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琛讲中国八大诗人(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胡懷琛(1886-1938),安徽涇縣人,近代學者、詩人。《胡懷琛講中國八大詩人/大師講堂學術經典》是胡懷琛撰寫的古詩普及讀物,全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古代八位詩人,梳理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脈絡和藝術走向,堪稱一部簡明的中國古代詩史。
作者簡介
胡懷琛(1886—1938),原名有懷,字季仁,後改寄塵。安徽涇縣人,近現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胡樸安之弟。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先後在中國公學、滬江等大學及正風學院擔任教授。主要著作有《國學概論》《墨子學辨》《中國文學史略》《中國詩學通評》《中國民歌研究》等百余種。
名人/編輯推薦
一部別具特色的“極簡詩歌史”,讀詩、品詩、寫詩,一站式帶您了解中國詩歌!
勾勒八位詩人的生平及詩歌風格,同時收錄《詩的作法》,使讀者不僅學會品鑒詩歌,還能自己動筆寫詩,值得拜讀!
序
吳伯雄
梁啟超說:“學術思想之在一國,猶人之有精神也。”的確,學術的盛衰,關乎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象與文化氛圍。民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內憂外患,較之晚清,更為劇烈,中華民族幾乎已經瀕臨亡國滅種的邊緣。而就是在這樣日月無光的民國時代,卻涌現出了一批批大師,他們不但具有堅實的舊學基礎,也具備超前的新學眼光。加之前代學術的遺產,西方思想的啟發,古義今情,交相輝映,西學中學,融合創新。因此,民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梁啟超、康有為、嚴復、王國維、魯迅、胡適、馮友蘭、余嘉錫、陳垣、錢穆、劉師培、馬一孚、熊十力、顧頡剛、趙元任、湯用彤、劉文典、羅根澤……單是這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後來的學人心折骨驚,高山仰止。而他們在史學、哲學、文學、考古學、民俗學、教育學等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創造出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學術局面。
歲月如輪,大師已矣,我們已無法起大師於九原之下,領教大師們的學術文章。但是,“世無其人,歸而求之吾書”(程子語)。
大師雖已遠去,他們留下的皇皇巨著,卻可以供後人時時研讀。時時從中懸想其風彩,吸取其力量,不斷自勉,不斷奮進。誠如古人所說:“聖賢備黃卷中,舍此安求?”有鑒於此,我們從卷帙浩繁的民國大師著作當中,精心編選出版了這一套《大師講堂》系列叢書,分輯印行,以饗讀者。原書初版多為繁體字豎排,重新排版字體轉換過程當中,難免會有魯魚亥豕之訛,還望讀者不吝賜正。
吳伯雄,福建莆田人,1981 年出生。2003 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系,師從陳節教授。2006 年獲碩士學位。同年9 月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師從王水照先生。2009 年7 月獲博士學位。同年9 月進入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工作。推崇“博學而無所成名”。出版《論語擇善》(九州出版社),《四庫全書總目選》(鳳凰出版社)。
目次
陶淵明
李太白
杜子美
白香山
蘇東坡
陸放翁
王漁洋
詩的作法
書摘/試閱
屈靈均
(一)
中國的詩歌,發生很早。如今所流傳的篇章,有堯、舜時的《擊壤歌》《南風歌》等這些作品,有人說是真的;有人說是假的;也有人說連堯、舜,都沒有這些人,又何況《擊壤歌》和《南風歌》。
這些作品,是真是假,雖不可知;然但就孔子所刪定的三百篇看,已可算是洋洋大觀了。不過三百篇的詩,到如今雖然存在;三百篇的作者是誰,到如今已不可考了。而且那時候雖然有偶爾作詩的人,卻沒有以作詩著名的詩人。中國有專門詩人,要算是從屈原起。屈原的生卒年月、事跡、文學作品等,在今日也發生了疑問。許多名人,如胡適之、梁任公等,都細細地研究討論過。我所見過的,有下面所列的幾種:
胡適之的《讀楚辭》,在《努力周報》附刊的《讀書雜志》內。
梁任公的《屈原研究》,在《梁任公學術講演集》第三輯內。
謝無量的《楚辭新論》,《國學小叢書》本。
陸侃如的《屈原》,單行本。
