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復回憶錄(卷二)1979-1988華府路崎嶇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5250713
替代書名:The Memoirs of Dr. Fredrick F. Chien(1979-1988)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錢復
出版日:2021/03/25
裝訂/頁數:軟精裝/632頁
規格:21cm*14.8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躬身入局,為國拚搏四十載,遍歷外交與政壇風雲
親歷大時代巨變,無懼艱難挑戰
錢復的一生,就是近代中華民國政經外交的縮影
長時間以來,我對我國不鼓勵專業專精,迭有微詞。我看日本明治維新,認定其中最難得的是建立了日本崇敬專業專精的精神,日久發展成大和民族文化的精髓。二戰後日本能迅速復興,依我淺見,全拜專業專精文化所賜。因此,我認為,院長的外交專業與專精,是最難能可貴的典範,也是最值得國人學習效法的地方。
──吳豐山(知名媒體人、前國大代表)
錢先生「未雨綢繆」「滴水不漏」的功夫在他的大作裡均有提及,並且陳述了這幾十年來在外交及內政上遭遇的眾多重大事件,但在各重大事件的背後,沒有提到但意義深遠的小故事實在太多,期盼錢先生哪天也能將那些有趣的小故事做成口述歷史,必也是一本對外交後進有幫助的寶典。
──沈呂巡(資深外交官、前駐美代表)
錢復家學顯赫,自幼受父親錢思亮、大師胡適及傅斯年的指導薰陶,早年艱困而廣博的求學經歷,更為他累積深厚的跨領域能量,是中外難得一見的全方位人才。
自從退出聯合國後,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急轉直下,加上中美斷交帶來重大衝擊,外交處境日益困難,危機四伏。面對《台灣關係法》下如何重建中美關係,以及《八一七公報》的震盪和各國關係經營難題接踵而至,錢復在擔任駐美代表期間,即便碰上「江南案」和「援尼游案」的考驗,也以忍辱負重的態度處理,務求做到盡善盡美。
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施行後,美國正式與中國建交,
美中台的三角關係就此展開長年的糾葛,究竟什麼才是美國人的真面目?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外交局勢中,身為外交官的錢復又該如何費盡心思為國家折衝……
《錢復回憶錄典藏版 • 卷二》記述錢復如何以外交專長,修補中美斷交後的雙方關係,其中包括擔任駐美代表期間的努力經營,在軍購案上的溝通貢獻和經貿談判等皆為本卷重點。無論國際情勢如何變化,錢復均以外交上的專業學養,使中華民國能在詭譎多變的外交局勢中,站穩一席之地。
親歷大時代巨變,無懼艱難挑戰
錢復的一生,就是近代中華民國政經外交的縮影
長時間以來,我對我國不鼓勵專業專精,迭有微詞。我看日本明治維新,認定其中最難得的是建立了日本崇敬專業專精的精神,日久發展成大和民族文化的精髓。二戰後日本能迅速復興,依我淺見,全拜專業專精文化所賜。因此,我認為,院長的外交專業與專精,是最難能可貴的典範,也是最值得國人學習效法的地方。
──吳豐山(知名媒體人、前國大代表)
錢先生「未雨綢繆」「滴水不漏」的功夫在他的大作裡均有提及,並且陳述了這幾十年來在外交及內政上遭遇的眾多重大事件,但在各重大事件的背後,沒有提到但意義深遠的小故事實在太多,期盼錢先生哪天也能將那些有趣的小故事做成口述歷史,必也是一本對外交後進有幫助的寶典。
──沈呂巡(資深外交官、前駐美代表)
錢復家學顯赫,自幼受父親錢思亮、大師胡適及傅斯年的指導薰陶,早年艱困而廣博的求學經歷,更為他累積深厚的跨領域能量,是中外難得一見的全方位人才。
自從退出聯合國後,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急轉直下,加上中美斷交帶來重大衝擊,外交處境日益困難,危機四伏。面對《台灣關係法》下如何重建中美關係,以及《八一七公報》的震盪和各國關係經營難題接踵而至,錢復在擔任駐美代表期間,即便碰上「江南案」和「援尼游案」的考驗,也以忍辱負重的態度處理,務求做到盡善盡美。
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施行後,美國正式與中國建交,
