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現代詩的藝術跨界與應用

現代詩的藝術跨界與應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分為五章,將「現代詩」與音樂、影像、劇本、廣告文案、文創應用做跨領域藝術的連結。各章皆以臺灣當代重要詩人羅任玲的〈昨日的窗簾〉一詩為教學實例,分享這首詩應用到不同藝術領域的方法與成果。
各章作者運用自身專長,將〈昨日的窗簾〉一詩發揮不同面向的藝術效果,譬如:如何透過一首詩的聲情與意象,改寫成一首流行歌詞;如何將一首詩透過詩中意象,拍攝成一部影像詩影片;如何透過一首詩字詞的琢磨與轉變,寫成一個別具創意的廣告文案;或者透過與日常生活結合的創意巧思,將一首詩作變身為桌遊、文具禮品等各種文青商品。
透過本書作者們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跨領域引導,「現代詩」變得活潑有趣,完全翻轉詩作給人古老、文謅謅的刻板印象,適合做為大專院校通識課程、文創及文學相關科系教科書,也可提供藝術跨領域者作為實踐的參考。
本書每章章末皆有單元習作,幫助讀者在閱讀內文後可以進一步活用,對現代詩的跨界運用更加熟練與了解。章末習作均需讀者發揮創意完成自己的作品,並無標準答案,不提供解答。

作者簡介

顧蕙倩
詩人,文學博士,喜歡小巷弄。
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臺灣師大附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多首現代詩作與當代作曲家合作,譜詠詩樂作品,曾擔任臺北文學季寫作課程導師等。曾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 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等。
著有詩集《傾斜/人間喜劇》、《時差》、《好天氣,從不為誰停留》、《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散文集《漸漸消失的航道》、《幸福限時批》、《遍路臺北》,漫畫劇本《追風少年》,論文集《蘇曼殊詩析論》、《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台灣現代詩的跨域研究》,報導文學《詩領空:典藏白萩詩/生活》、《鹽田、新美、葫蘆巷:臺南作家追想曲》、《探險時代:臺灣山城海》等書。

洪淳修
紀錄片導演/臺灣藝術大學多媒系兼任講師。
紀錄片作品有《金門留念》、《刪海經》、《河口人》、《城市農民曆》等多部,曾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臺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新世代觀點獎、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賞…等國內外獎項肯定。
作品皆以城市、國境邊陲為場景, 呈現區域間的矛盾與衝突,近年來多從事紀錄片教學與推廣工作。

林育誼
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畢業,主修多媒體音樂創作。
現任「聲想音樂工作室」音樂總監、成德國中駐校藝術家、中國科技大學學士後數位音樂音效學程講師、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講師、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講師、南港社大講師。
2011年中國廣播公司錄音技術班人才培訓營結業、Pro Tools101數位錄音國際證照、功學社山葉樂器電子琴專任示範演奏十年經歷、康軒出版社國中108 課綱「藝術與人文」課本編輯委員,泰宇出版社高中「藝術生活-音樂應用」課本編輯委員,均悅出版社高中「多媒體音樂」課本編輯委員。
專長:數位音樂音效製作、流行音樂編曲、影像配樂、即時互動多媒體與音樂設計(Max/MSP/Jitter)、多媒體音樂展演節目之設計與執行。
重要作品:
2021 臺北市卓越藝術計畫流行兒童歌謠編曲、錄音製作共十首
2020 臺中捷運動畫宣傳片音樂音效製作
2019 中國大陸江蘇愛利弗教育科技幼兒繪本音樂製作約90 餘首
2018 南港車站「聲立方」公共裝置藝術聲音設計
2017 佛光大學傳播系、臺北市北一女中等十間學校畢業歌曲製作
2016 微電影「同學」(NeverSceneFilms 團隊製作)配樂
2015 工研院「解密科技寶藏」科技藝術展覽互動聲音設計
2014 中國信託南港企業總部外牆LED 燈光秀音樂設計
2014 桃園縣環保局「全國環保奧斯卡」專輯製作人
2013 中國大陸「崑山匯鑫商業中心」廣告配樂及互動音樂設計
2012 工研院年度計劃「光之綻」生理訊號與多媒體互動聲音設計
2011 臺北藝穗節「躁鬱症」多媒體舞蹈音樂劇場音樂設計
2011 牯嶺街小劇場「孵生」音樂設計
2010 公共電視「搖滾保姆」影片配樂
『聲想音樂工作室』FB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nley011Music/

