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回應每個人心底最深處的疑問
從浩瀚的佛經中,專為現代人量身選定的190個練習
讓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經歷2500年的傳承淬鍊,讓心變得更強大的終極解藥。
全球人類一同追尋的佛陀話語,以最簡單明瞭的面貌登場。
日本超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絕贊經典之作!
攻占日本各大暢銷榜,銷售超越250,000冊!
*繼《超譯尼采》之後,超譯系列最暢銷的一本
*內文附佛經原典,相互參照更有助益
*奚淞╱禪心推薦
只要活著,你就一定會產生──
討厭的狀況、不喜歡的聲音、令你掩鼻的氣味、倒胃口的味道、厭惡的觸感……
生而為人,或許難逃其中,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姿態面對。
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無數焦慮、憤怒、嫉妒,
甚至想要追求幸福的渴望,
佛陀都曾留下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
讓我們明白這輩子所為何來、所求為何。
小池龍之介以最貼近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口吻,
將精煉的佛經智慧以超譯的形式寫就,簡單直白地傳達佛陀精神,
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心靈的指引,重塑不害怕、不生氣,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佛陀的話語如微風輕撫,讓你的心從束縛中獲釋。
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練習13〕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厭惡你的仇敵對你做出很惡劣的行為,
這沒有什麼大不了。
憎惡你的仇敵總是不斷找你麻煩,
這沒什麼大不了。
只有在你因為忿怒而心靈扭曲時,
才會帶給你自身千百倍以上的摧殘力量。(法句經42)
〔練習31〕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經集928)
〔練習123〕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即使由於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使得一切進行順利,
也不會因此得意忘形;
即使由於對自己不利的情報,以致處在逆境,
也不會因而遭受打擊,一蹶不振。
不論處在任何狀態,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不會因而變得消極負面,
能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這才是無上的幸福。(經集268)
〔練習168〕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你若是執著於一些小小的好惡,你將失去智慧,禪定的力量也會消逝。
當你失去禪定的力量,開始坐立不安,明心見性的智慧就會消失。
你若透過冥想而生禪定與智慧,你將能處於內心安寧的境地。(法句經372)
*****************
在浩瀚廣袤的佛經中,我們多少會有些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當有人讓你吃盡苦頭、或是背後非議令你怒火中燒、又或者總是渴望哪個人的多一分關心、或是期待身邊人都能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你的心反覆煎熬,混亂破碎,《超譯佛經》作者小池龍之介從大部頭的佛經中,選出最能撫慰現代人的190個指引,在你需要的當下就能夠藉由佛經智慧得到心靈平靜、醍醐灌頂。
本書分為十二個部分,從不生氣、不比較等在日常生活常遭遇到的課題著手,提供讀者在情緒混亂的當下,得以舒緩心結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後段則進入覺察自己、觀測心靈,而真正讓心靈自由的章節。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領會佛陀的話語,不再為難懂精煉的文字所困惑,進而找到讓自我安適的所在。
從浩瀚的佛經中,專為現代人量身選定的190個練習
讓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經歷2500年的傳承淬鍊,讓心變得更強大的終極解藥。
全球人類一同追尋的佛陀話語,以最簡單明瞭的面貌登場。
日本超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絕贊經典之作!
攻占日本各大暢銷榜,銷售超越250,000冊!
*繼《超譯尼采》之後,超譯系列最暢銷的一本
*內文附佛經原典,相互參照更有助益
*奚淞╱禪心推薦
只要活著,你就一定會產生──
討厭的狀況、不喜歡的聲音、令你掩鼻的氣味、倒胃口的味道、厭惡的觸感……
生而為人,或許難逃其中,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姿態面對。
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無數焦慮、憤怒、嫉妒,
甚至想要追求幸福的渴望,
佛陀都曾留下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
讓我們明白這輩子所為何來、所求為何。
小池龍之介以最貼近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口吻,
將精煉的佛經智慧以超譯的形式寫就,簡單直白地傳達佛陀精神,
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心靈的指引,重塑不害怕、不生氣,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佛陀的話語如微風輕撫,讓你的心從束縛中獲釋。
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練習13〕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厭惡你的仇敵對你做出很惡劣的行為,
這沒有什麼大不了。
憎惡你的仇敵總是不斷找你麻煩,
這沒什麼大不了。
只有在你因為忿怒而心靈扭曲時,
才會帶給你自身千百倍以上的摧殘力量。(法句經42)
〔練習31〕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經集928)
〔練習123〕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即使由於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使得一切進行順利,
也不會因此得意忘形;
即使由於對自己不利的情報,以致處在逆境,
也不會因而遭受打擊,一蹶不振。
不論處在任何狀態,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不會因而變得消極負面,
能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這才是無上的幸福。(經集268)
〔練習168〕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你若是執著於一些小小的好惡,你將失去智慧,禪定的力量也會消逝。
當你失去禪定的力量,開始坐立不安,明心見性的智慧就會消失。
你若透過冥想而生禪定與智慧,你將能處於內心安寧的境地。(法句經372)
*****************
在浩瀚廣袤的佛經中,我們多少會有些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當有人讓你吃盡苦頭、或是背後非議令你怒火中燒、又或者總是渴望哪個人的多一分關心、或是期待身邊人都能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你的心反覆煎熬,混亂破碎,《超譯佛經》作者小池龍之介從大部頭的佛經中,選出最能撫慰現代人的190個指引,在你需要的當下就能夠藉由佛經智慧得到心靈平靜、醍醐灌頂。
本書分為十二個部分,從不生氣、不比較等在日常生活常遭遇到的課題著手,提供讀者在情緒混亂的當下,得以舒緩心結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後段則進入覺察自己、觀測心靈,而真正讓心靈自由的章節。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領會佛陀的話語,不再為難懂精煉的文字所困惑,進而找到讓自我安適的所在。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1978年出生,山口縣人。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原本出家為僧,經營網站「家出空間」,也指導一般人坐禪。然而卻在一次流浪修行之旅中遭遇挫折,因而改變想法,於2019年還俗入世。後來透過修行,發現修行本身存在問題,此後開始在道場傳授「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的人生法則。
卓慧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祕技》、《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審訂者簡介:
趙東明
台灣桃園中壢人。台大哲學博士,曾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研究領域與興趣為漢傳佛教哲學與跨宗教比較研究。
1978年出生,山口縣人。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原本出家為僧,經營網站「家出空間」,也指導一般人坐禪。然而卻在一次流浪修行之旅中遭遇挫折,因而改變想法,於2019年還俗入世。後來透過修行,發現修行本身存在問題,此後開始在道場傳授「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的人生法則。
卓慧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祕技》、《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審訂者簡介:
趙東明
台灣桃園中壢人。台大哲學博士,曾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研究領域與興趣為漢傳佛教哲學與跨宗教比較研究。
序
【序文】
「還是算了吧!」
有時候,我們會想放棄。有時候,我們會感到挫折。
「唉!怎麼辦呢?」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忐忑不安。有時候,我們似乎抗拒不了邪惡的誘惑。
當我們的心像這樣在一不留意間變得脆弱,就是我們完全處於逆境的時刻。這種時刻,我總是吟誦本書第一三七~一三九則的《七佛通誠偈》、第一四二~一四五則的《征勝經》或第一六二~一六五則的《慈悲經》,以助突破逆境。
佛陀極為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為我們灌注充滿生命力的勇氣。
告訴自己:「好!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一如佛陀使用明瞭易懂的言語向世人說法,寫成本書的用意也極為簡單。我期待讀者拿到本書,隨手翻到任何一頁,排列在書頁上佛陀所說的一字一句,就如涼風輕掠而過,不著痕跡地滲透內心,將我們的心帶往正確的方向。
我們的內心受到勇氣的涼風拂過,或許是騷亂的內心因而平靜,又或是恍然醒悟,又或者是放手執著的事物得到安適,或是怒火能夠因而消退──這些「功效」才是寫成本書的目的。
因此,若是抱著追求「學問」、「奧義」、「學習」的目的閱讀本書,想必會大失所望吧!
