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由一百五十位身處第一線的宣教士、學者執筆,為最權威、雋永的宣教經典文獻集。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套書編列有十五堂課的研習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本書為第二冊:歷史視野。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套書編列有十五堂課的研習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本書為第二冊:歷史視野。
作者簡介
拉爾夫.溫德(Ralph D. Winter)
溫德博士受時代雜誌2005年評選為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位福音派領袖之一。溫德博士1976年創辦「美國世界宣教中心」,訓練數以千計的宣教士,也啟動了《宣教心視野》學習課程。同年,他用一百美金創辦克理威廉國際大學,致力於宣教文獻的資料搜集與出版,創造出「未得之民」、「10/40之窗」等膾炙人口的宣教學語彙。
史蒂芬.賀思德(Steven C. Hawthorne)
賀思德畢業於富樂普世宣教學院跨文化研究碩士。1981年,他和美國普世宣教中心其他同工一起與溫德共同編輯了《宣教心視野》課程的文獻讀本。1980年代早期,賀思德擔任《大使命基督徒》雜誌的執行主編。他啟動「約書亞計畫」,招募並訓練團隊到亞洲和中東的世界級大城市進行民族結構學的實地考察,識別出其中的未得之民。賀思德現任「拓路者」機構的總幹事,推動宣教事工。
溫德博士受時代雜誌2005年評選為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位福音派領袖之一。溫德博士1976年創辦「美國世界宣教中心」,訓練數以千計的宣教士,也啟動了《宣教心視野》學習課程。同年,他用一百美金創辦克理威廉國際大學,致力於宣教文獻的資料搜集與出版,創造出「未得之民」、「10/40之窗」等膾炙人口的宣教學語彙。
史蒂芬.賀思德(Steven C. Hawthorne)
賀思德畢業於富樂普世宣教學院跨文化研究碩士。1981年,他和美國普世宣教中心其他同工一起與溫德共同編輯了《宣教心視野》課程的文獻讀本。1980年代早期,賀思德擔任《大使命基督徒》雜誌的執行主編。他啟動「約書亞計畫」,招募並訓練團隊到亞洲和中東的世界級大城市進行民族結構學的實地考察,識別出其中的未得之民。賀思德現任「拓路者」機構的總幹事,推動宣教事工。
序
第一版推薦序
天國志願軍
神在我們的時代正興起一支全新的天國志願軍!世界各大洲都湧現出「胸懷普世宣教的基督徒」──就是一群有普世眼光的新一代男男女女,決心過一種「離開埃及‧進到迦南」屬靈新領地般的生活方式,委身於使萬民作主耶穌基督門徒的使命。
最近在韓國舉行的一次大會,有十萬名年輕人決意花一年的時間,到海外去播撒福音的種子!在歐洲定期舉行的宣教大會同樣吸引了數千名有心參與宣教的年輕人。在北美,爾班拿宣道大會(Urbana Convention)和學園傳道會,基督教導航會、校園學生基督徒團契、青年使命團以及其他許多組織和宗派舉辦的培訓,都成為這宣教浪潮的一分子。就像巨鷹盤旋在鳥巢之上攪動幼鷹一樣;神也如此向祂的子民展開雙翅,激勵他們將永恆的福音帶到萬邦。
在惠頓學院葛培理中心的落成典禮上,惠頓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向在場的聽眾發出感人的呼召,激勵大家成為「胸懷普世的基督徒」,獻身於尋找失喪的人,餵飽靈裡饑餓的族群。有一些學校的基督徒學生小組,也熱心於傳福音和宣教,其數量似乎將超過一些基督徒學校!我的兒子和女兒所在的那間大學就是一例;因著基督徒熱心傳福音,不到十年,基督徒小組從原來的七個增長到七百個,很多學生都渴望自己的生活不只停留在追求世上的成功。
或許,一波可與二十世紀初學生志願運動相媲美的福音浪潮即將興起!若是如此,《宣教心視野》將成為重要的工具書。本書集結了當今宣教相關的文章,出類拔萃、無出其右。編者由宣教元老溫德博士與動員宣教大將賀思德領軍,在編輯工作上互相配搭,可以說不是經驗豐富的宣教前輩、就是充滿異象的年輕人,實為團隊事奉的表率。
我推薦這套書,因為它正確地將普世福音化的使命擺在第一順序,這正摸著了神的心腸,因為按照聖經啟示,祂是宣教的上帝;而這理當列為我們身為宣教子民最重要、最優先的工作。
