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回声:20世纪阿拉伯作家经典作品研究(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以全新的視角,深入剖析20世紀以來阿拉伯文學現代化變革的四個重要面向。全書四個章節:國族意識的建構、 家族的解體與重構、 女性意識的覺醒和阿拉伯文學的新發展:流散寫作
首先分析了在20世紀的埃及借助歷史想像構建“國族神話”的論述策略,討論阿拉伯作家如何從埃及人民為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的現實中,發現並建構了一種嶄新的“向前看、指向未來的國族想像”;繼而深入到變革的內部,探討了在現代化進程中傳統的東方家族模式的解體以及新型家庭范式的生成,以及變革中的伊斯蘭女性問題,詳細剖析作家在女性解放問題上所使用的不同論述話語策略,具體總結其“得”與“失”,進而探討伊斯蘭傳統文化與現代共融的可行性路徑。
最後本書透視了阿拉伯現代作家的離散寫作,剖析其如何超越文化衝突而確立自身之身份認同,進而豐富了阿拉伯文學的表現力。
作者簡介
近年來在《外國文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部分論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全文轉載,出版多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專案等多項科研基金專案。
序
序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著作,是作者多年來對20世紀以來阿拉伯著名作家經典作品研究的集成。全書以“現代性”為命題,從國族意識的建構、家族的解體與重構、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流散寫作等四個維度,對這些經典作品進行理論闡述和學術解讀,並與中國作家的類似作品進行比較研究。作者以全新的視角,深入剖析20世紀以來阿拉伯國家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現代”與“傳統”衝突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阿拉伯文學創作對“種族身份”、“文化身份”的思考和重塑,突出“20世紀阿拉伯文學對現代性變革的探索和回應”這一主題,其研究路徑具有社會文化史的理論意義和文學史的學術價值。
關於阿拉伯現代文學的時空定義,國內阿拉伯語學者有不同的稱謂:李振中教授翻譯的《阿拉伯埃及近代文學史》,郅溥浩教授翻譯的《阿拉伯文學史》(2008年再版本)附錄“阿拉伯現當代文學概述”,朱威烈教授主編的《當代阿拉伯文學詞典》,林豐民教授著作《文化轉型中的阿拉伯現代文學》,以及由本人編著的《阿拉伯現代文學作品選讀》等,分別指稱為“近代”“現當代”“當代”“現代”,也有其他著作或論文稱為“近現代”。縱觀上述這些譯作或著作內容所涉及的歷史跨度,基本都是以19世紀中葉在埃及和黎巴嫩興起的阿拉伯文學復興為起點,一直延續至今的文學創作進程,因此統稱為“現代”也許包含的歷史跨度更為合理清晰。其實阿拉伯作家也沒有確切的時空指稱,通常是用阿拉伯語“ الحدیث ”表述,而該詞既可譯成“近代”,也可譯成“現代”,“ المعاصر”意為“同時代的”,譯為“當代”無可厚非。
本書作者所指稱的“現代性”,是以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與文學創作的發展現實相結合,圍繞現代性變革對阿拉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傳統結構的衝擊和演變,以文本解讀的方式,從作品的內容題材、意識形態、敘事風格、寫作方式切入命題,論證阿拉伯作家如何看待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係,反思和拷問這種全方位轉型後的個體世界觀和身份認同,在總結歷史的基礎上,試圖重新構建具有現代概念的國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尋著這一研究路徑,作者分別選取了民族國家的建構、家族解體與重構、婦女的覺醒與地位變化,以及作為“流散者”的阿拉伯移民作家面對東西方文化衝突而陷於文化認同“迷思”和尋求“非意識形態化”的探索等四個主題展開論述。針對上述四個不同層面的主題,遴選埃及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吉布•馬哈福茲的小說《開羅三部曲》、《我們街區的孩子們》,埃及女作家納瓦勒•賽阿達維的小說《伊西斯的女兒》,摩洛哥作家塔哈爾•本•傑倫《錯誤的夜晚》(其小說三部曲分別為《神聖的夜晚》、《炫目欲盲的黑暗》、《錯誤的夜晚》),以及蘇丹作家薩利赫《移居北方的時節》和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大馬士革的米赫亞爾之歌》、《圍困》等作品加以解析和研究,凸顯這些作品的“現代性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將馬哈福茲的家族小說《開羅三部曲》(《兩宮間》、《思慕宮》、《怡心園》)與中國作家巴金的家族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另一位中國作家路翎的家族小說《財主底兒女們》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對阿拉伯和中國兩個東方傳統大家庭的觀照,揭示現代性的力量如何對個人身份認同的滲透,並深入至傳統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之中,導致傳統社會結構逐漸解體。