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對中國文學與民間傳說中花卉的深入剖析
每一種花卉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展現花卉的神祕與浪漫
從牡丹的雍容華貴到梅花的清雅高潔,生動地描繪花卉的魅力
【探索花之美與哲學】
本書首先專注於探討花的美麗與哲學,從多個角度深入探究:從花與美人的緊密連繫,到花與君子的道德意義的探索,再到花與情感的深刻交融,以及花的隱含寓意。這一章節綜合運用了詩詞歌賦、古籍典故等豐富文獻,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引領讀者深入理解花在中國文化中的複雜而深遠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的花文化】
第二章深入探討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將讀者帶入一場關於花的生活藝術的奇妙探索。本章節將從古人戴花的習俗開始,細緻解說古代人們如何將花融入日常穿著、儀式中,展現了花在生活中的獨特地位。接著細緻解說賞花的習俗,從春遊賞梅到秋日賞菊,描繪對四季花卉的喜愛與讚美。人們更是將花融入飲食文化之中,從花茶、花果酒到花素菜,探討了花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與獨特魅力。
【花卉蘊含的文化印記】
牡丹、梅花、蘭花、荷花、菊花、杜鵑、水仙、海棠、桂花、桃花等等各具特色的花卉,在中國文化中擔當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花卉的特點、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在文學藝術中的應用。透過對於每種花卉的深入探索,讀者將更加了解人對於自然界的詩意讚美和情感寄託,以及這些花卉在中國文學藝術中的豐富意象。
【茶道哲學】
本書透過對民間傳說中的花神、花仙以及花妖等等神祕故事的深入解讀,讀者不僅可以瞭解中國人對於花的神話傳說的獨特想像,更能窺探到中國文化中對於自然與人性的深刻思考。這些神話故事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的想像力,更蘊含著人們對於自然界力量和人性情感的感悟和探索。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介紹並探討花以及花在中國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花與美人的詩意連結,到各種花卉的文化印記,以及民間傳說中的花神、花仙與花妖等,凸顯花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書中列舉的古今文人詩詞、傳統習俗、民間故事等多重元素,豐富了讀者對花文化的理解,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花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魅力。
每一種花卉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展現花卉的神祕與浪漫
從牡丹的雍容華貴到梅花的清雅高潔,生動地描繪花卉的魅力
【探索花之美與哲學】
本書首先專注於探討花的美麗與哲學,從多個角度深入探究:從花與美人的緊密連繫,到花與君子的道德意義的探索,再到花與情感的深刻交融,以及花的隱含寓意。這一章節綜合運用了詩詞歌賦、古籍典故等豐富文獻,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引領讀者深入理解花在中國文化中的複雜而深遠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的花文化】
第二章深入探討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將讀者帶入一場關於花的生活藝術的奇妙探索。本章節將從古人戴花的習俗開始,細緻解說古代人們如何將花融入日常穿著、儀式中,展現了花在生活中的獨特地位。接著細緻解說賞花的習俗,從春遊賞梅到秋日賞菊,描繪對四季花卉的喜愛與讚美。人們更是將花融入飲食文化之中,從花茶、花果酒到花素菜,探討了花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與獨特魅力。
【花卉蘊含的文化印記】
牡丹、梅花、蘭花、荷花、菊花、杜鵑、水仙、海棠、桂花、桃花等等各具特色的花卉,在中國文化中擔當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花卉的特點、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在文學藝術中的應用。透過對於每種花卉的深入探索,讀者將更加了解人對於自然界的詩意讚美和情感寄託,以及這些花卉在中國文學藝術中的豐富意象。
【茶道哲學】
