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小邏輯》評註(簡體書)
滿額折

《小邏輯》評註(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黑格爾的“邏輯學”在其全部思想體系中居於最根本與最核心的地位,然而《小邏輯》這部黑格爾為其同時代人所寫的“通俗化”著作,因其體大思深,在當下卻成為需要穿過重重歷史迷霧才有望抵達的“藏寶地”。
為使廣大讀者更容易閱讀和理解黑格爾的邏輯學,本書廣泛吸收國際前沿學術成果,對《小邏輯》進行逐個小節的深入講解。本書既有助於推進國內黑格爾哲學的相關研究,又以講座的生動形式與通俗化文風接引初學者進入黑格爾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堂奧。

 

作者簡介

莊振華,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陜西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曾赴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入選國家級人才支持計劃。出版《〈精神現象學〉義解》《黑格爾的歷史觀》等專著3部,《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謝林著)、《德國觀念論與當前哲學的困境》(海德格爾著)等譯著多部,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等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多次獲得陜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

為什麼要讀黑格爾的邏輯學?

黑格爾的《邏輯學》在其全部哲學著作中居於最根本與最核心的地位,這一點在黑格爾研究界久已得到廣泛認可,應無疑義。而在兩種《邏輯學》中,《小邏輯》原本是一部由黑格爾編定(三版“序言”、“導論”、“緒論”、各節正文及相應的“說明”)和學生記錄(各節“附釋”)的課堂講義,正式出版也是為了方便聽眾上課。該書的重點在於接引後學從事“哲學科學”,而不在於向其他學者進行精詳的學術論證。
然而由於《邏輯學》體大思深,黑格爾針對同時代人所做的“通俗化”工作,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卻成為需要穿過重重歷史迷霧與層層思想密林方才有望抵達的“藏寶地”。本書正是因應這一狀況,為初步接引青年學生把握黑格爾哲學的精義而撰寫的。
對於黑格爾的《邏輯學》,國內外學界素有以《大邏輯》為中心展開研究的傳統,對於《小邏輯》往往僅作旁涉。專門針對《小邏輯》的研究著作較為罕見。德國學者拉克布林克(B. Lakebrink)在20 世紀70—80 年代之交所著兩卷本《黑格爾百科全書版邏輯學評注》堪稱其中典型。而德國學者德裡羅(K. Drilo)等人於近年主編的《黑格爾百科全書體系中的思辨與表象》中僅有少數文章與《小邏輯》相關。在國內,賀麟先生所譯《小邏輯》在那個哲學書籍匱乏的年代產生了長期而廣泛的影響,曾磨礪整整幾代前輩學者的心靈。已故的老一輩黑格爾研究專家張世英所著的《黑格爾〈小邏輯〉繹注》、老一輩學者姜丕之的《黑格爾〈小邏輯〉淺釋》和中年學者卿文光的《黑格爾〈小邏輯〉解說》(第一卷)也是學者們耳熟能詳的。若論本書與學界以往的這些著作相比有何“新意”,或可冒昧列出如下幾點:(1)以明確的“知性—辯證的否定性理性—思辨的肯定性理性”的三分架構看待全書各層面的“三一結構”,尤其關注在世界與事物的各層面上二元設定的潛在、實現與突破問題;(2)在西方宇宙秩序傳統或形式感發展演變的背景下,看待全書各核心範疇的地位;(3)以黑格爾思辨理性眼光下所見的現代性存續與轉進問題為核心關切,考察一些關鍵範疇對於這一問題的意義。
“前言”概要討論與《邏輯學》全局相關的幾個問題,並針對本書體例略作說明,為後文針對《小邏輯》的評注掃清一些“障礙”。


