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一部刻畫黃埔軍校獨特文化與精神時代鉅著——《鳳山黃埔舊事》
這是一部充滿深厚情感與回憶的作品,由黃奕炳將軍撰寫,描述他在鳳山黃埔軍校的歲月點滴。這本書不僅是對母校的一份感恩之情,更是對過往歷史的溫故知新。作者黃奕炳將軍以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厚的軍事背景,生動地刻畫了黃埔軍校的獨特文化與精神。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人的故事、樹的故事、事的故事。
第一部分“人的故事”通過十位重要人物的描寫,展現了黃埔軍校的人物風采和他們對軍隊教育的貢獻。每一位人物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故事,例如羅本立上將的沉著堅毅、秦祖熙校長的堅守原則、陳先進連長的身教重於言教等。這些故事不僅讓讀者感受到軍人的風骨和精神,也讓人對黃埔軍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部分“樹的故事”則通過校園中的各種樹木,講述了它們背後的歷史和象徵意義。這些樹木不僅是校園的一部分,更是歷史的見證者。例如傳說中的美女樹、賽洛瑪吹走的黃鳳凰木等,每一棵樹都有它獨特的故事和象徵。這部分讓讀者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鳳山黃埔的校園,感受到那裡的歲月痕跡。
第三部分“事的故事”記錄了一些黃埔軍校的重要事件和歷史。例如北大武山的訓練筆記、官校禁閉室的回憶等,這些事件展示了軍校生活的嚴謹與挑戰,同時也反映了黃埔精神的形成與傳承。
作者的寫作風格樸實無華,卻充滿感厚情感和敬意。他以親身經歷和見聞,真實地描繪了黃埔軍校的點滴,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那份濃厚的袍澤兄弟情與家國之愛。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都讓人感受到黃埔軍校的獨特魅力和精神力量。
《鳳山黃埔舊事》一書,不僅讓人了解黃埔軍校的歷史和文化,字裡行間處處展現"黃埔精神",讓讀者感受到"黃埔人"對國家、對民族的深厚情感與忠貞愛國,這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部充滿教育意義和歷史價值的作品。
作者簡介
黃奕炳
作者黃奕炳,一個金門太武山下的牧童,離鄉背井五十餘年的遊子,羈身軍旅四十餘年的退伍老兵,對國家、民族忠貞不渝的黃埔子弟。金門金沙國小、金沙國中,省立岡山中學、陸軍軍官學校、陸軍步兵學校,三軍大學陸軍指參學院、戰研班,戰爭學院,政戰學校政研所、臺大國發所、銘傳大學應中所博士班等院校畢業。
少年時期負笈臺灣,嗣後投筆從戎,投入黃埔門下,隨軍飄泊,歷任軍中各種職務,以中將階退伍。
著有《國父的軍官教育思想》、《落番與軍眷》、《故里鄉情》、《汶浦風華:地靈人傑後浦頭》、《看海的日子:寫我海巡弟兄們》等書。目前擔任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序
戀戀黃埔恩情
筆者本是金門太武山下的牧童,青少年時期,從未離開烽火遍地的島鄉。國中畢業後,負笈臺灣,仍然是為升學所苦的懵懂青年。民國六十一年(1972)的八月二十三日,係「八二三砲戰」十四週年,也是轉變我人生的最大轉捩點。那一天,我懷抱報效國家、保護人民的赤忱,告別娘親,瞞著父親及其他親友,攜帶省岡中導師簡醒宇老師,以及主任教官蘇之和中校的保證書與叮囑,揹負簡單的行囊,到鳳山報到,投入黃埔的行列。報到時,因為台金航班船期的影響,我已經遲到了三天,但在鄉親學長張贊宗上尉(張學長時任教育長許歷農將軍的隨員)的協助下,被特別通融准予入學。
