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罕中國古錢幣收藏:海外淘寶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9968119
出版社:學研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彭慶綱
出版日:2022/06/01
裝訂/頁數:平裝/242頁
規格:23cm*16.8cm*1.6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隨著經濟起飛,收藏大軍不斷壯大,這一股中國古錢幣收藏熱,已從中、港、台的華人圈,一路延燒到海外,「海外淘寶」亦隨之方興未艾。本書是一本有系統介紹海外收藏古錢的專書,共分四個章節,依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珍罕古錢幣的海外淘寶世界。
從先秦至民國,不是一朝一代,而是歷朝歷代,一枚枚不同的古錢幣,就像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一枚枚飽受風霜的古錢幣,以滿身歲月的皺紋老斑,道盡「千年彈指過,冷眼看滄桑」的沉澱與平靜。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藏在錢幣裡,古錢幣是親近及了解悠悠歷史的最佳媒介。
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又代表價值,承載著活絡民生經濟的天然使命。泉友相對容易從玩錢中提高自我境界,培養以貨幣金融、財政貿易、經濟民生宏觀角度,更深入探索歷朝歷代的興衰,及洞悉當今世界的財經動態與趨勢。
古錢收藏是以「今錢養古錢」,期保值後升值。藏泉如不看其未來市場價值,只高談精神上的意義,就有點不切實際;「收藏投資、投資收藏」,將有價值的收藏當作投資,天經地義之事。
收藏無所謂「貴賤雅俗」之分。只要「心術正、心態好」,就是正當嗜好;有自己鍾愛的興趣,沉浸在正當嗜好中,不時忘了時間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愉悅,筆墨難以形容。
讓我們一同由古錢幣收藏中了解線索、提升自己,玩錢於股掌之間,享受其中的魅力與樂趣,卻不受制於錢,實現意義上的真正富足。
從先秦至民國,不是一朝一代,而是歷朝歷代,一枚枚不同的古錢幣,就像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一枚枚飽受風霜的古錢幣,以滿身歲月的皺紋老斑,道盡「千年彈指過,冷眼看滄桑」的沉澱與平靜。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藏在錢幣裡,古錢幣是親近及了解悠悠歷史的最佳媒介。
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又代表價值,承載著活絡民生經濟的天然使命。泉友相對容易從玩錢中提高自我境界,培養以貨幣金融、財政貿易、經濟民生宏觀角度,更深入探索歷朝歷代的興衰,及洞悉當今世界的財經動態與趨勢。
古錢收藏是以「今錢養古錢」,期保值後升值。藏泉如不看其未來市場價值,只高談精神上的意義,就有點不切實際;「收藏投資、投資收藏」,將有價值的收藏當作投資,天經地義之事。
收藏無所謂「貴賤雅俗」之分。只要「心術正、心態好」,就是正當嗜好;有自己鍾愛的興趣,沉浸在正當嗜好中,不時忘了時間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愉悅,筆墨難以形容。
讓我們一同由古錢幣收藏中了解線索、提升自己,玩錢於股掌之間,享受其中的魅力與樂趣,卻不受制於錢,實現意義上的真正富足。
作者簡介
◎彭慶綱 Charles Peng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工科碩士,威斯康辛大學工科博士,環境工程專業技師。1996年加入美國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P&G) Ivorydale研發中心,後任職於P&G日本神戶亞洲研發總部,歷任亞洲環境安全及永續發展主任、科技公關部部長、產品安全及法規資深總監,直接領導包括日本、韓國、台灣、香港、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十幾個亞洲專業團隊,第一線負責P&G亞洲產品法規及安全、危機處理、科技涉外等事務。
著作有「跨國企業長壽密碼 ―― 寶潔公司 P&G 基業長青的邏輯」、「珍罕中國古錢幣收藏 ―― 海外淘寶」、「從貨幣看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幻」(付梓中)、「大企業のトップに読んでほしい ―― サステイナブルなビジネスの作り方:12の原則」(付梓中),並曾發表環境工程、環境安全、永續發展相關專文五十餘篇。於2018年退休,現旅居日本,多年來為亞洲錢幣收藏及研究的業餘愛好者。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工科碩士,威斯康辛大學工科博士,環境工程專業技師。1996年加入美國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P&G) Ivorydale研發中心,後任職於P&G日本神戶亞洲研發總部,歷任亞洲環境安全及永續發展主任、科技公關部部長、產品安全及法規資深總監,直接領導包括日本、韓國、台灣、香港、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十幾個亞洲專業團隊,第一線負責P&G亞洲產品法規及安全、危機處理、科技涉外等事務。
著作有「跨國企業長壽密碼 ―― 寶潔公司 P&G 基業長青的邏輯」、「珍罕中國古錢幣收藏 ―― 海外淘寶」、「從貨幣看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幻」(付梓中)、「大企業のトップに読んでほしい ―― サステイナブルなビジネスの作り方:12の原則」(付梓中),並曾發表環境工程、環境安全、永續發展相關專文五十餘篇。於2018年退休,現旅居日本,多年來為亞洲錢幣收藏及研究的業餘愛好者。
序
多年前,我曾在隨身筆記中,為手邊幾枚海外收集的先秦古錢幣寫下:
「古錢是靜止的,寂寞的。在此偶然相遇,打破的是千百年的沉默,綻放的是天圓地方的神采,述說的是分分合合、成王敗寇的豪情。本都將化為塵土,或永眠黃河岸、陰山旁,是什麼機緣它們重返俗世?又是什麼際會它們又遠渡重洋?千百年的風風雨雨,都已成往事,不必問、也找不到答案,只有滿身的青銅鏽,無言地傾訴歲月的滄桑。相聚,是剎那也是永恆;像歷經風霜的古人,在今世吟唱著光陰的史歌,含蓄而不顯露,沉穩而有內涵,讓親近它們的人,聆聽著、陶醉了;讓看到它的人,都明白千百年的等待,只為此刻一敍、一睹、一快;讓擁有它的人,生活的更有品味、更有魅力、更有雅性。」
我不是瘋狂追逐古錢的「泉痴」,但對古錢情有獨鍾。總認為收藏無所謂「貴賤雅俗」之分,只要「心術正、心態好」,就是正當嗜好。有自己鍾愛的興趣,沉浸在正當嗜好中,不時忘了時間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愉悅,筆墨難以形容。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著名哲學論著《談談方法(Discours de la Méthode)》中有段話:
「按照個人的傾向和努力從事必要的實驗,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告訴大家,代代相傳,使後人能够接過前人的火炬前進,把多數人的生命和成績匯合在一起,這樣,我們群策群力,就可以大有作為,遠非個人單幹所能比。」
在退休之餘、利用閒暇寫下此書,將個人海外淘寶學習的經驗,如笛卡爾啟發所言,忠實地告訴大家。我著此書的目的主要有三:
●分享多年古錢幣收藏心得及心路歷程,鼓勵已加入這個行列的人,更提升視野、享受收藏;同時啓發更多人知道,藏泉是個不錯的興趣嗜好選項。
●通過對古錢幣背後歷史、時代人物軼事、貨幣制度的鮮活連結,希望新進的初心者,將本書作為古錢幣收藏的啓蒙書。
●對於想藉海外淘寶,在收藏投資路上更上一層樓的有心人,將本書視為值得詳閱的入門工具書。
本書緒論中,首先為讀者淺談古錢幣收藏的三益處:「怡情、益智、延壽」,及個人三心得:
1.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2.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3.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隨著經濟起飛,收藏大軍不斷壯大,這一股中國古錢幣收藏熱,已從中、港、台的華人圈,一路延燒到海外,「海外淘寶」亦隨之方興未艾。本書是一本有系統介紹海外收藏古錢的專書,共分四個章節,依循序漸進的方式,以緒論中所提的古錢收藏三心得:連結背後歷史、領會貨幣金融、長期投資生財,為書寫視角主軸,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珍罕古錢幣的海外淘寶世界。
第一章「海外淘寶 - 緣起與認識」
以袁大頭的緣起,深度探索它背後的貨幣制度與政策,分享個人海外收藏之道及樂趣;同時帶領讀者認清海外淘寶的現況,華人圈收藏市場面對的嚴肅問題;期盼以個人的學習心路歷程,啓發讀者海外淘寶的心靈共鳴。
第二章「海外淘寶 - 解析與優惠」
