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介紹機器人綜合設計與實踐的相關內容,是一本將串聯型機器人技術、並聯型機器人技術、移動機器人技術有機集成的教材。本書主要運用機器人的智能感知技術、自主定位與導航技術、運動與控制技術、控制系統與元件等知識內容,設計、構建並實現具備完整避障作業的機器人系統,旨在指導學生將機器人理論知識應用於設計與實踐環節,增強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術的興趣,達到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團隊分工協作能力的目的。通過學習本書,學生能進一步掌握機器人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工程綜合設計能力,為將來的專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書具有理論性、設計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特別適合作為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機器人學習教材,也適合作為從事機器人研究、開發和應用的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樊澤明,博士後,教授。1990-09至1994-07,空軍電訊工程學院,讀大學;1994-08 至 1996-08,西安聯合機電設備廠,工作;1996-09至1999-02,西安工業大學機械學院,讀碩士;1999-03至2002-10,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讀博士;2002-11至2005-09,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博士後;2005-10至2018-06,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2018-07至2021-06,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個人/集體榮譽:(1)校級最滿意教師、校級"三育人先進個人”、校級先進工作者多次;(2)省級一流課程負責人:2門。教學成果獲獎情況:(1)陜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一;(2)國家級教學競賽,一等獎,排名第一(該獎項全國一等獎12項、二等獎40項、三等獎197項);(3)全國高校教師實驗設備創新大賽,銀獎,排名第一(該獎項全國金獎1項、銀獎3項、銅獎6項);(4)陜西首屆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優秀獎;(5)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6)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排名第一;(7)陜西省第三屆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8)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省部級獎20余項。出版著作情況:《機器人學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年)、《機器人控制技術及智能控制方法》(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20年)。
目次
第1章 緒論 1
1.1 機器人的起源與發展 1
1.1.1 機器人的起源 1
1.1.2 機器人的發展 2
1.2 機器人的分類 3
1.2.1 按機器人的連接方式分類 3
1.2.2 按機器人的移動性分類 5
1.2.3 按機器人的控制方式分類 8
1.2.4 按機器人的幾何結構分類 9