私自投身軍旅,讓父親既憤怒又費解。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向溫順的兒子,未曾徵得同意,竟然不聲不響選擇走入艱辛的軍人行業。父子間的芥蒂,直到我結婚生子,始告緩解。其實,個人選擇就讀陸軍官校,萌芽於青少年時期。在戰地島鄉,眼見家園毀於無情的砲火,鄉親殞命於內戰的烽燹,而有大丈夫當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想法。及長,到台灣讀高中,畢業前,適逢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日本與中共建交,舉國悲憤。在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號召下,毅然與同班同學黃海屏相偕投筆從戎,從此踏上長達四十餘年的軍旅生涯。
在鳳山黃埔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轉折。嚴格的軍事教育,奠基造型,讓我從一個具有文青傾向的青澀青年,轉型為真誠正直、敢做敢當、立志在沙場報國,鐵錚錚的革命軍人。黃埔教我:忠於國家,愛護人民,貫徹以民為主的三民主義;恪遵三軍一體、七校一家的親愛精誠校訓;授我以: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以及犧牲、團結、負責的傳統精神。這也成為個人終身信守不渝的中心思想,更是我生命裡永恆的精神指引。
四年多的養成教育,十餘年的留校歷練,我對母校的教誨與栽培,充滿了感恩惜福,也對鳳山黃埔有著深厚、難以割捨的感情。如今,我已退伍多年,正式步入古稀,回首前塵,黃埔校園裡的事事物物,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甚至出現在我的夢囈之中。生命裡的黃埔,讓我成長茁壯,使我充實豐盈,我以身為黃埔子弟為榮,更以曾經二度在校服務、作育英才而自豪。
一個偉大的學校,必然包含卓越、具有特色的言教、身教和境教。黃埔是一所對國家、民族深具重大貢獻的偉大學府,個人身沐教澤,自是難以忘懷。發想撰寫《鳳山黃埔舊事》,始於退伍之初,歷經多年筆耕,累篇成書。書中回憶在校時的一些老長官,反芻他們當年睿智的教導,重溫他們殷切的身教典範和言教啟發,雖時隔久遠,內心仍有著高山仰止的崇敬與悸動。其實,在校各階段的每位長官,都有值得敘述的故事,但個人時間與精力有限,難免掛一漏萬,僅能從印象最深刻者開始寫起,不無憾焉。
本書也寫母校的境教,它是校園環境營造氛圍所造成的影響。官校宏偉的大門,廣袤開闊的綠色操場,讓人心胸開闊、志向高遠,培養黃埔學子宏觀的器識和前瞻的眼光。濃綠成蔭的校樹,以及遍布校園的精神布置與設施,揭櫫著典型長在,莫忘先烈先賢遺志。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種無聲的召喚:「這是革命的黃埔,革命者來!」激勵著「不怕死,不貪財,愛國家,愛百姓」的情操,期勉我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教導黃埔子弟,必須做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領導被壓迫民眾,向前行」,戮力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麥克阿瑟曾說:「晚年的回憶經常將我帶回到西點軍校,我的耳旁迴響著,反覆迴響著:責任,榮譽,國家。」個人年過七十,兩鬢斑白,跟麥帥有著同樣的感觸,時常回想著鳳山黃埔的歲月,黃埔精神、五大信念,「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的警示,也反覆在我腦海盤旋,縈繞不去,個人對國軍暨黃埔充滿了眷戀與感激。時值母校創校、黃埔建軍百年紀念,謹願以本書敬獻予先烈先賢,以及我摯愛的母校,祈願母校校運昌隆,國軍精實壯大,中華民國長治久安。