希望各位不是抱著這樣的目的,而是直接用心去聆聽體會悟道的佛陀撼動我們內在核心的話語。
由於佛陀的言詞極為簡單質樸,若是把它想得複雜艱澀,或許反而無法了解。但是,若能敞開心胸,以坦率的心翻開每一頁,相信每次閱讀之際,都能如輕風拂過內心,將你推動到正確的方向。當你口中吟唸、仔細玩味,說不定,將會深深地喜愛上這些字句。
出生於古印度時期的佛陀曾經說過,而後由門下弟子背誦,口耳相傳所寫成的許多古老經典,我從當中選擇不論高中生或祖父母輩都能明白易懂的經文,再從其中挑選我個人喜愛的部分進行「超譯」而寫成本書。在用字遣詞方面,也盡量寫成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夠閱讀的文句。
原始的經文,當然都是佛陀說給弟子或信眾聽的話語。除了佛陀的弟子阿難陀,還有與其他許許多多人的對話集結而成。
因此,原本許多經文中以「阿難陀呀!」、「阿杜羅呀!」、「舍利弗呀!」、「迦沙喬達彌呀!」等等,開頭是佛陀直接稱呼弟子或信眾的情況相當多。但是,為了避免讀者認為「阿難陀和我有什麼關係?又不干我的事。」所以本書中一律以第二人稱「你」寫成,希望各位閱讀時更有與佛陀對話的氣氛。
挑選佛陀經文的內容時,我從古老的經典中挑選特別短的經文寶庫──《小部經典》中收錄的《法句經》(Dhammapada)、《經集》(Sutta-Nipata)為主,另外也挑選了較長的《中部經典》(Majjhima Nikaya)、《長部經典》(Digha Nikaya)、《相應部經典》(Samyutta Nikaya)、《增支部經典》(Anguttara-Nikaya)。
這些經文幾乎全都是佛陀對出家修行的入門弟子說法的內容。不過這些內容對於我們一般現代人而言,可能多數看起來會覺得嚴苛或難以接受。
為了彌補其中的差距,我保留了經文的核心主旨,大膽省略部分經文,或甚至補充與置換想法。就結果來說,其中也有乍看之下甚至無法得知原貌的「超譯」,在此先向讀者說聲抱歉。
超譯經文時,我參照古印度摩揭陀國方言的巴利語原文經典、英語版的譯文,和昭和時期日本的《南傳大藏經》全譯本,以及參考由中村元翻譯,岩波文庫收錄的版本。
全書的內容為依我個人喜好選擇的一九○則經文,大致分為十二個主題,編排成第一章到第十二章。前半的部分,相較之下偏重以日常的內心狀態能夠閱讀、較為輕快的內容。
人心紛亂,容易煩躁焦慮的現代社會中,轉瞬間就破壞幸福感的「毒素」,如何讓它平息的內容,我將它編排在第一章。雖然本書沒有必要依序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但希望各位閱讀這一章時能夠沐浴在洗滌「忿怒」毒素的清流之中。
相反的,進行到後半的內容時,編排的則偏向違反一般世界觀或人類觀的內容。
話雖這麼說,以適當的方法違反常識(洗腦的另一個用詞)、削減常識的力量,應該也是去除汙垢,求得安適心靈的一個過程。
比方說最終章收錄「死亡」的內容。
生而為人,「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活得更長久」的生存本能組成在我們的DNA中。「想活下去、想更快樂、想擁有更多」的「常識」,對於妨礙自己的生存或利益的人事物,將會下意識地一再產生攻擊的衝動。
「總之要活下去!總之要享樂!」的DNA命令,以嚴肅的真理「不,我一定會死」來對抗,就能成為膚淺的生存本能的解毒劑。只要身心徹頭徹尾地了解「啊,我確實會死」,就能削弱「為了活下去,即使從別人那裡奪取快樂也在所不惜」的命令。
先從這一點做起,有如被驅策、盲目拉車往前的馬終於脫繮,我們的心就能重獲自由。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實現沈穩安適的內在,或者再次發現平凡的幸福。
這個面對死亡的最後章節,是摘錄自《長部經典》的《大般涅槃經》,佛陀在八十歲時,面臨自己的死亡之際,留下了這樣的語錄。本書最後的一則,譯出他留給弟子的遺言,作為最後的謝幕。
佛陀,本名悉達多‧喬達摩。雖然他以釋迦族的王子身分出生,被世人尊稱為釋迦或釋尊。但他始終是以身為一個人,到死之前,留下了種種話語。
另一方面,這裡超譯的《經集》等古老經典中,出現許多把佛陀過度神格化,將他奉為偉大的「教祖」般的制式化描述。
這種神格化的表現,是創造「佛教」的組織集團為了打造出權威感的操作手法,看得出是「偽造」內容的地方,本書予以削減或不收錄。
若是要忠於佛陀一再勸戒弟子的說法――「絕對不要依賴我,應憑藉你自身的感覺」,重要的不是供奉佛陀,不是把佛陀作為崇拜依賴的對象,而是盡力活用他留下來的訊息,實踐兩千五百年前出生、死亡的導師留給後世的話語。
臨濟禪師曾說:「見佛殺佛」,即意謂應當扼殺想要崇拜佛陀的脆弱內在。
在炎熱太陽照射下,生活環境嚴苛的印度,佛陀大放異彩的這個國家,由於艱苦的環境,從古代開始,就發展數學、化學等等研究,孕育出極富邏輯性的思考。
或許也能說強烈的日照下,孕育出坦率思考的土壤之中,同時也孕育出佛陀極富邏輯而且具心理學的探討。
相較之下,日本人容易傾向沈醉於感傷的情緒,這樣的特性或許可說是造成各種煩惱的元凶。日本的濕氣若能夠藉由古印度智慧的太陽,得到充分的曝曬蒸發,或許就能讓潮濕悶熱的內心,擁有良好的通風,而得到舒暢安適。
接下來,就讓我們輕輕地敞開內心,進入「佛陀的話語」吧!
小池龍之介
「還是算了吧!」
有時候,我們會想放棄。有時候,我們會感到挫折。
「唉!怎麼辦呢?」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忐忑不安。有時候,我們似乎抗拒不了邪惡的誘惑。
當我們的心像這樣在一不留意間變得脆弱,就是我們完全處於逆境的時刻。這種時刻,我總是吟誦本書第一三七~一三九則的《七佛通誠偈》、第一四二~一四五則的《征勝經》或第一六二~一六五則的《慈悲經》,以助突破逆境。
佛陀極為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為我們灌注充滿生命力的勇氣。
告訴自己:「好!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一如佛陀使用明瞭易懂的言語向世人說法,寫成本書的用意也極為簡單。我期待讀者拿到本書,隨手翻到任何一頁,排列在書頁上佛陀所說的一字一句,就如涼風輕掠而過,不著痕跡地滲透內心,將我們的心帶往正確的方向。
我們的內心受到勇氣的涼風拂過,或許是騷亂的內心因而平靜,又或是恍然醒悟,又或者是放手執著的事物得到安適,或是怒火能夠因而消退──這些「功效」才是寫成本書的目的。
因此,若是抱著追求「學問」、「奧義」、「學習」的目的閱讀本書,想必會大失所望吧!
