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修辭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滿族語言與文化研究叢書
ISBN13:9787568606035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
作者:魏巧燕
出版日:2022/01/01
裝訂/頁數:平裝/223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目次
章緒論
章滿語修辭格種類及特點
節語音修辭
節詞彙修辭.
第三節結構修辭-
第四節語意修辭.
第三章滿語修辭的歷時發展
節修辭格的存在基礎
節滿語修辭的時代變遷
第三節滿語修辭格的歷時發展特點
第四章滿語修辭的風格
節滿語修辭的民族風格
節滿語修辭的時代風格
第三節滿語修辭彰顯的語言表現風格
第五章滿語修辭的文化意蘊
節滿語修辭反映滿族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節滿語修辭顯示滿族思考方式
第三節滿語修辭彰顯滿族心理特徵
第四節滿語修辭特徵下的個別語言應用-以努爾哈赤言語風格為例
第五節滿語修辭文化與漢語修辭文化的比較研究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t「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t——《週易・乾・文言》
t一、滿語修辭研究概述
t滿語修辭研究是一個相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研究主題。此項研究涉及修辭學、語言學、語用學、語言哲學等多角度的綜合分析,是深刻理解滿語的有效途徑。根據滿語的使用規則和語言特點,筆者以語言中能起到提升語言表達效果的部分為研究對象,其中蘊含豐富的內涵。
t1.滿語修辭研究的目的
t滿語修辭研究首先要完善滿語語言研究,從修辭學角度建構滿語修辭研究體系。目前,滿語修辭研究的內容和成果並不十分豐富,也沒有相應的滿語修辭研究理論。既然滿語具有普遍的修辭現象和修辭活動,應該有一套完整的修辭理論和研究方法與之相適應。可以從修辭研究發展成熟的漢語、英語或與滿語屬同一語系語族語言的研究成果中汲取營養,如漢語修辭學歷經時間在修辭理論、修辭範式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滿語修辭研究可從中得到借鑒,再結合滿語的實際情況,從宏觀上提出修辭學的研究範式,明確在語言學框架下的修辭研究佔據的地位以及修辭的基能和作用,再具體到修辭的基本法則、修辭手法的描寫,多方位、多角度認識滿語,建立起滿語修辭研究體系,進而充實滿語語言研究。
t語言研究是一個大的範疇,要有開闊的思路,不能在傳統語言學研究的範圍之內。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關於語言的內容應該受到關注,語言與其相關學科的綜合研究理應得到重視,語言研究應該是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因此修辭也從來不是孤立地單獨存在,它必然與心理、文化、歷史等因素交叉,關聯足夠密切之時會相應產生修辭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這樣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又可以再次認識修辭,有助於拓展修辭本身的研究體系。
t滿語修辭研究有助於提升對滿語的認知能力。對滿語的理解可以從文法、詞彙等角度進行,自從古代人們意識到修辭活動並將其單獨從語言中提煉出來形成學科之後,對語言的理解和認知便多了一個角度。無論是積極修辭還是消極修辭,都融合著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與再創造。修辭手法的豐富性能夠充分說明這一點,它為人們認識語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有時為了強調事物的本質特點,會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此時對內容的理解不能拘泥於句子表層資訊。如果單純停留在句子表面,有時會令人疑惑或產生脫離邏輯的歧義,因為有些修辭手法本身是邏輯範疇的。但如果意識到這是一種為了突顯事物本質而特意採用的修辭表達,會理解此種表述的之處,既提升了對語言的鑑賞能力,又理解了修辭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修辭是語言表達的手段,修辭的目的是提升語言的表達效果,而對修辭研究的目的,則是更加深刻地借助於修辭手段達到對滿族語言的認知。
t…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