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裡面的人(下)(全新修訂本)
商品資訊
系列名:心靈醫治叢書
ISBN13:4711342381790
替代書名: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ner Man
出版社:橄欖文化
作者:桑得福夫婦
譯者:陳美津
出版日:2005/12/01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1cm*14.8cm*1.6cm (高/寬/厚)
定價
:NT$ 280 元優惠價
:90 折 25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您渴望改變嗎?渴望身、心、靈都健康完整嗎?
我們都渴望完全,也期盼自己是個心靈健康的人。但太多時候我們卻發現這是一個難以捉摸的目標。本書為舉世公認的「心靈醫治」經典鉅作,由心靈醫治大師、經驗老練的協談者桑得福夫婦親身撰述,自1982年出版後,全球已有數不盡的心靈得更新與改變。
本書從內在醫治的基礎談起,進而論及我們切身常見的一些問題。如:性犯罪及其困擾、行為導向的問題、饒恕、內在誓言、迷信命運注定的抑鬱、苦毒的論斷,最終談到基督徒協談者的角色與得釋放的根本解決之道。
無論是一般弟兄姊妹或協談者,都會因這本書所揭露之亮光而大得益處!
我們都渴望完全,也期盼自己是個心靈健康的人。但太多時候我們卻發現這是一個難以捉摸的目標。本書為舉世公認的「心靈醫治」經典鉅作,由心靈醫治大師、經驗老練的協談者桑得福夫婦親身撰述,自1982年出版後,全球已有數不盡的心靈得更新與改變。
本書從內在醫治的基礎談起,進而論及我們切身常見的一些問題。如:性犯罪及其困擾、行為導向的問題、饒恕、內在誓言、迷信命運注定的抑鬱、苦毒的論斷,最終談到基督徒協談者的角色與得釋放的根本解決之道。
無論是一般弟兄姊妹或協談者,都會因這本書所揭露之亮光而大得益處!
作者簡介
桑得福夫婦(John Sandford、Paula Sandford)
二十世紀中葉神所興起,帶動「內在醫治與釋放事工」的全球先驅。其所著作的一系列書籍如《先知與代禱者》、《更新裡面的人》、《靈的禁錮與釋放》、《基督化家庭的恢復》、《醫治萬國》等,已成為這些年來,內在醫治釋放與啟示性禱告服事的重要參考著作。一九七四年,桑得福牧師蒙召創辦「以利亞之家」,展開啟示性禱告諮商、教育訓練、特會教導等內在醫治釋放事工,在全球各地恢復人與神、人與人、教會信徒與宗派間,及族群、文化、國家間的和好關係。
序
出版序
近些年來,關於心靈醫治的教導流行在整個教會圈中,有關這方面的聚會不少,也有許多人把它應用在個別的協談輔導中,而有很好的果效。我們相信這是因為在進入工商社會後,人類的生活充滿了緊張和壓力,人際關係開始疏離,失去了親情和友誼等方面的滋潤,因此愈來愈多的人在心理和精神上出現疾病的徵兆。聖靈也因著世人的需要而將這方面的真理開啟給教會,讓教會能將上帝在這方面的恩典和祝福帶給有需要的人,並使他們歸主為聖。
然而,或許因為這是一個在屬靈裡面新開闢的領域,以致在真理、運作方式、使用技巧……等各方面都還未臻完備,因此當醫治過程中,間或有些負面的個案產生時,便引起了保守派人士的疑慮,甚至加以否定、批判、拒絕接受,而這樣的聲音到如今日仍是此起彼落。
然而細查聖經,聖經中雖沒有直接用「心靈醫治」這四個字,卻有不少經文和例證是和這方面有關的,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相信保羅曾經驗過上帝賜給他的「心靈醫治」,而他也因此能為那些遭各樣患難的人作「心靈醫治」。又如約翰福音廿一章記載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三次問彼得是否愛祂,其實是很有技巧地醫治彼得的罪咎感。當彼得得著醫治後,耶穌才再一次呼召他:「你跟從我吧!」(19節)這樣的例證,在聖經中比比皆是。
因此,為了幫助上帝的眾兒女們能更完全地得著聖靈在這方面的好處,並避開一切的偏差與陷阱,橄欖基金會特別選譯了一些與心靈醫治有關的經典名著,如首開以聖餐醫治精神病患的孟克廉醫師(Dr. Kenneth Mcall)所著的《追根溯源》(Healing the Family Tree)、心靈醫治大師桑得福牧師(John Sandford)夫婦合著的本書及諸多經典,以及靈命、學識兼備的吉普森夫婦的著作等等,合編成「心靈醫治叢書」,以作為有需要者的幫助和參考。
