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方程式(男):透視創業領袖的他
商品資訊
系列名:經營管理
ISBN13:9786267363072
替代書名:Profiles of Male Genius
出版社: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吉因.藍德倫
譯者:真如
出版日:2023/12/08
裝訂/頁數:平裝/324頁
規格:21cm*14.8cm*1.7cm (高/寬/厚)
重量:463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美國亞馬遜4.5顆星好評!
「我沒有特殊天份,只是特別好奇。」――愛因斯坦
「耳聾使人用心傾聽。」――愛迪生
「藝術不是真相,是讓我們瞭解真相的謊話。」――畢卡索
創造性行為是由什麼造成的?
和一般人相信的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天份嗎?
先天比後天重要嗎?
遺傳比環境重要嗎?
如果你仔細探索偉大天才愛因斯坦、畢卡索、愛迪生和本書探討的十三個人的生平,會發現似乎不是這樣。
愛因斯坦是核子時代公認的科學天才,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受尊崇的畫家,愛迪生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發明家,這三位創造發明巨人的經驗和行為特質,相似的程度令人驚異。作者以獨特的方式剖析白手起家的創業富豪們究竟具備哪些特質呢?
許多人幼年有遷徙經驗創造出獨立性格,幼年遷徙是這種印記式學習的一種,本書探討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有這種經驗,這些創新天才的家庭通常都維持完整,但是整個家庭有多次遷移到陌生環境的情形發生。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人格評估研究所的長期研究中,發現成功的建築師同樣有童年遷移到陌生環境的經驗。這十三位現代創新者當中,有十二位是長男,在大部分有關創造發明天才的研究中,經常都發現這一點。父親有企業頭腦、成長期女性不尋常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叛逆性、童年時期學習緩慢、幼年時期即顯露不尋常的好奇心、工作精神超出經濟需要等。他發現本書探討的十三位當代有遠見的創新者,在行為特質和經驗方面,和三位天才前賢相似的程度也令人驚奇,他們是不同類別的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作者剖析了創業天才的人格方程式,將這些當代典範罕為人知的面貌描繪出來──創立蘋果電腦的喬布斯,微軟公司的蓋茲,聯邦快遞的史密斯,達美樂披薩的莫納根,BIC公司的畢奇,電動玩具之王卜惜諾,首創倉儲量販業的卜萊斯,新力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汽車的本田宗一郎,CNN的透納,滑雪板及網球拍教父賀德,醫療及運動器材霸王瓊斯;作者將他們稱為開創事業王國的「幻化大師」,並仔細探討他們的人格特質及取得優勝的關鍵心理因素。他們自一九五〇年以後才開始打天下,個個成為產業之父,不只是現代傳奇,更是讓你熱血澎湃的行動典範。
「我沒有特殊天份,只是特別好奇。」――愛因斯坦
「耳聾使人用心傾聽。」――愛迪生
「藝術不是真相,是讓我們瞭解真相的謊話。」――畢卡索
創造性行為是由什麼造成的?
和一般人相信的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天份嗎?
先天比後天重要嗎?
遺傳比環境重要嗎?
如果你仔細探索偉大天才愛因斯坦、畢卡索、愛迪生和本書探討的十三個人的生平,會發現似乎不是這樣。
愛因斯坦是核子時代公認的科學天才,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受尊崇的畫家,愛迪生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發明家,這三位創造發明巨人的經驗和行為特質,相似的程度令人驚異。作者以獨特的方式剖析白手起家的創業富豪們究竟具備哪些特質呢?
