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商品資訊
系列名:生活館-Taiwan Style
ISBN13:9786263617124
出版社:遠流
作者:黃美秀
出版日:2024/05/29
裝訂/頁數:平裝/272頁
規格:22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2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榮獲
• 2012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知識性讀物組」
• 入圍「201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
• 第35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人文及社會類」
◎第一位深入研究台灣黑熊生態的女性,第一手的心路實境筆記
◎女性觀點的山林故事與冒險紀錄
◎黑熊保育十五年足跡紀念
◎王春子故事情境手繪圖十餘幀
我把人生最精華的年歲
毫無保留地給了蠻荒、黑熊、原住民和孤寂,
可以死而無憾了。
──黃美秀
一位年輕的女性,決心獨力挑戰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得忍受可怕的蜂螫、山崩、斷橋、颱風,還有會突襲營地的大黑熊,
這一切究竟所為何來?
黃美秀,第一位針對台灣黑熊進行長期野外研究的女性,乍看平凡宛如鄰家女孩,卻擁有不凡的見識與勇氣。一九九六年起,投身台灣黑熊的研究,進入人跡罕至的玉山國家公園深處,逐熊而居,追蹤黑熊的動向,身歷險境,卻不以為苦。
本書源自於黃美秀從事野外研究期間的記錄手札。除了一窺黑熊習性、研究方法、原住民文化,也從一位年輕女子的心情點滴,看見她如何堅持理念、擁抱夢想。
終究,黃美秀衷心期盼的還是,在世人對台灣黑熊有更多正確的認識與了解後,尊重與珍惜能取代莫名的恐懼,自私和貪婪的食用和捕獵從此不再。
• 2012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知識性讀物組」
• 入圍「201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
• 第35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人文及社會類」
◎第一位深入研究台灣黑熊生態的女性,第一手的心路實境筆記
◎女性觀點的山林故事與冒險紀錄
◎黑熊保育十五年足跡紀念
◎王春子故事情境手繪圖十餘幀
我把人生最精華的年歲
毫無保留地給了蠻荒、黑熊、原住民和孤寂,
可以死而無憾了。
──黃美秀
一位年輕的女性,決心獨力挑戰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得忍受可怕的蜂螫、山崩、斷橋、颱風,還有會突襲營地的大黑熊,
這一切究竟所為何來?
黃美秀,第一位針對台灣黑熊進行長期野外研究的女性,乍看平凡宛如鄰家女孩,卻擁有不凡的見識與勇氣。一九九六年起,投身台灣黑熊的研究,進入人跡罕至的玉山國家公園深處,逐熊而居,追蹤黑熊的動向,身歷險境,卻不以為苦。
本書源自於黃美秀從事野外研究期間的記錄手札。除了一窺黑熊習性、研究方法、原住民文化,也從一位年輕女子的心情點滴,看見她如何堅持理念、擁抱夢想。
終究,黃美秀衷心期盼的還是,在世人對台灣黑熊有更多正確的認識與了解後,尊重與珍惜能取代莫名的恐懼,自私和貪婪的食用和捕獵從此不再。
作者簡介
黃美秀
嘉義縣人。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台灣大學動物學硏究所碩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保育研究所博士。因為博士論文研究之故,成為第一位實地深入觀察台灣黑熊生態的研究者,在人跡罕至的山區捕捉繫放和無線電追蹤台灣黑熊,並自此走上熊徑,持續縱橫山林尋覓飄忽不定的黑熊蹤跡,努力為瀕危的黑熊發聲。原住民習慣稱她為「Ali-Duma」(黑熊媽媽)。現任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嘉義縣人。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台灣大學動物學硏究所碩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保育研究所博士。因為博士論文研究之故,成為第一位實地深入觀察台灣黑熊生態的研究者,在人跡罕至的山區捕捉繫放和無線電追蹤台灣黑熊,並自此走上熊徑,持續縱橫山林尋覓飄忽不定的黑熊蹤跡,努力為瀕危的黑熊發聲。原住民習慣稱她為「Ali-Duma」(黑熊媽媽)。現任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 ∕ 小 野