此外,本書表達了普世福音化是可能的。我們不需要因錯誤的罪疚感而產生不符聖經的基督教悲觀主義,也沒有必要讓假基督們恫嚇掉「榮耀的異象」。耶穌曾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然後結局才來到。」(太廿四14)本書態度不卑不亢,亦不刻意辯護,認定耶穌所說的必定成就,並且要我們參與其中。
正如書名所示,本書為普世宣教提供知識性的觀點。今日有志宣教者首先需要清楚聖經的使命,然後需要瞭解歷史、文化和策略。瞭解宣教歷史和跨文化事奉的挑戰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排除恐懼,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上個世紀四○年代末,葛培理所任教的大學有這樣一個口號:「追求知識‧如火熱情」(Knowledge on Fire),這也正是本書的信念,我們相信宣教士蒙召不僅要思考,還要去愛、去付出和傳講信仰!另外如約翰‧衛斯理曾對一個輕看自己學識的批評者說:「神可能不需要我的學問,但他絕不需要你的無知。」
此外,《宣教心視野》可以幫助有渴慕心志的門徒從熱情、能力和參與三方面透視普世福音化的重任。先要有熱情,才有事工,傳福音尤其如此。宣教大業的關鍵始終可以總結為這樣一句話:「耶穌是無價至寶。」只有當一批批視耶穌為珍寶、又被聖靈的無限應許緊緊吸引的宣教者匯為巨流時,才能真正地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
神只有一位獨生愛子,祂卻使祂成為宣教士。我祈求天父使用這本書,從每一個族群中興起祂的兒女來,裝備他們,帶領他們進入每一個族群,直到神的名傳遍萬邦,萬民都齊來頌讚神的聖名。
前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主席 萊頓.福特
1981年10月 於北卡羅來納州
天國志願軍
神在我們的時代正興起一支全新的天國志願軍!世界各大洲都湧現出「胸懷普世宣教的基督徒」──就是一群有普世眼光的新一代男男女女,決心過一種「離開埃及‧進到迦南」屬靈新領地般的生活方式,委身於使萬民作主耶穌基督門徒的使命。
最近在韓國舉行的一次大會,有十萬名年輕人決意花一年的時間,到海外去播撒福音的種子!在歐洲定期舉行的宣教大會同樣吸引了數千名有心參與宣教的年輕人。在北美,爾班拿宣道大會(Urbana Convention)和學園傳道會,基督教導航會、校園學生基督徒團契、青年使命團以及其他許多組織和宗派舉辦的培訓,都成為這宣教浪潮的一分子。就像巨鷹盤旋在鳥巢之上攪動幼鷹一樣;神也如此向祂的子民展開雙翅,激勵他們將永恆的福音帶到萬邦。
在惠頓學院葛培理中心的落成典禮上,惠頓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向在場的聽眾發出感人的呼召,激勵大家成為「胸懷普世的基督徒」,獻身於尋找失喪的人,餵飽靈裡饑餓的族群。有一些學校的基督徒學生小組,也熱心於傳福音和宣教,其數量似乎將超過一些基督徒學校!我的兒子和女兒所在的那間大學就是一例;因著基督徒熱心傳福音,不到十年,基督徒小組從原來的七個增長到七百個,很多學生都渴望自己的生活不只停留在追求世上的成功。
或許,一波可與二十世紀初學生志願運動相媲美的福音浪潮即將興起!若是如此,《宣教心視野》將成為重要的工具書。本書集結了當今宣教相關的文章,出類拔萃、無出其右。編者由宣教元老溫德博士與動員宣教大將賀思德領軍,在編輯工作上互相配搭,可以說不是經驗豐富的宣教前輩、就是充滿異象的年輕人,實為團隊事奉的表率。
我推薦這套書,因為它正確地將普世福音化的使命擺在第一順序,這正摸著了神的心腸,因為按照聖經啟示,祂是宣教的上帝;而這理當列為我們身為宣教子民最重要、最優先的工作。
此外,本書表達了普世福音化是可能的。我們不需要因錯誤的罪疚感而產生不符聖經的基督教悲觀主義,也沒有必要讓假基督們恫嚇掉「榮耀的異象」。耶穌曾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然後結局才來到。」(太廿四14)本書態度不卑不亢,亦不刻意辯護,認定耶穌所說的必定成就,並且要我們參與其中。
