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胡安國《春秋傳》與宋代《春秋》學
滿額折

胡安國《春秋傳》與宋代《春秋》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05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9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參考《春秋》經傳、史書、文集、筆記、方志等文獻,探討胡安國《春秋傳》在兩宋學術、政治、社會與文化的時代意義,並具體印證此書是宋朝《春秋》學中最能發揮聖人經世致用之道,實踐六經義旨須推於行事的典範。當然也因為歷史局勢影響,胡安國《春秋傳》犯有解經失誤嚴刻,衍生自相矛盾或過崇復仇、討賊等弊病,但若要權衡歷代官方與私家之評價,必得先掌握箇中正反議題,避免流於主觀式的臆測論斷。後人若有意研究胡安國《春秋傳》於歷代的承襲、影響與批評,本書正可提供客觀據實的研究視角,開啟相關課題之延伸和觸發。
探討胡安國《春秋傳》與宋朝歷史的時代互動,展現「經典義法」到「經世致用」的思想軌跡。

作者簡介

康凱淋
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經歷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兼任助理教授、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著作
〈汪克寬《春秋胡傳附錄纂疏》的學術取向〉、〈達例與特筆:呂大圭《春秋五論》、《春秋或問》的解經方法〉、〈原情達權:趙鵬飛《春秋經筌》的解經方法〉、〈程公說《春秋分記》的體例、經解與史鑑〉、〈浦起龍《古文眉詮》評選《左傳》析論〉等多篇THCI核心期刊論文
重要事蹟
國科會100學年度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2020年全國大學教師優良創新課程及教學競賽佳作、2019年天籟詩獎古典詩創作競賽社會組優選獎、輔仁大學教學成果獎、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第二十九屆中興湖文學獎古典文學類佳作、第七屆忠義文學獎社會組優作獎、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獎學金

【摘 要】

胡安國於南宋紹興初期奉高宗詔令,纂修《春秋傳》一書,總計三十卷,十餘萬言。是書不僅對時人治經有具體影響,也關係元、明、清三代的科舉內容,在《春秋》學史上是一部重要論著。學界對此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大多是由「理學」角度解讀《胡傳》,將其觀點納入理學體系討論;而且許多主題的處理仍不夠仔細,未能點出《胡傳》的價值與意義,遑論連結至後人批評,從中商榷彼此得失。故本書以胡安國《春秋傳》作為研究論題,主要從三大方面切入:第一是《胡傳》解經方式,探析他建構「類例」的思路,條舉七項執例之弊與五項窮例之變,並扣緊歷代學者批評,總結《胡傳》「一字褒貶」的得失。第二是《胡傳》解經內容,包含他在序文中提出的聖王經世之志:尊君父、討亂賊、重復仇、存三綱、攘夷狄,以及謹微慎始、體元正心、惡盟譏會、去利從義、誅暴禁亂等時政寓託之說,進一步與三《傳》和宋儒比較,理解胡安國對朝廷內政與國防外交的態度,彰顯經世致用的時代精神。