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5月35日:創作.記憶.抗爭
滿額折

5月35日:創作.記憶.抗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兩個等待死亡的老人,兒子三十年前死於不自然,卻在強權高壓下無力反抗苟活偷生。
以前顧著生存不去抗爭,現在死亡也要來了,還有甚麼好怕的?
於是,他們決定在5月35日當天堂堂正正去那個染血的廣場拜祭兒子。
在不正常國家的陽光底下,做正常的事也是不合法。

劇本喚起的,與其說是三十三年前那個夏天無可挽回的悲劇,不如說,更是這三十三年來日日上演的,噤聲、低頭、忍辱的悲劇;與其說是「六四」的悲劇,不如說是「5月35日」的悲劇;與其說是抗爭的悲劇,不如說是失去哀悼權利的悲劇;與其說是死難者的悲劇,不如說是苟活者如何度過餘生的悲劇。
―― 鴻鴻(臺灣著名劇場、電影導演)

「八九六四,五三十五,見證時代,永世不忘。謊言與禁忌,終究遮掩不了歷史與真相。」
――于善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除收錄書寫八九六四的得獎劇本《5月35日》外,更記錄了劇作的創作歷程及相關評論,透過這齣「六四舞台」最後在香港公開演出的劇目,映照香港人如何以創造力和生命力,在艱難的路上堅持追尋公義。

《5月35日》曾獲「第29屆香港舞台劇獎」五大獎項:最佳劇本、最佳製作、最佳導演(悲劇/正劇)、最佳燈光設計和年度優秀創作。
由日本劇作家石原燃翻譯的《5月35日》,獲「小田島雄志.翻譯劇本獎」。

本書收錄粵語、國語、英語三語劇本,讓爭取民主自由的風箏飛得更遠。

相約在5月35日,來個光明正大的紀念
當現實荒謬,劇場卻讓人恢復正常

「草芥被擠壓到粉身碎骨前,迸發的勇敢與良善情操。」――鴻鴻
「他們的故事,也就是我們的故事。『不想回憶,未敢忘記』,是我們自身命運的呼喊。」――羅永生

作者簡介

於二○○九年成立,以藝術表演形式,介紹八九民運及「六四」事件的香港前非牟利註冊藝術劇團。曾創作劇目包括《在廣場放一朶小白花》、《讓黃雀飛》、《王丹》、《傷城記》、《5月35日》等,以期喚起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香港及中國民主發展的關注。二○二○年《港區國安法》通過,在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下,「六四舞台」於二○二一年自行解散。

名人/編輯推薦

于善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王丹(八九民運學生領袖)、王超華(八九民運學生領袖)、吳志森(香港資深傳媒人)、房慧真(作家)、曾志豪(香港資深傳媒人)、鴻鴻(臺灣著名劇場、電影導演)、羅永生(香港著名文化研究學者)
(按筆劃排序)

.奪「第29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最佳製作等五大獎
.日文譯本獲「小田島雄志.翻譯劇本獎」

〈六四舞台在恐懼中擇善固執〉
列明慧(「六四舞台」主席)

《5月35日》是「六四舞台」最後一個在香港公開演出的劇目。說是最後一個,是因為「六四舞台」被恐懼吞噬了,在2021年已自行解散。那段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民間組織解散潮一波接一波,我們懷著心不甘情不願,誠惶誠恐的混亂思緒去處理申請解散劇團的行政工作,等待警方確認社團解散的同時,一面得悉同樣申請解散的劇團及民間組織通常一星期內會收到確認,我們卻已等上三星期;一面內部討論是否如同「支聯會」一樣連網站和臉書專頁也要刪除。要麼親手抹掉過去十多年心血作品的歷史紀錄,要麼承受有成員可能會因此牽連招致牢獄的風險。我們反覆討論自己是否過度神經質,還是應理所當然地相信法律會保障創作自由?作品早已公演了,當局是否有追溯權?不斷地審查過去質疑現在,To be, or not to be,嘆息我們竟然身處一個如此荒誕的時代……(喂阿哥,做幾齣話劇啫,危害到個屁安全咩?!這可成為法庭上抗辯的理由嗎?)最終,雖然我們沒有收過一封警告信,但在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下,我們刪除了網站,隱蔽掉臉書專頁。隨著不少香港新聞機構停止運作,大部分「六四舞台」過去演出的新聞報道、評論等,在網上已無影無蹤了。

