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我在地球旅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動物、那些事
滿額折

我在地球旅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動物、那些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我在地球旅行:
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動物
30年旅遊經驗,足跡遍布5大洲
190個國家,5,000小時紀錄片,40,000件私人收藏
眭澔平的世界旅人微日誌,首次公開!

旅行,會遇到什麼事?
自助旅行始祖眭澔平告訴你,
旅途上的狗屁倒灶,全是人生最豐富的養分!

那些人,亞馬遜食人族、非洲大嘴族,
都在行腳中擔綱最佳演出!
那些事,鞭炮上身重度灼傷、半路遇到劫車賊,
倒楣事通通幸運翻身!
那些動物,被歌聲吸引圍觀的南極企鵝、可遇不可求的天堂鳥,
都是旅途上的最佳夥伴!

擁有「全台灣最令人羡慕的人生」的眭澔平,集結30年來的旅遊精華,以最深情的筆觸,寫下最真摯的旅遊紀實與感悟。
「每一趟旅行,都是一次修行;每一次出走,都是一次尋找自我的機會。」累積旅行中的踏出每一步、沉澱沿途體會的每一次感動,從眭澔平的旅人日誌中,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眭澔平將帶領你一同體驗,旅遊不只是旅遊,還是一趟與心靈對話的文化之旅,更是一場漫長的人生修行。

本書特色 

■全書獨家收錄近300張眭澔平私人珍藏照片,全書以彩色照片呈現,讓眭澔平帶領你真實去一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紙上環遊世界。
■你有錢也買不到的眼界。「地球外星人」眭澔平,
第一次細數家珍地分享他周遊全球五大洲的奇異收藏。
■一本提供挑戰視野、說嘴臭屁最好的資材,
最符合「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眭澔平

曾擔任台灣電視台新聞主播、中央電台音樂總監、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服務於非洲難民營與中南美洲街童收容中心,並曾任教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具備國際專業領隊導遊與心理諮商執照。目前擔任全球旅遊網與世界遺產總策畫。

從20歲起,眭澔平就展開了環遊世界旅行,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訪拍攝,累積了四萬餘件收藏,擁有超過五十餘萬的文字創作。離開電視台後,他開始進行全球文化與田野調查,期許自己能將廣博的世界人文知識一一記錄下來。

名人/編輯推薦

【在地球推薦】
文壇大師 司馬中原
著名資深媒體人 盛竹如
資深政論記者 馬西屏
著名旅遊作家 溫士凱
著名網路部落客 蔡阿嘎

探險世界就是探索心靈 眭澔平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從一名接觸時代與社會脈動的專業電視新聞主播,到美歐兩地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的求學者,逐漸領略到了讀萬卷書之外的行萬里路,處處是鮮活的知識,處處也竟是神祕奇特的未解之謎。回顧往昔,自己已經走訪了全球五大洲一百九十多個國家了。最後,最耐人尋味的竟是發現:

愈是自助旅行環遊世界,
愈是感覺到個人的渺小;

愈是看到世界各地的惡,
心裡也愈是深植著一份謙虛誠摯的善根;

愈是向神祕的外在世界探索一分,
就愈向自我內在的心靈世界耕耘一處。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所居住生存的空間裡有太多太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地球村奇幻懸疑的人類古文明令人神往,五花八門的民俗文化令人目不暇給,當然還有許多值得我去探險、去體驗的古今祕境。

或許是因為過去新聞採訪第一線的紮實歷練以及上學時主修歷史的學術背景,我特別喜歡田野調查式的記錄歸納和分析探索鮮活生動的史料。此外,我還有累積多年的電視多媒體影像傳播製作經驗,從拍照攝影、資料採集到民俗收藏,我都自己動手,收集的史料文物分門別類,足足占滿了五層樓的空間。坐擁這些寶貝,我在生活中隨時都會自然地撞擊出許許多多跨文化、異文明,甚至超越時空宇宙的思想。