陳謙
本名陳文成,文創策展計畫主持人、出版顧問兼多項文學獎評審。
佛光大學文學博士,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碩士。
曾任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人才培訓專班「故事行銷」教師、龍華科大遊戲系「劇本創作」教師、傳播公司電視編劇、中時集團文案編輯、網路書店行銷經理及光電企業品牌經理、出版集團經理兼總編輯,現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北教大通識學報》、《當代詩學》學報主編,耕莘文教院、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出版顧問。
學術專長為故事行銷學、出版編輯學、臺灣當現代文學等。創作作品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文建會台灣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十餘項。
出版有詩集《島與島飛翔:陳謙詩選》,小說集《燃燒的蝴蝶》、旅遊文學《戀戀角板山》及其他文學及論述作品等14 部。
企劃主編有《書情詩選》、《現代詩讀本》、華成版「當代散文家」大系、華文網「童書舖」、博揚版「民眾經典」大系、《台灣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與《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集》等數百種。

嚴忠政
逢甲大學文學博士,曾獲2002 年、2003 年「聯合報文學獎」,2004 年、2007 年「時報文學獎」,以及文建會「台灣文學獎」。
曾任嘉義大學駐校作家、逢甲大學助理教授,現任「第二天文創」執行長、《創世紀詩雜誌》主編,並於海外多個機構教授新詩寫作與文案寫作。著有《黑鍵拍岸》、《前往故事的途中》、《玫瑰的破綻》、《失敗者也愛――The Sea》、《年記1966:交換日常》、《時間畢竟》。

林德俊
詩人,跨界策展人,文化教育工作者。暱稱兔牙小熊,學生眼中的「小熊老師」。
畢業於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曾長年服務於聯合報副刊擔任文學編輯。現任熊與貓咖啡書房主人,從事在地文藝復興,發起阿罩霧學節,推廣城南文化廊道。
著有《成人童詩》、《樂善好詩》、《玩詩練功房》、《愛上寫作的11 種方法》等書,編有《愛的圓舞曲――聯副60 個最動人的故事》等書。
獲五四文藝獎、林榮三文學獎、帝門藝評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中華民國新詩學會詩運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當代文化藝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結合」論文獎助、臺北國際詩歌節日用物件詩徵件首獎(與EZ Studio 合作)等。
策畫台北國際藝術村「行詩走露」行動展演、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詩引子」裝置展、飲冰室茶集「曖昧三行詩」徵稿、「光之詩」文學點燈展(與點燈文化基金會、聯合副刊合作)等多項文學跨界活動。近年著力於活潑化的地方鄉土教育及閱讀陪伴教育。