希望各位不是抱著這樣的目的,而是直接用心去聆聽體會悟道的佛陀撼動我們內在核心的話語。
由於佛陀的言詞極為簡單質樸,若是把它想得複雜艱澀,或許反而無法了解。但是,若能敞開心胸,以坦率的心翻開每一頁,相信每次閱讀之際,都能如輕風拂過內心,將你推動到正確的方向。當你口中吟唸、仔細玩味,說不定,將會深深地喜愛上這些字句。
出生於古印度時期的佛陀曾經說過,而後由門下弟子背誦,口耳相傳所寫成的許多古老經典,我從當中選擇不論高中生或祖父母輩都能明白易懂的經文,再從其中挑選我個人喜愛的部分進行「超譯」而寫成本書。在用字遣詞方面,也盡量寫成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夠閱讀的文句。
原始的經文,當然都是佛陀說給弟子或信眾聽的話語。除了佛陀的弟子阿難陀,還有與其他許許多多人的對話集結而成。
因此,原本許多經文中以「阿難陀呀!」、「阿杜羅呀!」、「舍利弗呀!」、「迦沙喬達彌呀!」等等,開頭是佛陀直接稱呼弟子或信眾的情況相當多。但是,為了避免讀者認為「阿難陀和我有什麼關係?又不干我的事。」所以本書中一律以第二人稱「你」寫成,希望各位閱讀時更有與佛陀對話的氣氛。
挑選佛陀經文的內容時,我從古老的經典中挑選特別短的經文寶庫──《小部經典》中收錄的《法句經》(Dhammapada)、《經集》(Sutta-Nipata)為主,另外也挑選了較長的《中部經典》(Majjhima Nikaya)、《長部經典》(Digha Nikaya)、《相應部經典》(Samyutta Nikaya)、《增支部經典》(Anguttara-Nikaya)。
這些經文幾乎全都是佛陀對出家修行的入門弟子說法的內容。不過這些內容對於我們一般現代人而言,可能多數看起來會覺得嚴苛或難以接受。
為了彌補其中的差距,我保留了經文的核心主旨,大膽省略部分經文,或甚至補充與置換想法。就結果來說,其中也有乍看之下甚至無法得知原貌的「超譯」,在此先向讀者說聲抱歉。
超譯經文時,我參照古印度摩揭陀國方言的巴利語原文經典、英語版的譯文,和昭和時期日本的《南傳大藏經》全譯本,以及參考由中村元翻譯,岩波文庫收錄的版本。
全書的內容為依我個人喜好選擇的一九○則經文,大致分為十二個主題,編排成第一章到第十二章。前半的部分,相較之下偏重以日常的內心狀態能夠閱讀、較為輕快的內容。
人心紛亂,容易煩躁焦慮的現代社會中,轉瞬間就破壞幸福感的「毒素」,如何讓它平息的內容,我將它編排在第一章。雖然本書沒有必要依序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但希望各位閱讀這一章時能夠沐浴在洗滌「忿怒」毒素的清流之中。
相反的,進行到後半的內容時,編排的則偏向違反一般世界觀或人類觀的內容。
話雖這麼說,以適當的方法違反常識(洗腦的另一個用詞)、削減常識的力量,應該也是去除汙垢,求得安適心靈的一個過程。
比方說最終章收錄「死亡」的內容。
生而為人,「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活得更長久」的生存本能組成在我們的DNA中。「想活下去、想更快樂、想擁有更多」的「常識」,對於妨礙自己的生存或利益的人事物,將會下意識地一再產生攻擊的衝動。
「總之要活下去!總之要享樂!」的DNA命令,以嚴肅的真理「不,我一定會死」來對抗,就能成為膚淺的生存本能的解毒劑。只要身心徹頭徹尾地了解「啊,我確實會死」,就能削弱「為了活下去,即使從別人那裡奪取快樂也在所不惜」的命令。
先從這一點做起,有如被驅策、盲目拉車往前的馬終於脫繮,我們的心就能重獲自由。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實現沈穩安適的內在,或者再次發現平凡的幸福。
這個面對死亡的最後章節,是摘錄自《長部經典》的《大般涅槃經》,佛陀在八十歲時,面臨自己的死亡之際,留下了這樣的語錄。本書最後的一則,譯出他留給弟子的遺言,作為最後的謝幕。
佛陀,本名悉達多‧喬達摩。雖然他以釋迦族的王子身分出生,被世人尊稱為釋迦或釋尊。但他始終是以身為一個人,到死之前,留下了種種話語。
另一方面,這裡超譯的《經集》等古老經典中,出現許多把佛陀過度神格化,將他奉為偉大的「教祖」般的制式化描述。
這種神格化的表現,是創造「佛教」的組織集團為了打造出權威感的操作手法,看得出是「偽造」內容的地方,本書予以削減或不收錄。
若是要忠於佛陀一再勸戒弟子的說法――「絕對不要依賴我,應憑藉你自身的感覺」,重要的不是供奉佛陀,不是把佛陀作為崇拜依賴的對象,而是盡力活用他留下來的訊息,實踐兩千五百年前出生、死亡的導師留給後世的話語。
臨濟禪師曾說:「見佛殺佛」,即意謂應當扼殺想要崇拜佛陀的脆弱內在。
在炎熱太陽照射下,生活環境嚴苛的印度,佛陀大放異彩的這個國家,由於艱苦的環境,從古代開始,就發展數學、化學等等研究,孕育出極富邏輯性的思考。
或許也能說強烈的日照下,孕育出坦率思考的土壤之中,同時也孕育出佛陀極富邏輯而且具心理學的探討。
相較之下,日本人容易傾向沈醉於感傷的情緒,這樣的特性或許可說是造成各種煩惱的元凶。日本的濕氣若能夠藉由古印度智慧的太陽,得到充分的曝曬蒸發,或許就能讓潮濕悶熱的內心,擁有良好的通風,而得到舒暢安適。
接下來,就讓我們輕輕地敞開內心,進入「佛陀的話語」吧!
小池龍之介
目次
序
一 不生氣
○○一 如果有人讓你吃盡苦頭
○○二 有人惹你生氣時
○○三 有人誹謗你時
○○四 任何人都會受誹謗
○○五 忿怒的火苗
○○六 跳脫忿怒的循環
○○七 拒吃忿怒的手工料理,轉身離開
○○八 巧妙地避開攻擊
○○九 你和對方有一天終將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一○ 不應非議他人的原因
○一一 不應使他人痛苦的原因
○一二 你的怒氣傷害的事物
○一三 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一四 掙脫忿怒的連鎖
○一五 為愉快及不快的大腦興奮劑解毒
○一六 不報復
○一七 不要看對方的惡,而是看穿自己的內在
○一八 輕易拋開自尊心
○一九 不應與他們同流合汙 最差勁的人 PART1
○二○ 不應與他們同流合汙 最差勁的人 PART2
○二一 在不愉快的狀況下也能保持平靜嗎?