許多人幼年有遷徙經驗創造出獨立性格,幼年遷徙是這種印記式學習的一種,本書探討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有這種經驗,這些創新天才的家庭通常都維持完整,但是整個家庭有多次遷移到陌生環境的情形發生。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人格評估研究所的長期研究中,發現成功的建築師同樣有童年遷移到陌生環境的經驗。這十三位現代創新者當中,有十二位是長男,在大部分有關創造發明天才的研究中,經常都發現這一點。父親有企業頭腦、成長期女性不尋常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叛逆性、童年時期學習緩慢、幼年時期即顯露不尋常的好奇心、工作精神超出經濟需要等。他發現本書探討的十三位當代有遠見的創新者,在行為特質和經驗方面,和三位天才前賢相似的程度也令人驚奇,他們是不同類別的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作者剖析了創業天才的人格方程式,將這些當代典範罕為人知的面貌描繪出來──創立蘋果電腦的喬布斯,微軟公司的蓋茲,聯邦快遞的史密斯,達美樂披薩的莫納根,BIC公司的畢奇,電動玩具之王卜惜諾,首創倉儲量販業的卜萊斯,新力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汽車的本田宗一郎,CNN的透納,滑雪板及網球拍教父賀德,醫療及運動器材霸王瓊斯;作者將他們稱為開創事業王國的「幻化大師」,並仔細探討他們的人格特質及取得優勝的關鍵心理因素。他們自一九五〇年以後才開始打天下,個個成為產業之父,不只是現代傳奇,更是讓你熱血澎湃的行動典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吉因.藍德倫(Gene N. Landrum)
高科技新創企業的專家,擁有許多新發明,同時也是專利產品的行銷權威,他經常就人類行為和人格特質,以及企業精神及創新要訣等主題發表演說。
譯者簡介
真如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專業報社國際新聞組主任,譯有《藍血十傑》、《基業長青》、《創造新財富》、《天才方程式》、《憂鬱巨人IBM》、《第11次大瘟疫》、《龍的帝國》等書。
吉因.藍德倫(Gene N. Landrum)
高科技新創企業的專家,擁有許多新發明,同時也是專利產品的行銷權威,他經常就人類行為和人格特質,以及企業精神及創新要訣等主題發表演說。
譯者簡介
真如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專業報社國際新聞組主任,譯有《藍血十傑》、《基業長青》、《創造新財富》、《天才方程式》、《憂鬱巨人IBM》、《第11次大瘟疫》、《龍的帝國》等書。
序
序
要選擇過去四十年第一流有遠見的創新者,在最好的狀況下,過程註定是爭議多端,的確有很多企業家完成了可觀的創造,卻沒有列在本書裡。但是確有必要訂出若干合理的條件,這些條件組成一個強制性的標準,要是潛在的候選人不符合這些標準,不管他們的成就多驚人,都會被放棄。以下就是選擇的方針︰
一、產業之父──獲選的人必須創造了一種新產業,或在一種產業內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市場部門,威名百貨公司(Wal-Mart)的山姆‧威頓(Sam Walton)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的李‧艾科卡(Lee Iacocca)不合這個方針。
二、主宰市場五年──所創造出來的產品或服務在一種產業裡,至少有五年必須是主宰力量,戴羅蘭汽車公司(Delorean Motor Company)的約翰‧戴羅蘭(John DeLorean)和人民航空公司(People’s Express)的唐納‧柏爾(Donald Burr)不符合這個標準。
三、企業新秀創造的科技或市場──必須創造構想、設許產品或服務,或透過新公司或既有的公司,把這種構想或設計付諸實施。嘉尼報團(Gannett)的艾倫‧紐哈斯(Allen Neuharth)和電子資料服務公司(Electronic Data Services)的羅斯‧裴洛(Ross Perot)不符合這個標準。
四、擁有大量市場──產品或服務必須具有全國或國際規模,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紐約房地產王國不符合這個標準。
五、時代性──產品或服務必須在一九五○年以後創造,或者才開始發揮影響力,愛迪生、亨利‧福特、大衛‧派卡德(David Packard)和拍立得公司(Polaroid)的艾德文‧藍德(Edwin Land)都不合這個標準。
「創造發明就是變化的故事。」作者吉因‧藍德倫(Gene N.Landrm)說︰「本書探討十三位破舊立新、有遠見的創新者,他們展示處理世事變化的特殊能力,並且為了自已的目的,重新定義世事變化的意義。」藍德倫把他們叫做「變化大師」,這些天才具有企業精神,他們的創造發明對現代社會有深遠的影響,他們是
創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的史帝文‧喬布斯(Steven Jobs)
創立聯邦快遞公司(Federal Express)的菲瑞特‧史密斯(Fred Smith)
創立達美樂比薩公司(Domino’s Pizza)的湯姆‧英納根(Tom Monaghan)
創立艾塔利公司(Atari)的諾蘭‧卜惜諾(Nolan Bushnell)
創立微軟公司(Microsoft)的比爾‧蓋茲(William, Bill Gates III)
