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簡體書)
滿額折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本書所說的“崩潰”,是指某一人類社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口急劇減少,政治、經濟、社會複雜程度驟降,終至瓦解。這在人類歷史上並不罕見,許多壯麗的文明遺址引發幽古之思,人們在撫今追昔時,不免產生疑問:為什麼有些社會得以繁榮延續,有些社會卻走向衰亡,最終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在本書中,戴蒙德延續其思考框架,聚焦生態環境與人類文明的關係。在比較歷史研究的視野下,戴蒙德以自己熟悉的美國蒙大拿州作為引子,縱向比較了複活節島、瑪雅文明、格陵蘭島的維京社會、德川幕府時期的日本等過去社會的興衰存亡,又橫向分析了盧旺達、海地與多米尼加、中國、澳大利亞等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困境。這些文明社會面臨著相似的危機――在污染、瘟疫、戰爭、饑荒的背後,千瘡百孔的生態環境是社會走向敗亡的大前奏,而不同社會應對環境問題的選擇決定了它們迥異的結局。基於此,生態環境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命運這一議題,從一個宏大模糊的背景角色走到前臺的聚焦點下,一些從前歷史研究者忽略的關鍵信息被提取出來,重塑了人們對社會發展的認知。
今天,現代社會同樣面臨危機――人口壓力、全球性的環境破壞,地區性的崩潰可能會迅速向全世界蔓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否不可兼得?戴蒙德為我們敲響警鐘:我們對這一問題的理解與抉擇將決定當今社會的興盛或衰落。

作者簡介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美國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以及非小說類作家。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員,是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著有《槍炮、病菌與鋼鐵》《劇變》等暢銷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1.《崩潰》回答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人類歷史上,為什麼有的社會存續發展,有的卻最終崩潰?

通過跨越時間與地域的比較歷史研究,道明社會興衰存亡的關鍵真相。

2. 提供“古代社會”與“現代社會”的十餘個典型案例,基於環境危機的視角,重新整理關於人類歷史發展的理解。

3. 歷史殷鑑為我們敲響警鐘:現代社會面臨危機的抉擇將決定人類未來的興敗存亡。

 

目次

致我的中國讀者III
序曲XIX

第一部分
現代蒙大拿
第一章在蒙大拿的長空下003

第二部分
古代社會
第二章暮色中的複活節島073
第三章滅絕之島:皮特凱恩島和亨德森島129
第四章史前時代的大廈:阿納薩齊印第安遺址150
第五章瑪雅文明的隕落177
第六章維京:前奏與賦格204
第七章繁華如煙:維京人在格陵蘭島247
第八章格陵蘭島維京社會的輓歌294
第九章另闢蹊徑:新幾內亞高地、蒂科皮亞島和日本等社會的成功故事333

第三部分
現代社會
第十章非洲的人口悲劇:盧旺達的種族屠殺377
第十一章一島兩國:多米尼加與海地400
第十二章中國:搖擺的巨人435
第十三章淘空澳大利亞?458

第四部分
殷 鑑
第十四章千古恨事:群體決策的失誤509
第十五章大企業與生態環境537
第十六章相依為命595

後記645
致謝665
延伸閱讀669
插圖來源705

書摘/試閱

序曲

兩個牧場的故事

兩個牧場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參觀了兩個牧場,一個叫烏爾斯牧場(Huls Farm),另一個叫加登牧場(Garden Farm)。儘管這兩個牧場有千里之遙,但兩者的優勢和劣勢出奇地相似。就其所在地區而言,這兩個牧場都是規模最大的,而且發展得欣欣向榮,採用的也都是最先進的技術。尤其是,牧場中央都有一座用來飼養奶牛與擠奶的牛舍,裡頭有兩排長長的、相對而設的牛欄,看起來整整齊齊。這兩個牧場的牛舍壯觀、先進,堪稱當地之最,令其他牛舍都相形見絀。夏季,兩個牧場的主人都會讓牛群在豐美的草地上吃草;夏末則收割青草曬乾成草秣,以供冬日之需。他們還灌溉牧場,以便讓青草長得更加繁茂,增進乾草產量。兩個牧場的面積相當(有幾平方英里),牛舍大小也差不多,烏爾斯牧場的奶牛數量比加登牧場稍多(前者有200 頭,後者則有165 頭)。兩個牧場的主人都是當地有名望的人,也都是虔誠的教徒。