以問答的方式,為讀者解說,海外淘寶要淘的是什麼寶?這些寶是如何流落海外?海外真的寶多多嗎?接著為讀者說明,為什麼要在海外淘寶?解說海外淘寶的主因、動力、誘因、情懐,希望由解惑中,降低讀者對海外淘寶的距離感,提高親切感。
第三章「海外淘寶 - 準備與競買」
有了共嗚與親切感,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帶動讀者體會,線上海外淘寶的行前準備、競買程序,分享淘寶實戰經驗、注意事項、國際權威認證的重要;期待了解競買的實際操作後,提升讀者對海外淘寶的認知與興趣。
第四章「海外淘寶 - 熱門與市價」
從歷朝貨幣制度出發,以海外熱拍的古銅錢、近代機製幣、紙幣、花錢、出譜錢等各類珍罕古錢幣為範例,闡述其背後相關史實與金融線索;並以實物海外成交圖片,讓讀者一目瞭然地具體明白,海外不同古錢幣市場的現況及價格。
本書提供了180多張,海外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地,近期拍賣的珍罕中國古錢幣圖片,並參考引用了諸多文獻、書籍的精闢立論。我無意為任何海外錢幣拍賣公司打廣告,或鼓吹購買任何書籍文獻,但衷心期盼讀者經由此書,更體會中國古錢幣的魅力,明白正向的收藏心態。
一枚簡單的古錢幣,背後相關知識浩瀚如海,因有無數熱衷於「泉學」的前賢,窮畢生精力鑽研,透視了古錢幣與時事背後的金融之線,破解了古錢幣鑄造流通的歷史之謎,又有許多「泉家」群策群力、代代相傳,才讓後人今天能充分享受著「玩錢」之樂。藉此書,我用心分享學習心得,讓讀者了解,在海外淘寶確有多重實惠優點,是值得一試的「藏泉」管道,進而走入海外淘寶之門,也為「泉界」盡一份棉薄之力。
「古錢是靜止的,寂寞的。在此偶然相遇,打破的是千百年的沉默,綻放的是天圓地方的神采,述說的是分分合合、成王敗寇的豪情。本都將化為塵土,或永眠黃河岸、陰山旁,是什麼機緣它們重返俗世?又是什麼際會它們又遠渡重洋?千百年的風風雨雨,都已成往事,不必問、也找不到答案,只有滿身的青銅鏽,無言地傾訴歲月的滄桑。相聚,是剎那也是永恆;像歷經風霜的古人,在今世吟唱著光陰的史歌,含蓄而不顯露,沉穩而有內涵,讓親近它們的人,聆聽著、陶醉了;讓看到它的人,都明白千百年的等待,只為此刻一敍、一睹、一快;讓擁有它的人,生活的更有品味、更有魅力、更有雅性。」
我不是瘋狂追逐古錢的「泉痴」,但對古錢情有獨鍾。總認為收藏無所謂「貴賤雅俗」之分,只要「心術正、心態好」,就是正當嗜好。有自己鍾愛的興趣,沉浸在正當嗜好中,不時忘了時間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愉悅,筆墨難以形容。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著名哲學論著《談談方法(Discours de la Méthode)》中有段話:
「按照個人的傾向和努力從事必要的實驗,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告訴大家,代代相傳,使後人能够接過前人的火炬前進,把多數人的生命和成績匯合在一起,這樣,我們群策群力,就可以大有作為,遠非個人單幹所能比。」
在退休之餘、利用閒暇寫下此書,將個人海外淘寶學習的經驗,如笛卡爾啟發所言,忠實地告訴大家。我著此書的目的主要有三:
●分享多年古錢幣收藏心得及心路歷程,鼓勵已加入這個行列的人,更提升視野、享受收藏;同時啓發更多人知道,藏泉是個不錯的興趣嗜好選項。
●通過對古錢幣背後歷史、時代人物軼事、貨幣制度的鮮活連結,希望新進的初心者,將本書作為古錢幣收藏的啓蒙書。
●對於想藉海外淘寶,在收藏投資路上更上一層樓的有心人,將本書視為值得詳閱的入門工具書。
本書緒論中,首先為讀者淺談古錢幣收藏的三益處:「怡情、益智、延壽」,及個人三心得:
1.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2.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3.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隨著經濟起飛,收藏大軍不斷壯大,這一股中國古錢幣收藏熱,已從中、港、台的華人圈,一路延燒到海外,「海外淘寶」亦隨之方興未艾。本書是一本有系統介紹海外收藏古錢的專書,共分四個章節,依循序漸進的方式,以緒論中所提的古錢收藏三心得:連結背後歷史、領會貨幣金融、長期投資生財,為書寫視角主軸,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珍罕古錢幣的海外淘寶世界。
第一章「海外淘寶 - 緣起與認識」
以袁大頭的緣起,深度探索它背後的貨幣制度與政策,分享個人海外收藏之道及樂趣;同時帶領讀者認清海外淘寶的現況,華人圈收藏市場面對的嚴肅問題;期盼以個人的學習心路歷程,啓發讀者海外淘寶的心靈共鳴。
第二章「海外淘寶 - 解析與優惠」
以問答的方式,為讀者解說,海外淘寶要淘的是什麼寶?這些寶是如何流落海外?海外真的寶多多嗎?接著為讀者說明,為什麼要在海外淘寶?解說海外淘寶的主因、動力、誘因、情懐,希望由解惑中,降低讀者對海外淘寶的距離感,提高親切感。
第三章「海外淘寶 - 準備與競買」
有了共嗚與親切感,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帶動讀者體會,線上海外淘寶的行前準備、競買程序,分享淘寶實戰經驗、注意事項、國際權威認證的重要;期待了解競買的實際操作後,提升讀者對海外淘寶的認知與興趣。
第四章「海外淘寶 - 熱門與市價」
從歷朝貨幣制度出發,以海外熱拍的古銅錢、近代機製幣、紙幣、花錢、出譜錢等各類珍罕古錢幣為範例,闡述其背後相關史實與金融線索;並以實物海外成交圖片,讓讀者一目瞭然地具體明白,海外不同古錢幣市場的現況及價格。
本書提供了180多張,海外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地,近期拍賣的珍罕中國古錢幣圖片,並參考引用了諸多文獻、書籍的精闢立論。我無意為任何海外錢幣拍賣公司打廣告,或鼓吹購買任何書籍文獻,但衷心期盼讀者經由此書,更體會中國古錢幣的魅力,明白正向的收藏心態。
一枚簡單的古錢幣,背後相關知識浩瀚如海,因有無數熱衷於「泉學」的前賢,窮畢生精力鑽研,透視了古錢幣與時事背後的金融之線,破解了古錢幣鑄造流通的歷史之謎,又有許多「泉家」群策群力、代代相傳,才讓後人今天能充分享受著「玩錢」之樂。藉此書,我用心分享學習心得,讓讀者了解,在海外淘寶確有多重實惠優點,是值得一試的「藏泉」管道,進而走入海外淘寶之門,也為「泉界」盡一份棉薄之力。
目次
◎目錄
前言
緒論 淺談中國古錢幣收藏
藏泉三益: 怡情、益智、延壽
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控制貨幣,就取得財富的支配權
貨幣制度,與王朝興衰息息相關
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結語
第一章 海外淘寶 - 緣起與認識
從袁大頭説起
清末的幣制,落後、紊亂又受制於人
袁大頭,銀元之寶、銀元之不倒翁
「亂世英雄」袁大頭,歷久不衰
袁大頭發行量驚人、版本眾多
傳統方式海外淘寶,幾乎已無寶可淘
一枚袁大頭價値百萬?別再儍儍地被騙了!
古錢熱、假幣熱,兩者似孿生兄弟
造假、拍賣鑑定欺騙,至今仍猖獗橫行
結語
第二章 海外淘寶 - 解析與優惠
怎樣才稱得上古泉珍寶?
不要懷疑,海外絕對是寶多多
中國銅錢在日本就通用了一千多年
百年來,珍罕古泉輾轉流落海外
海外是淘寶樂園,因為有多重優惠
誠信,是海外淘寶的主因
價廉,是海外淘寶的動力
撿漏,是海外淘寶的誘因
歸根,是海外淘寶的情懐
結語
第三章 海外淘寶 - 準備與競買
先準備好工具,再去淘寶
現代海外淘寶,線上競買
要競買,先上網注冊
海外拍賣公司,品相等級鑑定及服務
參拍競買、成交、到收到寶貝
海外淘寶時要知己知彼
市場分析,掌握海外淘寶趨勢
古銅錢、近代機製幣、紙幣,海外巿場命運大不同
參與並增進海外淘寶能力的好時機
結語
第四章 海外淘寶 - 熱門與市價
當錢數位化後,古泉應更具收藏意義
先秦貨幣,古泉中最具魅力的瑰寶
布幣: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布布驚奇
刀幣:齊刀、趙刀,刀刀不菲
圜錢:方孔、圓孔,圜圜可貴
新莽錢,「托古改制」下的奇葩
談莽錢要先認識王莽親姑媽,王政君
王莽頻頻幣制改革,食貨俱廢
五代十國銅錢,短命王朝下的亂世名珍
五代,幾乎仍是延續唐朝幣制
十國珍罕錢幣,古泉中密度最高
少數民族政權鑄行的珍罕錢
契丹族,一幣難求的遼「上八品」
黨項族,民族色彩濃厚的西夏錢
女真族,玩家熱愛的精美金王朝錢
蒙古族,彌足珍貴的元朝銅錢
咸豐大錢,內憂外患中誕生的大珍
咸豐虛値大錢 = 通貨膨脹
湘軍,咸豐大錢的同時代產物
珍罕近代機製幣,市場熱門中的大熱門
國際認證的紙幣,是市場的新寵
越來越看俏的花錢
出譜錢,有可能的未來大珍
結語
後記
前言
緒論 淺談中國古錢幣收藏
藏泉三益: 怡情、益智、延壽
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控制貨幣,就取得財富的支配權
貨幣制度,與王朝興衰息息相關
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結語
第一章 海外淘寶 - 緣起與認識
從袁大頭説起
清末的幣制,落後、紊亂又受制於人
袁大頭,銀元之寶、銀元之不倒翁
「亂世英雄」袁大頭,歷久不衰
袁大頭發行量驚人、版本眾多
傳統方式海外淘寶,幾乎已無寶可淘
一枚袁大頭價値百萬?別再儍儍地被騙了!
古錢熱、假幣熱,兩者似孿生兄弟
造假、拍賣鑑定欺騙,至今仍猖獗橫行
結語
第二章 海外淘寶 - 解析與優惠
怎樣才稱得上古泉珍寶?
