政治。把政治作為決定戰爭勝敗的首要因素,雖不明確,但已初步提出戰爭和政治的關係,這是《孫子》的重要貢獻。當然,《孫子》的‘道’,其目的是要‘民’——農奴、奴隸和平民,服從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去為擴大地主階級勢力拼死作戰而不敢違抗。”吳九龍說:“孫子與老子各言其‘道’,含義似不盡相同。從下文看,此處孫子所言‘道’與《商君書·戰法》‘戰法必本於政勝’意近。”鈕先鐘說:“這個‘道’字曾經引起很多的爭議,甚至於有人認為孫子在思想上曾受道家的影響。事實上,‘道’字在此處的意義,孫子已作明確的界定。‘道’就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正是孔子論政時所說的‘民信之矣’。政府(上)能令其人民對其政策或行動表示同意就是有道,否則就是無道。用現代術語來說,‘道’就是戰略的國內基礎(domesticfoundation),意即為其政治基礎。”
③二曰天:張預曰:“上順天時。”天,天時。
④三曰地:張預曰:“下知地利。”地,地利。
⑤四曰將:張預曰:“委任賢能。”將,將領。
⑥五曰法:杜牧曰:“此之謂五事也。”張預曰:“節制嚴明。夫將與法在五事之末者,凡舉兵伐罪,廟堂之上,先察恩信之厚薄,後度天時之逆順,次審地形之險易,三者已熟,然後命將征之。兵既出境,則法令一從於將,此其次序也。”法,指軍法。
⑦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張預曰:“以恩信道義撫眾,則三軍一心,樂為其用。《易》曰:‘悅以犯難,民忘其死。’”趙本學曰:“言使其民體君之意,從君之命,與之同患至死而不逃去者,則為有道之君也。或曰聖賢用兵之所恃,亦不外此,孫子之言蓋與之吻合。愚謂道有王、霸之異,其曰: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其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其曰:省刑罰,薄稅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此王道也。王道之民,同心同德,尊君親上,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與之生死,何畏之有?其曰:仁言以入民心,私惠以悅民意,厚戰士之家,急有功之賞,哀死而問傷,同甘而分苦,此霸道也。霸者之民,歡虞喜悅,趨事敵愾。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亦與之同生死而不畏危也。孫子詭譎之學,其所謂道,蓋兼王、霸而已矣。”上,指國君。意,意願,意志。
⑧而不畏危:漢簡本作“民弗詭也”,意謂百姓不違反君主的旨意。畏,當為衍文。危,通“詭”,意即違反,曹操訓為“危疑”。 俞樾《諸子平議補錄》卷三曰:“曹公注曰:‘危者,危疑也。’不釋‘畏’字,其所據本無‘畏’字也。……後人但知有危亡之義,妄加‘畏’字於‘危’字之上,失之矣。”
⑨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方克說:“孫子也講到‘天’的作用。但是他所說的‘天’,是指天時,‘陰陽、寒暑、時制’(《計篇》),也就是晝夜、陰晴、寒暑和季節的變化,是講的自然的‘天’,而不是人格神的‘天’。孫子也講‘神’,但指的是人們依據客觀形勢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所起的神妙作用,‘神乎神乎,至於無聲’,‘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虛實篇》)。 根本不是講的鬼神迷信。”李澤厚說:“我以為要真正了解中國古代辯證法,要了解為什麼中國古代的辯證觀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形態,應該追溯到先秦兵家。兵家把原始社會的模糊、簡單而神秘的對立項觀念如晝夜、日月、男女即後世的陰陽觀念多樣化和世俗化了。它既擺脫了巫術宗教的神秘衣裝,又不成為對自然、人事的純客觀記錄,而形成一種在主客觀‘誰吃掉誰’迅速變化著的行動中簡化了的思維方式。它所具有的把握整體而具體實用,能動活動而冷靜理智的根本特徵,正是中國辯證思維的獨特靈魂,使它不同於希臘的辯證法論辯術,而構成中國實用理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李澤厚所論先秦兵家,其主要代表即《孫子兵法》。陰陽,指晝夜、陰晴等不斷更迭的自然現象。古代兵家有“兵陰陽”一派,《漢書·藝文志·兵書略》概括其特徵道:“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然而《孫子兵法》秉持實用理性態度,反對迷信鬼神,故而有別於“兵陰陽”理論。 寒暑,指氣溫冷暖變化。時制,指春夏秋冬四時更替的自然現象。
…………
21“將聽吾計”六句:一般認為這幾句話的主語是吳王,如陳皞曰:“孫武以書幹闔閭曰:‘聽用吾計策,必能勝敵,我當留之不去;不聽吾計策,必當負敗,我去之不留。’以此感動闔閭,庶必見用。故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寡人盡觀之矣。 其時,闔閭行軍用師,多自為將,故不言‘主’而言‘將’也。”張預曰:“將,辭也。 孫子謂:今將聽吾所陳之計,而用兵則必勝,我乃留此矣;將不聽吾所陳之計,而用兵則必敗,我乃去之他國矣。 以此辭激吳王而求用。”李零卻認為主語不應是吳王:“這兩句話的主語是誰,值得討論。前人多以此二句為孫子求用於吳王之辭,謂吳王用其計則留,不用其計則去,主語是吳王。我們則認為主語應是說話人(即定計者)的物件,即執行‘計’的人。不然這兩句話就成了要挾之辭。”本書取此義。將,表假設的連詞;或解釋為吳國君主闔閭;或解釋為裨將。計,指前文所謂“五事七計”。用之,用兵。“之”為語氣助詞,無意義。留,留用。去,離開。
【譯文】
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去研究戰前形勢,一一比較各項戰爭要素,認真探索敵我雙方的勝負概率: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是使百姓與國君同心同德,步調一致,這樣民眾就可以與國君同生共死,不違背國君的任何旨意;天,是指晝夜、陰晴、寒暑、四時等氣候、季節方面的自然現象。地,是指戰場位置的遠與近,地形的險阻、平坦、開闊與狹窄,以及作戰區域是否有利於攻守進退。將,是指將領應具備的智能、威信、仁德、勇敢、嚴格等五種素質。法,分別指的是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的任用、分工、管理,以及軍費、軍需等方面的軍法制度。以上這五個戰略要素,沒有哪一個將帥沒有聽說過,然而只有深入研究這些要素才能取勝,不深入研究這些要素就不能取勝。所以要一一比較敵我雙方的戰略要素,探索彼此勝負的概率,要研究清楚以下問題:哪一方的君主能處理好君、民關係,贏得了民心?哪一方的將帥有才能?哪一方掌握了天時地利?哪一方能貫徹執行軍法條規?哪一方裝備優越、實力強大?哪一方的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分明?我根據這些比較就能預測孰勝孰負。如果帶兵者聽從我的分析判斷,他用兵打仗就必然取勝,我就可以留用他;如果不聽從我的判斷,他用兵打仗就必然失敗,我就不用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