本書能夠出版,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首先,感謝國防部邱部長、校友總會理事長彭上將,恩師李承山先生不吝指導,惠賜序文。書法大師鄭有諒、李豐池兩位將軍賜予墨寶,作為扉頁致敬詞或封面。尤其是邱部長在百忙之中,撥冗約見,除重敘同學之誼外,更慎重針對內文細節加以斧正,充分發揮母校「親愛精誠」的校訓,讓人感佩。在編輯過程中,謝謝國防部副部長徐衍璞上將、部長室主任鄭貴明將軍,國會連絡處處長石文龍將軍、軍聞社社長王智平上校,前陸軍官校總教官施世銘學長,中央校友總會鮑世瑋組長、黃國政組長,陸軍官校校長余劍鋒將軍、教育長黃孫德昌上校,校部王菁小姐,黃埔校史館史政官李先智少校、史政員林碧姮小姐、黃婕妤士官長,以及陸官校友總會祕書長羅睿達先生、田老師孫女田沐橙小姐惠予鼎力協助,找尋老照片與舊檔案,得使本書更加充實。全書的寫作過程,感謝內人王素真老師的鼓勵、協助編排、校對和潤稿,令本書得以呈現較嚴整的風貌,也謝謝我在陸軍專科學校的老夥伴們:世傑、啟美、鳳珠、珮怡、祖昌、瓊瑩、進國等老師,以及一些昔日袍澤:也萍、林偉、文忠、全良等人的鼎力相助。最後,感謝臺灣蘭臺出版社和博客思出版社,願意幫忙出版這種硬梆梆、小眾閱讀的書籍。當然,更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於社會大眾對軍事教育和軍人的瞭解,進而支持軍事教育,鼓勵國軍,是則國軍甚慶,國家甚慶。
黃奕炳
目次
序一:邱國正上將/國防部部長 14
序二:彭進明上將/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理事長 17
序三:李承山老師/黃埔老師、前陸軍官校副總教官 20
序四:黃奕炳將軍/前陸軍副司令 23
第一部 人的故事
一、沉著堅毅,臨危不亂:羅本立上將 29
二、菸事並不如煙:秦祖熙校長 37
三、身教重於言教:陳先進連長 46
四、永遠的黃埔老師:李承山老師 53
五、從牧童士兵到將軍:王宗炎將軍 70
六、如師如父的生命導師:馬登鶴校長 82
七、俠義直率真性情:劉寧善將軍 97
八、沉默的黃埔園丁:田鑫老師 110
九、一代儒將的治校理念:童兆陽校長 118
十、國軍將領的標竿:丁渝洲校長 147
第二部 樹的故事
一、傳說中的美女樹 159
二、賽洛瑪吹走的黃鳳凰木 162
三、行道樹裡的數字密碼 166
四、不同的「樹」哲學 171
五、雨農樓的相思樹 176
六、鳳山山脊的植樹造林 179
七、校樹有情 189
第三部 事的故事
一、山中傳奇:北大武山訓練筆記 193
二、官校禁閉室憶往 221
三、藏在校園裡的精神標誌 226
四、黃埔勒石記 238
附錄 短評
一、淺談教育與訓練 241
二、建軍備戰的根本在教育 243
三、支持強化戰備訓練 246
四、論軍校校長任用資格問題 250
五、堅持專業贏得尊重 254
六、從共諜案談軍人的價值判斷 260
書摘/試閱
人的故事
陸軍軍官學校是開啟我軍旅生涯的起始點,也是孕育、栽培、指導、啟迪、護佑我大半生的地方,黃埔堪稱是我魂縈夢牽的生命第二故鄉,諸多黃埔師長的身影一直鐫刻在我心版上,永世難忘。
個人自民國六十一年(1972)八月進入陸軍官校就讀,迄一○二年(2013)七月退伍,軍旅生涯歷時四十餘年。此期間,從山邊到海陬,從本島到外離島,去過很多單位,歷練諸多不同職務,接受非常多長官的領導和栽培,他們以身教或言教,傳授我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上自戰略、戰術,指揮道德和領導統御等大道理,下至種樹、挖散兵坑等基層實務,讓我受益無窮,他們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回首前塵,個人內心充滿了感恩和感激之情。
