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遺跡與文化遺產:從秦始皇陵到嵩陽書院,解讀古代建築藝術的深遠影響
滿額折

遺跡與文化遺產:從秦始皇陵到嵩陽書院,解讀古代建築藝術的深遠影響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在這一曲的吟唱中,
這些高門大院、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山石花草,
也成為遺蹟,成為過去社會的生活記憶。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價值?有人說,如果把秦始皇陵地宮打開,讓遊客去參觀,一年的旅遊收入就會高達二十五億元人民幣。可見,不算秦始皇陵本身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可能從其內發掘出的珍玩珠寶,單其旅遊價值就足以令人心動。可是,我們應該輕易拂去覆蓋在地宮上的泥土嗎?我們有能力拂去覆蓋在地宮上的泥土嗎?秦始皇陵不僅僅是個陵墓,它更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它的意義,從揭開的一角就可以斷定,已經遠遠超過了金字塔。

秦始皇陵,讓人不僅想起一段段動人的傳說,還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王朝,書同文、車同軌的開端,殘忍的焚書坑儒,以及陣前倒戈的深遠啟示。

▶太乙高樓燈似晝,未央前殿月移輪——圓明園
圓明園內還藏有大量世人難以想像的奇珍異寶。也正是這些讓人垂涎的珍寶,為它後來的毀滅埋下了伏筆。法國的大文豪雨果就曾這樣評價圓明園:「即使把中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富麗堂皇的外表,巧奪天工的風景布局,無法想像的珍藏,從外到內,都讓這個園林充滿著誘惑。它的這種誘惑力,終於在清朝國力不支的窘境中,為其帶來被蹂躪、踐踏和毀滅的命運。

▶石闕三千一百座,佛光萬丈法無邊——龍門石窟
宋代大學者邵雍曾在《十九日歸洛城路游龍門》寫道:「伊川往復過龍山,每過龍山意且閒。」對於龍門壯觀的石窟與佛像,唐朝詩人韋應物在《龍門遊眺》中也有如下的描述:「精舍繞層阿,千龕鄰峭壁。」面對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今人在一首名為《題龍門石窟》的詩中讚曰:「青龍曲隱白雲間,伊水蜿蜒繞膝前。石闕三千一百座,佛光萬丈法無邊。」

人們來到龍門石窟,膜拜過宣講著前世、今生、來世的釋迦大佛,喧囂、功利的心似乎突然間參透了生命的真諦。於是,千斤巨石從心頭滾落,也有了「每過龍山意且閒」的心境。

▶白鹿無言思故主,古松有色朗新聲——白鹿洞書院
歷經千年的學府,為古代書院教育建立標的的白鹿洞書院,歷來都不乏歌詠之作。唐代詩人王貞白就有《白鹿洞二首》,其一云:「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於此可見,王貞白到了白鹿洞,所想到的就是讀書、惜時。宋朝詩人項安世也有《白鹿洞書堂》一詩,其云:「山人居白鹿,書洞有遺蹟。為世作星鳳,真堪慰泉石。」在此,項安世直稱白鹿洞書院為世上的稀世之珍——景星和鳳凰。

本書特色:人文遺跡,即有人類的智慧和意識活動參與其中的遺跡,它是遺跡本身與其所承載的傳說、意蘊、精神等的綜合體,是祖先在漫長的歷史中留下的蹤跡和身影。無論是陵墓、庭院、神祠,還是工事、樓閣、書院,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氣息,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理想,構成了古今文化的一種尺標。

作者簡介

過常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以生動而內涵豐富的教學,曾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學院、臺灣東吳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院校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文學和文化,著有《楚辭與原始宗教》、《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先秦散文研究──上古文體及話語方式的生成》、《依然舊時明月──唐詩宋詞中的生命和情感》等多部學術著作。

