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滿額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00 元
優惠價
9090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面對瞬息萬變的氣候天災、政經局勢,
該如何安心生活呢?

心轉變,世界亦隨之改變。
本書精選聖嚴法師:
使身心平安、福慧自在的心法。

【觀念正確,隨時在幸福中】 聖嚴法師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報,但是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就可能帶給我們困擾。有福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知道如何運用福報和增長福報。

因此佛教主張「福慧雙修」,主張「悲智雙運」,那才算是健康的修行。

有錢可能有福,也極可能無福;沒錢可能無福,也很可能有福,差別是在於有沒有智慧。有錢又有智慧,知道如何善於賺錢、善於用錢,這種人是福慧雙全。

曾有一位有錢的太太,在她丈夫去世之後,便把所有的財產均分給了子女,在她想來,兒孫都是她的,將來都會孝順。但到後來,她的晚景淒涼,錢在身邊的時候,錢是她的,兒女也是她的;一旦把錢分給了兒女,兒女和錢,都不屬於她的了。

所以,有一位有福報又有智慧的老人告訴我:「老人應當有四要,第一要有老健康,第二要有老伴,第三要有老本,第四要有老友。」我告訴他:「最重要的還要有老智慧。」

如果沒有智慧,可能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收放自如的快樂人生。像那位老太太把子女當成是自己的,把錢分給了子女,子女的錢自然也就等於是自己的了。事實上這位老太太的想法不錯,只是因緣的變化出乎意料。子女與老本,都不是絕對可信,如果有了智慧,那才可靠,沒有智慧就沒有福報。這也就是為什麼財布施的功德,不如法布施的功德之原因所在了。

心安才有平安

相對於混沌不明的大環境,個人內心的安穩、平靜,則顯得非常重要。我經常說:「心安才有平安。」如果內心不平安,無論外在的環境多麼舒適,仍會覺得痛苦。如果內心是平靜的,心不隨外境的影響波動,雖則身處惡劣的環境之中,還是非常的平安。

我常抱持「逆向思考」及「正面解讀」的心態來面對各種現況,凡事往求生存、求生路的光明面努力,便可順勢而為,趁勢而起。

觀念正確,隨時就是在幸福中;觀念不正確,就是自己把幸福放走了。(摘錄)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極端氣候和不斷重組改變的政局、經濟、國際關係……,讓人不知如何安心過生活?可是,換個角度看,愈是不安的年代,愈是需要分享平安和祝福,正是我們修福與修慧的好時機。

如何修福修慧呢?能調整觀念安心、安身,就是修慧;能運用方法安家、安業,就是修福。聖嚴法師說,修福報就是修慈悲心,利益眾生;修智慧就是斷煩惱,助人離苦得樂。福德與智慧是一體的兩面,缺一就無法平衡,福慧並行,幸褔人生才能久長。

我們如果能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來待人處事,便能福慧自在,不僅自安安人,更能自利利人。因此,二○二三年法鼓山以「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為年度主題,希望打造平安幸福的世界。法鼓文化編輯部特別精選聖嚴法師的智慧法語,與讀者分享以慈悲待人,以智慧安己,共創幸福大好年。

身心平安是一切的基礎,唯有先「安心」,不受外境影響,自然能「安身」。身心平衡安定後,繼而「安家」,家人間互愛互助,彼此體貼體諒,家和萬事興。職場是家庭的延伸,工作上盡心盡力、認真負責,便是「安業」。如此,由內而外、由小而大,逐步擴大心量與格局,人生視野隨之開闊,也能得到真正的平安與自在。

做義工,不但能種福培福,也能成長自己。聖嚴法師時常勉勵我們:「有什麼地方需要我,我就去做;沒有人做,需要人做的事,我來吧!」積極奉獻做義工,服務大眾,不但利人利己,自己也能少煩少惱,得到更大的收穫與成長。

平安幸福,掌握在自己的心中,慈悲心讓我們傳遞溫暖,智慧心讓我們心無煩惱,時時處處提起慈悲與智慧,必定能身心平安,福慧自在!(法鼓文化編輯部)