○二二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二三 戰勝內心潛藏的四惡
○二四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動搖的練習
○二五 心靈的安全司機
二 不比較
○二六 只顧自讚自誇的時候
○二七 若是你沒有掉入自大的陷阱
○二八 愚者成就了什麼?
○二九 忘了「某某人的」幸福
○三○ 以同樣的心情接受批判及讚賞
○三一 因他人評價而來的愉快或不快,都是虛幻
○三二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
○三三 不自以為是
○三四 不固執己見
○三五 即使你的意見被採納
○三六 傲慢只會加劇痛苦
○三七 不與人爭辯
○三八 輕鬆地轉換思考
○三九 不比較
○四○ 不計較勝負
○四一 不競爭
○四二 談話用詞有彈性地配合對方
○四三 不加入爭辯
○四四 不非議不讚揚,只說法則
○四五 二條道路
三 不貪求
○四六 匱乏感增加
○四七 匱乏感的移轉
○四八 燒盡匱乏感的根源
○四九 斷絕渴愛的根源
○五○ 不製造愛得死去活來的對象
○五一 不製造厭憎的對象
○五二 扭曲愛情的束縛
○五三 比鐵鎖更強力束縛我們的事物
○五四 受欲望驅策的思考使渴愛更碩大
○五五 斷絕渴愛的蜘蛛巢
○五六 停止思考的恣意妄為
○五七 觀看自己擁有的東西
○五八 從觀看擁有中的發現幸福
○五九 不在「有」、「無」之間動搖
○六○ 不讓內心因渴愛而徬徨
○六一 不吝惜將財產用於他人與自身
○六二 欲望招來痛苦
四 改變業
○六三 你就是過去思考的集合體
○六四 若認為善,就立刻付諸行動
○六五 不作負面思考
○六六 如果你始終不了解業的法則
○六七 如果你沒有覺知自我內心而活著
○六八 惡業
○六九 善業
○七○ 惡業至成熟為止的漫長時間
○七一 死後忿怒加劇的業
○七二 承受惡業報應的時候
○七三 最差勁的人
○七四 惡業不減
○七五 不輕忽惡業能量
○七六 不輕忽善業能量
○七七 行動、言語、思考都會形成業
○七八 善業到成熟為止的漫長時間
○七九 跨越負面思考者的四種安心感
○八○ 自作自受
○八一 無傷口的手百毒不侵
○八二 業造成變化
○八三 消除惡業的方法
○八四 負面的行動、言語、思考造成不幸的人生
○八五 正面的行動、言語、思考造就幸福的人生
五 慎擇友
○八六 若是邂逅以改善心為目標的朋友
○八七 若是沒有邂逅以改善心為目標的朋友
○八八 擁有性格比自己良好的朋友
○八九 若是和性格惡劣的朋友在一起,不如獨行
○九○ 假性朋友 (一)
○九一 假性朋友 (二)
○九二 假性朋友 (三)
○九三 假性朋友 (四)
○九四 必要時,一個人反而清靜自在
○九五 只耍嘴皮,完全不伸出援手的人不是朋友
○九六 只會說浮誇空話的人不是朋友
○九七 不要和借錢不還的人做朋友
○九八 和不對你評頭論足的人做朋友
○九九 和心靈成熟的人做朋友
一○○ 對朋友坦白說出心中的不滿時
一○一 有時被朋友疏遠也沒關係
一○二 告訴你寶藏所在的人
一○三 和這樣的人同行吧
六 知幸福
一○四 不執著擁有的事物
一○五 不執著於成果
一○六 不執著於飲食
一○七 不執著於睡覺的場所
一○八 不執著於自己的孩子
一○九 不執著於伴侶
一一○ 不執著於金錢
一一一 和智者在一起
一一二 居住在適合自己的場所
一一三 安適自在
一一四 養成技術,以幫助他人
一一五 養成腳踏實地的氣度
一一六 珍惜家人
一一七 克服小氣的障礙
一一八 意識因果的法則
一一九 控制言語及行為
一二○ 滿足的喜悅
一二一 鍛鍊內心的喜悅 (一)
一二二 鍛鍊內心的喜悅 (二)
一二三 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一二四 無論何時何地發生任何事,都能幸福
七 覺察自我
一二五 自己很難覺察自身的缺點
一二六 面對自己的內在
一二七 追求自由之身的人
一二八 熱衷於論斷旁人是非的理由
一二九 熱衷於娛樂及閒聊的理由
一三○ 非喝酒不可的理由
一三一 使你受苦的事物
一三二 燒盡煩惱的火苗
一三三 必須做心的主人
一三四 生活安適、心情穩定的理由
一三五 取巧選擇捷徑的人
一三六 選擇艱困道路的人
一三七 諸佛教誨的本質 (一)
一三八 為了成為佛陀的子弟
一三九 諸佛教誨的本質 (二)
一四○ 點燃燒盡煩惱的火苗
八 觀照身體
一四一 有如脆弱而輕易毀壞城堡的身體
一四二 身體是一座功能有限的城堡
一四三 執著身體表象的愚蠢
一四四 體察身體的內部
一四五 看看身體的現實
一四六 讓身體之惡止息
九 變得自由
一四七 不可以輕信的十種狀況
一四八 只講求心情舒暢而生的痛苦
一四九 不要依賴靈性事物或人
一五○ 防禦內心的混亂
一五一 從你不自由的心得到自由
一五二 從愉快與不快的情緒中得到自由
一五三 從知識中得到自由
一五四 從他人的評價中得到自由
一五五 從愉快與痛苦中得到自由
一五六 即使是我說的話,都不該依賴
一五七 空的自由
十 學習慈悲
一五八 即使你過去曾是犯罪者
一五九 一切生物都不願死亡
一六○ 了解其他生物也和你同樣愛惜自己
一六一 不能買賣的東西
一六二 讓一切眾生都平安無事
一六三 練習對眾生慈悲
一六四 對一切眾生,施予慈悲心
一六五 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要心懷慈悲
十一 悟
一六六 已經不再重生
一六七 捨棄一切思想與哲學
一六八 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一六九 以坐禪滅火
一七○ 讓心專注於「當下,這一瞬間」
一七一 世界都在動搖變化中
一七二 諸行無常
一七三 諸法無我
一七四 一切行苦
一七五 苦是神聖的真理
一七六 怨憎會苦
一七七 愛別離苦
一七八 求不得苦
一七九 五蘊熾盛苦
一八○ 產生痛苦的機關
一八一 造成痛苦元兇的神聖真理
一八二 消除痛苦的神聖真理
十二 面對死亡
一八三 死亡總有一天將登門拜訪
一八四 如果你死亡之後
一八五 死後唯一能帶走的東西
一八六 進行死亡冥想
一八七 你也總有一天會死
一八八 讓我告訴你,我的死也是自然現象
一八九 這個世上沒有永恆的事物
一九○ 遺言
佛陀生涯「超精簡版」
後記
編輯說明
參考文獻
一 不生氣
○○一 如果有人讓你吃盡苦頭
○○二 有人惹你生氣時
○○三 有人誹謗你時
○○四 任何人都會受誹謗
○○五 忿怒的火苗
○○六 跳脫忿怒的循環
○○七 拒吃忿怒的手工料理,轉身離開
○○八 巧妙地避開攻擊
○○九 你和對方有一天終將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一○ 不應非議他人的原因
○一一 不應使他人痛苦的原因
○一二 你的怒氣傷害的事物
○一三 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一四 掙脫忿怒的連鎖
○一五 為愉快及不快的大腦興奮劑解毒
○一六 不報復
○一七 不要看對方的惡,而是看穿自己的內在
○一八 輕易拋開自尊心
○一九 不應與他們同流合汙 最差勁的人 PART1
○二○ 不應與他們同流合汙 最差勁的人 PART2
○二一 在不愉快的狀況下也能保持平靜嗎?
