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一驛:國學之文化傳承(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不妄言,只望行;行有意,言有情。
中華文化並不高深,她就沉浸在我們的言行中。國學緣於生活,她讓生活精彩。
本書只是個小小的驛站,無論市井喧囂裡煩亂,還是離合悲歡中徘徊,只要在生活的路途上前行,都可以來這裡歇歇腳,讓文字的清風拂去心靈的浮躁。
我不想讓文化迷失,也不想讓學問枯燥,切莫望著他鄉異樣的的風景,而忘卻了自己家裡最純真的東西。
真正中華民族的樣子,是多麼的美啊。
當指尖劃開書頁的時候,這一切,從詩中開始。
作者簡介
詩人。
寫如下因,以釋此名:
1 相聚是暫態,離別是穩態,一切終歸於消逝。
2 葉綻伴花,葉落潤土。
3 風來的時候,便自由了。
4 始終表達對葉嘉瑩先生的崇敬。
序
楔子
語言存則民族存,國學興則中華興。
這是我對文化的定義,亦是心中的一點希冀。文化基於語言,如果語言消亡了,民族就算存在,對鏡而視的時候,也會認不出自己了吧。中華文化是整個東方最拔群的一面旗幟,它的博大和精深對周圍都有著無盡的影響與革新。
曾經,國學這個詞還在狹義的範疇;而現在,我要將國學這個詞來代表中華文化的所有,獨立成為一套體系、一片領域、一門學問。這是國學的定義。同時,我給國學一個國際化的名稱,就叫Chunghwa。
儒學、道學、佛學、中醫學、書法、繪畫等等所融入的中華文化的精神,都是國學的理論基礎。這些理論,讓國學開始起步。只要開始,一切都不會晚。重在它一定要持續發展下去,我會為此盡一份力。
自小的讀書學習,西方的文化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和高效。我看到的是,有了科學的啟蒙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都在進步,科技都在應用。先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後是伽利略、牛頓的力學,再到二十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理化學的領域在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穩穩前進。而回首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時,那個依舊的經典竟然仍停留在東周的孔子、老子。後世雖有發展,卻從未超越。中醫停滯了許久,有些國人自己都不相信;詩詞也停留在唐宋,現代人只是懷念,依舊作著古調。
這是多麼的可悲。
讓我不禁想起《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的言語。
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儒有小人君子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罵得多麼酣暢淋漓,多麼醍醐灌頂。國學的理論,大可用於經世濟人,小可用於修身養性,這才能體現出中華民族應該有的品質、氣概和修養。一味的皓首窮經、固步自封,不開拓進取,將國學發揚光大而應用於世,那就只剩下顧影自憐,望塵莫及的悲歎了。
中華民族,絕對是引以自豪的。世界風雲變幻了幾千年,中華的文明卻一直延續至今,不僅是她的毅力,也是她的輝煌。
因為語言、因為文化。
讓國學提高你的生活
讓生活蘊藏你的眷戀
讓眷戀融入你的文字
讓文字彰顯這美麗的中華
葉離
甲午年四月廿七日
記於北京
目次
楔子
葉離臆理
一、國學綜論
彰顯中華魅力的十四個漢字
東周定中國
國學的哲學階梯:真、善、美
世界的又一巔:國學
二、諸子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三、語言
千言萬語一家人
漢字如畫,繁簡都是中華
六書成字
漢語雜談
四、詩詞
詩起情更濃
華夏詩傳今古,安能僅盛於唐
含蓄之美
詩詞閒筆
讀詩
品詞
唱曲
五、文學
四大名著、名著中國
戲說八股文
作家三等
六、紅樓夢
紅學
詩詞曲賦綻紅樓
瀟湘月下,惟戀怡紅
七、佛學
證信與迷信
佛學初階
走進寺廟
真正的佛學在中華
八、歷史
三國
盡是佳人
文壇巨擘:蘇東坡
九、中華文化再聚
器
酒
茶
書
印
制
地
時
雜
十、葉離一驛
閒情偶寄,自在身心
計畫,引領前進的步伐
我的每日功課
《誡子書》中的人生
書香
精通
你有反省過自己嗎?
