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週末,飲茶,大家會想起什麼?
除了酒樓茶市背景的喧鬧之外,也許就是同檯朋友無拘無束的說東說西。
茶桌之間的談話,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目的、固定的路綫。
興之所至,上一句說到秦漢,下一句隨時可以跳到魏晉。
初文出版社的《週未飲茶》,希望能成為一個讓人各抒懷抱的園地。
內容每集不設主題,盡量開放空間,容納多元的分類、形式、風格、題材,像一杯杯茶,讓讀者選擇,或濃或淡,各得其所。
文學是以血為燈油、以肉為燭台的路。作編輯的、作出版的,珍而重之雙手捧接,一邊細心輕拭包裹,一邊掃除路上塵埃。只願這些心血能多幾人見到、能在路上走長一點。
幸蒙各方文友憐惜,不吝賜稿,願意跟我們每半年飲茶一次。《週末飲茶(2)》除原有「茶聚大家談」、「紙式小情書」、「從歷史看香港文學」、「吳尋張跡」外,新設蕭欣浩博士的「寫得有滋味」。以字談食,筆杆能作筷子,雙目可當味蕾,讓《飲茶》的餐桌更添一道名菜。
精選內容:
〈香港文人筆下的香港仔〉葉嘉詠
〈吳尋張跡――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吳邦謀
〈無心弦管向人幽――格律詩創作芻說〉陳煒舜
〈舊灣仔抒情〉散文名家――何紫
〈閘〉周淑屏最新小說
除了酒樓茶市背景的喧鬧之外,也許就是同檯朋友無拘無束的說東說西。
茶桌之間的談話,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目的、固定的路綫。
興之所至,上一句說到秦漢,下一句隨時可以跳到魏晉。
初文出版社的《週未飲茶》,希望能成為一個讓人各抒懷抱的園地。
內容每集不設主題,盡量開放空間,容納多元的分類、形式、風格、題材,像一杯杯茶,讓讀者選擇,或濃或淡,各得其所。
文學是以血為燈油、以肉為燭台的路。作編輯的、作出版的,珍而重之雙手捧接,一邊細心輕拭包裹,一邊掃除路上塵埃。只願這些心血能多幾人見到、能在路上走長一點。
幸蒙各方文友憐惜,不吝賜稿,願意跟我們每半年飲茶一次。《週末飲茶(2)》除原有「茶聚大家談」、「紙式小情書」、「從歷史看香港文學」、「吳尋張跡」外,新設蕭欣浩博士的「寫得有滋味」。以字談食,筆杆能作筷子,雙目可當味蕾,讓《飲茶》的餐桌更添一道名菜。
精選內容:
〈香港文人筆下的香港仔〉葉嘉詠
〈吳尋張跡――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吳邦謀
〈無心弦管向人幽――格律詩創作芻說〉陳煒舜
〈舊灣仔抒情〉散文名家――何紫
〈閘〉周淑屏最新小說
序
首語
《週末飲茶》行到第二期,如嬰兒蹣跚學步,步步不易。文藝出版從來艱難,自資文學雜誌恐怕更甚。《飲茶》編委會僅六人,每人均有正職,工餘時間義務處理。我負責部份整理校核,另有幾位編輯分工校對,剩下工作以及費用全由主編黎漢傑包底。由籌備至今,時約一年,我總諸多不安,一時擔慮存貨壓倉,一時憂心稿件不足,一時又覺內外工作困身,甚沒意思。
幸蒙各方文友憐惜,不吝賜稿,願意跟我們幾位每半年飲茶一次。今期除原有專欄「茶聚大家談」、「紙式小情書」、「從歷史看香港文學」、「吳尋張跡」外,新設蕭欣浩博士的「寫得有滋味」。以字談食,筆杆能作筷子,雙目可當味蕾,讓《飲茶》的餐桌更添一道名菜。
接洽文稿時,喜見新知舊雨。遇有不少鼓勵支持之語,網絡匆匆,未能一一細談道謝,在此衷心謝過。散文部份,香港兒童文學家何紫先生的女兒何紫薇女士年前意外發現父親未曾結集成書的作品,慷慨投予《飲茶》,萬分感激。這八篇作品均關於昔日灣仔,或抒情或記事,對香港文學或地方歷史的研究者而言尤其珍貴。
我與黎漢傑認識已有八年。這些年來不止一兩次跟他動真氣,心裡暗擱狠話,忖度從此生死不相往來。我們的友誼小船總是說翻便翻。現在還沒有翻成,便借這個地方、佔他的地盤說他幾句。