《更新裡面的人》於1993年出版後,一直受到熱烈的迴響。在2004年歲末之際,特將桑得福牧師夫婦的經典佳作,再次全面重新編排製作,並由原先的三冊,改為上、下二冊,成為今日《更新裡面的人》(上、下)〔全新修訂本〕。
祈願有更多的弟兄姊妹都因這套論生命改變的書大得益處,因著神的豐沛恩典,生命更加健康豐盛。
前言
本書也許不像一般小說故事那麼辭情暢達,因它原本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提供人們研讀之用。因此,我們由衷盼望無論是一般信徒、牧師、教師、神學院教授、輔導者等都能從中有所拾掇汲取,以資實際應用,因為書中每一篇章都是可以個別獨立的。儘管如此,我們卻仍會不斷地重複提及一些基本的論題。這樣一來,本書就似乎更像一首交響樂了──雖然每一樂章都自成格局,但仍有一些新的技巧方式和旋律節奏會重複呈現出重要的主題。在此,我們懇請讀者們能敞開心胸去認識了解,去採擷那些平日習以為常的事物,就如同一隻蜜蜂棲息於一朵朵新思想的花蕾上,然後把凡是牠所採集的花蜜帶回家去,釀成具有它自己風味獨特、與眾不同的「智慧」之蜜。
本書的設計立意原不是成就一紙論文或專供頭腦心智上的鍛鍊之用,更不是為那些非個人性、客觀的教導而寫的。相反地,它乃是直接指向讀者的心。這種閱讀是可以讓人經歷的,而不是從現實中抽離。你也許需要多花點時間慢慢地仔細咀嚼反芻。如果你無法一下子就明白許多書裡所提的東西,也不必覺得內咎。不妨暫時先把書放下,單單用心來思索尋繹。你可能需要一次又一次重複地閱讀,但在這同時,你的心田也會變得愈來愈豐饒、愈來愈膏腴。
有些人在閱讀本書之餘常感到煩亂不安,這絕非出於我們的本意,但我們卻知道它是不可能不發生的。然而,我們一向都對讀者的調適能力和上帝的恩典深具信心。的確當思緒和情感被攪動激起時,任何人都不會覺得有多舒服。最先結出的果子總是苦澀的,此時人們往往很容易被誘惑丟下書而去追求信仰上歡慶喜樂的那一面。但請稍安勿躁,耐性等候。新種子很快就會落在地裡死了,既而結出新的子粒來。只要新苗一日尚未發芽,貿然半途而廢便只會白白招損。再稍待片刻,初發的新葉是還不足以吐穗結實的。再忍耐一下,剛開的花不是用來吃的。再堅持一會兒,尚未成熟的果子味道嚐起來總是酸的。不要太性急,慢火煨出來的食物才是人間美味。好的果子遲早總會來的。
閱讀是一種個人的經驗,但它的果效則不僅於此。對真理的洞見常是個人領受的,但要理解透徹則需要朋友間相互的分享與切磋。永遠都不要讀太多書卻沒有半個朋友可與之討論。孤立只會一手導演出類似瓊斯鎮的「人民廟堂」(編按:為一名叫吉姆‧瓊斯帶領的邪教)般的悲劇。儘可能地多去閱讀,也儘可能地多去與人分享吧!
當你開始閱讀本書之初,貴教會的光景也許還未盡如人意,但當你讀完它之後,你教會的景況卻絕不可能依舊停留在原地。請你務必作一個發揮影響力的酵母。謹慎持守一些你能明瞭體會的原則,但卻不要期待別人非跟你一樣不可。不要冒冒失失地衝出去告訴別人他們錯在哪裡;若是改由教會來做,則常可輕易地免除掉這些問題。此外,特別是千萬不可使你的牧師感到困擾。沒有你的幫助,他自己也能很快地把教會帶到主所喜悅的路上去。而最可能的情形是,他整日倚坐在教會門口前,等候浪子回家。
你活到今天這麼大了,而所有生命中亂七八糟的景況也原封不動這麼久了。讓我們不要企圖一下子就想立刻把它糾正過來,因為唯有上帝知道那條穿越曠野的道路該怎麼走……。
近些年來,關於心靈醫治的教導流行在整個教會圈中,有關這方面的聚會不少,也有許多人把它應用在個別的協談輔導中,而有很好的果效。我們相信這是因為在進入工商社會後,人類的生活充滿了緊張和壓力,人際關係開始疏離,失去了親情和友誼等方面的滋潤,因此愈來愈多的人在心理和精神上出現疾病的徵兆。聖靈也因著世人的需要而將這方面的真理開啟給教會,讓教會能將上帝在這方面的恩典和祝福帶給有需要的人,並使他們歸主為聖。
然而,或許因為這是一個在屬靈裡面新開闢的領域,以致在真理、運作方式、使用技巧……等各方面都還未臻完備,因此當醫治過程中,間或有些負面的個案產生時,便引起了保守派人士的疑慮,甚至加以否定、批判、拒絕接受,而這樣的聲音到如今日仍是此起彼落。
