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星雲大師談幸福(2023年新版)
滿額折

星雲大師談幸福(2023年新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9029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星雲四書,是星雲大師入世修行、人間成就最普遍的法門講授,人人聽得懂,個個做得到,是我們自覺利他、人生圓滿的基礎功課。

本書是星雲大師向讀者開示人生真正幸福之道。

大師說:幸福,是人們終其一生的追求,從小到大,勤奮求學、成家立業、力爭上游,莫不是為著幸福在孜孜矻矻、向上攀升。

其實,幸福的境界,有多種層次。 物質範疇的享受,才只是第一層的幸福。 與外在互動,在人際網絡裡構築幸福的基地,是幸福的第二個層次。

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是幸福的更高層次。 而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作者簡介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
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
二○一七年五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六十五冊,收錄畢生著作。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同體與共生、平等與和平、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推薦序】
台灣社會的另一個奇蹟──星雲大師的開創性貢獻
高希均

一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這句話是:「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那是一九五九年的秋季,剛到美國修習經濟的第一學期,讀到了二十世紀經濟大師凱因斯的這句名言。

離開那時思想上相當閉塞的台灣,當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接觸到這些壯闊澎湃的西方思潮,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傳播進步觀念」的知識份子。

正因為四十多年來投入了進步觀念的提倡,就深深體會到鼓吹與傳播進步觀念不難,只要有一些無欲則剛的勇氣與知識份子的堅持;但是要把鼓吹的進步觀念落實,而又能遍地開花結果,則需要大決心與大智慧。

儘管五十多年來的台灣社會,已經從落後變成小康,從閉塞變成開放,從威權變成多元,但能夠結合佛教思想與推廣實踐的人物,卻是鳳毛麟角,當首推星雲大師。

很幸運的是,結識二十餘年的星雲大師,正是這樣一位集創意(進步觀念)、改革(新的做法)與教育(普及眾人)於一身的開創性人物。

我不清楚他的信徒倒底有幾百萬?每年他在世界各地佛法的宣揚有幾百場?遍佈世界各地的道場有多少個?他寫的書暢銷幾十萬冊?他組織的讀書會有上千個?但我常讀大師的著作及文章,常看「人間衛視」及《人間福報》,也有機會參觀過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及美國的西來寺等大學。看到這些學府所設科系的周延、在校學生的水準及學習環境的優良,就會感覺到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所作所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我們不要把他的成就,只歸功於信徒;不要把他的「事業」,只認為是宗教;更不要把他的貢獻,侷限於台灣。星雲大師的貢獻實在跨越宗教,超越台灣,飛越時空。

我的體認是:星雲大師擁有三個特質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大師。
.一位博愛的、提倡知識的教育家。

五十年前一位來自大陸揚州的年輕和尚,不懂台語,身無分文;但心無二用,腦無雜念,穿越了台灣半世紀的時光隧道,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佛光世界,這真是超越經濟的另一個台灣奇蹟。

天下文化出版的「星雲大師談讀書」、「星雲大師談處世」、「星雲大師談幸福」、「星雲大師談智慧」四書,正是人一生努力與收穫的步驟,人人需要,個個企盼,就讓大師的說法啟發我們、引領我們,福慧兼修,再創奇蹟。