本書透過對民間傳說中的花神、花仙以及花妖等等神祕故事的深入解讀,讀者不僅可以瞭解中國人對於花的神話傳說的獨特想像,更能窺探到中國文化中對於自然與人性的深刻思考。這些神話故事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的想像力,更蘊含著人們對於自然界力量和人性情感的感悟和探索。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介紹並探討花以及花在中國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花與美人的詩意連結,到各種花卉的文化印記,以及民間傳說中的花神、花仙與花妖等,凸顯花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書中列舉的古今文人詩詞、傳統習俗、民間故事等多重元素,豐富了讀者對花文化的理解,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花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過常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以生動而內涵豐富的教學,曾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學院、臺灣東吳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院校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文學和文化,著有《楚辭與原始宗教》、《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先秦散文研究──上古文體及話語方式的生成》、《依然舊時明月──唐詩宋詞中的生命和情感》等多部學術著作。
目次
第一章 中國文化與花
第一節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花與美人
第二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與君子
第三節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與情感
第四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的寓意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花文化
第一節 一朵佳人玉釵上—古人戴花
第二節 莫將攀折為花愁—文人插花
第三節 尋芳不覺醉流霞—賞花習俗
第四節 夕餐秋菊之落英—花與飲食
第三章 花卉的文化印記
第一節 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牡丹
第二節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
第三節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勝隱谷中香—蘭花
第四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
第五節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菊花
第六節 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杜鵑
第七節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
第八節 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海棠
第九節 黯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桂花
第十節 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花
第四章 花神、花仙與花妖
第一節 尚勞點綴賀花神—民間傳說中的十二花神
第二節 花妖樹怪亦多情—《聊齋志異》中的花與情愁
第三節 愛花成痴終遇仙—《醒世恆言》中的惜花傳奇
參考書目
第一節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花與美人
第二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與君子
第三節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與情感
第四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的寓意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花文化
第一節 一朵佳人玉釵上—古人戴花
第二節 莫將攀折為花愁—文人插花
第三節 尋芳不覺醉流霞—賞花習俗
第四節 夕餐秋菊之落英—花與飲食
第三章 花卉的文化印記
第一節 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牡丹
第二節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
第三節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勝隱谷中香—蘭花
第四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
第五節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菊花
