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門市正常營業喔~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滿額折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40 元
優惠價
90306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池上,是台灣地方創生最具指標的地區,而梁正賢正是池上發展的靈魂人物。
本書是梁正賢與池上翻轉的故事,是將傳統產業創新轉型的商道,
是從提高榖價、提升品質、推行產地認證,到揚名國際的地方創生典範,
更是一本生在這座美麗寶島的我們,不能錯過的台灣經驗!
★李美雲/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柯文昌/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
唐金滿/111年全國稻米達人有機米組冠軍
徐璐/自由工作者
張正揚/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校長
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梁瑜容/池上多力米公司經理
游數珠/台東縣立寶桑國中校長
曾鵬璋/107年全國稻米達人有機米組冠軍
曾寶儀/主持人
劉克襄/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作家
蔣勳/作家
賴永松/池上鄉池潭源流協會首任理事長
蕭煥通/赤腳米王
──真情推薦

【內容簡介】
為池上打拚三十年,本書是梁正賢承繼農家共擔精神、扮演當地內外橋梁,所思所想、劍及履及的池上實錄。

身為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梁正賢承接家業後,明白稻田面積有限,提高產值才是唯一的路。於是,二十年前他就遠赴日本學習MOA自然農法,回到池上推動有機米栽種,提高稻米品質與產值。
他以超過公糧價,創新米產業思維,「品質計價」制度搭配「數據分析」,推動池上米冠軍農民團隊,在全國競賽屢創佳績。
他帶著農民喊出「池上米證明,農民出頭天」口號,不惜上街抗爭,為的僅僅是那張三乘五公分大小的「池上米®」產地標章貼紙,以及池上農家的權益。
此外,他也扮演了架橋者的角色,協助雲門舞者在這塊人口約八千餘人的美麗土地上舞動,鋼琴家演奏樂音,伴隨著稻浪聲,飄揚國際,池上登上了《TIME》雜誌以及《紐約時報》,集結企業、基金會與池上居民的力量,將這些感動,帶到更遠的地方。
梁正賢帶領池上米揚名海內外,也使池上農民成為幸福的農業工作者。他的經驗與商業做法,值得每個地方產業、傳統企業轉型參考,也值得我們每個喜愛池上米的讀者引以為傲!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梁正賢
1960年生,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糧商。
在承接家業後,明白稻田面積有限,提高產值才是唯一的路,唯有提高稻米品質,才有機會提高米價,進而翻轉農民劣勢。於是至日本學習MOA自然農法,返台後打造契作池上米「以品質計價」的規章、推廣產地履歷,為全國第一張米身分證努力抗爭、打擊仿冒商標,最終順利爭取到池上米標章。
從提高榖價、提升品質、推行產地認證,梁正賢將池上米帶到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度,也為池上這塊土地帶來能見度,揚名國際。

文字協力/方麗雯
台大人類系畢業,任職資訊科技產業十餘年後,開啟斜槓人生,醉心於旅行帶路、文史調查,以及土地上所有美好的人事物。
曾任農業易遊網特約記者、中國《旅游情报》雜誌專欄作者、苗栗拱天宮《白沙屯媽》年刊主編等。現為自由撰稿、編輯、企畫、導遊,經營「香燈腳來開講」podcast與同名臉書粉絲頁。

