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律:建立必勝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八堂必修課
商品資訊
系列名:企畫叢書
ISBN13:9786263154117
替代書名: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Second Edition: 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
出版社:臉譜文化
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譯者:陳儀
出版日:2024/02/02
裝訂/頁數:平裝/432頁
規格:21cm*14.8cm*2.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如果只能讀一本投資書,這本就夠了!──
美國最大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創辦人、指數化投資教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
投資學經典《漫步華爾街》作者伯頓‧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等人力薦
亞馬遜書店理財暢銷榜二十年長踞不墜,中文版累銷超過六萬冊
備受讚譽的指數化投資殿堂級教本.大幅改寫新譯版
以當代角度重新剖析投資四大支柱──「理論」、「歷史」、「心理學」、「產業」
並提出適合各年齡段、各類型投資人的具體策略建議
從入門到資深的當代投資人都該讀、讓你少走冤枉路的絕佳好書
財經作家、「綠角財經筆記」站長 綠角 專文導讀推薦──
「投資界有一位我最重視的專家,他寫的每本書、每篇文章、每場訪談,我都會閱讀與追蹤,那就是本書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威廉.伯恩斯坦值得關注的理由並不是因為他可以準確預知市場何時即將大跌,下一支飆股為何,而是因為他講的都是有憑有據的投資原則。《投資金律》是他所有著作中最知名的一本,自2002年刊行以來,幫助了全球無數投資人建立投資觀念,實行投資計畫,為自己取得更美好的財務未來。
二十年過後,經歷了2008金融海嘯、2020新冠肺炎疫情,2022連續升息等市場動蕩,作者納入最新的觀察與體會,推出新版《投資金律》。假如你已經看到這段文字,千萬不要錯過本書內容,那是真正的投資珍寶。」
——
◤被動式指數化投資先驅,投資學經典之作全面更新版!◢
威廉.伯恩斯坦,除了是位在專業上受人景仰的醫生外,在投資領域他更是受人尊重的智者,處女作《智慧型資產配置》至今仍廣受尊崇,而《投資金律》這部成名作更是受到高度肯定,書中的獨到見解獲得投資泰斗先鋒集團創辦人約翰.柏格、《漫步華爾街》作者伯頓.墨基爾及《商業周刊》等專業媒體的讚譽,自2002年出版後長銷不墜,被譽為是所有投資人、從新手至專家皆該閱讀的投資經典。
而在出版二十年後,因應全球投資環境及工具的高度變化,以及伯恩斯坦本人對金融理財相關知識觀念的學習與演進,他著手大幅度更新改寫《投資金律》內容,於2023年重新出版,讓這部投資學經典再度跟上最新世界投資市場實況。從資料數據、工具到投資哲學與方法,以及從近二十年來發生的重大市場事件,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9年的Covid-19、2022年股票與債券的大屠殺等獲得的新觀點,皆囊括於此次更新內容中。
◤從投資理論、歷史、心理到產業,一次吸收美國最優秀投資顧問的一生絕學◢
透過簡明易懂的敘述分析及真實生活中的投資案例,本書將帶你從各個面向理解投資行為,以循序漸進的十八堂課,剖析每位投資人都該熟知的投資四大支柱,幫助你快速建立最正確的投資觀念,打造低風險且能真正獲利的投資組合。這四大支柱分別是:
▍投資理論:理解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如何看待折現率與股價、通貨膨脹在預測報酬率時扮演的腳色、預期長期股市報酬的「高登方程式」該如何參考、為什麼我們不該依賴基金經理人、不同年齡階段成年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該如何規畫……--「報酬與風險密不可分,形影不離。」