目次

編者序
一、修福修慧最平安
福慧雙修
福慧缺一不可
悲智雙運破除煩惱
以智慧培養福報
真正的平安
幸福,掌握在我們的心中

二、身心平安,處處幸福
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平常身心
如何在大環境中安身立命
不愛不憂
工作與心安
生活中如何安心
身心健康最幸福

三、安家樂業,日日好日
家和萬事興
以勉勵代替責罵
婚姻中的奉獻
父母是家裡的佛
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精神?
做一行,不要怨一行
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四、做義工創造美好世界
福慧平安做義工
創造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正確的義工心態
做義工自我成長
退休生活是另一種風光
菩薩的積極人生

書摘/試閱

福慧雙修

不管是福慧雙修或悲智雙運,都要知道如何來培植和運用自己的福報,至於如何培植?就必須靠智慧。譬如:有人希望從商賺錢,就得先去學習工商管理、學習企業經營。再如昨天我遇到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財務管理博士,我問他賺了多少錢?他回答說:「我只知道怎麼替別人賺錢、管錢,但是自己沒有錢。」知道怎麼替人賺錢、管錢,而自己沒有錢,就是有智慧而福報不夠。很多公司的老闆本身並沒有讀多少書,但是他們能夠用很多具有高學歷的專家、學者來替他們賺錢。類似的老闆,雖然未受多少正規教育,但也不能說是沒有智慧,不過,能有用人的智慧,還得要有賺錢的福報。

一個人如果把人做到親痛仇快、眾叛親離的程度,可以說他是沒有智慧,不會待人;在家庭裡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鬩牆,也都是沒有智慧加上缺少福報。善於處人是智慧;受人善待是福報。如果一個人能夠把認識的及不認識的人集合在一起工作,找來在一起生活,自己雖然沒什麼錢,能夠有人,則不僅是財富,且是福慧雙修。福報是從哪裡來?是靠無私的智慧來,就像上面所講的,把許多生成個性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的人,集合在一起愉快地工作,這是需要人緣和智慧的,人緣就是福報,再加上智慧的運用就是一種財富。

佛教所講的智慧,不全同於知識和學問。知識和學問可以從書本中或學校裡學習;智慧則是要從內心的體驗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用而獲得。有些人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是沒有人緣,不通世故,走到哪裡都不受人歡迎,想做任何事,別人都不願認同、參與,這種人就算是少福少慧了。這種人可能有滿腹的經綸,同時也有滿腹的牢騷,更不幸的是尚有十足的驕氣。

常言道:「做事容易做人難。」可是,識人才能用人,有人才能成事,成事才有福報。如果沒有人來相助,必不能成就大事。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僅靠一個人單槍匹馬,孤軍奮鬥,雖然也可以做出一點什麼來,然其過程辛苦而成就有限。如果能集眾人之力,眾志成城,同心協力,做同樣的事,便能可大可久,造福更多的眾生了。故在佛法中,強調和樂,主張群策群力,所以在《華嚴經.淨行品》中,勉勵學佛的人,要能夠做到「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工作與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時候,心還可以比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場所,心就開始不安了。在工作環境裡之所以心不安,可能是你根本不喜歡那份工作,也可能工作太繁重,或同事帶給你困擾、你那天心情不好,也可能早上起來有點感冒受涼,到辦公室後昏昏沉沉的,可能的原因很多,若能找出癥結,問題就比較好處理。

如果是上班前剛跟先生吵了架,這就很容易解決,只要想:既然現在先生不在這裡,不需要把家裡的壓力帶到辦公室來。如果是感冒引起心浮氣躁,頭腦、胃都不舒服,眼澀背疼,整體表現很差,這時候更不必難過,要知道身體不好時本來就是會這樣,不必勉強,可以念阿彌陀佛聖號來安定身心,或是心平氣和地告訴自己:我現在感冒不舒服,只要盡心盡力就好,接受身體不舒服的現況,心情也就不會那麼不安了。

如果原因是跟同事發生不愉快,你就想:他大概身體不舒服吧!也許今天跟家人發生了不愉快,或是他有心事,也可能是工作得不很順利,所以給我臉色看;或是這個人性格一向如此,只要碰到他,就令人不舒服。明白這是客觀環境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心裡還會不安嗎?