【序】
(推薦序)
推薦序 一位令人敬佩的「社會主義糧商」
賴永松
自從成立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以後,因為梁正賢加入協會擔任理事,才真正地認識交往。在此之前並不熟識,我們年齡相差四歲,在求學階段並沒有交集,倒是他的祖父輩跟我父母親卻是相當的熟識。
和他之間的合作是因為他的家族在池上相當德高望重,我們兩家是世交,我跟他一起合作從事池上米產地證明的工作,他個人的理念、想法也說服了我。在池上這二十幾年來的發展,如果沒有梁正賢是不可能成立的,他的胸襟和視野是無人能比,連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就像有些人質疑他:「你對池上的事物急公好義,圖的是什麼?」他回答:「如果以『池上』的高度來看,什麼事都是賺。」他如此開闊的胸襟和視野真的讓人敬佩,而這本書很完整地敘述出他的想法、做法跟理想,非常有條理地整理出來。
也會有人很好奇地問:「池上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樣子的?」其實這當中有很多池上人的參與和幫忙,但是關鍵人物就是梁正賢,他有前瞻性的想法還有願景,讓大家一起朝同一個方向達成目標,池上的發展是從產業面開始著手,把農民的收入跟生活改善後,才有辦法走到下一步。從產地證明到提高品質的收購制度,讓池上稻米在市場上得到消費者的肯定和支持,價格也有顯著的提升,當產品的價格提升後,他卻把利潤回饋到農民的身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以資本主義的市場論來說,價格上升是廠商的利潤,但梁正賢卻把這部分回饋到農民身上,所以才會有人說他是社會主義的糧商,把農民當作是廠商的夥伴關係一起來經營。
當池上的農民豐衣足食後,他又開始接觸台灣好基金會,還有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幫助池上提升文化藝術面,這兩個基金會到池上後,得到梁正賢大力地支持和協助才能如此順利。今天池上有如此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也要感謝這兩個基金會的大力協助,因為在鄉下,沒有如此強大的人脈和資源。
梁正賢先生對地方教育也非常重視,在民國九十二年積極招募資金,成立了池上鄉福原國小文教基金會。每年積極贊助池上鄉各中小學的教育活動,每年教師節都籌措豐厚的禮物送給在池上鄉任教的中小學教師,感謝他們對池上鄉子弟的付出。
池上鄉從稻米產業做基礎,再進一步著手教育、文化藝術等軟實力的經營,打造深厚的人文底蘊,未來還要進一步發展養生醫療及老人照護的建置。這都是梁正賢心中的藍圖,雖然他不是地方首長,也不是政府官員,只是一個地方殷實的廠商,卻有如此的願景構想跟實踐,實屬難能可貴。池上如今的繁榮,並建立和諧、健康的社會,其背後的故事可以做為台灣鄉村的經典和示範。
期待台灣各地方都有「梁正賢們」,這樣的人物出現,就讓台灣的社會更安定、和諧、繁榮發展。
(本文作者為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首任理事長)

推薦序 我們的生活,是你也想共同擁有的美好日常
梁瑜容
梁正賢,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個很忙碌也很遙遠的老爸。
從我有點記憶開始,我們全家就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我爸媽很忙碌,忙著做池上米認證、做有機栽培、發展創意米食料理,然後開始跨領域做了藝文活動,突然他已經不只是我的老爸,也不只是一個米廠老闆了……
雖然我一直都清楚他們正在努力保留與創新,但這些努力的成果或是影響,對從前還在外地上學的我來說,是有點陌生又遙遠的,直到我被我爸找回來整理多力米故事館。
多力米故事館原本是一個老米鋪,有一台巨大的壟米機,一些沒有更新的展牆紀錄,還有很多舊東西:一些我爸的日記,裡面一字一句記錄氣候與稻田的情況。有農友們的老照片,在那個機器都要借來借去的年代,他們的每一步都替池上米穩穩扎根。有我爸到日本MOA參訪的資料,一個將過去與現在、農業與藝文連結的契機……
然後,我才真正地了解了池上這塊土地,有著為了讓孕育池上土地的大坡池回復生命力,而努力爭取復育的居民們;有著原本只會寫名字,開始一筆一畫學著寫田間栽培紀錄簿的農友們;有著從小就學習巡田水、種稻、選苗,對池上土地充滿感謝的孩子們;有著用藝術來記錄池上的四時變化,與大地共同呼吸的藝術家們;有著在池上秋收開場前做好準備,並笑著唱著歡迎來池上的學生及志工們;還有著偶遇池上,卻被黏在這片土地不想離開,努力耕耘生活、記錄四季的遊子。
春天有大坡池野餐音樂節,秋天有滿滿稻浪的稻穗藝術節,夏天可以在滿池荷花中划竹筏,冬天你有整片伯朗大道的油菜花田陪你一整路。何其幸運!我們擁有一片美好的土地,也擁有了一群很愛這片土地的鄉親,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腳步撰寫著,池上這幅值得被記錄的篇章,且不斷不斷地更新中……
做有機米很辛苦、推動池上米標章更是困難到連我爸都曾為此紅了眼眶,後續的藝文推廣及土地永續,更讓我從我爸身上看到了堅持與無私。其實池上從沒對「地方創生」這個詞彙有概念,因為「如何讓池上更好」已經實踐於日常,每個正在努力的人都是為了讓池上共好,這也是為什麼池上能如此特別。
有一句話說:「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而「共擔池上」更讓你能看到,我們的生活,是你也想共同擁有的美好日常。
(本文作者為池上米多力米公司經理)