不要懷疑,海外絕對是寶多多
中國銅錢在日本就通用了一千多年
百年來,珍罕古泉輾轉流落海外
海外是淘寶樂園,因為有多重優惠
誠信,是海外淘寶的主因
價廉,是海外淘寶的動力
撿漏,是海外淘寶的誘因
歸根,是海外淘寶的情懐
結語
第三章 海外淘寶 - 準備與競買
先準備好工具,再去淘寶
現代海外淘寶,線上競買
要競買,先上網注冊
海外拍賣公司,品相等級鑑定及服務
參拍競買、成交、到收到寶貝
海外淘寶時要知己知彼
市場分析,掌握海外淘寶趨勢
古銅錢、近代機製幣、紙幣,海外巿場命運大不同
參與並增進海外淘寶能力的好時機
結語
第四章 海外淘寶 - 熱門與市價
當錢數位化後,古泉應更具收藏意義
先秦貨幣,古泉中最具魅力的瑰寶
布幣: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布布驚奇
刀幣:齊刀、趙刀,刀刀不菲
圜錢:方孔、圓孔,圜圜可貴
新莽錢,「托古改制」下的奇葩
談莽錢要先認識王莽親姑媽,王政君
王莽頻頻幣制改革,食貨俱廢
五代十國銅錢,短命王朝下的亂世名珍
五代,幾乎仍是延續唐朝幣制
十國珍罕錢幣,古泉中密度最高
少數民族政權鑄行的珍罕錢
契丹族,一幣難求的遼「上八品」
黨項族,民族色彩濃厚的西夏錢
女真族,玩家熱愛的精美金王朝錢
蒙古族,彌足珍貴的元朝銅錢
咸豐大錢,內憂外患中誕生的大珍
咸豐虛値大錢 = 通貨膨脹
湘軍,咸豐大錢的同時代產物
珍罕近代機製幣,市場熱門中的大熱門
國際認證的紙幣,是市場的新寵
越來越看俏的花錢
出譜錢,有可能的未來大珍
結語
後記
書摘/試閱
緒論 淺談中國古錢幣收藏
中國古錢幣迷人的地方到底在那裡?為何泉友隊伍不斷壯大?幾乎與集郵人數並駕齊驅,其中必有令人驚艶、無法抗拒的魔法!玩古錢,人人可完全擁有古人所言的收藏三益處:怡情、益智、延壽;除此之外,根據多年親身經驗,亦可:
1.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2.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3.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緒論中將針對這三心得娓娓道來,並以它們為本書的指示路標,引導讀者走入海外淘寶之門。
藏泉三益:怡情、益智、延壽
東漢許慎名著《說文解字》,對「貝」字作了這樣的說明: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意指周代的通用貨幣叫「泉」,秦代廢止了貝貨,行用的通貨稱「錢」。又由《周禮·地官·泉府》中我們明白,周代的財政金融機構,名字就叫「泉府」。古昔「泉」為錢的代稱,應取於泉水流行周遍之意,這與通用貨幣的英文「currency」,字源於具「running,traveling (跑動、旅行)」之意的拉丁文「currens」,有異曲同工之妙。
歷朝錢幣用「泉」來命名,始於「附會周禮,托古改制」的新朝,王莽鑄「六泉十布」、「貨泉」,之後三國吳孫權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五千」,前涼張軌鑄「涼造新泉」,北周武帝宇文邕鑄「布泉」,唐高宗李治鑄「乾封泉寶」,五代十國南楚王馬殷亦鑄有「乾封泉寶」,南唐中主李璟鑄「永通泉貨」,至明太祖朱元璋在各省,清康熙在戶部,更設「寶泉局」,為正式的官方鑄幣機構。
清朝乾嘉以來,形成了第一次古錢收藏熱潮,以泉稱錢更為普遍。泉與錢是近音,具雅性、不帶錢的銅臭味,所以晚清民國以來,把研究錢幣稱「泉學」,收藏錢幣稱「藏泉」,愛好收藏錢幣的人稱「泉友」,精於錢幣收藏的人稱「泉家」,瘋狂的錢幣迷稱「泉痴」,以泉命名的斎號、室名、別號等更新不勝枚舉。
如今古泉雖已不能流通使用,但喜好藏泉的泉友,就自古不乏。據大陸多處窖藏考古發掘證實,早在漢朝就已出現錢幣藏家;南北朝至唐朝一些錢幣愛好者,更進一步以學術研究的方式,寫了如《劉氏錢志》、《泉圖志》、《顧恆錢譜》、《續錢譜》、《錢本草》等中國早期錢幣專書,只可惜這些錢幣圖譜均已佚失;目前留傳下來最早的專著,是南宋洪遵編的《泉志》。元朝至明朝時期,也有些寫紙幣、銅錢的書,但水準不及宋朝[註1];清朝乾隆、嘉慶時期,民國二、三十年代,及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因緣際會地,分別掀起了三次錢幣收藏及研究熱潮。總之,至少自漢朝開始,歷朝歷代都有熱衷於「玩錢」的同好,一直延續至今。
然而今天若談到古錢幣收藏,有些人會直覺地認為銅臭味重,缺乏藝術氣息,不如玩瓷器、玉、字畫、金石、甚至古玩高雅。錢幣收藏由於門檻低、上手易,好收納、易保管,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及大眾傳媒鑑寶節目的宣傳之下,近幾年幾乎已成「全民運動」,更讓這些高雅人士覺得是庶民收藏,俗氣、檔次不高。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想,那是他們的自由,我總認為收藏無所謂「貴賤雅俗」之分,凡是能充實、豐富我們生活的東西,就有了「靈性」,只要「心術正、心態好」,就是正當嗜好,就人人能達到古人所謂的收藏三益處:「一是養性悅心、陶冶性情;二是廣見博覽、增長知識;三是祛病延年、怡生安壽。」
簡單的說就是有怡情、益智、延壽的好處。與其他收藏比較,玩古錢幣在三益處上絕對毫不含糊,且已延續千年以上,談之坦然,不必面有菜色、不好意思。
有自己鍾愛的興趣,沈浸在正當嗜好中,不時忘了時間的存在,隨之而來的精神愉悅,筆墨難以形容。一枚簡單的古錢幣,可能涉及國號、年號、紀地、紀值、紀重,甚至材質、鑄造工藝、錢文書法、圖案紋飾等多方面知識,即知錢幣知識浩瀚如海、繁複而雜。無數前賢窮畢生精力博覽鑽研,因深知「學習而識之」的硬道理;對吾輩而言當然也無例外 ―「學之長見識,不學必無術」。有愛好、心靈上多一個寄托;長知識,脳子裏增一分活化;尤其對銀髪族而言,益智可能比吃任何補品補藥更能預防老人癡呆、延年益壽。
古錢幣收藏者在外圓內方之間找乾坤,身在群錢中,能玩錢於股掌之間,卻不受制於錢,實現了意義上的真正富足,從養性怡情的角度而言,功效應亦不亞於遊山玩水。
古錢幣上的銘文,記載著中國幾千年文字的演變過程,從大篆、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且多出自書法名家之手,藝術美學的韻味十足。例如,「秦半兩」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所書;唐朝「開元通寶」為唐初書法四大家之首歐陽詢所書;宋朝「淳化元寶」、「至道元寶」為宋太宗趙光義親書,開皇帝「御書錢」之先河;「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為宋徽宗趙佶親書自創之瘦金體;金代「泰和通寶」、「泰和重寶」為文學家、書法家黨懷英所書;清朝寶泉局所鑄鐵錢「咸豐通寶」為書法家戴熙所書,泉界稱「戴書咸豐」等。錢幣與書法藝術的結合,如此別樹一格的中國獨特造型,在玩錢的同時也是一種另類的美學怡情享宴。
每一枚古錢幣,都留著時光的沈澱、歲月的刻痕,在擁有及欣賞的同時,扮演著橋樑的角色,讓自己與那遙遠的時代在心靈上巧妙連接,正如我寫這首詞《秦半兩》所傳達的意念:
「土斑銅鏽秦半兩,嘗盡雨雪風霜。當年劉項入咸陽,阿房煙灰滅,天下成漢邦。有幸殘留人世間,無情歲月流光。誰言勝者便是王?千年彈指過,冷眼看滄桑。」
了然中,似乎與《三國演義》開篇詞,由明朝楊慎所寫的傳世名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遙相呼應,想說的是,古錢幣絕對不是俗氣收藏。
除了認同古錢幣收藏完全具備古人所言三益處外,依多年經驗,另提出分享藏泉三心得:
1.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2.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3.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比起其他古文物收藏,古泉的「歷史含量」更直接、更厚重,正如韓晗先生所著《讀錢記―誰把歷史藏在錢幣裡》的內容介紹所言[註2]:
「錢幣不僅是金錢,更是時代的記憶,見證歷史上的發展與變遷。 每一枚錢幣,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述說著文明的興盛與衰敗。」
從先秦至民國,不是一朝一代,而是歷朝歷代,一枚枚不同的古錢幣,就像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一枚枚飽受風霜的古錢幣,以滿身歲月的皺紋老斑,道盡「千年彈指過,冷眼看滄桑」的沈澱與平靜。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藏在錢幣裡,古錢幣是親近及了解悠悠歷史的最佳媒介。例如:
一枚屬於戰國時代齊國,鑄面銘文為「齊返邦長法化」的刀幣,俗稱「六字刀」[圖 1],許多錢幣研究學者認為「齊返邦」三字,指的就是公元前279年,「田單復國、勿忘在莒」的那段歷史。齊國在短短六個月,被燕軍攻佔七十餘城池,最後僅以莒和即墨為根據地,將士用命、反敗為勝,奇蹟似地光復了所有失土,讓齊襄王得以由莒城返回齊國都城臨淄,六字刀即為紀念此重大功蹟,而鑄的紀念幣。六字刀無疑是中國最早,甚至世界最早的紀念幣,為刀幣中之魁首,文字雋秀、厚大精美的刀形幣,是否也讓你感受到,田單以火牛奇計攻破燕軍,一舉光復整個齊國的震撼?
一枚「元豐通寶」[圖 2],讓人追憶的是北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五路伐西夏」,那場中國歷史上罕見之大規模征戰。北宋乘西夏梁太后囚禁惠宗李秉常政亂之際,兵分五路:麟府路、鄜延路、涇原路、環慶路、熙河路,加上青唐吐蕃助陣,欲一舉消滅西夏,西夏亦以傾國之力還擊,有歷史學者估計,這場戰役雙方動員人數達百萬級。以多攻少的宋軍,因後勤支援不濟、地域氣候不詳、內鬥搶功等諸多原因,結果大敗,從此軍力一蹶不振。這枚元豐通寶,是否亦讓你看到「五路伐西夏」之兵敗,是導致北宋由盛而哀的轉捩點?