創立BIC公司(Bic)的馬索‧畢奇(Marcel Bich)
創立卜萊斯量販俱樂部公司(The Price Club)的所羅門‧卜萊斯(Solomon Price)
創立賀德滑雪板公司(Head Ski)的霍華‧賀德(Howard Head)
創立李爾噴射機公司(Lear Jet)的威廉‧李爾(William Lear)
創立本田汽車工業公司的本田宗一郎
創立新力公司(Sony)的盛田昭夫
創立鸚鵡螺公司(Nautilus)的亞瑟‧瓊斯(Arthur Jones)
創立有線電視新聞網公司(CNN)的泰德‧透納(Ted Turner)。
這些企業巨擘都是由藍德倫所說的「有遠見的創新人格」推動,去追尋不同流俗、內心所見的成功,這種人格也使他們對自己產生無法撼動的信心。
藍德倫詳細描述他們每一位的人格特質,探討他們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心理因素,包括性心理動力、願意承受不正常風險的意願、遠見、無可動搖的信仰體系、依靠直覺和整體解決方法、不依靠計量分析;最重要的是無窮無盡的精力和持之以恆,即使面對慘敗仍然如此。藍德倫也批評傳統大企業的管理哲學,指責他們守舊的官僚主義、固守每季盈餘和避免冒險及昧於長期投資的近視心態。《天才方程式──透視創業領袖的他》透過十三位典範,說明未來在全球市場上,企業的成功端賴科技創新、適應變化、明智的冒險和競爭動機。
要選擇過去四十年第一流有遠見的創新者,在最好的狀況下,過程註定是爭議多端,的確有很多企業家完成了可觀的創造,卻沒有列在本書裡。但是確有必要訂出若干合理的條件,這些條件組成一個強制性的標準,要是潛在的候選人不符合這些標準,不管他們的成就多驚人,都會被放棄。以下就是選擇的方針︰
一、產業之父──獲選的人必須創造了一種新產業,或在一種產業內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市場部門,威名百貨公司(Wal-Mart)的山姆‧威頓(Sam Walton)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的李‧艾科卡(Lee Iacocca)不合這個方針。
二、主宰市場五年──所創造出來的產品或服務在一種產業裡,至少有五年必須是主宰力量,戴羅蘭汽車公司(Delorean Motor Company)的約翰‧戴羅蘭(John DeLorean)和人民航空公司(People’s Express)的唐納‧柏爾(Donald Burr)不符合這個標準。
三、企業新秀創造的科技或市場──必須創造構想、設許產品或服務,或透過新公司或既有的公司,把這種構想或設計付諸實施。嘉尼報團(Gannett)的艾倫‧紐哈斯(Allen Neuharth)和電子資料服務公司(Electronic Data Services)的羅斯‧裴洛(Ross Perot)不符合這個標準。
四、擁有大量市場──產品或服務必須具有全國或國際規模,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紐約房地產王國不符合這個標準。
五、時代性──產品或服務必須在一九五○年以後創造,或者才開始發揮影響力,愛迪生、亨利‧福特、大衛‧派卡德(David Packard)和拍立得公司(Polaroid)的艾德文‧藍德(Edwin Land)都不合這個標準。
「創造發明就是變化的故事。」作者吉因‧藍德倫(Gene N.Landrm)說︰「本書探討十三位破舊立新、有遠見的創新者,他們展示處理世事變化的特殊能力,並且為了自已的目的,重新定義世事變化的意義。」藍德倫把他們叫做「變化大師」,這些天才具有企業精神,他們的創造發明對現代社會有深遠的影響,他們是
創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的史帝文‧喬布斯(Steven Jobs)
創立聯邦快遞公司(Federal Express)的菲瑞特‧史密斯(Fred Smith)
創立達美樂比薩公司(Domino’s Pizza)的湯姆‧英納根(Tom Monaghan)
創立艾塔利公司(Atari)的諾蘭‧卜惜諾(Nolan Bushnell)
創立微軟公司(Microsoft)的比爾‧蓋茲(William, Bill Gates III)
創立BIC公司(Bic)的馬索‧畢奇(Marcel Bich)
創立卜萊斯量販俱樂部公司(The Price Club)的所羅門‧卜萊斯(Solomon Price)
創立賀德滑雪板公司(Head Ski)的霍華‧賀德(Howard Head)
創立李爾噴射機公司(Lear Jet)的威廉‧李爾(William Lear)
創立本田汽車工業公司的本田宗一郎
創立新力公司(Sony)的盛田昭夫
創立鸚鵡螺公司(Nautilus)的亞瑟‧瓊斯(Arthur Jones)
創立有線電視新聞網公司(CNN)的泰德‧透納(Ted Turner)。
這些企業巨擘都是由藍德倫所說的「有遠見的創新人格」推動,去追尋不同流俗、內心所見的成功,這種人格也使他們對自己產生無法撼動的信心。
藍德倫詳細描述他們每一位的人格特質,探討他們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心理因素,包括性心理動力、願意承受不正常風險的意願、遠見、無可動搖的信仰體系、依靠直覺和整體解決方法、不依靠計量分析;最重要的是無窮無盡的精力和持之以恆,即使面對慘敗仍然如此。藍德倫也批評傳統大企業的管理哲學,指責他們守舊的官僚主義、固守每季盈餘和避免冒險及昧於長期投資的近視心態。《天才方程式──透視創業領袖的他》透過十三位典範,說明未來在全球市場上,企業的成功端賴科技創新、適應變化、明智的冒險和競爭動機。
目次
序
第一章 新天才──和凡人有什麼兩樣?