▍投資歷史:投資市場長達數千年演進的歷史與實質意義、回顧市場處於高點狂熱與谷底蕭條時的不變定律、經濟泡沫出現的四個典型特徵、安然度過市場谷底的策略……──「我們必須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我們沒有足夠長的生命去一一犯下所有過錯。」
▍投資心理學:最常導致投資錯誤的三種思考偏誤、我們為何會受「以偏概全」重創、與各種人性偏誤周旋的策略──「在追求投資成就的道路上,你的最大障礙就是鏡中那個凝視著你的自己。」
▍投資產業:金融產業三大支柱--證券經紀商、共同基金、財金媒體的運作策略與目標,以及你該如何跟他們打交道:如何分辨投資顧問的好壞、千萬不要為了投資購買保險商品、漸入佳境的共同基金與它的妖魔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優勢與陷阱、該如何分辨能相信的財金媒體與網路資訊──「雖然整個金融產業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危險,但你還是有必要提高警覺。」
「如果對投資的心理學、歷史和投資產業本身缺乏實務上的認識,即使是最優秀的投資理論大師都會成為災星。這四個廣泛領域都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而且,這些研究就如同椅子的四隻腳,只要拆掉其中任何一隻腳,你的投資策略肯定會失敗。」
除了上述四大支柱之外,伯恩斯坦在最後一部「投資策略:整合思考」中,將進一步告訴你如何整合上述四大投資金律,建立、維護、享用一個首尾一貫的投資組合策略,達到獲致理想財富的最終目標。
投資是一趟沒有目的地的旅程,《投資金律》將告訴你如何建立投資組合,在長期投資中成功獲利。避免分心、堅持到底,你將確立你的財務方向和目標,為你和你的家人創造長期穩定的財富,並真正享受到財富能帶給你的美好人生。
【各界讚譽】
「這本全面修訂版的投資經典收錄了美國最優秀投資顧問之一的一生絕學,你一定能從中學到許多一生難得一見的寶貴教誨。伯恩斯坦以引人入勝且幽默的寫作風格,循序漸進地告訴我們,要獲得投資上的成就,不僅牽涉到『做對的事』,還牽涉到避免犯下足以毀掉任何一個投資計畫的常見大錯。這是一本睿智卻又頗具娛樂性的書,它融合了投資理論及歷史的教誨,還有作者對人類心理偏誤的理解,是非常值得信賴的投資建議來源。」
──伯頓‧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暨《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五十週年紀念版(二〇二三年)作者
「伯恩斯坦以實務上的例子、故事、隱喻、數學、一點點幽默,和卓越的寫作藝術,將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學與產業等足夠寫成四本書的題材,融入一本書的篇幅裡。本書以易於吸收的格式,表達了許多難能可貴的投資觀點與明智建議。這本書絕對值得推薦給所有知道你真心為他們好的新手投資人。」
──艾瑞克‧巴楚納斯(Eric Balchunas),彭博社(Bloomberg)分析師,亦為《柏格效應》(The Bogle Effect)一書作者
「談到投資,控制風險遠比追逐報酬重要。威廉‧伯恩斯坦醫師將透過本書說明,在投資這條道路上,你可能一直都搞錯方向了,你擔心的風險可能不是真正需要在意的風險。一旦你了解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學和產業,就可能很有機會在承擔最低必要實質風險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你的財務目標。」
──詹姆斯‧達利(醫學博士)(James M. Dahle, MD),白袍投資人(The White Coat Investor)網站創辦人
「威廉‧伯恩斯坦集許多罕見的天賦於一身,他既是數學家,也是歷史學家;他既是統計學家,也是心理學家;他既是計量經濟學家,也是語言藝術家。他深知哪些金融真理遭到誤解、哪些真理攸關重大,又有哪些引人入勝,而眾人殷切期待的新版《投資金律》一書,就是奠基於他的多種罕見天賦以及他對各項金融真理的深刻認識。我向來把這本書奉為我的投資策略課程的金律之一。」
──愛德華‧陶爾(Edward Tower),杜克大學經濟學教授