美中台的三角關係就此展開長年的糾葛,究竟什麼才是美國人的真面目?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外交局勢中,身為外交官的錢復又該如何費盡心思為國家折衝……
《錢復回憶錄典藏版 • 卷二》記述錢復如何以外交專長,修補中美斷交後的雙方關係,其中包括擔任駐美代表期間的努力經營,在軍購案上的溝通貢獻和經貿談判等皆為本卷重點。無論國際情勢如何變化,錢復均以外交上的專業學養,使中華民國能在詭譎多變的外交局勢中,站穩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
錢復
一九三五年出生,浙江杭縣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國際關係哲學博士。大學時代當選台大代聯會主席,創辦校園刊物,入選青年友好訪問團至歐亞各國訪問。
自美學成歸國後,自外交部科員基層做起,歷任行政院祕書、國立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外交部北美司司長、國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及政府發言人、外交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經建會主任委員、外交部部長、國民大會議長、監察院院長等重要職務。
曾獲首屆十大傑出青年。四十餘年公職生涯,錢復走過中華民國四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年代,對外擔起多項與國際社會接軌的任務,見證我國戰後在國際舞台求存圖強之血淚史;對內則參與台灣經濟起飛、民主變革等重大轉型時刻。曾獲文官最高勳章特種大綬卿雲、景星勳章,以及中正勳章等榮譽。現為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中華大學中華書院榮譽書院院長和「蔣經國國際學術文化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一九三五年出生,浙江杭縣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國際關係哲學博士。大學時代當選台大代聯會主席,創辦校園刊物,入選青年友好訪問團至歐亞各國訪問。
自美學成歸國後,自外交部科員基層做起,歷任行政院祕書、國立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外交部北美司司長、國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及政府發言人、外交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經建會主任委員、外交部部長、國民大會議長、監察院院長等重要職務。
曾獲首屆十大傑出青年。四十餘年公職生涯,錢復走過中華民國四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年代,對外擔起多項與國際社會接軌的任務,見證我國戰後在國際舞台求存圖強之血淚史;對內則參與台灣經濟起飛、民主變革等重大轉型時刻。曾獲文官最高勳章特種大綬卿雲、景星勳章,以及中正勳章等榮譽。現為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中華大學中華書院榮譽書院院長和「蔣經國國際學術文化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序
總序
去年五月天下文化出版《錢復回憶錄.卷三》,引起讀者相當正面的反應,有人想買卷一、卷二卻都絕版了,只能改買電子版,天下文化有鑑於此,就在今年重印卷一、卷二,和卷三合為「典藏版」。
我對讀者的反應只能說:感恩。我當初寫書的初衷是對幾位愛護我的長輩對我期許的一種回報,也想為中華民國近、現代史留下一點微小的紀錄。這三本書,除了根據我多年的日記,主要依賴我遵照胡適先生教導的要勤於蒐集資料:我經手的文件,這些文件我在上世紀末開始整理,裝成框函,在我寫完三本書後,我一算裝了一百五十多箱,今年四月初我將正式把這些文件送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庋藏。因為我在寫書過程中對於資料取捨頗費苦心。書的篇幅不能太厚,因此很多重要的事件未能寫入回憶錄,我祈盼未來能有學者檢閱這些文件,也許再可以出幾本有用的書。
