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發現你的共感天賦:同理心如何運作
滿額折
發現你的共感天賦:同理心如何運作
發現你的共感天賦:同理心如何運作
發現你的共感天賦:同理心如何運作

發現你的共感天賦:同理心如何運作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的論點很有說服力,文筆生動,來自哲學和心理學理論的例子鞭辟入裡,甚至取經文化,諸如《仲夏夜之夢》、《白鯨記》和《魔法奇兵》。儘管我已經研究了各種形式的同理心四十餘年,還是從本書學到很多東西;本書讓我以一些全新的方式思考視角轉換。
――戴維斯(Mark H. Davis),埃克德學院心理學榮譽教授,《同理心:一種社會心理學方法》作者
麥波姆的新書相當全面,以敏銳的哲學觀細膩地分析心理學研究,並用有創意的方式來思考視角轉換在人際理解和我們自我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書精心從文學、電影和日常生活中挑選例子,藉此闡述抽象的觀點,讀起來相當愉悅。
――史都博(Karsten R. Stueber),聖十字學院哲學教授,《重新發現同理心》作者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同理心的理解仍是少之又少。對於這種理解人類的複雜模式,本書首度在智識上提供令人滿意的描述,內容引人入勝、幽默且富有洞察力。麥波姆出色地說明了同理心為什麼仰賴情感,以及同理心如何使我們變得更公正和客觀。
――傑克(Anthony I. Jack),凱斯西儲大學哲學副教授兼大腦、心智與意識實驗室主任

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容易嗎?
本書將升級你的共感能力,讀懂對方意思

你是否遇過,規規矩矩開車時,親友卻對你的駕駛方式指指點點?
你是否遇過,對事情發表意見的時候,被人要求須保持客觀?
麥波姆說,同理心並沒有想像中容易,而且完全客觀根本做不到;
畢竟我們看待世界時一定會有「視角」。
麥波姆從我們熟悉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介紹,
再轉換到第二、第三人稱視角,
讓我們瞭解,事情的「真相」不見得只有一種。
麥波姆更說,換位思考是有等級的:
第一級是想像自己成為他人,見他人所見;
第二級則是走入與他們相同的情境,感他人所感,
在相同的心境之中,體會整體事件或行為。
愈能換位思考,就愈能融入其他觀點,
進而完整解讀事物的全貌,減少盲點產生。
提升共感力,也增加宏觀看待事物的能力,
不但可以改善人際關係,更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麥波姆 Heidi L. Maibom
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巴斯克大學特聘教授、辛辛那提大學哲學教授。常以跨學科的角度撰寫同理心、羞恥心、精神疾病,以及責任感的分析文章。

譯者簡介

張嘉倫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巨科技》(合譯)、《醫療大數據》(合譯)、《會說話,世界聽你的》、《可不可以不變老?》。
相信語言與文字的力量,懇請賜教:jessiec05@gmail.com