當然,的確仍有很多課題是玄奇未解,有些古文明之謎甚至毫無蛛絲馬跡可循。我個人採取的方法是:直接提起背包去當地旅行。而這放空自己實地親身探險的體驗,讓我逐漸對這廣闊深邃的研究領域有了一些初步的領略與心得。在這裡,我將透過我的書一併與讀者誠懇無私的分享。

我知道,以我的一己之力的這種自費自助單人旅行探險,肯定還有太多力有未逮之處,或有待更進一步修正的空間。但至少我可以確定一件事:在探尋古文明與世界神秘現象的答案之前,人類必須完全摒棄自以為登峰造極的現代科技,還要把自己從人類現存的知識體系中掙脫出來,重新歸零。因為在我們對神秘古文明、原始祕境、奇風異俗的一系列探索中,我們過往所習以為常的大小、遠近、輕重、優劣、善惡、好壞等僵化的價值標準都會被全盤顛覆,徹底洗牌。唯有歸零,才能用不抱任何成見的開闊心胸,重新廣納千山百川,並吸收寰宇星際最純淨的正能量,從而得到心靈真正的觸動。

儘管多年來我一直一個人單槍匹馬環遊世界,悉心尋訪探索的答案,似乎就像是數學座標上的一條漸近線,永遠不能、也沒有必要像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直線那樣切入座標點上,給我們所謂的標準答案;它只可能不斷地接近事實真相。但最可貴也最有意義的一點就是:這個激發我們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有允許我們人類馳騁的想像空間,有人類最真純善美的謙卑淳厚,也有人類從古到今最可貴輝煌的人文精神。

至少,閱讀我寫的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最華麗的探險、一次最浪漫的回憶、一次最驚險的世界旅行。歡迎您的加入和分享!

目次

作者序 探險世界就是探索心靈 眭澔平

01 我心向世界
02 誰應該與我相遇
03 新幾內亞食人族之旅
04 撒哈拉的故事
05 我的南極演唱會
06 雨林深處有人家
07 見證失落的成年禮
08 拜訪亞馬遜食人魚
09 我的森林派對
10 我的土著生活
11 消失的部落
12 我與動物有個約會
13 英國的神奇麥田
14 祕魯納茲卡探奇
15 百慕達消失的時間
16 金字塔巡禮(上)
17 金字塔巡禮(下)
18 空中石城(上)
19 空中石城(下)
20 復活節島奇幻巨石像
21 非洲天堂裡的村莊
22 我是大明星
23 部落相親大會
24 沙漠深處的布希曼
25 亞非長頸族之旅
26 緬甸的夢幻路程
27 喜馬拉雅山下的村莊
28 危險的旅程
29 有多遠走多遠
30 眭澔平收藏世界

書摘/試閱

01我心向世界

早在一九八一年第一次飛向世界,我就開始了自己的環球旅行的夢。在過去的三十幾年裡,我從台灣出發,一共跑了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腳步遍布世界五大洲和南北極。每到一個地方,我都用心記錄拍攝,迄今已經收集了超過五千小時的影像資料。

我特別期望尋找一種能夠超越語言文化、自然地理隔閡的心靈交流。所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其實就是這樣。
把旅行當作修行,正是我的目標。

其實我的旅行,就像是一種修行。每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首先我要面對的便是旅途中的奔波勞苦。比如:一九九○年,我在埃及參觀金字塔古蹟區時,當地的溫度就超過了四十二度;而二○○四年,我在西伯利亞旅行時,溫度是零下四十度,大風夾雜著冰雪,甚至把我的帽子都吹跑了,害我追了一大段路才撿回來。

當然了,我還要面對各種行程上可能的危險和變數。二○○一年,在一次亞馬遜河之旅中,我和當地土著一起,乘坐獨木舟捕魚,結果小船漏水,很快就沉入食人魚出沒的河裡。幸好,這次事故有驚無險,我們安全地爬到了岸上。
但是,二○○五年在南印度教的一次滿月的濕婆神過火節儀式上,我卻意外地被人群擠入火堆,結果燙傷了腳底,不得不中斷旅程入院治療。