(各界推薦)
常言道:「機會是留給隨時準備好的人」,除此之外,我覺得專注、用心、與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有魄力、有承擔且會用正面思考來解決問題才是最務實的。
這些特點都是我二十多年來在梁正賢先生身上與他帶領有機農民所看到的蛻變,他的眼光很獨到開闊,只要是對池上鄉民有益的事,他都會逐步想盡辦法去實現它,真是何等彌足珍貴!我與協會有機農業推廣志工們何其有幸,能在有機農業推廣之路與他攜手同行,共創有機農(產)業永續經營,從點線面的推廣到全國遍地開花,讓台灣的有機農業在國際上發光發熱,我們繼續加油囉 !
──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李美雲

梁正賢,我們都叫他「梁大哥」,因為他的認同和信任,讓台灣好基金會順利落點池上,為池上攜手打拚十四年。
地方創生是有機生成的,需要因應不同階段的發展而有新的策略。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辦理到第六年時,我建議秋收應逐步由池上鄉親接手,培力在地,讓鄉親們成為這個舞台的主角,當時,各方意見分歧,但是梁大哥主動表示應該接受,因為他相信台灣好基金會對池上的承諾。歷經了三年的銜接過程,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成為主角,台灣好基金會從旁支援,池上秋收的know how順利移轉到池上。這份信賴成就了池上秋收的不一樣。
二〇一六年,我認為台灣好應該更深度的扎根池上,而有了找地興建藝術館的念頭。梁大哥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表達願意捐出他的穀倉,也讓藝術館的規畫峰迴路轉,成就了全台第一間老穀倉活化再利用為藝術館的成功案例。池上穀倉藝術館的出現,再一次展現了梁大哥對池上的全心投入,只要是池上的事他向來二話不說,只有付出。
梁大哥是獨一無二的,台灣每個鄉鎮也是獨一無二的,《共擔池上》鼓舞了所有投入翻轉故鄉的人,持續走在地方創生的路上,為台灣的美好未來一起努力。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

梁先生身上有些特質,看似違和,實則相佐。他是糧商,自有言商立場;但他無私,一心為農民和池上獲取最大利益,因此和農民一起成就池上。他是家族產業繼承人,必須守護家族;但他也是池上人,創新推動家族產業與池上的共榮發展。他是實務家,做事有章法;但他也是夢想者,因此用實務家的精神和做法,為夢想制定計畫,有條不紊地實現。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校長/張正揚

梁正賢先生從事有機稻米實作與推廣,完成產地證明標章、參與在地藝術活動,還要建構農村預防醫療,憑藉著遠見、善念、與毅力,來說服、吸引、匯集池上鄉內外巨大的能量,而能有今天的成就。這本書生動地詳述其過程,除了提供農業發展、鄉村創生的範例,更是勵志人生的最佳讀物。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池上是一個風光明媚的好地方,除了風景美、人更美,這裡有一群令人感動的人為著自己的家鄉,不計個人利益而努力著,多力米梁老闆就是如此,我來到了池上國中之後深受梁老闆的支持,學生或學校有任何的困難,他總是跑第一,出錢又出力從不計較,我常想我何德何能在經驗不足的初任校長時,有著梁大哥的相挺,讓我有勇氣往前邁進實現教育的夢想。
梁大哥有很多的想法理念,總能激起我們對教育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家鄉的愛與奉獻,更是值得學子們應該要好好學習的楷模、榜樣。
──台東縣立寶桑國中校長/游數珠