第二章 創新、改變與創造性人格
第三章 十大傅統管理型態弊端
第四章 創新的矛盾
第五章 遠見創新人格
第六章 喬布斯──專制型領袖
第七章 史密斯──魅力型領袖
第八章 莫納根──競爭型領袖
第九章 卜惜諾──自信型領袖
第十章 蓋玆──企圖型領袖
第十一章 畢奇──專注型領袖
第十二章 卜萊斯──性急型領袖
第十三章 賀德──直覺型領袖
第十四章 李爾──熱情型領袖
第十五章 本田宗一郎──堅忍型領袖
第十六章 盛田昭夫──說服型領袖
第十七章 瓊斯──叛逆型領袖
第十八章 透納──冒險型領袖
第十九章 創新遠見與創造行為
第一章 新天才──和凡人有什麼兩樣?
第二章 創新、改變與創造性人格
第三章 十大傅統管理型態弊端
第四章 創新的矛盾
第五章 遠見創新人格
第六章 喬布斯──專制型領袖
第七章 史密斯──魅力型領袖
第八章 莫納根──競爭型領袖
第九章 卜惜諾──自信型領袖
第十章 蓋玆──企圖型領袖
第十一章 畢奇──專注型領袖
第十二章 卜萊斯──性急型領袖
第十三章 賀德──直覺型領袖
第十四章 李爾──熱情型領袖
第十五章 本田宗一郎──堅忍型領袖
第十六章 盛田昭夫──說服型領袖
第十七章 瓊斯──叛逆型領袖
第十八章 透納──冒險型領袖
第十九章 創新遠見與創造行為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新天才―和凡人有什麼兩樣?
‧我沒有特殊天份,只是特別好奇。―愛因斯坦
‧耳聾使人用心傾聽。―愛迪生
‧藝術不是真相,是讓我們瞭解真相的謊話。―畢卡索
創造性行為是由什麼造成的?和一般人相信的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天份嗎?先天比後天重要嗎?遺傳比環境重要嗎?如果你仔細探索偉大天才愛因斯坦、畢卡索、愛迪生和本書探討的十三個人的生平,會發現似乎不是這樣。佛洛伊德假設我們的人格在五到八歲之間,就已成形,而且永無改變的可能;毫無疑問的,我們很多行為特性和特質是在成長的早期歲月裡,經由經驗和制約學習而形成,但是許多證據也顯示幼兒期人格虛虛浮浮,並非確定不移。
愛因斯坦是核子時代公認的科學天才,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受尊崇的畫家,愛迪生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發明家,要判定創新天才的重要特質,正確的方法似乎是比較分析──他們何以不同凡響、何以有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發明、以及他們是如何完成這麼豐富的創新發明。這三位創造發明巨人的經驗和行為特質,相似的程度令人驚異。此外,本書探討的十三位當代有遠見的創新者,在行為特質和經驗方面,和三位天才前賢相似的程度也令人驚奇,他們是不同類別的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詳見下面的討論和推斷。
幼年遷徙經驗創造獨立性
預示未來創新行為的因素中,有許多似乎是幼年和外在世界接觸的經驗,銘刻在心裡所形成的內心型態。幼年遷徙是這種印記式學習的一種,本書探討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有這種經驗,這些創新天才的家庭通常都維持完整,但是整個家庭有多次遷移到陌生環境的情形發生。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人格評估研究所的長期研究中,發現成功的建築師同樣有童年遷移到陌生環境的經驗。