澔平的旅行小知識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六,在月圓的晚上,印度教教徒會舉行一種特殊的儀式,人們要赤腳走過一個佈滿熾熱火炭的坑,火炭的溫度在五百至八百度,但是從上面走過的人卻不會被燙傷。過火儀式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有數千年之久,一些古老的部族,例如:斯里蘭卡、斐濟群島和台灣,甚至歐洲的保加利亞,都有過火的傳統祭典儀式。

為了鍛鍊自己的膽識,我甚至曾讓上萬隻蜜蜂爬滿自己的身體。儘管環遊世界危機四伏,我還是樂此不疲,永不枯竭的熱情和毅力是我投身到世界各地風土人情,並用攝影機記錄的最大動力。

無論身處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我都深深地感到:地球村就是我的家。
同時,擁有台大歷史學系、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和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東亞研究碩士與博士教育背景的我,非常熱衷於比較世界各地文化的異同,不但要自己來親身體驗和當地人進行生活交流,還要把研究感受的結果用寫的、畫的、唱的、說的種種人文方式融入自己的書籍和作品裡。

在我的文化探險之旅中,既有全世界原始部落的各種風土民情、不同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動物,也有遠古文明遺留下來的未解之謎。比如:智利北部和秘魯南部有很多木乃伊區,過去這裡的人認為,人在母親的肚子裡都是坐著的,所以死的時候也要坐葬,凡此種種都讓我逐步拓展了胸襟、大開眼界。

除了帶有學術性質的遊歷之外,我最看重的是如何把自己徹底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中。和普通的觀光客不同,我從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遊覽。在我看來,身體力行的學習才是超越語言、文化和地理隔閡的有效方法。
很多人提到旅行,可能覺得這不過是一堆可以向他人炫耀的數據,好比說你去了幾個國家、我去了幾個地方……。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懷著怎樣的心情,以及怎樣的胸襟、氣度去和當地人相處,這才是最關鍵的,也是一個把旅行當修行的行者,最需要做的功課。

我最辛苦的一課,恐怕要數二○○四年在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家菲律賓的一次旅行。在邦邦牙省(Pampanga)聖佛雷南多市(St. Frenando)的聖彼得鎮(St. Pedro),有一個叫做古毒(Cutud)的小村子。數百年來,村民一直保留著一個傳統,就是在復活節前夕由虔誠的民眾自願者,以莊重嚴肅的緬懷紀念儀式,把耶穌受難的過程重演一遍。從一九五五年開始,這個儀式使用真正一體模製的鋼釘把人釘在十字架上,至今已延續半個世紀之久。

二○○四年四月九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請示說服,當地人最終同意了我這個外國人可以親身參與整個釘上十字架的古老儀式。我立刻面臨了對自己勇氣的極大挑戰,這甚至超過了我在印度教過火節時所經歷的考驗。村民們從來也沒想到,會有一個外地人接納他們的傳統,像成年禮考驗勇氣和膽識一樣,自願忍受鋼釘刺穿手掌心的痛苦。儀式還沒有開始前,報名的十五人中就有三人因為恐懼而退出了,而另外兩人也因為疼痛而引起休克被救護車送往了醫院。在近距離拍攝下一個「受難者」時,我內心的恐懼也油然而生,雖然還沒輪到自己,但我已是汗如雨下。終於,我還是讓自己沉著平靜,躺在了十字架上。

我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後,十字架被立起了足足二十分鐘。
坦白說,當時連風吹過來我都非常地疼。就在這個時候,救護車來了。我一度以為是因為看到我疼痛的表情,他們要把我送到醫院;結果,救護車不是來送我的,而是旁邊有兩個人看到我被釘,一個人昏倒了,一個人又休克了,救護車把他們送走了。

儘管十字架每一個小小的搖晃都是一次劇烈疼痛的折磨,我卻在喧囂之中體驗到了一種奇幻般的寧靜。甚至,我開始為他們高聲唱起了拉丁文的聖歌。我的鎮定表現贏得了當地民眾的陣陣喝彩。