朋友
學習
等待
懂得時間,在於珍惜
淺談成熟
十一、平衡論
獨特自己
偶然靈犀
愛心常在
不棄不離
心有所寄
終老學習
觀人處世
談吐朝夕
史鑒預言
寧靜如期
經濟智慧
平衡歸一
十二、這是中華的點滴,國學的奇跡
附錄
誠摯謝君,感恩之心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彰顯中華魅力的十四個漢字
那天,有位朋友問我:「你覺得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是什麼?」如果讓我談談中華的文化瑰寶,倒是能舉出很多例子;可一旦要在這無比燦爛的海洋中挑出一個「最」字,反而無能為力了。細細想來,中華文化的精華幾乎涉及了各個方面,以至於哪怕是再微小的一個細節,我也不忍捨去。
自古有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呈現給我們的魅力。
既然夜晚的蒼穹永遠是那麼的星空璀璨,我們不妨將這數億的星光劃分為星座,總結成一幅有章有理的畫卷,來讓大家欣賞,感受。
就讓漢字來一一代表,並為自己的文化進行說明吧。我選擇了十四個字:道、中、和、禮、仁、孝、信、智、空、忍、氣、淡、靜、福。
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一切從這裡開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道的宏大和抽象讓我們不可企及,就好像自然規律,需要我們遵守。它成為了自始至終的一個標準,獨一無二。世界也從這裡衍生了出去。後來的道,有了發展。它從本義中的道路,引申出了方式、方法,成為我們做事的準則,也成為人們去探索並致力於的一個方向。
如果說「道」孕育了天地,那在天地中成長的,就是中華。中國的「中」字,既是中心的意思,也是中庸的思想。位於中,是追求的境界。古時候的房屋建設、陳列和風水,都要有一個中心,是最尊貴的地方。北京的紫禁城、西安的阿房宮,都是讓兩翼予以對稱依照一條中軸線而建立的。成為最重要的點一直是中華文化的追求。這就是為何中國人曾經相信天圓地方的觀念,因為我們才是世界的主宰。同時,中,還深刻地滲透著儒學的中庸觀念。這個中,是不走極端,不在最高或最低,不在最多或最少,不在最長或最短……用哲學的概念抽象出來,就是不在太陰、太陽。它是位於中間的位置,不多不少、不高不低、不長不短,剛剛合適,恰如其分。這也是中華民族所追求的。
「中」的思想帶來了和,以和為貴。人民希望生活富足、安居樂業。戰事只能帶來疾苦。所以,兵家的最高境界不是戰爭上的勝利,而成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這是天下和。和,還可以是人和。這又是修身養性的境界,人與人的關係和睦,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的;人自身的平和,是從內心歷練而生的。曾有位高僧,大家不知道他的佛法有多高,但聽和他朝夕相處的和尚說,自幼進寺院三十多年了,從未見過這位高僧生氣,總是能看到他平和的笑容。這種和的境界,是多麼地難能可貴啊。
那麼,和的境界,究竟要怎樣達成呢?那就是禮,以禮治國。禮成為中華文明的構建標準,它好像法,卻又不是法。它不是規章制度,卻發揮出了比規章制度更好的效用。禮,來自於民間風俗,是從百姓的生活習慣中一朝一夕、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特殊效應。沒有硬性的規定,沒有人強迫,當成為自願的時候,大家都樂意遵守。可以互惠互利,可以欣欣向榮。最初,只是禮貌,是和睦的交流方式;後來成為禮儀,讓人們的相處變得方便和得體;最後,禮和德行是相關的。人們在無形中,產生出正確、善意的道德理念,在禮的思想中更好地運作起來。
當世間變得美好,和睦,這都來自於仁的構建。子曰:「仁者愛人。」仁這個字,包含著滿滿的愛啊。愛心很簡單,它就融在我們一點一滴的生活中。可以是樂於助人的品質,可以是謙讓寬宏的心態,甚至可以是來來往往間的一個笑容。充滿愛心的世界是自然的,也是牢固的。放大來說,仁成為了民族的文化;縮小言之,仁形成每個人的修養。仁這個字,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的至寶。