投考陸軍官校,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轉折。畢業後,兩度留校服務,時間長達十餘年,得以持續受到母校的栽培,親炙各級長官的言行風範,受益良多。特此,謹將印象較深刻者,白紙黑字寫出來,一方面留下紀錄、做為自省,另一方面也給後期的學弟妹們做一個參考。
典型無所不在,只看自己是否虛心洞察和吸收。所有的往事都告訴我:風行草偃,上行下效,身在高層,言行影響所及,不僅僅在當下,更在長遠的未來。對一個職業軍人言行最嚴厲的考核,不在長官,而在千萬個部屬的眼睛、心底。其功績和貢獻有多大,也不在官階高低或勳獎章的多寡,而在解甲歸田、不再具有任何影響力或利害關係後,眾多部屬對你的評價如何,以及曾經服務過的部隊,如何詮釋和傳述你的故事。在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好事會出門,壞事更可能瞬間眾人皆知,人焉廋哉,豈能不慎。本書所述黃埔舊事那些人、那些事,都是個人的親身經歷,因年代久遠,時間與細節或有出入,但重點應該是:那些人所建立的典範,那些事所彰顯的道理。是為之記。
沉著堅毅,臨危不亂:羅本立上將
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底,個人到鳳山報到入伍,入伍生團的團長,由學生部隊指揮官兼任,當時的指揮官兼團長是羅本立上校(後來晉升至一級上將參謀總長)。軍人和入伍的軍事操練,對我這個來自戰地的青年並不陌生,但上校團長距離一個入伍生,無疑是遙若星辰。因此,在入伍期間,羅先生講過那些話,做過什麼事,我的印象非常模糊,但有一件事倒是記憶深刻,是我步入軍旅生涯的第一課。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入伍開訓不久的九月某一天,團長集合三軍五校(陸、海、空軍官校,政戰學校、財經學校)所有的入伍生,在中正堂做精神講話,羅先生高高瘦瘦的身材,身穿長袖草綠混紡的軍服,面貌嚴肅的步上講台,在廣闊的舞台上,身影更顯修長。他以略帶安徽鄉音的聲調侃侃而談,講題是什麼,個人已不復記憶。但見前座每個入伍生坐滿板凳、正襟危坐,絲毫不敢鬆懈,在教育班長緊迫盯人下,很少有人敢打瞌睡。
不意,訓話中間突然一陣地動山搖:應該是非常激烈的淺層地震,轟隆一聲巨響,面對中正堂舞台右側的精神標語:「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牆面,登時綻開一條長達十餘公尺的裂縫。此時,在我後方傳來一聲驚慌的尖叫聲(事後聽說是某校的一位入伍生嚇昏了),全場有點騷動,在此當兒,就聽到耳際傳來一聲低喝:「坐在原位不要動!不必緊張!」只見指揮官如一尊雕像,沉穩鎮定的站在講台上,紋風不動,全場立即恢復原有的靜肅,任憑地震搖晃了十幾二十秒鐘,隨著又有幾次幅度較小的餘震,羅先生依然鎮定如常,若無其事繼續完成他的講話,部隊才井然有序的逐一帶隊離開。(註:距離當時不到五個月前,同年四月二十四日,臺灣地區才剛發生五人死亡、數十棟房屋倒塌、震度六點九級的「瑞穗大地震」)而今雖已時隔五十一年,但羅先生那種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偉岸身影,依然深深銘刻在我的腦海。
民國八十四年(1995)六月,我回母校擔任學生部隊指揮官。同年七月,羅先生晉升參謀總長,布達當日即兼程南下視察部隊,傍晚時分,進駐陸軍官校黃埔賓館。晚餐後,指示要到學生部隊指揮部「看看」,校長馬登鶴中將通知我在雨農樓門口恭迎,久等不至,稍後才趕往仁傑樓(學指部原址位於仁傑樓,民國六十六年間、孫瑨珉指揮官任內遷至雨農樓),陪同後續視導北營區的行程。歷時三十幾分鐘的時間,看似視察,實則是羅先生的懷舊之旅,他沿途細數母校的一草一木,敍述留校服務的往事趣聞,如數家珍。