「不擅長心理戰的人難以獲得投資上的成就。一頭栽進金融叢林裡追尋珍奇的獨角獸,並不能讓你成為贏家;唯有瞭解風險並控制風險的人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你的目標只是要過上舒適的日子、退休後有充裕的資金可花用,或許再留點遺產給子女。這是一本彌足珍貴的著作,它詳細說明要如何用謹慎且聰明的方法來賺取資本報酬。」
──珍‧布萊恩特‧昆恩(Jane Bryant Quinn)《財富生生不息之道》(暫譯,How to Make Your Money Last)作者
「《投資金律》一書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它是所有人都該閱讀的第一本--也是第五十本--投資經典。能同時吸引新手及專家的投資書籍少之又少,而能讓人讀來興致盎然的投資書籍更屬鳳毛麟角。對新手來說,這是一本容易上手的入門書籍,而對已經開始在市場上見習的投資人來說,它則是一本啟示錄,即使對專家而言,這都是一本頗發人深省的好書。」
──約翰‧瑞肯沙勒(John Rekenthaler),晨星公司(Morningstar)研究部部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
威廉‧伯恩斯坦是一名退休神經科醫師,也是效率前緣投資管理顧問公司(Efficient Frontier Advisors)的聯合創辦人。他寫過很多財經書籍,包括《智慧型資產配置》、《投資金律》,以及《投資人宣言》,另外,他也寫了四本歷史書籍,包括《繁榮的背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言語大師》(暫譯),以及《群眾的幻覺》,這些書分別和十九世紀初經濟成長的反思、世界貿易史、科技方法對人類關係與政治的影響,以及大眾狂熱的歷史與社會心理學等主題有關。
伯恩斯坦在同行評閱的財金文獻方面也頗有貢獻,而且他平日為多家全國性刊物撰寫文章,包括《錢》雜誌與《華爾街日報》。他也在二〇一七年榮獲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的詹姆斯‧佛汀獎(James R. Vertin Award)。
相關著作:《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全新增訂版)》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任職專業投資公司高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實務經驗豐富。譯作超過百本,包括《億萬救援》、《價值的選擇》、《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大債危機》、《物聯網革命》、《大查帳》等,譯著甚豐。
序
導讀
2024你一定不能錯過的投資書籍
財經作家 綠角
投資界有一位我最重視的專家,他寫的每本書、每篇文章、每場訪談,我都會閱讀與追蹤,那就是本書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威廉.伯恩斯坦值得關注的理由並不是因為他可以準確預知市場何時即將大跌,下一支飆股為何,而是因為他講的都是有憑有據的投資原則。《投資金律》是他所有著作中最知名的一本,自2002年刊行以來,幫助了全球無數投資人建立投資觀念,實行投資計畫,為自己取得更美好的財務未來。
二十年過後,經歷了2008金融海嘯、2020新冠肺炎疫情,2022連續升息等市場動蕩,作者納入最新的觀察與體會,推出新版《投資金律》。假如你已經看到這段文字,千萬不要錯過本書內容,那是真正的投資珍寶。
這本書英文名為「投資的四支柱」,分別代表做好投資需要掌握的四個面向,那就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本書雖是《投資金律》第二版,但內容與第一版有不小的差別。
第一支柱「理論」的章節不僅從舊版的四章擴張為七章,而且呈現方式也很不一樣。在第一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開始,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是雇主提供員工以下兩個投資選擇:
1.每年穩定獲利3%。
2.每年丟銅板,正面獲利30%,反面則虧損-10%。
透過這個簡單的例子與試算,作者讓讀者體會,後者有著長期成長遠勝過前者的機會,但也潛藏著長期下來卻落後的可能,很漂亮地解釋了報酬與風險的關係。而作者設計的兩個投資選擇,其特性剛好就類似兩大主要資產類別──債券與股票 。
