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一條簡單的道路: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
滿額折

一條簡單的道路: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一生全心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
她所選擇的是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愛,在窮苦的人與受苦的人之間去愛。
德蕾莎修女的生命之道為一條簡單質樸的道路,
本書呈現她的關懷和愛,以及較少有人了解的哲學和工作;
這也是第一本報導幫忙德蕾莎修女的義工感受的書籍,義工們的心聲更能觸動心弦。

心懷大愛做小事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德蕾莎修女象徵著「行動中的愛」。她在公眾的想像認知裡所引發的衝激,好比石子丢入水池所激起的陣陣漣漪。無論我們如何看待德蕾莎修女,她已經在人們心目中烙下了難以磨滅的 印象。

雖然德蕾莎修女的生平記事大多已廣為人知,人們對她的哲學和工作仍不十分了解。

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由三種不同身份的人寫成的,第一部分是本書編者所寫,介紹德蕾莎修女的生平和編這本書的動機;第二部分則是由德蕾莎修女親自寫的;第三部分最有趣,是由幫忙德蕾莎修女的義工們寫的,義工的感受有時更加動人心弦。

雖然這是一本充滿天主教思想的書,沒有天主教信仰的人仍然可以從這本書得到很多的靈感。她所走的是一條簡單純樸的道路,她的信仰和明確的方向開導著如何對人類同胞予以愛、服 務、尊重,特別是那些窮苦無依的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德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 1910-1997)

阿爾巴尼亞裔印度籍羅馬天主教修女及傳教士。1950年創立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患愛滋病、痲瘋和結核病患者提供居所,畢生為窮苦人服務。
一生頗具爭議,但其慈善工作受到廣泛欽佩,獲得無數榮譽,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於2003年被列為真福;在她去世19年後,於2016年為羅馬天主教會封聖。

主編簡介

魯心妲.瓦迪 (Lucinda Vardey)

宗教作家,編著作品包括A Simple Path、God in All World: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Spiritual Writing、Traveling with the Saints in Italy: Contemporary Pilgrimages on Ancient Paths等。

校訂者簡介
 
吳新豪神父
 
羅馬聖安瑟爾莫宗座禮儀學院畢業。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司 鐸、香港教區聖神修院神學教授、輔仁大學附設神學院教授。 著有《天主教禮儀沿革》、《感恩禮沿革》。2021年逝世。
 
譯者簡介

高志仁((內文))
 
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班
 
曾文儀(內文)

文化大學法文系學士、英國路透通訊社編譯

魏德驥(附錄)

台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班

目次

〈序〉為世界和平開闢「一條簡單的道路」 ◎單國璽
〈序〉她的生命到達了很單純的境界 ◎狄剛
〈序〉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李家同
〈序〉愛的新解 ◎傅佩榮

本書緣起
前言
閱讀之前
一條簡單的道路
沉默的果實是祈禱
祈禱的果實是信仰
信仰的果實是愛
愛的果實是服務
服務的果實是和平
〈附錄一〉大事紀等
〈附錄二〉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

書摘/試閱

前言(節錄)╱魯心妲.瓦迪 (Lucinda Vardey)

