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恐龍:一部自然史詩》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讀物。作者先介紹了恐龍的基本信息,之後按照鳥臀類和蜥臀類兩大類別,介紹了各種恐龍的自然歷史信息,包括恐龍的學名、體長、分類位置、大致形態、生活年代等。書中包含主要恐龍屬的52個獨立條目和超過300幅恐龍骨骼、化石照片。作者在書裡揭示了這些迷人生物的信息,提供了新的科學思想、理論,追溯了所有種類恐龍的發現。
作者簡介
保羅·貝萊特,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科學系脊椎動物和人類學古生物學部門的負責人。著有多部恐龍相關的科普圖書,包括《恐龍學:恐龍百科全書》等。
勞爾·馬丁,現居西班牙,是一位熱情四溢的恐龍愛好者。其想象力、天分和對細節的洞察,使他描繪出的古生物格外鮮活靈動。
名人/編輯推薦
1.美國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出品,版權售出逾17個國家的恐龍大百科:
法國(5次再版)
西班牙(10次再版)
德國(4次再版)
日本(4次再版)
巴西(3次再版)
美國&加拿大(5次再版)
俄羅斯(2次再版)
義大利(2次再版)
波蘭(2次再版)
墨西哥(2次再版)
更多授權國家和地區還包括:阿根廷、丹麥、匈牙利、韓國、泰國、烏克蘭。
2.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理學博士、常州博物館專家雷倩萍、劉青翻譯審校,譯者長期從事古生物化石的科研和科普工作。
3.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讀物,追溯了多類恐龍的發現。作者在書裡揭示這些迷人生物的信息,提供了新的科學思想、理論和發現。書中包含豐富的圖表、地圖、繪畫和照片。包括:
90幅全彩恐龍插圖;
主要恐龍屬的52個獨立條目;
化石和復原;
恐龍與鳥的關係;
真實資料、尺寸對比坐標系、世界分布地圖;
超過30個棲息地插圖,超過300幅恐龍骨骼、化石照片。
4.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科學系脊椎動物和人類學古生物學專家保羅•貝萊特撰寫。保羅·貝萊特著有多部恐龍相關的科普圖書,包括《恐龍學:恐龍百科全書》等。
序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1842年的英國。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剛剛統治了英國五年。此時的英國正繁榮發展。他們的船只開往世界各地並建立殖民地,其商業帝國大為擴張並從世界各地帶回新奇的植物、動物、食物、貨品和知識,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科學知識。
與此同時,知識世界的大門也為人們打開了。全世界各種奇異植物和動物的發現勾起了人們對它們的無限好奇。為何不同的生物會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或許倫敦的氣候環境太嚴寒無法種植香蕉,但為何它們也無法在義大利種植呢?為何我們在南美地區找不到大象和獅子?又為何在澳大利亞會有袋鼠和袋熊?
人們開始猜測動植物在不同大陸上獨特且不均衡分布的背後是存在原因的。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曾生存於地球上的許多動植物都已經消失。法國的喬治·居維葉男爵(Baron Georges Cuvier)在1795年曾證實了這一點,當時他描述了一種白堊紀就已經滅絕的被稱為滄龍的海生蜥蜴。19世紀早期在英國西南海岸萊姆裡吉斯(Lyme Regis)的發現使問題變得更為撲朔迷離。一個叫作瑪麗·安寧(Mary Anning)的年輕女孩平時會通過采集化石貼補家用,她發現了一種被稱為魚龍的奇特海生爬行動物化石。不久她又發現了蛇頸龍、翼龍和許多不為人知的生物化石。顯然,居維葉是對的。生物大滅絕確有其事。
遠古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人們看得越多,發現得也就越多。他們越是關注這些遠古生物,就會發現越來越多有趣的事情。在19世紀20年代裡,這一名單上的物種數量迅速增加。比如迪恩·巴克蘭(Dean Buckland)在牛津郡附近發現了一種巨型食肉爬行動物斑龍(又名巨齒龍Megalosaurus);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博士發現的禽龍(Iguanodon),這是一種具有蜥蜴牙齒的巨型食草動物。萊利(Riley)和斯塔奇伯裡(Stutchbury)發現的原始恐龍古龍(Palaeosaurus)和槽齒龍(Thecodontosaurus);還有一種叫作鯨龍(Cetiosaurus)的巨型海生鱷魚,盡管它看起來並不太像鱷魚。
