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商人相國:呂不韋傳(簡體書)
滿額折

商人相國:呂不韋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為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重點打造的“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項目。

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主持編纂了《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他也是中華文明中傳承悠久的商賈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書主要講述了呂不韋以一介商賈之身,憑借著過人的眼光和遊說能力,幫助質子異人返回秦國並登上王位,從而封侯拜相、權傾天下,卻終飲鴆自盡的傳奇人生。這部傳記兼具史實還原與可讀性,對發掘和弘揚中華商業文化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作者簡介

林劍鳴(1935—1997)著名秦漢史專家。1949年進入華北大學學習,1957年考入西北大學歷史系。1961年至1972年在西北政法學院任助教。1972年至1988年在西北大學歷史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88年調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法律史研究所副所長。1989年任司法部法律出版社副總編輯,1991年6月任總編輯。曾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著有《秦史稿》《秦漢史》《簡牘概述》《秦國發展史》《秦漢社會文明》《漢武帝》《法與中國社會》等。

名人/編輯推薦

探索千古名商財富之術,領略仲父相國治世之道

奇貨可居,商人政治家;一字千金,雜家帝王書

 

呂不韋是中華歷史中傳奇的“商人相國”。他以一介商賈之身,憑借著過人的眼光和遊說能力,幫助質子異人返回秦國並登上王位,從而封侯拜相、權傾天下,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還主持編纂了《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目次

上篇 發跡

一 邯鄲覓寶 奇貨可居

商海弄潮

人世間的某些規律不斷重現於歷史發展的長鏡頭之上,似乎有意向人們昭示著什麼。

尋找目標

搞政治投機同搞商業投資一樣,不摸清行情怎麼好下手?

拍板成交

《易經》“否”卦《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意思是說物極必反,倒霉的事到了頭必然向好的方面轉化。

二 咸陽密策 質子賣身

艷後憂思

歲月無情,無論多嬌艷的女子,使用任何“永駐青春”的方法,都不能阻止隨時光的流逝而變老。

深宮定計

潛藏於羋氏家族性格中的野心和絕不甘居人下的精神,一下被激發出來,華陽夫人決定接受呂不韋提出的方案。

子楚歸秦

一身楚地裝扮的異人果然討得了華陽夫人的歡心,順理成章地認下了這位“母親”,並改名“子楚”。

 

中篇 成功

一 籌措既成富貴斯取

相國擅權

自莊襄王繼位之後,秦國的大政實際就完全控制在丞相文信侯呂不韋手中,而莊襄王則成了呂不韋意志的傳聲筒。

“仲父”專政

十三歲的嬴政登上了王位,尊呂不韋為“仲父”。商人呂不韋經營的事業,達到輝煌的頂點。

“得之以眾”

經濟實力是為商的前提,亦是治國的依憑。呂不韋深明此理。秦國的軍事、經濟、文化有了巨大進步。

二 “多財善賈長袖善舞”

人才西流

呂不韋是秦國歷史上位認識到“士”的重要作用,從而大規模招攬賓客、打開國門招才納賢的政治家。

雜花生樹

呂不韋和門下的三千賓客,開創了中國文化史上次有計劃、有組織的私人集體編書。

千金懸賞

在秦王政即將親政之前,呂不韋下令公布《呂氏春秋》,實際上是希圖秦王政按照他的思想和政治路線繼續走下去。

 

下篇 敗亡

一 驪山建冢 甘泉縱歡

嬴政之謎

秦始皇的獨斷專行、不信任臣下的性格和作風,絕非統一中國後才出現的,在步入青年時代的秦王政身上就已經形成。

秦陵悲歌

嬴政既沒有重視《呂氏春秋》中有關節葬、儉喪的倡議,也沒有對呂不韋的耳提面命做出絲毫反應。

深宮穢聞

呂不韋深知,自己和太后的骯臟關係,在宮中,甚至在秦國內外都已半公開化,只是瞞著幼稚的秦王而已。

二 蘄年兵敗魂歸北邙

呂、嫪之爭

嫪毐勢力蒸蒸日上,大有蓋過呂不韋之勢。這種政治形勢日益明顯,連山東六國也洞若觀火。

咸陽報警

加冠禮既已完成,嬴政再也不必受呂不韋約束了。他親政的件事就是直接指揮鎮壓嫪毐醞釀已久的叛亂。

遊魂東歸

呂不韋的野心一天天明顯地暴露出來。城府甚深、諳熟謀略的秦王嬴政終於下決心斷然除掉這一禍根,管他是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附:呂不韋生平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尋找目標