正如書名所示,本書為普世宣教提供知識性的觀點。今日有志宣教者首先需要清楚聖經的使命,然後需要瞭解歷史、文化和策略。瞭解宣教歷史和跨文化事奉的挑戰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排除恐懼,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上個世紀四○年代末,葛培理所任教的大學有這樣一個口號:「追求知識‧如火熱情」(Knowledge on Fire),這也正是本書的信念,我們相信宣教士蒙召不僅要思考,還要去愛、去付出和傳講信仰!另外如約翰‧衛斯理曾對一個輕看自己學識的批評者說:「神可能不需要我的學問,但他絕不需要你的無知。」
此外,《宣教心視野》可以幫助有渴慕心志的門徒從熱情、能力和參與三方面透視普世福音化的重任。先要有熱情,才有事工,傳福音尤其如此。宣教大業的關鍵始終可以總結為這樣一句話:「耶穌是無價至寶。」只有當一批批視耶穌為珍寶、又被聖靈的無限應許緊緊吸引的宣教者匯為巨流時,才能真正地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
神只有一位獨生愛子,祂卻使祂成為宣教士。我祈求天父使用這本書,從每一個族群中興起祂的兒女來,裝備他們,帶領他們進入每一個族群,直到神的名傳遍萬邦,萬民都齊來頌讚神的聖名。
前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主席 萊頓.福特
1981年10月 於北卡羅來納州
目次
第一版序 萊頓‧福特(Leighton Ford)
第四版序 道格拉斯‧伯索爾(S. Doglas Birdsall)
中文版序 宣教心視野編譯團隊
本書簡介 溫德(Ralph D. Winter)
主編簡介
第36章 救贖歷史的十個時期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37章 宣教策略史 皮爾斯‧比弗(R. Pierce Beaver)
第38章 亞洲基督教─面向冉冉升起的太陽 斯科特‧桑吉思特(Scott W. Sunquist)
第39章 神的兩種救贖架構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40章 宣教機構及其對教會的良性顛覆 安德魯‧沃爾斯(Andrew F. Walls)
第41章 現代宣教史話─四位巨人、三個時代和兩個過渡期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42章 更新變革的歷史 保羅‧皮爾遜(Paul Pierson)
第43章 宣教的社會影響 羅伯特‧伍德伯理(Robert D. Woodberry)
第44章 摩拉維亞弟兄會─歐洲的宣教先驅 科林‧格蘭特(Colin A. Grant)
第45章 婦女與宣教 克拉夫特(Marguerite Kraft)、克羅斯曼(Meg Crossman)
第46章 將福音傳回故土─非裔美國信徒普世宣教事記 大衛‧哥尼流(David Cornelius)
第47章 學生普世宣教運動 大衛‧霍爾(David M. Howard)
第48章 宣教的「合宜途徑」 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
第49章 獻身中華 戴德生(J. Hudson Taylor)
第50章 來自中國的呼聲 戴德生(J. Hudson Taylor)
第51章 部落、語言與譯者 金綸‧湯遜(W. Cameron Townsend)
第52章 無上光榮 施為美(Samuel Zwemer)
第53章 福音之橋 馬蓋文(D. A. McGavran)
第54章 新馬奇頓──開啟普世宣教新紀元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55章 全球福音趨勢剖析 傑森‧萬迪克(Jason Mandryk)
第56章 他們欣然興起 博蘭‧庫馬爾(Beram Kumar)
附篇56-1 風起雲湧的宣教新軍 葛博西(Bruce A. Koch)
第57章 差傳新軍的七篇見證 溫以諾 等人
第58章 全球宣教的夥伴關係 比爾‧泰勒(Bill Taylor)、大衛‧魯伊茲(David Ruiz)
第59章 承接重任的後起之秀 伊馮娜‧哈尼卡特(Yvonne W. Huneycutt)
第60章 豐收在望 莊斯頓(Patrick Johnstone)
第61章 從西方到全球──基督教世界的轉移 陶德‧詹森(Todd Johnson)、李桑德(Sandi Lee)
附篇61-1 下一個基督教世界 菲利浦‧詹金斯(Philip Jenkins)
第62章 迎向精采未來 溫德(Ralph D. Winter)