所有上面提到的動物都屬於恐龍。但在19世紀早期,大家並不知道它們就是恐龍。沒有人曾見過它們。偉大的古生物學家理乍得·歐文(Richard Owen)通過全新的方式來探索恐龍的奧秘。歐文通過它們的骨骼特徵認定它們是爬行動物,但卻與任何現有爬行動物都不相同。它們有5條脊椎而非2條,而且十分龐大。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的肢骨位於身體下方,而不是像典型爬行動物那樣位於身體兩側,從而進行拖動爬行。1842年,他將這些動物命名為恐龍,其含義為“恐怖的蜥蜴”,或更準確地說是“恐怖的巨型爬行動物”。地球上從未重復出現過。
讓我們迅速回到現實。在歐文為恐龍命名後的150年中,人們在每一塊大陸上都發現了恐龍化石,其紛繁多樣的類型和功能震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正如它們如今給我們帶來的震驚一樣。多年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都是恐龍研究的主要機構。它將古生物學家帶到包括蒙古、非洲、南美、印度、馬達加斯加、格陵蘭和南極洲在內的這些地球上遙遠的角落。它也對在阿根廷、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中國和馬達加斯加最古老恐龍的發現起到了協助作用。它也幫助闡明了在烏茲別克斯坦、摩洛哥、蒙大拿、新西蘭和印度所發現晚期恐龍的相關信息。最近,學會還作為中國有羽毛恐龍發現的相關研究的重要機構。這些1.25億年前的神奇動物是鳥類的近親,而鳥類也是目前仍然存活的唯一恐龍類群。
你正手握一本含有許多著名恐龍名錄的讀本,其中包含一些最近才發現的種類。為便於參考,這裡有大量關於恐龍起源、演化、生態學和行為學的相關信息。無論你是在閱讀報紙、觀看電視,還是在瀏覽恐龍網站,各種新奇的恐龍都會引起你的注意。本書能幫助你了解這些迄今為止仍然未知的種類以及那些著名的恐龍。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發現!
凱文·帕迪恩(Kevin Padian)
加利福尼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伯克利
目次
前言 8
恐龍
恐龍:一部自然史詩 10
定義恐龍
恐龍是一種什麼動物? 12
恐龍時代
中生代 14
其他生物 16
恐龍遺跡
全世界的發現 24
發現恐龍
從飛龍到恐龍 26
“骨骼戰爭” 28
恐龍復原
挖掘和修整 30
準備展示 32
它們的生活方式
恐龍生物學和行為學 34
恐龍蛋及其巢穴 38
照看幼龍 40
捕食與戰鬥 44
武器和盔甲 46
恐龍的食物 50
恐龍食譜 52
大小和體重
它們有多大? 54
它們如何移動
足跡化石 56
二足還是四足? 58
在空中還是在水中 59
恐龍
恐龍的起源 60
分類和親緣關係 61
鳥臀目恐龍 62
萊索托龍(Lesothosaurus) 64
棱背龍(Scelidosaurus) 66
海拉爾龍(Hylaeosaurus) 67
甲龍(Ankylosaurus) 68
肯氏龍(Kentrosaurus) 70
劍龍(Stegosaurus) 72
腫頭龍(Pachycephalosaurus) 74
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76
原角龍(Protoceratops) 78
開角龍(Chasmosaurus) 80
厚鼻龍(Pachyrhinosaurus) 84
戟龍(Styracosaurus) 85
三角龍(Triceratops) 86
棱齒龍(Hypsilophodon) 88
彎龍(Camptosaurus) 92
豪勇龍(Ouranosaurus) 96
腱龍(Tenontosaurus) 97
禽龍(Iguanodon) 98
慈母龍(Maiasaura) 102
冠龍(Corythosaurus) 104
賴氏龍(Lambeosaurus) 108
副櫛龍(Parasaurolophus) 112
蜥臀目恐龍 114
始盜龍(Eoraptor) 116
埃雷拉龍(Herrerasaurus) 117
板龍(Plateosaurus) 118
迷惑龍(Apatosaurus) 120
腕龍(Brachiosaurus) 122
圓頂龍(Camarasaurus) 124
梁龍(Diplodocus) 128
阿拉果龍(Aragosaurus) 132