這一刻,我忽然發現,原來旅行就是在上課般的修行,這次旅行為我上的這一課是:人們內心的恐懼,才是我們這一生最大的敵人,而並不是打擊我們、傷害我們的那些外在的人、事、物。因此在那一刻,我非常開心,因為我克服了自己的恐懼。

據說,半個世紀以來,我是唯一親身體驗古毒村這一儀式的外邦人。剛從架上下來的我,收到了近乎英雄般的禮遇。那一次的考驗,啟發了我很多思考,也給了我更多的信心進行接下來的旅行。

到底是誰給了我環遊世界的勇氣?
我能夠環遊世界,和我所選擇的職業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長達二十多年大眾傳媒的工作經驗,使我得到完整的身心歷練,並讓我在後續的文化探險中,可以從容地應對將要面臨的種種問題。

我一直很慶幸,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新聞的主播和記者,後來延伸到電視和廣播節目的主持。另外,在文學音樂和戲劇等方面,我也得到了不少的肯定。
這些都對於我未來的旅行,有著很深遠的影響。我的旅行的第一步,便是從空難和山難的現場新聞採訪開始的。在八○年代的台灣傳媒界,我得到了「首席災難記者」的美譽。一九八八年韓國大選,我和攝影同事被台視派去首爾現場報導採訪,並獲得當年台灣第二十三屆新聞金鐘獎。
除了做記者和節目主持人,我還當過歌手,出過自己的唱片,並多次獲得台灣金曲獎。

從一九八八年到二○一三年,我先後出版了三十多本書,大多都和自己的人生成長心得與旅行見聞經歷有關,也得到台灣文學獎、上海國際音樂節銀獎與總計十座金鐘獎與金曲獎,這些獎金、稿費和版稅,又繼續支持我開始新的探險旅程。在勤奮努力和多元化的發展下,我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環球旅行的紀實影片拍攝記錄中。

很多人常常問我:「眭澔平,為什麼你要旅行呢?當電視主持人或者新聞主播,不是挺好的嗎?」其實,被問久了我自己也很納悶,因為旅行的確是很辛苦,要到處奔波,還有那麼多不確定的因素。可是後來發現,正是我原本極為平凡的人生中有兩位女性影響了我,促使我去環遊世界。

第一位就是我的母親。我母親在上海土生土長,一九四九年到了台灣。可是沒想到,生了我四個哥哥姐姐之後,我出生那年,台灣發生了「八七大水災」,大著肚子的母親被泡在髒水裡,再加上我又延遲兩個月才拖到在聖誕夜這樣寒冷的日子裡出生;導致母親因難產和產後失調,在她人生最後二十四年裡都是斷續癱瘓在床。

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要照顧母親,原本膽小害羞的我要活潑好動的為母親講述外面的故事。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就趴在床邊畫下自己的見聞,然後講給母親聽。我記得當時自己畫了一幅叫做「廟會」的蠟筆畫,心裡想著,母親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那我就畫給她看。在她臨終前,我在母親的病床邊畫畫創作的便是台灣大學現在使用的校徽設計圖。

時光一晃過去了,可是我一直記得,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帶著我的母親看了外面的世界。而這份心意,也讓我一直把旅行當作是要跟母親講故事的約定。這第一個故事,竟然就是從自己媽媽的病床旁邊開始的。
如果說,母親是我走出去看世界的原始動力,那麼與另一位傑出女性的友誼,則是我二十多年來持續環遊世界的動力。

這位影響我旅行世界最深的人,就是三毛。我們是極為知心的好朋友,也是極為投緣的忘年之交。她是台灣知名作家、當代華人世界遊記文學的先行者,她的驚人才華和傳奇經歷,在如今四十歲左右的讀者群中,仍被津津樂道。在一次對三毛的採訪中,我與她相識、相知,兩人無話不談。