我要再度感謝天下文化高希均創辦人、王力行發行人,兩位不為利潤只是想方便讀者。此外天下文化編輯團隊為「典藏版」所作的努力,不是言詞的感謝可以表達的。
二○二一年三月於台北
―――――――――――――――――――――――――――――――――
自序
當我在初中二年級讀書時,經常有機會隨同父母親去國立北京大學胡適校長的家中作客。胡府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一排五大間的書房,我總在那裡飽覽各種歷史及傳記的書籍。胡校長時時誇獎我,讓我盡量地閱讀。
十一年後我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求學,每逢假期常到紐約市東八十一街胡府,為胡夫人做些家事服務,稍有閒暇就在書房看書。最初胡先生還未回台北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每次見到我就會和我談在耶魯讀書的情形。他對我有意在外交史方面多做研究,甚為嘉許,並指導我如何蒐集資料。他認為大家都該勤寫日記,這是最珍貴的史料。至於自己的寫作必須保存底稿;再就是適當的時候要寫回憶錄,忠實記下自己一生的工作和想法。
胡先生對我的教誨經過將近半世紀,始終牢記在我心中。我很認真地遵循這位大師給我的指導—記日記、保存資料、寫回憶錄,雖然四十多年的公職生涯一直相當忙碌,我仍是鍥而不舍。可是過去三十年中我曾六次搬家,每次搬家總會失去一些文件;而二○○一年九月十七日納莉颱風,我的住所積水三呎以上,許多重要的照片和信件都被損毀。這很使我痛心,因為在寫作時需要的文件往往找不到。
我寫作這本回憶錄的過程,是依照我在研究院所受的訓練方式,先將所有的文件依年代順序逐一整理。在寫某一章節時,一定先將當時的日記重閱一遍,做卡片;再將相關文件檔案詳細閱讀,做卡片,然後決定寫作方向。因此我所寫的,都是根據文件檔案。由於我的文件檔案並不必然是完整的,所以我不敢說我寫的是事實的全部真相,但它至少是根據事實而寫的。
這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內人,因為她不斷督促鼓勵,並且容忍我在書房內弄得亂七八糟。對於一位性嗜整潔的家庭主婦而言,每天要面對資料東堆西放,不能清理,的確是要有無比的包容心。
我也要感謝多年的老同事李宗義先生,他為這本書投入無限心血,特別是將我的手稿轉為電子檔案。另外徐啟明大使曾閱讀本書的部分原稿,並提供修正建議,也要一併致謝。
當然,這本書中必然仍有缺失和謬誤,那是我的能力不足,還祈讀者惠予指正。
二○○五年二月於台北
去年五月天下文化出版《錢復回憶錄.卷三》,引起讀者相當正面的反應,有人想買卷一、卷二卻都絕版了,只能改買電子版,天下文化有鑑於此,就在今年重印卷一、卷二,和卷三合為「典藏版」。
我對讀者的反應只能說:感恩。我當初寫書的初衷是對幾位愛護我的長輩對我期許的一種回報,也想為中華民國近、現代史留下一點微小的紀錄。這三本書,除了根據我多年的日記,主要依賴我遵照胡適先生教導的要勤於蒐集資料:我經手的文件,這些文件我在上世紀末開始整理,裝成框函,在我寫完三本書後,我一算裝了一百五十多箱,今年四月初我將正式把這些文件送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庋藏。因為我在寫書過程中對於資料取捨頗費苦心。書的篇幅不能太厚,因此很多重要的事件未能寫入回憶錄,我祈盼未來能有學者檢閱這些文件,也許再可以出幾本有用的書。
我要再度感謝天下文化高希均創辦人、王力行發行人,兩位不為利潤只是想方便讀者。此外天下文化編輯團隊為「典藏版」所作的努力,不是言詞的感謝可以表達的。
二○二一年三月於台北
―――――――――――――――――――――――――――――――――
自序
當我在初中二年級讀書時,經常有機會隨同父母親去國立北京大學胡適校長的家中作客。胡府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一排五大間的書房,我總在那裡飽覽各種歷史及傳記的書籍。胡校長時時誇獎我,讓我盡量地閱讀。