他們四位先生,已說得很詳細了,我沒有再說的必要。就是再說,也不能超出他們的範圍以外。不過他們四位先生,對於《楚辭》和中國詩學的關係,比較的說得太少,至多說了一句《詩經》是北方的文學,《楚辭》是南方的文學罷了。
我如今便揀他們所不曾說及的,來說一說,以補他們之缺。便是說一說《楚辭》和漢、唐以後詩學的關係。至於屈原事跡等,他們已經說過了的,我不再說。讀者要知道時,可以參看他們的大作。除了胡適之《讀楚辭》一篇,如今不容易購得而外,其他三種,都是很容易購買的。
(二)
屈原的事跡,我們所拿來做考證的根據的,是《史記》裡的一篇《屈賈列傳》。這篇傳,有許多話是空話,也有許多話是不可相信的話。這話說起來很長,現在不必多說,只將謝無量考定了重做的一篇簡單的《屈原小傳》,錄在這裡,以見屈原之為人。
屈原,楚同姓。事楚懷王,頗見信任。因草憲令,被讒見疏。不久召還,參與外交事務;他的主張,是拒秦,聯齊。曾出使齊國。懷王將入秦,他也力諫,不聽。後懷王久留秦,楚國無主;屈原憤恨他的政策不行,作《離騷經》,有怨刺的意思。襄王即位,屈原又被讒再放逐,在沅湘之間,九年不返。因自沉汨羅江死。
謝無量這篇簡單的《屈原小傳》,很為適當。讀者只須讀了這篇小傳,差不多已經夠了。不過“屈原名平,字靈均”,這幾個字,是應補入的。
屈原的作品,自然是以《離騷》為主要。此外再有《卜居》《漁父》等篇。再有《九歌》,本為楚人祀神的樂歌,而屈原替他改作的。後來他的弟子宋玉、景差及漢朝賈誼等,仿他所做的作品,統名為《楚辭》。如今流傳的,以王逸注的《楚辭》,為古的本子。再後來注解的人很多,不及遍舉。關於這一層,可參看胡適之的《讀楚辭》第二段,及謝無量的《楚辭新論》第三章。我這裡不多說了。下文單說屈原和漢、唐以後詩學的關係。
(三)
《楚辭》所包涵的種特點,就是說神話。《九歌》本來為祀神而作,不消說了。就是《離騷》,也有許多的神話。如云: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
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鸞凰為予先戒兮,雷師告予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又云:
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又云: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羲和、望舒、飛廉、豐隆、雷師等,都是後世神怪小說(如《封神傳》)裡的名詞。宓妃、有娀佚女也是神話。《九歌》裡的什麼東皇太一,什麼湘夫人,什麼國殤等等,更不必說了。這些神話,是《詩經》裡所沒有的。《詩經》裡的神是天,《詩經》裡的鬼是祖宗。從天與祖宗的方面演不出離奇怪誕的神話來,從東皇太一、湘夫人一方面,便可以演得出離奇怪誕的神話來了。
從此以後,中國的詩歌裡,便添了許多神話。首先受屈原的影響的,就是曹子建,他的《洛神賦》,不就是神話麼?
再後詩歌裡夾雜神話的,要算李太白和李義山,為顯著。李太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云:
……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太白的風為馬、鸞回車,不就是《離騷》裡的鸞凰為先戒、
望舒(望舒風神名)先驅麼?
李義山的《嫦娥》云: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義山的嫦娥,不就是《離騷》裡的宓妃、有娀佚女之流麼?
(四)
《楚辭》的第二種特點,就是說牢騷話,表現孤僻的性情。說牢騷話,在《國風》《小雅》裡也有的。後人拿詩歌發牢騷,不單是受了屈原的影響。表現孤僻的性情,在《詩經》裡沒有的。在《楚辭》裡,卻隨處表現出他自己孤僻的性情來。如云: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又云:
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又云: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時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又云: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吾不知其亦已兮,茍予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諸如此類的地方很多,都是充分地表現他高潔的性情。屈原自殺,一半固由於受了環境的逼迫,一半也由於他的天性是孤僻,不和俗人相投。這種孤僻的性情,充分地在詩歌裡表現出來,這是《詩經》裡所沒有的。或者有這樣的作品,也被孔子刪掉了,因為孔子要拿《詩經》做教化的工具。這樣的充分表現孤僻的性情,和處世接人,很不相宜,所以一例刪掉了。就是前節所說的神話,照理在初民時代的詩歌裡,也不能沒有。《詩經》裡沒神話,一定也是被孔子刪掉了。《論語》裡說:“子不語:怪,力,亂,神。”詩歌裡的神話,哪有不刪去的道理呢?