十一年前,我第一次受邀擔任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主持人,當時沒有觀眾席,我站在稻田裡,腳踏著土地,被藍天青山與一望無際的金色稻浪環繞,感受天地湧動的能量和農夫辛苦的耕耘,開啟了我和池上的緣分,也認識了人稱「梁員外」的梁正賢大哥。
有句話說「吃米不知米價」,很多人卻是吃池上米不知道池上的故事。閱讀梁大哥的《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讓我們看到池上的蛻變,不只是用心,更要有策略、用方法,才能走得遠、走得久。
《共擔池上》是「人」的故事,梁大哥的遠見喚起池上鄉親們的土地意識與生活共感,他的包容讓走進池上的人都愛上池上。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謝謝梁大哥讓我成為共擔池上的一員。
──主持人/曾寶儀

引進稻作新思維,友善改變家園。同時長年持續地推廣藝文,跟土地展開深層的美學對話。少有農糧從業者,懷抱如是人文精神,真豪傑也。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作家/劉克襄

二〇一四年我到池上駐村,認識池上的土地,認識池上的農民,認識梁正賢先生。
我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追求新知,關心鄉里,有前瞻的理想,帶領池上米走向國際認證。樂於分享,把祖父創業的老穀倉自費捐助改建成地方美術館。
梁大哥見證台灣民間厚實的生命力,是使傳統農村走向現代世界的最佳典範。
──作家/蔣勳

(序)
自序
民國一一一年十月六日,池上米在全國稻米達人競賽中再度拿到冠軍,我們連續五年稱霸冠軍,這是池上的必然,理當如此。
從小就在穀倉裡打滾,記憶中有甘有苦。與兄弟、家人、師父們一起工作,時時刻刻汗流浹背,那是生活的苦。但在忙碌工作結束後,能與大夥一起用餐、談天說地,那又是回味無窮的美好回憶。
早年稻穀價格低,繳公糧給糧食局後,剩餘稻穀才當作自營糧,農民想要種田養家活口,讓小孩讀書升學,都是生活中很大的壓力。那時候心裡老想著,農家人為何總要背負苦情?難道沒有一種讓大家脫困的解方?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回池上接班後隔兩年,稻穀價格崩跌至每包六六○元,回想起那段日子,真叫人捏把冷汗,也為農民感到心酸。血汗辛苦耕作半年的稻作,卻換來低價收入,甚至可能還要負債度日,這究竟要怎麼過生活?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有機會接觸MOA有機自然農法,從頭開始學起,花了十年時間終於轉虧為盈。如今池上有機稻穀的契作價格已提升到每包二四○○元,農友只要專心務農,符合品質規範,在插秧之前就已簽訂契約定好價格,絕不會之後變卦。對我們糧商而言,這是改變的起點,不需擔心穀賤傷農;對池上的農友來說,不必等割稻以後才知道價錢。當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第一張「池上米®」產地證明標章核發,由我們池上多力米(股)公司領得第一張標章後,池上農友只要參加集團契作,一定都有保障價格。
猶記得領到標章那一刻,心底的深深悸動無法言喻,當初想要改變的那一點起心動念、促使農友來積極上課、填寫栽培紀錄、記錄品質計價、檢驗農藥殘留、妥善制定規範、傾全力參加全國比賽……每個努力執行的環節都是為了「改變」。五年磨一劍,十年跨一大步,我們踏踏實實走到現在,才逐漸成為如今的池上。
夜深人靜時,我心裡時常想到池上的這群農友,感謝他們不離不棄,一路扶持,情義相挺,讓正賢遇到再大困難也不曾退卻。如果有人問我池上未來的路要如何走下去?我會說,將來訂定的任何政策不會因誰擔任鄉長、鄉民代表或總幹事而有變化,過去至今的政策依然會持續執行,讓福利米鄉、藝文米鄉的池上永流傳。