○二二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二三 戰勝內心潛藏的四惡
○二四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動搖的練習
○二五 心靈的安全司機
二 不比較
○二六 只顧自讚自誇的時候
○二七 若是你沒有掉入自大的陷阱
○二八 愚者成就了什麼?
○二九 忘了「某某人的」幸福
○三○ 以同樣的心情接受批判及讚賞
○三一 因他人評價而來的愉快或不快,都是虛幻
○三二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
○三三 不自以為是
○三四 不固執己見
○三五 即使你的意見被採納
○三六 傲慢只會加劇痛苦
○三七 不與人爭辯
○三八 輕鬆地轉換思考
○三九 不比較
○四○ 不計較勝負
○四一 不競爭
○四二 談話用詞有彈性地配合對方
○四三 不加入爭辯
○四四 不非議不讚揚,只說法則
○四五 二條道路
三 不貪求
○四六 匱乏感增加
○四七 匱乏感的移轉
○四八 燒盡匱乏感的根源
○四九 斷絕渴愛的根源
○五○ 不製造愛得死去活來的對象
○五一 不製造厭憎的對象
○五二 扭曲愛情的束縛
○五三 比鐵鎖更強力束縛我們的事物
○五四 受欲望驅策的思考使渴愛更碩大
○五五 斷絕渴愛的蜘蛛巢
○五六 停止思考的恣意妄為
○五七 觀看自己擁有的東西
○五八 從觀看擁有中的發現幸福
○五九 不在「有」、「無」之間動搖
○六○ 不讓內心因渴愛而徬徨
○六一 不吝惜將財產用於他人與自身
○六二 欲望招來痛苦
四 改變業
○六三 你就是過去思考的集合體
○六四 若認為善,就立刻付諸行動
○六五 不作負面思考
○六六 如果你始終不了解業的法則
○六七 如果你沒有覺知自我內心而活著
○六八 惡業
○六九 善業
○七○ 惡業至成熟為止的漫長時間
○七一 死後忿怒加劇的業
○七二 承受惡業報應的時候
○七三 最差勁的人
○七四 惡業不減
○七五 不輕忽惡業能量
○七六 不輕忽善業能量
○七七 行動、言語、思考都會形成業
○七八 善業到成熟為止的漫長時間
○七九 跨越負面思考者的四種安心感
○八○ 自作自受
○八一 無傷口的手百毒不侵
○八二 業造成變化
○八三 消除惡業的方法
○八四 負面的行動、言語、思考造成不幸的人生
○八五 正面的行動、言語、思考造就幸福的人生
五 慎擇友
○八六 若是邂逅以改善心為目標的朋友
○八七 若是沒有邂逅以改善心為目標的朋友
○八八 擁有性格比自己良好的朋友
○八九 若是和性格惡劣的朋友在一起,不如獨行
○九○ 假性朋友 (一)
○九一 假性朋友 (二)
○九二 假性朋友 (三)
○九三 假性朋友 (四)
○九四 必要時,一個人反而清靜自在
○九五 只耍嘴皮,完全不伸出援手的人不是朋友
○九六 只會說浮誇空話的人不是朋友
○九七 不要和借錢不還的人做朋友
○九八 和不對你評頭論足的人做朋友
○九九 和心靈成熟的人做朋友
一○○ 對朋友坦白說出心中的不滿時
一○一 有時被朋友疏遠也沒關係
一○二 告訴你寶藏所在的人
一○三 和這樣的人同行吧
六 知幸福
一○四 不執著擁有的事物
一○五 不執著於成果
一○六 不執著於飲食
一○七 不執著於睡覺的場所
一○八 不執著於自己的孩子
一○九 不執著於伴侶
一一○ 不執著於金錢
一一一 和智者在一起
一一二 居住在適合自己的場所
一一三 安適自在
一一四 養成技術,以幫助他人
一一五 養成腳踏實地的氣度
一一六 珍惜家人
一一七 克服小氣的障礙
一一八 意識因果的法則
一一九 控制言語及行為
一二○ 滿足的喜悅
一二一 鍛鍊內心的喜悅 (一)
一二二 鍛鍊內心的喜悅 (二)
一二三 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一二四 無論何時何地發生任何事,都能幸福
七 覺察自我
一二五 自己很難覺察自身的缺點
一二六 面對自己的內在
一二七 追求自由之身的人
一二八 熱衷於論斷旁人是非的理由
一二九 熱衷於娛樂及閒聊的理由
一三○ 非喝酒不可的理由
一三一 使你受苦的事物
一三二 燒盡煩惱的火苗
一三三 必須做心的主人
一三四 生活安適、心情穩定的理由
一三五 取巧選擇捷徑的人
一三六 選擇艱困道路的人
一三七 諸佛教誨的本質 (一)
一三八 為了成為佛陀的子弟
一三九 諸佛教誨的本質 (二)
一四○ 點燃燒盡煩惱的火苗
八 觀照身體
一四一 有如脆弱而輕易毀壞城堡的身體
一四二 身體是一座功能有限的城堡
一四三 執著身體表象的愚蠢
一四四 體察身體的內部
一四五 看看身體的現實
一四六 讓身體之惡止息
九 變得自由
一四七 不可以輕信的十種狀況
一四八 只講求心情舒暢而生的痛苦
一四九 不要依賴靈性事物或人
一五○ 防禦內心的混亂
一五一 從你不自由的心得到自由
一五二 從愉快與不快的情緒中得到自由
一五三 從知識中得到自由
一五四 從他人的評價中得到自由
一五五 從愉快與痛苦中得到自由
一五六 即使是我說的話,都不該依賴
一五七 空的自由
十 學習慈悲
一五八 即使你過去曾是犯罪者
一五九 一切生物都不願死亡
一六○ 了解其他生物也和你同樣愛惜自己
一六一 不能買賣的東西
一六二 讓一切眾生都平安無事
一六三 練習對眾生慈悲
一六四 對一切眾生,施予慈悲心
一六五 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要心懷慈悲
十一 悟
一六六 已經不再重生
一六七 捨棄一切思想與哲學
一六八 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一六九 以坐禪滅火
一七○ 讓心專注於「當下,這一瞬間」
一七一 世界都在動搖變化中
一七二 諸行無常
一七三 諸法無我
一七四 一切行苦
一七五 苦是神聖的真理
一七六 怨憎會苦
一七七 愛別離苦
一七八 求不得苦
一七九 五蘊熾盛苦
一八○ 產生痛苦的機關
一八一 造成痛苦元兇的神聖真理
一八二 消除痛苦的神聖真理
十二 面對死亡
一八三 死亡總有一天將登門拜訪
一八四 如果你死亡之後
一八五 死後唯一能帶走的東西
一八六 進行死亡冥想
一八七 你也總有一天會死
一八八 讓我告訴你,我的死也是自然現象
一八九 這個世上沒有永恆的事物
一九○ 遺言
佛陀生涯「超精簡版」
後記
編輯說明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不生氣
