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佛教空有之争研究(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40 元優惠價
:70 折 518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項目為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空有之爭”指空宗與有宗的爭論,一般特指中觀派與唯識派的論爭,從佛教思想的發展來看,又不僅限於此,而是貫穿於佛教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
印度佛教時期,空有之爭表現在佛教內部各宗之間的互相論爭,包括經部與有部、上座部與大眾部、中觀宗與有部、中觀宗與唯識宗等,各部都互相指斥空有而表現為“空有之爭”。佛教傳入中國後,中觀宗與唯識宗的空有之爭只存在于文本當中被廣為傳說與討論,因為俱舍宗、三論宗、慈恩宗等都歷時不長且影響有限,所以沒有形成如印度佛教歷史中宗派論爭式的空有之爭。事實上,影響著中國佛教發展的“空有之爭”的主角是如來藏思想,但它並未與中觀、唯識論爭,而是將空有融攝在統一的脈絡當中。
近現代以來,隨著唯識學研究的盛行、三論宗典籍從日本傳回、藏傳中觀學傳入漢地,中觀與唯識之間的空有論爭被佛學研究者所關注,佔據中國佛教傳統主流的如來藏思想對中觀、唯識的融攝已經不能滿足當時學者的追問。所以,“空有之爭”在近代通過中觀學、唯識學、如來藏三系之間的理論交涉與學術論爭,成為近現代佛學研究的主題之一。
本書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圍繞主題展開論述:1、揭示近代空有之爭研究的時代背景與理論淵源,即一、二章。2、深入探究近代空有之爭的理論維度,歸納為傳統、藏傳,等三種思路,分別為三、四、五章。3、對近代空有之爭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探討其對之後佛學研究之影響,分為為六、七章。
“空有之爭”指空宗與有宗的爭論,一般特指中觀派與唯識派的論爭,從佛教思想的發展來看,又不僅限於此,而是貫穿於佛教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
印度佛教時期,空有之爭表現在佛教內部各宗之間的互相論爭,包括經部與有部、上座部與大眾部、中觀宗與有部、中觀宗與唯識宗等,各部都互相指斥空有而表現為“空有之爭”。佛教傳入中國後,中觀宗與唯識宗的空有之爭只存在于文本當中被廣為傳說與討論,因為俱舍宗、三論宗、慈恩宗等都歷時不長且影響有限,所以沒有形成如印度佛教歷史中宗派論爭式的空有之爭。事實上,影響著中國佛教發展的“空有之爭”的主角是如來藏思想,但它並未與中觀、唯識論爭,而是將空有融攝在統一的脈絡當中。
近現代以來,隨著唯識學研究的盛行、三論宗典籍從日本傳回、藏傳中觀學傳入漢地,中觀與唯識之間的空有論爭被佛學研究者所關注,佔據中國佛教傳統主流的如來藏思想對中觀、唯識的融攝已經不能滿足當時學者的追問。所以,“空有之爭”在近代通過中觀學、唯識學、如來藏三系之間的理論交涉與學術論爭,成為近現代佛學研究的主題之一。
本書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圍繞主題展開論述:1、揭示近代空有之爭研究的時代背景與理論淵源,即一、二章。2、深入探究近代空有之爭的理論維度,歸納為傳統、藏傳,等三種思路,分別為三、四、五章。3、對近代空有之爭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探討其對之後佛學研究之影響,分為為六、七章。
作者簡介
丁建華,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