目次

【目次】
推薦序 一位令人敬佩的「社會主義糧商」 賴永松
推薦序 我們的生活,是你也想共同擁有的美好日常 梁瑜容
各界推薦
自序
Part 1 池上米怎麼走下去
1.三代米廠創生與延續
2.有機,米產業的新機會
Part 2 池上米恩仇錄
1.保價又保量,糧商你瘋了嗎?
2.「證明自己是媽媽生的」
3.從抗爭到建立標章
4.比賽背後的深意
Part 3 要進步就要尋找下個目標
1.藝術美學注入池上農村生活
2.池上的美如何延續
3.橋接型社會資本
Part 4 社會主義糧商
1.不像糧商
2.教育是最划算的投資
3.從末端推論,不斷向前
4.共擔精神
後 記
附錄一 對梁正賢的九問九答
附錄二 池上米年表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Part2 池上米恩仇錄

2.「證明自己是媽媽生的」
池上米遭仿冒竟理所當然
在「池上金城武樹」出現前,民國八十六年伯朗咖啡推出一支在池上拍攝的電視廣告,插秧機在一片黃金稻浪中的割稻情景,已讓池上名聲廣為人知,取景拍攝地後來便以「伯朗大道」為名。當時台灣正值觀光熱潮興起,位於花東縱谷的池上,成為國民旅遊熱門景點之一。
於此同時,「池上飯包」的出現更讓池上聲名大噪。池上飯包原本就是車站附近因應用餐需求發展出來的飲食,有外來投資者買下池上本地某家飯包經營權,重新命名行銷包裝,以企業化與連鎖經營的方式,成功地將「池上」與「飯包」的形象深植人心。即使其飯包並未標榜使用池上生產的米,消費者也會自動將這些形象連結。
加上池上擁有優勢的生產條件,在當時舉辦的台東縣稻米競賽中已是常勝軍。我們的契作農友官振權在台東縣民國八十九年一期稻米品質競賽獲特等獎,蕭煥通在民國九十年獲特等獎。池上米是消費者心中高品質的代表,但隨之而來的仿冒侵權問題才正要開始。
因池上米品質保證,加上池上飯包的名氣,民國九十年以前有不少台灣西部米廠藉此魚目混珠,想要蹭池上名氣增加銷售。當時只要在米袋上出現「池上米」三字,就能提高售價,各種「××池上米」到處可見,個個標榜來自池上。其中不乏國內數一數二的米廠龍頭業者,明目張膽地在他們的品牌名稱後面直接冠上「池上米」三字,企圖矇騙消費者。
但這些米根本不是來自池上!池上是花東縱谷水稻種植面積最小的鄉鎮,即使滿耕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池上米」。據當時資料統計,市售池上米恐怕有八○%不是出自池上鄉。幾次這類新聞曝光後,消費者才知道坊間的池上米大多非來自池上,結果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真正池上土生土長的六家米廠糧商,反而沒人敢在包裝上寫「池上米」三字,深怕反被消費大眾質疑,這種現象簡直匪夷所思。

號召池上團結推共同品牌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池上米仿冒問題,同時面對台灣加入WTO後的威脅,從民國八十九年日本MOA參訪回來後,我急著找鄉公所與池上六家碾米廠商召開會議,因為我認為池上必須打團體戰,應該要聯合起來共同反擊,並為WTO的威脅預作準備。我向他們提出「共同品牌」與「產地證明」的想法,在當時環境內外威脅下,大家立刻形成共識,全數同意,因為這對大家有益無害,況且當時的狀況已在谷底,大家都願意不妨一試。
民國九十年,池上六家米廠,包括我們建興米廠、池上鄉農會、陳協和米廠、錦和米廠、廣興米廠、瑞豐米廠,每家各出資新台幣三萬元,集資十八萬做為行政費用,聯合成立「池上米共同品牌協會」,由我擔任會長,各米廠尋找核心農友簽約契作,預計契作面積目標達到二百公頃。契作稻穀須達國家CNS(中華民國國家標準)一等稻穀之標準,仿效日本MOA參訪時看到的產地標章,將在包裝上標示生產者姓名、產銷班別、電話地址以示負責,同時也將田間栽培紀錄的做法納入其中。
我們聯合池上六家米廠,要透過品質分級計價、產地證明、共同品牌,實行高品質高價位的策略行銷。一開始先做品質計價,讓民國九十一年一期稻作的價格首度突破公糧價,共同品牌協會完成第一個戰役。