目次

出版者的話 高希均
台灣社會的另一個奇蹟――星雲大師的開創性貢獻
自序 幸福境界
做幸福人
想法改變人生
一樣米養百種人
心甘情願,一定快樂
好好做自己
誰第一名
豐裕之後的省思
能忙能閒皆是福
眼睛以睡眠為食
禮貌與人緣
獨處的幸福
放風箏的體悟
有書真富貴
「半人」與「非人」
反觀自己
大家尊重
立志做喜鵲
有用的人
人際溝通法門
人情世故
不做旁觀者
留些餘地
分一杯羹
小兵也可立大功
放下身段
一切總會過去
名枷利鎖
搬開石頭
人生三昧
人生之路
身心安住
解脫自在
擁有與享有
感恩最美
馬拉松競賽
停.聽.看
淡中有味
四季人生
欣賞缺陷美
莫護短
婚姻幸福之道
快樂空巢期
歡度老年生活
做老來子
人命無常
人體四大
追求圓滿
生命如水
幸福配方
心藥方
提昇心靈之美
不求神通
以退為進
觀自在
眼不見為淨
欲樂與法樂
離苦得樂
心發願成
耕耘心田
培養器量
開啟心牢之鑰
心念如種子
養身與養性
積極護生
幸福觀
了解平等
虛榮毫無價值
幸福的真諦
歡喜修行
生活中修行
歡喜與憂煩
創造歡喜,給人歡喜
見賢思齊
降魔
實現理想
無量壽
自我克制
逆增上緣
幽默,才有禪味
八十樓的人生
各有各的爸爸
觀照法門
信仰的層次
反省十二問
隨緣修行
六根清淨方為道
善緣福報
點滴因緣
隨緣自在
布施種福田
佛也要結善緣
量有而用
一句話的影響
奇妙的緣
空歡喜
要獨立,不要孤僻
酸葡萄變甜葡萄
追因究果
吉凶誰定?
有漏世間
基因即業力
遠禍求福
「薰習」的力量
去除習氣
今生來世
生死循環
生命字典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想法改變人生
朋友送給小王一盆牡丹花,奇怪的是每朵花的邊緣,都參差不齊。
有人就說了:牡丹花象徵富貴,現在你這盆花的邊緣不圓,表示富貴不圓滿。小王一聽,趕緊把牡丹花送還。
朋友聽了他的理由,笑說:「你也可以解釋成『富貴無邊』呀! 」
一個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有直線的,也不能只是單向的,凡事要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去思考;也就是說,當事情陷入膠著狀態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事情往往就會出現轉圜的餘地。
戀愛失敗了,你想: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對象。
失業了,你告訴自己:也許明天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大雨天,不能外出,不能運動,不好受,轉念一想:下雨天正可以在家讀書。
被人倒債了,如果你往好處想,覺得損失財富,可能財去人安樂,可能因此消災免難。
「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世間事,禍福得失往往難以預料,好壞有無也非絕對的,所以遇事能換個角度想的人,總能從窘境中破繭而出。

一樣米養百種人
有個人養了一隻狗一隻貓當寵物,每當他餵小狗的時候,小狗心裏就想:「主人這樣愛護我,從來沒有要我回報,這麼一個大慈大悲的人,難道他是一個神明嗎?」可是當他餵小貓的時候,小貓心裏也在想:「這個人每天都給我美味的食物,對我百般殷勤,難道我是神明嗎?」
同樣的對待,貓狗的想法卻有這麼大的懸殊,可見,世上的是非、善惡、好壞,也都在於個別的想法,很難訂定一個絕對的標準。所謂一樣米養百種人,誠不虛也。
有一個人,當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曾受朋友一餐之賜,後來有所作為,他以良田百畝回贈朋友,正是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另有一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收留他,供給食宿;後來朋友家中人口增多,實在不夠居住,便在隔壁租了一間房子,請他遷居,但此人卻懷恨在心,誓言要把朋友弄得家破人亡。所謂一斗米養了一個恩人,一石米養了一個仇人,此皆是想法不同所致。
有的人貧無隔宿之糧,但是他安份守己,感謝國家社會的護佑,深覺國家的可貴。有的人,洋房汽車,豐衣足食,但他怨恨國家苛捐雜稅,一直想要移民他鄉。所以,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天堂地獄都在我們的想像之中。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
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當我們以聖人之心看世間,一切人都是聖人;如果我們以盜賊之心看人,則所有人等都是盜賊。因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

心藥方
人的各種疾病當中,最難醫治的就是我執、無明、精神妄想等毛病,這些心病中的心病,即使是華陀再世,恐怕也會束手無策。例如,歷史上的「杯弓蛇影」,這就是一種疑心病;又如「百日升天」,這就是一種妄想病,這些疾病都不是一般的醫藥所能治療的了。
有一則笑話說:一位患有神經質的病人,總是疑心他的肚子裡有一隻貓在做窩,弄得寢食難安。心理醫師與精神科醫生做各種治療、輔導,始終無法消除他心裏的疑慮。後來醫師們商量,就做一次象徵性的手術吧。
手術後,當病人從麻醉中幽幽醒來,醫師手抱著一隻貓,告訴病人:「你肚子裡的貓我已經為你取出來了,以後你就不必再擔心了!」豈知病人聽後,看看醫生,又再看看那隻貓,滿臉愁容的說:「醫師啊!我肚子裡的貓是黑貓,不是這一隻白貓啊!」
所以,心中的毛病千奇百怪,有了心病,有時連醫師也沒有辦法。
想要去除執著的毛病,必須要用「無我」的空慧,如《般若心經》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當「我」也能空,「法」也能空;我、法皆空的時候,百病還能不盡皆消除嗎?