 

呂不韋對他父親說的,確實不是空話。他自己是心中“有數”的:他所謂的“定國立君”已經有了具體目標,他所要販的貨也早在邯鄲待價出售。

呂不韋離開濮陽晝夜兼程趕赴邯鄲。這時,邯鄲和濮陽間已成為秦、趙之間的戰場,需要穿過一道道秦軍、趙軍,有時還有魏軍的軍陣、防線,才能到達目的地。然而,這都沒能阻擋住呂不韋的行程。他必須盡快回到邯鄲,否則即將到手的寶貝就可能喪失。

到底是什麼寶貝令呂不韋如此動心呢?

原來這個寶貝不是別的,而是秦國的公子異人。

異人,這是一個多麼奇怪的名字。大概給他取這個名字的人,早就盼他有番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吧?異人的經歷果然與眾不同。

當呂不韋發現異人的時候,這個寶貝正在趙國為“質”。

“質”就是人質。春秋以前只有自質於鬼神之法。據記載,周武王有疾,輔佐武王的周公設壇請老天保佑武王早日康復,而以自己為質。這是把人質給鬼神。當時人與人之間還沒有交質的制度。早的質人制度,是在春秋時期開創的。當時鄭武公為周天子的卿士,周天子這個可憐蟲為向鄭武公表示信任,就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鄭國為質,鄭武公也將兒子送到周天子處為質。這次“周鄭交質”開創了春秋戰國各諸侯交質的先例:凡表示信用多交換人質。不過,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尚較重視信義,所以“交質”或單方面以人為質的事畢竟不多,在春秋二百年中見於記載的“交質”只有六次。但到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相互攻伐,很少講什麼信義,相互之間猜忌加深,用質來鞏固聯盟國之間的關係,或用質表示對大國的服從的事例多了起來。戰國二百五十余年間,見於記載的交質之事竟有二十四次。而這二十四次交質中,山東六國之間交換質的僅九次,占總數的三分之一。而其余三分之二均與秦有關:各國送人到秦為質者九起,秦人到各國為質者六起。這表明秦國成為國與國之間交質的主要物件。大多數為質的人,是國王的太子,也有國王的孫子,或是重要的臣僚。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間派人到對方為質,多數是為相互聯合抗秦。而秦與六國之間的交質,則情況有所不同:多數國家派人到秦為質,有的是為求和,有的是為乞援,而秦派人到各國為質,則出於戰略目的,拉攏一些諸侯國以聯合攻擊另外一些諸侯國,這就是所謂“遠交近攻”的政策。秦國為實行這一政策,不惜將國王的子孫們派到各國為質。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十年)為拉攏魏國,就派公子繇去魏為質。魏國為表示忠於秦,就獻少梁這個地方與秦國。後來當了秦國國王的昭襄王,也曾被送到燕國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四年),才被送回繼承王位。