商標法尚未完備 申請地理標章受阻
除了推動品質計價,產地證明是共同品牌協會當初成立的另一個任務。
為了維護池上農民與糧商的權益與商譽,保障池上米的品牌價值,池上鄉公所在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池上米」商標認證。在尚未取得商標權之前,共同品牌協會決議以全鄉共同認可之圖樣做為米糧產自池上的證明。當時擬採用池上鄉公所的「鄉徽」做為圖樣,只有簽約契作的米才能貼上這個鄉徽圖案的標籤,這是池上米認證標章推動的開始。
「證明自己是媽媽生的」,聽起來這麼簡單的一個想法,執行起來卻不簡單。
由西部數家糧商聯名組成的中華民國稻米協進會,於商標公告期間對池上米證明標章核發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池上米已是糧商同業習慣的通用名稱,是東台灣無汙染良質米的代名詞,不該被池上鄉專用。如此牽強的理由,令人錯愕,這根本是想為自身違法仿冒設下的保護傘。當時農糧署為此特別召開會議,邀請我們池上代表,與反對池上米標章申請的稻米協進會成員,兩造共同協商。
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抵達會議現場,每個人身上都穿著一件寫有「池上米證明,農民出頭天」字樣的背心。池上米產地證明不容被仿冒者打壓侵害,我們必須展現維護池上米認證的決心。稻米協進會的人則帶了律師到現場,提出各種法律說詞要求我們退回池上米商標申請。而且態度很不客氣,故意拿兩包米到我面前,要我判別哪一包是池上米。
「這兩包都不是,只有這包貼有池上標章的米才是真正的『池上米』!」
我們當然有備而來,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包米,上面貼有池上鄉徽圖案的標籤,明確地告知現場所有人,池上米的標章只有池上人才可以使用!
但產地證明一事,牽涉市場龐大利益,加上當時的商標法規定「使公眾誤認誤信其商品之性質、品質或產地之虞者」,意即「地名」不得申請作為商標。在法律未臻完備的情況下,地名能否成為商標註冊爭議未明,池上米產地證明申請受阻撓延宕。雖然如此,我仍不放棄,外部申請暫時受阻,就先從內部整合做起,我必須尋求其他協助。

天降神兵――池潭源流協進會
民國八十九年成立的池潭源流協進會,由賴永松老師與池上當地幾位同樣關心地方的有志之士發起。起初因為關心池上大坡池生態環境而設,以認養大坡池及推展生態與文化環境為任務,賴老師是第一屆理事長,而我是協會理事之一。民國九十二年,協會原先推動的大坡池生態環境整治,已經得到鄉公所允諾,並以公部門經費持續執行,協會有餘裕關注其他公共事務。
賴永松老師跟我一樣,都是池上農家子弟,上一代因為稻穀交易往來密切,但我們早期並無交集,直到加入池潭源流協進會才開始熟識。我在一次會中提案討論「池上米產業危機」,希望透過協會成員的討論與協助,共同來關注池上米的問題。賴老師與協會其他成員了解後也認為稻米產業攸關整個池上未來發展,願意由協會的名義,與我一起著手進行相關規畫。
他後來有次透露,當初其實跟我不熟,也沒有想到會有後續產地認證的那些工作,之所以願意義無反顧地投入,除了認同我的提案,也信任我們梁家。他說我祖母與母親都是地方上德高望重之人,因而對我也有所信賴,當時我推動的共同品牌協會運作並不順利,他願意挺身相助。
賴老師大學時期念的是物理,跟我一樣都是理工背景,所以我們的思考方式相近,想法很容易溝通。過去,我以米廠的身分去做這些事,在互信不足下,往往被質疑圖利自己。但池潭源流協進會的角色很中立,沒有商業利益考量,不會配合廠商圖利,他們認為這是對池上有益的事,且賴老師在池上擔任教職,地方聲望高,由協會來推動最具說服力。
在推動改變前,我們先確立幾項原則:
一、以品質計價加價收購做為吸引農友參加認證的誘因。
二、絕不讓農友有任何風險,所有的風險由米廠承擔。
三、確保農友可以跟進與執行。
民國九十一年開始的品質計價制度,已經吸引部分農友跟進我們欲推動的改變,他們已經知道品質攸關收入。但仍有農友尚未跟進,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提升品質,因此我們必須有配套措施。這個配套措施就是開辦教育訓練課程,要求填寫栽培紀錄。我們要透過課程傳達品質提升、產地認證的重要性,再從栽培紀錄、技術分享讓農友提升稻作品質,進而能夠在分級計價時獲得較高收益。
民國九十二年,池潭源流協進會開始舉辦教育訓練。

