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滿額折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謝謝,讓我照顧你:從陪病相守、生離死別中,學會放下與轉念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歷經母親中風、過世,先生血癌,女兒腦瘤……
這本書,是一位照顧者的人間修行,
看她透過轉念,將漫漫長路上的艱辛,
轉化為滋養生命的善因緣。

只要學習真誠地接納,不要抵抗、不要反駁,
內在空間就會慢慢地呈現出來,讓我可以迴旋自如。
──梁玉明

這些經歷,在旁人看來,每一件都是沉重的打擊,作者卻不喪志,潛心佛法的她,對於生老病死,有著全然的接納。她「隨順因緣」,坦然接受照顧者的身分,同時抱著「藉境練心」的態度,積極迎接生活中的大小試煉──

‧當盡心盡力仍被責備,她選擇放下
告訴自己,他不是針對你,他在你身上什麼都沒有做,他只是展現自己給你看。你看過之後就立刻放下,也不要去回應。

‧每日被重複的照顧工作纏身,她藉機修行
面對照顧的辛勞,單純地去做,不要邊做邊想,做起來有多累。然後在這些俗務中,找出善心、善行的功德,把它們散播出去。

‧面對至親離去,她有不同見解
靈魂不是一個單一體,而是一個組合體。母親的離去,只是脫去肉體的軀殼,她的靈魂加入了我的群組,與我常相左右。

這些生活中的感悟,有情緒的觀察、有生命的探問,也有親人之間一路走來的相守相依。她將自身經驗撰寫成文,期盼讓面臨同樣困境的讀者,有另一個心靈出口。

作者簡介

梁玉明

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系,於母校擔任助教、講師十餘年。潛心學佛三十餘年,期間曾擔任《禪學雜誌》主編六年、圓覺文教基金會董事十二年、祕書長三年、《圓覺天地》雜誌總編輯五年。擅長書寫心靈散文。

曾獲第一屆福報文學獎、第一屆及第四屆全球華人文學星雲獎、第三屆花蓮造福觀音徵文比賽獎、第四屆海峽兩岸漂母杯散文創作獎、佛教蓮花基金會真善美生命故事徵文獎等。
2013年7月出版:《不怕,生老病死早知道》,深獲好評。

自序:相互成全過一生

回顧我近十年所遭遇的事情,若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幾乎都是災難。女兒的腦瘤後遺症,讓她有志難伸;母親中風失能,輾轉床榻四年有餘;先生又罹患了血癌。但是從靈性的角度去看,卻是一場又一場難得的歷練,彷彿都是來成就我的善因緣。我只要學習真誠地接納,不要抵抗、不要反駁,內在空間就會慢慢地呈現出來,讓我可以迴旋自如。累積下如此豐富多樣的轉圜路徑,行走人間自是通暢無阻。我再把這些寶貴的經歷分享出來,有緣之人自然心領神會,也能藉以排解憂慮、滋養心靈,豈不是美事一樁?這就是本書第一章:「福杯滿溢」的用意所在了。誰家沒有病苦的長輩需要照顧?誰家沒有陪病的晚輩需要慰藉?再沒有比這樣的畫面更尋常的了。重點是要將「因緣善了」「吃苦如吃補」的信念建立起來,才能在臨淵履薄的當下,依然層層提升、收穫滿盈。