自從《離騷》出現以後,屈原拿它將自己孤僻的性情,充分地表現出來。後人讀了他的作品,當然要受了他的感化,犯了傳染病。其中受傳染病深的,要算是唐朝的孟東野(孟郊)、李長吉(李賀)二人。
孟郊的性情,非常寒酸;李賀的性情,非常幽怪。但看蘇東坡“郊寒島瘦”四字的批評,和後人稱“長吉是鬼才”的一句話,便可以知道了。而且孟郊、李賀二人詩歌的外表,也是出於《離騷》,這是可以舉他們的詩來證明的。如孟郊的《巫山高》云:
見盡數萬裡,不聞三聲猿。
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
千載楚襄恨,遺文宋玉言。
至今青冥裡,云結深閨門。
按《九歌》云:“令飄風兮前驅,使凍雨兮灑塵;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東野從這裡四句,化成“但飛蕭蕭雨”兩句。又云“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野從這裡兩句,化成“至今青冥裡,云結深閨門”兩句,痕跡顯然可見。又東野的《獨愁》云:
前日遠別離,昨日生白發。
欲知萬裡情,曉臥半床月。
常恐百蟲鳴,使我芳草歇。
按《離騷》云:“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東野從這句化成“常恐百蟲鳴”兩句,也極容易看得出。這樣相似的地方很多,不及遍舉。
再說李賀,他的《蘇小小墓》一首,容易看得出他所受的《楚辭》的影響。《蘇小小墓》的詩云: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翦。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珮。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竹,勞光彩。
西陵下,風雨吹。
(吹字讀去聲,與彩、待等字為韻,俗作“吹雨”非是。)
按這首詩,詞旨凄絕,滿紙鬼氣,固然似《楚辭》中之《九歌》;而草茵、松蓋、風裳、水珮,都是《離騷》中的字眼。
本來李長吉的詩,出於《離騷》,在以前已有許多人說過了。《漁隱叢話》曾說:“李長吉詩出於《離騷》。”而杜牧所做的《長吉集序》,已經說道:“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不過孟東野詩,出於《離騷》,前人卻沒有說過,這是我近看出來的。大概東野的性情寒酸,長吉的性情幽怪。總之都是孤僻,都是不近人情,和屈原是一樣的。
再後梅堯臣的簡淡,黃庭堅的生硬,又是從孟郊、李賀變化而來的了。凡後世不近人情的個性,發表在詩歌裡,多少總和屈原有些關係。
個性是天生成的,假使沒有屈原也會有孟郊、李賀、梅堯臣、黃庭堅等人的個性。但是沒有《離騷》,恐怕他們受了《詩經》的陶冶,潛移默化,便不會將個性表現在詩歌裡。便是表現出來,也不會有這樣的充分。
這種充分的表現個性,照新文學說起來,當然算是好,不算是壞。若拿詩教的眼光來看,卻又不能說是好。因為充分地發展不近人情的個性,到後來變成曲高和寡,彼此不相投洽;而社會上必現出一種冷淡的狀態來。這不是好現狀。
兩樣的說法不同,到底誰是誰非,我也不敢下一句斷語。
(五)
《楚辭》裡的第三種特點,就是喜用艷麗的字。後來經過李義山、溫飛卿、韓致堯等人的仿效,而演為後世香艷詩。義山尚有寄托,飛卿則但得浮艷;此後香艷詩,更不足道了。
後世做艷體詩的人,無論做得如何壞,無論做得如何淫蕩,在自己說起來:總是開口溫、李,閉口屈、宋。這可算是屈原害了他們。然屈原是“好色不淫,怨誹不亂”,後人好色而至於淫,這應是屈原所痛恨的事了。
由《楚辭》的一部,而流為後世的艷體詩,差不多人人都知道,這裡不必引詩為證。
據我的觀察,《楚辭》和後世詩歌的關係是如此。謝無量先生說:《楚辭》裡有兩種思想:一種是愛國的思想,一種是超人間的思想,也與後世的詩歌有很大的關係。他所說的超人間的思想,就是我所說的神話。他所說的愛國思想,他也有他的理由,讀者可以參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