誰第一名
澳洲移民部部長菲力浦羅達克曾問:「世界上的宗教領袖當中,哪一位第一?」我說:「你最歡喜的就是第一。」
五根指頭爭老大,大家都想當第一。大拇指一伸我是頂好;食指指東指西,要人服從;中指認為自己居中,最長、最大;無名指戴金戴銀,珠光寶氣。當大家都說過以後,小指說:我合掌,對人恭敬、對人禮拜,在聖人之前,我最靠近他,應該就是第一。
其實,第一固然很好,二、三也是不錯,四、五各有所長,所以,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一能二的人生,最為幸福快樂!

豐裕之後的省思
衣服、鞋子、日常物用太多了,住所變成了倉庫; 土地很多,東一塊、西一塊,自己管理不了,別人處理不了,成為帶不走的麻煩;房屋很多,南一棟、北一棟,到頭來甚至不知道住在那裏才好?兒女很多,很有福氣;福固然很好,氣多了,也抵銷幸福。
豐裕不可氾濫,氾濫就成災難了。
曾經有一位信眾,要送我二十四把茶壺,每一只茶壺上都刻有《心經》,且外表形狀都不一樣。他不曉得平常我喝茶,只需要一只茶杯就滿足了, 用飯時,一位信徒就一直在我旁邊挾菜,並說道︰「師父!您不要吃飯,多吃菜。」
「不吃飯怎麼會飽呢?」我不解的問。
「會呀!我已經兩、三個月沒吃飯,只吃菜。」
我回他道︰「你要成仙當然不用吃飯,我要成道所以要吃飯。」
富裕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富裕之後仍能惜福更好,一個人的福報如我們銀行的存款,必須要有積存才能支出,而珍惜大地資源、勤樸簡約就是修福的最具體行動。
許多年前佛光山就發起過「廢紙回收」,我自己更是從叢林受訓時,就「惜字紙」,一張紙不僅兩面都會利用,連字裏行間的空白處也會擠上幾個字,有時還會用色筆在紙上再寫一遍,除非到真沒有辦法分辨時,才會不捨的丟棄。
佛光山有二千多名住眾,可以接待五千多人的設備,最初一切建築計畫皆出自我的構想,本山無建築師或設計師。猶記得在建大雄寶殿前的成佛大道時,正逢經濟最困難的時後,我就率領徒眾,用手一塊塊將石板磨出來,雖有點粗糙,卻鋪出一條成佛大道;靈山勝鏡前的紅地磚,也是自己鋪的。因為佛光人有一個信念:自己若沒有辦法做的事,就不必指望別人做!
一直到現在,我仍謹記著惜福之法:
一.隻字必惜,貴之根也。
二.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三.片言必謹,福之基也。
四.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現在凡事皆用設備代替人力,這到底是人力的進步呢?還是人力退化呢?
現代人四體不勤,處處依賴機器,失去做業的樂趣,何嘗不是損失?
機器萬能,人控制機器,機器做人的事,人成為為操作機器而活的生物,這是人所希望的嗎?
有一位計程車司機,別人開五年的車就要汰舊換新,他的一部車可以開十年,因為一般人在紅燈停車時,總是在靠近時才猛踩煞車,而他懂得在遠遠的地方就放慢速度,等靠近紅燈,車速也慢下來了。儘量減少猛然煞車的機會,就能保持車子的性能,延長車子的壽命。這是一種惜物的美德,也是一種生活智慧啊。

