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簫(尺八)演奏法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月下簫聲》與《梅花操》作曲者、著名南音界大師、洞簫演奏家——吳孔團老前輩生前著作,珍貴手稿重現藝界!
此書是已故南簫演奏大師——吳孔團所編寫的樂書,女兒吳江娜整理,由淺入深教授南簫演奏的技法。
「記得父親的簫是黑色的,簫尾吊著一串紅色吉祥如意穗。
小時候的我好奇,小手托著快跟我一樣高的簫管,學著老父的演奏動作,妄想用力一吹就可以聽到簫聲,但無論用了多少氣,都沒辦法讓那管很『靚仔』、『帥氣』的黑色洞簫發出聲音。
父親看著因不當用氣令腦袋天旋地轉的我倒在床上,洋洋得意地笑著。因父親風雨無阻的日常練習,洞簫的簫聲在我從小到大的生命中不曾中斷,簫聲已深深植入『血脈』中。
在日常練習,父親很少一首曲子從頭到尾吹奏,大多數都是練習音階和指法,和某些難度大的樂句,所以印象中全是樂曲的片段。
直到得了父親樂團的排練盒帶錄音(其中的演奏我已上傳至YouTube),我才知道原來的樂曲是如此動聽,感人。
父親隨樂團去日本的演奏會,深得聽眾的喜愛。獨奏完畢,謝幕時,安歌之聲不絕,一首又一首,台下的聽眾一直鼓掌,不讓下台,從而可知,父親的演奏功力有多厲害。
看完父親撰寫的演奏法,我終於明白父親的演奏中心技巧是怎樣應對練習而成的。
多年學習西樂,令我明白到一套有系統的演奏法對學習任何樂器的重要性,而提高樂器演奏的技巧,需要深入淺出的演奏法所提供的指導。
本書從簫的歷史至選簫,指法,吹奏技巧,練習曲到獨奏曲等,已概括基本南簫演奏的要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驗之談。
希望父親的這本《南簫(尺八)演奏法》可以讓喜歡簫聲的廣大朋友們對洞簫這古老民族樂器多些認識,令同好者一探簫之境界。」
——吳江娜
此書是已故南簫演奏大師——吳孔團所編寫的樂書,女兒吳江娜整理,由淺入深教授南簫演奏的技法。
「記得父親的簫是黑色的,簫尾吊著一串紅色吉祥如意穗。
小時候的我好奇,小手托著快跟我一樣高的簫管,學著老父的演奏動作,妄想用力一吹就可以聽到簫聲,但無論用了多少氣,都沒辦法讓那管很『靚仔』、『帥氣』的黑色洞簫發出聲音。
父親看著因不當用氣令腦袋天旋地轉的我倒在床上,洋洋得意地笑著。因父親風雨無阻的日常練習,洞簫的簫聲在我從小到大的生命中不曾中斷,簫聲已深深植入『血脈』中。
在日常練習,父親很少一首曲子從頭到尾吹奏,大多數都是練習音階和指法,和某些難度大的樂句,所以印象中全是樂曲的片段。
直到得了父親樂團的排練盒帶錄音(其中的演奏我已上傳至YouTube),我才知道原來的樂曲是如此動聽,感人。
父親隨樂團去日本的演奏會,深得聽眾的喜愛。獨奏完畢,謝幕時,安歌之聲不絕,一首又一首,台下的聽眾一直鼓掌,不讓下台,從而可知,父親的演奏功力有多厲害。
看完父親撰寫的演奏法,我終於明白父親的演奏中心技巧是怎樣應對練習而成的。
多年學習西樂,令我明白到一套有系統的演奏法對學習任何樂器的重要性,而提高樂器演奏的技巧,需要深入淺出的演奏法所提供的指導。
本書從簫的歷史至選簫,指法,吹奏技巧,練習曲到獨奏曲等,已概括基本南簫演奏的要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驗之談。
希望父親的這本《南簫(尺八)演奏法》可以讓喜歡簫聲的廣大朋友們對洞簫這古老民族樂器多些認識,令同好者一探簫之境界。」
——吳江娜
作者簡介
吳孔團(1936—2008)
著名洞簫演奏家。福建南安水頭人氏,自幼學習二胡 、洞簫、琵琶等各種民族樂器。
吳氏六十年代活躍於當地南音館,與晉江地區陳漢基先生組織了晉江僑鄉歌舞劇團,擔任音樂創作及演奏。多年來,致力創作及專研南音改革工作。吳氏曾寫作洞簫吹奏法等文章,及創作多首洞簫獨奏曲。
