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之泣:第一批被遣送至奧斯維辛的猶太女孩,一段被湮沒、被忽略、被遺忘的女性苦難史;入選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榜單(簡體書)
超級巨富中國暗黑交易
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簡體書)
文明的抉擇:金融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簡體書)
大道至簡的養生術:長壽之路其實就在腳下(電子書)
履印溫凉(簡體書)
素食這樣吃最健康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血淚之泣:第一批被遣送至奧斯維辛的猶太女孩,一段被湮沒、被忽略、被遺忘的女性苦難史;入選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榜單(簡體書)
79折

血淚之泣:第一批被遣送至奧斯維辛的猶太女孩,一段被湮沒、被忽略、被遺忘的女性苦難史;入選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榜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79417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第一批遣送至奧斯維辛集中營的999位猶太女孩”這一歷史事實幾乎無人所知,她們並非抵抗掙扎的士兵也非戰爭俘虜,且都是女性。被送至集中營基本就是送死,她們手無寸鐵,卑微弱小,既因為其猶太身份,也因為她們是女性。為了充分還原這一歷史,作者與多位幸存者交談,聽取了歷史學家、幸存者及其親屬對這段歷史的講述與看法,填補了一段關於集中營大屠殺以及女性歷史的空白。

作者簡介

[美]希瑟·丘·麥克亞當

著有暢銷書《麗娜的心願:奧斯維辛一對姐妹的故事》,紀錄片《999:第一批前往奧斯維辛的少女》的制片人、導演

曾記譯

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英語系主任、中東研究中心協調人,譯著有《無淚而泣——奧斯維辛-比克瑙的特別工作隊》

名人/編輯推薦

聚焦第一批被遣送至奧斯維辛的猶太女孩,記錄一段被湮沒、被忽略、被遺忘的奧斯維辛女性苦難史;

她們在集中營的苦難生活與悲慘命運一窺納粹的慘無人道與時代的動蕩無常,重構集中營的生存狀態和人性煎熬,無聲控訴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的反人類暴行;

入選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榜單,美國筆會文學獎決選入圍圖書單,Goodreads年度圖書榜單·讀者選擇獎提名圖書;

柯克斯書評、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南京大學格來澤猶太賀以色列研究所所長徐新、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勞霈樂、特拉維夫大學歷史系教授梅爾·立特瓦克誠摯推薦;

前 言

卡羅琳·穆爾黑德

1941 年至 1944 年間,到底有多少人被送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又有多少人死在那裡?確切數字無人知曉,也無法知曉,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只是一個並不準確的約數——100 萬。希瑟·丘·麥克亞當卻清楚地知道從斯洛伐克被遣送、於 1942 年3 月 26 日抵達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第一批女性有多少人。通過對檔案的不懈研究和對幸存者的走訪,她還得知這近千名年輕的猶太女性中,有的甚至不滿 15 歲,她們於 1942 年春季在斯洛伐克境內被征召,當時她們只知道是要去往波蘭的德占區替政府工作,而且只用工作幾個月。但最後只有極少數人活著回來。

麥克亞當研究了保存於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的名單以及保存於南加州大學大屠殺基金會視覺歷史檔案館(the USC Shoah Foundation’s Visual Archives)和斯洛伐克檔案館(Slovak National Archives)的證詞,尋訪了至今仍在世的少數女性幸存者,並和她們的家人及後代交談,她不僅深入挖掘了第一批被遣送集中營的女性的背景,而且還原了她們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日常生活和遇難過程。由於記錄的缺失、不同姓名及綽號的混用、拼寫的差異,加之二戰以來時間的流逝,麥克亞當的研究愈發艱難。正如她所說,關於大屠殺和死亡集中營的寫作絕非易事。她適當運用了文學筆法來再現當時的場景,還原當時的對話,這使得她的文字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正是在 1940 至 1941 年的冬末, 德國法本公司(IG Farben)進駐奧斯維辛及其周邊地區,因為此地靠近鐵路樞紐,且礦藏豐富,水源充足,便於新建一座大型工廠,生產人工橡膠和合成汽油。奧斯維辛也受命參與執行“猶太問題最終解決方案”,囚徒們有些被分派勞作,其他人則很快遇害,尸體也很快就被處理掉。9 月份,用氫氰酸(即齊克隆 B)殺人的初次試驗取得成功,850 名囚犯被毒殺。集中營的首任指揮官魯道夫·霍斯便從這一試驗裡找到了解決“猶太問題”的方法。鑒於集中營內的醫生跟他保證說毒殺“不會見血”,他認為這樣能讓手下人免於因目睹過於血腥的場景而產生心理陰影。

然而,首先集中營要建起來。建築師漢斯·斯托斯伯格博士受命制定建造計劃。在 1942 年 1 月 20 日召開的萬湖會議上,帝國保安總局(the Reich Main Security Office)估計歐洲德占區

將有近 1100 萬猶太人。黨衛隊中僅次於海因裡希·希姆萊的二號人物萊因哈德·海德裡希稱,猶太人必須按照“最終解決方案” 以妥當的方式安排勞作。那些無法幹活的老弱病殘要直接處死。

身強體壯的人安排勞作,也會在適當的時候被處死,因為“這些天然的精英一旦釋放,又會成為新的猶太社會的滋生者”。

在納粹仆從國中,斯洛伐克是第一個將猶太人遣送到奧斯維辛的國家。1000 多年來,斯洛伐克曾是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 一戰結束後則屬於捷克斯洛伐克,直到 1939 年才成為獨立的國家,處於德國的保護之下,通過出讓大部分自主權來換取經濟支持。天主教神甫約瑟夫·蒂索成為斯洛伐克的總統後,廢除了反對黨,實行審查制度,建立民族主義衛隊,煽動反猶主義。

