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完美伴侶學,掌握愛與被愛的藝術:戀愛×結婚×離婚×再婚,由激情至承諾,從衝突到共存,提升愛與被愛的能力
滿額折

完美伴侶學,掌握愛與被愛的藝術:戀愛×結婚×離婚×再婚,由激情至承諾,從衝突到共存,提升愛與被愛的能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建立完美關係,經營幸福婚姻】
伴侶選擇、兩性溝通、婚姻經營
愛情儀式、家庭建設、幸福人生
20個婚姻和愛情中的重要課題,提升愛與被愛能力!

▎選擇合適的伴侶──夫妻美滿的直接動力
透過分析一位女子的悲劇經歷,揭示了心理不健康如何在婚姻、戀愛關係中產生危機,導致扭曲的感受。

▎愛情的核心元素──維持關係穩定的基石
透過不同案例闡述了激情、親密、承諾這三個元素在不同關係中的組合和比重變化,並探討了影響這些元素發展的因素。

▎婆媳關係的挑戰──常常是家庭矛盾的源頭
探討婆媳之間的誤會和感受不一致的原因,並透過實例提出建立新型婆媳關係的建議。

▎家庭文化與夫妻衝突──婚姻中的重要課題
分析家庭教育中的雙重束縛問題,並提出原生家庭父母應適時退出子女家庭的介入,更強調了建立健康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愛情中的角色分配──維持關係穩定的重要因素
探討出軌背後的心理動機,並指出懂得角色搭配和尊重彼此需求是維持愛情穩定的關鍵,幫助讀者在愛情中適時變換角色,促進雙方的理解和包容。

▎再婚家庭的經營──將面臨獨特的挑戰
強調家庭中的血緣關係,並建議不要急於再婚。書中提出了再婚家庭經營的建議;指出離婚並不是個人的錯,幫助讀者在新的家庭中找到穩定。

▎孩子是婚姻的報警器──反映夫妻關係的狀況
指出「媽媽的不幸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需要加大對女性的幫助,改善她們在婚姻中的幸福感。

▎應對婚姻危機──多種不可避免的危機
從愛情與滿意度的角度出發,提供應對平淡和出軌危機的建議。書中強調重視親密關係品質,並提出建構幸福婚姻家庭的方法。

▎兩性關係的溝通方法──維持夫妻關係的關鍵
探討夫妻問題的三個層面,並提供建立快樂溝通的方法。書中提出有問題及時求助心理諮商的建議,幫助讀者在夫妻溝通中跳出自我,運用「四不、一描述」原則提升溝通效果。

▎性生活的心理作用──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
探討適度性生活的益處,並分析性體驗對婚姻的作用。書中強調用性愛溝通感情的關鍵在於愛,為讀者提供提升性生活品質的建議。

▎不同年代的婚姻價值觀──婚姻經營的多樣性
強調跨文化的能力在現代婚姻中的重要性,並提出經營跨文化婚姻的「三不要」原則。

▎愛和被愛的能力──經營婚姻愛情的必須
透過實例強調人與人相處時設立邊界的重要性,設立邊界不僅有助於保護自己,還能提升愛的能力。

▎婚姻中的儀式感──人們的心理需求
透過分析一場不幸的婚姻揭示結婚儀式在心理轉換中的重要作用,並強調在儀式中完成心理成長的重要性。

▎破解家庭暴力──嚴重的社會問題
探討施暴者的心理,提出破解家暴的心理輔導著力點。書中強調面對家庭暴力不能默默忍受,並分析低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係。

▎女性的獨立與幸福感──婚姻和家庭中的角色
強調經濟和精神的獨立對女性幸福感的重要性。書中提出女性應掌握自己的人生,平衡堅強與溫柔。

▎家庭的未來展望──幸福婚姻計畫書
總結全書核心觀點:心理健康和成長是婚姻幸福的基石。本書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家庭未來規劃建議,幫助他們打造美好的家庭生活。


本書特色:本書精選20個婚姻愛情中的重要主題,包括選擇伴侶、婆媳關係、家庭文化、角色匹配、愛情儀式、離婚、再婚、家庭暴力、婚姻危機、兩性溝通、性生活、親子關係……每個主題都提供相應的成長小技巧和建議,並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旨在提升夫妻間的相互理解和愛的能力,促進婚姻幸福和家庭和諧。

作者簡介

韋志中,心理學者,諮商心理師。畢業於心理研究所,主攻心理諮商與治療。從事心理諮商與心理教育工作20餘年,已出版有《正向心理學的深度解析,6堂正面情緒培育課》、《因為人生太悲慘,所以需要正向心理學》、《從敏感到僥倖,無所遁形的40個人性弱點》等40餘部書籍,發表論文90餘篇。