十一年後我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求學,每逢假期常到紐約市東八十一街胡府,為胡夫人做些家事服務,稍有閒暇就在書房看書。最初胡先生還未回台北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每次見到我就會和我談在耶魯讀書的情形。他對我有意在外交史方面多做研究,甚為嘉許,並指導我如何蒐集資料。他認為大家都該勤寫日記,這是最珍貴的史料。至於自己的寫作必須保存底稿;再就是適當的時候要寫回憶錄,忠實記下自己一生的工作和想法。
胡先生對我的教誨經過將近半世紀,始終牢記在我心中。我很認真地遵循這位大師給我的指導—記日記、保存資料、寫回憶錄,雖然四十多年的公職生涯一直相當忙碌,我仍是鍥而不舍。可是過去三十年中我曾六次搬家,每次搬家總會失去一些文件;而二○○一年九月十七日納莉颱風,我的住所積水三呎以上,許多重要的照片和信件都被損毀。這很使我痛心,因為在寫作時需要的文件往往找不到。
我寫作這本回憶錄的過程,是依照我在研究院所受的訓練方式,先將所有的文件依年代順序逐一整理。在寫某一章節時,一定先將當時的日記重閱一遍,做卡片;再將相關文件檔案詳細閱讀,做卡片,然後決定寫作方向。因此我所寫的,都是根據文件檔案。由於我的文件檔案並不必然是完整的,所以我不敢說我寫的是事實的全部真相,但它至少是根據事實而寫的。
這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內人,因為她不斷督促鼓勵,並且容忍我在書房內弄得亂七八糟。對於一位性嗜整潔的家庭主婦而言,每天要面對資料東堆西放,不能清理,的確是要有無比的包容心。
我也要感謝多年的老同事李宗義先生,他為這本書投入無限心血,特別是將我的手稿轉為電子檔案。另外徐啟明大使曾閱讀本書的部分原稿,並提供修正建議,也要一併致謝。
當然,這本書中必然仍有缺失和謬誤,那是我的能力不足,還祈讀者惠予指正。
二○○五年二月於台北
目次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文集、傳記、回憶錄的用心 高希均
總 序
自 序
第一篇 從《台灣關係法》到《八一七公報》
第一章 接任外交部政務次長
第二章 《台灣關係法》下的中美關係
第三章 拓展東南亞國家關係
第四章 發展歐洲關係
第五章 初訪中美洲
第六章 參與對日工作
第七章 《八一七公報》風暴始末
第二篇 中美外交新篇章
第八章 履任駐美代表
第九章 父親逝世
第十章 經營中美外交
第十一章 駐美的最後一年
第十二章 江南命案
第十三章 援尼游案
第三篇 歷史新頁的展開
第十四章 軍品採購
第十五章 經貿問題第
十六章 亞洲開發銀行案
第十七章 台幣匯率案
第十八章 蔣總統逝世
第十九章 返國接掌經建會
【附錄一】 錢復履歷
【附錄二】 錢復英文著作
【附錄三】 錢復獲國內外授勳獎章
【附錄四】 人名索引
總 序
自 序
第一篇 從《台灣關係法》到《八一七公報》
第一章 接任外交部政務次長
第二章 《台灣關係法》下的中美關係
第三章 拓展東南亞國家關係
第四章 發展歐洲關係
第五章 初訪中美洲
第六章 參與對日工作
第七章 《八一七公報》風暴始末
第二篇 中美外交新篇章
第八章 履任駐美代表
第九章 父親逝世
第十章 經營中美外交
第十一章 駐美的最後一年
第十二章 江南命案
第十三章 援尼游案
第三篇 歷史新頁的展開
第十四章 軍品採購
第十五章 經貿問題第
十六章 亞洲開發銀行案
第十七章 台幣匯率案
第十八章 蔣總統逝世
第十九章 返國接掌經建會
【附錄一】 錢復履歷
【附錄二】 錢復英文著作
【附錄三】 錢復獲國內外授勳獎章
【附錄四】 人名索引
書摘/試閱
首次官方會晤
我到華府以後第一個重要的官方會晤,是在一月十二日下午去在台協會晤見國務院亞太助卿伍夫維茲(Paul D. Wolfowitz)。他是芝加哥大學的博士,曾在耶魯大學任教,在國務院擔任過政策設計局局長,並沒有中國背景,舒茲接任國務卿後何志立助卿請辭,才將他調來擔任助卿。伍氏是位謙謙君子,接下來三年多我和他有很密切並友好的互動。
那天見面伍氏第一句話就是:「上月十八日和你在電話中談話,非常愉快,今日晤面再一次向你致賀。」我想起來李潔明處長於十二月十八日在官舍為我餞行,突然間電話鈴響,他拿起話筒沒說幾句話,就交給我說:「是你的電話。」我接起話筒剛喂了一聲,那頭傳來聲音說:「我是保羅伍夫維茲,歡迎你來華府。」我很驚訝,和他稍事寒暄結束了交談。我問李君是否他安排的,他說不是。由這件小事我瞭解伍氏心思細密,將是一位極佳共事的優秀外交官。