第三是關於《胡傳》在宋代的承襲、影響與批評,討論重點為胡安國與程頤及其弟子劉絢、謝湜、楊時的經說異同,以及文定家學胡寅、胡寧、胡宏、胡銓、范如圭紹承《胡傳》之主張,呈顯朱熹、蔡沆、黃仲炎、呂大圭、張洽、家鉉翁等質疑與關注,廓清反對意見的是非,藉此突顯《胡傳》解經的特色及缺失。本書研究取材不只限於《胡傳》抑或《春秋》學等經傳資料,而是大量參考史書、文集、筆記、方志等文獻,將胡安國置於兩宋政治、社會、文化與學術等時代背景,具體印證胡安國《春秋傳》是宋朝《春秋》學中最能發揮聖人經世致用之道,實踐六經之旨須推於行事的典範,為其他註疏所不及,而這也是此書最重要之價值與貢獻。當然也因為歷史局勢影響,《胡傳》犯有解經失誤嚴刻,衍生自相矛盾以及過崇復仇討賊,造成褒貶穿鑿的弊病,所以若要權衡歷代官方或私家之評論,必須得先掌握箇中正反兩面的問題,以避免空泛浮論、主觀臆測。而本書正可為後人有意探討《胡傳》與元、明、清三代《春秋》學的關係時,提供客觀據實、詳細清楚的研究視角,開啟相關課題之延伸和觸發。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學界相關研究論說
一、專書與學位論文
二、研究主題舉隅
第二節 研究論題的提出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回歸《春秋》經
第三節 胡安國《春秋傳》成書的時代背景
一、唐代啖助治經觀念之餘緒――兼取眾義與折衷自得
二、神宗至欽宗朝廢置《春秋》的過程
三、世變時移:北宋靖康之禍的衝擊
四、胡安國之生平行誼與學術活動
第貳章 胡安國《春秋傳》與一字褒貶
第一節 構例之方
一、依循前說
二、細究書法
三、藉甲說乙
第二節 執例之弊
一、一例兩解
二、例中有例
三、解詞紛繁
四、強分二例
五、貶法不一
六、異例同文
七、釋例未全
第三節 窮例之變
一、美惡不嫌同辭
二、事同既貶則從同同
三、不待貶絕而罪自見
四、屬辭比事
五、據事直書
第參章 胡安國《春秋傳》與聖王經世之志
第一節 尊君父
一、尊王室以正王法
二、從《公》、《穀》隱諱之辭到尊君之義
三、非一味尊君:著王室衰亂失道
四、與孫復《春秋尊王發微》的別異
第二節 討亂賊
一、弒君為天下大罪
二、《春秋》著討賊之義
三、《春秋》誅亂賊之黨
四、深美夷狄討賊之功
第三節 重復仇
一、大張《春秋》復仇之義
二、堅決復仇的貶抑態度
第四節 存三綱
一、君臣之和
二、夫婦之正
三、父子之親
第五節 攘夷狄
一、關注《春秋》夷狄稱謂之書法
二、《春秋》之法:中國而夷狄行者則狄之
三、待夷狄之道:存仁心、居忠恕
四、《胡傳》與《公》、《穀》書法之比較
五、積極闡發《春秋》攘夷大義
第肆章 胡安國《春秋傳》與時政寓託
第一節 謹微慎始
一、慮患於早
二、履霜之戒
三、謹禮於微:詳書魯娶夫人之禮
第二節 體元正心
一、《胡傳》釋「元」為「人心」之淵源
二、治國以體元正心為始
第三節 惡盟譏會
一、《春秋》不貴盟會
二、尊周攘楚:美齊桓之盟事
第四節 去利從義
一、拔本塞源:貶斥貨賂公行之事
二、桓文之事:正其義不謀其利
第五節 誅暴禁亂
一、《春秋》無義戰
二、武備兵戎之道
三、減罪恕詞的偏誤
第伍章 胡安國《春秋傳》與程門經說
第一節 程門學統與胡安國的經說關係
一、程頤「理欲」說對《胡傳》的影響
二、胡安國與程頤及其弟子的解經差異
第二節 文定之家學傳承及門生授受