1.2.5 按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分類 9
1.2.6 按機器人的用途分類 9
1.3 本書綜述 10
1.3.1 機器人運動學設計與實踐 10
1.3.2 機器人感知和物體識別設計與實踐 12
1.3.3 機器人定位和地圖構建設計與實踐 12
1.3.4 機器人規劃和避障設計與實踐 12
1.3.5 機器人控制設計與實踐 12
1.4 本章小結 12
習題1 13
第2章 機器人綜合設計與實踐平臺 14
2.1 引言 14
2.2 硬件系統 16
2.2.1 雙目視覺系統 17
2.2.2 雙臂作業系統 18
2.2.3 腰部3-RPS並聯機構 19
2.2.4 移動小車平臺 19
2.3 軟件系統 20
2.3.1 機器人模型 20
2.3.2 機器人通信 22
2.4 本章小結 23
習題2 23
第3章 機器人正運動學綜合設計與實踐 24
3.1 機器人正運動學理論基礎 24
3.1.1 機器人Standard-DH坐標系 24
3.1.2 機器人Modified-DH坐標系 26
3.1.3 相鄰兩連桿坐標系的位姿表達 27
3.1.4 相鄰兩連桿坐標系的位姿確定 27
3.1.5 機器人正運動學 29
3.2 機器人正運動學綜合設計 30
3.2.1 感知系統正運動學 31
3.2.2 主作業系統正運動學 34
3.2.3 輔助作業系統正運動學 36
3.2.4 3-RPS並聯機構正運動學 37
3.3 機器人正運動學綜合實踐 40
3.3.1 仿真模型建立 40
3.3.2 正運動學仿真 42
3.3.3 正運動學實踐 43
3.4 本章小結 46
習題3 47
第4章 機器人逆運動學綜合設計與實踐 48
4.1 機器人逆運動學理論基礎 48
4.1.1 逆運動學定義 48
4.1.2 機器人逆運動學的解 48
4.2 機器人逆運動學綜合設計 49
4.2.1 主作業系統逆運動學 50
4.2.2 輔助作業系統逆運動學 61
4.2.3 3-RPS並聯機構逆運動學 62
4.3 機器人逆運動學綜合實踐 64
4.4 本章小結 67
習題4 67
第5章 機器人視覺感知與SLAM 69
5.1 概述 69
5.2 機器人視覺感知系統理論基礎 70
5.2.1 相機成像模型 70
5.2.2 坐標系之間的轉換關係 71
5.3 機器人視覺感知系統綜合設計 73
5.3.1 攝像頭選擇 73
5.3.2 攝像頭標定 74
5.3.3 視覺裡程計設計 75
5.3.4 特徵點檢測算法選擇 75
5.3.5 相機的運動估計 79
5.3.6 閉環檢測及關鍵幀選取策略 81
5.3.7 位姿圖優化 84
5.4 機器人視覺感知系統綜合實踐 86
5.4.1 特徵點匹配對比分析實踐 86
5.4.2 誤匹配特徵點剔除的實驗及分析改進實踐 95
5.4.3 建圖的要求及分類 98
5.5 本章小結 100
習題5 100
第6章 機器人目標識別綜合設計與實踐 101
6.1 概述 101
6.2 機器人目標識別理論基礎 101
6.2.1 傳統的物體識別 101
6.2.2 基於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算法 103
6.3 機器人目標識別綜合設計 110
6.3.1 邊界框的預測 111
6.3.2 損失函數 112
6.3.3 特徵提取網絡 113
6.3.4 多種網絡對比效果 114
6.4 機器人目標識別綜合實踐 115
6.4.1 加深網絡層級 115
6.4.2 基於圖像金字塔的網絡重構 117
6.4.3 K-means先驗框聚類 119
6.5 本章小結 119
習題6 120
第7章 機器人路徑規劃綜合設計與實踐 121
7.1 概述 121
7.2 機器人路徑規劃理論基礎 121
7.3 機器人路徑規劃綜合設計 122
7.3.1 二維空間全局路徑規劃 122
7.3.2 三維空間內路徑規劃 126
7.4 機器人路徑規劃綜合實踐 131
7.4.1 二維空間內路徑規劃實踐 131
7.4.2 三維空間內路徑仿真實驗 134
7.4.3 路徑平滑處理 136
7.5 本章小結 137
習題7 137
第8章 機器人軌跡規劃綜合設計與實踐 138
8.1 概述 138
8.2 機器人軌跡規劃理論基礎 138
8.3 機器人軌跡規劃綜合設計 139
8.3.1 關節空間下的軌跡規劃 139
8.3.2 工作空間下的軌跡規劃 141