三毛曾經對我說:「眭澔平,你是我靈感的泉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讓我說『不得了了,我現在眼花繚亂,腦子不管用了。』一上午的談話,我用腦太多。你會說妳喜歡──沒有人跟我這麼說過。我跟你說啊,我很久沒有跟一個人說話說到像你這個程度了,雖然我每天都跟人說話。」

雖然兩人相差近十七歲,但是旅行和寫作總是我們談不完的共同話題。在一段電話留言中,三毛對我說:「澔平,我是三毛,我剛才看了你寫的那篇東西,不知道你自己看到了沒有?我覺得小標題用得很好。你回來之後,要不要跟我討論一下我那篇文章的小標題?如果你想的話,我今天大概晚上一點鐘還接電話。你在家嗎?好,再見。」

我現在仍然保存著三毛當年所用的行李牌,上面寫著她的本名——陳平。我也保存著三毛當年最愛的小熊,在標籤上,她特別寫著:「小熊從英國帶來」,也就是當時我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英國帶回來的。而她也因此給我取了個綽號:小熊。這隻小熊是她在一九九○年十二月八日,也就是過世前不久,在台北榮總醫院收到的。

在三毛離世前的一段時期,我和她曾準備合寫一本書。為了收集資料,我和三毛開始留心保存兩人的談話記錄。沒想到,我無意中竟然收錄了三毛生前的最後兩段留言:「小熊,如果你回台灣了哦,我是小姑,你如果回台灣了請你打醫院這支電話,如果回來的話。小熊,你在不在家?好,我跟你說,我是三毛,如果你明天在台北,請你打醫院的電話。再見。」

「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澔平?你不在家。我是三毛。」
在即將要離開人世前的幾十分鐘到幾分鐘,三毛撥到我台北的家,但是當時我正在外地辦簽證,沒有接聽到,更何況那個時候也沒有手機,根本無從聯絡。

在三毛離世後,我寫了一首歌:《蒲公英的哭泣》。我總覺得,她並不是悲傷地過世了,而是像蒲公英一樣。你看那圓球的花絮,吹起來每一個都是種子,飛起來更像一滴滴眼淚;但是無論飛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它們也都是一粒粒種子,又開始了一段段新的旅程。所以,我用《蒲公英的哭泣》來寫三毛的一生,悼念她。

隨著那微風飄起,穿越過藍藍晨曦,浮在空中遊戲;
輕輕地飛向異域,連串著如淚白翼,我聽到蒲公英的哭泣。
隨著那生命旋律,穿越過四海天地,愛在心中洋溢;
輕輕地揭開記憶,連串著悲歡笑語,我聽到妳相思的情意。
隨著那青絲一縷,穿越過生死別離,夢在幽冥重聚;
輕輕地旋動心曲,連串著世人猜疑,我聽到你傲笑在天際。
隨著那沙漠雨季,駱駝已不再哭泣,心卻冰火衝擊;
輕輕地結束孤寂,連串著一生傳奇,你就像蒲公英的哭泣。

當時,我正在英國里茲大學攻讀社會經濟學博士,剛剛放棄了名利雙收的主播工作,正準備安心做一名學者,可三毛謎一樣地突然離世,促使我篤定把她那未完成的環遊世界的信念堅定走下去。

在每一次旅行的過程中,我確實都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好像是在接續她的腳步,完成她沒有走完的旅途。特別是每次我讀到她過世前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我心情總是無法平復──「小熊,我走了,這一次是真的。在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

三毛生前曾跟我說,有機會一定要幫她實現幾個夢想,只是沒想到,這些話猶然在耳,她就已經走了,反倒那些話變成了我和她之間的生死之約。
第一個,她跟我說她最喜歡小熊,因為她認為玩具熊是所有西方小孩從小到大,甚至到老,都要抱在懷裡的,即使弄得舊舊髒髒的,也是一輩子最心愛的夥伴。所以,她希望有機會能夠讓我幫她抱到一隻真正的熊。