○○一
如果有人讓你吃盡苦頭
要是與你敵對的人讓你吃盡苦頭,看到你因此沮喪、鬱鬱寡歡,對方想必喜不自勝地歡呼:「耶!活該!」
所以,了解「真正損益」的人,不管吃了什麼苦頭,也不會哀歎,而能保持平常心。和平時一樣毫無改變,保持平靜。敵手看到你平靜的表情,則會因此大失所望「呿!真沒趣!」。
說來諷刺,刁難敵手、困擾對方的最佳辦法就是不動怒,保持開朗,就是這麼簡單。
增支部經典
○○二
有人惹你生氣時
一個你討厭的人正在氣頭上,如果你也受到影響跟著無名火起,火上澆油地對他說:「呿!幹嘛發這麼大脾氣!」你就是因對方的忿怒做出惡行。
不會對正在生氣的人感到忿怒,才能有效對抗難纏的敵人,並獲得真正的勝利。
就算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覺他人的忿怒,而你的心也似乎沾惹了怒氣,這時應當覺察並冷靜下來。
這麼一來,不論是你或對方,都等於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治療。
當你平靜地接受對方怒氣時,你們彼此的忿怒不久就會歸於平靜,得到緩解。
相應部經典
○○三
有人誹謗你時
要是他人誹謗你,使你感到很受傷,請你不妨想一想:誹謗他人的現象,並非現代才有的產物,而是從遠古時代就一直持續至今的現象。
沈默寡言的人,被人說是「悶葫蘆」;話說得多了,又被人批評「吵得像機關槍」;即使講究禮節而說話的人,也會被人中傷「一定有什麼企圖」。
法句經227
阿多羅應知!此非今日事,古語已有之:
默然為人誹,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
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四
任何人都會受誹謗
世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會在某些地方惹得某些人生氣。
因此遭人誹謗是理所當然的。
不管過去、現在或未來,這是亙古不變的事實,
所以不需要把他人的誹謗放在心上,左耳進右耳出就好了。
法句經228
全被人誹者,或全被讚者,
非曾有當有,現在亦無有。
○○五
忿怒的火苗
「那個人辱罵我!」
「他傷了我的心!」
「他偷偷搶先我!」
「他搶走我的利益!」
由於發生這類情況而燃起心中的怒火,不斷地在心中反覆咀嚼,這些恨意就永遠無法平息。只要回想起來就怒火中燒,你永遠都無法得到心靈的平靜。
法句經3
「彼駡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六
跳脫忿怒的循環
「那個人批評我!」
「他踐踏我的心!」
「他打垮了我!」
「他竊取我的創意!」
停止讓這類情況點燃心中的怒火,從一再重複的情緒中解脫,這些恨意才能平靜不起波瀾,使你的內心得到平靜。
法句經4
「彼駡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
○○七
拒吃名為忿怒的手工料理,轉身離開
想像一下:你招待親友來家裡吃晚餐,你親自大展身手,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餚。
但是很不巧的,你的親友臨時有事,因而立即紛紛告辭離去。
於是你家的餐桌留下滿桌沒人吃的菜餚,當大家都離開後,只留下你一個人孤單地吃這些菜。
就像這種情況,如果有人以忿怒攻擊你,這就猶如對方招待你吃名為忿怒的劇毒料理。
如果你能保持冷靜,不因為他的挑釁而動怒,這就是拒絕吃他做的這盤名為忿怒的劇毒料理,掉頭離開。
這麼一來,正在生氣者的內心所製作的劇毒料理,你連一口都沒碰,就完全被留下來了。
要是那個人獨自吃下所有忿怒的毒料理,不就是自取滅亡了嗎?
相應部經典
○○八
巧妙地避開攻擊
即使受到他人攻擊,如果你做出反擊,你內心的憎恨或對方內心的憎恨都無法平息,只會使彼此的憎恨越發強烈,怨怨相報。
即使受到攻擊,心裡想著:「算了!我不恨你。」學習相撲中的閃肩招式般,讓對方撲空,相互間的憎恨才能真正得到平息。
這是永恆而普遍的真理。
法句經5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九
不管是你或對方,有一天終將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和他人敵對而產生糾紛時,不妨試著刻意不予理會。因為你和對方總有一天都會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你以外的人雖然迷迷糊糊地忘卻「自己總有一天會死」的真理,只要你很清楚地意識到這個真理,忿怒或爭端應當都會平息。
告訴自己:「不管是走向哪一條道路,你總有一天會離開這裡;不管是走向哪一條道路,我也是總有一天會離開這裡。所以,沒什麼好計較。」拋開忿怒,回復你平靜的心。
法句經6
彼人不了悟,「我等將毁滅」。
若彼等知此,則爭論自息。
○一○
不應非議他人的原因
任何人出生時,口中都長有一把利斧。人們常以這把利斧傷人,卻在不知不覺中使得自己的心靈也傷痕累累。
這是因為每一次你用勁揮下非議他人的惡口之斧,不但你的心變得僵硬,你的腦內也產生不愉快的神經刺激,不僅使得你的內臟產生毒素,連帶你的呼吸氣息也混著毒素。
經集657
出生之人嘴中都長有一把斧,
愚者口出惡言,
用這把斧劈砍自己。
第二章 不比較
○二六
只顧自讚自誇的時候
旁人沒問就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有多麼的努力不懈、
自己的成就、
自己認識哪些名人、
自己的工作有多了不起。
如果你成為如此自大傲慢的人,
真正的賢者應該會認為你「很膚淺」,對你敬而遠之。
經集782
未經詢問便向別人讚揚自己的德行戒行,
智者認為這種自我吹噓的人不高尚。
○二七
若是你沒有掉入自大的陷阱
若是你的心沈穩平靜無波,
你應當不會誇耀自己的成就──
「我完成了!」、「我真是太厲害了!」,
只要你成功之際,沒有掉入狂妄自大的陷阱,
賢者自然就會因為你「心靈高潔」而仰慕你。
經集783
平靜沉著,
不稱道自己品行如何如何,
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驕傲,
智者認為這樣的比丘高尚。
○二八
愚者成就了什麼?