其實,工作裡很多的壓力主要來自對彼此的「要求」,我們要求別人,給別人造成壓力,別人也要求我們,對我們構成壓力。另一個原因就是「比較」的心態,同事之間的比較以及企業之間的競爭。如果團隊不能表現得特別好,在激烈的競爭裡就可能會落敗。我們經常看到景氣不好時,很多企業面臨生存的掙扎,競爭壓力非常大。

在這樣的工作場域,如何追求心安呢?一個是盡其在我,自己努力成長,要非常用心了解、熟悉整個工作環境和內容,然後才能熟能生巧。與他人相處也一樣,別人不了解你,你就去了解對方。若自己是老闆,更要明白商場就像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接受商場中的無常。

我們心裡隨時準備迎接挑戰也迎接挫折,並且隨時迎接成長。挫折和成長是相輔相成的,挑戰不一定是壞事,挫折也不一定不好,即使連連受到挫折,也不要認為是負面的事,它換取了經驗,也等於是繳了學費。如果汲取經驗之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只好接受自己的因緣福德不足的事實。

看到別人有機會,但是當自己跟上去的時候,機會就沒有了;跟人家打球時,還在想這個球我要不要接?結果球一下子就被別人接走了。面對這種情形,有的人就怪自己笨,手腳、頭腦反應慢。若是先天如此,那就考慮改行,改行就是找新的路走,嘗試換一個位置、崗位。然而有的人卻不管青紅皂白,只顧一頭闖進去,闖得頭破血流、拚得你死我活,到最後不成功便成仁,這種只進不退的魯莽脾氣,真是愚癡。

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才能,知道自己所處的因緣、時間、環境,是不是我應該做、能夠做的?能夠清楚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因緣,便能在工作中安心。

創造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問:
面對社會快速的變遷,強烈的物質誘惑,我們要如何在複雜、變動的環境中,建立有意義的生命價值呢?

答:
我提倡的「心靈環保」目標,就是讓自己過得健康、平安、幸福、快樂,同時盡力而為,讓周遭的人也能夠過得健康、平安、幸福、快樂。

所謂的健康,就是身體沒有病痛,作息正常;心理健康則是不貪得無厭,也不失魂落魄,而是安於本分、盡分盡職,也就是安分守己。

什麼叫作快樂?快樂即是知足常樂,對於得不到的事不打妄想。雖然我曾以「有也好,沒有也好」這句話來勉勵大眾知足常樂,但這並不等於說最好是沒有,什麼都不要;而是說,基於因緣和自己的福報,當機會來的時候不放棄,成名也不放棄,有權也不放棄,可以用此名和權力來奉獻、服務社會。但是,如果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得到這些,這將會是痛苦的,又會因為不滿足而變得貪得無厭,已經得到的很可能就會失去。

譬如錢財就像流水一樣,很可能今天還掌握在手上,明天就流掉了,地位、名譽也是一樣。古訓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也就是說,自己的機緣很好,不僅是因為個人的條件,還包括了這個時代的環境因素。有機會能夠站出來就兼善天下,使國家因為自己而得到利益;如果自己的條件不夠,或者因緣還沒成熟,沒有輪到自己的機會,至少要保持健康、快樂而不失望,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心靈環保」其實就是講這四個心靈指標,如果能夠朝著這些目標來過生活,人生的價值就非常正確。人生價值並不等於說賺多少錢,或是地位有多高。權、利、名、位、勢這五項不能代表人的價值,只能說是暫時擁有。如果我們失去了健康、平安、幸福、快樂,甚至使其他人因為自己也失去了這些,人生價值就是負面的,而不是正面的了。

即使自認一生很有成就,有很多的財富和崇高的地位,但是如果身心失去了健康,經常感到不平安,還有什麼幸福和快樂可言?這是得不償失的,相較之下,知足常樂就很重要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9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