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滿額折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多與一:奧古斯丁與阿奎那論創造的分受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現代社會陷入深刻危機――極度的世俗化和碎片化使生活失去神聖維度和統一意義。思考如何回應現代性危機成為當代西方基督教思想界關注的焦點。基進正統運動(Radical Orthodoxy)及前維真學院的漢斯‧博思慕教授(Hans Boersma)都對這一問題作出深入反思,認為現代西方社會唯一的出路在於恢復柏拉圖主義的分受本體論,強調此世只有紮根並依靠上帝才有意義和價值。然而,批評者指出,他們的分受本體論過於依賴柏拉圖主義,有貶低自然界之善的傾向。由此,本書提議:奧古斯丁和阿奎那在無中創造框架下對柏拉圖的分受思想作出了深刻改造,從而可以填補基進正統派和博思慕的不足。這種基於基督教創造論的分受形而上學,既能確保萬物在上帝裡的統一,又捍衛創造之善與多元,因此能在「一與多」框架下為現代性困境提供有力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葛擁華(Yonghua Ge)

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基督教神學及宗教哲學),加拿大西三一大學神學研究院中文部主任及助理神學教授,維真學院客座神學教授。

譯者簡介
葛擁華(Yonghua Ge)

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基督教神學及宗教哲學),加拿大西三一大學神學研究院中文部主任及助理神學教授,維真學院客座神學教授。

總序

現代哲學與神學爭論焦點之一乃是上帝與世界的關係。十七世紀牛頓力學巨大的成功推動了機械宇宙論與自然神論在西方的發展。按照這種世界觀,除了提供第一推動力外,上帝並不干涉自然界,而是讓自然界按照自然規律運行。上帝即使不缺席世界,也是遠離世界的。另一方面,以斯賓諾沙 (Baruch Spinoza, 1632-1677) 思想為代表的泛神論成為現代哲學和神學的重要一支。如果自然神論強調上帝遠離世界,泛神論則將上帝等同於世界,抹平兩者之間的區分。與泛神論不同但有關聯的是馬勒伯郎士 (Nicolas Malebranche, 1638-1715) 的偶因主義(occasionalism)。這種觀點認為,世界中所有的運動――不管是自然的,還是思維的――都由上帝直接引發。

自然不是上帝,但由於自然界的運動被視為上帝直接的行動,上帝與自然之間的區別不是特別清晰。因此,馬勒伯郎士的偶因主義十分接近於斯賓諾沙的泛神論;兩者唯一的區別在於:「馬勒伯郎士將上帝視為宇宙中唯一的動力,而斯賓諾沙則更進一步,將上帝視為唯一存在。」這種關於上帝與世界關係的辯論在近些年變得更為激烈。各種重要的神學運動,如天主教陣營中以呂巴克 (Henri de Lubac, 1896-1991) 為首的新神學運動 (nouvelle théologie)、現代三一神學的復興、過程神學 (process theology)、開放神論(open theism)、萬有在神論 (panentheism)、基進正統派 (Radical
Orthodoxy) 及後現代歐陸神學,都試圖重建上帝與世界的關係。例如,為了反抗梵一會議的托瑪斯經院主義對自然與超自然(恩典)領域之間的清晰區分,呂巴克和新神學運動的其他成員強調:自然絕不是自主的,而是已經在恩典之中。這些神學家試圖通過回到教父神學 (ressourcement) 來恢復上帝與被造世界之間更親密的關係。我們將看到,這同樣是基進正統派(Radical Orthodoxy) 運動的關注焦點。有萬有在神論傾向的神學家們對經典神學中上帝與世界的關係表示不滿,並推崇一種上帝與世界極端親密的關係――他們認為,這種上帝觀更符合聖經,且與現代科學更一致。過程神學與開放神論的提倡者也拒絕經典神學中超越、不變而全能的上帝,提倡一種與變化中的世界緊密相連的上帝觀。對經典的上帝觀持批評態度的
還有由卡爾‧巴特 (Karl Barth, 1886-1968) 和卡爾‧拉納 (Karl Rahner, 1904-1984) 發起,並由羅伯特‧詹森 (Robert Jenson, 1930-2017)、科林‧根頓 (Colin Gunton, 1941-2003) 和莫爾特曼 (Jürgen Moltmann, 1926-2016) 等主導的三一神學。最後,反對形而上學的後現代主義思想家認為經典有神論將聖經中啟示的、與世界自由相交的上帝,變成一種我們不能禱告的僵化偶像,因此本質上是一種本體神學 (onto-theology)。