愚者只要成就了某件事,就迫不及待地想昭告天下──
「你知道嗎?我做了這樣的事喲!」
「真希望受大家尊敬!」
「真希望大家來奉承我!」
「真希望有人來拍我馬屁!」
物欲及淺薄的眼光表露無遺。
「希望大家都知道我做了什麼!」
「希望大家都照我說的去做!」
全身充滿這些幼稚的物欲,
愚者的欲望及傲慢,
將會膨脹肥大起來。
法句經73、74
愚人騖虛名:僧中作上座,
僧院為院主,他人求供養。
法句經73
「僧與俗共知――此事由我作,
事無論大小,皆由我作主」,
愚人作此想,貪與慢增長。
法句經74
○二九
忘了「某某人的」幸福
「這個點子是我的原創。」
「這是他的提案。我輸給他了。」
「這是那小子的意見。我才不屑!」
這些「某某人的」褊狹看法,
使得你的內心,為區分你我他而苦。
「自己的」、「他人的」,
若你能拋開這兩者的話,
即使一無所有,
你仍然能夠擁有一顆幸福的心。
經集951
他不考慮自己有什麼,
也不考慮別人有什麼;
他沒有私心,
不為自己沒有什麼而悲傷。
○三○
以同樣的心情接受批判及讚賞
不管是被他人謾罵或批判,
還是受到他人尊敬或讚揚,
都是以同樣的心情去看待。
即使有人辱罵你「為什麼連這麼一點事都做不好?」,
因此而感到低人一等時,應及早察覺,
「算了!」讓它隨風而逝。
即使有人誇奬你「不愧是你!真厲害!」,
因此被自傲優越感而占領內心,也要及早察覺,
「算了!」讓它隨風而逝。
經集702
在村莊裡,
無論受辱駡,還是受讚揚,
都應該一視同仁;
要克制心中的忿怒,
不驕傲、平靜地生活。
○三一
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當旁人批判你,給你負面評價時,「反正我就是這樣……」不要因而被刺激以致內心動搖,覺得矮人一截。
即使旁人誇奬你、讚揚你,也不要因此而眼高於頂,「看!現在終於知道我的才能了吧!」產生傲慢的優越感。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
經集928
比丘不應該因受譴責而發抖,
因受讚揚而得意;
他應該摒棄貪欲、忿怒、誹謗和妒忌。
○三二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
即使受人讚許,也不要一再沈浸於腦內「啊!心情真好!」的愉悅反應,貪戀被讚美的快樂。即使博得好評,也不應狂妄自大。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時,你的態度自然能夠泰然自若,以溫言軟語因應不同狀況。
若是心境能夠如此沈穩不起波瀾,就不需信奉特定宗教或某個人,也不需要汲汲營營於「一定要讓心情平靜下來」。
經集853
不貪戀享受,不狂妄,
溫文爾雅,聰明睿智,
不輕信,不厭棄他人。
○三三
不自以為是
「你看!我很厲害吧!」不要成為這樣驕矜的人。有些人即使沒有露骨地以言語自誇,仍會在行為舉止中表現出狂妄自大。
不要整天誇耀自己的豐功偉業,總是向人炫耀:「大家看看我!」
即使心靈有所成長,也不要自以為是。
同時,不要在不自覺時得意忘形,以言語傷害他人。
經集930
比丘不應該自吹自擂,
不應該胡言亂語,
不應該學會驕橫,
不應該挑起爭論。
○三四
不固執己見
固執自己的創見,
老是自豪:「我的點子超讚!」
一定會遭受他人的討厭與批評。
即使有一部分的人佩服且讚賞你,
也會認為你不好相處,對你敬而遠之。
經集895
一些人堅持觀點,爭辯道:「這是真實」。
這樣,他們或者受到譴責,或者受到讚揚。
七 覺察自我
一二五
自己很難覺察自身的缺點
我們總是對於他人的缺點看得特別清楚,因而變得狂妄,忍不住想指責他人。但對於自己的缺點,卻總是看不清。
雖然打算當「好人」,其實可能是強迫他人接受善意;即使原本打算道歉,結果對方不原諒自己時,卻成了立刻動怒的偽善者。
這種「扭曲的本性」,自己最難察覺。
藉著批評他人的問題,錯覺「能夠看出他人問題的自己很厲害,沒有什麼問題」,因而自己身上的問題受到遮蔽。
這就形同賭博時,當搖骰子出現對自己不利的點數時,耍詐出老千,毫不足取。
法句經252
易見他人過,自見則為難。
揚惡如颺糠,已過則覆匿,
如彼狡博者,隱匿其格利。
一二六
面對自己的內在
觀照自我的內在,就是讓模糊曖昧的意識確實覺醒。
「啊!我現在產生想偷懶玩耍的欲望。」
「啊!我現在產生對上司的忿怒。」
「咦?我的怒氣消失了!」
「嗯,我這次似乎有點在撒嬌。」
「我現在似乎莫名地不安。」
像這樣去面對自己的內心,而且總是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你就能使混亂的內心沈靜而清晰。
法句經21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一
如果有人讓你吃盡苦頭
要是與你敵對的人讓你吃盡苦頭,看到你因此沮喪、鬱鬱寡歡,對方想必喜不自勝地歡呼:「耶!活該!」
所以,了解「真正損益」的人,不管吃了什麼苦頭,也不會哀歎,而能保持平常心。和平時一樣毫無改變,保持平靜。敵手看到你平靜的表情,則會因此大失所望「呿!真沒趣!」。
說來諷刺,刁難敵手、困擾對方的最佳辦法就是不動怒,保持開朗,就是這麼簡單。
增支部經典
○○二
有人惹你生氣時
一個你討厭的人正在氣頭上,如果你也受到影響跟著無名火起,火上澆油地對他說:「呿!幹嘛發這麼大脾氣!」你就是因對方的忿怒做出惡行。
不會對正在生氣的人感到忿怒,才能有效對抗難纏的敵人,並獲得真正的勝利。
就算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覺他人的忿怒,而你的心也似乎沾惹了怒氣,這時應當覺察並冷靜下來。
這麼一來,不論是你或對方,都等於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治療。
當你平靜地接受對方怒氣時,你們彼此的忿怒不久就會歸於平靜,得到緩解。
相應部經典
○○三
有人誹謗你時
要是他人誹謗你,使你感到很受傷,請你不妨想一想:誹謗他人的現象,並非現代才有的產物,而是從遠古時代就一直持續至今的現象。
沈默寡言的人,被人說是「悶葫蘆」;話說得多了,又被人批評「吵得像機關槍」;即使講究禮節而說話的人,也會被人中傷「一定有什麼企圖」。
法句經227
阿多羅應知!此非今日事,古語已有之:
默然為人誹,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
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四
任何人都會受誹謗
世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會在某些地方惹得某些人生氣。
因此遭人誹謗是理所當然的。
不管過去、現在或未來,這是亙古不變的事實,
所以不需要把他人的誹謗放在心上,左耳進右耳出就好了。
法句經228
全被人誹者,或全被讚者,
非曾有當有,現在亦無有。
○○五
忿怒的火苗
「那個人辱罵我!」
「他傷了我的心!」
「他偷偷搶先我!」
「他搶走我的利益!」
由於發生這類情況而燃起心中的怒火,不斷地在心中反覆咀嚼,這些恨意就永遠無法平息。只要回想起來就怒火中燒,你永遠都無法得到心靈的平靜。
法句經3
「彼駡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六
跳脫忿怒的循環
「那個人批評我!」
「他踐踏我的心!」
「他打垮了我!」
「他竊取我的創意!」
停止讓這類情況點燃心中的怒火,從一再重複的情緒中解脫,這些恨意才能平靜不起波瀾,使你的內心得到平靜。
法句經4
「彼駡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
○○七
拒吃名為忿怒的手工料理,轉身離開
想像一下:你招待親友來家裡吃晚餐,你親自大展身手,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餚。
但是很不巧的,你的親友臨時有事,因而立即紛紛告辭離去。
於是你家的餐桌留下滿桌沒人吃的菜餚,當大家都離開後,只留下你一個人孤單地吃這些菜。
就像這種情況,如果有人以忿怒攻擊你,這就猶如對方招待你吃名為忿怒的劇毒料理。
如果你能保持冷靜,不因為他的挑釁而動怒,這就是拒絕吃他做的這盤名為忿怒的劇毒料理,掉頭離開。
這麼一來,正在生氣者的內心所製作的劇毒料理,你連一口都沒碰,就完全被留下來了。
要是那個人獨自吃下所有忿怒的毒料理,不就是自取滅亡了嗎?