呂不韋看中的異人,是秦昭王(昭襄王)時期被秦國送到趙國來為質的一個秦國貴族。

異人為什麼要被送到趙國為質呢?這就要從秦國內部矛盾說起。

秦昭王是古代帝王中活的時間很長、在位的時間也很長的一個,他統治秦國的時間達五十六年之久(從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昭王統治的年代,正是秦國突飛猛進向東方發展的時期。這時的秦,兵強馬壯,由於商鞅變法(自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8年)以後,秦國獎勵軍功,能在戰場上殺一“甲首”“甲首”是每輛戰車上執兵器披甲胄的戰士,在數十個戰士中才有一名。,即可得到一頃地的獎賞,並可被賜一級的爵位。這些辦法極其有效地刺激起秦人打仗賣命的勁頭,人人都爭先恐後地去當兵,到戰場上像瘋了一樣拼死殺敵,以圖立功受賞。所以,秦昭王在位的年代,正是秦軍戰鬥力強的時候。當時齊國的精兵稱為“技擊”,魏國的戰士稱為“武卒”,秦國的軍人稱為“銳士”。魏國的武卒在訓練和裝備方面已經是相當馳名的了,這些強壯的武夫都披戴著全副甲胄,手持十二石的強弓,背著五十支箭,還有戈、劍等武器。這些武器全部帶在身上還不算,此外還要攜三天的幹糧。就是這樣沉重的負擔在身,行軍時半天就能走百裡路,可見其多麼勇武。難怪齊國的技擊在戰場上一碰到魏武卒就被打得潰不成軍了。但如此強勁的武卒遇到秦國的銳士竟不堪一擊,常常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那時就有人形容秦軍作戰時勇猛的場面:在戰場上只見秦以外的山東各國戰士都穿戴甲胄打仗,唯有秦軍的戰士甩開甲胄、衣服,赤膊上陣。這些關西人僅左手提著割下來的人頭,右臂挾著活的俘虜,個個像大力士揍嬰兒一樣,把敵軍打得鬼哭狼嚎、狼狽逃竄。從這一段描寫的場面中,不難想象秦軍是多麼兇猛、可怕。秦昭王時代就是憑借這樣一支軍隊打了不少勝仗,占據了其他諸侯國許多土地,使秦國的國土迅速地擴張起來。譬如公元前300年(秦昭王七年),秦軍攻克楚國的新城,殺死楚國名將景缺,次年竟把楚國的國王——楚懷王騙到秦國,當作人質扣押起來。公元前298年(秦昭王九年)秦軍攻楚,斬首十五萬,占領十余城;公元前293年(秦昭王十四年)秦國大將白起率兵攻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奪五城;公元前289年(秦昭王十八年)秦又取得魏國的六十一城及河東的四百裡地,同年又將韓國的二百裡地據為己有。從公元前285年(秦昭王二十二年)起,秦國將打擊的矛頭直指東方的齊、趙等國了。

就是在秦昭王統治的年代,秦國仍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然而,秦昭王初登王位時,秦國的對外策略是不穩定的,當時昭王還是個小孩子,按慣例由他的母親宣太后聽政。宣太后的兩個弟弟:同母弟魏冉為相,被封為穰侯,掌握大權;異母弟羋戎為華陽君,也有極大權勢。同時,宣太后本家族的另外兩支也被封為涇陽君、高陵君。實際上,秦國的朝政就全都控制在魏冉和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這三個家族之手。魏冉被任命為相,其權勢之大自不必說,就是華陽君、涇陽君和高陵君這“三大家族”也是不可一世。他們不僅擁有大片封地,私家財富遠遠超過王室,而且進入王宮根本不必通告,也無須像其他的王公大臣一樣向秦王朝請、跪拜。但就在公元前300年(秦昭王七年),秦國為拉攏齊國,還將涇陽君送到齊國為質。不過,後來因魏冉專權,秦國逐漸改變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八年),秦國突然與齊國斷交,涇陽君就從齊國歸來,秦、齊之間的關係由此開始緊張起來。

魏冉本是個很能幹的人,在他把持秦國大權的四十余年間,初打了不少勝仗,軍事上取得了很大進展,國內政治上也比較穩定。但到後來,這個人愈來愈驕橫,獨斷專行,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僅不把滿朝文武官員看在眼裡,就是對已經長大的秦昭王也不太尊重。他又不顧一切地把王室的財富大量摟到自己家族裡,讓本家族的親屬和自己親信把持各種大權。這樣一來使秦國的政治日趨腐敗,軍事上也由於不注意“遠交近攻”的策略而不斷遭到失敗。公元前268年(秦昭王三十九年),魏國的範雎來到秦國。他不投奔當權的魏冉,卻設法直接晉見秦昭王。

“陛下的秦國現在好像堆起來的一堆雞蛋,好危險啊!眼看就要碎了!”範雎一見秦昭王就危言聳聽地說了這麼一句。

“你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已經四五十歲的秦昭王急切地問道。範雎的話使他出了一身冷汗。