第六節 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杜鵑
第七節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
第八節 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海棠
第九節 黯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桂花
第十節 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花
第四章 花神、花仙與花妖
第一節 尚勞點綴賀花神—民間傳說中的十二花神
第二節 花妖樹怪亦多情—《聊齋志異》中的花與情愁
第三節 愛花成痴終遇仙—《醒世恆言》中的惜花傳奇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中國文化與花
現在花與人的關係上。花如美人,花比君子,古人將深厚的情感寄託於美麗的花卉,流傳下無數浪漫詩篇與動人故事。
第一節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花與美人
鮮花與美人之間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詩經.周南.桃夭》開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即以綻放的桃花比興新娘如花般美麗的容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樣的比擬比比皆是。花朵鮮豔的色彩、動人的姿態都不禁使人聯想到女子姣好的面容和精緻的服飾,兩者相互映照,更添光彩。
宋代著名詞人晏殊的〈採桑子.石竹〉就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人與鮮花相映的美好圖景:
古羅衣上金針樣,繡出芳妍。玉砌朱闌,紫豔紅英照日鮮。
佳人畫閣新妝了,對立叢邊。試摘嬋娟,貼向眉心學翠鈿。
也許是因為百無聊賴吧,美麗的女子翻出壓在箱底的古羅衣,那紗衣上面用金線繡著清麗動人的石竹花,栩栩如生,彷彿都要透出香氣來。她緩緩走下玉階,輕倚朱欄,看到滿園的石竹花正映著陽光盛放,紫色也好,紅色也罷,一朵朵都開得如此惹人憐愛。終於畫好了精緻的妝容,佳人走到那燦爛的石竹花叢邊,彎下腰肢,輕輕摘下一朵鮮花,將花瓣貼在眉心,權當作那翡翠的頭飾。這場景如此唯美而自然,宛如一幅畫,正表現著鮮花與美人之間無聲的和諧。
芙蓉如面柳如眉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其名作〈長恨歌〉中以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生動地表現了唐玄宗面對花柳回憶楊貴妃的傷感情景。其以嬌豔的芙蓉花比喻妃子生前的容顏,真是十分貼切。實際上,在中國古代詩詞中,不僅僅有這些以花喻人的例子,還有許多使用擬人手法,將花兒當作美人進行描寫的現象。
同樣與楊貴妃相關,宋代詩人趙福元就曾將柔風細雨中雪白的梨花寫成是出浴的美人,並將其與楊貴妃相比:
玉作精神雪作膚,雨中嬌韻越清癯。若人會得嫣然態,寫作楊妃出浴圖。
若只看詩的前兩句,人們大約真會以為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在雨中沐浴吧!可見趙福元青睞如清雅美人的梨花。而同樣身為宋代詩人的楊萬里卻偏愛樸實可愛的牽牛花:
素羅笠頂碧羅檐,晩卸藍裳著茜衫。望見竹籬心獨喜,翩然飛上翠瓊簪。
寫的雖然是花,全詩卻不著花字,只把花兒當作人來描寫。我們彷彿真的能看見一個天真爛漫的農家少女,頭戴笠帽,身穿彩衫,活潑可愛。牽牛花的花瓣中含有一種鹼性的花青素,經過太陽的照射,這種成分會逐漸變成酸性,因此花瓣的顏色也會隨之由藍色變成粉紅色或紫紅色。「茜」在古代有紅色的意思,「晩卸藍裳著茜衫」一句,就生動而巧妙地寫出了牽牛花的這種自然現象。
還有一首描寫含笑花的古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開不張口,含羞又低頭。擬自玉人美,深情暗自流。
詩人形象的描繪使讀者眼前自然地浮現出一位靦腆少女的模樣,有些害羞,又有些矜持,正低著頭微微衝著人笑呢!
常言道:「花美人更美。」不過,在有些詩人的眼裡,那花兒可比女子美上好幾倍呢!明代著名文人文徵明曾作詩歌詠玉蘭花:
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試羽衣。
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微。
玉環飛燕原相敵,笑比江梅不恨肥。
他把玉蘭寫得這麼美,這麼脫俗,彷彿那遠離塵世的仙女,穿著無瑕如雪的衣裙,成群結隊地在靜謐的月光下跳著優美的舞蹈。即使是楊玉環、趙飛燕這樣的絕世美女,在冰清玉潔的玉蘭仙子面前也無法匹敵了。
無獨有偶,唐代詩人黃滔寫木芙蓉的美,寫到最後,做一假想:「移根若在秦宮裡,多少佳人泣曉妝。」這美麗的花兒竟能使秦宮中的佳人自慚其貌,詩人愛花之情可見一斑。