「六四舞台」的成立是本著以戲劇形式,讓人認識六四真相,反思人性。每一個製作,我們都著重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回顧八九六四,從天安門廣場上風風火火的青春熱血、血腥鎮壓後內地一片白色恐怖、營救被迫逃亡人士的「黃雀行動」、流亡海外學生領袖的漂泊零落、國內維權人士被打壓逼迫牢禁、到白髮斑斑的遇難者家屬沉鬱而終。即使寫的演的是當年故事,引發出所思所想卻盡是香港的當下。香港人在這場民主運動中從不缺席,也成就了香港本土政治運動的重要脈絡,塑造著香港人在當代中國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因著香港的特殊地位,曾經享有資訊流通的自由,言論、出版及創作自由的百花齊放,香港人可以從不同題材的藝術作品中,認識人性的光明與陰暗,在反思和質疑中,發掘出真善美。

大概我們這份善意得到「戲劇之神」的眷顧,「六四舞台」一直得道多助,多年來與不少香港出色的劇場工作者合作。從2009年到2021年,我們每年都有演出,共製作8齣公演舞台劇、1次網上串流直播、2個網上讀劇會及295場學校巡迴演出。2018年,更邀得著名編劇莊梅岩撰寫《5月35日》,創作團隊花了整整18個月籌備演出。在2019年演出期間,香港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反對逃犯修訂條例運動」,5月下旬首演6場期間,運動開始升溫,香港人高呼要維護人權,反對修訂條例,到7月重演5場,香港人親身經歷了內地對維權運動的鎮壓模式,催淚煙瀰漫的街頭接通了當年火光熊熊的廣場,地鐵站的白衣人恐襲聯繫到鄉黑片警合作執法,我們對「暴徒」還是「暴政」的爭論感到切膚之痛。

及後新冠疫症襲來,香港所有演出劇場關閉,2020年《5月35日》(庚子版)舞台演出被迫取消,我們把本劇由舞台移師到網上直播演出,反而讓更多觀眾可以分享這個故事。我們籌備庚子版演出的那段期間,中央硬推《國安法》,踐踏一國兩制,收窄我們的自由。作為創作團隊,怎會沒有恐懼?但是至少我們堅守到最後一刻,沒有出賣靈魂沒有歌頌極權沒有扭曲如蛆蟲,我們擇善固執、為蒼生說話。

2021年10月,我帶著《5月35日》的版權移居海外,在臺灣、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舉辦過舞台劇錄影版的放映會,說六四真相的同時,也說出香港的故事。期望是次劇本集在臺灣出版,能記錄時代、見證時代,更希望將這個出色的粵語劇本,翻譯成國語及英語,有利不同地區的劇團可以搬演。讓不能在香港存在的《5月35日》,能在其他地方活下來。等風起時,讓爭取民主自由的風箏飛得更遠,讓種子飄落你家的花園,長出自由花。

目次

推薦序一:保持憤怒,堅持想像――王超華
推薦序二:他們的故事,也就是我們的故事――羅永生
推薦序三:劇場震怒之日──讀《5月35日》――鴻鴻
出版序:六四舞台在恐懼中擇善固執――列明慧
創作.記憶.抗爭時間表


第一章:報道.原初的抗爭意志

2019年
六四的三十年經緯軸――鄭美姿
六四舞台莊梅岩:我們不能不做,香港人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陳喜艾
甚麼人訪問甚麼人:用二十年尋找一對亡魂的眼睛――譚蕙芸