 

此外,兩個牧場都坐落於景色秀麗之地,依山傍水,吸引不少外地遊客。牧場附近高山頂峰白雪皚皚,雪水融化涓涓成溪,溪澗中魚兒群遊,溪水往低處流,最後匯入河流或峽灣。烏爾斯牧場南面臨河,加登牧場則南依峽灣。

以上是兩個牧場相同的優勢,然而兩者也有同樣的劣勢,那就是它們所處的位置都談不上適宜畜牧業發展。由於這兩個牧場都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夏季短暫,牧草的生長時節不長,能生產的干草有限。即使是風調雨順的好年頭,和緯度較低的牧場相比,這裡的氣候也只是差強人意;氣候若起驟變,兩個牧場都深受其害,尤其令人擔心的是乾旱和酷寒。此外,這兩個牧場的位置都很偏遠,離人口稠密的地區很遠,產品的銷售、運輸是個問題。由於運輸成本較高,與那些離城鎮較近的牧場相比,它們的競爭力受到影響。此外,這兩個牧場的經濟效益還受制於它們自身無法控制的力量,比如鄰近一帶經濟狀況的變化與消費者口味的轉變。在更廣泛的層面上,這兩個牧場所在國家的經濟榮衰也和來自遠方敵對社會的威脅消長有關。

烏爾斯牧場和加登牧場最大的差異乃是目前的狀況。烏爾斯牧場是家族企業,經營者是五個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這個牧場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比特魯特山谷,目前發展得欣欣向榮。這裡的行政區屬拉瓦利縣,人口增長率高居全美第一。這家牧場的主人蒂姆·烏爾斯、特魯迪·烏爾斯和丹·烏爾斯親自帶我參觀了他們那新穎、高科技的牛舍,且不厭其詳地解說蒙大拿牧場的魅力和變遷。我們很難想像,整個美國或這個烏爾斯牧場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衰亡。反觀曾作為格陵蘭島西南部主教教區農莊的加登牧場,早在500 年前就被廢棄了。這個由維京人於中世紀格陵蘭島建立的社會已經徹底崩潰:數千名居民,有的活活餓死,有的在內亂中喪生,有的在與敵人交戰時死亡,還有的遠走他鄉,最後人跡杳然。如今,加登牧場的牛舍石牆仍屹立著,附近的大教堂依舊聳然,我還得以細數牛舍中的牛欄,只是已無從聽聞其主人述說過去加登牧場的魅力與興衰。當加登牧場以及格陵蘭島上的維京社會處於鼎盛時期時,人們似乎根本想像不到它們會有衰亡的一天,正如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烏爾斯牧場以及今天的美國有一天會敗亡。

我必須言明,在此比較烏爾斯牧場和加登牧場的今昔,並不是斷言烏爾斯牧場和美國社會必然會走向衰亡。從現在來看,情況恰恰相反。烏爾斯牧場正在擴張,蒸蒸日上,這個牧場的先進科技已成為鄰近牧場研究、取法的對象;美國也是今天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此外,我也不是預言牧場或人類社會都有走向衰亡的傾向:其中有些的確已經成了廢墟,就像加登牧場,但有些還是得以享有千年繁華,直至今日。我在同一年夏天參觀了烏爾斯和加登這兩個相距千里的牧場,追昔撫今,得出的結論是:即使是今天最富有、科技最先進的社會,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和經濟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不可小覷。當初加登牧場和移居格陵蘭島的維京人所面臨的問題也大致相似。在古代,有一些社會曾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失敗了(如中世紀移民至格陵蘭島的維京人),有的則成功了(如日本和波利尼西亞的蒂科皮亞島)。鑑往知來,過去猶如一個豐富的數據庫,供我們學習,讓我們了解如何持續立於不敗之地。