回賓館稍作盥洗後,即指示他要單獨召見學生部隊指揮官,校長暨政戰主任很緊張、納悶,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羅先生在一號貴賓室的小接待室召見我,先詢問了一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接著又親切垂詢了我的學經歷和家庭狀況,最後很慎重的問:「你擔任指揮官有多久了?」我據實以報,他略作沉思後說:「汪(多志)先生和陳(鎮湘)司令都推薦你到總長室當我的中文秘書,但你的任期太短,不宜調動,否則會顯示我不重視學校教育。官校學生的教育很重要,你要把他們帶好!好好幹吧!」告退後,我向在賓館簡報室等候的校長與政戰主任回報談話內容,他們才瞭解原委。
民國八十七年(1998),我任職於金防部第三處,是年元月底,羅先生蒞金主持新舊任司令官陳先生與朱先生的交接布達典禮,提前一日駐蹕鑑潭山莊。是日晚飯後,羅先生與兩位司令官正在接待室閒話家常,突然獲報烈嶼師大膽島中間連(位於大膽島中央蜂腰部)連長自裁的消息,羅先生非常沉穩的指示兩位司令官,要求指導單師長(家驊)按規定處理,翌日上午布達完畢,交代要落實戰備任務交接,即率各聯參搭專機離開防區,竟日神色自若。較諸日後個人所見,少數高級長官獲報軍紀安全事件,即暴跳如雷,甚至在會議裡大聲喝斥所屬,宣洩怒氣,直有天淵之別,大將風範,於此可見。
民國九十四年(2005)九月,羅先生意欲返回安徽老家祭祖和探親,但礙於中華民國現役高級將領不得前往大陸地區的規定,他即主動辭去總統府戰略顧問,以及陸軍一級上將的終身職職位,成為第一位非因出任文人職務需要而退伍的一級上將。
退伍前,他特別到曾經任職的各個單位駐地,實施巡禮懷舊。回到鳳山母校,受到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當天晚間,官校校長楊國強中將在黃埔賓館宴請羅先生,並邀請他在南部的故舊門生到場作陪,個人時任步訓部指揮官兼步校校長,近在咫尺,也在受邀之列。羅先生的記憶力極好,對在座者,一一點名並指出期別,絲毫不差。當晚,他酒興甚佳,敬酒來者不拒。翌日清晨,楊校長和我陪他巡視校園,並沿先鋒路一路走到七一四高地與配水池。看著昔日童山濯濯的教練場地,如今已經叢林密布,鬱鬱蔥蔥,甚至部分地形地物,已經無跡可尋,頗為感慨。
羅先生敬天法祖、飲水思源,為了思親情懷,不惜辭去高官厚祿,其視富貴如浮雲的高風亮節,令人欽佩。他在國軍建軍備戰的豐功偉業,俯拾皆是,不必個人贅言。唯民國八十五年(1996)臺海危機,羅先生時任參謀總長,坐鎮指揮三軍部隊,完成戰備整備,且冒鋒鏑頻繁往返外離島,鼓舞官兵戰志,穩定民心士氣,對於國家貢獻卓著,令人欽敬緬懷。如今,羅先生已經逝世多年(民國107年12月15日以92高齡辭世),而今兩岸風雲再起,共軍機艦繞臺無日或已,雙方劍拔弩張的當下,更讓人有「危疑震撼之際,倍思良將」的感觸。
菸事並不如煙:秦祖熙校長
我在民國六十一年(1972)八月二十三日入伍,第一任校長是林初耀中將。他是一位嚴謹勤勉、生活樸實,自律甚嚴的軍人,重視環境內務、服裝儀容,以及內部管理等細節。到野外督課,他都輕車簡從,穿著草綠服單獨出巡,頂多遠遠跟著侍從官,因此操課部隊經常誤判為家住後山的士官長,而被「突襲」。於是連隊幹部都相互告誡:「在後山看到有人接近,寧可把士官長看成是校長,也不可誤將校長當成士官長,以免悔之不及!」
林校長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每個星期天早晨的環境內務大檢查,和隊職官的知生識生測驗,這個檢查是每個假日放假前的大事。當天早餐後,所有官生換好外出服裝,八點鐘以前在連集合場,列隊屏息等待抽籤受檢。在程序上,學、專指部各抽一個連,先由校長戴著白手套,率領校部幕僚主管,大陣仗親蒞連隊實施環境內務檢查,接著測驗隊職幹部知生識生的熟稔程度。