自他成立初文出版社起,便時時自稱「生意佬」。我總笑罵這是騙子說話。成書於漢代的《大戴禮記》引時人諺語:「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初文屢屢復刻經典,如六十年代慕容羽軍的《海濱姑娘》、龍人等十人合集的《戮象》、七十年代沈西城的《梅櫻集》、羈魂的《藍色獸》等;亦有廣查舊報紙雜誌,為前輩搜集整理四散作品,有些文章因時代久遠,作者早已忘記,再見時是何等驚喜,這類出版書籍如馬覺《昨夜風未冷》的「補遺」、梓人《長廊的短調》、施友朋《野村雜話》等。這些於研究傳世自然有益,但於生意似乎就不能說是吃香。
又如本年初出版的《香港文學書目續編 1996-2016》,上承一九九六年青文書屋的《香港文學書目》,往下羅列二十年間香港文壇各種文類的代表作品,並附簡介封面。這類文獻目錄學的整理工作,極有意義,但過程必然繁瑣單調,兼易對外有所得失。尋常文學愛好者,未必有興趣;研究香港文學者,便是每人手持一本,又能是多少?
他曾提到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十二卷鉅作《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說唯有大型出版社才能動用如此財力人力,承擔龐大風險,為早期的香港文學理一條脈絡。如今初文出版文學書目續編,規模雖小得多,時代也有異,但本心卻是無二。
文學是以血為燈油、以肉為燭台的路。創作者活生生掏心挖肺。作編輯的、作出版的,珍而重之雙手捧接,一邊細心輕拭包裹,一邊掃除路上塵埃。只願這些心血能多幾人見到、能在路上走長一點。
行筆至此,格子終於爬夠。下期有緣再見。
梁穎琳
二〇二二年六月
《週末飲茶》行到第二期,如嬰兒蹣跚學步,步步不易。文藝出版從來艱難,自資文學雜誌恐怕更甚。《飲茶》編委會僅六人,每人均有正職,工餘時間義務處理。我負責部份整理校核,另有幾位編輯分工校對,剩下工作以及費用全由主編黎漢傑包底。由籌備至今,時約一年,我總諸多不安,一時擔慮存貨壓倉,一時憂心稿件不足,一時又覺內外工作困身,甚沒意思。
幸蒙各方文友憐惜,不吝賜稿,願意跟我們幾位每半年飲茶一次。今期除原有專欄「茶聚大家談」、「紙式小情書」、「從歷史看香港文學」、「吳尋張跡」外,新設蕭欣浩博士的「寫得有滋味」。以字談食,筆杆能作筷子,雙目可當味蕾,讓《飲茶》的餐桌更添一道名菜。
接洽文稿時,喜見新知舊雨。遇有不少鼓勵支持之語,網絡匆匆,未能一一細談道謝,在此衷心謝過。散文部份,香港兒童文學家何紫先生的女兒何紫薇女士年前意外發現父親未曾結集成書的作品,慷慨投予《飲茶》,萬分感激。這八篇作品均關於昔日灣仔,或抒情或記事,對香港文學或地方歷史的研究者而言尤其珍貴。
我與黎漢傑認識已有八年。這些年來不止一兩次跟他動真氣,心裡暗擱狠話,忖度從此生死不相往來。我們的友誼小船總是說翻便翻。現在還沒有翻成,便借這個地方、佔他的地盤說他幾句。
自他成立初文出版社起,便時時自稱「生意佬」。我總笑罵這是騙子說話。成書於漢代的《大戴禮記》引時人諺語:「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初文屢屢復刻經典,如六十年代慕容羽軍的《海濱姑娘》、龍人等十人合集的《戮象》、七十年代沈西城的《梅櫻集》、羈魂的《藍色獸》等;亦有廣查舊報紙雜誌,為前輩搜集整理四散作品,有些文章因時代久遠,作者早已忘記,再見時是何等驚喜,這類出版書籍如馬覺《昨夜風未冷》的「補遺」、梓人《長廊的短調》、施友朋《野村雜話》等。這些於研究傳世自然有益,但於生意似乎就不能說是吃香。
又如本年初出版的《香港文學書目續編 1996-2016》,上承一九九六年青文書屋的《香港文學書目》,往下羅列二十年間香港文壇各種文類的代表作品,並附簡介封面。這類文獻目錄學的整理工作,極有意義,但過程必然繁瑣單調,兼易對外有所得失。尋常文學愛好者,未必有興趣;研究香港文學者,便是每人手持一本,又能是多少?