愛迪生四歲時,家裡由俄亥俄州搬到密西根州,然後又搬回俄亥俄州,他十多歲時住過的地方包括辛辛那提、底特律、路易斯維爾、紐奧爾良、孟菲斯和波士頓。畢卡索大約在八歲時,從西班牙的馬拉加,搬到卡魯納,十五歲時搬到巴塞隆納。愛因斯坦一歲時從德國的烏姆搬到慕尼黑,十來歲時搬到義大利米蘭,從十五歲起,住在瑞士蘇黎世,在某一次搬家時,他被丟棄在慕尼黑的寄宿之家裡。泰德‧透納、菲瑞特‧史密斯、亞瑟‧瓊斯、馬索‧畢奇和湯姆‧莫納根(編按︰此五人即為本書即將介紹的創新天才)童年時也有類似的經驗。
父親有企業頭腦
愛迪生的父親以企業家的身分,從事過木材、穀物和其他行業,有成功、有失敗,以致家庭常常遷徙,也促成愛迪生在十二歲的早熟年齡,就開創企業生涯。畢卡索的父親在十九世紀的西班牙,過著興衰不定的生活,當過家庭教師、老師、藝術家和館長,不斷的被人重新派任新工作或被解雇,妨礙了家庭生計。愛因斯坦的父親是個企業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經營一家技術商店,專長電機計畫,而且至少在不同的時間倒閉過三次,他要求愛因斯坦當電機工程師,可是愛因斯坦拒絕了。
頭胎
愛因斯坦和畢卡索都是第一胎,本書探討的十三名現代創新發明家當中,有九位也是頭胎,事實上,這十三位現代創新者當中,有十二位是長男,在大部分有關創造發明天才的研究中,經常都發現這一點。愛迪生不是頭胎,是第七個孩子,但他就像佛洛伊德一樣,生下來時,家裡最小的小孩已經十四歲,不再威脅新生兒受到的關心和寵愛。無微不至的關心、期望、盡善盡美的要求、和認定他們優秀等等,在養育頭胎或獨子方面,似乎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成長期女性不尋常的影響
畢卡索五歲前,家裡有五位女性照顧他,根據哈芬頓(Huffington)一九八八年出版的《畢卡索傳》,畢卡索的媽媽告訴畢卡索說︰「如果你當軍人,你會成為將軍,如果你當教士,你最後會當到教皇。」畢卡索跟著媽媽姓畢卡索,不跟爸爸姓魯易斯(Ruiz),就是女性影響力特別大的例證。畢卡索傳的作者說,他「終生對女性都有矛盾的心理,輕視是他驅除自已恐懼女性力量的唯一方法。」
愛迪生說︰「家母造就了我,她瞭解我,讓我隨興趣發展。」愛迪生一直到八歲才上小學,才上了三個月,他媽媽就替他退學,因為校長說她兒子智障,她不同意,親自展開兒子的正式教育。愛因斯坦是猶太裔媽媽和姊姊寵愛下的產品,終其一生,他對姊姊的忠誠超過對妻子的忠心,他的傳記作者克拉克(Ronald Clark)說︰「他喜歡女性在身邊,而不是和男人在一起。」
具有強烈的叛逆性
愛因斯坦的猶太家庭極度不合傳統,思想又非常獨立,居然把他送去念天主教小學。根據克拉克的說法,愛因斯坦總是有著一種「蔑視權威的根本心態」;他厭惡德國的權威主義,十五歲時放棄德國公民權,是這種態度的極致表現。另一方面,畢卡索拒斥任何團體的一切權威,照馬蒂斯的說法,他有一種「極為強烈、想挑戰、震撼、摧毀和重新塑造世界的衝動」。畢卡索自己說︰「我太反對一切事情了,我太相信一切事情都不可知,一切事情都是敵人。」小學時他就刻意不服從校規,好被送進禁閉室,去做他想做的事──作畫。愛迪生總是自有主張,而且照自己的步調前進,他從來沒有被既有的科學體系接受,自己也從未接受過他們。媒體說他是「怪胎和破舊立新的人」;他喜歡說些使聽眾驚異、震驚和憤怒的言詞。
童年時期學習緩慢