我常常會想像著這樣寂靜的畫面:在中央山脈人煙罕至的山谷叢林中,孤獨寂寞的科學家正循著一些熊爪痕跡和糞便排遺追逐著熊蹤,或許隔個山頭有一隻黑熊正在樹上吃著果實。
其實要研究生息於中央山脈深處的台灣黑熊是非常困難的,直到出現「台灣黑熊媽媽」黃美秀鍥而不捨的進入深山調查研究後,台灣黑熊的神祕面紗才慢慢被揭開。
不久前,黃美秀帶著兩位世界級的熊專家大衛‧賈瑟利斯及羅布‧斯坦梅茨在師範大學演講,開講前我特別從自己的演講會場趕去拜會她,當面向這位和我同為「師範大學生物系」的學妹致敬,感謝她對「台灣黑熊」保育所做的努力。她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做這項研究工作。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希望這《尋熊記》的出版能為台灣黑熊帶來更多的快樂。(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電影人)
值得一看的好書 ∕ 李偉文
這不是一本生態研究的論文,雖然從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中,我們對於台灣黑熊的了解會多於閱讀科學資料;這也不是一本勵志書,但是從「黑熊媽媽」黃美秀勇於實踐夢想、在挫折中反省並且不斷堅持的精神,可以激勵我們追尋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生命意義;這也不是原住民文化的調查報告,但是看完這本書我們也可以了解原住民那種與土地及自然同為一體的血脈相連感,重新省思都市文明衍生的困境。
其實,這是屬於哪一類的書一點也不重要,對於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好看又值得看的書才是最重要的。(本文作者為牙醫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她的影子在大分 ∕ 邱一新
閱讀黃美秀的手札《尋熊記》,覺得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深具啟發性的書,令我感觸良多。就膽識和和理想性而言,美秀讓我直覺想到珍古德與其書《我的影子在岡貝》。因為這書不只是一本珍貴的台灣黑熊記錄,還牽涉到人熊關係、原民文化的思考,更是一份關於信心、人性、友誼、孤獨、挑戰的回憶錄。它生動地描述了一位女性生態研究者,在中央山脈森林深處(大分)做田野調查的一段經歷。
黃美秀能成功尋到黑熊,多少仰賴了布農朋友的帶路,所以,這也給了我期待──如果有天能將「尋熊」轉換成一種非洲式Safari,將原民納入山林體系,取代以前排除人類的保護區觀念,請他們共同經營,帶領大家去踏查,或許對生態保育、重建和原民文化保存,更有助益呢!(本文作者為旅行作家、前《TVBS周刊》發行人)
山裡的快樂時光 ∕ 林淵源
以前,我對這個社會不太清楚,沒有人教我,後來到了國家公園學到很多。我過去很窮,到管理處上班後,每個月都可以領到薪水,是山為我帶來資產。這讓我想到,十四歲時族裡的老人跟我說,這個山裡有很多資產,以後這個山永遠是你的。老人是族裡最厲害的巫師,很會看,他還說以後我很會打動物,打不完。
後來,玉管處安排我支援美秀,她很認真,一個女孩子在台灣做這樣的研究不簡單。有時候意見雖然不同,但我會想,我應該要支持她才對,所以大部分我都是贊同她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帶美秀從瓦拉米走稜線走一天放餌,都沒有熊來吃。後來我就跟美秀說,研究熊就要去大分,我姐夫曾告訴我說青剛櫟結果的時候大分動物會很多。我們是八月進去的,在學校搭帳篷,我帶美秀去米亞桑,那時候剛好是七月半,整個香楠都被熊打斷。
第一次抓到黑熊的時候我很緊張,那次一星期連續抓到三隻。那個熊喔,會來就一直來,老人也說,只要青剛櫟一多動物就會來。真的是這樣。跟美秀做研究,一開始我是派來支援她的,我很佩服她,我自己也是學到很多。不過,我也有告訴她原住民有關熊的知識啦!那些都是我的爸爸、前輩告訴我的。
美秀個性滿強的,一開始我不太不習慣。以前老人說,在山上不要出事情,在山上如果吵架就是會出事情。我爸爸說,在山上出事情不好,所以在山上我會讓,快快樂樂把事情做得順利就好。不管什麼時候儘量不要吵架,或是說出不好的話,比如說「我要離開了」這種話,這樣就會出事情。像黃美秀那時候去土葛遇上崩壁,就是因為講了「林大哥我要離開大分了」,她一講完就被石頭打到。所以不能亂講話。
美秀做事比較嚴謹,要求比較高,我們有時候因為溝通不良會吵,但鬧一鬧反而感情比較好。最嚴重的一次是為了追蹤熊,我們一直追不到,但是已經盡力,我們也會累啊,她的意思是我們還可以走到更遠的稜線,但是天色都很暗了,大家都想要回來休息。到底是追蹤熊重要還是人重要啊?不過鬧一鬧就好了。我跟美秀像兄弟姐妹一樣,鬧完就大笑。快樂過日子最重要。(本文作者為布農族獵人、嚮導)
熊媽媽黃美秀與我 ∕ 張富美