一、胡寅《讀史管見》、《斐然集》發揮《胡傳》之要旨
二、胡寧《春秋通旨》補述《胡傳》之方式
三、胡宏
四、胡銓
五、范如圭
第陸章 胡安國《春秋傳》與朱學評論
第一節 朱熹與門人對《胡傳》的批評
一、詮說《春秋》的態度―否定一字褒貶
二、駁正《胡傳》的主要面向
第二節 朱熹後學的不同立場
一、《胡傳》對張洽《春秋集註》的影響
二、家鉉翁《春秋集傳詳說》糾舉《胡傳》之失
第柒章 結論
一、胡安國《春秋傳》的成就與意義
二、胡安國《春秋傳》解經的闕失
三、胡安國《春秋傳》的研究展望
主要徵引文獻
附錄 胡文定公安國年譜

書摘/試閱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 學界相關研究論說
在中國經學史的發展中,兩宋因其政治環境與時代背景,《春秋》學極為發達,儒者藉此詮說以突顯經世致用的取向,形成重要的學術潮流。胡安國(1074-1138)著有《春秋傳》,此書受到朝廷重視,不僅在南宋有很大的影響力,從元代到清代初期還列為科舉考試的定本。
學界對胡安國的研究著作不少,但卻未有相關研究綜述,頗為可惜。本書考察兩岸三地胡安國的研究文獻,擬從「專書與學位論文」和「研究主題舉隅」兩方面立論,先逐一分析與本書直接相關的著作,再探討各家研究《胡傳》主題的成果,縱橫交錯,藉此反思學界研究概況。茲分述如下:
一、專書與學位論文
除了經學史、理學史等著作,從1971年開始,胡安國雖然逐漸受到注意,但相關研究較少,直至2003年到2011年,這九年的研究數量明顯增多,且較具延續性,多有創獲。其中以胡安國《春秋傳》全書內容為研究主軸的論著就有六本,包含宋鼎宗《春秋胡氏學》、羅清能《胡氏春秋傳研究》、簡福興《胡氏春秋學研究》等三本專書,以及汪嘉玲《胡安國《春秋傳》研究》、劉昆笛《胡安國《春秋》學思想研究》、王江武《胡安國《春秋傳》研究》等三本學位論文,而其他如吳強《胡安國「夏時冠周月」考論》、鄭丞良《胡安國《春秋傳》與《公羊傳》之比較研究――以三綱思想的考察為主》雖僅注意某一面向,但也有所貢獻。從各家的關注狀況與研究數量,即已顯見《胡傳》一書於《春秋》學史的重要性。本書先梳理六本研究《胡傳》的專著與學位論文,觀照他們的研究成果,呈現彼此之得失與特色,希冀可以在此基礎上延伸拓展,深化研究面向,探討新的討論空間。
(一)宋鼎宗《春秋胡氏學》
此書內容主分為四:胡安國治《春秋》之態度與方法、《春秋》經世說、《春秋》寓宋說、《春秋胡氏傳》之批評,所述範圍涵蓋甚廣,極具系統性地歸納相關主題,逐層論述,清楚呈顯《胡傳》所蘊含的各個面向。例如作者認為胡氏治《春秋》之方法若一言以蔽之則是「於例中求微言大義」,逐次分述:「攷之經傳」、「悟之義理」、「嚴一字褒貶」、「繩之條例」四項方法,並整理《胡傳》「天王例」、「諸侯即位例」、「王臣名爵例」、「諸侯之兄弟稱公子例」、「諸侯之兄弟稱字例」、「盟會書及書人例」、「外兵例」、「內兵例」、「諸侯卒葬例」等條例,用力甚勤,是目前學界整理《胡傳》類例最詳盡的論著。
關於《胡傳》之內容觀點,《春秋胡氏學》從三綱、謹禮、誠信、義利、尚德、勤政、愛民、夷夏之防等內涵闡述《胡傳》經世之法,而以《胡傳》作於宋朝南渡之初,解經或寄慨於時事,或寓宋朝之家法,故闡發《胡傳》詮解《春秋》大義和南宋君臣政事的關係。每項主題之下皆列舉相關文獻析論,扼要點出胡安國經世圖治與寓託時政的用意,觀點正確,論述清楚,有助於掌握《胡傳》一書性質與梗概。是書不僅類例的整理相當仔細,也多能扣緊《胡傳》重點,在相關研究當中參考價值甚高。
(二)羅清能《胡氏春秋傳研究》