畢卡索和愛因斯坦都曾經被歸類為閱讀困難症,愛迪生到八歲才開始上學,才受了三個月的正式教育就退學了,他晚年時說︰「你認為如果我去上學,會有什麼成就嗎?大學訓練的科學家只看到別人教他尋找的東西,因而錯過了自然的大祕密。」畢卡索小學的學業過不了關,他父親賄賂學校職員,讓他能夠繼續受教育,他從來沒有搞懂過讀和寫。愛因斯坦很晚才會說話,到九歲時話還說得不流利,慕尼黑體育館把他趕出來,理由是他會妨礙別人,他父親問校長愛因斯坦適合什麼職業,校長回答說︰「沒什麼差別,他做什麼事永遠都不會成功。」這三個天才都極為痛恨學校,本書探討的有遠見的創新者也一樣,這些有遠見的人當中,很多都被要求離開學校,因為他們不當的妨礙學習,透納和莫納根就是例子。
幼年時期即顯露不尋常的好奇心
愛迪生十歲就有一間實驗室,十二歲就擁有在火車上販賣食物的事業,才十多歲,還是小孩時,他就靠著當電報員、勞工和機械技師,旅行全美國,用自己在一輛火車上的實驗室,開始實驗和發明,二十歲就自行經營設計方面的生意。畢卡索還不會寫字、不會講話,就會畫畫了,他最先會說的字是「筆」和「畫」,他說的筆指的是鉛筆;他替父母和親戚畫畫,得到心靈上的安慰,也發現從創作所得到的報酬具有魅力,他七歲就畫馬拉加港口的景色,八歲就用油彩畫一幅鬥牛畫,後來,他說︰「我從來沒有畫過兒童畫,根本就沒畫過,即使我是小孩時也沒畫過。」據說愛因斯坦五歲時,看到父親的羅盤總是指同一個方向,就推斷是由太空中的什麼因素造成的,他十五歲就自學成為大師,早年就精通小提琴。
工作精神超出經濟需要
愛迪生一生大部分時間裡,標準的工作日都是十八小時,到七十五歲時,還做兩班制的工作(一天工作十六小時)。他每天十八小時的工作裡,問或打個瞌睡和停下來吃東西,有時候,他會一連很多天都睡在實驗室裡。替他作傳的約瑟夫森(Joshephson)說︰「愛迪生根本不能瞭解別人的精力有限制,因為他身心的耐力似乎毫無限制……愛迪生工作、工作、再工作,只有最少的休息時間,一天才三、四個小時,他恢復精神的能力驚人,有助於他撐下去。」有一次,他把員工和自己鎖在一間「實驗室監獄」裡,一共過了六十小時,沒有食物、沒有水,一直到他們解決一個困難的問題為止,工作是他的萬靈丹,也是大多數偉大創新天才的萬靈丹,包括畢卡索和愛因斯坦在內。
照《畢卡索傳》作者哈芬頓的說法,畢卡索擁有「無窮無盡的精力」,終其一生,他每天生產數量驚人的作品,每天畫十八小時,一直到八十多歲為止,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我從來不覺得疲倦。」哈芬頓說︰「畢卡索對工作和性的熱情無窮無盡。」到了九十歲,他仍然創作藝術作品,並且告訴記者說︰「我有太多的工作,一秒都不能浪費,而且不能想任何其他事情。」
……
‧我沒有特殊天份,只是特別好奇。―愛因斯坦
‧耳聾使人用心傾聽。―愛迪生
‧藝術不是真相,是讓我們瞭解真相的謊話。―畢卡索
創造性行為是由什麼造成的?和一般人相信的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天份嗎?先天比後天重要嗎?遺傳比環境重要嗎?如果你仔細探索偉大天才愛因斯坦、畢卡索、愛迪生和本書探討的十三個人的生平,會發現似乎不是這樣。佛洛伊德假設我們的人格在五到八歲之間,就已成形,而且永無改變的可能;毫無疑問的,我們很多行為特性和特質是在成長的早期歲月裡,經由經驗和制約學習而形成,但是許多證據也顯示幼兒期人格虛虛浮浮,並非確定不移。