薄豔豔,諮商心理師、繪畫心理治療師。

前言
從古至今,各個文化中的婚姻愛情故事燦若星河。追求美好愛情是人類的本能,也滿足了人們各方面的需求。文化是心理發展的根基。從人們的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來看,根植於文化背景中的愛情、婚姻、家庭等關係,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蘊藏著無數的瑰寶,也迸發出無限的精彩,有著很深的智慧值得我們去探究和應用。
人類文明在高速進步,社會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心理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與此同時,我們對於婚姻愛情的需求也在與時俱進。我們要密切關注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裡,自身在心理上的變化以及是否有與之相當的適應能力。
我透過20年的婚姻愛情臨床諮商觀察,透過社會觀察,從愛情滿足人們需求的視角,嘗試著將愛情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經濟型」,也可以稱為「合作型」。為了生存,兩個人一起合作,一起獲得食物。為了繁衍,一起合作。為了發展,一起合作。為了事業,一起合作。只有合作,我們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做事業。經濟型的愛情,就是滿足生存、繁衍、發展等本能需求的一種愛情形式。
第二種是「幸福型」。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愛情裡的幸福感包括正向的情緒、雙方投入地去愛、正向的兩性關係、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受到成就感。
愛情中的依戀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獲得快樂、實現價值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人實現精神自我滿足的狀態。人的社會需求是需要被滿足的。在社會中,我們需要讓別人看到我們過得很好的樣子。我們要和別人比較。我們要回應文化的期待,不僅要回應外部的期待,還要回應內部的期待。我們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幸福型的愛情,就是兩個人相互督促,相互給予,相互使雙方感到幸福和滿足。現在有很多婚姻出問題,就是因為兩個人相互不能滿足幸福型愛情所具有的內容。比如,沒有愛的感覺,也不覺得被對方理解和尊重,甚至感受不到被愛。這時候就又回到經濟型了,兩性關係的品質就下降了。
如果把經濟型的愛情和幸福型的愛情做一個對比,經濟型更多的是圍繞生存、繁衍和發展;幸福型更多的是圍繞愛、親密和歸屬,展現人的精神追求,甚至包含了自我實現。一對愛侶在一起時,彼此都覺得自己的狀態很好,感到很幸福。
第三種是「成長型」。現如今,我們越來越關注精神追求,我們對愛情的期待逐漸發展為希望愛情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看到很多人對愛情更多的希望是:我和你在一起,會使我變得更好,也會使你變得更好,我們可以一起獲得成長。
成長型的愛情,跟前兩種就不一樣了。成長型的愛情,把人生視為一次修行,愛情就是修行的手段和過程。我和你在一起,共同學習,相互督促,彼此陪伴。我們在愛情裡一起成長,我們彼此鼓勵對方不斷走出舒適區,不斷去挑戰人生的發展區域,一起在生命裡創造更多的美好,我們自己也變得更好。靈魂伴侶,並駕齊驅。
人類在發展,文明在前進,人們的婚姻愛情也在不斷進步。一開始,普遍是經濟型。後來,慢慢開始追求幸福型。我們開始更多地為了自己的感覺,更多地為了滿足社會心理的屬性,而去建立一份愛情。接下來,我們的社會中,進入成長型的愛情會越來越多。兩個人在一起,相互關照對方,相互督促對方,共同學習,因為對方而變得更好。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雖然我們每天圍繞著柴米油鹽、生兒育女而忙碌,但其實人的生命狀態是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覺察,不斷地成長。人生是一場修行,人生是一個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的過程。自我心理成長是人一生的主題,婚姻愛情也應為這個目標做出貢獻。
很多人不結婚,不是不想戀愛,不是不想找另一半,而是找不到。他們內心的目標和期待沒有辦法實現。比如,有的人希望找到一個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人,找到一段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愛情關係,再走進婚姻。有的人希望可以和一個人合作得很好,不要出現問題,不要被出賣,不要被背叛,不要太辛苦。有的人希望找到一個伴侶,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可以實現精神自我高貴的樣貌,需要的是靈魂的伴侶。
我們對愛情的期待,已經不似以前了。每經過3~5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提升。從經濟型期待到幸福型,從幸福型期待到成長型。與此同時,雖然我們內心的期待提升了,但是並不見得我們就擁有經營這些愛情類型的能力。我們姑且把這些能力叫做愛情的心理資本。很多人在婚姻中不幸福,是因為不懂得愛,沒有愛和被愛的能力,沒辦法實現心理的依戀、社會的依戀,也就追求不到愛情。
還有一些人受過高等教育,內心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於是就追求成長型的愛情,追求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人。但有一句諺語,叫做「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因為並不具備追求這種高品質愛情的能力,所以很多人沒有辦法去真正獲得一份美好的愛情。有的人獲得之後,又沒辦法經營下去。走進婚姻之後,又不能長期維持,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共同成長,即使婚姻解體了,也不能重新開始。
原因就是我們對愛情的需求發生了改變,需求層次不斷地提高,但實際上我們進步的速度,跟不上內心的期待。就好像我們很想去賺更多的錢,但是又不具有賺這麼多錢的能力。很多人還沒有找到怎樣學習成長的方法。目前來講,社會就處在這個階段。我透過大量的心理諮商的臨床觀察,透過社會心理研究觀察,看到社會中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都在追求人生的價值,處在從低階走向高級的階段。而人們普遍有著對愛情日益發展的需求與實際經營愛情的能力之間不充分、不相配的矛盾。