抽籤結果宣布,同一校園兩樣情。沒有中籤的,興高采烈,唱歌答數帶隊出校門,不幸被抽中者,如喪考妣,明白當天的休假毀了。因為校長重視細節,檢查超級認真,耗時甚長,整個檢查下來,能在十點鐘以前結束,已是萬幸,如果成績不如理想,再經折騰,一個晌午完全泡湯。何況,內部管理檢查完就能快樂出校門嗎?那你就想得太美了,此時殺氣騰騰的實習旅營部,早已在黃埔路兩側就定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新生外出如過十八銅人陣,從頭到腳(包含銅環正反面、皮鞋鞋縫是否擦亮……)逐一審視,新生要一次過關實非易事,個人曾有銅環一項即被剔退三次的紀錄,後來就索性留在寢室或教室打混,以免被刁難。這種痛苦經歷,民國五十九至六十二年在陸官受訓的各期班學長、以及三軍五校入伍生,應該都是難以忘懷的回憶。
民國六十二年(1973)二月,林校長調職,由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秦祖熙中將接任,讓人惴惴不安的休假前檢查,戛然而止。秦校長是裝甲兵出身,曾到德國受訓,是一位思想開明、觀念新穎,勇於創新和突破傳統的將領。他到任後,銳意改革,希望從硬體和軟體同時並進,改變學校的風貌。秦校長認為學校是軍官養成的搖籃,除了言教、身教,境教也很重要。因此他排除萬難,說服上級與校內的反對意見,為北營區十二棟日遺建築的學生宿舍換裝,將屋頂原本的水泥瓦換成紅瓦,原為上灰下綠的暗沉牆面,塗成白色,嚴肅凝重的軍營氛圍,頓時轉換為白牆、紅瓦的明亮活潑,在綠草如茵大草坪,以及濃蔭碧綠校樹的襯托下,儼然是歐美勝景,置身其中,心曠神怡,難怪被崔苔菁的「翠笛銀箏」相中,做為外景的地點。
秦校長重視大學教育,他鼓勵我們要當一位紳士軍官,而不僅僅是一個赳赳武夫。所謂「紳士軍官」,除了本身必備的軍事素養,更要培養高瞻遠矚的視野,具備足夠的人文素養,懂得欣賞文學作品和音樂、美術、雕塑等藝術,也就是上陣能夠克敵制勝,下馬足以談詩賦詞、思考反省。他在教育改革上,為了貼近「塞爾教學法」(習自西點軍校,以學生課前預習、課中相互討論為主,老師講授為輔)的精神,並使學年教育課程符合大學法的規定,爭取教育部承認官校授予的學士學位,不惜大幅度修改課程設計,忍痛刪除駕訓、傘訓、突擊訓和部隊見學……等課程,要求每上一堂課,就要搭配一堂自習的時間。
秦校長要求學生從生活裡培養創新的精神,他鼓勵我們休假時要到大百貨公司或地標性的建築與古蹟去走走,目的不是去逛街消費或旅遊懷古,而是去看看百貨公司櫥窗、海報與廣告宣傳品等各種新穎的設計,去瞭解那些讓人讚賞建築的美學或設計巧思。秦校長認為:一個軍事指揮官在戰略、戰術上,展現不受侷限的創意,才能出敵意表,以寡擊眾,以弱勝強。而創意的培養,不能自限於課堂的提示或戰史的研習,更需要從生活與環境的深度觀察裡,獲得寶貴的激盪和啟發。
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榮譽感,秦校長要求學生部隊在團集合進餐廳(陸軍官校學生部隊午餐進餐廳,必須以齊步分列方式,接受校長或指揮官校閱)、每週五下午定期的閱兵分列,以及重要儀典,都必須紮上裝甲兵特有的橘色領巾,使軍容更顯整齊劃一、精實壯盛。此一作法沿襲至今,國軍很多重要的校閱,陸軍部隊仍然維持紮橘色領巾的傳統。
當然,秦校長在官校最大的變革與創舉,無疑是開放「菸禁」。在他到任前,校規嚴格禁止學生抽菸,違者必須接受禁足等嚴厲的懲罰。所以,入校前已有菸癮的同學,大多利用隊職幹部不注意的時段,如午休、下課時、晚餐後、洗澡時,起牀前或就寢後的時間,偷偷躲在廁所、儲藏室或掃把間等隱密地點抽菸。香菸藏匿的地點,更是各顯神通,無奇不有。一般多藏在廁所水箱、內務櫃的防護面具、寢室的天花板、書桌抽屜背面與床舖夾層,甚至做好防潮措施再埋藏在菜圃裡。(個人不抽菸,更奧秘、出人意料的手法,尚待查考)