一枚「靖康通寶」[圖 3],不需贅言,讓人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岳飛《滿江紅》中「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千古名句。靖康恥指的是北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南下金兵攻破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後宮嬪妃、朝臣等三千餘人,導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亂」或「靖康之難」。靖康是北宋最後一個年號,也是北宋使用最短的年號,總計只使用了一年多,所以靖康通寶鑄量少、存世量稀,乃古泉名譽大珍。小小的一枚靖康通寶,是否也讓你遙望到岳飛為報國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那股豪氣干雲?
一枚「西王賞功」銀幣[圖 4],述說的是明末清初流寇軍張獻忠的那段流竄歷史。清順治三年(1646年),佔據四川自稱「大西王」的張獻忠,率大軍並帶著成都府庫中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寶,乘船順岷江南下,在成都南大門彭山江口附近,遭遇南明四川總兵楊展阻擊,大西軍戰敗,傳說所帶金銀珠寶悉沈江底。隨著近年考古工作者,對彭山區江口鎭附近岷江河道的發掘,打撈出200餘枚西王賞功金銀幣,同時也揭開了三百多年來「江口沈銀」西王寶藏的神秘面紗。西王賞功幣非市場流通貨幣,而是類似勳章,作為戰爭中論功行賞用之賞錢,西王賞功金、銀、銅幣皆為古錢收藏界大珍。一枚做工精湛、字體剛勁的西王賞功銀幣,是否讓你仿拂聽見岷江古戰場,兩軍戰船上火器猛烈攻擊的嘶殺聲?如果沒有,不妨走訪「四川彭山大西王張獻忠江口沈銀遺址」,親體一下、那段曾經只是傳說的真實歷史。
一枚袁世凱「飛龍銀幣」[圖 5],正面無文字,只有袁世凱身著大元帥服,頭戴鷺羽高纓冠的肖像,背面中央有飛龍圖案,上方鐫「中華帝國」四字,下方鐫「洪憲紀元」四字。此枚飛龍紀念幣,見證的就是袁世凱復辟稱帝的那場鬧劇。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廢除共和政體,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年,改民國五年(1916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此舉全國譁然,一致反對,致「護國戰爭」爆發,袁世凱稱帝僅83天後,於民國五年3月22日,被迫宣佈取消帝制,2個多月後也因尿毒症不治去世。製作極精美,銀光閃閃的袁世凱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紀念銀幣,是否也讓你再憶起,這位民國最具爭議的人物 ― 袁世凱?
古錢幣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縮影及見證,串聯起錢幣背後承載的人與事,就是一部歷史百科全書。有些我們耳熟能詳,有些也許從未聽過,但是能將歷史放在手上把玩、欣賞、遙想的真實感,甚至可以將歷史簡單而鮮活地傳承給下一代,或用於與親友群交談的益智話題,這種滿足感,是其他收藏難以比擬的。
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鑄幣造錢乃國之大事,象徵皇權、代表國家,百姓平常生活日用消費、朝廷財政收支、國際貿易通商,錢幣為萬貨之本,無不牽動著整個國家經濟民生命脈。北宋神宗時任宣徽南院使判應天府的張方平,在《論錢禁銅法事》中說的最直白[註3]:
「錢者,國之重利,日用之所急,生民衣食之所資。有天下者,以此制人事之變,立萬貨之本。故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也。」
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又代表價值,承載著活絡民生經濟的天然使命。所以,藏泉的另一優點,就是容易從玩錢中提高自我境界,培養以貨幣金融、財政貿易、經濟民生宏觀角度,更深入探索歷朝歷代的興衰,及洞悉當今世界的財經動態與趨勢。
控制貨幣,就取得財富的支配權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姆.斯坦利.傑文(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其著作《貨幣與交換機制(Money and the Mechanism of Exchange)》中提出貨幣的四個功能:交易的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計價的標準(standard of value),價值的儲藏(store of value)和延期支付的工具(deferred payment)。
貨幣是經濟運行的血液,其價值由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與所有的經濟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經濟民生又與國家興衰密不可分,中外古今皆然。
歷代王朝少有例外,「錢者,人君之大權」,幾乎都將貨幣鑄造權及發行權牢牢掌握,嚴禁私鑄,因為當權者清楚知道,控制貨幣,即是取得社會財富的支配權;由貨幣鑄造和發行的壟斷,解決財政問題,進而鞏固政權。
君不見王朝的興盛傾滅,常與貨幣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中國歷史上國泰民安的四大盛世:漢代「西漢盛世」、唐朝「開元盛世」、明代「永樂盛世」、清代「康乾盛世」,無一例外這些時期的貨幣財政相對穩定、社會經濟發達,以致文治武功達到頂盛。反觀動盪不安的亂世,多是貨幣財政紊亂,以鑄造虚值大錢、劣幣、大印鈔票等反常手段,企圖搜刮民間物資財富,來挽救危機,結果多導致通貨膨脹、經濟崩壞,惡性循環下社會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反抗起義軍四起,甚至王朝崩塌。
再看看當今全球所發生的財經金融大事:「貨幣量化寬鬆」、「石油美元」、「黃金避險」、「股市反彈」等,無一不與國際貨幣體系台柱「美元」環環相扣。美國身為世界第一強國絕非浪得虛名,無論是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或是後來的的美元信用本位體系,美國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帝國,至今歷久不衰。
有人說美元在全世界流動,就像放棉羊吃草一樣,出去吃肥了回來,就剪羊毛收割,甚至大餐一頓吃到飽;整個美元全球通行的流程,已形成了系統化的組合拳,至今打遍天下無敵手。基本上我同意美元的「放羊說」,整個流程已經形成一套系統,但不認為美元流動主因,是靠人為的製造地區衝突與危機,或操作「加息與降息」。美國股市、滙市、房市、金融保險等,由於交易方便、透明、信用好等種種原因,造就美元大量印發在全球流動後,又「自然回歸」美國,主要是市場機制使然,所以美國組合拳才玩的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21年10月1日公布的2021/Q2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滙存底占2.61%,再創歷史新高,名列美元59.23%、歐元20.54%、日圓5.79%,及英鎊4.76%之後,但只排名第五。雖然美元在外滙儲備和跨境支付結算的占比有下降趨勢,但仍最大,尤其在外滙市場交易量上,一直是80%以上的占比、具有絕對優勢。
「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的衝擊,可今天台面上能與美元抗衡的貨幣尚不存在,更不必說取而代之,這意味著不管你喜不喜歡,在真實貨幣金融的世界裡仍是美元說了算,美元仍是主宰大局、不容憾動的霸主。」
但也有人說,未來是使用區塊鏈中的加密技術,如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萊特幣(Litecoin)等,完全「去中心化」數位貨幣的天下,它們將有可能把美元趕下神壇、取而代之。說的倒是挺容易的,但現實世界裡,讓數位貨幣現在玩玩,滿足「價值感」可以,當數位貨幣越成功,尤其是其規模壯大到威脅美元地位之時,就是美國出重手打壓的時候。數位貨幣基本上違背了貨幣發展的準則:
1.無法保證貨幣價值的穩定
2.貨幣供應量越來越小造成通縮
認為數位貨幣將取代或打倒法定貨幣美元的說法,目前應仍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未來,全球第一個官方發行,完全「中心化」,同時也採用了區塊鏈加密技術的法定數位貨幣― 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可能將在中國大陸誕生。從DCEP英文字面即知,它不僅是數位貨幣,更強調電子支付;不過,它與前面所說的非國家政府發行數位貨幣不同,DCEP的定位和人民幣完全一樣,是法定信用貨幣,只是以數位貨幣的形式來流通。DCEP是否能讓人民幣跨境線上交易、更國際化?最終可達到去美元化的美夢,還言之過早!但可預見,將是一條漫長的荊棘之路。DCEP的上路,無疑是貨幣史上的新里程碑,如果其他國家央行也跟進,那就是和紙幣、金屬硬幣等當今真實流通貨幣,正式說再見的時刻。也許到那時只有數位貨幣,真實流通貨幣完全絕跡的時代,中國古錢幣會更有價值。
貨幣制度,與王朝興衰息息相關
貨幣是王朝「御世之神物」,那貨幣制度就是御世之遊戲規則。雖然形成盛世、亂世的因素很多,貨幣相關制度是健全?還是疲弱?直接影響到財政金融、民生經濟的穩定,絕對是重要關鍵中的關鍵。
秦漢以降,基本上中國歷代的主要貨幣是銅錢,黃金、銀兩為輔助,大致可以視為銅本位幣制。北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在益州(今四川)發行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到元朝,紙幣成為主要貨幣,銅錢為輔助配角,徹底實行紙本位幣制,一直到明朝中葉。明成化到弘治年間(1464 - 1505年),因市場機制,白銀貨幣化,此後銀兩成為主要貨幣,銅錢為補助,為銀本位制[註4],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發行法幣,才正式結束了四百多年的銀本位幣制。