在19 世紀中葉以來的反形而上學潮流衝擊之下,《邏輯學》如今遠未受到它應得的關注,往往被認為是一座尚有些許“可回收物”的陳舊庫房,甚至被認為早就過時了。這兩種態度都是歷史進步論的。而歷史進步論本身卻並非不容商榷。
我們研讀《邏輯學》,從正面來看是出於時代的需要,從反面來看是為了消除層層相因的若干誤解,正本清源。先說時代需要。在黑格爾去世後200 多年以來,人類對於技術和主觀理性一類現代“特色”的推崇有增無減,甚至本著一種“勝者為王”的心態加以膜拜,可是往往沒有看到,這兩者被盲目推崇之後容易陷入一種“求而不得”的悖論之中。
這個悖論與中世紀信仰困境非常相似。在《論自由意志》中,奧古斯丁展示出基督徒的一個特有的生存困境,即如果以人的欲求方式追求上帝,反而會南轅北轍,只有“反身而誠”式的“向內而後向上”的道路才是可行的。也就是說,人若是對自身的根本缺陷與行事方式毫無反思,本著粗樸的欲望之心追求上帝,往往越求越得不到。
如果說這個困境在中世紀信徒那裡還只是偶然出現的局部現象,到了近代就演變成一個普遍現象,乃至成為現代理性的一個結構性困境:理性看似在世界上到處征伐,到處收割果實,但實際上只能收割到它以為的“果實”,可是那又未必是真正意義上的果實。這未嘗不是一種現代版的“求而不得”。若是放在文藝復興以來的歷史中看,上述悖論已反復重演過多次了。比如馬克思筆下的資本便是很明顯的一例:富裕、自由、平等的理想淪為鞏固異化局面的手段,而背後的資本機制雖然完全是涉身其中的這些人(資本家、工人、土地所有者、農民)合力造就的,卻不因任何個人或群體的意志而消失。諸如此類的吊詭局面既有許多“先驅”,也有許多“後裔”,絕非孤例。
我們不妨細看這兩者的情形。就技術而言,一部分人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很“牛”,另一部分人認為它們是毀滅人類的“洪水猛獸”。其實我們如果看問題更深一些,會發現它們既沒有那麼萬能,也沒有那麼可怕。技術之所以能在現代世界攻城略地,大有成為“科學”“幸福”“自由”代名詞之勢,那是因為現代社會給它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土壤,即人們以既自大卻又封閉的“求而不得”作為基本生存方式。從相機、攝像機、電視、計算機、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到元宇宙,這些現象出現時,社會上神化與恐懼並行的兩極化反應一再重演。這背後其實有著從近代科學架構方式在其早期時代奠定以來便已埋下的深層機理在起作用,那
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
主觀理性的問題在當今依然延續著,即便現代哲學強調非理性因素,也並不妨礙這一點。現代哲學一方面高舉實踐、潛意識、原初境域等大旗,另一方面在其對立面放上被妖魔化的幹癟“理性”(尼采所謂的“必要的虛構”)。而後者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大都被稱為“知性”,並非最高意義上的、思辨性的理性。其實如果反過來從黑格爾的眼光看來,現代哲學開展出的這些新主題固然發前人所未發,大多是歷史上從未被人系統研究過的,有一些乾脆就是當代生活中才產生的新現象,但它們的運行方式往往掉入《邏輯學》本質論揭示的困境而不自知,那困境就是近代主觀理性陷入二元設定的封閉、自大而不自知。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一種吊詭的局面:如果我們對主觀理性缺乏徹底反思,掉入黑格爾所謂的“辯證的否定性理性”之中,那麼無論熱烈稱頌這些新主題的觀點,還是反過來主張復興傳統哲學的“理性”資源並與這些主題進行“對話”的觀點,其實本質上都是在重演《邏輯學》本質論的某些層面,只不過戴上了新時代的假面而已。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對理性的現代悖論的揭示依然是有效的。
而借助《邏輯學》的眼光來看,這種悖論的發生與出路是非常清楚的。它的部分症結在《邏輯學》存在論中有所揭示(即存在的量化),但其主要症結則要到本質論的二元設定中去尋找。
除此之外,我們研讀《邏輯學》,還有從反面消除誤解的考慮。以往人們對《邏輯學》的研究可能屬於“太人性的”(尼采語),即習慣於用一種歷史主義的眼光將其編織到某個片面的敘事中去。面對《邏輯學》,人們往往產生兩派觀點,一派認為在現代哲學探討的諸多“新”問題面前,它早就過時了,另一派則無限崇拜它,即在發現它的某些精妙與深刻之處時盲目稱頌它,貶低現代哲學。第二種態度是對第一種態度的“反動”,但兩者在“太人性的”這一點上其實是一致的。
這兩種態度對於《邏輯學》研究都是有害的,因為它們都會讓人認為,《邏輯學》在當代社會是沒有根基的,只是在少數批判者和崇拜者之間輪轉的一部古怪著作。其實只有揭示黑格爾討論的問題在當代生活中依然廣泛存在且極為關鍵,才能使《邏輯學》研究引起人們的興趣。我們後面進入《小邏輯》細部,將盡可能地揭示一些關鍵範疇的歷史淵源與當代表現。我們有時之所以感覺《邏輯學》思想密度太大,主要是因為這些歷史淵源與當代表現在歷史上一層層疊加起來,讓我們一時無所適從。其實只要抓住一個總原則,那就是從生活出發去理解《邏輯學》範疇,這樣無論它的思想密度有多大,也不容易走偏,不會陷入就理論談理論、就範疇談範疇的“空對空”之境。

 

目次

目 錄
前言 1
一、為何研讀《邏輯學》 2
二、如何研讀《邏輯學》 5
三、《邏輯學》所為何事 9
四、《邏輯學》的思想任務 12
五、《邏輯學》的內容 16
六、《邏輯學》的特色 17
七、說明與致謝 19
第一版序言 1
第二版序言 5
第三版序言 13
導論1
第一部分 邏輯學
緒論 47
A 思想對待客觀性的第一種態度 形而上學 70
B 思想對待客觀性的第二種態度 95
I 經驗論 95
II 批判哲學 103
C 思想對待客觀性的第三種態度 直接知識 145
邏輯學的進一步界定和劃分 163
《邏輯學》第一篇 存在論 178
A 質 182
a 存在 182
b 定在 196
c 自為存在 209
B 量 219
a 純粹的量 219
b 定量 226
c 度數 230
C 尺度 239
《邏輯學》第二篇 本質論 245
A 本質作為實存的根據 253
a 純粹的反映規定 253
a)同一性 253
b)區別 256
c)根據 264
b 實存 269
c 物 271
B 現象 278
a 現象世界 281
b 內容和形式 283
c 對比關係 286
C 現實性 298
a 實體性對比關係 318
b 因果性對比關係 322
c 交互作用 326
《邏輯學》第三篇 概念論 334
A 主觀概念 340
a 嚴格意義上的概念 342
b 判斷 349
a)質的判斷 357
b)反映判斷 359
c)必然性判斷 362
d)概念判斷 364
c 推論 367
a)質的推論 372
b)反映推論 380
c)必然性推論 382
B 客體 388
a 機械過程 392
b 化學過程 397
c 目的論 400
C 理念 409
a 生命 417
b 認識活動 423
a)認識活動 425
b)意願 434
c 絕對理念 436
參考文獻 44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