第二個,她說我是屬豬的,希望有機會也能夠幫她去抱一抱老虎,也就是所謂的「扮豬吃老虎」。這兩種動物,是她最喜歡的。
而第三個,她跟我說,世界上有個食人族,她一直想去看看,卻總是沒有勇氣去,也沒有機會去。

因此,下面逐步展開的這個故事,也是我的旅行,便是我想送給三毛最後的禮物──新幾內亞食人族之旅。

02誰應該與我相遇
有的人旅行是為了觀光休閒,有的人旅行是為了探索發現。一九九○年代,也就是二十多年前,我首度去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那一次旅行,則是為了學術研究的一個田野調查。當時我正在做歷史和人類學的博士論文研究,我的導師告訴我一定要去巴布亞新幾內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是西南太平洋中的一個群島國家,島上生存著包括傳說中的食人族在內的七百多種族群。我一直想探訪一個叫做「天堂鳥族」的民族,而相關數據資料顯示,這個族群的一支就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包爾(Rabaul)地區。

讓我大感意外的土著家庭
尋找天堂鳥族是我此行的目的,我知道這並不容易,但是在尋找問路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意外的驚喜,甚至還與當地人建立了友誼。
在問路的過程中,我進入一個村子,沒想到村子裡的每一個大人小孩,都對我開朗地笑,讓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做記者時,我曾經去過不少國家,但到大洋洲還是第一次,那也是我自助旅行的真正開始。除了做論文研究,我還打算替三毛完成探訪食人族的心願。
其實,這個時候我剛放棄了令人羨煞的新聞主播和電視主持人的工作。很多人認為那是個名利雙收的職業,問我為什麼要放棄它去讀博士,又為什麼要繼續讀博士跑出去旅行。對我來說,當時內心裡也非常忐忑不安,我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也不知道念完博士後再回到台灣,是不是還能擁有那些讓人羡慕的工作。當我跨出自己旅行的第一步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非常羞澀和膽怯的。
然而,在尋找天堂鳥族的過程中,我無意中邂逅的一個土著家庭,使原本有些矜持的我,很快柔軟放鬆了下來。

這是我第一次跨出腳步來到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度,而博士論文研究的田野調查更要求我必須跟當地人有很多互動,所以我真的很感謝這一家人,是他們的微笑使我敞開了心扉,他們也真的把我當作自家人。他們給了我一份信念,而這份信念太重要了!我相信人性,也相信那種直覺的感應,更相信自己的誠懇和微笑可以打動別人。正是有了這份信念,我才有勇氣繼續進行接下來的旅行,走遍世界五大洲,近一百九十個國家。

當時巴布亞新幾內亞正值收穫的季節,椰子、檳榔、可可都到了成熟期,開朗豪爽的男主人殷勤地款待了我這個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他的慷慨甚至超出了我的想像。

這家人到底熱情和好客到底到什麼程度,以至於讓我這個初次旅行的人非常意外呢?他們居然把院子裡,所有能摘的水果都摘遍了!尤其是那男主人太可愛了,我跟他非親非故的,完全不認識,甚至連語言都不通,他卻開心地把家裡的東西都拿了出來。

後來,他用樹皮擰成一根繩子,套在自己的雙腳上。我想,他要幹什麼呢?原來,他要爬樹。太好玩了,這太有學問了,他們的祖先敎他們要這樣爬樹,尤其是椰子樹。椰子樹長長直直的,他把兩隻腳踏在樹幹上,好像吸附在上面一般,然後一步步地往上跳。

在椰子樹上,他還配合我的拍攝。他摘第一顆椰子的時候我沒有拍到,我就喊:「再來一次,再來一次……!」他不厭其煩地摘著椰子,而且細心地把它丟得遠一點。換作是我爬到上面,一定是讓椰子像自由落體那樣垂直掉下來,可能就會剛好砸到下面看熱鬧的人的腦袋。