秦校長瞭解上述狀況後,至感憂心。他認為軍官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陶鑄光明磊落、表裡如一的品格,假如在奠基造型的重要階段,躲躲藏藏,在隊職官看不到的地方抽菸,明知違規而故犯,長此以往,養成陽奉陰違的不良習性,將來勢必貽禍部隊。且在《黃埔報》(62年9月20日)闡述此一理念。民國六十四年(1975)初,秦校長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眾所周知:經國先生非常討厭抽菸,稱吸菸為「吸毒」,在贛南期間且大力查禁),極力向國防部、陸總部爭取開放官校學生可以抽菸,甚至在經國先生蒞校視導時,還直言軍校禁菸之弊與重大後遺,建議開放。
開放菸禁案嗣奉核准,並比照部隊配發軍菸。他所持的理由是:一、當年官校學生的俸給,比照陸軍部隊的建制支給,一年級敘下士,二年級敘中士,三年級敘上士,四年級比照准尉,但僅發給底薪沒有職務加給。學生既已賦予階級,自當比照部隊官士享有同樣福利。二、官校學生的品德教育至關重要,禁菸導致學生躲避幹部的查緝,偷偷摸摸私下抽菸,養成陽奉陰違習性,助長渠等投機的心理,嚴重扭曲正常品格之培育。抽菸事小,傷及品德教育事大。秦校長的努力,迎來陸官開放菸禁的歷史性重大變革。
為了人格教育的需要,並避免開放抽菸後產生後遺,秦校長特別精心規劃相關配套措施。他指示學生部隊在塞爾(教學)大樓、連隊中山室設置吸菸專區及菸灰缸,嚴格要求學生在指定處所和特定時間(課餘休息時間)才可以吸菸,違者嚴懲不貸。此外,校長唯恐全校官師生誤解其開放抽菸的原始宗旨,迭次運用週會、月會、團集合,教師、學生座談等各種公開場合,不厭其煩,反覆闡述其理念與作法。該一變革施行的結果,根據個人第一線的觀察,會抽菸的,還是那些原本就有菸癮的人,只是化暗為明,不必再像地鼠一般躲躲藏藏。不抽菸的還是不會抽,即使基於同學交誼或好奇,偶一為之,也不致成為癮君子。我就是明顯的例證,即使同學再三勸進,甚至用激將法,個人抵死不從,說不抽就不抽。
不料少數家長和反對者,不瞭解秦校長的辦學理念與苦心,聽說官校開放菸禁,大表不滿,故意扭曲事實,對外宣稱「校長鼓勵學生抽菸!學生抽菸比率大幅攀升!」「子弟在入學前本不抽菸,現在變成癮君子,回家也毫不掩飾,且拿校長特准為擋箭牌。」等等,鬧得沸沸揚揚,並狀告國防部和陸軍總部,且向監察院陳情,引來調查。加上那段期間,國內外局勢動盪,部隊又值轉型期,軍紀安全事件頻傳,少數基層軍官表現不佳。反對開放菸禁者,將各種事件加以串接,直指是官校教育失敗,而教育失敗源自開放抽菸,把秦校長打成必須為此負責的罪魁禍首,必去之而後快。最後結果,據稱秦校長因此被監察院糾正(待查證),上級頂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將他調離現職,先出任聯勤副總司令,嗣後軍職外調臺灣省政府省訓團秘書長、石門水庫管理局局長等職務。一位勇於擔當、睿智開明,倡導品德、人格教育,備受全校師生敬愛的校長,黯然卸下軍裝,石管局退休後不久,即移民美國。
這個事件已經塵封將近五十年,當年恭逢其事的學子,業已逐漸步入古稀之年,而秦校長也在民國一○七年(2018)元月十日,以一百零二歲高齡逝世於洛杉磯僑居寓所。歲月悠悠,誰能還其公道?
有人曾以董氏基金會推動戒菸運動,來指摘秦校長當年的舉措,似乎是逆潮流而不具遠見。然而,在時空背景迥然不同的狀況下,這種以今非古的批評,顯然並不公允。何況,事實上秦校長並不鼓勵吸菸,他只是基於教育的立場,希望培養學生光明磊落的優良品格,糾正陽奉陰違的陋習。從軍官養成教育的高度俯瞰,秦校長當年眼光所及,著眼的是廣闊浩瀚的海洋,而當年那些保守的反對者,所持的理由和觀點,就只能算是浴缸裡的那一窪死水罷了。歷史的腳步一去不復返,令人遺憾的菸事,日漸緲遠,但盤旋腦海的往事並不如煙,是非曲折,在我們的心中更加清晰。白髮弟子遲來的辨明,天上的校長您是否知曉?#博客思出版社#。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