作者探討「胡安國之生平及其春秋學淵源」、「聖人以天自處」、「《春秋》志在天下為公」、「因《春秋》以儆諷宋室」等主題,其中「聖人以天自處」是其他學者較少關注,而作者卻能充分發揮,不僅談論聖人以天自處說之形成與發展,概述《胡傳》其說的淵源,還歸納聖人以天自處在《胡傳》的應用,立說清楚,有其見地。
至於「《春秋》志在天下為公」敘述盟會、天理人欲、以五帝三王事律《春秋》,涵蓋主題較為龐雜,章節之間不夠緊密,而且第四章「因《春秋》以儆諷宋室」僅列「天人感應」和「大復讎」,但其實《胡傳》惡盟譏會就是反對朝廷再與金人約盟和議,也是屬於儆諷宋室的一環,不解作者將此置於「《春秋》志在天下為公」之安排為何。另外,若針對「因《春秋》以儆諷宋室」此章而言,點出的面向也顯得薄弱,因為尊王、討賊、攘夷、謹微、慎始、端本、正心等也都與儆諷宋室有關,但該文並無論述,還必須有所補充。
(三)簡福興《胡氏春秋學研究》
作者熟諳《胡傳》,針對是書內容條分縷析,透過按語方式逐條解讀傳文,舉凡胡安國傳略、思想、經義論、說經之法、議論眾說、各家彙評、對後世影響等,關注層面眾多,涵蓋甚廣,而且綱目細密,足見作者歸納之功力。例如第五章「胡氏說經之法」羅列胡安國援引三《傳》、《尚書》、《周易》、《詩經》、《周禮》、《論語》、《孟子》、《爾雅》、《晏子春秋》、《史記》、《後漢書》與先儒杜預、劉鉉、趙匡、啖助、劉敞、蘇轍、程頤之說的材料,並整理《胡傳》以本義、兆應、比事、稱前事、推其意、自設義例等訓釋經意的方式,較宋鼎宗《春秋胡氏學》談胡安國治《春秋》之方法:考之經傳、悟之義理、嚴一字褒貶、繩之條例等四點內容還要豐富。
關於歷代對《胡傳》的批評議題,作者在這方面也下了極大工夫。其實宋鼎宗《春秋胡氏學》第五、六章也已處理《春秋胡氏傳》之批評,條析《胡傳》錯誤,包括體例、義例、穿鑿、臆測、疏誤、矛盾及其他疏謬,援引諸儒論斷說法,整理《胡傳》穿鑿牴牾之論,但簡福興和宋鼎宗將缺失直接作為主軸,再列舉事例的方式不一。其書第七章「胡傳彙評」以諸家引胡氏義毀多於譽,除了彙集總評,還分述「曆正例」、「即位例」、「會盟例」、「戰爭例」、「歸獻例」、「出奔例」等二十例,先排比相關傳文,再引諸家評論,辨正得失是非,使讀者能理解每條傳文的錯誤或侷限。而第八章「胡傳對後世之影響」列舉胡安國對宋之張洽、呂大圭、家鉉翁、元之黃澤、程端學(1278-1334)、陳深、明之湛若水、清之魏禧(1624-1681)、顧奎光(?-1764)等輩治《春秋》的影響,是別於第七章的寫法,主要呈顯胡安國與各代名家的經說關係,雖然與汪嘉玲《胡安國《春秋傳》研究》都是以名家著述立說,但汪氏論著較有條理,論述也明顯深入,為簡氏所不及。
另外,此書寫法採取《春秋》經文、《胡傳》傳文、作者按語的先後為序,雖然容易明白某條傳文的優劣得失,但對於整體思想的全貌和特色則難以掌握,這是作者在行文撰寫上最大的侷限。
(四)汪嘉玲《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此書內容主分為六:胡安國置身的學術環境、胡安國的生平與學術、胡《傳》的詮釋建構、宋人對胡《傳》的態度、胡《傳》在元、明的發展、清人對胡《傳》勢力的終結。在學術環境方面,作者著重於中唐以後學術環境的轉變與宋代的學術環境,點出啖助學派對宋代經學產生了啟示作用:尊經、疑經與改經,以己意說經,議論解經等特點,條理分明。但北宋官方廢置《春秋》的過程亦屬學術環境問題,但作者卻較少處理箇中發展,甚為可惜。而筆者認為除了探討胡安國置身的學術環境之外,還得交代北宋晚期靖康之禍的始末,因為這與《胡傳》成書的關係甚大,有必要在緒論概述明言。