八十年代於福建省電臺節目介紹福建洞簫及南簫專題,並擔任演奏,1983年以洞簫演奏家身份代表福建省歌舞團隨團訪日演出。
多年音樂及演奏生涯,吳孔團於作曲、編曲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主要作品有:南音洞簫獨奏曲《南曲洞吹》、《燕歸》、《月下蕭聲》,二胡獨奏曲《僑鄉春來早》、《南樂風韻》,樂器合奏曲《鄉間曲》、《改編南樂梅花操》、《歸鄉曲》、《龍江歌舞》,創作了獨幕舞劇《斬風劈浪救親人》、《李文忠》,歌劇《浪水》等音樂。
作品也包括一些現代歌曲及南音改革的歌曲,以及發表關於南音改革的看法等作品,均有出版。
1993年吳孔團在音樂藝術的貢獻成績斐然,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第二卷)入編人選。
著名洞簫演奏家。福建南安水頭人氏,自幼學習二胡 、洞簫、琵琶等各種民族樂器。
吳氏六十年代活躍於當地南音館,與晉江地區陳漢基先生組織了晉江僑鄉歌舞劇團,擔任音樂創作及演奏。多年來,致力創作及專研南音改革工作。吳氏曾寫作洞簫吹奏法等文章,及創作多首洞簫獨奏曲。
八十年代於福建省電臺節目介紹福建洞簫及南簫專題,並擔任演奏,1983年以洞簫演奏家身份代表福建省歌舞團隨團訪日演出。
多年音樂及演奏生涯,吳孔團於作曲、編曲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主要作品有:南音洞簫獨奏曲《南曲洞吹》、《燕歸》、《月下蕭聲》,二胡獨奏曲《僑鄉春來早》、《南樂風韻》,樂器合奏曲《鄉間曲》、《改編南樂梅花操》、《歸鄉曲》、《龍江歌舞》,創作了獨幕舞劇《斬風劈浪救親人》、《李文忠》,歌劇《浪水》等音樂。
作品也包括一些現代歌曲及南音改革的歌曲,以及發表關於南音改革的看法等作品,均有出版。
1993年吳孔團在音樂藝術的貢獻成績斐然,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第二卷)入編人選。
序
前言
父親(吳孔團)晚年病榻中交此書給我,當時我並沒有十分細心去閱讀,但已有幫父親出版的心願。
近年機緣巧合下,可以得到幫助,出版父親的心血,我才拿起手稿細看。
雖然我也學習音樂,但相比父親的成就,我只是門外漢而已。
讀完這本演奏法,由淺入深讓我對洞簫演奏有了一定的概念和理解。
吹奏樂器本就是難以無師自通的,父親集他大半生的經驗、心得撰寫此演奏法一書,身為兒女,自然想讓他的所學傳承下去。
借此機緣,公諸同好,由於本人學習西樂,對洞簫一竅不通,也沒有跟隨父親習之,有鑑於此,文中有錯漏或失誤(因父親已往生,無法校對),歡迎各界同好指正,不勝感激。
吳江娜
父親(吳孔團)晚年病榻中交此書給我,當時我並沒有十分細心去閱讀,但已有幫父親出版的心願。
近年機緣巧合下,可以得到幫助,出版父親的心血,我才拿起手稿細看。
雖然我也學習音樂,但相比父親的成就,我只是門外漢而已。
讀完這本演奏法,由淺入深讓我對洞簫演奏有了一定的概念和理解。
吹奏樂器本就是難以無師自通的,父親集他大半生的經驗、心得撰寫此演奏法一書,身為兒女,自然想讓他的所學傳承下去。
借此機緣,公諸同好,由於本人學習西樂,對洞簫一竅不通,也沒有跟隨父親習之,有鑑於此,文中有錯漏或失誤(因父親已往生,無法校對),歡迎各界同好指正,不勝感激。
吳江娜
目次
前言
作者簡介
(一)洞簫簡介
(二)簫的種類及特點
(三)簫的選擇及規格
(四)如何保護簫
(五)演奏姿勢
(六)調試表
(七)如何掌握洞簫的吹奏技巧
符號
G調指法表
緩吹練習(一)
緩吹練習(二)
緩吹練習(三)
平吹練習(四)
平吹練習(五)
緩吹平吹練習(六)
緩吹平吹練習(七)
緩吹平吹練習(八)