 

撫今追昔

維京人在格陵蘭島建立的社會只是過去眾多走向崩潰、消亡的人類社會中的一例,徒留雪萊在《奧西曼提斯》a 一詩中描述的巨大廢墟。我所說的“崩潰”,指的是某一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口遽減,以及/或者政治、經濟、社會復雜度急劇下降。這種崩潰現像在幾種衰退形式中算是最極端的。一個社會的衰退程度得多麼劇烈才能被稱得上崩潰,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就單個社會而言,財富的略微增減,政治、經濟、社會的小規模重組,遭到近鄰征服或因鄰近社會的崛起而衰退(但該社會本身的人口規模、整個地區的複雜度並沒有變化),或者是新的統治者當政,這些都屬於較為溫和的衰退形式。以這些標準來看,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下述這些已成為歷史的社會所遭遇的應該是典型的崩潰,而非溫和的衰退:現代美國境內的阿納薩齊印第安部落和卡霍基亞酋邦、中美洲的瑪雅、南美洲的莫切和蒂瓦納科、歐洲的希臘邁錫尼和克里特島的米諾斯、非洲的大津巴布韋、亞洲的吳哥窟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以及大洋洲的複活節島。(見第X—XI 頁地圖)

過去人類社會留下的斷壁殘垣,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兒時, 我們通過圖片得知這些古文明,那些遺跡令我們嘖嘖稱奇。長大之後,不少人計劃前往這些古蹟尋幽覽勝,親眼見識一下。那些傾圮的雕像、石碑和廢棄的古城,有著一種壯觀、魅惑人心的美,同時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那些廢墟規模之大,足證當年建造者的強盛富足,正如雪萊筆下的奧西曼提斯誇口的:“蓋世功業,敢叫天公折服!”然而,當初的建造者早就成了一堆白骨, 留下這些費盡心血刻成的巨大雕像。為什麼一個曾經如此強大的社會,最後竟會崩潰、瓦解?其公民個體的命運又是如何?可是遠走他鄉?若真是如此,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還是守著家鄉,結果死於非命?在我們尋幽懷古、思索這些古文明之謎的同時,一種揮之不去的不安感隱隱襲來:我們今天的社會看似富足,會不會也有崩潰的一天?紐約的摩天大樓未來某一天是否也會變成一片廢墟,供遊客瞻仰,就像我們今天在濃密的叢林中憑弔瑪雅文明一樣?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猜測,很多人類文明的神秘荒廢,至少有部分原因關乎生態破壞:人類一味破壞自身社會所仰賴的環境資源,因而自食惡果。近幾十年來,考古學家、氣象學家、歷史學家、古生物學家和花粉學家等專家的發現證實了這的確是無意間造成的生態滅絕。過去人類社會對環境的破壞主要可分成8 種—森林濫伐和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土壤問題(包括侵蝕、鹽鹼化和肥力流失)、水管理問題、過度放牧、過度捕撈、新物種引進並影響本地物種、人口膨脹,以及平均每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衝擊漸增,這8 種問題的相對重要性因情況而異。這種種行徑猶如自掘墳墓,導致人類社會不知不覺走上毀滅之路。

過往人類文明崩潰的案例有著類似的軌跡可循,就像同一主題的變奏。人口膨脹迫使人們實行精細化農業生產(如實施灌溉、一年兩熟製、梯田耕作),擴展土地利用範圍(從首選的優質土地擴展到邊緣土地),以餵飽越來越多的嗷嗷之口。不可持續的利用方式必然造成上述8 種環境破壞問題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而導致農業的邊緣土地不得不再度遭到廢置。如此一來,社會必然遭遇一系列衝擊,包括食物短缺、饑饉,太多人為爭奪有限的資源而爭戰連連,群眾則因大失所望而奮起推翻精英階層的統治。最終,人口因饑饉、戰爭或疾病的影響而減少,社會也因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黯然失色而不復全盛時期的光彩。有些作家在描述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時,不免喜歡用人的一生來做類比,說一個社會正像一個人,也會經歷出生、成長、巔峰、衰老和死亡, 而且社會興衰的歷程正如人的生老病死,都要經歷從巔峰到死亡這一漫長的衰老期。但是對過去許多人類社會(比如蘇聯)而言, 這種比喻是不恰當的:因為這些社會在規模與力量達到巔峰之後, 急轉直下,令民眾驚惶錯愕。在人類社會走向徹底崩潰的案例中, 最可怕的情況有如世界末日,民眾要么倉促逃走,要么只能坐以待斃。當然,過往的人類社會並非都循著這種可怕的軌跡走上絕路:不同社會的衰亡程度和衰亡方式各有不同,也有很多社會未曾崩潰。