至於《胡傳》一書的內容,作者先談胡安國撰述目的與解經方式,認為他是以己意說經、因例求義,當中也提到「一字褒貶」和「美惡不嫌同詞」,論說清楚合宜。然有關《胡傳》一字褒貶的問題牽涉甚廣,包括胡安國建立類例的方法、缺失、補合等,必須列舉更多條例,歸納辨析,還原胡安國《春秋傳》與一字褒貶的相關問題。
值得肯定的是,汪嘉玲《胡安國《春秋傳》研究》分別就宋、元、明、清四代對《胡傳》的接受逐一論述,先概述各朝《春秋》學的學術環境,再列舉當世《春秋》著作對《胡傳》的追隨與檢討,論述主軸乃以名家著述立說。書後還附有「《春秋傳》宋刊本與四庫本對校表――關於『夷狄』字句部分」,有助讀者觀察《四庫全書》對《胡傳》刪改的範圍與程度。此書整合《胡傳》在宋、元、明、清的擴展演變,可梗概了解《胡傳》的歷代接受史,在目前學界研究中最具貢獻。
(五)劉昆笛《胡安國《春秋》學思想研究》
該書研究有一特點:作者主要以「理學」角度解讀《胡傳》。從首章「宋代《春秋》學轉型背景下的胡安國《春秋傳》」就關注《春秋》學在宋代「理學」環境中的改變,以「《春秋》三傳的會通」、「疑經思潮的興起和《春秋》官學地位的沉浮」為宋代《春秋》學的轉型內容,並概述周敦頤(1017-1073)、邵雍(1011-1077)、張載(1020-1077)、程頤(1033-1107)等理學家對《春秋》的看法,帶出胡安國《春秋》學的義理詮釋模式。第二章「『元』:胡安國《春秋傳》超越的價值體系」,探討胡安國對《春秋》「元」的重視,以其對「元」的理解來自程頤,對「元」的重視是儒家一元論的重要體現,具備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統一的價值取向。第三章「天理、人欲之辨在《春秋》學中的發揮」,首先開展北宋理學家對「天理」、「人欲」的表述,進而闡發胡氏關於天理人欲的觀點,認為他接受了二程「明天理、滅私欲」的思想,發揮「遏人欲、存天理」和「正人倫、存天理」的理論。此章亦論述朱熹對胡氏《春秋》學的態度,即使朱子不滿胡氏的研究,但卻非常認同他以天理人欲之辨來詮釋《春秋》的模式。第五章「胡安國《春秋傳》對『夷夏之辨』的新詮釋」,除了梳理先秦儒家以及《禮記》、《公羊傳》的夷狄觀,還呈顯北宋張載、程頤對夷夏關係的具體意見,同樣也是將「胡安國」置於北宋理學家的行伍之列,關心他在理學脈絡發展中的轉變,而且提出胡安國揚棄《公》、《穀》的書法規則,將孔子筆削的褒貶標準定為理學大義,研究角度鮮明易見。
(六)王江武《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作者大抵能歸納《胡傳》重點,例如第二章「胡安國的《春秋》觀」以「《春秋》不沒其實」、「《春秋》乃『史外傳心之要典』」、「《春秋》天子之事」為胡氏《春秋》觀的意見,並認為他在《春秋》「經」、「史」之間,知識和價值之間,採用了兼取的立場。 而第三、四章「胡安國的解經方法(上)、(下)」以胡氏具備「義例解經」、「綜經通解」、「從變從義」、「時代特徵」等解經方式,並對宋鼎宗《春秋胡氏學》的「義例」修正補充,另立「弒君例」和「殺大夫例」, 能基於前人研究另行增益,有助於讀者了解《胡傳》類例。而此書最大缺失在於,有關《胡傳》大義的內容只撰寫「尊王大義」和「災異之說」,其他單立「胡安國論權」、「華夷之辨」、「對胡安國《春秋傳》的批評」章節名,徒留存目而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