2020年
《5月35日》編劇莊梅岩:我們堅持良知和真相――馮曉彤

2021年
「六四舞台」12年來首次網上直播讀劇會:劇本創作合法 勿自設限制――陳詠恩

2022年
消失的六四記憶 「六四舞台」列明慧:透過舞台劇說香港的故事――陳子非

第二章:三語劇本.向世界吶喊

粵語劇本
國語劇本
英語劇本

第三章:評論.暢所欲言的自由

首映原版
5月35日――李怡
5月35日――吳志森
母親最後不再沉默――鄧正健
《5月35日》優異的六四劇――石琪
We Cannot Forget June Fourth――Andrew J. Nathan
The Power of Theatre――Bruce Long
May 35th――Joe Frost

庚子版
6月3日響起榮光 兩年《5月35日》觀後感――Pianda
5月35日【庚子版】從苟活到救贖.從當年到當下――安徒

附錄

六四舞台簡介
創作歷程細表
首演及庚子版製作人員名單

書摘/試閱

〈5月35日〉
李怡

5月35日,幾乎沒甚麼人不知道就是今天。但這麼說的意義又跟直接講6月4日不一樣。比如你同朋友約了今天見面,你說6月4號,那就只是一個日子;你說是5月35日,那很明顯就是指六四。30年來,在大陸,六四成了敏感詞,網民就改稱「5月35日」、「8的平方」或羅馬數字「VIIV」。「5月35日」這種表述,盡顯30年來一個禁制言論、禁制人民記憶的政權的荒謬。

由莊梅岩編劇、李鎮洲導演的舞台劇《5月35日》過去幾天上演了五場。製作者是2009年成立、只有小眾關注的「六四舞台」,在藝術中心一個小劇場演出,公開售票三小時,門票即售罄。相信頗令製作者感意外。現訂在7月再加演五場。

舞台劇講北京一對困病的老夫妻,在5月35日想去天安門廣場點一根蠟燭悼念在六四中被殺害的兒子,而受到阻攔的故事。兒子死於非自然,想問個明白,想去拜祭,在正常社會這都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但在不正常國家做正常的事竟然是被強力部門壓制。結果老妻留在家中,老夫一人爬窗獨去。臨行前老妻問他:你想在被人按住的時候叫甚麼?不要叫「平反六四」那些呀,「專制政權沒有資格平反我哲哲呀!」老夫說他會叫:「我愛小林(妻名),我愛哲哲!」

沒有「愛國」,也沒有「平反六四」,愛的是妻子、兒子。

我想起美籍猶太裔學者漢娜.鄂蘭回答友人的一段話:「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集體――不愛德意志,不愛法蘭西,不愛美利堅,不愛工人階級,不愛這一切。我『只』愛我的親友。」

早前六四遊行,參加者比去年多了一倍,而且許多往年已經消失身影的年輕人又出現。今晚六四集會相信也會如此。支聯會秘書李卓人日前在電台說,明白近年本土思潮令年輕人與六四「切割」,但呼籲出席集會者不應糾結於「愛國」與否。他多慮了。今年已經不同往日,年輕人已經不會再介意你們喊甚麼「愛國」、「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因為他們已經超離了對這些口號認同與否,變成沒有感覺了。

或許正如莊梅岩在一個訪問中說:「有時,我們被代表那件事的人,影響了對事情本質的追求。我從來不跟派別,不跟人名做事。不是因為誰支持我就支持,誰支持我就反對。我覺得件事本質才最重要。」

甚麼是件事本質?本質就是血腥鎮壓,就是連六四這兩個數字都不能提,要用5月35日代替、甚而連代替都列為禁忌的荒謬政權。而誠如莊梅岩說:「我們處身於同一個政權之下,我們不理,到最後這些待遇會落到我們身上,為何我們可以不理?」

修訂《逃犯條例》提出,香港市民已接近「最後這些待遇」了。

因此,你要愛國就「愛飽佢」啦,你要繼續乞求專制政權開恩「平反」就「平到夠」啦,反正這些口號跟我們無關,它們早就在許多香港人的意識之外了。

我們不應再介意「誰代表那件事」,我們找到的共同點就是為了反對暴政君臨而抗爭,如同話劇《5月35日》結束時一大群亡魂的吶喊抗爭一樣。亡魂體現的是一個個在親人心中不會消失的個人,亡魂呼喚的是人性,是要延續維護人的自然權利的抗爭。

(本文原刊於《蘋果日報》 2019年6月4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