巴塔哥尼亞龍(Patagosaurus) 133
薩爾塔龍(Saltasaurus) 134
腔骨龍(Coelophysis) 136
角鼻龍(Ceratosaurus) 137
雙脊龍(Dilophosaurus) 138
食肉牛龍(Carnotaurus) 140
異特龍(Allosaurus) 142
重爪龍(Baryonyx) 146
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 150
美頜龍(Compsognathus) 151
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152
暴龍(Tyrannosaurus) 154
竊蛋龍(Oviraptor) 158
尾羽龍(Caudipteryx) 162
鐮刀龍(Therizinosaurus) 164
似鵜鶘龍(Pelecanimimus) 166
似鴕龍(Struthiomimus) 168
傷齒龍(Troodon) 170
恐爪龍(Deinonychus) 173
伶盜龍(Velociraptor) 174
始祖鳥(Archaeopteryx) 176
潛鳥(Baptornis) 178
伊比利亞鳥(Iberomesornis) 180
滅絕
恐龍的滅亡 182
爭論持續 184
恐龍電影
恐龍電影 186
術語
術語表 188
書摘/試閱
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為壯觀的生物之一,本書嘗試將非凡的恐龍世界帶到公眾面前。聚焦於恐龍的電視節目、書本和電影是如此受歡迎,足以顯示出兒童以及成人對這些動物的濃厚興趣。事實上,現在也很可能是自從它們150年前在英國被發現以來最受歡迎的時期。在這裡,我們嘗試重新找回恐龍時代的神奇魔力,以及科學知識迅速發展的時代所帶來的一些令人興奮的東西。
過去的30多年見證了科學家解譯恐龍化石方式的一場革命。恐龍的科學研究對其自身而言非但沒有走向終點,反而為生物進化過程提供了諸多線索。它還能為地球隨著時間的演變,動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生物大滅絕事件的成因提供重要信息。它完全不是一門“死亡的”學科。致力於復原遠古生物科學研究的古生物學家,如今正在為現代生物學家應對當今世界所發生的問題提供重要信息。
背景檔案
本書的主體部分向大家詳細介紹了53種不同恐龍的自然歷史信息。而這些是從已發現的至少375種恐龍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恐龍新種仍在持續不斷地被發現,每年大約新增6~10個恐龍新屬。我們無法在本書一一列舉,但這些檔案為不同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整個恐龍家族的結構提供了全方位的視野。這些恐龍的特徵在該書的對頁上進行了描繪和解釋,包括體型比較表、恐龍發現地圖和整個恐龍時代該種恐龍的生存時限表。物種檔案給出了該恐龍的實時信息,包括分類位置、外形尺寸、“生存時代”以及地理分布。每一份檔案都更加關注屬而非種,即暴龍(Tyrannosaurus)而非君王暴龍(Tyrannosaurus rex)。
恐龍的故事
有關恐龍的完整故事在本書涉及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有關它們的生物學特徵、行為習慣和棲息地;第二個是從我們對它們所認知的角度來看。
通過對保存恐龍遺骸的岩石進行研究,科學家能夠推測出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並準確斷定其生存時代。其他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動物也借助這些研究被大家所知曉。本書向大家闡明了這些證據是如何獲得的,如何將它們匯總起來,以及為何某些理論會比另一些更為可靠。一些線索甚至來源於現生動物,比如鳥類和爬行動物。綜觀全書的內容和配圖,我們努力向大家展示目前最新最準確的信息,盡管那些觀點更多是建立在假說而非不可動搖的事實之上。恐龍與鳥類之間的密切關係在這裡被著重提及,特別是大多數科學家所認為的鳥是一些恐龍的直接後裔這樣的觀點。
本書介紹了令人著迷的恐龍發現史以及恐龍古生物學研究的先驅。一個簡短的分類指南展示了不同類型恐龍之間的關係。此外,各種有關恐龍滅絕原因的理論也將在這裡展開討論。
我們對於恐龍相關知識的了解需要感謝那些專業的野外工作團隊、博物館專家以及科學家。他們通過恐龍的骨骼、牙齒、足跡甚至糞便化石,不僅拼湊出了恐龍的樣子,而且還讓我們了解到它們是如何行動的,吃些什麼,以及如何捕獲獵物或防止自己受到襲擊。本書旨在將這些紛繁多樣且令人著迷的動物身上的非凡故事帶到讀者面前。
定義恐龍
恐龍是一種什麼動物?
