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電子書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電子書)
70折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40 元
優惠價
70238
未開放訂購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慕容羽軍生前探討香港文學的篇章,除了專門討論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文藝刊物的歷史之外,更以親歷者的角度暢談長期參與本地文藝期刊的種種點滴。本書更收錄作者專門談論個別本地作家的文章,例如:碧侶、俊人、司馬璐、徐速、侶倫、葉靈鳳、張弓、林適存、李輝英、徐訏、曹聚仁、陳潞、胡蘭成、張愛玲、徐訏等等,可以說是認識香港文學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慕容羽軍

一九二五年出生,廣東廣州人。原名李維克,又名李影。少年時參加對日作戰戰地服務,進出湘桂戰場,戰後從事新聞工作。五十年代南來香港,曾在中學和大專院校執教鞭,歷任《少年雜誌》主編、《文藝新地》執行編輯、《東海畫報》總編輯、《中文星報》總編輯。從事文學研究、創作,先後出版小說、散文、詩詞、文學理論等三十餘部。著名作品有《島上箋》、《為文學作證》、《論詩》、《詩僧蘇曼殊評傳》、《濃濃淡淡港灣情》、《長夏詩葉》、《星心曲》、《山頂一縷雲》、《白雲故鄉》和《瘦了,紅紅》等。

目次

第一部:五十年代香港的文學轉折
五十年代浮現的香港文學 … 13
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學概述 … 23
我與文藝刊物 … 40
回顧香港文學走過的道路 … 48
五十年代播種者 … 59

第二部:南來作家的香港故事
悼念幾位搖筆桿的朋友 … 97
從張弓,侶倫說到葉靈鳳 … 104
葉靈鳳融入香港 … 113
侶倫創作的轉折 … 118
懷念李輝英 … 124
李輝英,從鄉土到都市 … 129
徐速的兩次挫折 … 135
徐訏――作家中的明星 … 144
司馬長風從撰寫政論到從事創作 … 156
小談曹聚仁 … 160
劉以鬯的寫作意態 … 170

第三部:匆匆來去的文學人
我所見到的胡蘭成、張愛玲 … 179
陳潞「寫作心態」的理解――悼陳泰來 … 186
林適存在香港的文學活動 … 193

第四部:史料上的另類鈎沉
女作家小故事 … 203
少產作家和多產文人 … 218
談兩個筆名――黃衫客、方紀谷 … 225
談《中南日報》 … 231
也談談香港的新詩 … 239
小生姓高與江之南 … 249