這個大家庭樸素好客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即使語言不通,賓主之間的溝通還是愈來愈自然,開心的笑聲在樹林裡迴盪。小孩們也很開心,大家又玩又鬧,就跟歡迎新夥伴一樣。這時,我更開心,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跟自己的文化落差較大的民族部落,他們雖然已經受到了一些現代文明的洗禮,可是還是那麼善良,善良到連我都覺得彼此好像認識好多年了。

過了一會兒,男主人拿過來一個椰子,這個椰子跟我以前看到的不一樣。以前的椰子只要剖開,或者戳一個洞後就可以喝到椰汁了,但這個椰子裡面好像還藏著一個 「蛋糕」。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老椰子放久了,裡面的椰子水就會慢慢變成一種半固體,嚐起來味道也相當不錯。

在院子裡,我看到一個像小花園一樣的地方,結果用手腳比畫了一下,我才知道原來那是男主人媽媽的墳,而他的媽媽才過世一個星期而已。我一聽,甚是震驚。新墳上面的泥土還濕濕的,上頭種滿了花。他們還要求我幫他們跟這座墳一起合照。要是在台灣,母親才過世一個禮拜,子女應該是非常悲傷的,可是他們每一個人的笑容怎麼都那麼燦爛?是因為我的到來嗎?當然不是。

我發現他們真的是一個非常樂觀開朗的民族,尤其是在合照的時候,他們好像摟著自己的媽媽一樣——雖然只是一座墳。以至於最後,我都被他們自在的心情感染了。因為還要尋找天堂鳥族,我不得不離開這裡;這時,一個小男孩知道我得走了,他就學他爸爸飛速地爬到樹上。我趕忙說:「不要再摘了。」可是小男孩又摘下了一個水果。

這個水果看起來像個瓜,是絲瓜、苦瓜,還是什麼瓜呢?都不是。
別看小男孩人小,他拿著一把大刀一點都不害怕,反而手法利落,幾刀下去就把水果剖開了。這原來就是我們吃的巧克力原料,也就是可可。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巧克力是用可可做的;也第一次知道,原來生可可吃起來味道也很好。

他們家能摘的也差不多都摘完了,我該回饋他們什麼呢?剛好,之前新出了一張唱片,我就送給了他們。這張唱片後來還得了金曲獎,這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哦,因為他們也幫我唱了一句:「是誰?應該與我相遇?」
當時,我教他們唱中文歌,沒想到男主人歌唱得還不錯,他學著我唱中文歌,有模有樣的。其實,我真的想留下來、住下來,因為怎麼會有這麼可愛的人,幫我打開一扇行者之門,進入他們的家園。

我要走的時候,他們對我說:「博艾諾圖納。」這是什麼意思?再見嗎?後來我才知道「博艾諾圖納」就是說:「保重啊,我的孩子。」好溫馨啊,他們對待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是這麼的真誠可愛,把每個人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是我這個經過他們家院子問路的陌生人都有這個榮幸。
因為還要尋找天堂鳥族,我不得不告別了這個土著家庭,繼續打聽天堂鳥族的位置。當然,要離開這個小村,我真的是依依不捨,可是我的目的地是天堂鳥族的部落,所以還是得趕路。

探訪巴布亞新幾內亞天堂鳥族
天堂鳥族其實也是食人族的一種,可為什麼要叫天堂鳥族?因為這個民族跟天堂鳥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整個巴布亞新幾內亞,不論是國旗還是錢幣上都印著天堂鳥的圖案,牠也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鳥。這種鳥最特別之處是,在求偶的時候,會展現一種特別的舞姿,尤其是公鳥跳這種舞蹈時,更是美麗。

在計劃當中,我要研究當地人類跟野生動物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密切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把野生動物的習性融入生活,完全落實在傳統文化當中。當我走進這個村子的時候,終於揭開了謎底。

他們每天看到這種奇特珍貴的天堂鳥,把天堂鳥的羽毛變成服飾、頭飾,也將天堂鳥的舞蹈變成對異性表達愛意的方式。當我看到那些男士頭上戴著大大的天堂鳥羽毛抖動跳舞的時候,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許多研究單位都會注意到這個民族,這是因為他們在跳起求偶舞時,真的很像一隻展翅的天堂鳥,而他們的舞蹈老師就是一隻天堂鳥。