他曾提到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十二卷鉅作《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說唯有大型出版社才能動用如此財力人力,承擔龐大風險,為早期的香港文學理一條脈絡。如今初文出版文學書目續編,規模雖小得多,時代也有異,但本心卻是無二。
文學是以血為燈油、以肉為燭台的路。創作者活生生掏心挖肺。作編輯的、作出版的,珍而重之雙手捧接,一邊細心輕拭包裹,一邊掃除路上塵埃。只願這些心血能多幾人見到、能在路上走長一點。
行筆至此,格子終於爬夠。下期有緣再見。
梁穎琳
二〇二二年六月
目次
茶聚大家談
訪問、整理:沈舒
奧.亨利《最後的藤葉》的改編――三訪原甸先生
訪問、整理:蘇曼靈
少即是多――徐振邦專訪
紙式小情書
小書 一場以欺瞞作為手段的臨終照顧,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
從歷史看香港文學
蔡思行 疫下讀香江舊詩詞
寫得有滋味
蕭欣浩 三聖的海與鮮
吳尋張跡
吳邦謀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新詩
王芷茵 死亡日記
岑文勁 豉椒蒸鯇魚飯
律銘 幸福的婚姻
陳立諾 訪一戰紀念碑
區肇龍 童真
張楨 詩三首
愁月 溫暖的早餐
黎漢傑 活著
嚴瀚欽 鐵路博物館
散文
王晉恒 綠幕夕陽
何紫 舊灣仔抒情
吳見英 封箱的記憶
吳燕青 我的女朋友們
李浩榮 洛爾迦.策蘭.東歐
岳清 古書淘寶記
唐希文 這些年,我們一起喝過的珍奶
荷悅 隱蔽式求生
郭長耀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清明父憶
陳丙 撞鬼
陳德錦 拉封丹寓言的藝術
張彧 流落民間的金庸雙簽藏書《契訶夫的戲劇藝術》
張海澎 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
游欣妮 梳妝鏡
梁穎琳 從南宋食譜《山家清供》睇古人食啲乜
黃冠麟 食事絮思
葉曉文 禁區中飲茶
蔡玄暉 憶外公
小說
木其 茫茫
文津 覆水難收
江思岸 丹青引
周淑屏 閘
陳曉芳 小說兩則
陳志堅 長浪風
勞國安 壞果子
曾憲冠 自白
愁月@陰翳茶室 Air Drop
劉樹華 疑惑
評論
何故 即使夢想有限期,努力創作有轉機!──評Netflix音樂傳記電影《夢想限期》
陳煒舜 無心弦管向人幽――格律詩創作芻說
張桂琼 淺談四近樓的曹雪芹生年研究
葉嘉詠 香港文人筆下的「香港仔」
訪問、整理:沈舒
奧.亨利《最後的藤葉》的改編――三訪原甸先生
訪問、整理:蘇曼靈
少即是多――徐振邦專訪
紙式小情書
小書 一場以欺瞞作為手段的臨終照顧,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
從歷史看香港文學
蔡思行 疫下讀香江舊詩詞
寫得有滋味
蕭欣浩 三聖的海與鮮
吳尋張跡
吳邦謀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新詩
王芷茵 死亡日記
岑文勁 豉椒蒸鯇魚飯
律銘 幸福的婚姻
陳立諾 訪一戰紀念碑
區肇龍 童真
張楨 詩三首
愁月 溫暖的早餐
黎漢傑 活著
嚴瀚欽 鐵路博物館
散文
王晉恒 綠幕夕陽
何紫 舊灣仔抒情
吳見英 封箱的記憶
吳燕青 我的女朋友們
李浩榮 洛爾迦.策蘭.東歐
岳清 古書淘寶記
唐希文 這些年,我們一起喝過的珍奶
荷悅 隱蔽式求生
郭長耀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清明父憶
陳丙 撞鬼
陳德錦 拉封丹寓言的藝術
張彧 流落民間的金庸雙簽藏書《契訶夫的戲劇藝術》
張海澎 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
游欣妮 梳妝鏡
梁穎琳 從南宋食譜《山家清供》睇古人食啲乜
黃冠麟 食事絮思
葉曉文 禁區中飲茶
蔡玄暉 憶外公
小說
木其 茫茫
文津 覆水難收
江思岸 丹青引
周淑屏 閘
陳曉芳 小說兩則
陳志堅 長浪風
勞國安 壞果子
曾憲冠 自白
愁月@陰翳茶室 Air Drop
劉樹華 疑惑