禮貌與人緣
一天要會見許多訪客,有些客人向我合掌後,還會加一句︰「大師!我能跟您握個手嗎?」一天下來,不知握了多少次的手。徒眾送茶給我時,我竟忘情地要伸出去握手,惹得大家都笑起來。
「握手」代表一種熱情、一種禮貌,風俗起於十字軍東征時代,那時敵我分別只有宗教信仰一項,所以敵我難分,兩人握手是表示手中沒有武器,不存敵意,那當然就是朋友了。此風俗一直流傳下來,成為今天各地通行的見面禮了。
中國有句老話「禮多人不怪」,這個禮除表現在行動上,還表現在一套應對的語言上,例如,見面就問:尊姓、大名、貴庚、仙鄉、尊翁、令堂、貴幹、勞駕、多承教誨、多蒙賜教……等,大家都是「以禮相對」,不容易衝突。
在今日的叢林寺院裏,來自於十方的衲子,也有一套叢林的用語,能使大家「口和無諍」的和平相處。例如:上下、法號、大名、令師、貴常住、禮座、接駕、法駕、告假、請開示、慚愧、晚學、大德、學人、不敢打擾、慈悲開示、慈悲原諒、您好威儀、您真親切、您很發心……等,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性格,但是有了一套禮貌性的語言,彼此也就不容易起計較、不容易有爭執了。
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之所以一言不和就相互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問題就在於沒有一套「承受教誨」的語言,甚至一不小心就用了質問的語氣,因而針鋒相對,惹禍上身。
一個人,如能學習無諍的語言,例如:請、對不起、謝謝你、非常抱歉、非常慚愧、打擾你了、感謝給我學習的機會、我能為您服務什麼嗎?久仰大名、幸會幸會、多承關注、請多指教、豈敢豈敢、不吝指教等等。經常把這些客氣、尊重的話語掛在嘴邊,人際之間必然會泯去許多無謂的計較,必然會消除許多煩人的糾葛。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是一門藝術,我不要求徒眾個個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應對得體,如果能在責備的話裡帶撫慰,批評的話裡帶讚揚,訓誡的話裡帶推崇,命令的話裡含扶掖,能抱著如此誠懇和平易的心境講話,一定會到處有人緣。
「禮」是一種規律人們外在行為的規範,使心和行為、實質和形式達到調和,是人格圓滿境界,故孔子常說︰「恭而無禮則勞,憤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故「禮」之用,以和為貴。
在團體中與人相處,知和而和,能「和」,才能和氣、和平、和好、和悅、和順、和祥、和諧、和衷共濟、和氣生財!
我常以四句話提供給大家,來改善人我之間的關係。
「初見三句話」,大家初見面講三句好話,你好、大家好、今天天氣很好。
「相逢一微笑」,大家見面時,面露笑容。
「爭執一回合」,有爭執時,只限一回合一句話,不要一直爭下去。
「讚美要適當」,稱讚人家要恰如其分。
果能如此,人我關係定能和諧、改善。

獨處的幸福
白天講話、開示、會客、座談……似乎已成慣例的行事。晚上獨處時常想,我總不覺得自己偉大,卻因信徒的擁戴、大眾的護持、社會的肯定,反而有高處不勝寒的慨嘆。
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心中想的都是為佛教,為大眾,但現在這一切因緣都已具足,反而覺得自己更空曠了,現在的感覺猶如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我好想靜靜的修行讀書。
在我心中,一直有這樣的感受︰
「水可以當茶,茶不可以當飽。
詩可以當文,文不可以當法。
曲可以當歌,歌不可以當道。
技可以當財,財不可以當富。
名可以當貴,貴不可以當佛。
人可以當力,力不可以當我。」
清晨在風聲和樹聲的呢喃中醒來,內心只有一種「靜」的感覺,不想走出房門口,似乎一開門就會破壞這份寧靜。每次出國,在沒有人認識的街道行走,沒有突來的訪問、沒有要求拍照的困擾,實在是一件很稱心的事,有時我會嚮往那種「一爐香、三杯茗、萬卷書,何須塵寰外再求仙求佛」的生活,不過這是一種自私的想法,就像母親說的︰「有那麼多人需要你,我怎敢獨佔?你不是我的兒子,你是大家的。」
人若能懂得安排自己,過一段屬於自己的真正時間,是多麼幸福啊!
人雖迎合大眾生活,但也要有獨處生活。
所謂獨處,並非單獨一個人看報紙、看電視、聽音樂,因心念會隨報紙、電視、音樂的內容跳動。
真正「獨處」的意義是要內觀,看無相的世界,聽無聲的聲音。人與人相處不可忽略掌聲,但對個人則要無聲。心境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故雖有外在世界,內在自我的心靈世界一樣重要。
獨處不易,不但要獨力應付危機,還要防範自己的內心,因沒有約束而生起歹念。因此孔子說:「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又說「君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就是叫人要「慎獨」。
一個人正派、自律,可以發揮光和熱,則獨處不怕。一般人如果喜歡獨居,不能不對個中所潛藏的危機有所警覺啊!
摘自《星雲大師談幸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9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