目次

前言 讓我們的視角更加寬闊

第一部 視角與觀點
1 人我之間
2 何謂觀點?
3 行為者與觀察者
4 受害者與加害者
5 人際互動

第二部 如何轉換視角
6 換位思考
7 認識他人
8 認識自己
9 同理心的陷阱
10 追求公正的代價

誌謝

書摘/試閱

(節錄自本書第一章)
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他人,我認為如此的邏輯思維沒有錯。然而,那些認為模擬是理解他人最佳方式的哲學家們,在其他方面的認知也有錯。而最重要的錯誤是以為我們總是從內心去理解他人。
還記得伊吉斯如何看待女兒的愛情故事嗎?在他眼中,荷米雅之所以拒絕嫁給迪米崔斯,是因為受到不當的誘惑而固執己見。這的確是一種解釋,而且是心理上的解釋,但這並非是從荷米雅的觀點來思考的結果,多半只是表達伊吉斯自己的觀點。然而,他從荷米雅的角度來理解荷米雅時,也幾乎只使用自身的背景經驗和知識來思考,正如同他從自己的角度看待荷米雅一樣。
所以,真正理解他人的觀點,是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而非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對方,正因有這種立場上的差別,才會有觀點上的差異。欲知詳實,且讓我們看一個成功換位思考的實例。
幾年前,我帶著愛犬盧恩和友人茱麗一起來了趟緬因州海岸的公路旅行。有天晚上,我們在一家龍蝦餐廳吃晚飯,茱麗提議由她開車回去,這樣一來我便能再多喝一杯啤酒,享受我的龍蝦二重奏套餐。我接受了她的建議,但回去的路程實在糟透了。我們兩個歐洲人,開的都是手排車。但是,我的老天,她開我車的方式真是讓人難以忍受!她居然在時速五十公里時打四檔,更糟的是,她在狹窄的鄉間小道轉彎時,竟然沒換到低速檔,我屏氣凝神地看著速度表,默默地流著汗。
最後,我實在是忍不住,用了略帶要求的口氣,要她在轉彎處用低速檔,她困惑地看了我一眼,並說現在的車速用這個檔位正好,儘管如此,她還是換檔了。我感覺很差,心想:「她幫我忙,但我卻批評她的駕駛技術,我真是太糟糕了!」後來我誠心向她致歉,但茱麗沒放在心上,她說:「我一開始不明白妳在氣什麼,後來我想到,若是提摩西開我的車(提摩西是她的丈夫),我會有何感覺,我想我的反應會和妳一樣。」於是,一切又回歸正常。正如法國人常言道:理解一切,就能寬容一切(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
茱麗設身處地為我著想,因此扭轉了局面,但請注意她所用的方式。茱麗並非完全把自己投射在我的處境,若她這麼做,她可能會想像自己坐在自己旁邊,以批判的眼光打量自己的駕駛技術,但她並不會認為自己的開車方式欠缺責任感,我們回到現實吧,她並非不負責任,只是駕駛的方式與我不同,所以單純的投射毫無幫助。
相反地,茱麗想像自己坐在她自己車上的副駕駛座,然後,她想像一個她親近的人(而非她自己)在駕駛那輛車。若您認為這樣想有什麼難,那可就錯了。首先,她得先確定問題為何,與其說是她的開車方式,不如說是因為她開的是我的車;然後,她想像另一個人開著她的車,而她坐在副駕駛座上觀看對方開車。從此角度看來,她便可輕易地想像,自己會因為此人如何駕駛她的車而感到焦躁,即使那人(她的丈夫)是一位優良駕駛。
促成她換位順利的因素在於,她在想像中是將與我某種程度相關的物體,替換為與她類似相關的物體:車是她的車,而非我的車;駕駛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她自己。此種方式就是換位思考的視角,意即想像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的感覺。
不過,還有個未解之謎。茱麗用對她有一定意義的物體代替了我處境中的事物,然後想像她自己會有何反應。但是,她又是如何理解我的心情的呢?
(節錄自本書第七章)
我曾和一名視車如命的男人約會,我很少獲得同意駕駛那輛車,就算我可以開他的車,也總是在他的緊盯之下,不用說,這鐵定會讓人比平常駕駛時開得更糟。我為此埋怨他,認為他的態度顯然是對我缺乏信心和尊重。
但是,當我反思自己對茱麗的態度時,突然意識到,他的感受也許和茱麗開我的車時,我所感受到的一樣,只是我自己過度解讀。我霎時有了一種「我懂了」的感覺,因而心裡倍感寬容。當他人駕駛我們的車時,我們所產生的反應並不合理,或說是不「理性」,但顯然不難理解。
我理解前男友為何在我開車時,會對我指手畫腳,但我並沒有理解他為何有此感覺。我也不明白自己為何在茱麗開我的車時,會如此激動。然後我明白了,人在某些情況下也許變得很固執,要求別人開車的方式必須跟自己一樣,根本不在乎對方是否覺得受到尊重。
我之所以清楚,是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這正是換位思考的部分魔力,我也許無法用言語精準的表達自己理解到了什麼,有時也只能說「就是那樣」,而「那」其實指的正是我自己的某些經歷。
我當然無法確定前男友的感受,是否如同我在茱麗過彎時未能換檔的感受一般,某方面來說,這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我意識到了自己所視為的譴責背後,也許根本不存在敵意或缺乏尊重。
在此,換位思考為我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對於前任的行為,我至少發現多了一種不同的解釋,而事實上,可能還有更多的解釋。不過,現在先假設我幾乎都理解正確。於是,我們可觀察到,我的模擬和他當時的態度之間,存在著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意味類似的事件,讓他和我以類似的方式做出反應,但這種反應並不代表我們對被冒犯之人,存在任何惡意。
在我的故事中,我在意的是前男友的抱怨,以及所暗示的意義,如:他對我的態度、我們的關係狀態,以及我的自我能力。只要我能善加理解這些方面,細節基本上就無關緊要了。
我並不是指他人的想法與我們無關,但我想表達的是,這通常不是我們主要關心的議題,我們更關心他人的意圖有何特性,他們是好意,還是惡意?友好還敵對?為了更清楚說明,且讓我們回到第三章討論過的席勒斯關係研究。席勒斯指出,雖然瞭解伴侶、父母或子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溝通您的想法,
但現有證據顯示,直接溝通並不保證能理解。部分研究在同理心的準確度典範中,考量「直接」和「理解」之間的關聯。據辛普森(Simpson)等人(2003)指出,在解決婚姻問題的討論中,同理心的準確度和避免衝突之間不具顯著的相關性。此外,同理心的準確度,與感知者在評比伴侶想法和感受的表達清楚程度上,兩者之間也沒有關聯。
這解釋再清楚不過了。而且不止於此,這表示埃普利強調的「我們只需詢問對方的期望或想法」並不像他所主張的如此理想。因為人不可避免地,必須解讀他人的話,而此種解讀主要是根據自身的利益、目標和關注。這就是為何換位思考如此重要,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聽進去對方所說的話!抑或,至少我們可以聽見自己以外的聲音。
部分問題在於,溝通比我們想的要困難,且費力許多。吉薩(Boaz Keysar)等人有篇關於換位思考和溝通的文章,他們在開頭如此寫道:「語言本質上總是模稜兩可,每個語言表達都能傳達不止一種意圖。」當我們直接與另一人交流時,想從中解碼對方的意圖尤其困難。因為我們除了一邊處理對方的語句,並從中擷取整體含義之外,還需要一邊想著該如何回應。
用於增強人際理解的聽力練習,通常要求聽者不要思考自己要回應什麼,因為這麼做,會使他們錯過許多重要的資訊。與人交談可能相對簡單,但正如我們許多人所瞭解,被聽見才是難事。當然,聽覺上也是如此。真正理解他人所言需要付出心力,而這似乎是我們經常不願付出的努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