恐龍是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最為成功的陸生動物之一。它們統治地球的時間超過了1.5億年。它們遍布每一塊大陸並進化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類型。一些甚至比一座房子還要大的巨型食草恐龍與體型如雞般大小的微型恐龍,以及各種各樣形態和大小的恐龍共同分享著這個世界。它們名字的含義是“恐怖的蜥蜴”。恐龍一直統治著地球,直到大約6500萬年前,一系列自然環境災難的發生導致了它們走向滅亡。但其中鳥類這一支脈幸存至今。
恐龍是一類爬行動物,它們具有脊椎和四肢,以及覆蓋鱗片且可以防水的皮膚。與其他爬行動物一樣,恐龍可以產下具有外殼的蛋。詳細的解剖學研究表明,與滅絕的恐龍具有最近親緣關係的現生動物就是鱷魚和鳥類。鳥類和恐龍的骨骼具有眾多其他動物類群都不具有的共同特徵,比如為了讓它們成為更高效的奔跑者而對腿部骨骼進行的進化。其他的共享特徵包括輕便的四肢骨、頭骨和上下頜的特徵,以及鉸鏈式的踝關節。
為速度而戰
另一方面,恐龍在許多重要方面不同於它們的鱷魚親戚以及所有其他爬行動物。其中最為重要的區別在於足部、腿部和臀部的骨骼。大部分爬行動物腿部位於身體兩側,並通過腿部大幅度的擺動來行走。這一行走方式被稱為“拖動爬行”,這與早期登陸的脊椎動物行走方式並沒有多大不同。一些蜥蜴可以僅使用其後腿奔跑,但它們的腿仍然向兩側伸出。鱷魚除了拖動爬行外,還可以將它們的後肢收攏到身體之下,在陸地上“高速行走”。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恐龍只擁有直接位於身體之下的腿部,更類似於諸如狗和馬這樣的哺乳動物。因此,恐龍無法像其他爬行動物那樣拖動爬行。恐龍長且直的腿可以大步前進。恐龍的足跡顯示,當其行走或奔跑時,它們可以把一條腿邁到另一條腿之前。
首批恐龍
首批恐龍出現在大約2.25億年前中三疊世晚期的阿根廷地區。這些動物是小型食肉類恐龍,體長約1米。到三疊紀末期,一些全新類型的恐龍出現了,包括大量小型植食性恐龍。早期恐龍數量十分稀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變得越來越繁盛。從這些早期恐龍類型中演化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恐龍。
恐龍時代
中生代
恐龍生活在億萬年前被稱為中生代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當時的地球與我們現在所知的星球大為不同。陸地、海洋和天空充斥著許多陌生的動物和植物,甚至大陸的形狀也與現在截然不同。盡管這一切對我們來說似乎都很陌生,但這個世界仍然是如今我們周圍許多生物祖先的家園。
中生代可分為三個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疊紀是其中最早的一個時期,在時間上從大約2.45億年前一直持續到2.13億年前。三疊紀時,所有的大陸都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被科學家稱為盤古大陸的超級大陸。這時的地球較為溫暖乾燥並覆蓋著寬廣的沙漠。如今覆蓋南極洲和格陵蘭地區的極地冰蓋在整個中生代時期都不存在。恐龍正是在這一環境中演化出現的。大季風季與幹旱季在全球大部分地區交替出現。逐漸地,恐龍變得越來越繁盛,而很多其他動物類群,比如哺乳動物的祖先則變得更加稀少。諸如腔骨龍這樣的食肉恐龍和諸如板龍這樣的食草恐龍正是兩種生活在這一時期的恐龍類型。三疊紀晚期可以作為恐龍時代的開啟之時。
侏羅紀巨獸
緊跟著三疊紀之後的侏羅紀開始於2.13億年前並一直持續到1.44億年前a白堊紀開啟之前結束。在這一時期全球氣候變得更為濕潤,盡管那時仍然比現在更為溫暖。多餘的水分幫助植物占領了沙漠並將其變為遍布巨樹的森林和長滿蕨類及低矮植物的灌木叢。大陸從侏羅紀之初就開始相互分離。大洋開始在北美與歐洲之間,以及歐洲與非洲之間開啟。這些海洋形成了如今的大西洋和地中海。侏羅紀時期,恐龍數量大為增長,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恐龍,包括巨型長脖子的蜥腳類恐龍、擁有厚裝甲的恐龍劍龍()以及大型食肉恐龍異特龍()。
一個時代的終結
中生代最後一個階段是白堊紀。恐龍在當時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數量達到極盛。到白堊紀末期,大陸開始到達它們如今的位置,印度當時還是遠離所有其他大陸的一個巨型島嶼。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美洲仍然通過狹窄的陸橋相互連接在一起。全球溫度在白堊紀初期達到峰值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此時正是大型捕食性恐龍君王暴龍、三角龍()和鴨嘴龍()出現的時期。但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所有這些驚人的動物都消失了,包括許多其他種類的動物和植物。盡管其真實原因目前仍然處於爭論之中,但白堊紀的結束標志著恐龍時代的終結則是毋庸置疑的。除了鳥類,沒有任何恐龍存活到了接下來的新生代,這一時代通常被稱為哺乳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的植物世界
在如今的鄉村和公園隨處可見綠草和鮮花遍布的田野,橡樹和山毛櫸等闊葉樹充斥的森林。但除了最後的恐龍之外,這些植物對於所有其他恐龍來說都十分陌生,因為這些植物直到白堊紀時期才出現。事實上,禾本科植物是直到最後的恐龍開始滅亡時才出現的。在中生代的絕大部分時間裡,諸如蕨類和蘇鐵(具有大量扇狀葉片的菠蘿狀植物)等植物形成了大多數的低矮植被。它們很可能就是植食性恐龍的重要食物來源。巨型常綠喬木和蕨類植物成為許多不同類型動物的家園。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