序言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機器人與AI人工智慧的技術已逐漸取代「人類智慧」的傳統角色,想要擁有美好未來,「學有專精」固然重要,因應數位多元的文明發展,跨領域的時代已經來臨,而學校發展也勢必更加跨領域。透過現代詩與藝術相關領域創作的對話,看起來這一切似乎是一次具跨界意義的實驗之作。
可是,這一切嶄新的傳播與教育行動,在中國文化的源源長河裡,其實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便已達成!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非常喜愛引用畫家畢卡索的這句名言:「好的藝術家懂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則擅偷取。」他的兩個創新關鍵字是「借用」與「連結」。賈伯斯革命性地改變多種產業風貌的成就,就是跨領域融合與進化的極致。如果,我們回到「聲音」,雖然我們已聽不到三千多年前的先民聲音,但是我們卻能夠運用和先民一樣的「聲音」媒介,表達我們對詩歌的感受。
故事開始於遠古時代,在尚未有文字記載的人類世界,聲音擔負著傳遞、傳情、溝通等作用,神話故事將先民向天地企求的聲音記錄下來,透過一代代的流傳,先民因著口述歷史記錄下文化歷史,也記錄了先民在大地間求生存討生活的方式。直到有了文字,這些傳唱裡的記錄得以分享更多世代眾生。可惜的是,因為缺乏現代的錄音設備,我們對於已隨時代消逝的先民歌謠、頌詞等聲音,已無法原音重現,只能透過文字紀錄,以詩歌內容、文字音韻、字句排列、字數變化等研讀,體會最初先民吟詠詩歌的聲音傳唱方式、情感音韻起伏等表現內容。
我們可以理解先民的情感和我們不無二異,而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差別之一其實就是藝術的能力,透過藝術的形式表達對於未知或時空轉移的緬懷,不一定具備實用性,但卻真真實實地表達了創作者的內在情感。
而文字、聲音、影像就是一種藝術,譬如透過對於聲音的細節辨識,每個人可以排序篩選出自己有感覺的聲音,而這些細節辨識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後天經驗慢慢改變的。當聲音與創作者的文字語言結合,透過文字語言所要承載的情感,自然而然就需要與內在身心節奏互相契合。當內在感情是舒緩自在時,我們所書寫的文字語言節奏必然不會是急促而沉重的;同理可知,當我們閱讀岳飛〈滿江紅〉這闋詞時,內心的悸動悲慟隨文字音韻節奏互相對話,因為,岳飛正是使用入聲字押韻。
「入聲韻」又稱「促聲韻」,是指傳承自古代漢語之一類音節結構,其韻尾以濁塞音快速結束,再無聲除阻。入聲字是指音節有此類結構之字,此類字之聲調在隋朝韻書《切韻》至宋朝韻書《廣韻》都屬於入聲調類,其入聲聲調是短而急促。在該時代,入聲都穩定並完整存在於中原語言之中,擁有-p、-t、-k 三種輔音韻尾。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入聲調和非入聲調的差別更多來自音質短促而非高低音調值。因著語言演變,現今許多方言如北京官話已無入聲韻,所以現在以北京官話念起岳飛的〈滿江紅〉,就無法以音韻感受岳飛內在深深的悲切之情。由入聲字我們得以理解,內在的感受來自聲音的提醒與牽動。
如果不是口述傳說、詩歌韻文,我們不會理解先民日常生活裡的對話、生活環境等,例如古早流傳下來的《山海經》,記載著先民解釋天地的神話傳說,至今古圖早已亡佚不存,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當我們讀到《山海經‧中次八經》:「又東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久久不能自己,後人憑文字傳說畫下一幅幅先民流傳的「山海經」,為自己、也為山林間飄風驟雨的現象作出了橫跨古今的解釋。爾後彷彿神諭,一篇篇《詩經》、《楚辭》等的詩歌作品自神話傳說、自山林、自胸臆流至口舌吟唱,傳自筆尖歌詠。
三千年悠悠長河倏忽來到窗前。這些詩歌召喚獸從時空的某處不約而同齊來,對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而言,依憑科學實證,精算大數據已為習性,對於三千多年前先民怪奇悠謬之說只覺遙遙如山嵐,更何來引得人一一關注,甚至繪圖註記呢?為何不研究天體運行的真相,發射一枚實體衛星成為解釋的憑據呢?何苦以聲音、影像、文字,來去神話與詩歌之間,於生民生計有何助益呢?
當然三千多年前沒有「收音機」,但是透過了文字、音韻、意象,將美好的詩樂情感傳播出去,也透過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將詩三百的詩歌內涵代代演繹與詮釋,逐漸累積形塑為中華文化的詩樂傳統,如此詩樂的傳播力量,其實就是最深刻動人的傳媒實踐。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電腦、網路、手機已成為人類互相傳訊的主力,影像的大量使用成為現今人類文明的風景。快速的資訊流通,大量且重複的知識流通,人類的記憶彷彿更加快速的被覆蓋與被取代。
但是,我們不禁自問,什麼是教育場域裡值得老師們繼續傳承下去的文明主力呢?
這本書在企劃的初期,即以傳承性與前瞻性的思考進行,以中國文化詩歌傳統為核心,將「現代詩」與故事敘事、音樂、影像、廣告文案、遊戲性為跨領域藝術的教育實踐。為方便使用本書,每位書寫篇章的老師,皆以臺灣當代重要詩人羅任玲的〈昨日的窗簾〉一詩為教學實例,設計現代詩與其他藝術相關領域的實踐結果,以期提供相關教育工作者與藝術跨領域者作為實踐的參考。
期待這本書在「詩歌傳統、創新與應用」上,能提供更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跨領域教育實踐。

顧蕙倩 謹識

目次

Chapter 01 現代詩的多音交響
Chapter 02 影像詩
Chapter 03 意象與衝突的匯流:詩與劇本
Chapter 04 詩與文案――從現代詩到廣告文案的「詩歌經濟」
Chapter 05 詩的遊戲與文創應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28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