信念就像一張濾網,你的能量在運作之前,都會先被它過濾一番。負面的網就會產生恐懼、焦慮、擔憂等情緒,使你的能量一點一滴消耗掉。有時候擔憂也不是壞事,它可以讓潛意識裡的隱患浮現出來,但你也要懂得去挖掘、去釐清深層的原因。好比說「我為何擔憂啊?」必須靜下來才會有答案,因為答案也藏在潛意識裡。記得在先生的病榻前,我就自問自答說:「你怕他一病不起嗎?」不會!我正好體驗一下當看護的滋味。「你怕他突然走掉嗎?」不會!我可以試著扮演寡婦的角色。這樣你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於是將憂慮從潛意識中連根拔除,換上無所畏懼的種子,正確的信念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生活中難免有些心領神會的感悟,我不想讓它一閃而過,就花點時間把它記錄下來。好比我母過世之後,我感覺到她好像加入了我的靈魂群組,憂傷立刻化為了振奮。先生罹癌之後,竟然展現出幸福洋溢的樣貌,也讓我內心深深地觸動。原來人與人的緣分,都是自己預約來的,你沒有理由抗拒呀!這樣的一個轉念,當下就感覺非常的療癒。原來「家大業大」還有另外一種詮釋,就是你繼承的家產越多,你承擔家族的業力也越大。這麼一來,遺產官司還要繼續打下去嗎?凡此種種,都是人生道路上的層層關卡,考驗著每個人的通關能力。衹要一個關口被卡住,就是剪不斷的煩惱重重。一旦取得了通關密語,就會一路順暢無比地走下去。在理解的過程當中,我覺察到有一股無形的愛在流動,讓每一個轉折處,都像上了蠟似的自然滑順,沒有絲毫的自我內耗或曲折困頓。我既然掌握了幾個通關的密語,有了真實的體驗,自然是要分享出來的。第二章真愛無價,大抵就是這樣的內容所組成。

管理大師曾說過一個指標,意思是:把你喜愛的事物、擅長的工具、以及社會認同的範疇,各畫一個貼近的圓,讓它們重疊在一起形成交集。三個圓的交匯處,就是你正確的、可以全力以赴的方向了。兩個圓的交匯還不太理想,會有失敗、耗竭、破產的危機。好比說:做你不擅長的事物,會以失敗告終;做你不喜愛的工作,會讓心力耗竭;做不受社會認同的範疇,會不斷燒錢直到破產。而我現在所做的,正好是三個圓的交匯。我每天寫日記,數十年如一日,文字原本就是我喜愛又擅長的工具,而我所寫的作品,被文友們稱作是心靈雞湯,也受到大眾的認同。那就應當開懷地、盡情地去做呀!

女兒是個非常難纏的基督徒,但在我的接納與善解之下,慢慢開了竅,不但已經從我的負債變成了資產,還在許多地方啟發著我。所以我認為,基督教所謂的「相互成全」是有道理的,對方的不足之處,顯化在你的面前,你去修補它、圓滿它。在修補、圓滿的過程中,你有付出就有學習,有學習就有領悟。久而久之,自己的境界也往前跨了一大步。佛教所說的「相欠債」,大致也是這個意思,只是換一個方向來說,最終是殊途同歸的。如果你把有緣的親人擱在一邊,只顧經營自己的安樂窩,心靈境界毫無提升,鎮日奔忙於積攢財富,臨命終時發現一樣也帶不走,豈不被悵然若失、悔不當初的烏雲當頭籠罩?這就構成了第三章:「相互成全」的內容。
有位心靈大師曾說:「了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在死亡的前三分鐘,我過來幫助你一下,就能達到了。但若要在了悟的同時,又能保留住身體,維持身體的運作,就比較困難了。」所以修行不能等臨死前了悟,而是要在活著的時候不斷實修、不斷操練,熟習每一條轉化的路徑。換言之,就是拿到什麼素材,就用什麼素材來演練,因為那就是你今生的功課,經過大宇宙系統的因果輪轉,才跋山涉水地出現在你的面前。演練到最終,你會帶著心靈成熟的能量場,行走於五花八門的大千世界,活生生走出了頭腦為你編織的故事,將你滿溢的福杯,遍灑在廣袤的大地之上,那該是多麼溫馨又感人的畫面啊!