8.3.3 機器人雙臂協調運動規劃 146
8.4 機器人軌跡規劃綜合實踐 149
8.4.1 關節空間軌跡規劃 149
8.4.2 工作空間軌跡規劃 151
8.4.3 雙臂協調抓取任務 152
8.5 本章小結 155
習題8 155
第9章 機器人控制綜合設計與實踐 156
9.1 概述 156
9.2 機器人控制理論基礎 156
9.2.1 機器人控制器 156
9.2.2 機器人控制變量 157
9.2.3 機器人控制層次 157
9.2.4 機器人控制技術 159
9.3 機器人控制綜合設計 160
9.3.1 機器人驅動器空間控制綜合設計 162
9.3.2 機器人關節空間控制綜合設計 169
9.3.3 機器人工作空間控制綜合設計 173
9.4 機器人控制綜合實踐 175
9.4.1 機器人驅動器空間控制綜合實踐 175
9.4.2 機器人關節空間控制綜合實踐 177
9.4.3 機器人工作空間控制綜合實踐 182
9.5 本章小結 188
習題9 188
第10章 機器人綜合實踐 189
10.1 概述 189
10.1.1 軟、硬件系統介紹 189
10.1.2 軟件系統 190
10.2 SLAM系統性能分析 190
10.2.1 Tum數據集性能測試分析 190
10.2.2 建圖實驗 193
10.3 目標物識別及三維環境重建實踐 197
10.3.1 實驗數據集及相關參數說明 197
10.3.2 目標物、環境障礙物識別效果 198
10.3.3 神經網絡性能測試 199
10.3.4 環境障礙物三維重建實驗 202
10.4 目標物抓取實驗 205
10.4.1 抓取實驗示例 205
10.4.2 誤差校正 208
10.4.3 雙臂抓取實驗 211
10.5 本章小結 212
習題10 212
參考文獻 213
附錄A 網絡配置參數 216
附錄B P-R曲線繪製代碼 233
附錄C 網絡訓練過程代碼 238
1.1 機器人的起源與發展 1
1.1.1 機器人的起源 1
1.1.2 機器人的發展 2
1.2 機器人的分類 3
1.2.1 按機器人的連接方式分類 3
1.2.2 按機器人的移動性分類 5
1.2.3 按機器人的控制方式分類 8
1.2.4 按機器人的幾何結構分類 9
1.2.5 按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分類 9
1.2.6 按機器人的用途分類 9
1.3 本書綜述 10
1.3.1 機器人運動學設計與實踐 10
1.3.2 機器人感知和物體識別設計與實踐 12
1.3.3 機器人定位和地圖構建設計與實踐 12
1.3.4 機器人規劃和避障設計與實踐 12
1.3.5 機器人控制設計與實踐 12
1.4 本章小結 12
習題1 13
第2章 機器人綜合設計與實踐平臺 14
2.1 引言 14
2.2 硬件系統 16
2.2.1 雙目視覺系統 17
2.2.2 雙臂作業系統 18
2.2.3 腰部3-RPS並聯機構 19
2.2.4 移動小車平臺 19
2.3 軟件系統 20
2.3.1 機器人模型 20
2.3.2 機器人通信 22
2.4 本章小結 23
習題2 23
第3章 機器人正運動學綜合設計與實踐 24
3.1 機器人正運動學理論基礎 24
3.1.1 機器人Standard-DH坐標系 24
3.1.2 機器人Modified-DH坐標系 26
3.1.3 相鄰兩連桿坐標系的位姿表達 27
3.1.4 相鄰兩連桿坐標系的位姿確定 27
3.1.5 機器人正運動學 29
3.2 機器人正運動學綜合設計 30
3.2.1 感知系統正運動學 31
3.2.2 主作業系統正運動學 34
3.2.3 輔助作業系統正運動學 36
3.2.4 3-RPS並聯機構正運動學 37
3.3 機器人正運動學綜合實踐 40
3.3.1 仿真模型建立 40
3.3.2 正運動學仿真 42
3.3.3 正運動學實踐 43
3.4 本章小結 46
習題3 47
第4章 機器人逆運動學綜合設計與實踐 48
4.1 機器人逆運動學理論基礎 48
4.1.1 逆運動學定義 48
4.1.2 機器人逆運動學的解 48
4.2 機器人逆運動學綜合設計 49
4.2.1 主作業系統逆運動學 50
4.2.2 輔助作業系統逆運動學 61
4.2.3 3-RPS並聯機構逆運動學 62
4.3 機器人逆運動學綜合實踐 64