這裡所謂之「本位」貨幣指的是國家貨幣制度所規定的標準貨幣,貨幣本位制指的是以何種貨幣作為本位貨幣。如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貨幣,銀本位制就是以白銀為本位貨幣,銅本位制就是以銅錢為本位貨幣,如果同時以黃金、白銀為本位貨幣,就叫金銀複本位制。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是紙本位制,但其發行量是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定,通過慎密的審査過程,進行嚴格的管控。本位制是金融貨幣制度裡的一個重要概念,因為本位貨幣的決定,就是決定以何種貨幣為主要流通標準貨幣,這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
例如從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發布《建國號召》起,取「大哉乾元」之意,而建立的曠古未有超級強國元朝,不到一百年光景,即以極快的速度崩潰瓦解,打敗元朝的不是民族矛盾,也不是武裝力量,說穿了很可能是紙本位幣制[註5]!紙幣為本位貨幣有許多實質優點,但操作不當亦容易被其反噬。
元朝紙鈔以白銀為儲備保證金,建立相對完善的先進紙幣制度。但元朝東征西討,而且是一個沒有邊界意識的朝代,光打南宋就打了四十多年,之後又打日本、越南、緬甸、爪哇等國,連年高漲的軍費,讓紙本位幣制的元朝想到了老辦法 ― 大量印發「中統元寶交鈔」、「至元通行寶鈔」;紙幣不同於金屬貨幣,是信用貨幣,靠政府信用來保證其價值。當大量發行成為政府斂財、剝削的工具,本身沒有價值的紙幣,就是廢紙一張,引發嚴重的社會不安危機,無濟於事的多次變象換鈔,讓紙幣信用掃地,加上橫征暴斂的賦稅政策,終於一發不可收拾、義軍四起,元朝滅亡、明朝代之。
又如《明太祖實錄》中明確指出銅錢的不便之處:
1.鑄錢需要大量的銅
2.民間私鑄銅錢
3.銅錢值小,不利長距、大額交易
明太祖朱元璋決定繼元朝之後以紙幣為主要貨幣,於洪武八年(1375年)發行「大明通行寶鈔」,但大明寶鈔因不能直接兌換金銀,只發不收、且沒有發行限制,以致紙幣又信用大失、大幅貶值,明朝多次拯救寶鈔行動包括禁銀等,仍無法讓寶鈔起死回生[註6]。
相對地白銀異軍突起,得到百姓廣泛認可使用,逐漸取代紙幣寶鈔成為主要貨幣;白銀從明朝初期的非法貨幣,到明朝中期成為合法本位貨幣,不是法律硬性規定造成,而是市場機制使然。之後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包括賦役折銀的「一條鞭法」,及財政計量等制度改革等,白銀順勢又從內需,延伸到與全球市場接軌。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註 4]:
1.公元1553年廣東澳門開埠。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至少建立了日本長崎與葡萄牙斯本歐洲貿易航線,致日本白銀、美洲白銀大量輸入中國。
2.公元1567年「隆慶開關」。明穆宗隆慶元年朝廷允准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疏,開放海禁「准販東、西二洋」,不久後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從此本以官方朝貢為主的貿易模式,轉型為私人海上貿易為主。此舉與不久後,西班牙於1571年佔據菲律賓馬尼拉相連貫,共同促成了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The Manila Galleon)」貿易,從此經濟世界化誕生,形成跨越全球國際海商發展之濫觴。
明朝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等就像今日的名牌精品,廣受世界各國青睞,當時中國相對銀價高、物價低,歐洲商人一到東方,立刻就發現了這個大商機,以高價的明朝本位貨幣白銀,直接現金支付購買中國物美價廉的高檔流行精品,一時之間形成流了白銀大量流入,創造了著名的「白銀經濟」。據學者統計,從公元1567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七十多年間估計當時世界白銀總生產量的三分之一,約3億3千萬兩流入中國 ,全球三分之二的國際貿易與中國有關[註7]。
真所謂「成也白銀、敗也白銀」,銀本位的貨幣制度,帶給明朝中葉以後中國的福禍,在《白銀帝國》一書的內容介紹中,直接明白地道出了核心問題[註8]:
「明朝以後絲綢、茶葉、瓷器流通至全球貿易,使白銀大量流入,至此中國成為銀本位國家,締造繁榮盛世。然而「白銀帝國」之路,是光環,也是詛咒。當十八、十九世紀全球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而後過渡到現代金融法定貨幣系統時,中國未跟隨世界潮流,導致對外戰爭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一國財經政策,足以左右國運,日本藉經濟改革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中國則因幣制的混亂、紙鈔的信用破產,讓列強有機可乘,千年根基於百年內傾圮。」
貨幣本位制絕不只是一個金融理論概念,而是與黎民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經濟,自明朝大航海時代來臨,當中國與全球市場、國際貿易開始密切接軌時,先是嘗到「白銀經濟」的甜頭,因而更堅定了白銀貨幣化的政策;但未意識到,這也是日後列強以先進貨幣金融制度操控,一步步鯨吞蠶食的肇始。
中國不自知地實行著落后的銀本位貨幣制度,晚清以來被列強玩弄、欺負,所帶來的恥辱、剝削、損失,難以估量。
古錢幣的收藏,讓我們知道貸幣制度與政策,對王朝前途影響巨大的同時,進而更能深入觀察與領會,當今在美元獨霸的現實中,全球三大資本中心:美國、中國和歐洲,彼此之間國際貨幣金融博弈的戰略與攻防。玩古錢中了解貨幣制度演變,將更有助於看懂經濟和金融的演進,不是嗎?
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收藏如為學要「精益求精」、在精不有多,正是「千件俗品,不如精品一件」;在收藏路上,我非常贊同「求真是前提、求品是基礎、求精是境界」的専業說法。剛開始學習收藏錢幣時,要以多把玩熟摸普品起歩,這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要在還是「半吊子」的時候,看啥愛啥、看啥買啥,結果造成俗品堆滿屋、精品沒半件,進退兩難的囧况。品相差、存世量大的古錢,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收藏價值不高。
收藏古錢幣,尤其是本書所說的珍罕古錢幣,存世量本就極少,更是精中之精;這些珍罕品常是有價無市,能够有緣收藏到一枚,代表著三生有幸,是財力、眼力、專業知識及運氣的同時集合,才可能發生,這也是本書是以珍罕古錢幣為話題主角的原因。
擁有一枚珍罕古錢品的開始,就是投資的開始,千萬不要天天作白日夢、想的總是撿大漏、一夜暴富。收藏真的、品相佳的珍罕古錢幣,如同一項好的投資標的,日積月累、等待長期增值才是正道。
也許受到古代士大夫、讀書人的傳統觀念影響,一些藏家每每談到錢幣收藏,如同前面古人講的收藏三益處,總是高調談論精神身心層面的收穫,避開不談或勉強帶過在物質經濟上的優點,似乎是收藏若直接談到錢、投資生財,就覺得是拜金主義、低俗沒有品味,甚至羞於啓齒。
我堅定認為,古錢收藏是以「今錢養古錢」,期保值後升值,十足憑硬功夫賺正財、完全是光明正大,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實踐,無需遮遮掩掩,更不必不合乎人性,且不切實際地談古泉收藏。
一本古代民間神奇怪異故事小說集,東晉干寶所著《搜神記》中敘述,傳說生長在南方,像蟬但比蟬微大的一種叫「青蚨」的蟲,有母子連心、相依相應的特性,將母蟲的血塗在八十一枚銅錢上,再用子蟲的血塗在另外八十一枚銅錢上,到市場無論先用塗母血的錢,還是先用塗子血的錢,最後錢都會飛回來,如此這些錢可以反覆一直使用,永遠花不完。後人遂以「青蚨」代稱錢,以討錢有用之不盡之吉。
投資收藏古錢幣講的更白點,就是憑專業知識,以今錢投資珍罕古錢,期待像「青蚨還錢」一樣,錢會循環往復,未來會增值生財。因為珍罕古錢幣已越來越少,越來越「可遇不可求」,而參與錢幣收藏的隊伍卻是日益壯大,偶爾在市場出現,競買的人也多如牛毛。每一枚珍罕古錢幣,都充滿了投資潛力,是可能的「搖錢樹」,未來增值空間大、值得珍藏;原因很簡單,就是「物以稀為貴」,這是收藏界永恆不變的鐵律。
然而古泉尤其是珍罕古錢幣收藏投資,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的確有一些收藏投資成功的佼佼者,但事實上除了僧多粥少、投資有風險外,由於假貨橫行,吃虧上當的人也比比皆是。沒錯,古錢幣收藏具有創造財富的好處,就如同其他所有的投資收藏,至少要先練好眼力、具備專業知識的硬功夫,才是淘寶投資的不二法門。
註1.呂鳳濤編著:《古錢幣收藏與投資》,華齡出版社,2009年1月,頁17。
註2.韓晗:《讀錢記―誰把歷史藏在錢幣裡》,獨立作家,2016年4月1日。
註3.張方平:《樂全集》,巻二十六,欽定四庫全書。
註4.萬明:《全球史視野下的明代白銀貨幣化》,光明日報,2020年8月3日。
註5.百度:《元朝這麼強大,為何卻亡得這麼快?還不是錢多鬧的》,https://mbd.baidu.com/newspage
註6.新浪網:《 朱元璋三令五申禁止白銀當貨幣,白銀又是如何逆襲為主流貨幣的? 》 , https://k.sina.crticle
註7.王裕巽:《明代白銀國內開採與國外流入數額試考》,中國錢幣1998(3):24-31。
註8.徐瑾:《白銀帝國》,時報出版,2018年9月4日。
【圖1】先秦「齊返邦長法化」六字刀幣(G~VG, 重49.2g)。拍賣公司:日本株式会社オークション・ワールド (AUCTION WORLD CO., LTD.);拍賣日期:2014年12月7日;成交價:460萬日元。
資料來源:https://www.auction-world.co/
【圖2】北宋神宗「元豐通寶」折三篆書鐵母(直徑32mm)。拍賣公司:西班牙AUREO & CALICÓ, S.L.;拍賣日期:2020年9月17日;成交價:70歐元 。
資料來源:https://www.numisbids.com/