範雎見自己的話引起昭王重視,就進一步分析秦國在魏冉執政下軍事方面的失誤。範雎指出:魏冉不去指揮軍隊進攻距秦國近的韓、魏,卻去進攻遠在東方的齊。這種舍近求遠的策略是近來一系列戰役失敗的原因之一。正確的策略還是遠交而近攻,先從韓、魏開始,逐步由近到遠吞並各諸侯國。秦昭王一聽果然有道理,立即拜範雎為客卿,實行他的主張,派兵伐魏。結果取得勝利,當年就占領了魏國的懷邑(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後來又取得邢丘(今河南省溫縣東)。範雎出的主意見了實效,得到秦昭王的信任。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四十一年),估計時機已經成熟,他又在秦昭王面前挑唆了:“臣在山東時,只聽說秦國有宣太后和穰侯魏冉,以及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從來沒聽說過大王陛下。”範雎專門揀能刺疼昭王心的事氣他。本來宣太后和魏冉的專權早已惹得昭王不滿,他已經不是任人擺布的小孩子了,聽了範雎的話必然火冒三丈。但範雎沒有容他說話,緊接著說:“當國王的就應當有權控制國家,有生殺之威,而現在的秦國,太后、穰侯和那三個家族權力都比陛下大。這種形勢國家不危險才怪哩!我聽說:凡臣下的權力、名聲超過君主的,君主就沒有地位。以前齊國的淖齒專權,後來竟將齊閔王吊死在廟裡,趙國的李兌專權,竟將趙王主父活活餓死。現在秦國太后、穰侯及三大家族專權,我看和淖齒、李兌差不多了,恐怕後來坐在王位上的不再是您的子孫了。”

範雎的這番話給昭王極大的刺激。這位不甘受人擺布的國王也早已不滿魏冉的專權,又估計自己目前的勢力足以壓倒他,經範雎一激,昭王下令免掉魏冉的丞相之職,任命範雎為相,又將華陽、涇陽、高陵三君從國都趕出,回到各自的封邑,免得他們干預朝政。

範雎為相後又被封為應侯,掌握著秦國的政治、軍事大權,在外交上貫徹“遠交近攻”方針,以便各個擊破。在他剛上任的那一年,就有不少主張各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的遊說之士,鼓吹合縱。他們都跑到趙國的國都邯鄲開會,商議如何活動。消息傳到咸陽,秦昭王立即緊張起來,急忙召範雎詢問對策。

“請大王不必憂慮。”聽完介紹情況後,範雎胸有成竹地說,“瞧我把他們這伙遊士拆散!”

“你能用什麼辦法拆散他們呢?”秦昭王不解地問道。

“秦國與天下的遊士、說客並沒有什麼仇和怨。”範雎回答道,“而那些合縱之士,遊說各國君主聯合起來攻秦,無非是想當官、發財。”

“那當然。”秦昭王忙點頭稱是。

“大王看見您養的狗了嗎?”範雎話頭一轉,突然說起狗的事了,“您的那些狗,平時臥的臥、起的起、走的走、停的停,沒有互相咬架的。如果您給它們一塊骨頭,您再瞧,馬上就相互咬起來,為什麼?”

秦昭王不愧是聰明人,聽到這裡就明白了,馬上令大臣唐雎攜五千金到距邯鄲不遠的武安,大會賓客,並且揚言:凡有功於秦者重賞,並且當場兌現。消息一傳出,在邯鄲開會的遊士們紛紛退出策劃合縱的會議,設法向秦表功,到武安來領賞。結果還沒用完三千金,參加邯鄲聚會的遊士們就相互斗起來了。

秦用錢財收買遊士,拆散、瓦解敵人方面的聯盟,以後還有過多次,這種辦法相當有效。

拆散主張“合縱”的遊說之士,只是給各諸侯國的聯合設置了一點障礙,並不等於阻止了各國的“合縱”攻秦。兩年前,公元前270年(昭王三十七年),趙國的名將趙奢,大破秦軍,使秦國暫時不敢攻趙,而把主要攻擊目標對準魏國,對於趙國還是采取拉攏政策。這樣,秦國就決定派昭王的孫子公子異人到趙國為質。

雖說秦在昭王四十一年主攻方向是魏,但韓、趙和秦的大戰仍是一觸即發。這個時期被派出去當質,是一件相當危險的差事。在戰爭期間,各國的國君為各自利益往往不惜犧牲派出去的人質而背信棄義。一旦國君背信棄義,派出的這個人質就失去其重要性,當時稱為“抱空質”,而為人質者處於“抱空質”的境地,本人就成了本國的替罪羊,被凌辱、殺戮都是有可能的,其生死前景難以預料。所以,當秦、趙大戰前夕,出為人質的異人,大概就是準備送去犧牲的。

為什麼這個倒霉的差事偏偏落到公子異人身上了呢?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