附錄一 克里‧威廉宣教資料
附錄二 戴德生宣教資料
第四版序 道格拉斯‧伯索爾(S. Doglas Birdsall)
中文版序 宣教心視野編譯團隊
本書簡介 溫德(Ralph D. Winter)
主編簡介
第36章 救贖歷史的十個時期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37章 宣教策略史 皮爾斯‧比弗(R. Pierce Beaver)
第38章 亞洲基督教─面向冉冉升起的太陽 斯科特‧桑吉思特(Scott W. Sunquist)
第39章 神的兩種救贖架構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40章 宣教機構及其對教會的良性顛覆 安德魯‧沃爾斯(Andrew F. Walls)
第41章 現代宣教史話─四位巨人、三個時代和兩個過渡期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42章 更新變革的歷史 保羅‧皮爾遜(Paul Pierson)
第43章 宣教的社會影響 羅伯特‧伍德伯理(Robert D. Woodberry)
第44章 摩拉維亞弟兄會─歐洲的宣教先驅 科林‧格蘭特(Colin A. Grant)
第45章 婦女與宣教 克拉夫特(Marguerite Kraft)、克羅斯曼(Meg Crossman)
第46章 將福音傳回故土─非裔美國信徒普世宣教事記 大衛‧哥尼流(David Cornelius)
第47章 學生普世宣教運動 大衛‧霍爾(David M. Howard)
第48章 宣教的「合宜途徑」 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
第49章 獻身中華 戴德生(J. Hudson Taylor)
第50章 來自中國的呼聲 戴德生(J. Hudson Taylor)
第51章 部落、語言與譯者 金綸‧湯遜(W. Cameron Townsend)
第52章 無上光榮 施為美(Samuel Zwemer)
第53章 福音之橋 馬蓋文(D. A. McGavran)
第54章 新馬奇頓──開啟普世宣教新紀元 溫德(Ralph D. Winter)
第55章 全球福音趨勢剖析 傑森‧萬迪克(Jason Mandryk)
第56章 他們欣然興起 博蘭‧庫馬爾(Beram Kumar)
附篇56-1 風起雲湧的宣教新軍 葛博西(Bruce A. Koch)
第57章 差傳新軍的七篇見證 溫以諾 等人
第58章 全球宣教的夥伴關係 比爾‧泰勒(Bill Taylor)、大衛‧魯伊茲(David Ruiz)
第59章 承接重任的後起之秀 伊馮娜‧哈尼卡特(Yvonne W. Huneycutt)
第60章 豐收在望 莊斯頓(Patrick Johnstone)
第61章 從西方到全球──基督教世界的轉移 陶德‧詹森(Todd Johnson)、李桑德(Sandi Lee)
附篇61-1 下一個基督教世界 菲利浦‧詹金斯(Philip Jenkins)
第62章 迎向精采未來 溫德(Ralph D. Winter)
附錄一 克里‧威廉宣教資料
附錄二 戴德生宣教資料
書摘/試閱
第50章‧獻身中華
戴德生 J. Hudson Taylor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而又極其嚴肅的真理:我們今世的所作所為(也包括我們的不作為)都直接關乎我們自己及他人將來的福祉,並且意義重大!我們信徒,無論做什麼都要奉主耶穌基督之名。我奉主耶穌基督之名,以熾熱的祝福禱告,完成如下的篇章;各位閱讀這些內容的時候,也要奉主耶穌基督之名,以禱告的心閱讀。筆者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忠心的傳道人,我有責任藉著這本書把事實呈現在有愛心和良知的神子民面前。我也堅信,這些事實必將在每一位閱讀此書的基督徒心中結出果子來。毋庸置疑,這些果子帶出的絕不會是毫無情感的空談,而是熾熱且有果效的禱告,為拯救活在黑暗之中的中國人而努力,甘於自我犧牲。若是沒有結出這樣的果子,筆者甚願催促讀者仔細思考以下經文:
被拉到死地的人,你要拯救;
將要被殺戮的人,你要挽救。
如果你說:「這事我不知道。」
那衡量人心的不明白嗎?
那看顧你性命的不曉得嗎?
祂不按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嗎?