一九九九年初,我成為監察委員之後,開始關注台灣的山林、環保與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那年夏天,與幾位監委同仁去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巡察,結識當時的處長張和平先生。第一次聽到黃美秀的名字,應該就是從玉管處的簡報資料,當中提起「台灣黑熊生態、習性、族群數量與人熊關係」的調查研究計畫,黃與張列為共同主持人。當時我覺得很感動,那麼年輕的女性在偏遠蠻荒且危機四伏的山區,孤獨勇敢地從事台灣黑熊的田野調查,簡直不可思議。後來,我又陸續看到有關美秀與台灣黑熊的媒體報導,令我印象更加深刻。
二○○○年五月我擔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十二月底時透過周大觀基金會首度捐款給美秀,希望為她超冷門的學術研究帶來一點鼓勵。此後,我幾乎每年固定捐款給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二○○二年春,我接受母校嘉義女中「第一屆傑出校友」的表揚,才發現美秀竟然是我的學妹,實在感到很驕傲。後來,美秀的書《黑熊手記》(本書《尋熊記》前身)出版後,我在公務旅行途中一口氣拜讀完畢,立刻成為她的粉絲,回到台灣就打電話給她,也利用我的人脈,找玉管處的人,請他們儘快把日據時代的危橋修復。那時,張處長已調到營建署,新的處長林青接到我的電話一定滿頭霧水,僑務委員長為什麼關心台灣的黑熊?
後來,我又促成珍古德博士與黃美秀見面。二○○六年十月下旬,趁著珍古德來台訪問之便,我請嘉義女中安排一個「珍古德、黃美秀的聯合演講會」,題目是「希望的種子」,結果正如預期的轟動。次年春,美秀獲選為嘉義女中第二屆傑出校友,我還特地南下替校方頒獎給「熊媽媽」黃美秀教授,我也深深以這位優秀的學妹為榮。
在我卸下八年僑務委員長的重任後,有更多心力進一步了解台灣黑熊的保育問題,也積極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這讓我力挺美秀的心意更加堅強。二○一○年一月三十日,我們在屏科大成立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門外漢的我卻被推為常務理事,覺得有點惶恐。我已年逾古稀,但只要一息尚存,一定會協助美秀為黑熊的保育而努力,也期待更多有心人士加入我們的陣容。(本文作者為前僑委會委員長、現任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名譽理事長)
願下一代也能寫出自己的「尋熊記」 ∕ 蘇秀慧
這些年來,美秀這位第一代「尋熊人」盡了十二萬分的心力,來確保我們的下一代仍能在台灣山林中寫出自己的「尋熊記」。
十年前我正在寫博士論文,第一次看到美秀的尋熊手記,當下一口氣就看完了,從字句中再度感受到美秀對黑熊研究的執著,也體會到美秀所描述的山林之美與身在其中的悸動。那一夜,我的論文沒再多寫任何一個字。
我自己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美秀書中所描述的研究過程與感受,可說是道盡野生動物研究的歡喜與哀愁。其強度跟研究對象的體型大小及稀有性、研究地的海拔高度,以及研究者對研究的執著程度似乎是有一些相關性。我想美秀的研究已是極致,也因此我們更能從她的經歷感受到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迫切性,以及她決心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強大意志力!(本文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我常常會想像著這樣寂靜的畫面:在中央山脈人煙罕至的山谷叢林中,孤獨寂寞的科學家正循著一些熊爪痕跡和糞便排遺追逐著熊蹤,或許隔個山頭有一隻黑熊正在樹上吃著果實。
其實要研究生息於中央山脈深處的台灣黑熊是非常困難的,直到出現「台灣黑熊媽媽」黃美秀鍥而不捨的進入深山調查研究後,台灣黑熊的神祕面紗才慢慢被揭開。
不久前,黃美秀帶著兩位世界級的熊專家大衛‧賈瑟利斯及羅布‧斯坦梅茨在師範大學演講,開講前我特別從自己的演講會場趕去拜會她,當面向這位和我同為「師範大學生物系」的學妹致敬,感謝她對「台灣黑熊」保育所做的努力。她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做這項研究工作。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希望這《尋熊記》的出版能為台灣黑熊帶來更多的快樂。(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電影人)
值得一看的好書 ∕ 李偉文
這不是一本生態研究的論文,雖然從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中,我們對於台灣黑熊的了解會多於閱讀科學資料;這也不是一本勵志書,但是從「黑熊媽媽」黃美秀勇於實踐夢想、在挫折中反省並且不斷堅持的精神,可以激勵我們追尋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生命意義;這也不是原住民文化的調查報告,但是看完這本書我們也可以了解原住民那種與土地及自然同為一體的血脈相連感,重新省思都市文明衍生的困境。