書摘/試閱

侶倫創作的轉折

侶倫,這位文壇前輩,我是來港後才認識的。認識他的時間,是在五五年我來港不久的時段。當時,是和早期詩人張弓一起喝茶,張弓見侶倫獨個兒走進茶廳,便站起來打招呼,知道他不是約了人,而是上來歇一歇腳,於是便邀他坐下,替我介紹,就這樣我們開始交往;也得知他在香港的文學途程上做過很多工作,留下許多成績。
侶倫在二十年代開始寫作,比我們這一代至少早了二十年。那一時期的「文學觀念」相當模糊,雖然當年的寫作人都抱持虔誠信念,但寫作的傾向彼此還在摸索。侶倫的道路,也是「邊走邊看」。踏入三十年代,寫作人從政治的認知底下,發現了蘇聯的文學模式可以作為依循。侶倫的目光就開始向北看,由於他是香港的「島上社」的骨幹人物(「島上社」是侶倫與謝晨光創辦),許多寫作人也跟在侶倫之後向北看。那一時期侶倫的作品如短篇小說〈伏爾加船夫曲〉,便與他早期《伴侶》的作品如〈試〉和〈殿薇〉,有顯著不同,《伴侶》時期作品欠缺方向感,「島上社」時期,就漸次形成了一種觀念的指向。
三十年代,國內的作家南下,各自挾持了信念和政見進入香港,侶倫是被「團結」的對象。那一時期,他順應著形勢去寫底層人物的痛苦,這僅是一種跟從大隊向前走,而他的寫作心願,亦已在這一階段漸漸的凝聚出自己的形格出來。這種想法,是我跟他交往的時期中他所流露出來的意態。
那一階段他在南洋影片公司編寫了劇本《大俠一枝梅》、《強盜孝子》、《弦斷曲終》、《蓬門碧玉》等,多少曾受到一些批判,這些批判,令他的態度因批判而構成壓力,隨後編寫的《大地女兒》和《民族罪人》,顯示了他在順應形勢上,表現了出來。他寫成的小說如《殘渣》、《窮巷》,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我和侶倫的交往,大家都不對那些「潮流」、「傾向」作任何批判,但彼此都坦誠道出作品應具備藝術性與社會性的結合,言下之意,已經對那些聽從政治風向而支配作品,作了懇切的批評。我們的交往,也默默地因此一意緒的相近而彼此站到同一平行線上。
侶倫由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寫作生涯,所走過的路子是怎樣,可以看他作品的出版機構的不斷改變,窺見他寫作道路的轉折,也顯示了他所走過的道路並不怎麼穩定。我們從他歷來印行的作品,可以體會得到一些蛛絲馬跡,由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期的作品:《紅茶》(散文集),出版者是島上社,《黑麗拉》(小說),出版者是中國圖書公司、《無盡的愛》(小說),出版者是虹運出版社、《無名草》(散文集),出版者虹運出版社、《彩夢》(小說),出版者太平洋圖書公司、《伉儷》(小說),出版者萬國書社、《侶倫隨筆》(散文),出版社太平洋圖書公司。
看這一系列作品的出版者,用最客觀的態度去理解,都不屬於「有所為而為」的出版機構,因而可以相信,侶倫寫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壓力」,並不為當時所主宰形勢的主流所納入,這就可從他順應潮流所寫的《殘渣》、《窮巷》,並未獲得出版機構接受,說明了這一現象。
五十年代初,在香港創辦《天底下》周刊的孟君,經常遊說我參與她的刊物工作,以減輕她的工作壓力。我那時在港島擔任一間中學的國文教師,工作把我牢牢的困住,我所能做的,是不定期抽點時間去幫助一下。一天,她約了出版她的小說的出版社老板黃才喝茶,也找了我在一起。談話間,黃才問我說:知道你寫了很多小說,可不可以交我出版?經過他這一問,得知他與星馬有聯繫,出版的小說,大量銷往南洋各地,由於那邊可以接納大量出版品,黃才便有意尋求更多作品。孟君那時產量雖多完全是因為有較多出版的舊作,印完了一批,新作便接不上需求。我手邊雖有許多作品,可是因為是短篇和中篇,按當時的情況,讀者最渴望的是長篇小說,黃才索稿,我是不大願意先給他短篇。我告訴他,我有兩個長篇小說正在連載中,連載完畢,可以交給你出版,其他短、中篇手邊有的是,只打算安排在長篇出版之後才給你。黃才認為這想法很對,他隨即問我,有沒有其他朋友有現成作品可以介紹給他。我本擬回答,但看到孟君的臉色有點異常,我立即明白她是不願意有別人的作品出現來影響她的市場。於是我對黃才說:讓我想一想看有沒有適合的才和你聯絡。黃才也醒悟此時不宜再談介紹作品的事。
結束了和黃才的敍會,過了兩天,黃才單獨約了我到外邊喝茶,我便提出向他推薦侶倫。黃才一聽到侶倫高興到跳起來。他說:呵,《黑麗拉》,人人都稱讚,他迫不及待,要我立即找侶倫。結果是在第三天後約了侶倫來和他見面。當時侶倫直接和黃才談好了稿費和版稅的方式,一如孟君的計算法;隨後,侶倫提了兩個附加條件,是:要出版另一位筆名雲林的女作家作品,同時還要印行侶倫自己寫的一小冊專談男女戀愛的雜文,指定以四十開本小方塊印製。黃才為了取得侶倫作品的出版權,所有要求,完全答應,也不對他的作品作任何的選擇。就這樣,侶倫的作品便由他自己作出有系統的安排,先後出版了《暗算》(小說)、《窮巷》(小說)、《殘渣》(小說)、《佳期》(小說)、《舊恨》(小說)、《寒士之秋》(小說)和一系列散文《落花》、《紫色的感情》等作品。這些作品,都屬「星榮出版社」所出版,從三十年代不穩定的轉折,到這一階段,侶倫作品因有穩定出版文藝傾向的機構及穩定銷場,開始了當時「主宰潮流」的「有所為而為」的群體的重視,特別指出《殘渣》、《窮巷》這些作品的「思想傾向」作為揄揚的重點,從而讓人們看到了侶倫作品從轉轉折折中穩定下來。此後,侶倫的作品即如《錯誤的傳奇》、《都市風塵》、《戀曲二重奏》、《不再來的春天》、《愛名譽的女人》、《阿美的奇遇》等作品,並不屬於《窮巷》、《殘渣》那一形格,也都為一些出版社所接受。仔細的推究起來,黃才的「星榮」,是為他奠下了良好的基礎,才有日後的「宏揚」。
侶倫一直是居住於九龍城的,那些日子,我偶然到九龍城走動,總會遇到他在區內的街上踽踽獨行。碰上了他,少不得相與進入小茶室去喝一杯奶茶。
侶倫也喜歡獨自去看電影,所看的全是歐美舊片或少人喜歡看的影片。當年,尖沙咀漢口道有一間景星戲院,專門放映歐美帶有藝術性的電影,票價不貴,我是景星的常客,每有新換片子,第一天的二時半場,一定會遇上他。這情況已成了慣例,到散場時,我照例是緩緩落在人後而離場,侶倫卻早已在場外等候著,大家二話不說,相與走進附近的咖啡店去喝茶,談一談劇情和觀感⋯⋯
日子一多,居然發現了葉靈鳳也是景星戲院的常客,但他並不限於換片的第一天,所以不常碰到。有了一次的偶遇之後,葉靈鳳也改變了「不定期」出現而「定期」在換片的第一天出現。從此,附近的咖啡館也多了一個客人,添了一杯咖啡的生意。
像這樣「不約而約」的「約會」,維持到我離開香港赴日本,才不再敍會。但相信侶倫和葉靈鳳,仍然維持這一「不約而約」的「約會」吧?葉靈鳳是七五年去世,侶倫是八八年去世,兩人都有很多有價值的作品留存下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38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