作者在本章也解釋了預期報酬與折現率,接著在第二章〈風險與報酬面面觀〉回顧了全球主要市場百年期間的成果,與當下的預期報酬。這一部分是全書中運用到最多計算原理的部分,但值得耐心看完,深入瞭解。取得有價值的知識不會像閱讀商業雜誌的報導那麼輕鬆愉快,但這是值得的付出。
面對投資的風險,許多人想選擇直接的對應方式──「避開它」。譬如股票有的表現好,有的表現不好,如何處理?很簡單,主動選股,試圖挑出未來表現好的股票。譬如股市有時上漲有時下跌,如何應對?一樣簡單,擇時進出,只在上漲時參與市場,下跌時要離開市場。
在第三章〈隨機王國近代史〉,作者就將分別說明這些方法實際的成果。
「主動選股」方面,眾多研究一再顯示,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長期績效落後對應的市場指數。「擇時」則直接被作者歸類於投資路上的陷阱。由於每天都有許多市場參與者不斷的對市場未來表現提出預測。所以在某次大跌之後,事後回顧,發現有些人「神準」地在事前提出警告,本是意料中事。
但這些正確預測的人就會被媒體與投資人追捧,稱為大師。他們之後的每次發言都被視為需要重視的神諭。結果常是準一次,日後再也沒有準確過。聽從這種建議的後果,往往是離開市場,錯過報酬。
第四章〈完美的投資組合〉開始解釋股票與債券兩種資產搭配所帶來的整體效果。跟第一章一樣用到較多的數學計算,也一樣值得了解。但假如你覺得此部分較為生硬,或許可以接著直接看後面這次新增的章節──第五章至第七章〈給成年人投資人的資產配置〉。
這裡除了解釋資產配置的原則、年輕到退休族群的投資方式、從簡單到複雜的投資組合外,也說明了一個很常見的投資界爭論。投資界有個說法:二、三十歲有工作所得的年輕人,每月的所得就像債券持續的配息;換句話說,年輕人自身的人力資本就像一個高價值的債券,所以他的投資應該100%股票,沒有必要再持有任何債券。
作者說,重點是「理論」,但實務上呢?一個100%股票的投資組合,假如讓投資人遇到2008金融海嘯或2020二月疫情時,每天食不下咽,睡不成眠,覺得市場與世界就要完蛋了,自己的積蓄全在股市。最後受不了壓力,或是自覺聰明,想要「現在先離場,日後更低點再進場」,於是賣出,離開市場。結果不僅實現損失,還錯過之後的反彈。
這種情形,100%股票的投資組合是高獲利還是高虧損?
在新版當中,作者特意加入貫穿全書的主軸就是「投資一半是數學,一半是莎士比亞」。投資不能只顧數學原理,忽略掉人性的那一半。
投資原理會跟你講什麼叫報酬/風險最佳投資組合。很多人心中想的最佳投資組合,就是報酬最高投資組合。譬如100%股票,或甚至自己只出一半資金,槓桿買股票。
沒錯,這些都是理論上最佳成果的做法。但實際上,你拿得到成果嗎?
忽略人性那一半的後果常常就是,拿不到。
人往往就是在市場連續多年上漲,賺錢看似很容易時,忽略風險,覺得高風險策略就是賺更多的策略。然後在空頭來襲,市場全面悲觀時,又對風險高度敏感,覺得這次真的要完蛋了,再不離開市場難道要看錢全部消失嗎?於是終止投資,離開市場。
這種隨著市場擺動的投資情緒,往往才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
所以作者說:一個最佳但無法實行的投資組合,跟一個次佳但可以貫徹到底的投資組合,哪個比較好?
投資,不是要實現最大報酬率,而是要將成功的機率最大化。能掌握這點,你的心態就已經比很多投資人更加務實與穩健了。
了解原理之後,我們需要了解投資的歷史。在第二部分〈投資的歷史〉開頭,作者引用海軍上將海曼.李高佛的銘言:「必須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我們沒有足夠長的生命去一一犯下所有過錯。」投資是人生要事。假如可藉由前人經驗就能避開的問題,卻因為無知而造成重大損失,這真的是很可惜的狀況。
第八章〈金融時期簡史〉中,作者引用威尼斯公債長達百年的價格起伏,再一次帶領讀者體會報酬與風險的關係。威尼斯公債何時會有高預期報酬?就是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事不利的時刻。高報酬的可能,背後也藏著威尼斯當局戰敗、被占領的危機。
接下來兩章分別討論泡沫與恐慌。
在市場不斷上漲,甚至形成泡沫的過程中,有一些共通現象,譬如日常人們談論的話題總離不開投資,拋棄工作專職投資的人大增;而在市場大跌或長期低迷不振時,則會出現像1979年美國《商業週刊》的封面故事「股票之死」。同樣一個資產,在大漲之後人人相信它就是致富之路,在大跌之後人人棄之如敝屣。這不正是追高殺低嗎?