其實,這是屬於哪一類的書一點也不重要,對於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好看又值得看的書才是最重要的。(本文作者為牙醫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她的影子在大分 ∕ 邱一新
閱讀黃美秀的手札《尋熊記》,覺得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深具啟發性的書,令我感觸良多。就膽識和和理想性而言,美秀讓我直覺想到珍古德與其書《我的影子在岡貝》。因為這書不只是一本珍貴的台灣黑熊記錄,還牽涉到人熊關係、原民文化的思考,更是一份關於信心、人性、友誼、孤獨、挑戰的回憶錄。它生動地描述了一位女性生態研究者,在中央山脈森林深處(大分)做田野調查的一段經歷。
黃美秀能成功尋到黑熊,多少仰賴了布農朋友的帶路,所以,這也給了我期待──如果有天能將「尋熊」轉換成一種非洲式Safari,將原民納入山林體系,取代以前排除人類的保護區觀念,請他們共同經營,帶領大家去踏查,或許對生態保育、重建和原民文化保存,更有助益呢!(本文作者為旅行作家、前《TVBS周刊》發行人)
山裡的快樂時光 ∕ 林淵源
以前,我對這個社會不太清楚,沒有人教我,後來到了國家公園學到很多。我過去很窮,到管理處上班後,每個月都可以領到薪水,是山為我帶來資產。這讓我想到,十四歲時族裡的老人跟我說,這個山裡有很多資產,以後這個山永遠是你的。老人是族裡最厲害的巫師,很會看,他還說以後我很會打動物,打不完。
後來,玉管處安排我支援美秀,她很認真,一個女孩子在台灣做這樣的研究不簡單。有時候意見雖然不同,但我會想,我應該要支持她才對,所以大部分我都是贊同她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帶美秀從瓦拉米走稜線走一天放餌,都沒有熊來吃。後來我就跟美秀說,研究熊就要去大分,我姐夫曾告訴我說青剛櫟結果的時候大分動物會很多。我們是八月進去的,在學校搭帳篷,我帶美秀去米亞桑,那時候剛好是七月半,整個香楠都被熊打斷。
第一次抓到黑熊的時候我很緊張,那次一星期連續抓到三隻。那個熊喔,會來就一直來,老人也說,只要青剛櫟一多動物就會來。真的是這樣。跟美秀做研究,一開始我是派來支援她的,我很佩服她,我自己也是學到很多。不過,我也有告訴她原住民有關熊的知識啦!那些都是我的爸爸、前輩告訴我的。
美秀個性滿強的,一開始我不太不習慣。以前老人說,在山上不要出事情,在山上如果吵架就是會出事情。我爸爸說,在山上出事情不好,所以在山上我會讓,快快樂樂把事情做得順利就好。不管什麼時候儘量不要吵架,或是說出不好的話,比如說「我要離開了」這種話,這樣就會出事情。像黃美秀那時候去土葛遇上崩壁,就是因為講了「林大哥我要離開大分了」,她一講完就被石頭打到。所以不能亂講話。
美秀做事比較嚴謹,要求比較高,我們有時候因為溝通不良會吵,但鬧一鬧反而感情比較好。最嚴重的一次是為了追蹤熊,我們一直追不到,但是已經盡力,我們也會累啊,她的意思是我們還可以走到更遠的稜線,但是天色都很暗了,大家都想要回來休息。到底是追蹤熊重要還是人重要啊?不過鬧一鬧就好了。我跟美秀像兄弟姐妹一樣,鬧完就大笑。快樂過日子最重要。(本文作者為布農族獵人、嚮導)
熊媽媽黃美秀與我 ∕ 張富美
一九九九年初,我成為監察委員之後,開始關注台灣的山林、環保與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那年夏天,與幾位監委同仁去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巡察,結識當時的處長張和平先生。第一次聽到黃美秀的名字,應該就是從玉管處的簡報資料,當中提起「台灣黑熊生態、習性、族群數量與人熊關係」的調查研究計畫,黃與張列為共同主持人。當時我覺得很感動,那麼年輕的女性在偏遠蠻荒且危機四伏的山區,孤獨勇敢地從事台灣黑熊的田野調查,簡直不可思議。後來,我又陸續看到有關美秀與台灣黑熊的媒體報導,令我印象更加深刻。
二○○○年五月我擔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十二月底時透過周大觀基金會首度捐款給美秀,希望為她超冷門的學術研究帶來一點鼓勵。此後,我幾乎每年固定捐款給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二○○二年春,我接受母校嘉義女中「第一屆傑出校友」的表揚,才發現美秀竟然是我的學妹,實在感到很驕傲。後來,美秀的書《黑熊手記》(本書《尋熊記》前身)出版後,我在公務旅行途中一口氣拜讀完畢,立刻成為她的粉絲,回到台灣就打電話給她,也利用我的人脈,找玉管處的人,請他們儘快把日據時代的危橋修復。那時,張處長已調到營建署,新的處長林青接到我的電話一定滿頭霧水,僑務委員長為什麼關心台灣的黑熊?