拿鋤頭的老農也要拿筆考試
我們的課程理論與實作兼具,在執行細節上一點都不馬虎。每梯次為期三天,共十八小時,上課內容分八個單元。每上完一堂課就會蓋一個章,教室門口有專人負責蓋章,所以不能蹺課。課程最後還要考試,所以大家上課非常認真,連八十幾歲的歐吉桑回家都會認真研讀講義。
「我以前袂當讀冊,這馬會使來作學生,我足歡喜矣!」民國一○八年全國稻米達人有機米冠軍得主謝美國,即使已經是擁有豐富種稻經驗的老農,也曾積極地來上課。
我們的考試不是形式上隨便做做,是有實體考卷的,包括是非與選擇題,不識字、看不懂題目的人,我們就找工作人員用唸題目的方式協助作答,確保每一位農友都能確實執行。考試通過後才能得到研習結業證書,才能跟米廠簽訂契作,依品質計價制度獲得比較高的價格。
田間栽培紀錄也是教育訓練中很重要的一環,亦是最困難的地方。
雖然我早在種有機米時,就已經從MOA了解到栽培紀錄的重要,但一般農友沒有這樣的習慣,要改變作法養成新習慣,一開始並不容易。農友要記錄整地、插秧、施肥、除草到割稻的詳細日期,以及使用的各項資材名稱與用量,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額外的工作。有些老農甚至覺得他們種田多年,憑藉豐富的經驗種植就行,他們不能理解填寫這些紀錄的作用。但只要有了栽培紀錄,就可以有效協助管理監控種植的過程,在收割稻穀檢測結果出來後,便可回溯栽培過程進行改良,對稻穀品質提升很有幫助。