評論
何故 即使夢想有限期,努力創作有轉機!──評Netflix音樂傳記電影《夢想限期》
陳煒舜 無心弦管向人幽――格律詩創作芻說
張桂琼 淺談四近樓的曹雪芹生年研究
葉嘉詠 香港文人筆下的「香港仔」
書摘/試閱
吳尋張跡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吳邦謀
一九三九年,張愛玲在港大攻讀文學士學位,期間她成績優異,獲取了兩份獎學金,卻因一九四一年日本侵戰爆發,香港淪陷,她被逼停學於一九四二年返回上海。張愛玲在殘酷及無情的戰火下,在漫天火光及炮聲隆隆中渡過,看到炮火圍城下的生與死,離和別,仍能保持堅毅不屈的學習精神,締結了張愛玲和香港的半生緣。張愛玲將香港這陷落城市裡所見所聞,寫成經典小說〈傾城之戀〉,一經出版便震撼文壇!〈傾城之戀〉首次發表於一九四三年九月號及十月號的上海《雜誌》月刊上,及後收錄於一九四四年張愛玲首本小說集《傳奇》。張愛玲承著這股讀者熱愛〈傾城之戀〉之風氣,首次將這小說編成戲劇,由上海著名導演朱端鈞執導,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隆重獻演。結果《傾城之戀》舞台劇大受歡迎,由四幕八場話劇加演至八十多場,場場座無虛席,轟動一時!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描述婚姻失敗的上海女子白流蘇,她回到娘家後被家人冷嘲熱諷,生活處境日漸困苦。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一個浪漫不羈的南洋華僑范柳原。白流蘇為了生存和活得有尊嚴,便孤注一擲離開上海白家,遠赴香港,以搏取范柳原的愛情及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白流蘇、范柳原兩人在香港淺水灣酒店展開戀情,可是二人在戀愛與婚姻的議題上未能達到共識,白流蘇只好返回上海。及後范柳原著白流蘇再次來港繼續戀人關係,二人共賦同居。一九四一年他們經歷日軍侵略香港,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中,二人被命運緊繫在一起,成就了這段愛情,正如張愛玲在她創作〈傾城之戀〉小說中寫下 :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甚麼是因,甚麼
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傳奇裡的傾城傾國
的人大抵如此。處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張愛玲的小說在文學界一直備受推崇,但其作品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細緻入微的男女心理描寫,若要從文字轉換成影視效果,其實確不容易,結果令到眾多導演和編劇欲碰又不敢碰的題材,但卻挑起部分電影人向難度挑戰。因此,張愛玲其作品每一次被改編,都受到文學及影視界的密切關注。在小說或電影故事裡,作者或導演在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會帶來不同的型象效果,而在推動小說或電影故事的情節及發展方面,人物塑造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很多作者或導演會在肖像、語言、性格、行動和心理方面等等用心及著力地描寫。
小說主要以文字配以插圖來形容及描寫人物,作者必有他心中人物的模樣及性格,「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張愛玲之〈傾城之戀〉引用《詩經》,為小說添上神袐及神采,白流蘇更形容是一個永不過時的中國女人。但每位讀者卻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猶如一千人看《紅樓夢》,腦海中便有一千個不同樣子及性格的林黛玉與賈寶玉。在電影作品中,導演根據小說中人物的肖像、種族、身分、年齡、性格、職業等特點來選定角色,並通過化裝、服裝、髮型、飾物等等來塑造形象,使人物更具體和更逼真,讓觀眾易於投入小說中所發生的故事及人物認識。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吳邦謀