後來,我又促成珍古德博士與黃美秀見面。二○○六年十月下旬,趁著珍古德來台訪問之便,我請嘉義女中安排一個「珍古德、黃美秀的聯合演講會」,題目是「希望的種子」,結果正如預期的轟動。次年春,美秀獲選為嘉義女中第二屆傑出校友,我還特地南下替校方頒獎給「熊媽媽」黃美秀教授,我也深深以這位優秀的學妹為榮。
在我卸下八年僑務委員長的重任後,有更多心力進一步了解台灣黑熊的保育問題,也積極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這讓我力挺美秀的心意更加堅強。二○一○年一月三十日,我們在屏科大成立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門外漢的我卻被推為常務理事,覺得有點惶恐。我已年逾古稀,但只要一息尚存,一定會協助美秀為黑熊的保育而努力,也期待更多有心人士加入我們的陣容。(本文作者為前僑委會委員長、現任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名譽理事長)
願下一代也能寫出自己的「尋熊記」 ∕ 蘇秀慧
這些年來,美秀這位第一代「尋熊人」盡了十二萬分的心力,來確保我們的下一代仍能在台灣山林中寫出自己的「尋熊記」。
十年前我正在寫博士論文,第一次看到美秀的尋熊手記,當下一口氣就看完了,從字句中再度感受到美秀對黑熊研究的執著,也體會到美秀所描述的山林之美與身在其中的悸動。那一夜,我的論文沒再多寫任何一個字。
我自己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美秀書中所描述的研究過程與感受,可說是道盡野生動物研究的歡喜與哀愁。其強度跟研究對象的體型大小及稀有性、研究地的海拔高度,以及研究者對研究的執著程度似乎是有一些相關性。我想美秀的研究已是極致,也因此我們更能從她的經歷感受到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迫切性,以及她決心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強大意志力!(本文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目次
序一 保育,先從了解開始/洪 蘭
序二 加入美秀,守護台灣黑熊/李香秀
序三 追熊女俠的求道之旅/范欽慧
專文推薦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小 野
值得一看的好書/李偉文
她的影子在大分/邱一新
山裡的快樂時光/林淵源
熊媽媽黃美秀與我/張富美
願下一代也能寫出自己的「尋熊記」/蘇秀慧
前 言 深入有熊國
第一章 叢林裡的活百科
第二章 有熊國「大分」
第三章 捉熊,談何容易
第四章 出師不利
第五章 第一隻熊
第六章 熊兆
第七章 研山、研友、研我
第八章 人熊捉迷藏
第九章 盼熊的日子
第十章 山居睡月
第十一章 在山上,把心安住
第十二章 歷劫歸來
第十三章 六隻熊和三個臭皮匠
第十四章 曲終人將散
後 記 重返有熊國
附錄
序二 加入美秀,守護台灣黑熊/李香秀
序三 追熊女俠的求道之旅/范欽慧
專文推薦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小 野
值得一看的好書/李偉文
她的影子在大分/邱一新
山裡的快樂時光/林淵源
熊媽媽黃美秀與我/張富美
願下一代也能寫出自己的「尋熊記」/蘇秀慧
前 言 深入有熊國
第一章 叢林裡的活百科
第二章 有熊國「大分」
第三章 捉熊,談何容易
第四章 出師不利
第五章 第一隻熊
第六章 熊兆
第七章 研山、研友、研我
第八章 人熊捉迷藏
第九章 盼熊的日子
第十章 山居睡月
第十一章 在山上,把心安住
第十二章 歷劫歸來
第十三章 六隻熊和三個臭皮匠
第十四章 曲終人將散
後 記 重返有熊國
附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