不管我們將德蕾莎修女視為一個勇敢的傳教士抑或一位活聖人,她已經在人們心目中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們每個人都對她有所定論。她被視為世界和平的象徵,經常出現在世界十大最受景仰女子的名單上。然而她本人則從未宣稱她自己或她所做的事有任何特出之處。
但我們對她的哲學和工作究竟了解多少呢?當我們設法去探看一般觀感以外的東西時,我們發現,她的信仰和她明確的方向大大的開導了我們如何對同為人類的同胞予以愛、服務、尊重,特別是那些窮苦無依的人。她傳道時說了什麼,她便將之付諸實踐。她所走的是一條簡單純樸的道路,任何人都可以追隨。
過去,當世界亟需領導和精神指引時,就會有極為傑出的精神領袖出現。這些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人有明顯寬宏的精神力量,他們的教導也常具有革命性。充滿魅力的阿西西的聖芳濟就是這種人物。
聖芳濟於十二世紀生於義大利,他賣掉所有財產,遵從基督修葺其教會的召喚。起初,他投入貧窮的生活(只穿一件粗布袍),向人乞食,照顧痳瘋病患與遊民。後來,他創設修會,對改革當時極為富裕而常有偏誤的天主教會很有影響力。他死時已經有五千多名發願的會士、神父、修女聚集在他門下繼續工作。今天,芳濟會已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修會之一。
聖芳濟是當時的極端份子──甚或被視為異端──因為他過著乞丐的生活、相信神的佑顧、密切遵行福音書的教誨,為基督徒的生活開創一種新的可能。他在教會組織內部對他自己信仰的宗教進行改革,而未與教會決裂,這也是他特別的地方。德蕾莎修女和聖芳濟的一生有許多相似之處。她也歷經貧窮、簡樸、對基督教誨的執著,因此,在目前父系權威制教會的基要教義架構底下,她被視為前進派人士。而在她傳佈行動中的愛與和平的同時,這世界仍然缺乏強而有力的女性領導者,其立足之地是亞洲最大、最貧窮、污染最嚴重的都市之一。
一九四六年天主召喚德蕾莎修女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她從照顧她在加爾各答街上看到的一個垂死病患開始做起。今天,她是仁愛傳教修女會的領導人,此一修會於一九五○年在梵諦岡的認可下由她創立。過去四十五年來,當天主教會的聖君數目逐漸遞減,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成員則不斷增加,如今在世界各地總數已超過四千人。
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成員過著貧窮的生活,他們相信這必定會使他們更接近天主。他們信賴祂的佑顧,像聖芳濟一樣只以他人的施予做為生活與工作的憑藉。他們也像聖芳濟一樣以他們教導別人的方式過活,包括不比他們所照顧的貧民擁有更多的東西。他們吃得不多,只有兩套衣服、一雙鞋、一個水桶、一只鐵盤、一些必需用品、一床薄薄的鋪蓋。他們的團體生活以福音為準則──基督徒所遵行的祈禱、愛、寬恕、不下斷語、謙卑、真理、完全順服天主的話語。
看看德蕾莎修女生命中的幾個重要事件,有助於我們了解她的工作目標和她的眾多面向。德蕾莎修女於一九一○年八月二十六日生於阿爾巴尼亞的司科別(Skopje),名為雅妮‧龔哈‧波雅舒(Agnes Gonxha Bojaxhiu),在三個小孩之中排行老么。童年生活安逸而舒適──父親是建築承包商和進口商,母親雖嚴格卻有著深深的慈愛與信仰。由於父親早逝,生活困苦,母親便經營販售布料和刺繡的生意以維持家計。十幾歲的時候,雅妮加入了當地教區一個名為「善會」(Sodality)的青年團體,透過那裡的活動以及一位耶穌會教士的引導,雅妮開始對傳教的世界產生興趣。
十八歲時,她首次蒙主召喚成為天主教傳道修女,加入一個愛爾蘭修會──羅瑞托修女會──其傳教工作極富聲名,特別是在印度。德蕾莎修女一直很想去印度工作,但她先到愛爾蘭學英語,後來便以教師的身份前往加爾各答的聖瑪麗羅瑞托修院高中(St. Mary’s Loreto Convent High School)執教。她於一九二九年一月六日抵達加爾各答;當她於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發願成為羅瑞托修女時,她依據里修的聖德蕾莎──「耶穌的小花」──之名選擇了德蕾莎這個名字。
離開家園前往世界另一端這個決定以及選擇德蕾莎為名,是了解德蕾莎修女其力量、性格、目標的兩個重要線索。她的熱誠不只是入修會而已,同時也想確實的做些傳教的工作──「走出去把基督的生命給予眾人」,她如此描述她所領受的第一次召喚。
傳教生活是充滿熱情的,帶著一股衝勁,與悲憫行動的信念。德蕾莎修女的拓荒精神亦由此萌芽。然而傳教工作並不僅止於悲憫的行動,德蕾莎修女以里修的聖德蕾莎為其精神導師,便透露出其使命的內涵。聖德蕾莎是家中的老么,父親是法國的製錶匠,早在一八八八年十五歲時就加入聖母聖衣修女會(Carmelite Order of sisters),明白表示她的天職是「愛」,為教士和傳教士祈禱是她的一個主要任務。她因為生病無法親自去傳教;她所教導的健康心靈之道是簡樸的,充滿犧牲的精神與慷慨的施予,以福音的基本真理為依歸。她寫道:「我的小小行徑是心靈的童真、信賴、絕對的順服。」她將自己比擬為「聖嬰耶穌手中的一顆球」。而德蕾莎修女對她那同樣訴諸信賴與絕對順服的簡樸之道則採取一種較嚴肅、也較實際的觀點,她稱自己為「天主手中的一支鉛筆」。