確保所有農民可跟進
一直強調紀錄有什麼好處,其實對農友無感,他們其實很單純,告訴他穀價會「加價」,這點才會吸引人,再麻煩也會願意配合。參與的農友要按照我們的要求與表格詳實記錄,有部分農友上了年紀,不會使用電腦,甚至有人不會寫字,要他們填寫生產步驟真的很困難。
這些執行細節的問題,我們早已納入考量,要確保所有人都能跟進。
首先先確認有無意願參與,有無能力自己執行,只要有意願,若真的無法自己執行,我們就會想辦法幫他。不會寫紀錄的農友,我們請他買了秧苗、肥料或藥劑後,把貨單或直接把包裝拿到協會,由工作人員幫忙記錄。工作人員也會定期去找他們訪談、記錄、拍照。協會當時的資料檔案裡,都有很完整的農民建檔資料卡,上面詳實記錄每位農民的基本資料以及稻穀樣本。如果有人隨便寫寫,應付了事,我們一看就知道,會立即要求改進。若經查不實記載,下期就不簽約契作,因為我們掌握整個水稻生產過程的細節這麼多年,不能有人努力,有人卻在打混。
比較特別的是,這不是來領便當的免費課程,我們沒有任何補助,來上課的農友要先繳交一千元。很多外人不解,一般課程研習通常免費,而且還要有便當、伴手禮吸引人家出席,怎麼可能會有人報名收費課程?因為參加研習後得到認證,符合品質規格,每包穀價就會加價。一包穀價多八十元,一甲地平均收成一百包,就多了八千元,以平均一個農民兩甲半的種植面積就是多二萬元,一年兩期四萬,當然划算。
所以有農友曾經說過,以前以為自己的手只會握大支鋤頭,不會拿小支的筆。但為了認證,很願意在白天工作之餘,晚上勤寫栽培紀錄,因為只要有去認證,價格就會不一樣。
當期稻作一結算,每位農友確實都領到比別人多的錢,之後就會口耳相傳。有些沒參加課程與認證的農友聽到別人賺錢,紛紛抱怨或後悔沒來上課,所以我們前後一共辦了四個梯次,每一梯次都有五、六十位參加。
農友參與課程研習並拿到研習結業證書後,只要農藥安全檢測通過,就能申請使用認證標籤。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池上鄉公所同意授權池潭源流協進會使用「池上鄉徽」做為自行辦理產地認證,從當年二期稻作開始核發以鄉徽為圖案的產地證明標籤。

得獎農友分享 專家授課啟蒙
當初教育訓練課程的講師,除了賴老師與我,還有農糧單位、農會總幹事、改良場人員、前一年分別獲得花東縱谷良質米特等獎、頭等獎的農友莊林貴妹與蕭煥通班長等。我們在課程中分享前一年獲獎的稻米栽培紀錄,讓其他人可以參考複製,一起種出冠軍米。也曾邀請農業專家來上課,例如台稉九號育種人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許志聖博士,請他來跟農友說明這個品種的特性與栽培需求,來聽課的農友都很踴躍而且專心。
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術,種出高品質的稻作,獲得更高收益,所以到後來我們已經不用再去宣傳、甚至開課。當農民發現別人的穀價比較高時,就會想要去研究、去精進自己的技術,這牽涉到個人利益。如同賴老師所言,上課的目的就是啟蒙,而不是被動地教授與敦促,讓農友先有基礎知識,誘發他們主動學習,使池上米的品質不斷提升。只要思維轉變,行為就會不同。
賴老師有次告訴我,在他已經開始投入農民教育訓練課程後,母親曾私下請他在學校公務之餘再多花一點時間來幫我、幫農民,因為有他與池潭源流協進會的協助,整個教育訓練從設計課程、編列講義、行政管理、結業考試等一連串的過程裡,才能順利推動。
賴老師發揮了「教師」的教學專業與耐性,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我們的理念與想要改變的思維,讓來參與認證的農友深刻了解提升品質與產地認證對他們、對整個池上有多重要。因為他身為教師的說服力夠,聽課的學員馬上就能接受與吸收。他注重執行過程的每一項細節,與我一貫的做事方式相同,我們連鼓勵學員全勤參與的蓋章方式都想到了,講義裡的重點還會用放大字體特別標出與呈現。我們知道農友在上課或填寫田間栽培紀錄時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協助他們確實完成,畢竟這些要花非常多的心血與經費,不能隨便應付了事。
在那段期間,賴老師仍在學校任教,平時忙著學校工作,課餘或假日才能處理協會的工作,替農民服務。「池上,是滋養我們的地方,基於對這地方的感情,想要保護這片土地,我們不能看到池上米的優勢漸漸沒落。」賴老師將他的教育熱忱從學校延伸到整個池上,當我急於推動一連串改變卻未能取得其他人共識,池潭源流協進會在關鍵時刻的出現與協助,為我指出另一條路。
有了賴老師的協助,我們時常閱讀、研究相關法律文獻,以解決當時產地認證所遭遇的種種問題,並草擬後續各項規範建立與執行細則,包括《台東縣池上鄉鄉徽使用辦法「農業類―稻米」執行要點》《池潭源流協進會「池上米」認證標章管理規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