在眾多的論戰中,當代基督教神學中最有影響力的發展莫過於使用柏拉圖的分受概念來批評現代性的基進正統派運動。在基進正統派看來,現代社會的困境―鋪天蓋地的世俗主義和基督信仰邊緣化―的根源是一種被扭曲的上帝與世界的關係。現代人的普遍共識是,人類生活和社會只要憑藉理性就能正常運行,無需求助上帝。這種世界觀使現代文化變得越來越自足和世俗。基進正統派認為,離開了對上帝的依賴,「世界會變得扁平,以致我們擁有的一切只是內在的」,但是「這種完全的內在性終將自我內爆」,最終導致虛無主義。基進正統派指出,為了抵制虛無主義,我們需要分受本體論(participatory ontology) ――這種本體論拒絕任何獨立於上帝的領地,強調一切被造物完全依賴於上帝。基進正統派堅信,分受本體論是現代危機的解藥。

如果說基進正統派讓分受成為英國學術界頗具影響力的話題,漢斯‧博思慕 (Hans Boersma, 1961- ) 在北美基督教界發出類似呼聲。與基進正統派一樣,博思慕為現代社會極度的世俗化和碎片化深感憂慮,深信分受本體論是現代性困境的唯一出路。但與基進正統派對基督教神學之外的領域採取攻勢的進路不一樣,博思慕的主要關注是基督教內部的神學問題。如果說基進正統派偏哲學,博思慕更偏神學。另外,他對現代性問題的診斷也略有不同。博思慕認為,現代性的癥結是此世性(worldliness):「物質的好處、文化的努力和政治的成就,成為終極關懷。」這種對今生此世的全然關注是對前現代分受世界觀的偏離,因為後者強調:此世之善只因為分受並指向上帝永恆之善才有意義。由此,博思慕指出,擺脫現代性困境的唯一出路乃是恢復基督教柏拉圖主義的分受本體論。

目次

總序 v
致謝 ix
謝序 xi
戴序 xvii
縮寫列表 xxvii

前言 現代思想中上帝與世界的關係 1
第一章 奧古斯丁的分受本體論與「一」的問題 21
第二章 奧古斯丁分受本體論中的「多」與物質 53
第三章 奧古斯丁分受本體論中的超越和臨在 87
第四章 阿奎那的分受神學及「一」的概念 115
第五章 阿奎那分受本體論中的「多」 145
第六章 阿奎那分受本體論中的超越與臨在 171

結論 201
參考書目 207

書摘/試閱

前言

在許多方面,基進正統派和博思慕都將奧古斯丁視為自己的思想源泉,但是遺憾的是,他們都沒有仔細考察後者思想中的分受概念的真正涵義。造成這一困境的部分原因是學術界對奧古斯丁的形而上學思想──尤其是分受概念―沒有展開深入研究。雖然分受在奧古斯丁著作中頻繁出現,而且是「其哲學最核心」的三個原則之一,學術界「對這一概念卻關注甚少」。