李志遠,專職作家。

目次

第一章 陵墓遺蹟
第一節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秦始皇陵
第二節 上谷風塵通大漠,居庸紫翠落層巒—明十三陵
第三節 鬱蔥佳氣晝沉沉,五里如雲屬孔林—孔林
第四節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昭君墓
第五節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楊貴妃墓
第二章 庭院遺蹟
第一節 濃春何處歸來早,堆秀山前絳雪軒—故宮
第二節 孔府龐然何所觀,衙門模樣海同寬—孔府
第三節 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頤和園
第四節 太乙高樓燈似晝,未央前殿月移輪—圓明園
第五節 適情處處皆安樂,大抵園林勝市朝—拙政園
第三章 神祠遺蹟
第一節 石闕三千一百座,佛光萬丈法無邊—龍門石窟
第二節 身毛九色映祥瑞,修凡五彩照人間—莫高窟
第三節 水勢山形朝大佛,南北東西引客遊—樂山大佛
第四節 世間此帖豈有二,孔廟破石人猶憐—孔廟
第四章 工事遺蹟
第一節 秦統九州雄百國,城修萬里壯千秋—長城
第二節 偉績居然神禹下,奇才直接五丁來—都江堰
第三節 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趙州橋
第四節 不須候吏沙頭報,驛站懸知是古城—古驛站
第五章 樓閣遺蹟
第一節 遍歷江山只此樓,名傳自古今又修—岳陽樓
第二節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樓
第三節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
第四節 食薦四時新俎豆,書藏萬卷小琅—海源閣
第五節 玉軸牙籤頻自檢,鐵琴銅劍亦兼儲—鐵琴銅劍樓
第六章 書院遺蹟
第一節 三湘雋士講研地,四海學人嚮往中—岳麓書院
第二節 白鹿無言思故主,古松有色朗新聲—白鹿洞書院
第三節 嵩陽書院名天下,司馬範程亦大家—嵩陽書院
第四節 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岳震南天—石鼓書院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陵墓遺蹟

早在春秋時,學生子路曾向孔子請教如何祭祀鬼神之事,孔子回答子路說:「不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怎麼有能力祭祀鬼神?」子路又向孔子請教有關死亡之事,孔子依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活著如何都不知道,怎麼能知道死後的事呢?」

孔子對學生說這段話的本意如何,今天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長久以來中國人追求長生、為他人或自己修建墳墓,以及曾經存在的殉葬現象,都可以證明,並不是每個人都只重視現在,而不談虛無——鬼神與死亡後的事。

於是,從古至今,在中國的大地上,就有了無數或奢或簡的陵墓,形成了奇特的陵墓文化。面對古人屍骨的埋藏地,我們無法掩飾內心複雜的感情湧動。於是,在一些詩篇中,就多了一個詞語——陵墓。

唐代張說在《過漢南城嘆古墳》中吟詠道:「舊國多陵墓,荒涼無歲年。洶湧蔽平岡,汨若波濤連。上世千金子,潛臥九重泉。松柏剪無餘,碑記滅罔傳。葬於不毛地,咸謂楚先賢。事盡情可識,使人心悵然。」宋代蔡肇的《登城見古陵墓》云:「枯塚至今餘拱木,夾城風雨有孤魂。」北宋張耒的《永寧遣興三首》云:「國破空陵墓,時移改要沖。」明人李維楨的《謁志公塔作二首》云:「野草生煙日暮時,六朝陵墓轉淒其。」清人董敬輿的《重至關中》云:「陵墓纍纍古道旁,我來憑弔感興亡。碑焚野火埋秦畤,瓦出春耕識萯陽。」

面對古陵墓,數千年來文人墨客進行著個體與整體的訴說。在數典憶祖的當下,對陵墓遺蹟的歷數與追憶,也許是為「知生」而做的「知死」。

第一節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秦始皇陵

1974年的春天,對位於驪山北麓、秦始皇陵東側的西楊村村民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他們為了謀食不得不與天鬥,想辦法弄到水來抗擊乾旱,這已經是他們每年必做的一項集體工程。不過在這一年,他們想打一口大些的井,改變這種年年都要打井抗旱的狀況。