(箴言24:11-12)
在主耶穌的事奉中,祂一開始就教導那些跟隨自己的人,要作光,不僅是耶路撒冷、猶太全地、猶太民族,而且是世上的光。此外,主耶穌還教導他們如何禱告:不要像教外人求什麼,只是重複無意義的話;也不要像屬世的人那樣,因為這些人最想得到的、切要尋求的是自己的益處和需要。耶穌如此教導他們:
你們祈求以先,
你們的父已經知道你們的需要了。
所以你們要這樣祈禱: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祢的名被尊為聖,
願祢的國降臨,
願祢的旨意成就在地上,
如同在天上一樣。
我們應當先如此禱告,然後才為個人祈求,為「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求祢今天賜給我們」這樣非常具體的事祈求;然而,我們常常將這種次序顛倒了,難道不是這樣嗎?基督徒常常切實地感到,並且也是這樣做的,彷彿他們一定要以「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求祢今天賜給我們」來開始禱告;然後,實際上以「如果應許了這些,願祢的名被尊為聖」來結束禱告,難道不是這樣嗎?馬太福音六章33 節告訴我們,「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可是很多信徒首先祈求的是「這一切」(食物、衣服、健康、財富、安慰),之後才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豈非如此嗎?我們只是將滿足自己所需之後的剩餘零星時間奉獻給神,而不是把我們時間和物質上「初熟的果子」恭敬地奉獻給神,不正是這樣嗎?既然我們拒絕將十一奉獻交到神的府庫,以此試驗神的信實,那我們又怎麼能怪神不打開天上的窗戶,將我們所渴慕的祝福傾倒下來呢?
在「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方面,主耶穌基督的降生和受死都是我們的絕佳榜樣。而祂從死裡復活、升天之前,命令祂的子民憑著對祂必然動工的信心,將那全然又無價的救恩大好消息傳遍天下。祂賜給我們的這項大使命,毫不含糊、明確清楚,祂這樣說:「你們到全世界去,向所有的人傳福音」。可惜教會並未忠心地去完成主的大使命,真令人痛心;尤其想到當今十九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說是基督教的時代,不過世界上還有那麼廣闊的地方,完全沒有機會認識恩典、得著救恩之道。
為了讓讀者能夠瞭解中國大清帝國的土地到底有多遼闊,在此且與我們所熟悉的鄰近國家做個對比。
整個歐洲大陸的面積為3,797,256平方英里,而中國的滿洲、蒙古、西北屬地及西藏的面積就達到了3,951,130平方英里。在這片遼闊無邊的大地上生活著數以百萬計與我們一樣的人,然而除了在新疆有四位宣教士之外,他們當中再沒有其他宣教士。這些百姓被人遺忘,他們正在走向滅亡!沒有宣教士長駐當地告訴他們「智慧的利潤勝過銀子的利潤,智慧的收益勝過黃金的收益」這樣的智慧箴言。這片廣闊的領土比整個歐洲大陸還要大,可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宣教士之外,歐洲和美洲所有的更正教會都沒有派出過一位基督的使者到他們那裡,告訴他們與神和好的真道,替基督請求他們:「跟神和好吧!」這樣的光景要到幾時呢?
想像一下,中國的七個省份中有超過八千萬人沒有接觸過聖經,宣教士在那裡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再想想,中國的另外十一個省份中有超過一億人,僅有的幾位宣教士根本無法企及。我們再想想,兩千多萬人口居住在滿洲、蒙古、西藏以及西北各屬地,這片遼闊無邊的大地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而總計中國有兩億多人口,這些遠遠超過目前所有宣教差會的能力所及,那麼,如何才能夠讓「他們尊神的名為聖,願神的國降臨,願神的旨意成就在他們中間呢?」
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神的名、神的屬性,他們也不知道神的國度,更不知道神的旨意!你是否相信,這數以億計的人當中的每個人的靈魂都極為寶貴?而且相信「除了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你是否相信,只有主耶穌是「羊圈的門」;只有主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著耶穌,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如果是這樣,想一想這些還沒有得救的人的境況,以神的眼光認真審視一下我們自己,看看我們是否已經竭盡全力去宣揚神的名。
戴德生 J. Hudson Taylor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而又極其嚴肅的真理:我們今世的所作所為(也包括我們的不作為)都直接關乎我們自己及他人將來的福祉,並且意義重大!我們信徒,無論做什麼都要奉主耶穌基督之名。我奉主耶穌基督之名,以熾熱的祝福禱告,完成如下的篇章;各位閱讀這些內容的時候,也要奉主耶穌基督之名,以禱告的心閱讀。筆者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忠心的傳道人,我有責任藉著這本書把事實呈現在有愛心和良知的神子民面前。我也堅信,這些事實必將在每一位閱讀此書的基督徒心中結出果子來。毋庸置疑,這些果子帶出的絕不會是毫無情感的空談,而是熾熱且有果效的禱告,為拯救活在黑暗之中的中國人而努力,甘於自我犧牲。若是沒有結出這樣的果子,筆者甚願催促讀者仔細思考以下經文:
被拉到死地的人,你要拯救;
將要被殺戮的人,你要挽救。
如果你說:「這事我不知道。」
那衡量人心的不明白嗎?