4.4 本章小結 67
習題4 67
第5章 機器人視覺感知與SLAM 69
5.1 概述 69
5.2 機器人視覺感知系統理論基礎 70
5.2.1 相機成像模型 70
5.2.2 坐標系之間的轉換關係 71
5.3 機器人視覺感知系統綜合設計 73
5.3.1 攝像頭選擇 73
5.3.2 攝像頭標定 74
5.3.3 視覺裡程計設計 75
5.3.4 特徵點檢測算法選擇 75
5.3.5 相機的運動估計 79
5.3.6 閉環檢測及關鍵幀選取策略 81
5.3.7 位姿圖優化 84
5.4 機器人視覺感知系統綜合實踐 86
5.4.1 特徵點匹配對比分析實踐 86
5.4.2 誤匹配特徵點剔除的實驗及分析改進實踐 95
5.4.3 建圖的要求及分類 98
5.5 本章小結 100
習題5 100
第6章 機器人目標識別綜合設計與實踐 101
6.1 概述 101
6.2 機器人目標識別理論基礎 101
6.2.1 傳統的物體識別 101
6.2.2 基於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算法 103
6.3 機器人目標識別綜合設計 110
6.3.1 邊界框的預測 111
6.3.2 損失函數 112
6.3.3 特徵提取網絡 113
6.3.4 多種網絡對比效果 114
6.4 機器人目標識別綜合實踐 115
6.4.1 加深網絡層級 115
6.4.2 基於圖像金字塔的網絡重構 117
6.4.3 K-means先驗框聚類 119
6.5 本章小結 119
習題6 120
第7章 機器人路徑規劃綜合設計與實踐 121
7.1 概述 121
7.2 機器人路徑規劃理論基礎 121
7.3 機器人路徑規劃綜合設計 122
7.3.1 二維空間全局路徑規劃 122
7.3.2 三維空間內路徑規劃 126
7.4 機器人路徑規劃綜合實踐 131
7.4.1 二維空間內路徑規劃實踐 131
7.4.2 三維空間內路徑仿真實驗 134
7.4.3 路徑平滑處理 136
7.5 本章小結 137
習題7 137
第8章 機器人軌跡規劃綜合設計與實踐 138
8.1 概述 138
8.2 機器人軌跡規劃理論基礎 138
8.3 機器人軌跡規劃綜合設計 139
8.3.1 關節空間下的軌跡規劃 139
8.3.2 工作空間下的軌跡規劃 141
8.3.3 機器人雙臂協調運動規劃 146
8.4 機器人軌跡規劃綜合實踐 149
8.4.1 關節空間軌跡規劃 149
8.4.2 工作空間軌跡規劃 151
8.4.3 雙臂協調抓取任務 152
8.5 本章小結 155
習題8 155
第9章 機器人控制綜合設計與實踐 156
9.1 概述 156
9.2 機器人控制理論基礎 156
9.2.1 機器人控制器 156
9.2.2 機器人控制變量 157
9.2.3 機器人控制層次 157
9.2.4 機器人控制技術 159
9.3 機器人控制綜合設計 160
9.3.1 機器人驅動器空間控制綜合設計 162
9.3.2 機器人關節空間控制綜合設計 169
9.3.3 機器人工作空間控制綜合設計 173
9.4 機器人控制綜合實踐 175
9.4.1 機器人驅動器空間控制綜合實踐 175
9.4.2 機器人關節空間控制綜合實踐 177
9.4.3 機器人工作空間控制綜合實踐 182
9.5 本章小結 188
習題9 188
第10章 機器人綜合實踐 189
10.1 概述 189
10.1.1 軟、硬件系統介紹 189
10.1.2 軟件系統 190
10.2 SLAM系統性能分析 190
10.2.1 Tum數據集性能測試分析 190
10.2.2 建圖實驗 193
10.3 目標物識別及三維環境重建實踐 197
10.3.1 實驗數據集及相關參數說明 197
10.3.2 目標物、環境障礙物識別效果 198
10.3.3 神經網絡性能測試 199
10.3.4 環境障礙物三維重建實驗 202
10.4 目標物抓取實驗 205
10.4.1 抓取實驗示例 205
10.4.2 誤差校正 208
10.4.3 雙臂抓取實驗 211
10.5 本章小結 212
習題10 212
參考文獻 213
附錄A 網絡配置參數 216
附錄B P-R曲線繪製代碼 233
附錄C 網絡訓練過程代碼 238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