【圖3】北宋欽宗「靖康通寶」折二篆書(G, 重8.9g)。拍賣公司:日本株式会社オークション・ワールド (AUCTION WORLD CO., LTD.);拍賣日期:2013年12月8日;成交價:460萬日元。
資料來源:https://www.auction-world.co/
【圖4】 明末張獻忠「西王賞功」銀幣(VF, 直徑50mm,重45g)。拍賣公司:澳大利亞Noble Numismatics Pty Ltd;拍賣日期:2020年7月28日;成交價:1萬澳元。
資料來源:https://www.numisbids.com/
【圖5】民國五年袁世凱「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銀幣(PCGS-MS67 Gold Shield)。拍賣公司:美國Stack's Bowers & Ponterio;拍賣日期:2020年10月7日;成交價:95000美元。
資料來源:https://www.numisbids.com/
中國古錢幣迷人的地方到底在那裡?為何泉友隊伍不斷壯大?幾乎與集郵人數並駕齊驅,其中必有令人驚艶、無法抗拒的魔法!玩古錢,人人可完全擁有古人所言的收藏三益處:怡情、益智、延壽;除此之外,根據多年親身經驗,亦可:
1.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2.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3.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緒論中將針對這三心得娓娓道來,並以它們為本書的指示路標,引導讀者走入海外淘寶之門。
藏泉三益:怡情、益智、延壽
東漢許慎名著《說文解字》,對「貝」字作了這樣的說明: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意指周代的通用貨幣叫「泉」,秦代廢止了貝貨,行用的通貨稱「錢」。又由《周禮·地官·泉府》中我們明白,周代的財政金融機構,名字就叫「泉府」。古昔「泉」為錢的代稱,應取於泉水流行周遍之意,這與通用貨幣的英文「currency」,字源於具「running,traveling (跑動、旅行)」之意的拉丁文「currens」,有異曲同工之妙。
歷朝錢幣用「泉」來命名,始於「附會周禮,托古改制」的新朝,王莽鑄「六泉十布」、「貨泉」,之後三國吳孫權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五千」,前涼張軌鑄「涼造新泉」,北周武帝宇文邕鑄「布泉」,唐高宗李治鑄「乾封泉寶」,五代十國南楚王馬殷亦鑄有「乾封泉寶」,南唐中主李璟鑄「永通泉貨」,至明太祖朱元璋在各省,清康熙在戶部,更設「寶泉局」,為正式的官方鑄幣機構。
清朝乾嘉以來,形成了第一次古錢收藏熱潮,以泉稱錢更為普遍。泉與錢是近音,具雅性、不帶錢的銅臭味,所以晚清民國以來,把研究錢幣稱「泉學」,收藏錢幣稱「藏泉」,愛好收藏錢幣的人稱「泉友」,精於錢幣收藏的人稱「泉家」,瘋狂的錢幣迷稱「泉痴」,以泉命名的斎號、室名、別號等更新不勝枚舉。
如今古泉雖已不能流通使用,但喜好藏泉的泉友,就自古不乏。據大陸多處窖藏考古發掘證實,早在漢朝就已出現錢幣藏家;南北朝至唐朝一些錢幣愛好者,更進一步以學術研究的方式,寫了如《劉氏錢志》、《泉圖志》、《顧恆錢譜》、《續錢譜》、《錢本草》等中國早期錢幣專書,只可惜這些錢幣圖譜均已佚失;目前留傳下來最早的專著,是南宋洪遵編的《泉志》。元朝至明朝時期,也有些寫紙幣、銅錢的書,但水準不及宋朝[註1];清朝乾隆、嘉慶時期,民國二、三十年代,及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因緣際會地,分別掀起了三次錢幣收藏及研究熱潮。總之,至少自漢朝開始,歷朝歷代都有熱衷於「玩錢」的同好,一直延續至今。
然而今天若談到古錢幣收藏,有些人會直覺地認為銅臭味重,缺乏藝術氣息,不如玩瓷器、玉、字畫、金石、甚至古玩高雅。錢幣收藏由於門檻低、上手易,好收納、易保管,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及大眾傳媒鑑寶節目的宣傳之下,近幾年幾乎已成「全民運動」,更讓這些高雅人士覺得是庶民收藏,俗氣、檔次不高。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想,那是他們的自由,我總認為收藏無所謂「貴賤雅俗」之分,凡是能充實、豐富我們生活的東西,就有了「靈性」,只要「心術正、心態好」,就是正當嗜好,就人人能達到古人所謂的收藏三益處:「一是養性悅心、陶冶性情;二是廣見博覽、增長知識;三是祛病延年、怡生安壽。」
簡單的說就是有怡情、益智、延壽的好處。與其他收藏比較,玩古錢幣在三益處上絕對毫不含糊,且已延續千年以上,談之坦然,不必面有菜色、不好意思。
有自己鍾愛的興趣,沈浸在正當嗜好中,不時忘了時間的存在,隨之而來的精神愉悅,筆墨難以形容。一枚簡單的古錢幣,可能涉及國號、年號、紀地、紀值、紀重,甚至材質、鑄造工藝、錢文書法、圖案紋飾等多方面知識,即知錢幣知識浩瀚如海、繁複而雜。無數前賢窮畢生精力博覽鑽研,因深知「學習而識之」的硬道理;對吾輩而言當然也無例外 ―「學之長見識,不學必無術」。有愛好、心靈上多一個寄托;長知識,脳子裏增一分活化;尤其對銀髪族而言,益智可能比吃任何補品補藥更能預防老人癡呆、延年益壽。
古錢幣收藏者在外圓內方之間找乾坤,身在群錢中,能玩錢於股掌之間,卻不受制於錢,實現了意義上的真正富足,從養性怡情的角度而言,功效應亦不亞於遊山玩水。
古錢幣上的銘文,記載著中國幾千年文字的演變過程,從大篆、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且多出自書法名家之手,藝術美學的韻味十足。例如,「秦半兩」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所書;唐朝「開元通寶」為唐初書法四大家之首歐陽詢所書;宋朝「淳化元寶」、「至道元寶」為宋太宗趙光義親書,開皇帝「御書錢」之先河;「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為宋徽宗趙佶親書自創之瘦金體;金代「泰和通寶」、「泰和重寶」為文學家、書法家黨懷英所書;清朝寶泉局所鑄鐵錢「咸豐通寶」為書法家戴熙所書,泉界稱「戴書咸豐」等。錢幣與書法藝術的結合,如此別樹一格的中國獨特造型,在玩錢的同時也是一種另類的美學怡情享宴。
每一枚古錢幣,都留著時光的沈澱、歲月的刻痕,在擁有及欣賞的同時,扮演著橋樑的角色,讓自己與那遙遠的時代在心靈上巧妙連接,正如我寫這首詞《秦半兩》所傳達的意念:
「土斑銅鏽秦半兩,嘗盡雨雪風霜。當年劉項入咸陽,阿房煙灰滅,天下成漢邦。有幸殘留人世間,無情歲月流光。誰言勝者便是王?千年彈指過,冷眼看滄桑。」
了然中,似乎與《三國演義》開篇詞,由明朝楊慎所寫的傳世名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遙相呼應,想說的是,古錢幣絕對不是俗氣收藏。
除了認同古錢幣收藏完全具備古人所言三益處外,依多年經驗,另提出分享藏泉三心得:
1.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2.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3.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享受「玩歷史」於手掌之上的樂趣
比起其他古文物收藏,古泉的「歷史含量」更直接、更厚重,正如韓晗先生所著《讀錢記―誰把歷史藏在錢幣裡》的內容介紹所言[註2]:
「錢幣不僅是金錢,更是時代的記憶,見證歷史上的發展與變遷。 每一枚錢幣,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述說著文明的興盛與衰敗。」
從先秦至民國,不是一朝一代,而是歷朝歷代,一枚枚不同的古錢幣,就像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一枚枚飽受風霜的古錢幣,以滿身歲月的皺紋老斑,道盡「千年彈指過,冷眼看滄桑」的沈澱與平靜。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藏在錢幣裡,古錢幣是親近及了解悠悠歷史的最佳媒介。例如:
一枚屬於戰國時代齊國,鑄面銘文為「齊返邦長法化」的刀幣,俗稱「六字刀」[圖 1],許多錢幣研究學者認為「齊返邦」三字,指的就是公元前279年,「田單復國、勿忘在莒」的那段歷史。齊國在短短六個月,被燕軍攻佔七十餘城池,最後僅以莒和即墨為根據地,將士用命、反敗為勝,奇蹟似地光復了所有失土,讓齊襄王得以由莒城返回齊國都城臨淄,六字刀即為紀念此重大功蹟,而鑄的紀念幣。六字刀無疑是中國最早,甚至世界最早的紀念幣,為刀幣中之魁首,文字雋秀、厚大精美的刀形幣,是否也讓你感受到,田單以火牛奇計攻破燕軍,一舉光復整個齊國的震撼?
一枚「元豐通寶」[圖 2],讓人追憶的是北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五路伐西夏」,那場中國歷史上罕見之大規模征戰。北宋乘西夏梁太后囚禁惠宗李秉常政亂之際,兵分五路:麟府路、鄜延路、涇原路、環慶路、熙河路,加上青唐吐蕃助陣,欲一舉消滅西夏,西夏亦以傾國之力還擊,有歷史學者估計,這場戰役雙方動員人數達百萬級。以多攻少的宋軍,因後勤支援不濟、地域氣候不詳、內鬥搶功等諸多原因,結果大敗,從此軍力一蹶不振。這枚元豐通寶,是否亦讓你看到「五路伐西夏」之兵敗,是導致北宋由盛而哀的轉捩點?
一枚「靖康通寶」[圖 3],不需贅言,讓人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岳飛《滿江紅》中「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千古名句。靖康恥指的是北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南下金兵攻破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後宮嬪妃、朝臣等三千餘人,導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亂」或「靖康之難」。靖康是北宋最後一個年號,也是北宋使用最短的年號,總計只使用了一年多,所以靖康通寶鑄量少、存世量稀,乃古泉名譽大珍。小小的一枚靖康通寶,是否也讓你遙望到岳飛為報國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那股豪氣干雲?