伍氏在談話中重申去年《八一七公報》時的美方六項保證,但是他也說明未來的交往美方不能有官方性質,而且必須切實保密,希望我們不要太重視形式。我說明履任前各位長官均一再叮囑要與美國政府密切合作,避虛就實,以低姿態努力工作。我說明在赴任之前曾和新聞界的負責人有很長的談話,說明了若干新聞報導和揣測,對於國家可能造成傷害,請求他們協助,對軍售消息除美國政府已發表者,不作揣測或報導,對雙方高層接觸不作報導,其他可為中共用以傷害中美關係的敏感性事項也勿報導。
我也說明自己是深盼增進中美關係,其中經貿、文教、科技、觀光等無敏感性的關係,我會全力推展並予報導。至於有些事項敏感性不高,如引渡協定的締訂,可以積極進行;而有敏感性的問題如軍售等,則應審慎推動並避免任何報導。
接著我提到舒茲國務卿將於二月前往大陸訪問,對於高層訪問我國都很關心,只怕對我國的權益造成傷害,特別是四天前的《華盛頓郵報》報導國務院曾邀請專家討論中國問題。伍氏表示此為國務院一系列的討論會之一,參加者相當平衡,《華盛頓郵報》稱與會者表示美國應爭取中共以免其投向蘇俄,但實際上與會者都認為美國不應為一哀求者,故舒茲此行應以美國利益為先,不必遷就中共。
接著在一月二十一日上午,我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部主任席格爾和他的助理勞克思(David Laux)會晤。席氏是老友,在我駐美期間的前三年多擔任白宮職務,最後兩年接伍夫維茲擔任亞太助卿,可以說是我駐美期間交往最多的官員。他是一位正直誠信的人,也是我極為尊敬的友人,可惜他英年早逝,在我回國工作不久就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我對席氏表示來美前蔣總統曾指示要向雷根總統致意,也特別表示我方絕不會做任何可能使雷氏困窘的事,並且交代我要全力配合雷氏的工作。席氏表示雷根總統對蔣總統深有欽慕之情,此所以雷氏對我國關切問題,如舒茲訪問大陸,均指示應提早知會我方。中美間由於實際困難無法有官方關係,但仍可維持最密切的交往。席氏也代表國家安全顧問克拉克法官向我致意,他盼望能及早和我見面。
席氏接著說他知道我在美國國會內有不少友人,他希望我能在適當情況下使他們瞭解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做法上是有限制的。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也時常要我向參、眾議員進言。
我在來美之前,就曾請我在各國政界重要人士為我撰函介紹他們駐在華府的大使會面,除了我國有邦交的大使之外,亞洲、歐洲重要國家的大使都知道我的抵達任所。當時華府的外交團有一百二十多位大使,由於人數太多,外交團在抵任、離任時並不相互拜訪。不過我考慮到我國特殊的處境,仍逐一地去拜會邦交國的大使,他們中間有的也來處回拜。至於無邦交國家的大使,有些也歡迎我去拜會,有的則表示盼望在社交場合中會面。大約兩、三個月後,華府主要的外交團成員我都認識了,這在以後的社交場合是十分有助益的。
媒體鼓勵與警惕
我在華府工作的第一年一共做了三十九次演講,絕大多數在外埠。處內年長資深的同仁告訴我,在過去五十年間,從來沒有一位駐美大使或代表有如此多的邀請。在第一年以後,美國的外交關係協會和世界事務協會(World Affairs Council)每年一定要安排我到全美各地給他們的分會演說,總在十次以上。就他們而言,我是「廉價勞工」,因為我不但不收演講費,連飛機票和旅館費都自理;就我而言,這些協會提供我良好的機會,把我國的情形讓美國各地的菁英明瞭,所以雙方都有所得。
我到華府不到半個月,《聯合報》華府辦事處主任施克敏寫了一篇專欄報導〈錢復重建北美事務協調會〉,文中指出:「錢復的就任,大大提高了北美事務協調會全體人員的士氣。」「此外,錢代表似已體認到,在華府這個世界政治首府,關係複雜、人際錯綜、勢利險惡,因此事無大小,若走單一路線,極其危險。因此,錢代表已著手擴大接觸面,使協調會更耳聰、更目明。」
在我到華府工作四十天後,《台灣日報》華府特派員續伯雄以「小花臉錢復的蜜月」為題撰了專文。(「小花臉」一詞出自我對記者們談到,斷交時美國特使來華受到示威群眾的羞辱,把帳記在我的頭上,替我畫了小花臉想要我在華府出醜,伯雄兄說這是我適時自我警惕的一個外號。)文中提到「錢代表跟記者閒談時,便有三嘆,一是沒想到華府地區這麼大,出門一個來回,車程至少需一小時。二是美國每個地區都同等重要,恨不能把人撕成數片,可以分頭並進。三是由台北的官變成華府的民以後,美國朝野中許多人仍看我是官,但身在華府,沾不到官的半點好處,卻有官的一切不便。」「但他也有兩項鼓舞的發現:一是駐美辦事處上下同仁的工作能力與合作精神,比過去的瞭解更高一籌。二是美國友人支持協助的誠意超出了想像之外。」