愛因斯坦是核子時代公認的科學天才,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受尊崇的畫家,愛迪生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發明家,要判定創新天才的重要特質,正確的方法似乎是比較分析──他們何以不同凡響、何以有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發明、以及他們是如何完成這麼豐富的創新發明。這三位創造發明巨人的經驗和行為特質,相似的程度令人驚異。此外,本書探討的十三位當代有遠見的創新者,在行為特質和經驗方面,和三位天才前賢相似的程度也令人驚奇,他們是不同類別的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詳見下面的討論和推斷。
幼年遷徙經驗創造獨立性
預示未來創新行為的因素中,有許多似乎是幼年和外在世界接觸的經驗,銘刻在心裡所形成的內心型態。幼年遷徙是這種印記式學習的一種,本書探討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有這種經驗,這些創新天才的家庭通常都維持完整,但是整個家庭有多次遷移到陌生環境的情形發生。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人格評估研究所的長期研究中,發現成功的建築師同樣有童年遷移到陌生環境的經驗。
愛迪生四歲時,家裡由俄亥俄州搬到密西根州,然後又搬回俄亥俄州,他十多歲時住過的地方包括辛辛那提、底特律、路易斯維爾、紐奧爾良、孟菲斯和波士頓。畢卡索大約在八歲時,從西班牙的馬拉加,搬到卡魯納,十五歲時搬到巴塞隆納。愛因斯坦一歲時從德國的烏姆搬到慕尼黑,十來歲時搬到義大利米蘭,從十五歲起,住在瑞士蘇黎世,在某一次搬家時,他被丟棄在慕尼黑的寄宿之家裡。泰德‧透納、菲瑞特‧史密斯、亞瑟‧瓊斯、馬索‧畢奇和湯姆‧莫納根(編按︰此五人即為本書即將介紹的創新天才)童年時也有類似的經驗。
父親有企業頭腦
愛迪生的父親以企業家的身分,從事過木材、穀物和其他行業,有成功、有失敗,以致家庭常常遷徙,也促成愛迪生在十二歲的早熟年齡,就開創企業生涯。畢卡索的父親在十九世紀的西班牙,過著興衰不定的生活,當過家庭教師、老師、藝術家和館長,不斷的被人重新派任新工作或被解雇,妨礙了家庭生計。愛因斯坦的父親是個企業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經營一家技術商店,專長電機計畫,而且至少在不同的時間倒閉過三次,他要求愛因斯坦當電機工程師,可是愛因斯坦拒絕了。
頭胎
愛因斯坦和畢卡索都是第一胎,本書探討的十三名現代創新發明家當中,有九位也是頭胎,事實上,這十三位現代創新者當中,有十二位是長男,在大部分有關創造發明天才的研究中,經常都發現這一點。愛迪生不是頭胎,是第七個孩子,但他就像佛洛伊德一樣,生下來時,家裡最小的小孩已經十四歲,不再威脅新生兒受到的關心和寵愛。無微不至的關心、期望、盡善盡美的要求、和認定他們優秀等等,在養育頭胎或獨子方面,似乎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成長期女性不尋常的影響
畢卡索五歲前,家裡有五位女性照顧他,根據哈芬頓(Huffington)一九八八年出版的《畢卡索傳》,畢卡索的媽媽告訴畢卡索說︰「如果你當軍人,你會成為將軍,如果你當教士,你最後會當到教皇。」畢卡索跟著媽媽姓畢卡索,不跟爸爸姓魯易斯(Ruiz),就是女性影響力特別大的例證。畢卡索傳的作者說,他「終生對女性都有矛盾的心理,輕視是他驅除自已恐懼女性力量的唯一方法。」
愛迪生說︰「家母造就了我,她瞭解我,讓我隨興趣發展。」愛迪生一直到八歲才上小學,才上了三個月,他媽媽就替他退學,因為校長說她兒子智障,她不同意,親自展開兒子的正式教育。愛因斯坦是猶太裔媽媽和姊姊寵愛下的產品,終其一生,他對姊姊的忠誠超過對妻子的忠心,他的傳記作者克拉克(Ronald Clark)說︰「他喜歡女性在身邊,而不是和男人在一起。」