一枚「西王賞功」銀幣[圖 4],述說的是明末清初流寇軍張獻忠的那段流竄歷史。清順治三年(1646年),佔據四川自稱「大西王」的張獻忠,率大軍並帶著成都府庫中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寶,乘船順岷江南下,在成都南大門彭山江口附近,遭遇南明四川總兵楊展阻擊,大西軍戰敗,傳說所帶金銀珠寶悉沈江底。隨著近年考古工作者,對彭山區江口鎭附近岷江河道的發掘,打撈出200餘枚西王賞功金銀幣,同時也揭開了三百多年來「江口沈銀」西王寶藏的神秘面紗。西王賞功幣非市場流通貨幣,而是類似勳章,作為戰爭中論功行賞用之賞錢,西王賞功金、銀、銅幣皆為古錢收藏界大珍。一枚做工精湛、字體剛勁的西王賞功銀幣,是否讓你仿拂聽見岷江古戰場,兩軍戰船上火器猛烈攻擊的嘶殺聲?如果沒有,不妨走訪「四川彭山大西王張獻忠江口沈銀遺址」,親體一下、那段曾經只是傳說的真實歷史。
一枚袁世凱「飛龍銀幣」[圖 5],正面無文字,只有袁世凱身著大元帥服,頭戴鷺羽高纓冠的肖像,背面中央有飛龍圖案,上方鐫「中華帝國」四字,下方鐫「洪憲紀元」四字。此枚飛龍紀念幣,見證的就是袁世凱復辟稱帝的那場鬧劇。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廢除共和政體,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年,改民國五年(1916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此舉全國譁然,一致反對,致「護國戰爭」爆發,袁世凱稱帝僅83天後,於民國五年3月22日,被迫宣佈取消帝制,2個多月後也因尿毒症不治去世。製作極精美,銀光閃閃的袁世凱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紀念銀幣,是否也讓你再憶起,這位民國最具爭議的人物 ― 袁世凱?
古錢幣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縮影及見證,串聯起錢幣背後承載的人與事,就是一部歷史百科全書。有些我們耳熟能詳,有些也許從未聽過,但是能將歷史放在手上把玩、欣賞、遙想的真實感,甚至可以將歷史簡單而鮮活地傳承給下一代,或用於與親友群交談的益智話題,這種滿足感,是其他收藏難以比擬的。
真正領會「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的法則
鑄幣造錢乃國之大事,象徵皇權、代表國家,百姓平常生活日用消費、朝廷財政收支、國際貿易通商,錢幣為萬貨之本,無不牽動著整個國家經濟民生命脈。北宋神宗時任宣徽南院使判應天府的張方平,在《論錢禁銅法事》中說的最直白[註3]:
「錢者,國之重利,日用之所急,生民衣食之所資。有天下者,以此制人事之變,立萬貨之本。故錢者,人君之大權,御世之神物也。」
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又代表價值,承載著活絡民生經濟的天然使命。所以,藏泉的另一優點,就是容易從玩錢中提高自我境界,培養以貨幣金融、財政貿易、經濟民生宏觀角度,更深入探索歷朝歷代的興衰,及洞悉當今世界的財經動態與趨勢。
控制貨幣,就取得財富的支配權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姆.斯坦利.傑文(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其著作《貨幣與交換機制(Money and the Mechanism of Exchange)》中提出貨幣的四個功能:交易的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計價的標準(standard of value),價值的儲藏(store of value)和延期支付的工具(deferred payment)。
貨幣是經濟運行的血液,其價值由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與所有的經濟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經濟民生又與國家興衰密不可分,中外古今皆然。
歷代王朝少有例外,「錢者,人君之大權」,幾乎都將貨幣鑄造權及發行權牢牢掌握,嚴禁私鑄,因為當權者清楚知道,控制貨幣,即是取得社會財富的支配權;由貨幣鑄造和發行的壟斷,解決財政問題,進而鞏固政權。
君不見王朝的興盛傾滅,常與貨幣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中國歷史上國泰民安的四大盛世:漢代「西漢盛世」、唐朝「開元盛世」、明代「永樂盛世」、清代「康乾盛世」,無一例外這些時期的貨幣財政相對穩定、社會經濟發達,以致文治武功達到頂盛。反觀動盪不安的亂世,多是貨幣財政紊亂,以鑄造虚值大錢、劣幣、大印鈔票等反常手段,企圖搜刮民間物資財富,來挽救危機,結果多導致通貨膨脹、經濟崩壞,惡性循環下社會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反抗起義軍四起,甚至王朝崩塌。
再看看當今全球所發生的財經金融大事:「貨幣量化寬鬆」、「石油美元」、「黃金避險」、「股市反彈」等,無一不與國際貨幣體系台柱「美元」環環相扣。美國身為世界第一強國絕非浪得虛名,無論是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或是後來的的美元信用本位體系,美國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帝國,至今歷久不衰。
有人說美元在全世界流動,就像放棉羊吃草一樣,出去吃肥了回來,就剪羊毛收割,甚至大餐一頓吃到飽;整個美元全球通行的流程,已形成了系統化的組合拳,至今打遍天下無敵手。基本上我同意美元的「放羊說」,整個流程已經形成一套系統,但不認為美元流動主因,是靠人為的製造地區衝突與危機,或操作「加息與降息」。美國股市、滙市、房市、金融保險等,由於交易方便、透明、信用好等種種原因,造就美元大量印發在全球流動後,又「自然回歸」美國,主要是市場機制使然,所以美國組合拳才玩的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21年10月1日公布的2021/Q2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滙存底占2.61%,再創歷史新高,名列美元59.23%、歐元20.54%、日圓5.79%,及英鎊4.76%之後,但只排名第五。雖然美元在外滙儲備和跨境支付結算的占比有下降趨勢,但仍最大,尤其在外滙市場交易量上,一直是80%以上的占比、具有絕對優勢。
「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的衝擊,可今天台面上能與美元抗衡的貨幣尚不存在,更不必說取而代之,這意味著不管你喜不喜歡,在真實貨幣金融的世界裡仍是美元說了算,美元仍是主宰大局、不容憾動的霸主。」
但也有人說,未來是使用區塊鏈中的加密技術,如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萊特幣(Litecoin)等,完全「去中心化」數位貨幣的天下,它們將有可能把美元趕下神壇、取而代之。說的倒是挺容易的,但現實世界裡,讓數位貨幣現在玩玩,滿足「價值感」可以,當數位貨幣越成功,尤其是其規模壯大到威脅美元地位之時,就是美國出重手打壓的時候。數位貨幣基本上違背了貨幣發展的準則:
1.無法保證貨幣價值的穩定
2.貨幣供應量越來越小造成通縮
認為數位貨幣將取代或打倒法定貨幣美元的說法,目前應仍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未來,全球第一個官方發行,完全「中心化」,同時也採用了區塊鏈加密技術的法定數位貨幣― 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可能將在中國大陸誕生。從DCEP英文字面即知,它不僅是數位貨幣,更強調電子支付;不過,它與前面所說的非國家政府發行數位貨幣不同,DCEP的定位和人民幣完全一樣,是法定信用貨幣,只是以數位貨幣的形式來流通。DCEP是否能讓人民幣跨境線上交易、更國際化?最終可達到去美元化的美夢,還言之過早!但可預見,將是一條漫長的荊棘之路。DCEP的上路,無疑是貨幣史上的新里程碑,如果其他國家央行也跟進,那就是和紙幣、金屬硬幣等當今真實流通貨幣,正式說再見的時刻。也許到那時只有數位貨幣,真實流通貨幣完全絕跡的時代,中國古錢幣會更有價值。
貨幣制度,與王朝興衰息息相關
貨幣是王朝「御世之神物」,那貨幣制度就是御世之遊戲規則。雖然形成盛世、亂世的因素很多,貨幣相關制度是健全?還是疲弱?直接影響到財政金融、民生經濟的穩定,絕對是重要關鍵中的關鍵。
秦漢以降,基本上中國歷代的主要貨幣是銅錢,黃金、銀兩為輔助,大致可以視為銅本位幣制。北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在益州(今四川)發行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到元朝,紙幣成為主要貨幣,銅錢為輔助配角,徹底實行紙本位幣制,一直到明朝中葉。明成化到弘治年間(1464 - 1505年),因市場機制,白銀貨幣化,此後銀兩成為主要貨幣,銅錢為補助,為銀本位制[註4],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發行法幣,才正式結束了四百多年的銀本位幣制。
這裡所謂之「本位」貨幣指的是國家貨幣制度所規定的標準貨幣,貨幣本位制指的是以何種貨幣作為本位貨幣。如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貨幣,銀本位制就是以白銀為本位貨幣,銅本位制就是以銅錢為本位貨幣,如果同時以黃金、白銀為本位貨幣,就叫金銀複本位制。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是紙本位制,但其發行量是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定,通過慎密的審査過程,進行嚴格的管控。本位制是金融貨幣制度裡的一個重要概念,因為本位貨幣的決定,就是決定以何種貨幣為主要流通標準貨幣,這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