德國吞並奧地利後,大量奧地利猶太難民涌入斯洛伐克,反猶主義態勢愈演愈烈。一項人口普查顯示,當時猶太人數量為 8.9 萬,占總人口的 3.4%。

命令下來了,讓 16 至 36 歲之間的未婚猶太女性登記,帶上行李前往集合地。起初這並未引起人們的警覺,盡管也有少數有預見的猶太家庭急切地想將女兒藏匿起來。事實上,一些女孩對於能去國外工作感到興奮,尤其是得到保證說工作不久後就能回來。她們的天真,讓抵達奧斯維辛時的震驚顯得更加殘酷,更何況到了那裡之後,也無人提醒她們即將到來的恐怖。

就在同一天,從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押送來了 999 名德國女性,而當時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已經關押了 5000 名囚犯,容納不了更多人。這些德國女性在出發之前經過了挑選,被認為

適合承擔營內職務。她們負責監督年輕的猶太女性從事拆除建築、平整土地、挖掘溝渠、運輸泥土和材料以及種地、養牛等工作,從而把已經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男囚騰出來,承擔擴建營地的重活。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斯洛伐克猶太女性多出身於充滿溫情的大家庭,習慣了溫和的禮儀和安逸的生活,此時卻被粗暴對待,被剝光衣服,被剃去毛發,在寒冷的黎明中忍受沒完沒了的點名,被迫赤足在泥地裡行走。她們為了填飽肚子而爭鬥,被肆意懲罰,持續勞作,直至精疲力盡甚至死亡。她們倍感饑餓,身體虛弱,十分恐慌。據霍斯後來稱,那些從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調來的女看守,“對她們要求之嚴苛、手段之卑劣,比男看守有過之而無不及”。到 1942 年底,第一批送進奧斯維辛的女性有三分之二已經被折磨致死。

而奧斯維辛集中營則不斷擴大。歐洲德占區內所有的猶太人,有的來自法國和比利時,有的來自希臘和南斯拉夫,還有的來自挪威和匈牙利,很快涌了進來。運送猶太人的火車每兩天內就有三趟,每列火車掛有 50 節車廂,每節載有 80 多名囚犯。到 1943 年 6 月,四座焚尸場安裝就位並投入使用,每天能焚燒4736 具尸體。許多新來的囚犯,全家人連同嬰兒幼直接被送進

毒氣室。存活下來的斯洛伐克女性身心變得更加堅強。她們會巧計求生,報名去做最臟的活,或者進入縫紉工作隊、農場工作隊或是集中營辦公室工作,以求活命。漸漸地,她們變得擅於躲避例行的“弱者滅絕”舉動,也就是對生病、羸弱而不堪役使的人加以消滅的措施。如麥克亞當所言,這就是“生存的拉鋸戰”。幸運些的人在“加拿大營”裡找到工作,“加拿大營”是集中營裡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稱呼,這片營區存放的是從入營的猶太囚犯那裡搶來的物資。那些人在離家前曾被告知允許攜帶不超過 100 磅的個人物品。毯子、外套、眼鏡、陶器、醫療器械、縫紉機、鞋子、手表、家具等東西,堆滿了一大片,而那些比較幸運或者說比較精明的男女囚犯則持續輪班工作,收拾打包這些物品,搬上火車,運回德國。據後來估計,每周至少有兩大箱貴重財物運回柏林,每箱重達一噸。

長期以來,這些斯洛伐克猶太女性的父母對女兒的去向毫不知情。零星收到的明信片,上面莫名其妙地問候早已死去的親戚,令人費解甚至顯得古怪,不過這也使得許多父母尚能說服自己:女兒目前很安全,受到良好的照顧。但是數月過後,恐慌開始蔓延,到了整戶整戶的人被集體帶走的時候,恐慌愈發厲害。麥克亞當在書中寫到的最辛酸的場景,

莫過於一位幸存的女性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見到被送來的家人時驚恐不已,只因她太清楚等待自己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命運是多麼悲慘。 書中還寫到奧斯維辛集中營裡的許多經歷,包括傷寒、毒殺、饑餓和暴行等,麥克亞當從不避諱這些慘狀。這樣的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時刻提醒現在的讀者銘記那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本書還詳細介紹了斯洛伐克女性被遣送的背景、戰前猶太社區的生活狀況、對猶太人迫害的升級以及諸多家庭在為女兒打點行囊時的天真。她以令人動容的筆調寫道:寥寥無幾的幸存者回到家鄉後,悲痛地發現雙親已逝,商鋪廢棄,房子也被鄰居洗劫一空。戰前斯洛伐克猶太人中有7萬人死去, 死亡比例超過 80%。戰後,政府又禁止人們談論任何與大屠殺有關的話題。第一批被遣送集中營的女性離家時還是女孩,三年半後回來時,飽經磨難的她們,看上去遠比真實年紀蒼老。但光是幸存下來就讓她們飽受質疑:她們做了什麼,才沒和同伴一起送命?

我曾看到這麼一張照片,令人久久難忘。一位叫琳達的年輕女性幸存者逃離了奧斯維辛集中營,躲過了奪去許多幸存者生命的死亡行軍,橫跨數個因戰爭變得混亂破碎的國家,數次差點被強奸,終於坐上了回家的火車。車廂裡擠滿了難民,於是她爬上了車頂,坐在緩緩行駛的火車上,眺望著四周的景色,那裡沒有帶刺的鐵絲網,沒有瞭望塔,也沒有持槍的警衛。春臨大地,綠蔭初現。她意識到,自己終於自由了。

目次

前言 001

作者序 008

第一批被遣送的主要人物 014

第一部分 019

第二部分 147

第三部分 343

回歸 377

後記 388

最後的話 405

致謝 407

譯後記 416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1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