目次

〔自序〕 相互成全過一生

第一章 福杯滿溢:從磨練中收穫成長
化了妝的祝福
翻滾吧!善女人!
學做菩薩
穢土就是有機土
都是因緣惹的禍?
單純的美好
演一齣接納的戲碼
母親節的情境教學
公主的奇幻之旅

第二章 真愛無價:愛是一切的通關密碼
我母走後
幸福的午後
隨順因緣,少憂少惱
靜候的心
讓愛純淨

第三章 相互成全:一趟覺醒之旅
我的天才女兒
一個短暫的存在
四目鬼王與海盜船長
活著走出故事
靈療世界的點點滴滴
小芳的故事


小感悟
第一章
當下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樣子
人生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
可以獨立,但不要孤立
世間的一切,都是你的內心反射
好事壞事,都是養分
換一個欣賞的角度
人生如戲,你可以決定自己的角色
選擇把能量澆灌在好的那一面
心中沒有年齡

第二章
付出不必求回報
最後一段路,不如糊塗一點
疾病帶來反省的契機
感恩所有的相遇
常與大自然連結
改變家人,不如改變自己
創造善與美的循環

第三章
接納各式各樣的幸福時光
讓心有迴轉的空間
解讀你的夢境
讓歷練發酵變成資源
靈療只是輔助,心存善念才能化解
家族長輩來投胎是常態
生與死衹是生命頻率的轉變

〔附錄〕 人生宛如一齣戲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福杯滿溢:從磨練中收穫成長
翻滾吧!善女人!

人生提供給我的,到底是一個舞臺、還是一個試場呢?當我春風得意的時候,人生分明就像一個舞臺,任我盡情揮灑才藝、博取掌聲;一旦我被挫折搞得灰頭土臉、諸事不順的時候,試場的氛圍就出現了。其實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該怎麼去應對。無論是舞臺或是試場,只要我涉入其間,不都要好好表現一番嗎?無論得意或失意,也都是我個人專屬的戲碼呀!
記得有一位師兄問到: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師父毫不思索地說:當你感覺各種考驗都通過了、萬事都妥當了,千萬別太高興,因為舒服不了幾天,就會有新的狀況出現!這時就是你提升自己的機會了,這也是修行考驗的進階版,你不用去尋找它,它會自動找上門來,你準備著接招就行了。師父說的時候臉上笑瞇瞇的,我當時聽著有趣,臉上還帶著微笑,想不到幾個月後,居然含著眼淚,成為師父此言最好的見證。

二O一二年底的除夕前兩天,從美國傳來妹妹病逝的噩耗,除夕當天又從南部傳來母親中風的消息。這兩件大事只間隔了短短兩天,想當然有著密切的關聯,但一時之間也無暇去深入探討,只能全力以赴、好好應對這突發的狀況。
生與死的拉鋸戰驚心動魄,我們終於從死神手中搶回了母親的生命。我深切瞭解到:母親一生辛勞,該享的福報還沒有享盡,與親人之間的緣分,也還未曾了斷,不應該就此撒手離去,所以死神暫時收手,留出一個時間與空間,讓我們各自盡心回饋。日後持續的照顧事宜,若應對得好,將是家族和解、團結、凝聚向心力的契機,萬一應對不得體,也是家族暗潮洶湧、分崩離析的一大危機。
啊!我燈火通明、鑼鼓喧天的京劇舞臺自動隱匿起來,換上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由我挑大梁的人生舞臺。當然,我也幻想著將來或許可以當導演,所以常常以導演的視角,來審視每個角色的戲分、演技、與投入程度。
一旦坐上導演椅,感覺上平等心就流露出來了。眼中沒有好人壞人,一律都是演員,都要給我好好地演!同樣地,一旦走上修行的路,無論遇上好事或者壞事,一律都是生命的體驗,都要把一身的本領、手邊的資源全數施展出來,給他好好地過關!這就是師父常說的:「修行成道的先決條件,就是接受一切的好與一切的壞。」
佛經上有許多菩薩修行成道的故事,可以提供我參考、仿效。其中有一位穢跡金剛,聽名字就知道祂是一位處理汙穢的高手,祂是怎麼在汙穢裡修行的呢?據說,祂是在汙穢的地方一直打滾,翻滾到無量無邊就化空了!我想,在汙穢中打滾就是不斷地磨練,能夠打滾到無量無邊,就進入了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佛世界,當然也就沒有甚麼好與壞了。
我得知這樣的修行方式,不覺心中一動!心想:我照顧著母親的吃喝拉撒,每天在屎尿中打滾,不是正好拿穢跡金剛當榜樣嗎?「喔!要打滾打到無量無邊,就是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地侍候母親吧!」我心裡作這樣解讀!有時候夜裡起床七、八趟,好像快要支撐不住了,我就給自己打氣說:「翻滾吧!善女人!妳就快要在屎尿中修行成道啦!」嘿!這一招還滿有效的,立刻精神一振,感覺穢跡金剛在背後加持我呢!