在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於聖瑪麗高中教授地理與教義要理,同時學習印度語和孟加拉語,於一九四四年成為該校校長。那是一段艱難的時光──食物限額配給、工作量持續增加──德蕾莎修女的身體本就不是很健壯,此時更罹患了肺結核。她無法繼續執教,被送往喜馬拉雅山麓的達吉陵(Darjeeling)休養。
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的火車上,她接受了第一次召喚──「召喚中的召喚」,她如此描述,「當它到來時,唯一能做的只有說『好』。訊息非常明確──我將放棄一切,跟隨耶穌進入貧民窟──在窮人中的窮人之中服侍祂。我知道這是祂的意思,我必須遵從祂。毫無疑問的,這工作將為祂而做。」我將離開修院,與貧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這是一項指令。我知道我的歸屬,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抵達。
將傳教服務的工作自教師轉換為僕人的角色,自安定舒適的會所轉換至除了超凡的信仰與不尋常的識見之外,一無所有的境界,花了她數年的功夫才得到批准。
德蕾莎修女在聖瑪麗高中待了十九年,期間與其共事的許多修女於訪談中總會提到當時的德蕾莎修女身體虛弱,思想行為也沒有特出之處。如今,在人們的心目中,她是典型精力旺盛的行動家;她見到世間的某種需求,並據此行動;她排除萬難建立組織,擬訂架構,並於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這也再次顯示出其性格與生活中明顯的特異之處。德蕾莎修女是世間生物與超凡靈魂的罕見混合體,此一混合藉由祈禱得致。她表示,祈禱幫助她達到「人間與天堂的適當平衡」。
在堅強意志和完全順服天主之間所獲致的這種平衡是很有啟發性的,因為她曾提到,在聖潔之道上前行「所依靠的是天主和我自己──天主的恩寵和我的意志。成功的第一步是把事做成功的意志。」
當人們問到德蕾莎修女的聖潔行止與聖人風範時,她總是淡淡的說,聖潔具有必然性,它不是少數人的專屬品,並非只有過修會生活的人才能擁有,而是「所有人的單純任務,人人皆可聖潔。」
她之所以被許多人稱為「活聖人」,可能起因於一個在現代生活中愈來愈受到讚美的特質:平衡。著名的印度導師克里思納穆提(Krishnamarti)認為聖潔源自「完整性」,也就是把我們自身所有相異的部分均勻的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德蕾莎修女的心靈歷程顯示出,在祈禱、內思的生活和將愛付諸行動的實踐生活之間求取平衡是多麼重要。這或許非常簡單,但在德蕾莎修女的簡單與純樸背後是許多年的經驗與奉獻,所產生的信仰、意志與智慧是無可匹敵的。
她能均衡的意識到現時現地的細微事物以及較寬廣、較持久的層面,使她親切可敬、行動積極且敏銳善感、易受傷害卻很堅強、極度入世卻也祈禱內思。以下兩個故事突顯出她的雙重特質:行動慷慨熱切,心思敏銳善感。一位英國籍義工十幾歲時在他就讀的高中,第一次遇見德蕾莎修女,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能夠同時對我們所有人和任何一個人講話。我想這就是她使我們印象深刻的原因,她與我們之間有充分的交流。自從我第一次遇見她以來一直都是如此。不管她和誰講話,那個人就成為她跟前最重要的人。無論你是總統或是無名小卒都是如此。我喜歡這種感覺,我想大部分見過她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一位在加爾各答幫忙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女士正思索著自己未來的方向,一天她在修道院德蕾莎修女房間外的走廊上與她偶遇。「她正與一些人會面──我面前有一對印度夫婦,她突然轉過身來,看著我,對我說道:『你什麼時候才下定決心呢?』我愣在那裡,我什麼都沒說!她似乎看透我,使我極為感動──她摸了摸我,那天其餘的時間我都待在教堂裡哭泣,試著從情緒的激盪中恢復過來。我知道我必須儘快決定未來的方向,我拖得夠久了。」
由於國際間對德蕾莎修女的敬重,人們對她有許多期待。身為女性,她為什麼不為教會和世界的重要女性議題發言?德蕾莎修女當然不會在言語上悖離教會的律則──她不能,事實上可能也不想。如果有人問她墮胎或女性教士等敏感議題時,她的立場非常清楚。所有人的生命在天主眼中都是珍貴的,沒有任何例外;對於女性擔任重要聖職的問題,她引基督之母瑪利亞來回答。她表示,瑪利亞可以是最好的司鐸;然而她自稱為──也一直是──主的侍女。瑪利亞是德蕾莎修女和所有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典範,象徵極度的聖潔、純粹、貞節、順服與神聖母性而成為熱切祈禱的對象。敬禮聖母是女性通往基督心靈之道。以下是德蕾莎修女和仁愛傳教修女會常常誦讀的祈禱文:

瑪利亞,耶穌之母,讓我心如妳心,如此
美麗,如此純潔,如此完好無瑕,充滿如此的
愛與謙卑,讓我能在生命之糧裡領受
耶穌,如妳愛祂一般的
愛祂,在祂化身為窮人中的窮人的悲苦
身形中服侍祂。

這種(為貧民所做的)服務,德蕾莎修女於本書有詳細描述,它不只是為窮苦的人做事,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受苦時陪伴他們,與基督共同承擔苦難。德蕾莎修女經常表示:「聖若望和我們的聖母在十字架底下所做的就是這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