通過對馬哈福茲家族小說與巴金、路翎家族小說的比較分析,作者提出,在共同的語境之下,東方作家之間顯示出的相同而又相異的價值取向更具有特殊的研究意義,對其形成原因也更值得進行追問。
作為一個女性研究者,作者對伊斯蘭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問題尤為關注。通過對納吉布•馬哈福茲《開羅三部曲》、納瓦勒•賽阿達維的小說《伊西斯的女兒》和塔哈爾•本•傑倫的三部曲小說之一《錯誤的夜晚》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陸怡瑋博士探索和解讀作家們在“現代性”的敘事語境中對傳統文化及自我身份認同的態度,認為這些作品都印證了伊斯蘭文化中的傳統女性觀本身即具有現代性的進步元素,反映了伊斯蘭教義與女性主義之間的結合之處,提供了一個客觀而現實的回答:在近現代史上,女性“解放”的呼聲往往與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訴求相伴隨。為了調和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作品試圖論證伊斯蘭文化與現代社會能夠相容相處,而女性意識的覺醒標誌是對“自我”和“個人”的重新發現,進而“創造”自己,形成全新概念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
阿拉伯離散文學作品近年來受到國內學界的重視,僑居海外(主要是西方國家)的阿拉伯作家徘徊於東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之間,以歷史記憶和現實狀況結合的敘事方式,表達對家國的憂患意識和價值認同的深刻思考,以文學創作形式表現“離散群體”在自我主體建構與文化認同之間的同構性和衝突性。作者通過對蘇丹作家薩利赫《移居北方的時節》和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大馬士革的米赫亞爾之歌》、《圍困》等作品的解構剖析和橫向比較,闡示了旅居海外的阿拉伯作家離散寫作的本質特性:既不同於阿拉伯現代文學、又迥異於西方主流文學的獨特風貌,以及歷史境遇、文化選擇、身份追尋、自我重構等“現代性”回應。
陸怡瑋博士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除了教學授課和編著教材,她始終專力於阿拉伯文學和伊斯蘭文化的研究,以進取之心和求索之毅,精讀阿拉伯現代文學名家名作,執著鑽研相關理論,謀篇佈局,訴諸筆端,終得正果。本書框架構思科學規範,學術視野開闊,邏輯思路清晰,充分揭示了作品所內含的“現代性”指向,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是其阿拉伯文學研究之路的又一個堅實腳印,值得祝賀與稱譽。望陸怡瑋博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阿拉伯文學研究領域斬獲新的學術果實。
陸培勇
2022年3月1日
目次
v 序
ix 導言
1 第一章 • 國族意識的建構
1 第一節 回望“法老時代”:
20世紀初期埃及與中國國族意識建構比較研究
14 第二節 從歷史小說到現實主義小說:
反抗殖民統治與國家意識的高揚
29 第三節 對核心價值觀的反思與重構:
《我們街區的孩子們》引起的爭議
37 第四節 馬哈福茲與蘇非派思想:
文化傳統的現代解讀
47 第五節 個人與國家的衝突:
種族身份與文化身份的迷思
57 第二章 • 家族的解體與重構
58 第一節 阿拉伯的傳統家族構成方式與現代性變革的影響
62 第二節 馬哈福茲家族小說與現代中國家族小說的比較(上):
馬哈福茲與巴金
72 第三節 馬哈福茲家族小說與現代中國家族小說的比較(下):
馬哈福茲與路翎
85 第三章 • 女性意識的覺醒
86 第一節 表現他者:馬哈福茲《開羅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97 第二節 賽阿達維對“女神”的歷史淵源的尋找
106 第三節 “惡女”形象的更新:《錯誤的夜晚》中的女性原型
119 第四章 • 阿拉伯文學的新發展:流散寫作
120 第一節 流散寫作的背景、定義與問題
126 第二節 薩利赫:《移居北方的時節》與奧瑟羅故事的現代改寫
151 第三節 阿多尼斯:“與祖國同披一具枷鎖”
160 第四節 自我殖民化的迷思:塔哈爾•本•傑倫作品淺析
197 附錄一 • 從《走向深淵》在中國的譯介與熱映看第三世界國家間的文化傳播
211 參考文獻
211 中、英文參考文獻
222 阿拉伯文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