然而細查聖經,聖經中雖沒有直接用「心靈醫治」這四個字,卻有不少經文和例證是和這方面有關的,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相信保羅曾經驗過上帝賜給他的「心靈醫治」,而他也因此能為那些遭各樣患難的人作「心靈醫治」。又如約翰福音廿一章記載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三次問彼得是否愛祂,其實是很有技巧地醫治彼得的罪咎感。當彼得得著醫治後,耶穌才再一次呼召他:「你跟從我吧!」(19節)這樣的例證,在聖經中比比皆是。
因此,為了幫助上帝的眾兒女們能更完全地得著聖靈在這方面的好處,並避開一切的偏差與陷阱,橄欖基金會特別選譯了一些與心靈醫治有關的經典名著,如首開以聖餐醫治精神病患的孟克廉醫師(Dr. Kenneth Mcall)所著的《追根溯源》(Healing the Family Tree)、心靈醫治大師桑得福牧師(John Sandford)夫婦合著的本書及諸多經典,以及靈命、學識兼備的吉普森夫婦的著作等等,合編成「心靈醫治叢書」,以作為有需要者的幫助和參考。
《更新裡面的人》於1993年出版後,一直受到熱烈的迴響。在2004年歲末之際,特將桑得福牧師夫婦的經典佳作,再次全面重新編排製作,並由原先的三冊,改為上、下二冊,成為今日《更新裡面的人》(上、下)〔全新修訂本〕。
祈願有更多的弟兄姊妹都因這套論生命改變的書大得益處,因著神的豐沛恩典,生命更加健康豐盛。
前言
本書也許不像一般小說故事那麼辭情暢達,因它原本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提供人們研讀之用。因此,我們由衷盼望無論是一般信徒、牧師、教師、神學院教授、輔導者等都能從中有所拾掇汲取,以資實際應用,因為書中每一篇章都是可以個別獨立的。儘管如此,我們卻仍會不斷地重複提及一些基本的論題。這樣一來,本書就似乎更像一首交響樂了──雖然每一樂章都自成格局,但仍有一些新的技巧方式和旋律節奏會重複呈現出重要的主題。在此,我們懇請讀者們能敞開心胸去認識了解,去採擷那些平日習以為常的事物,就如同一隻蜜蜂棲息於一朵朵新思想的花蕾上,然後把凡是牠所採集的花蜜帶回家去,釀成具有它自己風味獨特、與眾不同的「智慧」之蜜。
本書的設計立意原不是成就一紙論文或專供頭腦心智上的鍛鍊之用,更不是為那些非個人性、客觀的教導而寫的。相反地,它乃是直接指向讀者的心。這種閱讀是可以讓人經歷的,而不是從現實中抽離。你也許需要多花點時間慢慢地仔細咀嚼反芻。如果你無法一下子就明白許多書裡所提的東西,也不必覺得內咎。不妨暫時先把書放下,單單用心來思索尋繹。你可能需要一次又一次重複地閱讀,但在這同時,你的心田也會變得愈來愈豐饒、愈來愈膏腴。
有些人在閱讀本書之餘常感到煩亂不安,這絕非出於我們的本意,但我們卻知道它是不可能不發生的。然而,我們一向都對讀者的調適能力和上帝的恩典深具信心。的確當思緒和情感被攪動激起時,任何人都不會覺得有多舒服。最先結出的果子總是苦澀的,此時人們往往很容易被誘惑丟下書而去追求信仰上歡慶喜樂的那一面。但請稍安勿躁,耐性等候。新種子很快就會落在地裡死了,既而結出新的子粒來。只要新苗一日尚未發芽,貿然半途而廢便只會白白招損。再稍待片刻,初發的新葉是還不足以吐穗結實的。再忍耐一下,剛開的花不是用來吃的。再堅持一會兒,尚未成熟的果子味道嚐起來總是酸的。不要太性急,慢火煨出來的食物才是人間美味。好的果子遲早總會來的。
閱讀是一種個人的經驗,但它的果效則不僅於此。對真理的洞見常是個人領受的,但要理解透徹則需要朋友間相互的分享與切磋。永遠都不要讀太多書卻沒有半個朋友可與之討論。孤立只會一手導演出類似瓊斯鎮的「人民廟堂」(編按:為一名叫吉姆‧瓊斯帶領的邪教)般的悲劇。儘可能地多去閱讀,也儘可能地多去與人分享吧!
當你開始閱讀本書之初,貴教會的光景也許還未盡如人意,但當你讀完它之後,你教會的景況卻絕不可能依舊停留在原地。請你務必作一個發揮影響力的酵母。謹慎持守一些你能明瞭體會的原則,但卻不要期待別人非跟你一樣不可。不要冒冒失失地衝出去告訴別人他們錯在哪裡;若是改由教會來做,則常可輕易地免除掉這些問題。此外,特別是千萬不可使你的牧師感到困擾。沒有你的幫助,他自己也能很快地把教會帶到主所喜悅的路上去。而最可能的情形是,他整日倚坐在教會門口前,等候浪子回家。
你活到今天這麼大了,而所有生命中亂七八糟的景況也原封不動這麼久了。讓我們不要企圖一下子就想立刻把它糾正過來,因為唯有上帝知道那條穿越曠野的道路該怎麼走……。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