早年,人們對婚姻愛情的期待是有共同的志向。很多婚姻都是由長輩安排,兩個人要假扮夫妻,要一起工作,就戀愛了。那時的愛情就是經濟型、合作型。兩個人,你照顧我,我照顧你,共同實現對事業的追求,一起養育孩子,共同把孩子撫養大。
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就開始追求幸福了。不光要實現目標,還要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愛的感覺,感受到依戀的滿足,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見,感受到溫暖,要找一個「暖男」,要找一個溫柔善良的女孩子,這樣就滿足幸福型愛情的需求了。
如今,社會已經發展到了追求成長型愛情的階段了。人的一生中,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什麼?有本能的動力,有社會價值的動力。本能的動力就是需要滿足基本的吃、穿需求,為了擺脫貧困,為了吃飯,為了有工作。這就是本能的動力。等吃飽穿暖後,我們就會開始追求自我價值,想要活得更像個人,幸福型愛情時代就來了。愛情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是同步的。人的一生,當本能和社會價值這兩種動力都滿足了,就會希望再向上更新。人有一種原始動力,就是不斷超越自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這就是修行,就是自我成長,就是人生的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在這時候要扮演什麼角色?我們現在吃得飽,穿得暖,有穩定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更多人會有自我成長的需求。在人們追求自我超越的過程中,愛情的功能就發生變化了。如果找一個人,可以一起成長,一起探討人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相互督促,在彼此面前可以看見新的自己,不斷地更新,這樣才是真正的愛情。此時,愛情的功能就變成促進彼此成長了。
有的人說:「我也想追求成長型的愛情!」那麼你具不具有追求成長型愛情的能力呢?你有沒有這樣的心理資本呢?你是不是一個學習型的人呢?如果你不是一個學習型的人,你還想追求一份成長型的愛情,怎麼可能呢?一個很愛學習的人,每天都在追求自我超越;一個不自律的人,好吃懶做,平時也不愛學習,一年看不了幾本書,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可能一起過日子呢?所以,我們不要一邊不接受現實,一邊又對現實無能為力,不去改變。我們不要心裡想著要追求成長型的愛情,實際行動上又不學習、不成長。這就很糟糕了。
新時代的愛情,在需求方面、形式方面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我們不要出現能力不足、不相配的情況。
在本書中,我們精選了關於婚姻愛情的20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包括找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婆媳關係、家庭文化的衝突與融合、角色對應、愛情儀式、離婚、再婚、破解家庭暴力、婚姻危機介入、兩性溝通、性、親子關係、女性的自我成長、家庭未來建設等。我們在這20個主題中,運用並借鑑了中西文化中的婚姻愛情智慧與心理學成果,結合我們的實踐研究成果,帶給大家關於愛情婚姻非常有必要了解的智慧;並針對每個主題提供了與之相應的心理成長技巧,大家會在這些心理技巧的經驗中獲得成長。無論你追求的是哪種類型的愛情,在這20個篇章的內容中,你都能夠獲得自己需要的智慧和成長。接下來,如果你有興趣,你還可以沿著這些愛情心理學知識進一步去探究。如果你覺得學到這些後已經很清楚了,就可以在生活中去運用這些智慧,透過行動來獲得更多的成長,享受成長帶來的快樂和意義。
婚姻家庭,是傳承文化的地方,也是發展文化的地方。文化決定我們的人格,人格是我們一生的動力泉源。因此,婚姻家庭在我們的人生中造成的是根本性的作用。無論是夫妻關係朝向積極發展,還是孩子獲得健康成長;無論是家庭成員的快樂幸福,還是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都需要人格的健全發展作為基礎。而人格的發展背後,需要健康的婚姻家庭,需要我們經營婚姻愛情的能力。
祝願天下人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愛情,都能夠在愛情中獲得成長,擁有美滿的婚姻家庭,讓人生充滿幸福和意義。
韋志中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找個什麼樣的人結婚
第二章 愛情的三個核心元素
第三章 婆媳關係—兩個對我恩重如山的人
第四章 一張床,六個人
第五章 六個人,一張床
第六章 一個人,六張床
第七章 離婚需要心理資本
第八章 愛和被愛的能力
第九章 逃避不是通往幸福的路
第十章 漸漸消失的愛情儀式
第十一章 破解家庭暴力
第十二章 婚姻危機處理
第十三章 甜言蜜語:兩性關係的溝通方法
第十四章 性生活,要講究內心感受
第十五章 不同年代的婚姻價值觀與跨文化的能力
第十六章 再婚家庭的經營
第十七章 孩子是婚姻的報警器
第十八章 愛情旅程四線道
第十九章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
第二十章 家庭的未來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找個什麼樣的人結婚
找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古代有月老「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美麗神話,夫妻出生時即用一根紅繩繫在彼此的腳上,這樣他們便一定會遇見並且結為夫妻。婚後相敬、珍惜、同心、忠貞,必能和美一生,即便度過種種劫難依然可以相守到老、幸福到老,這賦予了婚姻最為美好的祝福。不僅如此,結成一樁姻緣,還有引線紅娘、壽星、千禧星君、配偶仙官、合和二仙、撥緣童子等神仙登臨,為夫妻結緣舉行莊重的儀式。這雖然是神話,但是夫妻相互尊敬、珍惜、同心、忠誠等正向心理學思想,依然值得當代人借鑑、思考。這也說明,古人對經營好婚姻所需要的正向心理因素,已經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思考。