緩吹平吹練習(九)
緩吹平吹練習(十)
急吹
急吹練習(十一)
急吹練習(十二)
急吹練習(十三)
急吹練習(十四)
超吹
超吹練習(十五)
超吹練習(十六)
風門、口風、口勁的綜合練習(十七)
風門、口風、口勁的綜合練習(十八)
G調練習曲補(十九)
技巧運用
上下引音
敲音
跳音
捂音
搧音
打音
歷音
雙指打音
震音
通氣
吐音
單吐音練習(一)
單吐音練習(二)
單吐音練習(三)
雙吐音
雙吐練習
三吐音
三吐音練習
氣吐
鳳凰展翅
應用曲
(一)長工歌
(二)番客歌
(三)誤佳期
D調指法表
D調練習(一)
D調練習(二)
D調練習(三)
D調練習(四)
D調練習(五)
應用曲(一)薌曲小哭調
應用曲(二)戈甲管甫送
應用曲(三)山東民歌「花月吟」
應用曲(四)安徽民歌難民曲
應用曲(五)秋景
C調指法表
C調練習(一)
C調練習(二)
C調練習(三)
C調練習(四)
C調練習曲(一)民歌
練習曲(二)五更鼓
練習曲(三)民歌
練習曲(四)悲秋
練習曲(五)民歌
F調指法表
F調練習(一)
F調練習(二)
F調練習(三)
練習曲(一)思君曲
練習曲(二)大哭調
獨奏曲
妝台秋思
黃水謠
漁歌
月下簫歌手稿
後記
作者簡介
(一)洞簫簡介
(二)簫的種類及特點
(三)簫的選擇及規格
(四)如何保護簫
(五)演奏姿勢
(六)調試表
(七)如何掌握洞簫的吹奏技巧
符號
G調指法表
緩吹練習(一)
緩吹練習(二)
緩吹練習(三)
平吹練習(四)
平吹練習(五)
緩吹平吹練習(六)
緩吹平吹練習(七)
緩吹平吹練習(八)
緩吹平吹練習(九)
緩吹平吹練習(十)
急吹
急吹練習(十一)
急吹練習(十二)
急吹練習(十三)
急吹練習(十四)
超吹
超吹練習(十五)
超吹練習(十六)
風門、口風、口勁的綜合練習(十七)
風門、口風、口勁的綜合練習(十八)
G調練習曲補(十九)
技巧運用
上下引音
敲音
跳音
捂音
搧音
打音
歷音
雙指打音
震音
通氣
吐音
單吐音練習(一)
單吐音練習(二)
單吐音練習(三)
雙吐音
雙吐練習
三吐音
三吐音練習
氣吐
鳳凰展翅
應用曲
(一)長工歌
(二)番客歌
(三)誤佳期
D調指法表
D調練習(一)
D調練習(二)
D調練習(三)
D調練習(四)
D調練習(五)
應用曲(一)薌曲小哭調
應用曲(二)戈甲管甫送
應用曲(三)山東民歌「花月吟」
應用曲(四)安徽民歌難民曲
應用曲(五)秋景
C調指法表
C調練習(一)
C調練習(二)
C調練習(三)
C調練習(四)
C調練習曲(一)民歌
練習曲(二)五更鼓
練習曲(三)民歌
練習曲(四)悲秋
練習曲(五)民歌
F調指法表
F調練習(一)
F調練習(二)
F調練習(三)
練習曲(一)思君曲
練習曲(二)大哭調
獨奏曲
妝台秋思
黃水謠
漁歌
月下簫歌手稿
後記
書摘/試閱
(一)洞簫簡介
洞簫是我國人民喜愛的一種古老民間樂器。它的歷史悠久,音色圓潤深沉,柔美動聽,有著豐富感人的表現力,常年來不僅在我國民間中廣泛的流傳著,而且遠流於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它的特有的結構和動人的音色,博得人們的讚賞。
洞簫的歷史到底有多少年、始於何地、何人創造發明?民間傳說盛多,現在只能根據一些民間的流傳及有關的歷史記載,對它的歷史發展以予概略的論述。
我國的洞簫和其他樂器一樣,有它的原始發展過程。據有關記載,洞簫來源於古時的排簫,古時的排簫謂之簫管,由幾十根管子編排而成,當時並無指孔,只能豎吹發出單音。
