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四書者。孔門上繼往聖。下開來學。俾由格物致知。以自明其明德。然後推而至於家國天下。俾家國天下之人。各皆明其明德之大經大法也。前乎此者。雖其說之詳略不同。而其旨同。後乎此者。雖其機之利鈍有異。而其效無異。誠可謂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萬世師表。百代儒宗也。 《四書蕅益解補註》,乃取四書以佛法釋之者也。其解《論語》、《孟子》,則略示大義;解《中庸》、《大學》,則直指心源。蓋以秉《法華》開權顯實之義,以圓頓教理,釋治世語言,俾靈山、沺水之心法,徹底顯露,了無餘蘊。
作者簡介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俗姓鍾,字智旭,又字素華,號蕅益,又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藕益老人,直隸吳縣瀆川(江蘇蘇州木瀆鎮)人,明末「蓮柏椒蕅(蓮池袾宏、紫柏真可、全椒憨山、蕅益智旭)」四大高僧之一,被尊為淨土宗九祖。晚年住於浙江安吉州北天目靈峯寺(今安吉縣),因此又被尊稱為靈峯蕅益大師。
明天啟二年(1622年)因為仰慕憨山大師,從其弟子雪嶺出家,時二十四歲。他私淑天臺,被認為是天臺宗一位大成就者,兼通禪宗、華嚴宗、法相宗,晚年行持是淨宗彌陀信仰。
明天啟二年(1622年)因為仰慕憨山大師,從其弟子雪嶺出家,時二十四歲。他私淑天臺,被認為是天臺宗一位大成就者,兼通禪宗、華嚴宗、法相宗,晚年行持是淨宗彌陀信仰。
序
蕅益子年十二。談理學而不知理。年二十。習玄門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參禪而不知禪。年二十七。習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幾絕。歸臥九華。腐滓以為饌。糠粊以為糧。忘形骸。斷世故。萬慮盡灰。一心無寄。然後知儒也。玄也。佛也。禪也。律也。教也。無非楊葉與空拳也。隨嬰孩所欲而誘之。誘得其宜。則啞啞而笑。不得其宜。則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嬰孩。於父母奚加損焉。顧兒笑。則父母喜。兒泣。則父母憂。天性相關。有欲罷而不能者。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今之誘於人者。即後之誘人者也。倘猶未免隨空拳黃葉而泣笑。其可以誘他乎。維時徹因比丘。相從於患難顛沛。律學頗諳。禪觀未了。屢策發之。終隔一膜。爰至誠請命於佛。卜以數鬮。須藉四書。助顯第一義諦。遂力疾為拈大旨。筆而置諸笥中。屈指復十餘年。徹因比丘。且長往矣。嗟嗟。事邁人遷身世何實。見聞如故。今古何殊。變者未始變。而不變者亦未始不變。尚何存於一分無常一分常之邊執也哉。今夏述成《唯識心要》。偶以餘力。重閱舊稿。改竄其未妥。增補其未備。首《論語》次《中庸》。次《大學》後《孟子》。《論語》。為孔氏書。故居首。《中庸》、《大學》。皆子思所作故居次。子思先作《中庸》。《戴禮》列為第三十一。後作《大學》。《戴禮》列為第四十二。所以章首在明明德承前章末子懷明德而言。本非一經十傳。舊本亦無錯簡。王陽明居士已辨之矣。孟子學於子思。故居後。解《論語》者曰點睛。開出世光明也。解《庸》、《學》者曰直指。談不二心源也。解《孟子》者曰擇乳。飲其醇而存其水也。佛祖聖賢。皆無實法繫綴人。但為人解粘去縛。今亦不過用楔出楔。助發聖賢心印而已。若夫趨時制藝。本非予所敢知。不妨各從所好。
丁亥孟冬九日 古吳西有道人智旭漫識 時在順治四年
丁亥孟冬九日 古吳西有道人智旭漫識 時在順治四年
目次
1.四書蕅益解序
2.四書蕅益解重刻序
3.大學直指補註
4.中庸直指補註序
5.中庸直指補註
6.論語點睛補註序
7.論語點睛補註
8.孟子擇乳(此書兵燹後失傳,今無存書)
附錄
1.論語發隱(清•楊仁山居士註)
2.孟子發隱(清•楊仁山居士註)
2.四書蕅益解重刻序
3.大學直指補註
4.中庸直指補註序
5.中庸直指補註
6.論語點睛補註序
7.論語點睛補註
8.孟子擇乳(此書兵燹後失傳,今無存書)
附錄
1.論語發隱(清•楊仁山居士註)
2.孟子發隱(清•楊仁山居士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