今天,大家日益關注人類社會走向崩潰的風險。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索馬里、盧旺達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崩潰已成現實。很多人擔心生態滅絕對人類文明的威脅將超過核戰爭和新興疾病。過去許多人類社會都因上述8 種環境問題走上絕路,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環境問題,除了上述8 種,還新增了4 種: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有毒化學物品在環境中沉積、能源短缺,以及地球的光合作用能力已被發揮到極限。有人認為,這12 種威脅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造成全球性衝擊,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遭到破壞的將不只是索馬里,還有發達國家的人類社會。也許,現在談人類滅絕和世界末日般的工業文明崩潰言之過早,但是若生態環境不保,我們很可能即將面臨這樣的未來:生活水平顯著降低、風險長期升高,目前某些重要價值觀淪喪。這樣的崩潰可能會以不同形式呈現,比如因缺乏環境資源而引發疾病在全世界擴散或戰爭四起。如果這種推理是正確的,那麼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決定我們下一代的處境。換言之,現在的年輕人步入中老年後將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我們今天怎麼做。

然而,目前這些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引發了大眾激烈的爭論。針對環境問題所帶來的風險,我們是將其高估了還是低估了?過去地球上只有幾百萬人口,使用的工具大抵是石頭和木頭,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問題也只是地方性問題;今天人口已逼近70 億大關,加上強大的現代科技,生態環境不但加速惡化,而且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因此可能導致全面崩潰。這種說法是否合乎邏輯?現代科技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嗎?還是說,它解決舊問題的速度還比不上製造新問題的速度?我們耗盡一種自然資源(如樹木、石油或海洋魚類)之後,可能以新的資源(如塑料、風能或太陽能,以及養殖魚類)取而代之嗎?全球人口增長的速度不是已經在下降了嗎,我們是否已經致力於將人口穩定在可控水平?

這些問題表明,過去人類文明的崩潰不只是傳奇之謎,還蘊含更多的意義。或許我們可從過去人類社會崩潰的例子得到一些實用的教訓。我們已知有的社會崩潰了,有的社會仍然屹立:是什麼因素使得某些社會特別脆弱?過去的人類社會究竟是通過何種進程走向生態滅絕的?為什麼過去的社會看不見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毀滅,而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卻覺得再清楚不過?過去的社會有哪些成功的解決之道?如果我們能回答這些問題,或許可以識別目前哪些社會面臨最大的危機,進而防微杜漸,不至於像索馬里那樣坐以待斃。

不過,現代人類世界以及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人類社會不同。我們不可天真地以為,通過研究歷史就能得到簡單的解決之道, 並且可以直接套用在今天的社會中。從一些層面看來,我們與過去社會之差異使我們面臨的風險降低,如強大的科技(此處是指科技帶來的正面影響)、全球化、現代醫學的進步,以及我們對古老文明和現代社會有較多的認識。然而,從另一些層面來看, 這些差異也使我們面臨的風險升高,如強大的科技(此處是指科技帶來的意料之外的負面影響)、全球化(導致牽一發而動全身, 即使是偏遠的索馬里的崩潰,也會影響美國和歐洲)、數以百萬的人口(很快就達到數十億)沒有現代醫藥就難以活下去,以及現代人口的暴增等。也許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吸取一些教訓,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審慎地思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