心理健康,是夫妻美滿的直接動力
找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會幸福?如果問經濟學家,他可能會說,找個會賺錢的人。如果問法學家,他可能會說,找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如果問社會學家,他可能會說,找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問心理學家,他會說,找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結婚。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很多問題都源於兩個人在人格上的不完美。有的人在婚姻中沒有愛的能力,這是不健康的;有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就躲避,或是乾脆擺爛,這是不健康的;有的人情緒容易激動,這是不健康的;有的人在相處中不能尊重對方,做出一些傷害對方的行為,表面上看是一種道德問題,實際上還是因為內心可能會有某些恐懼……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源於心理不夠健康。所以,我們要保障自己的幸福,就要考慮對方是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具體來說有什麼標準呢?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定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有四個:其一是身體、情緒、認知十分協調;其二是能夠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和諧,能夠彼此謙讓;其三是擁有幸福感;其四是在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找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結婚,對我們的婚姻生活品質大有裨益。
第一,心理健康的人是內外和諧一致的人。當一個人的身心一致,並且身心感受和外在的境遇一致,就能夠對自我和現實產生正確的認知,並且能夠真誠對待自己和他人,這在夫妻相處中是很重要的。這會讓伴侶產生更多的安全感,婚姻生活中產生誤會、矛盾和紛爭的機率也隨之降低。
第二,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適應環境,注重建立和諧的夫妻關係。他們不僅珍惜伴侶,也珍惜伴侶生命裡其他重要的親人和朋友。他們不僅疼愛自己的孩子,也疼愛伴侶生命裡其他重要親友的孩子。當雙方家庭文化導致生活方式、生活觀念等不一致時,他們能夠快速去調整,而不是控制對方必須和自己的家庭文化保持一致,能夠和伴侶保持相互尊重、理解、支持、關懷的積極關係。當家庭遇到風雨波折時,心理健康的夫妻也更有毅力去應對困難和挑戰,彼此互助,甚至把克服困難視為強者的象徵,建立起充滿勇氣、堅韌的家庭文化。
第三,心理健康的人重視人生意義的探索,重視人格的自我完善。人生意義既包括美德的日益完善,也包括自我的實現,並且把個人的成就融入社會的發展,解決社會和人類的問題。追求實現人生的意義,是一種高級的生活方式,能夠有力提升心理生活的品質,讓夫妻雙方的心靈沐浴在高尚、成就和意義的幸福感中。馬斯洛(Abraham Maslow)發現,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呈現出方式多樣、水準較高的創造性,具有一種自我實現的創造力。人們在生活中經歷的事情和自身的價值觀,會影響感情的發生和程度。當一對夫妻在生活中做著具有高尚美德或者具有自我實現意義的有創造性的事情時,會引發彼此產生強烈的情感,讓夫妻感情更幸福、深刻、長久。