師父教誨的心法是:「眼見色心中無色,耳聞聲心中無聲,鼻嗅香心中無香,舌嚐味心中無味,身受觸心中無觸,意想念心中無念。」我夜裡一趟一趟地起身,把母親抱起來大小便,這就是屬於「身受累」,但我心中要「無累」才行;也就是說,身上的勞累不能到心裡去。那麼要怎麼把這個勞累的感受化空呢?這就必須在「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菩薩修行達到最高深的般若智慧)才能「照見五蘊皆空」,而受蘊只是五蘊(註一)之一而已。師父說,當我們實行到深處的時候,往心中一探,甚麼都沒有,整個心是空的,就是回頭到了彼岸,就是修到「般若波羅密多」了,也可以說這一句話,實際上已經把佛法說完了。不但能「照見五蘊皆空」,後面還有種種妙用方便,都是自動演化出來的。唉!麻煩就在我的芳心亂動一通,別說一直翻滾到無量無邊,才多翻了兩翻,就停下來看成果了,結果看到:夜,還是一樣的漆黑、燈,還是一樣的昏黃、我,雙眼迷迷離離的,分明就是一隻雌兔啊!
既然在屎尿中滾不出什麼名堂,就到貪、瞋、痴、慢、妒的情境中去滾滾看吧!修行就是要透過人性中貪、瞋、痴、慢、妒的情境,去充分的歷練、接受不斷的考驗,透過五毒的煎熬,慢慢把人性轉為佛性。這就是「轉識成智」(註二)的功夫。這些都要在生活實踐上體驗,從理論上是無法理解的。因為貪的根源是為了生存,從小嬰兒開始,就知道向外取得資源,母親的乳汁就是他的資源啊!你要他不起貪念,那他還要不要活命?所謂的修行,就是與人性相違背的,一旦將人性的滿足撇在一邊,把佛性的滿足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有機會喚醒佛性了!