幾個人來到村南一片柿林裡,看好一個地方後就開始了挖井的工作。經過三天三夜的挖掘,他們沒有挖到水,卻挖到了一個窟窿。再挖進去一點,竟看到了一個像人頭的東西,儘管是土做的,幾個挖井的村民還是非常緊張,不是因為他們幾天的挖掘勞累沒有得到井水的回報,而是因為當地一個可怕的傳說。在當地,有個「瓦神爺」的傳說,據說「瓦神爺」住在地下,如果有人挖到它,就會接連遇到倒楣事,甚至會有大災大難。

他們又試探著往下挖,漸漸地,一個完整的與人一般大小的土俑出現在了村民眼前。村民們認為它就是「瓦神爺」,很擔心「瓦神爺」要來懲罰他們。這消息就像炸開鍋似的傳開了。

當地縣文化館得到這個消息後,馬上組織專家前往考查,以消除村民們的恐慌。經過考證,專家認定這些土俑就是秦始皇的兵馬俑。就這樣,兩千餘年前的秦始皇陵,神祕的面紗被輕輕掀起了一角,立刻讓整個世界無限震驚。

三個兵馬俑大坑共有八千餘尊的武士俑、匹馬俑和四萬餘件武器,武士俑那井然的秩序、威武的身軀、逼真的神情,讓今人彷彿看到了兩千兩百年前跟隨秦始皇嬴政一起征戰,並最終統一六國的士兵們的英姿。

在兵馬俑被發現並公布於世後不久,1976年5月14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迫不及待地參觀了兵馬俑,並激動地說:「秦兵馬俑的發現,是世界的奇蹟,民族的驕傲。」兩年後,1978年9月,時任巴黎市市長,後曾任法國總統的希拉克在參觀後毫不吝嗇地稱讚說:「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從此,「世界第八大奇蹟」便成了秦兵馬俑的代名詞。

然而,這所謂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只不過是秦始皇陵的一角,已被確認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其中還藏有多少玄機、存在多少超乎世人想像的傑作,在沒有深入它內部之前,我們無法知道真相。

司馬遷《史記》所記載的秦始皇陵墓的情況,是今天可見的有關秦始皇陵的最早資料。

據說,秦始皇剛當上皇帝,就開始在驪山修建陵墓。在他一統天下後,又抓了七十萬壯丁,以加快修建的速度。陵墓有「穿三泉」之深,「下銅而致椁,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並用人魚膏為材料做成蠟燭,以期長久不滅。為了防止有人進入陵墓偷盜,還讓工匠布置了裝有機關的弩矢,只要有人進入,弩矢就會自動發射。

從中,足以看出秦始皇陵是多麼壯觀,多麼現代化。項羽在攻進咸陽後,派了三十萬士兵挖掘陵墓內珍寶,竟然花了三十日都沒能把全部珍寶運完。更神奇的是,據說在項羽派人進入陵墓門時,從陵墓內飛出一隻人造金雁,一直往南飛去。到了三國時期,一個從越南來的人給一位叫張善的官吏送來一隻金雁。張善是一位博學的官吏,從金雁身上的標誌,一眼就看出來金雁正是從秦始皇陵內飛出來的那隻。如果金雁真的能從陜西飛到越南,可以說,它毫不遜色於今天的自動化裝置。我們亦可以想像,秦朝的機械製造技藝達到了多麼高的程度。

無論是富有神祕色彩的傳說,還是剛剛顯露於世人面前的兵馬俑,都讓那厚厚土層掩蓋的地宮充滿了無限神祕。也許神祕的不僅僅是地宮,還有秦始皇的身世和選址驪山建造陵墓的緣由。