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許多詩人心中,那一朵朵綻放的花兒,就彷彿是他們心儀的佳人。因此,美人們專屬的胭脂粉黛也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了那些花花草草的面龐之上。且看王安石的這首〈木芙蓉〉: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木芙蓉花開於霜降時節,彼時大部分鮮花已落,唯其凌寒而放。王安石正是憐惜其冷豔之美,故將其描繪成微染胭脂的初醉美人,一句「強抬青鏡欲妝慵」寫盡木芙蓉花的個性。與牽牛花變色的原理相似,木芙蓉中也有一種會變色的三醉芙蓉,晨色如玉,午後變為桃紅色,傍晚又漸轉至深紅,彷彿美人婉轉的神色,真是美麗非常。
除了王安石筆下的木芙蓉,善於塗脂抹粉的還有白居易筆下的木蘭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豔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素豔的花朵,猶如略施了脂粉的女郎,微風輕拂她細膩豐腴的肌膚,如此動人,怪不得曾有女子名為木蘭呢。在這裡白居易借用了花木蘭的典故,幾句戲言,卻把木蘭花青春勃發的樣貌描繪得淋漓盡致。
有時候,詩人也會將花開花落的現象比擬為美人化妝卸妝。比如,宋代詩人王淇的〈春暮遊小園〉,詩人用「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寫春天梅花凋零、海棠花開的情景,真可謂巧思。
蘇東坡在描繪西湖之美時,曾寫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句,意思是無論晴雨,西湖的景色都十分動人,而這句詩中體現出的兩種審美取向——濃烈、清雅,這正好代表著對女性美的認識。有人喜歡明豔多姿,也有人偏愛清淡素雅,對鮮花的觀賞與對美人的觀賞是一個道理。那些花之事,說來都是人之事。
要說濃烈的美,牡丹是當仁不讓的。「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這「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似乎能夠撐得起任何大場面。宋人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著品種名為「一尺黃」的牡丹「花頭面廣一尺」。宋代的一尺,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三十公分,如此碩大的花冠,真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君王氣象。
同樣給人豔麗之感的,還有春日盛放的桃花。「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常常用來比擬少女的春桃,每逢花期,往往花開滿樹,暖風一吹,冶豔非常。
濃妝重彩自然容易惹人注意,但淡妝素顏同樣也能令人心醉。蘇東坡寫寒梅「素面常嫌粉汙,洗妝不退脣紅」,儼然一位不屑過多裝扮的本色女子,反而使人感覺高潔脫俗。而「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在宋人陳與義的筆下,雨中的海棠花並不在乎自己的胭脂妝容,依然傲然開放,也別有一種氣質。
「解語花」與「買笑花」
除了多情的詩詞,美人與花之間也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唐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八月時節,太液池中盛開著朵朵白蓮花,十分美麗,於是唐明皇便在池邊宴請皇親國戚一同賞花。當群臣對著池中蓮花讚不絕口之時,風流多情的唐明皇卻指著愛妃楊玉環說:「這池中之花怎麼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呢?」
不久,詩人羅隱便在一首吟詠牡丹花的詩作中運用了這一概念:「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自此以後,「解語花」、「解語傾國」便成了美人的別稱。
在文人筆下,楊貴妃與花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呢,芙蓉、梨花、玉蘭、白蓮都成了與之比美的對象,連名花海棠也要來湊湊熱鬧。據宋代傳奇小說《楊太真外傳》記載,有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召貴妃同宴,誰知佳人竟宿醉未醒,侍兒扶至御前時,「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也許那又醉還醒的模樣實在是太美了吧,皇上竟然一點兒也不生氣,反而笑道:「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這花兒又怎麼會有睡覺的時刻?只是這樣比擬倒恰如其分地描摹出美人慵懶的神色。蘇東坡還曾作〈海棠〉詩一首,其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兩句就援引此事為典故,將愛花人的痴情生動地表達出來。而今海棠又有「睡美人」、「花貴妃」的雅號,大約還是因為那醉後的楊玉環吧。
同樣與帝王和妃子相關,明代王路的《花史左編》中則記載了一個與薔薇花相關的典故:
一次,漢武帝與其妃麗娟一同賞花,只見那薔薇正當綻放時,花瓣嬌豔,宛如含笑,真是惹人喜愛。武帝不禁感嘆:「這花美得勝過美人的微笑啊!」一旁的麗娟淘氣地說:「那笑可以用錢買到嗎?」漢武帝也用玩笑的語氣答道:「可以啊。」於是,麗娟便真的取出黃金百兩,作為買笑錢,以迎合皇帝的歡心。
緣因此事,薔薇花也有了個有趣的別號——「買笑花」,是不是有幾分詼諧可愛呢?