「唉呀!好好的一盤滷味被妳糟蹋了。」爸爸說:「妳應該分開來加熱嘛!牛腱子放一邊,牛肚放一邊,豬腸子放一邊,這樣好看又好吃。做菜要講究色香味,妳都不懂啊!」我心想:我懂啊!但我是來照顧媽媽的起居,不是來應徵廚子的!有這樣的滷味,換了在我們家,一上桌就搶光了,還管它怎麼擺放,全都儘早擺放在肚子裡啦!但是再一想:我是修行人,不能隨著外在環境、人類慣性起舞;而是要藉由外緣的觸動,趁機喚醒佛性的。眼前不正是我修行「耳聞聲心中無聲」的最佳時機嗎?於是把心中的雜音全數消去,和顏悅色地說:「懂啦!下次照辦就是了!」即便心中反駁的聲音清晰可聞,也不能透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悅。我一面消去反駁的聲音,一面審視內心的動靜,讓自己不起瞋心,只當作是在瞋的情境中翻滾了一回。
偶有心力不足的時候,趕忙用無條件的愛來包裹;若感覺到愛匱乏了,就從回憶裡面去尋找,幸福甘甜的回憶,總能快速的把愛找回來!
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要我們養成儲蓄的習慣,就規定同學們每天存一塊錢,登記在存款簿上,學期結束之前再領出來,相當於零存整付,感覺上有模有樣的。我繳了幾次錢之後,不知怎地就不再繳了,每天多出一塊錢零花,可以在中午吃一根玉米,放學後吃一盤蕃茄,多麼爽快啊!何苦排著隊等待繳錢,讓它變成存款簿上的一個數目字呢?我當時的小腦袋就是這麼想的。學期中被媽媽發現之後,說是要等爸爸回來處置,那幾個小時的等待,是我當時有記憶以來最恐懼的時段。爸爸回來之後,問明了事情的原委,居然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對媽媽說了一句:「錢都存進了她的小肚皮裡,也不算糟蹋啦!」我在心裡高呼:爸爸萬歲!
而今,爸爸垂垂老矣!心臟血管用支架支撐著,血壓、血糖用藥物控制著,僅有的慾望就是吃一頓好飯好菜,滿足一下色香味俱全的口腹之慾,哪有什麼錯呢?是我忽略他的老肚皮了!於是頓覺這個「瞋境」的波浪其實很小,對於一個衝浪高手來說,顯得有一點小題大作啦!
僅僅是這樣一個認知,就讓我翻滾出樂趣來了!隨時注意貪、瞋、痴、慢、妒的五毒之波浪,無怨無悔地迎上前去。每次一被責怪,我就翻啊!一被嫌棄,我就滾啊!久等不到翻滾的浪頭,還有點怏怏然,想要瞧瞧外面有沒有像樣的大波浪呢!

在陪著母親復健的過程中,發覺每一張輪椅裡,都暗藏著一個家族悲歡離合的故事。我從聽來的故事裡,設身處地用修行的角度來看,都可以另闢蹊徑、有一番不同的應對。好比說有一位叫小惠的家屬,推著動過腦瘤手術的母親來復健,經常抱怨她的嫂子短視近利,見她大哥簽賭賠了近兩百萬,就提出離婚,不願共同背債!離婚之後身體出了狀況,身邊無人照料,便跑回夫家來休養。在夫家的幫助之下把病養好了,見著丈夫的債也還清了,就慢慢把孩子帶回來走動。家人看在眼裡,以為夫妻關係有修復的可能,也就儘量善待她,不料這時碰上媽媽開刀住院,需要人手照顧的關鍵時刻,小惠希望她伸手協助一下,她卻打了退堂鼓。
「天下哪有這種好事!」小惠發火了:「這次如果不來幫忙的話,以後就不要再回來了。」同時小惠也向大哥撂下話說:「如果你再私下去幫忙她的話,我就不回來照顧媽媽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傻瓜笨蛋當一次就足夠了,沒道理一直當下去!」於是夫妻重修舊好的旋律變調了,大家心裡都疙疙瘩瘩的不痛快!
人們常說「造化弄人」,在我看來是「人弄人」的機會較多。乍聽之下,這位大嫂確實有點貪心,只享權利不盡義務,似乎把便宜都占盡了。但仔細想一想,她也是受害的苦命人啊!沒有好的學歷,只能靠家庭代工賺一點小錢,辛苦多年攢下的錢,卻被丈夫瞬間輸光了,這個無情的打擊她無法承受,只好用離婚來逃避,她的心痛是可想而知的。身為丈夫的大哥心懷愧疚,所以一面倒地討她歡喜,讓她予取予求,總希望有個好的結局。如今在小惠這一記「將軍」棋的威嚇之下,難免黯然神傷!
小惠要怎麼做才能兩全其美呢?我想,如果我是小惠的話,在發火之前會思考一下:喔!大嫂好貪心啊!她正呈現出一個貪相;而我被她的貪相勾引出一個瞋心來,我若順著這個瞋心去行事,就會呈現瞋相。大哥被我的瞋相震懾住,或許會生出一個痴心來,他順著這個痴心去行事,難保不會呈現出痴相。社會新聞裡那些想不開的、憂鬱的、發狂的,都是一個一個的痴相啊!我可不能被她的貪相勾引!可是瞋心已經生出來了,怎麼辦呢?我得用慈悲心來對治。我相信她呈現貪相的唯一作用,就是讓我覺察到自己的瞋心,瞋心是與地獄道、阿修羅道相應的,於人於己皆不利。我可以試著用柔軟的心,去體諒她的苦衷,理解到她也是因為缺乏智慧,被債務的恐懼驚嚇住,才會一心求去。現在境遇轉變了,變得夫妻復合對她比較有利,我就要儘量慈悲對待、替她把障礙排除!這樣一來,我的瞋心就轉成慈悲心了;一旦轉成功了,就與菩薩道相應,甚至是「轉識成智」啊!萬一轉不成功,我可能就要掉進三惡道的苦海中去輪迴了!

