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向(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精選版第三輯
ISBN13:9787214270030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劉子健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頁數:精裝/19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三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劉子健(James T.C. Liu,1919—1993),早年求學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先後在匹茲堡大學、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研究範圍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兩宋史研究匯編》《歐陽修:十一世紀的新儒家》《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等。其中,《中國轉向內在》一書在美國漢學界影響甚巨。
趙冬梅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於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歷史人物傳記的研究、寫作和傳播,著有《法度與人心: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的互動》《人間煙火:掩埋在歷史裡的日常與人生》《大宋之變:1063—1086》《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等。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在學術史中有開創意義的著作,深刻影響了國內外宋史學者的研究取徑。
- 著譯者均是宋史專家
著者劉子健——20世紀馳名國際的宋史學家:宋史研究卓見紛呈,推動國際宋史學界交流厥功至偉。
譯者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北大歷史系位走上電視向公眾傳播歷史學知識的學者,“中國好書”作者。
- 劉子健一生宋史研究之“結案陳詞”
本書是劉子健晚年在總結自己一生宋史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之作。
作者認為,不是專制政體而是新儒家提供的改變社會的方式——個人的道德修養構成兩宋文化轉型的根本原因。這一觀點改變了慣常的有關中國文化的敘事方式。
- 關注宋史之人的經典
本書初版於1989年,在學術史中有開創意義。其提出的南北宋之差異,即使在現在也是研究宋史的學者值得關注也需要探討的問題。
本書亦非常值得推薦給普通讀者。書中關於宋代學術的綜述以及關於新儒家的內容極為出色,關於高宗朝以及趙鼎的傳記也十分精彩。
序
序 言
11到12世紀,中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場令人矚目的轉折。這場波瀾壯闊的文化轉型攜蓄著巨大的能量,看起來似乎將生生不息,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引發轉變。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新的文化模式經過沉澱和自我充實後,轉而趨向穩定、內向甚至是沉滯僵化,並在實際上滲透到整個國家,其影響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期。其原因何在?這場轉折,不僅為中國歷史之關節所在,而且是世界歷史的重要個案。
一些教科書將這個時期即宋代中國(960—1279年),描述為“近代初期(earlymodern)”——大城市的興起、蓬勃的城市化、手工業技術的進步、貿易的發達,凡此種種,無不令人稱奇,尤其是紙幣的使用,更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想像的。伴隨著經濟進步的,更有文官制度的成熟、文官地位達於、法律受到尊崇、教育得到普及、文學藝術的種種成就,以及後,但同樣重要的——新儒家對古代遺產的重構。宋代中國因而具有了與近代歐洲相類似的某種表征,而且,它比歐洲要早多。
本書卻秉持一種截然相反的看法,其理論前提是:不同文化的演進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型,不是沿著單一的軌道、經過相同的特定步驟前進的。相反,不同的文化常常有著不同的發展重心。
可想而知,將宋代中國視為“近代初期”的東西方史家是在比較史學或者說全球歷史的關照之下,將歐洲歷史當做了度量衡。因此,對於宋代,他們同樣強調經濟因素。但是,無論這些因素本身是多麼重要,卻不一定能構成前近代中國文化的重心。在宋代中國占據中心地位的,應當是與文化學術潮流密切相關的政治,而它們並非經濟利益的全部或直接反映。
或者可以這樣說,宋代中國有著專制的頭腦、官僚的軀幹和平民的四肢。總體而言,官僚統治階級為經濟發展制定規則並從中受益。它不允許商人或商人利益在決策中發出強音。的確,一些商人子弟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帶來的縱向社會流動加入統治階級,但是,他們從此也便被士大夫圈的文化所同化,不再代表其家族的經濟背景。
不應當將宋代中國稱為“近代初期”,因為近代後期並沒有接踵而至,甚至直到近代西方來臨之時也沒有出現。宋代是中國演進道路上官僚社會發達、的模式,其中的某些成就在表面上類似歐洲人後來所謂的近代,僅此而已。
假如是這樣,那麼,為什麼在許多方面都發達和先進的宋代統治階級,沒有向更廣闊的領域繼續開拓,卻反而轉向了內向?這便是本書所要探究的核心問題。
目次
序言 1
導言 1
部分 從北宋到南宋 3
章 關注差異 5
線索與方法 11
資料與假設 17
第二章 宋代學術 22
文學 23
經學 28
史學 32
第三章 宋代儒學 39
思想與制度 39
不同派別的新傳統思想 44
第二部分 12世紀 55
第四章 道德保守主義 57
亡國之恥的震撼 57
變革之門的關閉 67
保守主義者的正統要求 72
第五章 專制政體與宰相們 86
走馬燈般的宰相(1127—1134年)91
宰相團隊(1135—1136年及以後)98
權相長期獨掌朝綱(1139—1155年)105
別有用場的前宰相(1161—1162年)110
第六章 個案研究:從輝煌到流放 115
誰有資格做榜樣? 115
初擢簽書樞密院事 118
宰相團隊和國家政策 123
道德保守主義者的政治風格 127
從到谷底 134
第三部分 新儒家成為正統:得不償失的勝利 143
第七章 道德掛帥的新儒家:從爭論、異端到正統 145
分析架構 146
道德先驗論者自命正統 149
思想的傳播與道德的結合 152
不合時宜的生活方式 156
失算的“偽學”之禁 159
從危機到國家正統 162
余論 168
注釋中所用簡稱 174
參考書目 175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