了解歷史,看出身邊眾人的心態,自己則採取相同的原則,以不變的投資組合走過這些風波,你會發現,時間一久,自己很可能就是那最後站著的贏家。
第三個支柱──投資心理。
人類自詡為理性動物,但實際情況常是情緒驅使我們去做某些事,然後再用理性找理由。譬如,我們看到過去一年漲二、三十趴的標的或基金,心中就會開始幻想,假如我拿多少錢買進,得到這樣的報酬,那會是多少錢。對獲利的渴求,讓你開始覺得這值得買進。
當然,我們不是衝動行事的動物,於是開始找理由。譬如要投資美國股市,就說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經濟體,不少美國大公司是各產業的全球領導者,譬如可口可樂、波音、微軟;譬如要投資新興市場,就說股市反應經濟,股市報酬要好,當然要投資經濟具高度成長性的新興市場;要投資醫藥生技,就說目前人口老化,未來一定對醫藥服務有更大的需求;要投資公用事業,就說這些產業提供基本需求,不論經濟狀況如何,它都能賺錢。
事實是,所有資產,所有產業,都有它值得投資的理由。但人們什麼時候把這些理由拿出來用呢?就在它表現很好之後。
2006年當時,新興市場股市表現傲視全球。我們就拿高成長的故事來說;近幾年美國股市表現突出,我們就拿美國領先的故事來說。這都是為自己的行動事後找理由的行為,明智的投資人應該要體認並避開。
而且,我們很容易受到驚嚇。這在遠古時代有其生存價值,但在當今金融世界,有害無益。譬如財經新聞常是負面報導當道,譬如:「某空頭大師又說未來半年內有崩盤可能」、「市場達到高點,大家要居高思危。這些警告未來危險的說法會吸引最多的注意,因為那符合我們的本能,而且聽來保守又明智。這不正是提醒我們要留意風險嗎?而說未來市場將持續上漲,會在波動中屢創新高的言論則非常罕見,因為這會被認為是過於安逸,沒有風險意識的說法。
但假如你就放任自己的心緒,過度關注這些負面報導,你會變成一個時常不在市場內的投資人,往往會錯過報酬,或甚至在市場真的出現風險事件時被嚇到離開市場,成為那個賣在低點的投資人。
市場,要留在其中才有報酬。長期成長的市場,要持續留在裡面才有可觀的報酬的機會。投資要培養耐性,而不是放任恐懼精靈盤旋腦中。
掌握了原理、歷史與心理之後,投資人即將實際步入金融市場,也就是第四部〈投資的產業〉要談的內容。
跟金融業者往來要把握住一個原則,那就是業者跟投資人之間有嚴重利益衝突。譬如證券營業員的業績是以客戶帶來多少手續費來衡量。手續費以成交金額百分比計收,因此客戶買賣愈頻繁,金額愈大,營業員的業績就會愈好。
出於以上誘因,營業員很可能會建議客戶採用積極買賣的策略。譬如參考經濟指標、技術指標,或是獲利與虧損的百分比來進出市場。常見說詞像是:「現在經濟指標變差了喔,要不要離開市場?」「現在帳面上你已經有30%的獲利,要不要落袋呢?」
這些建議表面看來是替客戶著想,但卻從來沒有展現給投資人看,這些進出策略到底能否帶來更好的成果。書中「原理」部分講到,「擇時進出」是一種投資陷阱,那請客戶積極進出市場的業務人員,不正是請你去踩陷阱嗎?
基金銷售也有相同的問題。在台灣,大多數基金在買進或賣出時,會收取以成交金額百分比計算的手續費,這也造成不當的動機。
理專常會跟你說:「現在你持有的某地區基金已經變弱了,要不要換成近期較為強勢的某基金呢?」或是說:「定期投入達到某個百分比獲利就要整個贖回,重新再買。」卻從來沒有跟你解釋,為何追逐熱門可以帶來好成果?離開市場錯過報酬怎麼辦?