例如從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發布《建國號召》起,取「大哉乾元」之意,而建立的曠古未有超級強國元朝,不到一百年光景,即以極快的速度崩潰瓦解,打敗元朝的不是民族矛盾,也不是武裝力量,說穿了很可能是紙本位幣制[註5]!紙幣為本位貨幣有許多實質優點,但操作不當亦容易被其反噬。
元朝紙鈔以白銀為儲備保證金,建立相對完善的先進紙幣制度。但元朝東征西討,而且是一個沒有邊界意識的朝代,光打南宋就打了四十多年,之後又打日本、越南、緬甸、爪哇等國,連年高漲的軍費,讓紙本位幣制的元朝想到了老辦法 ― 大量印發「中統元寶交鈔」、「至元通行寶鈔」;紙幣不同於金屬貨幣,是信用貨幣,靠政府信用來保證其價值。當大量發行成為政府斂財、剝削的工具,本身沒有價值的紙幣,就是廢紙一張,引發嚴重的社會不安危機,無濟於事的多次變象換鈔,讓紙幣信用掃地,加上橫征暴斂的賦稅政策,終於一發不可收拾、義軍四起,元朝滅亡、明朝代之。
又如《明太祖實錄》中明確指出銅錢的不便之處:
1.鑄錢需要大量的銅
2.民間私鑄銅錢
3.銅錢值小,不利長距、大額交易
明太祖朱元璋決定繼元朝之後以紙幣為主要貨幣,於洪武八年(1375年)發行「大明通行寶鈔」,但大明寶鈔因不能直接兌換金銀,只發不收、且沒有發行限制,以致紙幣又信用大失、大幅貶值,明朝多次拯救寶鈔行動包括禁銀等,仍無法讓寶鈔起死回生[註6]。
相對地白銀異軍突起,得到百姓廣泛認可使用,逐漸取代紙幣寶鈔成為主要貨幣;白銀從明朝初期的非法貨幣,到明朝中期成為合法本位貨幣,不是法律硬性規定造成,而是市場機制使然。之後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包括賦役折銀的「一條鞭法」,及財政計量等制度改革等,白銀順勢又從內需,延伸到與全球市場接軌。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註 4]:
1.公元1553年廣東澳門開埠。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至少建立了日本長崎與葡萄牙斯本歐洲貿易航線,致日本白銀、美洲白銀大量輸入中國。
2.公元1567年「隆慶開關」。明穆宗隆慶元年朝廷允准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疏,開放海禁「准販東、西二洋」,不久後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從此本以官方朝貢為主的貿易模式,轉型為私人海上貿易為主。此舉與不久後,西班牙於1571年佔據菲律賓馬尼拉相連貫,共同促成了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The Manila Galleon)」貿易,從此經濟世界化誕生,形成跨越全球國際海商發展之濫觴。
明朝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等就像今日的名牌精品,廣受世界各國青睞,當時中國相對銀價高、物價低,歐洲商人一到東方,立刻就發現了這個大商機,以高價的明朝本位貨幣白銀,直接現金支付購買中國物美價廉的高檔流行精品,一時之間形成流了白銀大量流入,創造了著名的「白銀經濟」。據學者統計,從公元1567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七十多年間估計當時世界白銀總生產量的三分之一,約3億3千萬兩流入中國 ,全球三分之二的國際貿易與中國有關[註7]。
真所謂「成也白銀、敗也白銀」,銀本位的貨幣制度,帶給明朝中葉以後中國的福禍,在《白銀帝國》一書的內容介紹中,直接明白地道出了核心問題[註8]:
「明朝以後絲綢、茶葉、瓷器流通至全球貿易,使白銀大量流入,至此中國成為銀本位國家,締造繁榮盛世。然而「白銀帝國」之路,是光環,也是詛咒。當十八、十九世紀全球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而後過渡到現代金融法定貨幣系統時,中國未跟隨世界潮流,導致對外戰爭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一國財經政策,足以左右國運,日本藉經濟改革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中國則因幣制的混亂、紙鈔的信用破產,讓列強有機可乘,千年根基於百年內傾圮。」
貨幣本位制絕不只是一個金融理論概念,而是與黎民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經濟,自明朝大航海時代來臨,當中國與全球市場、國際貿易開始密切接軌時,先是嘗到「白銀經濟」的甜頭,因而更堅定了白銀貨幣化的政策;但未意識到,這也是日後列強以先進貨幣金融制度操控,一步步鯨吞蠶食的肇始。
中國不自知地實行著落后的銀本位貨幣制度,晚清以來被列強玩弄、欺負,所帶來的恥辱、剝削、損失,難以估量。
古錢幣的收藏,讓我們知道貸幣制度與政策,對王朝前途影響巨大的同時,進而更能深入觀察與領會,當今在美元獨霸的現實中,全球三大資本中心:美國、中國和歐洲,彼此之間國際貨幣金融博弈的戰略與攻防。玩古錢中了解貨幣制度演變,將更有助於看懂經濟和金融的演進,不是嗎?
當作長期投資的「生財工具」
收藏如為學要「精益求精」、在精不有多,正是「千件俗品,不如精品一件」;在收藏路上,我非常贊同「求真是前提、求品是基礎、求精是境界」的専業說法。剛開始學習收藏錢幣時,要以多把玩熟摸普品起歩,這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要在還是「半吊子」的時候,看啥愛啥、看啥買啥,結果造成俗品堆滿屋、精品沒半件,進退兩難的囧况。品相差、存世量大的古錢,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收藏價值不高。
收藏古錢幣,尤其是本書所說的珍罕古錢幣,存世量本就極少,更是精中之精;這些珍罕品常是有價無市,能够有緣收藏到一枚,代表著三生有幸,是財力、眼力、專業知識及運氣的同時集合,才可能發生,這也是本書是以珍罕古錢幣為話題主角的原因。
擁有一枚珍罕古錢品的開始,就是投資的開始,千萬不要天天作白日夢、想的總是撿大漏、一夜暴富。收藏真的、品相佳的珍罕古錢幣,如同一項好的投資標的,日積月累、等待長期增值才是正道。
也許受到古代士大夫、讀書人的傳統觀念影響,一些藏家每每談到錢幣收藏,如同前面古人講的收藏三益處,總是高調談論精神身心層面的收穫,避開不談或勉強帶過在物質經濟上的優點,似乎是收藏若直接談到錢、投資生財,就覺得是拜金主義、低俗沒有品味,甚至羞於啓齒。
我堅定認為,古錢收藏是以「今錢養古錢」,期保值後升值,十足憑硬功夫賺正財、完全是光明正大,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實踐,無需遮遮掩掩,更不必不合乎人性,且不切實際地談古泉收藏。
一本古代民間神奇怪異故事小說集,東晉干寶所著《搜神記》中敘述,傳說生長在南方,像蟬但比蟬微大的一種叫「青蚨」的蟲,有母子連心、相依相應的特性,將母蟲的血塗在八十一枚銅錢上,再用子蟲的血塗在另外八十一枚銅錢上,到市場無論先用塗母血的錢,還是先用塗子血的錢,最後錢都會飛回來,如此這些錢可以反覆一直使用,永遠花不完。後人遂以「青蚨」代稱錢,以討錢有用之不盡之吉。
投資收藏古錢幣講的更白點,就是憑專業知識,以今錢投資珍罕古錢,期待像「青蚨還錢」一樣,錢會循環往復,未來會增值生財。因為珍罕古錢幣已越來越少,越來越「可遇不可求」,而參與錢幣收藏的隊伍卻是日益壯大,偶爾在市場出現,競買的人也多如牛毛。每一枚珍罕古錢幣,都充滿了投資潛力,是可能的「搖錢樹」,未來增值空間大、值得珍藏;原因很簡單,就是「物以稀為貴」,這是收藏界永恆不變的鐵律。
然而古泉尤其是珍罕古錢幣收藏投資,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的確有一些收藏投資成功的佼佼者,但事實上除了僧多粥少、投資有風險外,由於假貨橫行,吃虧上當的人也比比皆是。沒錯,古錢幣收藏具有創造財富的好處,就如同其他所有的投資收藏,至少要先練好眼力、具備專業知識的硬功夫,才是淘寶投資的不二法門。
註1.呂鳳濤編著:《古錢幣收藏與投資》,華齡出版社,2009年1月,頁17。
註2.韓晗:《讀錢記―誰把歷史藏在錢幣裡》,獨立作家,2016年4月1日。
註3.張方平:《樂全集》,巻二十六,欽定四庫全書。
註4.萬明:《全球史視野下的明代白銀貨幣化》,光明日報,2020年8月3日。
註5.百度:《元朝這麼強大,為何卻亡得這麼快?還不是錢多鬧的》,https://mbd.baidu.com/newspage
註6.新浪網:《 朱元璋三令五申禁止白銀當貨幣,白銀又是如何逆襲為主流貨幣的? 》 , https://k.sina.crticle
註7.王裕巽:《明代白銀國內開採與國外流入數額試考》,中國錢幣1998(3):24-31。
註8.徐瑾:《白銀帝國》,時報出版,2018年9月4日。
【圖1】先秦「齊返邦長法化」六字刀幣(G~VG, 重49.2g)。拍賣公司:日本株式会社オークション・ワールド (AUCTION WORLD CO., LTD.);拍賣日期:2014年12月7日;成交價:460萬日元。
資料來源:https://www.auction-world.co/
【圖2】北宋神宗「元豐通寶」折三篆書鐵母(直徑32mm)。拍賣公司:西班牙AUREO & CALICÓ, S.L.;拍賣日期:2020年9月17日;成交價:70歐元 。
資料來源:https://www.numisbids.com/
【圖3】北宋欽宗「靖康通寶」折二篆書(G, 重8.9g)。拍賣公司:日本株式会社オークション・ワールド (AUCTION WORLD CO., LTD.);拍賣日期:2013年12月8日;成交價:460萬日元。
資料來源:https://www.auction-world.co/
【圖4】 明末張獻忠「西王賞功」銀幣(VF, 直徑50mm,重45g)。拍賣公司:澳大利亞Noble Numismatics Pty Ltd;拍賣日期:2020年7月28日;成交價:1萬澳元。
資料來源:https://www.numisbids.com/
【圖5】民國五年袁世凱「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銀幣(PCGS-MS67 Gold Shield)。拍賣公司:美國Stack's Bowers & Ponterio;拍賣日期:2020年10月7日;成交價:95000美元。
資料來源:https://www.numisbids.com/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