具有強烈的叛逆性
愛因斯坦的猶太家庭極度不合傳統,思想又非常獨立,居然把他送去念天主教小學。根據克拉克的說法,愛因斯坦總是有著一種「蔑視權威的根本心態」;他厭惡德國的權威主義,十五歲時放棄德國公民權,是這種態度的極致表現。另一方面,畢卡索拒斥任何團體的一切權威,照馬蒂斯的說法,他有一種「極為強烈、想挑戰、震撼、摧毀和重新塑造世界的衝動」。畢卡索自己說︰「我太反對一切事情了,我太相信一切事情都不可知,一切事情都是敵人。」小學時他就刻意不服從校規,好被送進禁閉室,去做他想做的事──作畫。愛迪生總是自有主張,而且照自己的步調前進,他從來沒有被既有的科學體系接受,自己也從未接受過他們。媒體說他是「怪胎和破舊立新的人」;他喜歡說些使聽眾驚異、震驚和憤怒的言詞。
童年時期學習緩慢
畢卡索和愛因斯坦都曾經被歸類為閱讀困難症,愛迪生到八歲才開始上學,才受了三個月的正式教育就退學了,他晚年時說︰「你認為如果我去上學,會有什麼成就嗎?大學訓練的科學家只看到別人教他尋找的東西,因而錯過了自然的大祕密。」畢卡索小學的學業過不了關,他父親賄賂學校職員,讓他能夠繼續受教育,他從來沒有搞懂過讀和寫。愛因斯坦很晚才會說話,到九歲時話還說得不流利,慕尼黑體育館把他趕出來,理由是他會妨礙別人,他父親問校長愛因斯坦適合什麼職業,校長回答說︰「沒什麼差別,他做什麼事永遠都不會成功。」這三個天才都極為痛恨學校,本書探討的有遠見的創新者也一樣,這些有遠見的人當中,很多都被要求離開學校,因為他們不當的妨礙學習,透納和莫納根就是例子。
幼年時期即顯露不尋常的好奇心
愛迪生十歲就有一間實驗室,十二歲就擁有在火車上販賣食物的事業,才十多歲,還是小孩時,他就靠著當電報員、勞工和機械技師,旅行全美國,用自己在一輛火車上的實驗室,開始實驗和發明,二十歲就自行經營設計方面的生意。畢卡索還不會寫字、不會講話,就會畫畫了,他最先會說的字是「筆」和「畫」,他說的筆指的是鉛筆;他替父母和親戚畫畫,得到心靈上的安慰,也發現從創作所得到的報酬具有魅力,他七歲就畫馬拉加港口的景色,八歲就用油彩畫一幅鬥牛畫,後來,他說︰「我從來沒有畫過兒童畫,根本就沒畫過,即使我是小孩時也沒畫過。」據說愛因斯坦五歲時,看到父親的羅盤總是指同一個方向,就推斷是由太空中的什麼因素造成的,他十五歲就自學成為大師,早年就精通小提琴。
工作精神超出經濟需要
愛迪生一生大部分時間裡,標準的工作日都是十八小時,到七十五歲時,還做兩班制的工作(一天工作十六小時)。他每天十八小時的工作裡,問或打個瞌睡和停下來吃東西,有時候,他會一連很多天都睡在實驗室裡。替他作傳的約瑟夫森(Joshephson)說︰「愛迪生根本不能瞭解別人的精力有限制,因為他身心的耐力似乎毫無限制……愛迪生工作、工作、再工作,只有最少的休息時間,一天才三、四個小時,他恢復精神的能力驚人,有助於他撐下去。」有一次,他把員工和自己鎖在一間「實驗室監獄」裡,一共過了六十小時,沒有食物、沒有水,一直到他們解決一個困難的問題為止,工作是他的萬靈丹,也是大多數偉大創新天才的萬靈丹,包括畢卡索和愛因斯坦在內。
照《畢卡索傳》作者哈芬頓的說法,畢卡索擁有「無窮無盡的精力」,終其一生,他每天生產數量驚人的作品,每天畫十八小時,一直到八十多歲為止,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我從來不覺得疲倦。」哈芬頓說︰「畢卡索對工作和性的熱情無窮無盡。」到了九十歲,他仍然創作藝術作品,並且告訴記者說︰「我有太多的工作,一秒都不能浪費,而且不能想任何其他事情。」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