在基金投資方面,作者提到第一個要避開的陷阱就是不要買有佣基金。有佣基金就是買賣時要收取手續費的基金。目前在美國,免佣基金已經成為大多投資人的首選,但很遺憾地,台灣基金界仍是以有佣基金為主。
基金不僅銷售端有問題,發行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有問題。請認清,基金公司絕大多數是營利業者,其運作第一要務是要幫自己賺錢,而不是幫投資人賺錢。當然,業者不會如此公開陳述。它會宣稱幫投資人掌握賺錢機會,來幫自己賺錢。
怎麼幫投資人賺錢呢?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追逐熱門。2008年之前,基金業者大力發行東歐、拉美、原物料基金,近期則是美股、高科技、AI基金。業者利用投資人想要短期賺大錢的渴望,為自己搜羅資產,然後針對這些資產收取高額內扣費用。國內股票型基金,常見的經理費就1.5%,加計其他支出,一年內扣總開銷超過2%的基金,所在多有。不管你投資有無獲利,去買每年內扣費用2%的基金,就是保證每年2%的績效拖累。上漲的市場,讓你少賺2%;下跌的市場,則讓你多虧2%。
明智的投資人知道,費用優勢就是績效優勢。投資應選擇低成本的投資工具。而由於主動選股很難交出長期勝過市場的報酬,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與指數化投資ETF,是一般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財經媒體是當代投資世界的重要份子,也是許多人的資訊來源。優良的資訊是正確決策的基礎,容易取得,未必代表就值得關注。當代投資人應如何看待報章媒體及網路討論,以及哪些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資訊來源,書中有完整的說明。
具備投資四大支柱相關知識後,接下來就是實際執行。這也是本書最後四章的主題。
作者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替同樣是二十幾歲的三胞胎,為三人分別設計了投資組合。股債比從60:40到80:20不等,投資組合從一個標的解決,到由十幾個標的組成的複雜投資組合,展現了針對不同個人需求,投資組合的對應調整方式。
股債比60:40對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常會被認為過於保守。但誠如作者所言,重點是要能執行,而不是最高報酬。假如一個相對膽小的投資人採用股債比80:20,投資幾年之後遇到金融海嘯,受不了大跌而全數出場,實現損失。一個無法貫徹執行的投資組合,反而會帶來較差的成果。所以作者才會對剛起步、不太確定自己能否承受大幅下跌的投資人,給予保守的投資建議。
對於實際投資時的定期投入計畫,再平衡頻率、退休者的投資組合,書中也都有相關說明。雖然這部分有不少關於美國人的稅務討論,但仍有許多值得參考的資訊。
投資是一種平衡。不僅要在追求報酬的高風險資產與求取穩定的低風險資產中取得平衡,也要在投資原理與人性中取得平衡。
有些人投資只看原理。認為100%投入股票,預期報酬比較高;或是以為只要買對單一產業、個股,報酬會勝過市場,於是將資金全部投入高風險資產,或是重壓個股。完全沒想到,萬一遇到大跌,跌到自己失去信心、離開市場,會是怎樣的後果。
有些人則完全偏重人性面向,不顧投資原理。而且他們在意的人性面向,還不是下跌時不要誘發恐慌情緒這種合理的考量,而是要符合自己的心理偏誤或錯誤認知。譬如想投資賺錢,但就是不敢持續地留在市場中承擔風險,於是追求看似穩定的配息獲利,或是賺了一些錢就要停利離開市場。
只顧及原理或偏重人性,都很難成為一位明智的投資人。要在兩者之間達成平衡,重點就在對於投資原理與人性的同時掌握。
好好地看完《投資金律》,吸收其中的知識與觀念,這四大支柱將成為你穩健投資的基石,讓你以平穩的心態,平衡的投資組合,走上成功投資之路。
目次
中文版導讀:2024你一定不能錯過的投資書籍/綠角
引言/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
謝辭
▍導論 致富高速公路
投資金律一:投資的理論/投資金律二:投資的歷史/投資金律三:投資的心理學/投資金律四:投資的產業/四大投資金律的應用
第一部 投資金律一:投資的理論
▍第一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財務理論:風險溢酬/不只是擲硬幣/另一個重要的術語:期望報酬/要如何估計股票的期望報酬率?/性、謊言與折現率/從期望報酬率到已實現報酬率—也就是把通貨膨脹「當一回事」的重要性/國際股票的數據對我們傳達了什麼訊息?/股票的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嗎?/債券的期望報酬率/眼前二○二三年的期望報酬率又是如何?