到了西元前644年秦穆公時代,演脫為單管豎吹,四指孔的簫,這四指孔的簫所發出的音已應當時的黃鐘、太簇、姑洗、林鐘、南呂之古音律了。因此,人們才描繪出對穆公父女的欣賞,簫三郎簫音之感以及漢初張良吹簫散楚兵的美談。到了西漢時期的京房(西元前77—37年)又加了一孔,成為五孔的洞簫,到唐朝,大約在西元627年左右已改進為六孔,也就是今天我們所演奏的六孔簫。由於洞簫具有殊異的特性和濃厚的民族風格,使它長存於世,經過許多藝術家不斷地改革和發展,使它的表現力不斷地得到了豐富。歷代許多名人、詩人為它吟詩作賦,如西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宋代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中以簫敘情。晉成公綏的《簫賦》更是為它繪然一番,其《簫賦》曰:「發妙音於丹唇,激哀音於皓齒。」、「曲既終而響絕,遺餘玩而未已。」、「動唇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
(二)簫的種類及特點
我國的洞簫有長有短,有粗有細,大體分為細長、粗短兩種,它們各有獨特之處。北方、西南一帶都採用細長的簫,簫身長短不一,一般都超過兩尺,身細如笛,有的簫的簫口部還有簫蓋,其音清雅悠揚、恬靜、抒情、儲情溫和,如泣如訴。
粗短的簫遍佈福建、廣東、臺灣、東南亞一帶。簫長一尺八寸,簫口內徑為六分(市尺)左右,風口無蓋,其音渾厚深沉,圓潤動聽,低音悲情淒淒、深沉情怨,高音如鷹翔舞,中音者情思脈脈,聞聲無不受之所感。今天還保留其古老形製,在演奏技巧上也不斷地在提高發展。
洞簫是我國人民喜愛的一種古老民間樂器。它的歷史悠久,音色圓潤深沉,柔美動聽,有著豐富感人的表現力,常年來不僅在我國民間中廣泛的流傳著,而且遠流於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它的特有的結構和動人的音色,博得人們的讚賞。
洞簫的歷史到底有多少年、始於何地、何人創造發明?民間傳說盛多,現在只能根據一些民間的流傳及有關的歷史記載,對它的歷史發展以予概略的論述。
我國的洞簫和其他樂器一樣,有它的原始發展過程。據有關記載,洞簫來源於古時的排簫,古時的排簫謂之簫管,由幾十根管子編排而成,當時並無指孔,只能豎吹發出單音。
到了西元前644年秦穆公時代,演脫為單管豎吹,四指孔的簫,這四指孔的簫所發出的音已應當時的黃鐘、太簇、姑洗、林鐘、南呂之古音律了。因此,人們才描繪出對穆公父女的欣賞,簫三郎簫音之感以及漢初張良吹簫散楚兵的美談。到了西漢時期的京房(西元前77—37年)又加了一孔,成為五孔的洞簫,到唐朝,大約在西元627年左右已改進為六孔,也就是今天我們所演奏的六孔簫。由於洞簫具有殊異的特性和濃厚的民族風格,使它長存於世,經過許多藝術家不斷地改革和發展,使它的表現力不斷地得到了豐富。歷代許多名人、詩人為它吟詩作賦,如西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宋代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中以簫敘情。晉成公綏的《簫賦》更是為它繪然一番,其《簫賦》曰:「發妙音於丹唇,激哀音於皓齒。」、「曲既終而響絕,遺餘玩而未已。」、「動唇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
(二)簫的種類及特點
我國的洞簫有長有短,有粗有細,大體分為細長、粗短兩種,它們各有獨特之處。北方、西南一帶都採用細長的簫,簫身長短不一,一般都超過兩尺,身細如笛,有的簫的簫口部還有簫蓋,其音清雅悠揚、恬靜、抒情、儲情溫和,如泣如訴。
粗短的簫遍佈福建、廣東、臺灣、東南亞一帶。簫長一尺八寸,簫口內徑為六分(市尺)左右,風口無蓋,其音渾厚深沉,圓潤動聽,低音悲情淒淒、深沉情怨,高音如鷹翔舞,中音者情思脈脈,聞聲無不受之所感。今天還保留其古老形製,在演奏技巧上也不斷地在提高發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