一年以後,《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傅建中以「歲暮天寒訪錢復」為題寫了一篇專訪,結論中他指出:「中美之間沒有邦交是個現實,而且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實。錢代表坦然地說,從事外交,他是個現實主義者,面對冷酷的現實,他從不逃避,也不沮喪,他所想的,只是如何在惡劣的現實中,挽救、維護他所代表的國家利益。」「錢復在華府工作,不過短短的一年,說成功未免言之過早,若說已奠定良好的開始,則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演繹下去,也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了。錢代表該感到欣慰的是,公正的中美人士一致認為,在過去一年,錢代表和他那美麗端莊的夫人田玲玲女士,已為中華民國在美國樹立了良好的新形象。這形象所代表的是中華民國和西方文化的結晶,他們所表現的智慧、理性、高度的文明與教養,象徵著中華民國的新希望和優秀年輕一代的興起。」
這幾位媒體界的先進現在大多已退休或未退休,但是他們在華府長久居住和工作的經驗是我所不能及的。他們對問題的看法非常深入,可能比當事人的我還要透徹,這是我一再引用他們文章的主要用意。
我到華府以後第一個重要的官方會晤,是在一月十二日下午去在台協會晤見國務院亞太助卿伍夫維茲(Paul D. Wolfowitz)。他是芝加哥大學的博士,曾在耶魯大學任教,在國務院擔任過政策設計局局長,並沒有中國背景,舒茲接任國務卿後何志立助卿請辭,才將他調來擔任助卿。伍氏是位謙謙君子,接下來三年多我和他有很密切並友好的互動。
那天見面伍氏第一句話就是:「上月十八日和你在電話中談話,非常愉快,今日晤面再一次向你致賀。」我想起來李潔明處長於十二月十八日在官舍為我餞行,突然間電話鈴響,他拿起話筒沒說幾句話,就交給我說:「是你的電話。」我接起話筒剛喂了一聲,那頭傳來聲音說:「我是保羅伍夫維茲,歡迎你來華府。」我很驚訝,和他稍事寒暄結束了交談。我問李君是否他安排的,他說不是。由這件小事我瞭解伍氏心思細密,將是一位極佳共事的優秀外交官。
伍氏在談話中重申去年《八一七公報》時的美方六項保證,但是他也說明未來的交往美方不能有官方性質,而且必須切實保密,希望我們不要太重視形式。我說明履任前各位長官均一再叮囑要與美國政府密切合作,避虛就實,以低姿態努力工作。我說明在赴任之前曾和新聞界的負責人有很長的談話,說明了若干新聞報導和揣測,對於國家可能造成傷害,請求他們協助,對軍售消息除美國政府已發表者,不作揣測或報導,對雙方高層接觸不作報導,其他可為中共用以傷害中美關係的敏感性事項也勿報導。
我也說明自己是深盼增進中美關係,其中經貿、文教、科技、觀光等無敏感性的關係,我會全力推展並予報導。至於有些事項敏感性不高,如引渡協定的締訂,可以積極進行;而有敏感性的問題如軍售等,則應審慎推動並避免任何報導。
接著我提到舒茲國務卿將於二月前往大陸訪問,對於高層訪問我國都很關心,只怕對我國的權益造成傷害,特別是四天前的《華盛頓郵報》報導國務院曾邀請專家討論中國問題。伍氏表示此為國務院一系列的討論會之一,參加者相當平衡,《華盛頓郵報》稱與會者表示美國應爭取中共以免其投向蘇俄,但實際上與會者都認為美國不應為一哀求者,故舒茲此行應以美國利益為先,不必遷就中共。
接著在一月二十一日上午,我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部主任席格爾和他的助理勞克思(David Laux)會晤。席氏是老友,在我駐美期間的前三年多擔任白宮職務,最後兩年接伍夫維茲擔任亞太助卿,可以說是我駐美期間交往最多的官員。他是一位正直誠信的人,也是我極為尊敬的友人,可惜他英年早逝,在我回國工作不久就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我對席氏表示來美前蔣總統曾指示要向雷根總統致意,也特別表示我方絕不會做任何可能使雷氏困窘的事,並且交代我要全力配合雷氏的工作。席氏表示雷根總統對蔣總統深有欽慕之情,此所以雷氏對我國關切問題,如舒茲訪問大陸,均指示應提早知會我方。中美間由於實際困難無法有官方關係,但仍可維持最密切的交往。席氏也代表國家安全顧問克拉克法官向我致意,他盼望能及早和我見面。