儒家之所以能奠定中華文化的基調,是因為它還帶給了我們其他優秀的品質。
孝,便是最典型的一項。這個字西方的語言裡沒有,根本原因是文化中不具備。百善孝為先,孝可不簡簡單單是對父母好。這是義務,也是責任。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我們一定要感恩生命的賜予;而且,我們更要感恩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養育。血濃於水的親情是上天賜予你的幸福。這裡天生就充滿著愛,愛長輩,便是孝;愛同輩,便是悌。孝悌之義,構建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小之為家,大之為國。上升到國,便是忠,忠是愛國。無論集體,還是民族,都依靠愛國團結起來。人,只是社會的一部分,但愛國愛家,才能凝聚人與人,形成文化。
人們不僅講孝,還要講信。信,是誠信、信義。人際間的關係是微妙的,但信,一定是架起這種關係的橋樑。信和義相貫通,就像曾經江湖上要講義氣一樣,這是人們自然而然間形成的規律。守信的人值得尊敬,值得依靠。西方傳來的信用卡理念看似高端,其實信義在中國古時一直都具備。否則,哪來的「道德之鄉」、「禮儀之邦」的文明?信還有著其他意義,就是書信。書信傳遞著人們的心靈,有著往來。真正的情誼可能無須謀面,但一定建立於信。這既是信箋,也是信任。信,便由人言二字組成,心意的相通從這裡傳達。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的「五常」。還剩下智沒有說,智是智慧。能夠體悟平常的生活,能夠在平淡中活得快樂、活得精彩,就是智慧。智,是一種辨別是非的能力,通過思考,加以判斷,才能成為前進的方向。這也是人們應該去不斷追尋的素質。
在佛學中,也講智慧,但它叫作般若。般若智慧是能超脫出六道輪迴,了悟生死,最終涅槃成佛的根本智慧,是諸佛之母。具備這樣智慧的人,便可修成正果。
而積澱著般若智慧的基礎,或者說佛學中的核心理念,是空。佛家講空,它是與「實」、與「有」相對的綜合概念。因為五蘊皆空,一切皆空,所以要從凡塵中超脫出來,終歸涅槃。空的概念,不是沒有,也並非幻象,虛無也不能完全代表。它是利用否定的原理而形成的特殊狀態,可以是非實體,也可以是不存在,還可以是無常、無永恆。它可以相對於一切物質的、非物質的,能量的、非能量的,思維的、非思維的東西。從空的角度來說,什麼都是狹隘而不真的。
也許佛學中空的概念有些過度抽象,可能很多大師也不能全其意、盡其解。但如果落實在修持上,便要具體很多了。我們常能在一些禪房中看到背牆上會掛起一個「忍」字。忍是心頭上的刀刃,何等的毅力,何等的寬宏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忍的本義是「能」。敢於行,是能,能幹;敢於止,亦是能,能耐。一個忍字,兼含了行止的雙重寓意。要能自我控制、收發自如。忽然想到現代人們所說的情商,實際就是指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這也是忍的一部分。忍不僅在於控制情緒,還在於控制各個方面;也不僅在於控制,還在於行動。好比身體裡的一股氣,任意流動,卻達到著不同的境地和效果。
這種氣,是中醫裡特有。氣的概念,代表著人獨特的靈魂。我們常說的沒氣了,就是生命消亡了。可能這氣是呼吸、是吐納,但從中華文化來說,氣在經絡,則流動的是思維;氣在血液,則流動的是能量。氣,主宰著人體,搭建了精神。如果沒有了氣,人就好比是個軀殼,心靈是死寂的;而氣的活躍程度,讓生命綻放著光彩。
從世界到個體,從物質到精神,從他人到自我,都在孕育著中華文化。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於人。人終要歸於平淡和寧靜。
淡,出自於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靜,不但是身體的,更是內心的。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如果讓靜成為心底的永恆,朦朧也會變得清晰;如果讓靜成為信念的基礎,渺小也會變得遠大。靜可制動,靜能及遠,靜中能歸一於本源。
平淡是真,寧靜是福。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