那看顧你性命的不曉得嗎?
祂不按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嗎?
(箴言24:11-12)
在主耶穌的事奉中,祂一開始就教導那些跟隨自己的人,要作光,不僅是耶路撒冷、猶太全地、猶太民族,而且是世上的光。此外,主耶穌還教導他們如何禱告:不要像教外人求什麼,只是重複無意義的話;也不要像屬世的人那樣,因為這些人最想得到的、切要尋求的是自己的益處和需要。耶穌如此教導他們:
你們祈求以先,
你們的父已經知道你們的需要了。
所以你們要這樣祈禱: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祢的名被尊為聖,
願祢的國降臨,
願祢的旨意成就在地上,
如同在天上一樣。
我們應當先如此禱告,然後才為個人祈求,為「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求祢今天賜給我們」這樣非常具體的事祈求;然而,我們常常將這種次序顛倒了,難道不是這樣嗎?基督徒常常切實地感到,並且也是這樣做的,彷彿他們一定要以「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求祢今天賜給我們」來開始禱告;然後,實際上以「如果應許了這些,願祢的名被尊為聖」來結束禱告,難道不是這樣嗎?馬太福音六章33 節告訴我們,「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可是很多信徒首先祈求的是「這一切」(食物、衣服、健康、財富、安慰),之後才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豈非如此嗎?我們只是將滿足自己所需之後的剩餘零星時間奉獻給神,而不是把我們時間和物質上「初熟的果子」恭敬地奉獻給神,不正是這樣嗎?既然我們拒絕將十一奉獻交到神的府庫,以此試驗神的信實,那我們又怎麼能怪神不打開天上的窗戶,將我們所渴慕的祝福傾倒下來呢?
在「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方面,主耶穌基督的降生和受死都是我們的絕佳榜樣。而祂從死裡復活、升天之前,命令祂的子民憑著對祂必然動工的信心,將那全然又無價的救恩大好消息傳遍天下。祂賜給我們的這項大使命,毫不含糊、明確清楚,祂這樣說:「你們到全世界去,向所有的人傳福音」。可惜教會並未忠心地去完成主的大使命,真令人痛心;尤其想到當今十九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說是基督教的時代,不過世界上還有那麼廣闊的地方,完全沒有機會認識恩典、得著救恩之道。
為了讓讀者能夠瞭解中國大清帝國的土地到底有多遼闊,在此且與我們所熟悉的鄰近國家做個對比。
整個歐洲大陸的面積為3,797,256平方英里,而中國的滿洲、蒙古、西北屬地及西藏的面積就達到了3,951,130平方英里。在這片遼闊無邊的大地上生活著數以百萬計與我們一樣的人,然而除了在新疆有四位宣教士之外,他們當中再沒有其他宣教士。這些百姓被人遺忘,他們正在走向滅亡!沒有宣教士長駐當地告訴他們「智慧的利潤勝過銀子的利潤,智慧的收益勝過黃金的收益」這樣的智慧箴言。這片廣闊的領土比整個歐洲大陸還要大,可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宣教士之外,歐洲和美洲所有的更正教會都沒有派出過一位基督的使者到他們那裡,告訴他們與神和好的真道,替基督請求他們:「跟神和好吧!」這樣的光景要到幾時呢?
想像一下,中國的七個省份中有超過八千萬人沒有接觸過聖經,宣教士在那裡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再想想,中國的另外十一個省份中有超過一億人,僅有的幾位宣教士根本無法企及。我們再想想,兩千多萬人口居住在滿洲、蒙古、西藏以及西北各屬地,這片遼闊無邊的大地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而總計中國有兩億多人口,這些遠遠超過目前所有宣教差會的能力所及,那麼,如何才能夠讓「他們尊神的名為聖,願神的國降臨,願神的旨意成就在他們中間呢?」
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神的名、神的屬性,他們也不知道神的國度,更不知道神的旨意!你是否相信,這數以億計的人當中的每個人的靈魂都極為寶貴?而且相信「除了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你是否相信,只有主耶穌是「羊圈的門」;只有主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著耶穌,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如果是這樣,想一想這些還沒有得救的人的境況,以神的眼光認真審視一下我們自己,看看我們是否已經竭盡全力去宣揚神的名。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