若把現實生活比喻成一齣戲的話,我們家這齣戲的主要的演員、場景、道具資源已經是固定的,劇情的架構走向也八九不離十了;能夠轉圜劇情、界定此劇是悲是喜的,只有一個項目,就是每個演員的心態與演技。
我確信只要有一個演員,下定決心演好這齣戲,在關鍵的時刻,將自己化身為一個管道,引進宇宙的源頭活水,必然可以轉悲劇為喜劇。如果導演原本安排的就是喜劇,那就喜上加喜,成就一齣超級大喜劇。這樣的演員並不好找,我看我就是最佳人選啦!因為我是有背景的資深演員,當初公公、婆婆的晚年都是由我照顧起居、陪同看病住院,累積了病苦老人身心需求的資料庫,並扎穩了自己身心平衡的馬步,應該可以扛下這齣戲的大梁了。
若要給這齣戲定個名稱,我覺得「翻滾吧!善女人!」還挺貼切的。

1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任何有形有相的東西皆為色蘊,包括我們的身體和物質世界;其他四蘊皆為精神層面。對四周人、事、物的感受為受蘊;把感受到的外境,加上自己的執著、分別、取捨,產生了愛憎、喜怒、貪瞋等情緒反應,就是想蘊的功能;對事物的好壞有了認知,萌生貪著與排斥,並產生了行動的意志力,是造業的主要心理作用,也就是行蘊。覺知前四蘊之存在,並加以區分、認識的是識蘊。簡言之,「五蘊」所指的就是錯綜複雜的世界萬象。

2轉識成智:有轉凡成聖的意涵,因為整個運作系統都翻轉過來了。轉識成智,是將凡夫的「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轉成佛的「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是從眼、耳、鼻、舌、身五識轉過來的,有了這樣的智慧,就能辦成功所有普利眾生的事情。「妙觀察智」是從第六識轉過來的,這樣的智慧能觀察出眾生的根器,給予恰到好處的諮詢與協助,讓眾生修成正果。「平等性智」是從第七識轉過來的,這樣的智慧通達平等無我的道理,就會對一切眾生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情懷。「大圓鏡智」是從第八識轉過來的,就像一個又大又圓的鏡子,把所有事情都照映得清清楚楚、洞徹分明。

小感悟:人生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
貪瞋痴慢妒,雖然各自有呈現的方式,但它們的源頭是同一個,衹是演化的面向不同而已。好比說,貪愛是從「美好的感受」往下發展出來的,若再往下發展,就萌生了「占有」的欲望。這時,我們要反其道而行,往美好的感受回歸。這些感受與念頭會時刻生滅,我們一旦覺察到,就有機會不隨著慣性沉淪了。
生活是悲或是喜,端看你如何去界定它。悲到了極處,也許會迎來人生的大翻盤。喜的過程中,也可能造下無端的罪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