據說,秦始皇本人就是政治投機的結果。秦始皇的父親叫子楚,作為人質被交換到趙國,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秦皇子。秦國的國王老了,而太子寵幸的華陽夫人卻沒有為這位即將登基的皇帝生出龍子,這在皇宮中是極其危險的信號。趙國的大商人呂不韋看到了這個政治契機,四處活動,終於讓華陽夫人將子楚認作兒子,使子楚擁有了繼承皇位的權利。當然,這不是呂不韋的最終目的,他把自己最寵愛的歌舞伎獻給了子楚,不久,此女生下一個男嬰,他就是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十三歲就做了皇帝,但實權卻掌握在呂不韋和他母親手中。這對年少而志向極高的嬴政來說,是難以容忍的。數年之間,他除掉呂不韋和生母,奪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他廣納賢才,並帶領威武雄師,向外擴張,吞併鄰國。一如後來文人所描述的那樣,「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也許正是因為他「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使得他忘乎所以,以期與天地並存,長生不老。

這樣一位機智多謀的君主,為何要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驪山?是「依山環水」的造陵觀念所致?還是如酈道元所說,是因為驪山北面多金子,南面多美玉,於是秦始皇就想在這塊寶地上營建自己的陵墓?

有一個傳說,似乎也在揭示著什麼。

相傳,秦始皇有一天帶人去驪山遊玩,興致極高。在煙霧繚繞的勝景處遇一美女,她的姿色、舉止令秦始皇深為著迷。他走上前去,欲攜玉手。不過這次秦始皇錯了。這位美人不是需臣服於他腳下的凡間女子,而是一位下凡到驪山遊玩的天上仙女。仙女見到秦始皇輕薄的舉動,大為惱怒,向著他的臉唾了一口唾沫。說也奇怪,這位自視長相英俊瀟灑的秦始皇,臉上立刻長滿了膿瘡。秦始皇怕了,馬上跪地求饒,乞求解藥。仙女用手指了指身旁的一灣清水。秦始皇趕緊掬起水來洗臉,臉上的膿瘡就真的不見了。

不過,等秦始皇抬起頭來,才發現那仙女早已不見了。從此,這位仙女成了秦始皇的一個心病。一生迷戀神仙、欲求長生的秦始皇,在生不得長生藥的情形下,也許只能企求永久地在此等待那位仙女再次到來,恩賜他一顆得以長生的藥丸。

歷經了兩千多年,一直沉睡於地下的威武雄師,隨著保護性挖掘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地展現於世人眼前。

1980年,在陵園西側出土的兩輛青銅製車馬再次讓世人震驚不已。兩輛銅製車馬經過修復後,其大小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一半,總重量約2.5噸。經研究確認,這兩輛銅製車馬應該就是依據秦始皇生前的鑾駕樣式製作而成的。兩千餘年前皇帝所乘坐的御駕,首次立體、準確地穿越歷史長河,出現在世人面前。

兩輛銅製車馬分別為「立車」和「安車」。「立車」配有箭弩和盾牌,可以用來行軍打仗。「安車」比「立車」大,可以用來起臥休息。也許,秦始皇數次出巡全國,所御用的就有這樣兩種車馬,「立車」以彰顯其戰鬥雄風,「安車」以緩解其旅途勞頓。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價值?有人說,如果把秦始皇陵地宮打開,讓遊客去參觀,一年的旅遊收入就會高達二十五億元人民幣。可見,不算秦始皇陵本身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可能從其內發掘出的珍玩珠寶,單其旅遊價值就足以令人心動。可是,我們應該輕易拂去覆蓋在地宮上的泥土嗎?我們有能力拂去覆蓋在地宮上的泥土嗎?秦始皇陵不僅僅是個陵墓,它更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它的意義,從揭開的一角就可以斷定,已經遠遠超過了金字塔。

秦始皇陵,讓人不僅想起一段段動人的傳說,還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王朝,書同文、車同軌的開端,殘忍的焚書坑儒,以及陣前倒戈的深遠啟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