一九三九年,張愛玲在港大攻讀文學士學位,期間她成績優異,獲取了兩份獎學金,卻因一九四一年日本侵戰爆發,香港淪陷,她被逼停學於一九四二年返回上海。張愛玲在殘酷及無情的戰火下,在漫天火光及炮聲隆隆中渡過,看到炮火圍城下的生與死,離和別,仍能保持堅毅不屈的學習精神,締結了張愛玲和香港的半生緣。張愛玲將香港這陷落城市裡所見所聞,寫成經典小說〈傾城之戀〉,一經出版便震撼文壇!〈傾城之戀〉首次發表於一九四三年九月號及十月號的上海《雜誌》月刊上,及後收錄於一九四四年張愛玲首本小說集《傳奇》。張愛玲承著這股讀者熱愛〈傾城之戀〉之風氣,首次將這小說編成戲劇,由上海著名導演朱端鈞執導,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隆重獻演。結果《傾城之戀》舞台劇大受歡迎,由四幕八場話劇加演至八十多場,場場座無虛席,轟動一時!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描述婚姻失敗的上海女子白流蘇,她回到娘家後被家人冷嘲熱諷,生活處境日漸困苦。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一個浪漫不羈的南洋華僑范柳原。白流蘇為了生存和活得有尊嚴,便孤注一擲離開上海白家,遠赴香港,以搏取范柳原的愛情及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白流蘇、范柳原兩人在香港淺水灣酒店展開戀情,可是二人在戀愛與婚姻的議題上未能達到共識,白流蘇只好返回上海。及後范柳原著白流蘇再次來港繼續戀人關係,二人共賦同居。一九四一年他們經歷日軍侵略香港,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中,二人被命運緊繫在一起,成就了這段愛情,正如張愛玲在她創作〈傾城之戀〉小說中寫下 :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甚麼是因,甚麼
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傳奇裡的傾城傾國
的人大抵如此。處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張愛玲的小說在文學界一直備受推崇,但其作品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細緻入微的男女心理描寫,若要從文字轉換成影視效果,其實確不容易,結果令到眾多導演和編劇欲碰又不敢碰的題材,但卻挑起部分電影人向難度挑戰。因此,張愛玲其作品每一次被改編,都受到文學及影視界的密切關注。在小說或電影故事裡,作者或導演在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會帶來不同的型象效果,而在推動小說或電影故事的情節及發展方面,人物塑造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很多作者或導演會在肖像、語言、性格、行動和心理方面等等用心及著力地描寫。
小說主要以文字配以插圖來形容及描寫人物,作者必有他心中人物的模樣及性格,「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張愛玲之〈傾城之戀〉引用《詩經》,為小說添上神袐及神采,白流蘇更形容是一個永不過時的中國女人。但每位讀者卻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猶如一千人看《紅樓夢》,腦海中便有一千個不同樣子及性格的林黛玉與賈寶玉。在電影作品中,導演根據小說中人物的肖像、種族、身分、年齡、性格、職業等特點來選定角色,並通過化裝、服裝、髮型、飾物等等來塑造形象,使人物更具體和更逼真,讓觀眾易於投入小說中所發生的故事及人物認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