▍第二章 風險與報酬面面觀
真的有某些股票的未來期望報酬率比其他股票高嗎?/深層風險:唯一真正攸關重大的風險
▍第三章 隨機王國近代史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市場的集體智慧/小心致富高速公路上的「市場派權威道路薄冰」/既然如此,何不如自行買股就好?/那麼,彼得.林區和華倫.巴菲特的超群成果又怎麼說?/最後是你可能從未聽過的兩個人
▍第四章 完美的投資組合
低標準差固然好,但低相關性更讚/匯率的影響:鏡花水月/與股票低相關性的資產/正價差又來搞破壞/分散投資還行得通嗎?相關性的問題
▍第五章 給成年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第一部:世界上沒有資產配置精靈
資產配置的舊約全書
▍第六章 給成年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第二部:投資人的年齡
沒有信託基金的年輕人本身就是一檔巨額的債券/對退休老人最重要的數字/用另一個方法來看待退休收入:「負債配合投資組合」與「風險性投資組合」/應該根據年齡決定債券配置比重嗎?/中期(退休前):對所有人而言最棘手的階段/一切盡在時機
▍第七章 給成年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第三部:標準投資組合
整體股票資產類別/側重多少?側重哪一類?/輔助型股票資產類別/幸福就是擁有溫暖的債券/某些標準投資組合/一次搞定的選擇/全球懶骨頭投資國度/投資組合的複雜度—由單純至複雜/為什麼要投資REITs、貴金屬股權和能源股?/債券/固定收益
第二部 投資金律二:投資的歷史──當市場抓狂時
▍第八章 金融時期簡史
▍第九章 市場頭部浮世繪:狂熱的歷史、病理生理學與診斷
開場:鬱金香花莖/征服錢海/西元一六○○年以後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金融雙城記/恭迎女王登上本列車/狂飆二○年代/爆發狂熱的原因/如何察覺泡沫的發生/我有要你嘗試掌握進出場時機嗎?
▍第十章 市場底部浮世繪:有錢人如何變得更有錢
尋找出氣筒/「華爾街完蛋了」/班傑明.葛拉漢—力排眾議的孤鳥/尋找出氣筒:一九三○年代版/「股票之死」
第三部 投資金律三:投資的心理學──進化的反撲
▍第十一章 愚行
我們渴求敘事/我們追求痛快/我們太容易受到驚嚇/我們實在太喜歡類比了/謹防舌燦蓮花的口才/更多以偏概全(WYSIATI)型偏誤:穩定趨勢幻覺(Stationarity Illusion)/自我感覺良好/最危險的一種過度自信/避險基金是投資圈的柏金包
▍第十二章 與人性的偏誤周旋
對抗WYSIATI(以偏概全)/舌燦蓮花的口才與令人不得不信服的敘事就像警鐘/了不起的企業不等於了不起的股票/平庸沒什麼不好/品味隨機之美/搞懂你的真正風險/別變成大肥羊/別過度自信
第四部 投資金律四:投資的產業──馬戲團拉客員
▍第十三章 別把營業員(抱歉了,「投資顧問」)當麻吉
慘遭背叛的查爾斯.美瑞爾/情況緩慢改善/要如何分辨誰是好蘋果,誰又是爛芋頭?/坑人不吐骨頭的保險公司沼澤
▍第十四章 漸入佳境的共同基金圈
極速基金推銷法/當共同基金妖魔化:變額年金/主動管理型基金謊言/指數基金勢如破竹的發展/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優質的主動管理型基金?
▍第十五章 投資春宮電影與你
那麼,社群媒體有沒有比較高明?/那麼,我究竟應該閱讀、收看和聆聽什麼資訊?
第五部 投資策略:整合思考
▍第十六章 究竟要有多少錢才能退休?:或者,為何你不該使用退休計算機
其他目標
▍第十七章 建立投資組合,維護投資組合,享用投資組合
繳稅大戶泰德的兩難/到底要不要進行再平衡作業?/動態資產配置/怎麼消耗資產才妥當?/再來談談弗瑞茲與法蘭克
▍第十八章 具體的基本細節
最佳進步獎:401(k)/你的個人退休帳戶/到底要不要投資ETF?/投資組合主力:全體股票市場基金/美國大型股基金/到底要不要要側重特定風險因子/那麼債券呢?/當ETF妖魔化:主題性基金與槓桿/反向基金
▍第十九章 結語
投資金律一:投資的理論/投資金律二:投資的歷史/投資金律三:投資的心理學/投資金律四:投資的產業
附註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