值得注意的是,人格獨立是婚姻積極關係建立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開始談戀愛,彼此就把很多的自我放到了對方身上,甚至失去了自我。人格不獨立的人,內心常常沒有安全感,與伴侶相處中遇到一些小問題就會感到不滿或者與對方吵架。而人格獨立的人,則有能力較為自如地調控自我放在對方身上的比例,能夠允許對方和自己不一樣,也能夠允許自己和對方不一樣,具有較多的安全感,也就不會去控制對方,而是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理解、接納和支持。研究發現,內心安全感較多的人對自己的愛情更滿意,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很多的快樂,願意信任伴侶,也願意投入更濃烈和持久的愛,在日常聊天中也會讓伴侶感受到溫暖和親密的幸福感。
另外,當一位沒有安全感的人遇到一位安全感特別足的人,兩個人戀愛或者結婚的話,安全感足的一方給予對方非常多的愛、溫暖和包容,沒有安全感的這一方也是有可能重獲安全感的。有一項這方面的研究發現,30%的年輕女性在兩年時間裡改變了她們的依戀類型,成了有安全感的人。比如說黃蓉,黃蓉的母親早年離世,而父親黃藥師的脾氣又甚是古怪,對於女兒的愛往往表現得很極端,這些就使得黃蓉在情感方面有著強烈的依靠需求,而郭靖寬厚、憨直的性格恰逢其時地滿足了黃蓉的情感需求。反過來對於男孩子也是一樣的,如果本來原生家庭不怎麼好,或者人格上不是很健全,結果卻找到了一個就像觀音菩薩一樣慈悲為懷的人。大慈大悲,「慈」就是帶來快樂,「悲」就是化解不快樂。如果找一個這樣的女人去愛自己,那麼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位女子的悲劇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高品質的生活並不能只有物質享受,充實的精神生活、健康的心理狀態以至達到人格的健全,才是更適應人類發展的生活追求。在婚姻關係中,人們的心理生活品質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有一位王女士,她和丈夫在認識五年之後,漸漸發展成了戀愛關係。戀愛期間,王女士感覺丈夫還算細心,也會關心人。戀愛一年後,王女士考慮到自己的年齡也不小了,就結婚了。結婚時,丈夫的薪資是一個月20,000元,在當時這樣的收入水準算是很低的,婆家也沒什麼錢,兩人完全是裸婚。王女士相信愛情的力量,認為只要有愛情,錢是不重要的。
結婚後,兩人由於沒有房子,就和丈夫的父母住在一起。一年多以後,王女士生了一個女兒。隨著女兒的出生,兩人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王女士除了照顧女兒,還要出去工作賺錢。孩子的吃穿全是她負責,丈夫只是偶爾買點奶粉,其他就什麼都不管了。王女士希望丈夫換一份工作,因為他的薪資根本不夠生活。而她的丈夫認為,雖然薪資不高,但這份工作有前途。王女士覺得丈夫說的只是藉口,一個月20,000元的工作能有什麼前途?根本就是他怕辛苦,不想換罷了。
丈夫的家裡人對王女士也不是很滿意,連她坐月子,他們也不替她補充營養。還是王女士的媽媽拿了些東西來替她補身體。婆婆整天在兒子面前說她的壞話。只要是婆婆說的,無論是對是錯,丈夫都聽,然後就來罵王女士。婆婆一天到晚在家裡基本不做家務,就盯著兒媳挑毛病。無論王女士做什麼,婆婆都能挑出毛病來。弄件衣服洗個碗,她都拿出來說。當著家人的面,婆婆還罵一些很難聽的話。王女士有一次沒忍住,就和婆婆對罵起來,丈夫當時就動手打了她。
王女士也不是沒想過離婚,但是她認為離婚更沒辦法生活下去。房子是丈夫父母的,離婚也沒她的份。王女士薪資不高,出去租房子很困難。如果和丈夫、孩子搬出去住,建立三人小家庭,遠離婆婆,也許會好一點,但是他們的薪資根本不能夠出來租房子。
王女士現在感覺很崩潰,有時候總忍不住想:「我當初怎麼就瞎了眼找了這麼一個人!他沒錢不養家我也認了,可他聯合他父母一起來欺負我,我連基本的尊重和愛都得不到!這日子還怎麼過?」可是王女士回不了頭,也離不了婚。雖然她知道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痛苦,但是她拯救不了自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