配合著鼓聲的節奏,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在這片原始的雨林裡面,在這些有著七百多種民族、一千多種不同語言的國度裡面,他們為什麼會這麼獨樹一幟。
還記得那個午後,陽光太美了,灑落在天堂鳥的羽毛上,一眼望過去,好像成熟的稻浪在搖擺。當地人黝黑的皮膚,映著午後的陽光,更是閃閃發亮。仔細一看才知道,其實那不是他們天然的膚色,而是他們從一種特別的陶土中,揉出一種油塗在身上,皮膚才變得那麼美。在他們求偶的時候,這樣更能夠吸引異性的注意,並且聽說,這陶土還有護膚效果呢!我也跟他們學,試試將陶土抹在自己的手上和臉上。經過這段互動,我跟他們變成了好朋友。

天堂鳥族的烹調方式也讓我大開眼界。他們在火堆上放了一個蓋著芭蕉葉的小陶甕,我那時還擔心,聽說他們是食人族,那會不會下一頓餐,陶甕裡面煮的就是我?結果我太多心了,裡面煮的是香蕉和鮮魚。這倒挺有趣的,竟然把魚跟香蕉煮在一起,但吃起來竟也可口。

清淡的飲食、溫和的笑臉,大大消除了我在見到他們之前的緊張和疑慮。事實上,正如上一個土著家庭的慷慨好客令我大感意外一樣,這個傳說中有食人傳統的天堂鳥族,所展現出的善良和熱心也讓我感動不已。
這個原始部落雖然沒有把他們所有的果子全摘來給我看、給我吃,可是他們卻願意把族人會的絕活,都使出來給我看。首先,他們族裡的男人把椰子樹上的椰子葉採集下來,編成蓆子。這蓆子又可以坐,又可以睡,有的還可以當裝東西的包包。天堂鳥族的編織工藝真的非常高超。

我再回頭,看到全村的婦女們在那裡製陶,製陶的過程非常完整。她們知道我在做研究,四位婦女居然分工明確,將製陶的各個步驟展現在我面前:第一位婦女,先把陶土和水和在一起,然後用一個杵子搗土,增加它的黏度;第二位婦女也很用心,她將陶土揉成一個圓形的蛋,也就是陶罐的原型;第三位婦女則往陶土蛋的裡面捏,捏出陶罐容器的內部;第四位婦女就更用心了,她用刮子細細地刮出一個平滑、完整的成品;最後,一個完美的陶器就呈現在了我的面前。這就好像一個原始生產線,各個步驟一應俱全。

她們真的太有心了,一絲不苟,而且非常認真,讓我這個陌生的外地訪客能夠很快地了解他們的文化進程,尤其是製陶的技術。這在我的心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這個小村子裡,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造訪會受到這般禮遇;我在看他們,其實他們也在看我,而且全村的人都來了,都圍著我。這般禮遇我,是因為小村子從來沒有外來的訪客嗎?還是因為這一天他們心情特別好?我相信,我得到的答案是:只要你敞開心扉,你會發現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總之,這一天真的太充實了,這些朋友讓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也就是旅行的第一步,得到了最好的收穫和最大的信心。巴布亞新幾內亞之旅,距今已經超過整整二十年了。你想,那個時候,我才初出茅廬,才從一個學術研究的田野調查開始我的自助旅行。它為我此後的旅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以至於將來無論是與誰相遇,我都已懂得怎麼去交往。而這在環遊世界的旅程中,是尤為重要的。

當然,這個大洋洲上的島嶼,也是全世界僅次於格陵蘭的第二大島——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成了我常常魂牽夢繫的一個地方,因為我還聽說,在島上西邊有一種不太穿衣服的真正食人族原始部落。
而在八年之後,探訪這個食人族的心願也終於實現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