現在花與人的關係上。花如美人,花比君子,古人將深厚的情感寄託於美麗的花卉,流傳下無數浪漫詩篇與動人故事。
第一節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花與美人
鮮花與美人之間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詩經.周南.桃夭》開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即以綻放的桃花比興新娘如花般美麗的容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樣的比擬比比皆是。花朵鮮豔的色彩、動人的姿態都不禁使人聯想到女子姣好的面容和精緻的服飾,兩者相互映照,更添光彩。
宋代著名詞人晏殊的〈採桑子.石竹〉就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人與鮮花相映的美好圖景:
古羅衣上金針樣,繡出芳妍。玉砌朱闌,紫豔紅英照日鮮。
佳人畫閣新妝了,對立叢邊。試摘嬋娟,貼向眉心學翠鈿。
也許是因為百無聊賴吧,美麗的女子翻出壓在箱底的古羅衣,那紗衣上面用金線繡著清麗動人的石竹花,栩栩如生,彷彿都要透出香氣來。她緩緩走下玉階,輕倚朱欄,看到滿園的石竹花正映著陽光盛放,紫色也好,紅色也罷,一朵朵都開得如此惹人憐愛。終於畫好了精緻的妝容,佳人走到那燦爛的石竹花叢邊,彎下腰肢,輕輕摘下一朵鮮花,將花瓣貼在眉心,權當作那翡翠的頭飾。這場景如此唯美而自然,宛如一幅畫,正表現著鮮花與美人之間無聲的和諧。
芙蓉如面柳如眉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其名作〈長恨歌〉中以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生動地表現了唐玄宗面對花柳回憶楊貴妃的傷感情景。其以嬌豔的芙蓉花比喻妃子生前的容顏,真是十分貼切。實際上,在中國古代詩詞中,不僅僅有這些以花喻人的例子,還有許多使用擬人手法,將花兒當作美人進行描寫的現象。
同樣與楊貴妃相關,宋代詩人趙福元就曾將柔風細雨中雪白的梨花寫成是出浴的美人,並將其與楊貴妃相比:
玉作精神雪作膚,雨中嬌韻越清癯。若人會得嫣然態,寫作楊妃出浴圖。
若只看詩的前兩句,人們大約真會以為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在雨中沐浴吧!可見趙福元青睞如清雅美人的梨花。而同樣身為宋代詩人的楊萬里卻偏愛樸實可愛的牽牛花:
素羅笠頂碧羅檐,晩卸藍裳著茜衫。望見竹籬心獨喜,翩然飛上翠瓊簪。
寫的雖然是花,全詩卻不著花字,只把花兒當作人來描寫。我們彷彿真的能看見一個天真爛漫的農家少女,頭戴笠帽,身穿彩衫,活潑可愛。牽牛花的花瓣中含有一種鹼性的花青素,經過太陽的照射,這種成分會逐漸變成酸性,因此花瓣的顏色也會隨之由藍色變成粉紅色或紫紅色。「茜」在古代有紅色的意思,「晩卸藍裳著茜衫」一句,就生動而巧妙地寫出了牽牛花的這種自然現象。
還有一首描寫含笑花的古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開不張口,含羞又低頭。擬自玉人美,深情暗自流。
詩人形象的描繪使讀者眼前自然地浮現出一位靦腆少女的模樣,有些害羞,又有些矜持,正低著頭微微衝著人笑呢!
常言道:「花美人更美。」不過,在有些詩人的眼裡,那花兒可比女子美上好幾倍呢!明代著名文人文徵明曾作詩歌詠玉蘭花:
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試羽衣。
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微。
玉環飛燕原相敵,笑比江梅不恨肥。
他把玉蘭寫得這麼美,這麼脫俗,彷彿那遠離塵世的仙女,穿著無瑕如雪的衣裙,成群結隊地在靜謐的月光下跳著優美的舞蹈。即使是楊玉環、趙飛燕這樣的絕世美女,在冰清玉潔的玉蘭仙子面前也無法匹敵了。
無獨有偶,唐代詩人黃滔寫木芙蓉的美,寫到最後,做一假想:「移根若在秦宮裡,多少佳人泣曉妝。」這美麗的花兒竟能使秦宮中的佳人自慚其貌,詩人愛花之情可見一斑。
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許多詩人心中,那一朵朵綻放的花兒,就彷彿是他們心儀的佳人。因此,美人們專屬的胭脂粉黛也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了那些花花草草的面龐之上。且看王安石的這首〈木芙蓉〉: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木芙蓉花開於霜降時節,彼時大部分鮮花已落,唯其凌寒而放。王安石正是憐惜其冷豔之美,故將其描繪成微染胭脂的初醉美人,一句「強抬青鏡欲妝慵」寫盡木芙蓉花的個性。與牽牛花變色的原理相似,木芙蓉中也有一種會變色的三醉芙蓉,晨色如玉,午後變為桃紅色,傍晚又漸轉至深紅,彷彿美人婉轉的神色,真是美麗非常。