席氏接著說他知道我在美國國會內有不少友人,他希望我能在適當情況下使他們瞭解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做法上是有限制的。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也時常要我向參、眾議員進言。
我在來美之前,就曾請我在各國政界重要人士為我撰函介紹他們駐在華府的大使會面,除了我國有邦交的大使之外,亞洲、歐洲重要國家的大使都知道我的抵達任所。當時華府的外交團有一百二十多位大使,由於人數太多,外交團在抵任、離任時並不相互拜訪。不過我考慮到我國特殊的處境,仍逐一地去拜會邦交國的大使,他們中間有的也來處回拜。至於無邦交國家的大使,有些也歡迎我去拜會,有的則表示盼望在社交場合中會面。大約兩、三個月後,華府主要的外交團成員我都認識了,這在以後的社交場合是十分有助益的。
媒體鼓勵與警惕
我在華府工作的第一年一共做了三十九次演講,絕大多數在外埠。處內年長資深的同仁告訴我,在過去五十年間,從來沒有一位駐美大使或代表有如此多的邀請。在第一年以後,美國的外交關係協會和世界事務協會(World Affairs Council)每年一定要安排我到全美各地給他們的分會演說,總在十次以上。就他們而言,我是「廉價勞工」,因為我不但不收演講費,連飛機票和旅館費都自理;就我而言,這些協會提供我良好的機會,把我國的情形讓美國各地的菁英明瞭,所以雙方都有所得。
我到華府不到半個月,《聯合報》華府辦事處主任施克敏寫了一篇專欄報導〈錢復重建北美事務協調會〉,文中指出:「錢復的就任,大大提高了北美事務協調會全體人員的士氣。」「此外,錢代表似已體認到,在華府這個世界政治首府,關係複雜、人際錯綜、勢利險惡,因此事無大小,若走單一路線,極其危險。因此,錢代表已著手擴大接觸面,使協調會更耳聰、更目明。」
在我到華府工作四十天後,《台灣日報》華府特派員續伯雄以「小花臉錢復的蜜月」為題撰了專文。(「小花臉」一詞出自我對記者們談到,斷交時美國特使來華受到示威群眾的羞辱,把帳記在我的頭上,替我畫了小花臉想要我在華府出醜,伯雄兄說這是我適時自我警惕的一個外號。)文中提到「錢代表跟記者閒談時,便有三嘆,一是沒想到華府地區這麼大,出門一個來回,車程至少需一小時。二是美國每個地區都同等重要,恨不能把人撕成數片,可以分頭並進。三是由台北的官變成華府的民以後,美國朝野中許多人仍看我是官,但身在華府,沾不到官的半點好處,卻有官的一切不便。」「但他也有兩項鼓舞的發現:一是駐美辦事處上下同仁的工作能力與合作精神,比過去的瞭解更高一籌。二是美國友人支持協助的誠意超出了想像之外。」
一年以後,《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傅建中以「歲暮天寒訪錢復」為題寫了一篇專訪,結論中他指出:「中美之間沒有邦交是個現實,而且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實。錢代表坦然地說,從事外交,他是個現實主義者,面對冷酷的現實,他從不逃避,也不沮喪,他所想的,只是如何在惡劣的現實中,挽救、維護他所代表的國家利益。」「錢復在華府工作,不過短短的一年,說成功未免言之過早,若說已奠定良好的開始,則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演繹下去,也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了。錢代表該感到欣慰的是,公正的中美人士一致認為,在過去一年,錢代表和他那美麗端莊的夫人田玲玲女士,已為中華民國在美國樹立了良好的新形象。這形象所代表的是中華民國和西方文化的結晶,他們所表現的智慧、理性、高度的文明與教養,象徵著中華民國的新希望和優秀年輕一代的興起。」
這幾位媒體界的先進現在大多已退休或未退休,但是他們在華府長久居住和工作的經驗是我所不能及的。他們對問題的看法非常深入,可能比當事人的我還要透徹,這是我一再引用他們文章的主要用意。
主題書展
更多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