相應部經典
○○八
巧妙地避開攻擊
即使受到他人攻擊,如果你做出反擊,你內心的憎恨或對方內心的憎恨都無法平息,只會使彼此的憎恨越發強烈,怨怨相報。
即使受到攻擊,心裡想著:「算了!我不恨你。」學習相撲中的閃肩招式般,讓對方撲空,相互間的憎恨才能真正得到平息。
這是永恆而普遍的真理。
法句經5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九
不管是你或對方,有一天終將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和他人敵對而產生糾紛時,不妨試著刻意不予理會。因為你和對方總有一天都會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你以外的人雖然迷迷糊糊地忘卻「自己總有一天會死」的真理,只要你很清楚地意識到這個真理,忿怒或爭端應當都會平息。
告訴自己:「不管是走向哪一條道路,你總有一天會離開這裡;不管是走向哪一條道路,我也是總有一天會離開這裡。所以,沒什麼好計較。」拋開忿怒,回復你平靜的心。
法句經6
彼人不了悟,「我等將毁滅」。
若彼等知此,則爭論自息。
○一○
不應非議他人的原因
任何人出生時,口中都長有一把利斧。人們常以這把利斧傷人,卻在不知不覺中使得自己的心靈也傷痕累累。
這是因為每一次你用勁揮下非議他人的惡口之斧,不但你的心變得僵硬,你的腦內也產生不愉快的神經刺激,不僅使得你的內臟產生毒素,連帶你的呼吸氣息也混著毒素。
經集657
出生之人嘴中都長有一把斧,
愚者口出惡言,
用這把斧劈砍自己。
第二章 不比較
○二六
只顧自讚自誇的時候
旁人沒問就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有多麼的努力不懈、
自己的成就、
自己認識哪些名人、
自己的工作有多了不起。
如果你成為如此自大傲慢的人,
真正的賢者應該會認為你「很膚淺」,對你敬而遠之。
經集782
未經詢問便向別人讚揚自己的德行戒行,
智者認為這種自我吹噓的人不高尚。
○二七
若是你沒有掉入自大的陷阱
若是你的心沈穩平靜無波,
你應當不會誇耀自己的成就──
「我完成了!」、「我真是太厲害了!」,
只要你成功之際,沒有掉入狂妄自大的陷阱,
賢者自然就會因為你「心靈高潔」而仰慕你。
經集783
平靜沉著,
不稱道自己品行如何如何,
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驕傲,
智者認為這樣的比丘高尚。
○二八
愚者成就了什麼?
愚者只要成就了某件事,就迫不及待地想昭告天下──
「你知道嗎?我做了這樣的事喲!」
「真希望受大家尊敬!」
「真希望大家來奉承我!」
「真希望有人來拍我馬屁!」
物欲及淺薄的眼光表露無遺。
「希望大家都知道我做了什麼!」
「希望大家都照我說的去做!」
全身充滿這些幼稚的物欲,
愚者的欲望及傲慢,
將會膨脹肥大起來。
法句經73、74
愚人騖虛名:僧中作上座,
僧院為院主,他人求供養。
法句經73
「僧與俗共知――此事由我作,
事無論大小,皆由我作主」,
愚人作此想,貪與慢增長。
法句經74
○二九
忘了「某某人的」幸福
「這個點子是我的原創。」
「這是他的提案。我輸給他了。」
「這是那小子的意見。我才不屑!」
這些「某某人的」褊狹看法,
使得你的內心,為區分你我他而苦。
「自己的」、「他人的」,
若你能拋開這兩者的話,
即使一無所有,
你仍然能夠擁有一顆幸福的心。
經集951
他不考慮自己有什麼,
也不考慮別人有什麼;
他沒有私心,
不為自己沒有什麼而悲傷。
○三○
以同樣的心情接受批判及讚賞
不管是被他人謾罵或批判,
還是受到他人尊敬或讚揚,
都是以同樣的心情去看待。
即使有人辱罵你「為什麼連這麼一點事都做不好?」,
因此而感到低人一等時,應及早察覺,
「算了!」讓它隨風而逝。
即使有人誇奬你「不愧是你!真厲害!」,
因此被自傲優越感而占領內心,也要及早察覺,
「算了!」讓它隨風而逝。
經集702
在村莊裡,
無論受辱駡,還是受讚揚,
都應該一視同仁;
要克制心中的忿怒,
不驕傲、平靜地生活。
○三一
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當旁人批判你,給你負面評價時,「反正我就是這樣……」不要因而被刺激以致內心動搖,覺得矮人一截。
即使旁人誇奬你、讚揚你,也不要因此而眼高於頂,「看!現在終於知道我的才能了吧!」產生傲慢的優越感。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
經集928
比丘不應該因受譴責而發抖,
因受讚揚而得意;
他應該摒棄貪欲、忿怒、誹謗和妒忌。
○三二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
即使受人讚許,也不要一再沈浸於腦內「啊!心情真好!」的愉悅反應,貪戀被讚美的快樂。即使博得好評,也不應狂妄自大。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時,你的態度自然能夠泰然自若,以溫言軟語因應不同狀況。
若是心境能夠如此沈穩不起波瀾,就不需信奉特定宗教或某個人,也不需要汲汲營營於「一定要讓心情平靜下來」。
經集853
不貪戀享受,不狂妄,
溫文爾雅,聰明睿智,
不輕信,不厭棄他人。
○三三
不自以為是
「你看!我很厲害吧!」不要成為這樣驕矜的人。有些人即使沒有露骨地以言語自誇,仍會在行為舉止中表現出狂妄自大。
不要整天誇耀自己的豐功偉業,總是向人炫耀:「大家看看我!」
即使心靈有所成長,也不要自以為是。
同時,不要在不自覺時得意忘形,以言語傷害他人。
經集930
比丘不應該自吹自擂,
不應該胡言亂語,
不應該學會驕橫,
不應該挑起爭論。
○三四
不固執己見
固執自己的創見,
老是自豪:「我的點子超讚!」
一定會遭受他人的討厭與批評。
即使有一部分的人佩服且讚賞你,
也會認為你不好相處,對你敬而遠之。
經集895
一些人堅持觀點,爭辯道:「這是真實」。
這樣,他們或者受到譴責,或者受到讚揚。
七 覺察自我
一二五
自己很難覺察自身的缺點
我們總是對於他人的缺點看得特別清楚,因而變得狂妄,忍不住想指責他人。但對於自己的缺點,卻總是看不清。
雖然打算當「好人」,其實可能是強迫他人接受善意;即使原本打算道歉,結果對方不原諒自己時,卻成了立刻動怒的偽善者。
這種「扭曲的本性」,自己最難察覺。
藉著批評他人的問題,錯覺「能夠看出他人問題的自己很厲害,沒有什麼問題」,因而自己身上的問題受到遮蔽。
這就形同賭博時,當搖骰子出現對自己不利的點數時,耍詐出老千,毫不足取。
法句經252
易見他人過,自見則為難。
揚惡如颺糠,已過則覆匿,
如彼狡博者,隱匿其格利。
一二六
面對自己的內在
觀照自我的內在,就是讓模糊曖昧的意識確實覺醒。
「啊!我現在產生想偷懶玩耍的欲望。」
「啊!我現在產生對上司的忿怒。」
「咦?我的怒氣消失了!」
「嗯,我這次似乎有點在撒嬌。」
「我現在似乎莫名地不安。」
像這樣去面對自己的內心,而且總是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你就能使混亂的內心沈靜而清晰。
法句經21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