雖有文獻討論了分受在奧古斯丁思想中的地位,但沒有明確考察他如何理解和運用這個概念。同樣,雖有少量文獻對奧古斯丁和柏拉圖分受思想的連續性作出了探討,但兩者之間的差異尚未得到充分考察。據筆者所知,迄今尚未有研究奧古斯丁分受概念的形而上學層面的專著。然而,如果分受的確是奧古斯丁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我們就必須仔細考察此概念在其思想中的精確涵義―尤其與柏拉圖分受概念之間的差異。在本章,我們將首先考察奧古斯丁形上學層面的分受思想,然後討論他如何在無中創造的框架下改造分受概念,尤其對「一」的理解。必須申明的是,本書無意提供全面的分受思想演變史,也無意對奧古斯丁的分受概念和柏拉圖主義之間的關係作出全面的考察。固然,就分受的概念及理論架構而言,奧古斯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柏拉圖主義,但本書的重點是探討奧古斯丁如何突破後者,尤其如何在創造論的基礎上改造了分受概念,使之更適切描述基督教框架下上帝與世界的關係。同時我們必須承認,分受概念的基督教化並非始於奧古斯丁;在他之前,基督徒思想家已經開啟了這一工作,為奧古斯丁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討論奧古斯丁對柏拉圖主義的突破時,本書既不否認奧古斯丁對柏拉圖主義的繼承,也無意淡化前奧古斯丁思想家在分受概念基督教化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由於本書不是分受本體論思想發展史,

我們將不詳細討論奧古斯丁與他之前神學家們在思想上的關聯。我們的重點是依據奧古斯丁的文本討論創造論如何在他對分受概念的改造過程中起到奠基性作用。第一節 奧古斯丁的分受形而上學思想柏拉圖最早使用分受 (methexis) 概念解釋不同個別事物如何獲得同一個名稱。比如,我們在現實中看到許多不同的人,但這些人為什麼都可以被稱為「人」?據柏拉圖的解釋,不同的人可以被稱為「人」,因為他們分受或分享於「人」的理念。由於分受涉及統一和多元,分受本質上是關於一與多的理論。

用專業術語闡述,分受是「『多與一』及『同與異』之間的依賴和結構的根本性關係」。在基督教的語境中,分受描述被造物與上帝相聯或人類
分享神聖生命的方式。這兩種分受被教父分別稱為「弱分受」(weak participation) 和「強分受」(strong participation),其中後者也被稱為「聖化」(deification)。許多早期教父從柏拉圖主義那裡繼承了分受理論,並在神學著作中廣泛使用這一概念。例如,學者們已經認識到分受概念在阿塔納修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為了表達一切被造物分受於基督――上帝藉以創造萬有的永恆之道―的思想(約翰福音1:1-3),阿塔納修寫道:既然被造之物不僅存在,而且是善的,上帝就喜悅讓他自己的智慧屈卑降到被造物中間,以便將他形象的印記和相似性引進給被造物的全體及單個被造物,以致被造之物可以稱為配得上帝的、明顯的智慧傑作。分受概念在愛任紐的思想中―尤其對諾斯底主義的反駁―也扮演了關鍵角色。一方面,扎根創造論的分受思想使
他強調上帝與被造物之間本體論上的區分,批駁諾斯底主義關於人的靈魂具有神性的觀點。另一方面,分受使人有與上帝建立聯繫的可能,因為「我們被造性的指向和目標本身就是越來越多地分受上帝。」

因此,對愛任紐而言,分受概念同時涵蓋了創造和聖化兩方面的真理。與早期教父一樣,奧古斯丁在寫作中廣泛使用分受概念。梅科尼 (David V. Merconi) 指出,奧古斯丁的分受概念至少有三個層面:本體論、知識論及聖化 (deification)。第一種,即本體的分受,描述被造物在存在和屬性上對上帝的依賴。第二種分受涉及知識層面,闡述「人類理性如何透過分受上帝的智慧而獲得光照」。第三種分受,即聖化,涉及人類如何分享上帝自
身的生命。

前兩種分受描述被造物如何從上帝獲得被造屬性,屬於形而上學層面,有別於第三種分受。因此,分受可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弱分受」(weak participation) 對應前兩種形而上學層面的分受;第二類,「強分受」(strong participation) 對應於聖化。本書集中考察奧古斯丁思想中的第一類分受,即被造物對上帝形而上學的分受,並討論分受概念在他思想中的演變,尤其與柏拉圖分受概念的差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