除了王安石筆下的木芙蓉,善於塗脂抹粉的還有白居易筆下的木蘭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豔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素豔的花朵,猶如略施了脂粉的女郎,微風輕拂她細膩豐腴的肌膚,如此動人,怪不得曾有女子名為木蘭呢。在這裡白居易借用了花木蘭的典故,幾句戲言,卻把木蘭花青春勃發的樣貌描繪得淋漓盡致。
有時候,詩人也會將花開花落的現象比擬為美人化妝卸妝。比如,宋代詩人王淇的〈春暮遊小園〉,詩人用「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寫春天梅花凋零、海棠花開的情景,真可謂巧思。
蘇東坡在描繪西湖之美時,曾寫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句,意思是無論晴雨,西湖的景色都十分動人,而這句詩中體現出的兩種審美取向——濃烈、清雅,這正好代表著對女性美的認識。有人喜歡明豔多姿,也有人偏愛清淡素雅,對鮮花的觀賞與對美人的觀賞是一個道理。那些花之事,說來都是人之事。
要說濃烈的美,牡丹是當仁不讓的。「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這「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似乎能夠撐得起任何大場面。宋人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著品種名為「一尺黃」的牡丹「花頭面廣一尺」。宋代的一尺,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三十公分,如此碩大的花冠,真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君王氣象。
同樣給人豔麗之感的,還有春日盛放的桃花。「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常常用來比擬少女的春桃,每逢花期,往往花開滿樹,暖風一吹,冶豔非常。
濃妝重彩自然容易惹人注意,但淡妝素顏同樣也能令人心醉。蘇東坡寫寒梅「素面常嫌粉汙,洗妝不退脣紅」,儼然一位不屑過多裝扮的本色女子,反而使人感覺高潔脫俗。而「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在宋人陳與義的筆下,雨中的海棠花並不在乎自己的胭脂妝容,依然傲然開放,也別有一種氣質。
「解語花」與「買笑花」
除了多情的詩詞,美人與花之間也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唐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八月時節,太液池中盛開著朵朵白蓮花,十分美麗,於是唐明皇便在池邊宴請皇親國戚一同賞花。當群臣對著池中蓮花讚不絕口之時,風流多情的唐明皇卻指著愛妃楊玉環說:「這池中之花怎麼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呢?」
不久,詩人羅隱便在一首吟詠牡丹花的詩作中運用了這一概念:「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自此以後,「解語花」、「解語傾國」便成了美人的別稱。
在文人筆下,楊貴妃與花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呢,芙蓉、梨花、玉蘭、白蓮都成了與之比美的對象,連名花海棠也要來湊湊熱鬧。據宋代傳奇小說《楊太真外傳》記載,有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召貴妃同宴,誰知佳人竟宿醉未醒,侍兒扶至御前時,「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也許那又醉還醒的模樣實在是太美了吧,皇上竟然一點兒也不生氣,反而笑道:「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這花兒又怎麼會有睡覺的時刻?只是這樣比擬倒恰如其分地描摹出美人慵懶的神色。蘇東坡還曾作〈海棠〉詩一首,其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兩句就援引此事為典故,將愛花人的痴情生動地表達出來。而今海棠又有「睡美人」、「花貴妃」的雅號,大約還是因為那醉後的楊玉環吧。
同樣與帝王和妃子相關,明代王路的《花史左編》中則記載了一個與薔薇花相關的典故:
一次,漢武帝與其妃麗娟一同賞花,只見那薔薇正當綻放時,花瓣嬌豔,宛如含笑,真是惹人喜愛。武帝不禁感嘆:「這花美得勝過美人的微笑啊!」一旁的麗娟淘氣地說:「那笑可以用錢買到嗎?」漢武帝也用玩笑的語氣答道:「可以啊。」於是,麗娟便真的取出黃金百兩,作為買笑錢,以迎合皇帝的歡心。
緣因此事,薔薇花也有了個有趣的別號——「買笑花」,是不是有幾分詼諧可愛呢?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